机械能第四课时动能定理的应用(一)

合集下载

动能定理的应用

动能定理的应用
球被系在轻绳的一端, 【例8】质量为m的小球被系在轻绳的一端,在竖直 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 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 到空气阻力的作用。 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最低 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此后小球继续做运动, 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此后小球继续做运动, 7mg 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 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 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 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 )
地面上有一钢板水平放置,它上方3m 3m处有一钢球质量 例1地面上有一钢板水平放置,它上方3m处有一钢球质量 m=1kg,以向下的初速度v =2m/s竖直向下运动 竖直向下运动, m=1kg,以向下的初速度v0=2m/s竖直向下运动,假定小球 f=2N, 运动时受到一个大小不变的空气阻力 f=2N,小球与钢板 相撞时无机械能损失,小球最终停止运动时, 相撞时无机械能损失,小球最终停止运动时,它所经历的 路程S等于多少? 路程S等于多少? ( g=10m/s2 )
【例5】一质量为1kg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 一质量为1 向上提升1 这时物体的速度2 向上提升1m,这时物体的速度2 m/s,则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D ) A、手对物体做功 12J 解题时必须弄 B、合外力对物体做功 12J 清是什么力做 C、合外力对物体做功 2J 的功, 的功,正功还 D、物体克服重力做功 10 J 是负功?如何 是负功? 求? WG = − mgh = −10 J 1 2 W合 = W手 + WG = ∆Ek = mv − 0 = 2 J 2
对象—运动员 解: 对象 运动员 受力分析---如图示 受力分析---如图示 --由动能定理 过程---从 过程---从起跳到落水 --V1
1 1 2 2 W = mv2 − mv1 = ∆E K 合 2 2

高中物理学习细节(人教版)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的六种应用(含解析)

高中物理学习细节(人教版)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的六种应用(含解析)

【方法技巧】
1.动能定理的应用技巧
(1) 一个物体的动能变化ΔE k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具有等量关系。

①若ΔE k>0,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其增加量等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正功。

②若ΔE k<0,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少,其减少量等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负功的绝对值。

③若ΔE k=0,表示物体的动能没有变化,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零,反之亦然。

以上等量关系提供了求变力做功的一种简便方法。

(2) 动能定理中涉及的物理量有F、l、m、v、W、E k等,在处理含有上述物理量的力学
问题时,往往优先考虑使用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导出,但由于动能定理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细节,只需要考虑整个过程中外力做的功和始末两个状态动能的变
化,并且动能和功都是标量,无方向性,故无论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也无论是恒力还
是变力,用动能定理求解都会特别方便。

2.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题型应用】
一、应用动能定理判断动能的变化或做功的情况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合外力做正功,动能增加;合外力做负功,动能减
少;合外力不做功,动能不变。

反之亦然。

因此,可利用动能定理判断动能的变化或做功的
情况。

【典例1】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从半径为r的圆弧曲面上的a点滑向b点,如图所示。

若由于摩擦使木块的运动速率保持不变,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动能定理实验教案了解动能定理的应用与实验验证

动能定理实验教案了解动能定理的应用与实验验证

动能定理实验教案了解动能定理的应用与实验验证动能定理实验教案:了解动能定理的应用与实验验证引言:动能定理是热力学和物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描述了物体的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验证动能定理,可以深入了解能量转换和守恒的原理,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

本教案将介绍动能定理的应用,并提供实验教学的方案。

一、动能定理的概念动能定理是指物体的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定量关系。

根据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KE)等于其质量(m)乘以速度的平方(v^2)的一半。

即 KE = 1/2 * m * v^2。

动能定理揭示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其所具有的能量之间的关系。

二、动能定理的应用1. 轨道运动分析动能定理可以应用于轨道运动的分析中,例如天体运动、行星运动等。

通过应用动能定理,可以确定天体的动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重要参数,进而研究天体运动规律。

2. 机械能守恒定理动能定理是机械能守恒定理的基础之一。

机械能守恒定理指出,在只受重力和弹性力作用的系统中,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总保持不变。

应用动能定理可以推导出机械能守恒的一般性原理。

三、实验验证动能定理为了验证动能定理,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1. 简谐振动实验通过简谐振动实验,可以验证动能定理在弹簧振子上的应用。

实验中,我们可以测量弹簧振子的质量、振幅和频率,并计算出相应的动能。

通过与理论计算的动能比较,可以验证动能定理的准确性。

2. 碰撞实验利用碰撞实验,可以验证动能定理在碰撞过程中的应用。

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碰撞前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计算出它们的动能变化。

与理论预测的动能变化进行对比,可以验证动能定理是否成立。

3. 物体运动实验通过对物体运动的实验观察,可以验证动能定理在实际运动中的应用。

实验中,我们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计算出其动能,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

实验结果与动能定理的预测进行比较,可以验证动能定理是否适用于物体的实际运动。

四、实验教学方案为了更好地教学动能定理的应用与实验验证,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方案进行实验教学:实验名称:弹簧振子的动能定理实验实验器材:弹簧振子、质量计、测速仪等实验步骤:1. 确定振子的质量(m)、振幅(A)和频率(f)。

动能定理的应用

动能定理的应用

动能定理的应用动能定理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定律之一。

在研究物体运动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应用动能定理来分析运动状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动能定理的应用。

一、理解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即动能定理的本质就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特例,它认为机械能在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即质点势能和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因此,只有在外力对物体的作用下,动能才会发生变化。

动能定理可以用公式表达为:物体所获得的动能等于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的大小。

二、运用动能定理计算物体的动能在具体应用时,我们常常需要通过公式来计算物体的动能。

动能的计算公式为:E=1/2mv²,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公式来计算一个物体在特定速度下的动能大小。

三、利用动能定理计算物体所受的功动能定理还可以用来计算物体所受的功。

当一个外力对物体做功时,它将具有动能。

这个外力做功的大小等于物体所获得的动能大小。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动能定理来计算一个物体所受的功。

四、理解动能定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动能定理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意义。

例如,在机械工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动能定理来分析机器的运转状态;在运动学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应用动能定理来分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力的大小与方向等。

综上所述,动能定理在物理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理解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运用动能定理计算物体的动能和所受的功,以及掌握动能定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掌握物理运动规律,同时也能更好地应用动能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7.7动能定理基本应用(一节)

7.7动能定理基本应用(一节)

用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运动及过程:划分过程,明确物体的具体过程, 找到初态动能Ek1和末态的动能 Ek2 2、分析物体的受力:找到研究对象所受的所有外力, 找到求功的方法,计算总功W合。
3、根据W合=Δ Ek=Ek2–Ek1建立方程求解。 注意:合外力做功为物体全部的受力做功的代数和; 每个力作用的过程可能不一样。
2 v0
f ) mg
2 v0

v0
mg f mg f
mg mg f
2 g (1
2 v0
f ) mg
和 和 和
v0
C.
2f 2 g (1 ) mg
2 v0
v0
mg f mg f mg mg f
D.
2f 2 g (1 ) mg
v0
一、多过程问题应用 例6: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为h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滑
下,通过一段水平距离后停在D点,如图所示,斜面底 部AB间距为L,AD间距为S。若斜面和平面与物体间的
动摩擦因数相同,
1、若动摩擦因数为μ,求C到B摩擦力做的功:
h 2、若动摩擦因数不知道,求证: s C
hA LBiblioteka θBDS
一、多过程问题应用
例7、质量为1kg物体,在沿斜面方向的10N恒力作 用下,由静止开始沿倾角为30°的斜面向上前进 2m后撤去外力,若物体与斜面动摩擦因数为0.1 3。 (g=10m/s2) 求: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 物体回到斜面底部时的速度
一、多过程问题应用
例题1 铁球1m高处掉入沙坑,则已知铁球在下陷 过程中受到沙子的平均阻力为铁球重力的 20倍,则铁球在沙中下陷深度为多少m?
H
h
1 2 下落到地面速度为v: mgH mv 0 2 1 2 在沙坑内减速到0: mgh f h 0 mv 2

动能定理及应用方法

动能定理及应用方法

动能定理及应用方法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描述了物体的动能与物体所受力的关系。

动能定理的表达形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W = ΔKE = KE_f - KE_i其中,W代表物体所受的净外力所做的功,ΔKE表示物体动能的变化量,KE_f 表示最终的动能,KE_i表示初始的动能。

动能定理的本质是能量守恒的体现,即物体所受的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根据动能定理,我们可以推导出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下面我将介绍动能定理的应用方法。

1. 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的动能定理应用在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不发生改变。

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净外力所做的功等于零。

因此,可以通过计算净外力所做的功,来求解物体的平均力和物体所受的外力。

2. 物体在自由落体过程中的动能定理应用在自由落体过程中,物体的初始速度为零,最终速度为v,根据动能定理可以求解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所做的功。

例如,当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时,我们可以利用动能定理来计算它在下落过程中的最终速度和落地时的动能。

3. 物体在斜面上滑动过程中的动能定理应用当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重力分解成平行于斜面的分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

根据动能定理,我们可以求解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动能的变化量以及最终速度。

特别地,当斜面的摩擦系数已知时,可以通过动能定理求解出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4. 物体碰撞过程中的动能定理应用在物体碰撞过程中,动能定理可以用来计算碰撞前后物体的动能变化量。

例如,当两个物体发生弹性碰撞时,可以利用动能定理来计算碰撞前后物体的动能变化量,并由此判断碰撞的性质。

5. 动能定理在机械能守恒问题中的应用当物体只受保守力的作用,且机械能守恒时,动能定理可以与势能定理相结合,用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弹簧振子的运动中,可以利用动能定理和势能定理来计算振子在弹簧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

总之,动能定理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运用动能定理,我们可以计算物体所受的外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能量的转化等。

动能定理应用

动能定理应用

mg
FT = Mg+F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FN' 大小与FN相等,方向相反 解得 FT=Mg+5mg
多个物体的问题 (子弹打木块模型)
9、质量为M、厚度为d的方木块,静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
所示,一子弹以初速度v0水平射穿木块,子弹的质量为m,木块对 子弹的阻力为Ff且始终不变,在子弹射穿木块的过程中,木块发 生的位移为L。求子弹射穿木块后,子弹和木块的速度各为多少?
处,在此过程中人所做的功为( D )
A. mv02/2 C. 2mv02/3
B. mv02 D. 3mv02/8
提示:分解船速 如图
V2 = V0COSθ 此时物体动EK = mv22/2
W =Δ EK = EK - 0 = EK
多过程问题
5、质量为4kg的钢球从离坑面高1.95m的高处自由下落, 钢球落入沙中,陷入0.05m后静止,则沙坑对钢球的平 均阻力是多少?
由动能定理可得:mgLsinθ+Wf = mv2/2 故选项D正确。 则 Wf = mv2/2 - mgLsinθ,故选项A错误;
Wf = - fL = mv2/2 - mgLsinθ
解得:f = mgsinθ- mv2/2L 故选项B正确; 人从沙坡斜面的顶端下滑到底端,重力做的功为mgLsinθ,故 选项 C 错误;
(5)动能定理的计算式为标量式,动能 EK = mv2/2 中的v为相对同一参考系的
速度。(位移、速度都是对地面而言)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明确运动过程
2、对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求出各个力且找出各个力所 做的功或者合外力所做的功
3、明确初状态和末状态的动能,写出始末状态动能变 化的表达式(△EK)

动能定理的应用(1)

动能定理的应用(1)

B
h mg S 0 sin q
多过程问题
(直线+曲线)
4.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木块(可视为质点)静止在 高1.2m的平台上,木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用水平推力20N使木块产生位移3m时撤去,木块又滑 行1m时飞出平台,求木块落地时速度的大小?
全程列式:
1 2 WF W f WG Ek mv 0 2 1 2 Fs1 mg ( s1 s2 ) mgh mv 2
从下滑到停在AB间 mgh fs Ek 0 3 s s 停在AB中点 2
多过程问题
(往复运动)
6.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竖直向上抛出,物体落回 地面时,速度大小为3v/4,设物体在运动中所受空 气阻力大小不变,求: (1)物体运动中所受阻力大小; (2)若物体与地面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 求物体运动的总路程。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a.合力对物体做功“正”“负”的理解
1)若合外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合外力 对物体做正功,W﹥0 ,Ek2>Ek1,则物体动能增加。 2)若合外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时,合外力 对物体做负功,W﹤0 , Ek2<Ek1 ,则物体动能减小。
b.合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的理解(求总功的方法) ①. W合= F合S
25v 2 S总 14g
多过程问题
(类似机车起动问题)
7.电动机通过轻绳吊起一质量为8kg的物体,绳 的拉力不能超过120N,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 1200W,要将此物由静止用最快的方式吊起 90m,已知物体被吊高接近90m时,已开始以 最大速度匀速上升,求所需的最短时间. v 最快方式的含义? 思路: t t t 1 2 m v1 匀加速阶段: t1 a 1 恒定功率阶段: t

动能定理应用及典型例题(最新整理)

动能定理应用及典型例题(最新整理)

动能定理及应用动能及动能定理1 动能表达式:221υm E K =2 动能定理(即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关系):12K K E E W -=3理解:①F 合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F 合做正功时,物体动能增加;F 合做负功时,物体动能减少。

②动能定理揭示了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4适用范围:适用于恒力、变力做功;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5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步骤:a 确定研究对象及其运动过程b 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受力情况,弄清各力做功情况c 确定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初末状态,找出初、末动能d 列方程、求解。

例1、一小球从高出地面H 米处,由静止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球落至地面后又深入沙坑h 米后停止,求沙坑对球的平均阻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

例2.一人坐在雪橇上,从静止开始沿着高度为15m 的斜坡滑下,到达底部时速度为10m/s 。

人和雪橇的总质量为60kg ,下滑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

基础练习1、一个质量是0.20kg 的小球在离地5m 高处从静止开始下落,如果小球下落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是0.72N ,求它落地时的速度。

2、一辆汽车沿着平直的道路行驶,遇有紧急情况而刹车,刹车后轮子只滑动不滚动,从刹车开始到汽车停下来,汽车前进12m 。

已知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0.7,求刹车前汽车的行驶速度。

3、一辆5吨的载重汽车开上一段坡路,坡路上S=100m ,坡顶和坡底的高度差h=10m ,汽车山坡前的速度是10m/s ,上到坡顶时速度减为5.0m/s 。

汽车受到的摩擦阻力时车重的0.05倍。

求汽车的牵引力。

4、质量为4×103Kg 的汽车由静止开始以恒定功率前进,经s,前进了425m ,这时它达到1003最大速度15m/s ,设阻力不变,求机车的功率。

5:如图过山车模型,小球从h 高处由静止开始滑下,若小球经过光滑轨道上最高点不掉下来, 求h的最小值?6、如图所示,半径R = 0.4m 的光滑半圆轨道与粗糙的水平面相切于A 点,质量为 m = 1kg 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从C 点运动到A 点,物体从A 点进入半圆轨道的同时撤去外力F ,物体沿半圆轨道通过最高点B 后作平抛运动,正好落在C 点,已知AC = 2m ,F = 15N ,g 取10m/s2,试求:(1)物体在B 点时的速度以及此时半圆轨道对物体的弹力.(2)物体从C 到A 的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7、如图所示,质量m=1kg 的木块静止在高h=1.2m 的平台上,木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 =0.2,用水平推力F=20N ,使木块产生位移S 1=3m 时撤去,木块又滑行S 2求木块落地时速度的大小?(空气阻力不计,g=10m/s 2) 拓展提升1. 一物体质量为2kg ,以4m/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

高考物理知识体系总论:动能定理的应用

高考物理知识体系总论:动能定理的应用
2.对“外力”的理解 动能定理叙述中所说的“外力”,既可以是重力、 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 力。
动能定理的应用
大致框架
考点一ꢀ动能定 理的理解及应用
考点
考点二ꢀ动能定理 在多过程中的应用
考点三ꢀ与图象相 关的动能问题
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应抓好“两状态,一过程” “两状态”即明确研究对象的始、末状态的速度或 动能情况;“一过程”即明确研究过程,确定这一 过程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位置变化或位移信息。
动能定理的应用
大致框架
动能定理及应用
知识点一、动能 知识点二、动能定理
考点
动能定理的应用
大致框架
知识点一、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公式:Ek=mv2/2。 3.单位:焦耳,1J=1N·m=1 kg·m2/s2。 4.矢标性:动能是标量,只有正值。 5.状态量:动能是状态量,因为v是瞬时速度。
经典例题2
一个质量为0.3 kg的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6 m/s的速度垂直撞
到墙上,碰撞后小球沿相反方向运动,反弹后的速度大小与碰撞前相同,
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Δv和碰撞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变化量
ΔEk为(ꢀꢀ)
A.Δv=0
B.Δv=12 m/s
C.ΔEk=1.8 J
D.ΔEk=10.8 J
答案解析2
答案解析: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Δv=(-6-6)m/s=-12 m/s, 由于速度大小没变,动能不变,故动能变化量为0,故只有选项B正确。
经典例题3
如图,一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轨道两端等高,质量为m 的质点自轨道端点P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最低点Q时,对轨道的正压力 为2mg,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质点自P滑到Q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 的功为(ꢀꢀ)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1.如图甲所示,倾斜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逆时针运行.在t =0时刻,将质量为1.0 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的最上端A 点,经过1.0 s ,物块从最下端的B 点离开传送带.取沿传送带向下为速度的正方向,则物块的对地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g =10 m/s 2),求:(1)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2)物块从A 到B 的过程中,传送带对物块做的功. 【答案】3-3.75 J 【解析】解:(1)由图象可知,物块在前0.5 s 的加速度为:2111a =8?m/s v t = 后0.5 s 的加速度为:222222?/v v a m s t -== 物块在前0.5 s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mgsin mgcos ma θμθ+=物块在后0.5 s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mgsin mgcos ma θμθ-=联立解得:3μ=(2)由v -t 图象面积意义可知,在前0.5 s ,物块对地位移为:1112v t x =则摩擦力对物块做功:11·W mgcos x μθ= 在后0.5 s ,物块对地位移为:12122v v x t +=则摩擦力对物块做功22·W mgcos x μθ=- 所以传送带对物块做的总功:12W W W =+ 联立解得:W =-3.75 J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滑块从高为h 的光滑圆弧形槽的顶端A 处无初速度地滑下,槽的底端B 与水平传送带相接,传送带的运行速度恒为v 0,两轮轴心间距为L ,滑块滑到传送带上后做匀加速运动,滑到传送带右端C 时,恰好加速到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求:(1)滑块到达底端B 时的速度大小v B ; (2)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3)此过程中,由于克服摩擦力做功而产生的热量Q.【答案】(12gh 2)2022v gh gl μ-=(3)(2022m v gh-【解析】试题分析:(1)滑块在由A 到B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2102B mgh mv -=, 解得:2B gh ν=(2)滑块在由B 到C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μmgL =12mv 02−12mv B 2, 解得,2022v ghgLμ-=;(3)产生的热量:Q =μmgL 相对,()2200(2)2Bgh L g相对=νννμ--=(或200(2) gh ν-), 解得,201(2)2Q m gh ν=; 考点:动能定理【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求物体速度、动摩擦因数、产生的热量等问题,分析清楚运动过程,熟练应用动能定理即可正确解题.3.如图甲所示,带斜面的足够长木板P ,质量M =3kg 。

高考一轮复习--动能定理及其应用一

高考一轮复习--动能定理及其应用一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一类别内容知识点1 知道动能的概念及定义式,会比较、计算物体的动能.。

2 理解动能定理的含义及适用范围3 掌握利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的方法4 能灵活应用动能定理分析问题能力点 1 理解和掌握状态量和过程量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2能合理利用转换法求变力的功【知识进阶】 1. 知识图谱运动状态量位置状态量机械能状态量的和动能 E = mv 21KP上述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中,属于状态量和过程量的分别有哪些?建立状态量和过程量的关系要注意哪些问题? 【能力进阶】一、标矢性——动能例题1.(多选)一物块绕着圆盘边缘以速度v 做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公式E k =12mv 2中的速度v 一般是物体相对于地面的速度B .动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速率决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无关C .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D .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二、状态量和过程量的关系——动能定理例题2.粗糙的1/4圆弧的半径为0.45m ,有一质量为0.2kg 的物体自最高点A 从静止开始下滑到圆弧最低点B 时,然后沿水平面前进0.4m 到达C 点停止. 设物体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g = 10m/s 2),求: (1)物体到达B 点时的速度大小.(2)物体在圆弧轨道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变式: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顶端固定一弹簧,一物体向右滑行,并冲上固定在地面上的斜ABC面.设物体在斜面最低点A的速度为v,压缩弹簧至C点时弹簧最短,C点距地面高度为h,则从A到C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做功多大?三、本章所用研究方法1.转换法-----求变力的功例题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与水平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块与转轴相距R,物块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转动.当转速增至某一值时,物块即将在转台上滑动,此时转台已开始匀速转动,在这一过程中,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的大小?(假设物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变式:质量为m的小球被系在轻绳一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在此后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好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A. 52mgR B. 3mgR C. 7mgR D.12mgR2.图像法——速度(v)-时间(t)图像、位移(x)-时间(t)图像例题4.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只小球,小球运动一段时间后落回地面.忽略空气阻力,该过程中小球的动能E k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A B C D变式: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物块初动能为E k0,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E k与位移x关系的图线是()A B C D【进阶练习】(限时10分钟)1.质量为2 kg的物体A以5 m/s的速度向北运动,另一个质量为0.5 kg的物体B以10 m/s的速度向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E k A =E kB B .E k A >E k BC .E k A <E k BD .因运动方向不同,无法比较动能2.一人用力踢质量为1 kg 的静止足球,使足球以10 m/s 的水平速度飞出,设人踢足球的平均作用力为200 N ,足球在水平方向滚动的距离为20 m ,则人对足球做的功为(g 取10 m/s 2)( )A .50 JB .200 JC .4 000 JD .6 000 J3.甲、乙两车汽车的质量之比m 1∶m 2=2∶1,它们刹车时的初动能相同,若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它们滑行的距离之比s 1∶s 2等于( )A .1∶1B .1∶2C .1∶4D .4∶14.质量m =10 kg 的物体只在变力F 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F 随坐标x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1.北京老山自行车赛场采用的是250m 椭圆赛道,赛道宽度为7.6m 。

赛道形如马鞍形,由直线段、过渡曲线段以及圆弧段组成,圆弧段倾角为45°(可以认为赛道直线段是水平的,圆弧段中线与直线段处于同一高度)。

比赛用车采用最新材料制成,质量为9kg 。

已知直线段赛道每条长80m ,圆弧段内侧半径为14.4m ,运动员质量为61kg 。

求: (1)运动员在圆弧段内侧以12m/s 的速度骑行时,运动员和自行车整体的向心力为多大;(2)运动员在圆弧段内侧骑行时,若自行车所受的侧向摩擦力恰为零,则自行车对赛道的压力多大;(3)若运动员从直线段的中点出发,以恒定的动力92N 向前骑行,并恰好以12m/s 的速度进入圆弧段内侧赛道,求此过程中运动员和自行车克服阻力做的功。

(只在赛道直线段给自行车施加动力)。

【答案】(1)700N;(2)2;(3)521J 【解析】 【分析】 【详解】(1)运动员和自行车整体的向心力F n =2(m)M v R+解得F n =700N(2)自行车所受支持力为()cos45NM m g F +=︒解得F N 2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 压=F N 2N(3)从出发点到进入内侧赛道运用动能定理可得W F -W f 克+mgh =212mv W F =2FL h =1cos 452d o =1.9m W f 克=521J2.如图所示,人骑摩托车做腾跃特技表演,以1.0m/s 的初速度沿曲面冲上高0.8m 、顶部水平的高台,若摩托车冲上高台的过程中始终以额定功率1.8kW 行驶,经过1.2s 到达平台顶部,然后离开平台,落至地面时,恰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A 点切入光滑竖直圆弧轨道,并沿轨道下滑.A 、B 为圆弧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半径为R =1.0m ,人和车的总质量为180kg ,特技表演的全过程中不计一切阻力(计算中取g =10m/s2,sin53°=0.8,cos53°=0.6).求:(1)人和车到达顶部平台的速度v ;(2)从平台飞出到A 点,人和车运动的水平距离x ; (3)圆弧对应圆心角θ;(4)人和车运动到圆弧轨道最低点O 时对轨道的压力. 【答案】(1)3m/s (2)1.2m (3)106°(4)7.74×103N 【解析】 【分析】 【详解】(1)由动能定理可知:221011Pt mgH mv 22mv -=- v =3m/s (2)由2221H gt ,s vt 2==可得:2H s v 1.2m g== (3)摩托车落至A 点时,其竖直方向的分速度y 2v gt 4m /s ==设摩托车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则4tan 3y v vα==,即α=53°所以θ=2α=106°(4)在摩托车由最高点飞出落至O 点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2211mg[H R(1cos )]mv mv 22α'+-=-在O 点:2v N mg m R-= 所以N =7740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和车在最低点O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7740N3.我国将于2022年举办冬奥会,跳台滑雪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如图1-所示,质量m =60 kg 的运动员从长直助滑道AB 的A 处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 =3.6 m/s 2匀加速滑下,到达助滑道末端B 时速度v B =24 m/s ,A 与B 的竖直高度差H =48 m .为了改变运动员的运动方向,在助滑道与起跳台之间用一段弯曲滑道衔接,其中最低点C 处附近是一段以O 为圆心的圆弧.助滑道末端B 与滑道最低点C 的高度差h =5 m ,运动员在B 、C 间运动时阻力做功W =-1530 J ,g 取10 m/s 2.(1)求运动员在AB 段下滑时受到阻力F f 的大小;(2)若运动员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为其所受重力的6倍,则C 点所在圆弧的半径R 至少应为多大?【答案】(1)144 N (2)12.5 m 【解析】试题分析:(1)运动员在AB 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设AB 的长度为x ,斜面的倾角为α,则有 v B 2=2ax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α﹣F f =ma 又 sinα=H x由以上三式联立解得 F f =144N(2)设运动员到达C 点时的速度为v C ,在由B 到达C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mgh+W=12mv C 2-12mv B 2 设运动员在C 点所受的支持力为F 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N ﹣mg=m 2Cv R由运动员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其所受重力的6倍,即有 F N =6mg 联立解得 R=12.5m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名师点睛】本题中运动员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圆周运动,是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动能定理和向心力的综合应用,要知道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涉及力在空间的效果,可考虑动能定理.4.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轨道BCDE ,由一半径为R=2m 的14光滑圆弧轨道BC 和光滑斜直轨道DE 分别与粗糙水平面相切连接而成.现从B 点正上方H=1.2m 的A 点由静止释放一质量m=1kg 的物块,物块刚好从B 点进入14圆弧轨道.已知CD 的距离L=4m ,物块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5,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不计空气阻力.求:(1)物块第一次滑到C 点时的速度; (2)物块第一次滑上斜直轨道DE 的最大高度; (3)物块最终停在距离D 点多远的位置. 【答案】(1) 8m/s (2) 2.2m (3) 0.8m 【解析】 【分析】根据动能定理可求物块第一次滑到C 点时的速度;物块由A 到斜直轨道最高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求出物块第一次滑上斜直轨道DE 的最大高度;物块将在轨道BCDE 上做往返运动,直至停下,设物块在水平轨道CD 上通过的总路程为S ,根据动能定理求出. 【详解】解:(1)根据动能定理可得21()2mg H R mv += 解得8/v m s =(2)物块由A 到斜直轨道最高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有:()0mg H R mgL mgh μ+--=解得: 2.2h m =(3)物块将在轨道BCDE 上做往返运动,直至停下,设物块在水平轨道CD 上通过的总路程为S ,则:()0mg H R mgS μ+-= 解得:12.8S m =因: 30.8S L m =+,故物块最终将停在距离D 点0.8m 处的位置.5.如图所示,在水平路段AB 上有一质量为2kg 的玩具汽车,正以10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玩具汽车前方的水平路段AB 、BC 所受阻力不同,玩具汽车通过整个ABC 路段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在t =15s 处水平虚线与曲线相切),运动过程中玩具汽车电机的输出功率保持20W 不变,假设玩具汽车在两个路段上受到的阻力分别有恒定的大小.(解题时将玩具汽车看成质点)(1)求汽车在AB路段上运动时所受的阻力f1;(2)求汽车刚好开过B点时的加速度a(3)求BC路段的长度.【答案】(1)f1=5N (2) a=1.5 m/s2 (3)x=58m【解析】【分析】根据“汽车电机的输出功率保持20W不变”可知,本题考查机车的启动问题,根据图象知汽车在AB段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等于阻力,而牵引力大小可由瞬时功率表达式求出;由图知,汽车到达B位置将做减速运动,瞬时牵引力大小不变,但阻力大小未知,考虑在t=15s处水平虚线与曲线相切,则汽车又瞬间做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的大小与BC 段阻力再次相等,有瞬时功率表达式求得此时的牵引力数值即为阻力数值,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汽车刚好到达B点时的加速度;BC段汽车做变加速运动,但功率保持不变,需由动能定理求得位移大小.【详解】(1)汽车在AB路段时,有F1=f1P=F1v1联立解得:f1=5N(2)t=15 s时汽车处于平衡态,有F2=f2P=F2v2联立解得:f2=2Nt=5s时汽车开始加速运动,有F1-f2=ma解得a=1.5m/s2(3)对于汽车在BC段运动,由动能定理得:解得:x=58m【点睛】抓住汽车保持功率不变这一条件,利用瞬时功率表达式求解牵引力,同时注意隐含条件汽车匀速运动时牵引力等于阻力;对于变力做功,汽车非匀变速运动的情况,只能从能量的角度求解.6.如图所示,一倾角θ=37°的斜面底端与一传送带左端相连于B点,传送带以v=6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有一小物块从斜面顶端点以υ0=4m/s的初速度沿斜面下滑,当物块滑到斜面的底端点时速度恰好为零,然后在传送带的带动下,从传送带右端的C点水平抛出,最后落到地面上的D点,已知斜面长度L1=8m,传送带长度L2=18m,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3,(sin37°=0.6,cos37°=0.8,g=10m/s2).(1)求物块与斜而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l;(2)求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时间;(3)若物块在D点的速度方向与地面夹角为a=53°,求C点到地面的高度和C、D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答案】(1)(2)4s;(3)4.8m.【解析】试题分析:(1)从A到B由动能定理即可求得摩擦因数(2)由牛顿第二定律求的在传送带上的加速度,判断出在传送带上的运动过程,由运动学公式即可求的时间;(3)物体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解:(1)从A到B由动能定理可知代入数据解得(2)物块在传送带上由牛顿第二定律:μ2mg=maa=达到传送带速度所需时间为t=s加速前进位移为<18m滑块在传送带上再匀速运动匀速运动时间为故经历总时间为t总=t+t′=4s(3)设高度为h,则竖直方向获得速度为联立解得h=3.2m下落所需时间为水平位移为x CD=vt″=6×0.8s=4.8m答:(1)求物块与斜而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l为(2)求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时间为4s;(3)若物块在D点的速度方向与地面夹角为a=53°,C点到地面的高度为3.2m和C、D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4.8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动能定理、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运动学基本公式的应用,要注意传动带顺时针转动时,要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运动学基本公式求解.7.滑雪者为什么能在软绵绵的雪地中高速奔驰呢?其原因是白雪内有很多小孔,小孔内充满空气.当滑雪板压在雪地时会把雪内的空气逼出来,在滑雪板与雪地间形成一个暂时的“气垫”,从而大大减小雪地对滑雪板的摩擦.然而当滑雪板对雪地速度较小时,与雪地接触时间超过某一值就会陷下去,使得它们间的摩擦力增大.假设滑雪者的速度超过4 m/s 时,滑雪板与雪地间的动摩擦因数就会由μ1=0.25变为μ2=0.125.一滑雪者从倾角为θ=37°的坡顶A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滑至坡底B(B处为一光滑小圆弧)后又滑上一段水平雪地,最后停在C处,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坡长为l=26 m,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滑雪者从静止开始到动摩擦因数发生变化经历的时间;(2)滑雪者到达B处的速度;(3)滑雪者在水平雪地上运动的最大距离.【答案】1s99.2m【解析】【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动摩擦因数恒变化前后的加速度,再由运动学知识可求解速度、位移和时间.【详解】(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滑雪者在斜坡的加速度:a1==4m/s2解得滑雪者从静止开始到动摩擦因数发生变化所经历的时间:t==1s(2)由静止到动摩擦因素发生变化的位移:x1=a1t2=2m动摩擦因数变化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a 2==5m/s 2由v B 2-v 2=2a 2(L-x 1)解得滑雪者到达B 处时的速度:v B =16m/s(3)设滑雪者速度由v B =16m/s 减速到v 1=4m/s 期间运动的位移为x 3,则由动能定理有:;解得x 3=96m速度由v 1=4m/s 减速到零期间运动的位移为x 4,则由动能定理有:;解得 x 4=3.2m所以滑雪者在水平雪地上运动的最大距离为x=x 3+x 4=96+ 3.2=99.2m8.如图所示,AB 是倾角为θ的粗糙直轨道,BCD 是光滑的圆弧轨道,AB 恰好在B 点与圆弧相切,圆弧的半径为R ,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 (可以看做质点)从直轨道上的P 点由静止释放,结果它能在两轨道间做往返运动.已知P 点与圆弧的圆心O 等高,物体与轨道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1)物体做往返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在AB 轨道上通过的总路程; (2)最终当物体通过圆弧轨道最低点E 时,物体对轨道压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1)RL μ=(2)(32cos )NN F F mg θ'==-,方向竖直向下 【解析】试题分析:(1)物体每完成一次往返运动,在AB 斜面上能上升的高度都减少一些,最终当它达B 点时,速度变为零,对物体从P 到B 全过程用动能定理,有cos cos 0mgR mgL θμθ-=得物体在AB 轨道上通过的总路程为RL μ=(2)最终物体以B 为最高点在圆弧轨道底部做往返运动,设物体从B 运动到E 时速度为v ,由动能定理 有21(1cos )2mgR mv θ-=在E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N mv F mg R-=得物体受到的支持力(32cos )N F mg θ=-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2cos )NN F F mg θ'==-,方向竖直向下.考点:考查了动能定理,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等应用点评:在使用动能定理分析多过程问题时非常方便,关键是对物体受力做功情况以及过程的始末状态非常清楚9.如图所示,在E=103 V/m的竖直匀强电场中,有一光滑半圆形绝缘轨道QPN与一水平绝缘轨道MN在N点平滑相接,半圆形轨道平面与电场线平行,其半径R=40 cm,N为半圆形轨道最低点,P为QN圆弧的中点,一带负电q=10-4 C的小滑块质量m=10 g,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位于N点右侧1.5 m的M处,g取10 m/s2,求:(1)小滑块从M点到Q点电场力做的功(2)要使小滑块恰能运动到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Q,则小滑块应以多大的初速度v0向左运动?(3)这样运动的小滑块通过P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是多大?【答案】(1) - 0.08J(2) 7 m/s(3)0.6 N【解析】【分析】【详解】(1)W=-qE·2R W= - 0.08J(2)设小滑块到达Q点时速度为v,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qE=m2 v R小滑块从开始运动至到达Q点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2R-qE·2R-μ(mg+qE)x=12mv2-12mv联立方程组,解得:v0=7m/s.(3)设小滑块到达P点时速度为v′,则从开始运动至到达P点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qE)R-μ(qE+mg)x=12mv′2-12mv又在P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m2 v R代入数据,解得:F N=0.6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滑块通过P点时对轨道的压力F N′=F N=0.6N.【点睛】(1)根据电场力做功的公式求出电场力所做的功;(2)根据小滑块在Q 点受的力求出在Q 点的速度,根据动能定理求出滑块的初速度; (3)根据动能定理求出滑块到达P 点的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滑块对轨道的压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滑块通过P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10.如图所示,半圆轨道的半径为R=10m ,AB 的距离为S=40m ,滑块质量m=1kg ,滑块在恒定外力F 的作用下从光滑水平轨道上的A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B 点,然后撤去外力,又沿竖直面内的光滑半圆形轨道运动,且滑块通过最高点C 后又刚好落到原出发点A ;g=10m/s 2求:(1)滑块在C 点的速度大小v c (2) 在C 点时,轨道对滑块的作用力N C (3)恒定外力F 的大小【答案】(1)v c =20m/s (2)Nc=30N ,方向竖直向下(3)F="10N" 【解析】试题分析:(1) C 点飞出后正好做平抛运动,则212{2R gt x vt== 联立上述方程则v c =20m/s(2)根据向心力知识则2N v mg F m r+=FN=30N ,方向竖直向下。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知识点一 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2.公式:E k = .3.单位: ,1 J =1 N·m=1 kg·m 2/s 2.4.标矢性:动能是 ,只有正值,动能与速度的方向 .5.动能的变化:物体 与 之差,即ΔE k = .答案:1.运动 2.12mv 2 3.焦耳 4.标量 无关 5.末动能 初动能 知识点二 动能定理1.内容:在一个过程中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 .2.表达式:W =ΔE k =E k2-E k1= .3.物理意义: 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4.适用条件(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 .(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 做功.(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 作用.答案:1.动能的变化 2.3.合力4.(1)曲线运动 (2)变力 (3)分阶段 考点 动能定理的理解1.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间的关系(1)数量关系:合外力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代换关系,但并不是说动能变化就是合外力做功.(2)因果关系:合外力的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3)量纲关系:单位相同,国际单位都是焦耳.2.标量性:动能是标量,功也是标量,所以整个动能定理是一个标量式,不存在方向的选取问题.当然动能定理也就不存在分量的表达式.例如,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不管以什么方向抛出,在最终落到地面速度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所列的动能定理的表达式都是一样的.3.相对性:高中阶段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4.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既适用于求恒力做功也适用于求变力做功.因使用动能定理可由动能的变化来求功,所以动能定理是求变力做功的首选.考向1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典例1] (多选)如图所示,一块长木板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B 上放一物体A ,现以恒定的外力拉B ,由于A 、B 间摩擦力的作用,A 将在B 上滑动,以地面为参考系,A 、B 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 ( )A.外力F 做的功等于A 和B 动能的增量B.B 对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 的动能增量C.A 对B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 对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D.外力F 对B 做的功等于B 的动能的增量与B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解析] A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B 对A 的摩擦力,对A 物体运用动能定理,则有B 对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 的动能的增量,即B 对;A 对B 的摩擦力与B 对A 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是由于A 在B 上滑动,A 、B 相对地的位移不等,故二者做功不等,C 错;对B 应用动能定理W F -W Ff =ΔE k B ,即W F =ΔE k B +W F f ,就是外力F 对B 做的功,等于B 的动能增量与B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D 对;由前述讨论知B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与A 的动能增量(等于B 对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不等,故A 错.[答案] BD[变式1] 如图所示,人用手托着质量为m 的苹果,从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运动,前进距离L 后,速度为v (苹果与手始终相对静止),苹果与手掌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对苹果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B.苹果所受摩擦力大小为μmgC.手对苹果做的功为12mv 2 D.苹果对手不做功答案:C 解析:苹果受手的支持力F N =mg 、静摩擦力F f ,合力即手对苹果的作用力,方向斜向上,A 错误;苹果所受摩擦力为静摩擦力,不等于μmg ,B 错误;由动能定理可得,手对苹果的静摩擦力做的功W =12mv 2,C 正确;苹果对手做负功,D 错误. 考向2 应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典例2] 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 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轨道两端等高,质量为m 的质点自轨道端点P 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最低点Q 时,对轨道的正压力为2mg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质点自P 滑到Q 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 )A.14mgRB.13mgR C.12mgR D.π4mgR [解析] 在Q 点质点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两力的合力充当向心力,所以有F N -mg =m v 2R ,F N =2mg ,联立解得v =gR .下滑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可得mgR -W f =12mv 2,解得W f =12mgR ,所以克服摩擦力做功为12mgR ,C 正确.[答案] C[变式2]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 水平.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 点上方高度R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 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 ,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 表示质点从P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W =12mgR ,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 点 B.W >12mgR ,质点不能到达Q 点 C.W =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D.W <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答案:C 解析:设质点到达N 点的速度为v N ,在N 点质点受到轨道的弹力为F N ,则F N -mg =mv 2N R ,已知F N =F ′N =4mg ,则质点到达N 点的动能为E k N =12mv 2N =32mgR .质点由开始至N 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 ·2R +W f =E k N -0,解得摩擦力做的功为W f =-12mgR ,即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W f =12mgR .设从N 到Q 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 ′,则W ′<W .从N 到Q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R -W ′=12mv 2Q -12mv 2N ,即12mgR -W ′=12mv 2Q ,故质点到达Q 点后速度不为0,质点继续上升一段距离.选项C 正确.考点 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的做功情况.(3)明确物体在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E k1和E k2.(4)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W 合=E k2-E k1及其他必要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2.利用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的基本思路(1)弄清物体的运动由哪些过程组成.(2)分析每个过程中物体的受力情况.(3)各个力做功有何特点,对动能的变化有无影响.(4)从总体上把握全过程,表达出总功,找出初、末状态的动能.(5)对所研究的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方程.[典例3] 如图所示,用一块长L 1=1.0 m 的木板在墙和桌面间架设斜面,桌子高H =0.8 m ,长L 2=1.5 m.斜面与水平桌面的倾角θ可在0~60°间调节后固定.将质量m =0.2 kg 的小物块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05,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忽略物块在斜面与桌面交接处的能量损失.(重力加速度取g =10 m/s 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当θ角增大到多少时,物块能从斜面开始下滑;(用正切值表示)(2)当θ角增大到37°时,物块恰能停在桌面边缘,求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已知sin 37°=0.6,cos 37°=0.8)(3)继续增大θ角,发现θ=53°时物块落地点与墙面的距离最大,求此最大距离x m .[解析] (1)为使小物块下滑,应有mg sin θ≥μ1mg cos θ①θ满足的条件tan θ≥0.05.②即当θ=arctan 0.05时物块恰好从斜面开始下滑.(2)克服摩擦力做功W f =μ1mgL 1cos θ+μ2mg (L 2-L 1cos θ)③ 由动能定理得mgL 1sin θ-W f =0④代入数据得μ2=0.8.⑤(3)由动能定理得mgL 1sin θ-W f =12mv 2⑥ 结合③式并代入数据得v =1 m/s ⑦由平抛运动规律得H =12gt 2,x 1=vt 解得t =0.4 s ⑧x 1=0.4 m ⑨x m =x 1+L 2=1.9 m.⑩[答案] (1)arctan 0.05 (2)0.8 (3)1.9 m[变式3]如图所示,斜面的倾角为θ,质量为m 的滑块距挡板P 的距离为x 0,滑块以初速度v 0沿斜面上滑,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若滑块每次与挡板相碰均无机械能损失,滑块经过的总路程是( )A.1μ⎝ ⎛⎭⎪⎫v 202g cos θ+x 0tan θ B.1μ⎝ ⎛⎭⎪⎫v 202g sin θ+x 0tan θ C.2μ⎝ ⎛⎭⎪⎫v 202g cos θ+x 0tan θ D.2μ⎝ ⎛⎭⎪⎫v 202g cos θ+x 0cot θ 答案:A 解析:滑块最终要停在斜面底部,设滑块经过的总路程为x ,对滑块运动的全程应用功能关系,全程所产生的热量为Q =12mv 20+mgx 0sin θ,又由全程产生的热量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即Q =μmgx cos θ,解以上两式可得x =1μ⎝⎛⎭⎪⎫v 202g cos θ+x 0tan θ,选项A 正确. 考点 动能定理和图象的综合应用1.解决物理图象问题的基本步骤2.四类图象所围面积的含义v ­t 图象 由公式x =vt 可知,v ­t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a ­t 图象 由公式Δv =at 可知,a ­t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量 F ­x 图象由公式W =Fx 可知,F ­x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 P ­t 图象由公式W =Pt 可知,P ­t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考向1 动能定理和v ­t 图象的综合应用[典例4] A 、B 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恒力F 1和F 2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先后撤去F 1、F 2后,两物体最终停下,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 1、F 2大小之比为1∶2B.F 1、F 2对A 、B 做功之比为1∶2C.A 、B 质量之比为2∶1D.全过程中A 、B 克服摩擦力做功之比为2∶1[问题探究] (1)两个物体的总位移相同吗?摩擦生热相同吗?拉力做的功相同吗?(2)如何计算二者的质量关系?(3)如何计算拉力关系?[提示] (1)由v ­t 图可知总位移相同,又已知摩擦力大小相等,所以摩擦生热相同,拉力做的功也相等.(2)根据匀减速阶段可求出质量关系.(3)利用全过程动能定理可得出拉力关系.[解析] 由速度与时间图象可知,两个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之比为1∶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 、B 受摩擦力大小相等,所以A 、B 的质量关系是2∶1,由速度与时间图象可知,A 、B 两物体加速与减速的位移相等,且匀加速位移之比为1∶2,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之比为2∶1,由动能定理可得:A 物体的拉力与摩擦力的关系,F 1·x -f 1·3x =0-0;B 物体的拉力与摩擦力的关系,F 2·2x -f 2·3x =0-0,因此可得:F 1=3f 1,F 2=32f 2,f 1=f 2,所以F 1=2F 2.全过程中摩擦力对A 、B 做功相等,F 1、F 2对A 、B 做功大小相等.故A 、B 、D 错误,C 正确.[答案] C考向2 动能定理和F ­x 图象的综合应用[典例5] 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AB 的A 处连接一粗糙水平面OA ,OA 长为4 m.有一质量为m 的滑块,从O 处由静止开始受一水平向右的力F 作用.F 只在水平面上按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滑块与OA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取g =10 m/s 2,试求:甲 乙(1)滑块运动到A 处的速度大小; (2)不计滑块在A 处的速率变化,滑块冲上斜面AB 的长度是多少?[问题探究] (1)滑块从O 点开始运动到滑块冲上斜面这段过程中怎样运动?(2)F ­x 图象的面积表示什么?[提示] (1)如图所示(2)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解析] (1)由题图乙知,在前2 m 内,F 1=2mg 做正功,在第 3 m 内,F 2=-0.5mg ,做负功,在第4 m 内,F 3=0,滑动摩擦力F f =-μmg =-0.25mg ,始终做负功,对于滑块在OA上运动的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F 1x 1+F 2x 2+F f x =12mv 2A -0 即2mg ×2 m-0.5mg ×1 m-0.25mg ×4 m=12mv 2A -0 解得v A =5 2 m/s.(2)对于滑块冲上斜面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L sin 30°=0-12mv 2A 解得L =5 m所以滑块冲上斜面AB 的长度L =5 m.[答案] (1)5 2 m/s (2)5 m专项精练1.[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多选)关于动能定理的表达式W =E k2-E k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式中的W 为不包含重力的其他力做的总功B.公式中的W 为包含重力在内的所有力做的功,也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计算:先求每个力的功再求功的代数和或先求合外力再求合外力的功C.公式中的E k2-E k1为动能的增量,当W >0时动能增加,当W <0时动能减少D.动能定理适用于直线运动,但不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动,但不适用于变力做功答案:BC 解析:公式中W 指总功,求总功的方法有两种,先求每个力做的功再求功的代数和或先求合力再求合外力的功,故选项B 正确,A 错误;当W >0时,末动能大于初动能,动能增加,当W <0时,末动能小于初动能,动能减少,故C 正确;动能定理不仅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不仅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故D 错误.2.[应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绳悬挂于O 点,小球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 点很缓慢地移动到Q 点,此时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如图所示,则拉力F 所做的功为( )A.mgL cos θB.mgL (1-cos θ)C.FL sin θD.FL cos θ答案:B 解析:从P 缓慢拉到Q ,由动能定理得:W F -W G =0(因为小球缓慢移动,速度可视为零),即W F =W G =mgL (1-cos θ).3.[变力做功的计算]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与水平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与转轴相距R ,物体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转动.当转速增至某一值时,物体即将在转台上滑动,此时转台开始匀速转动(设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在这一过程中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是( )A.0B.2μmgRC.2πμmgRD.μmgR 2答案:D 解析:物体即将在转台上滑动但还未滑动时,转台对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恰好提供向心力,设此时物体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v ,则有μmg =mv 2R,① 在物体由静止到获得速度v 的过程中,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不做功,只有摩擦力对物体做功,由动能定理得W =12mv 2-0,② 联立①②解得W =12μmgR . 4.[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多选)一物体从斜面底端以初动能E 滑向斜面,返回到斜面底端的速度大小为v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E2,若物体以初动能2E 滑向斜面,则( ) A.返回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EB.返回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3E 2C.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2vD.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2v答案:AD 解析:设斜面倾角为θ,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f ,物体以初动能E 滑向斜面时,在斜面上上升的最远距离为L 1,则根据动能定理,在物体沿斜面上升的过程中有-GL 1sinθ-fL 1=0-E ,在物体沿斜面下降的过程中有GL 1sin θ-fL 1=E 2,联立解得G sin θ=3f .同理,当物体以初动能2E 滑向斜面时,在物体沿斜面上升的过程中有-GL 2sin θ-fL 2=0-2E ,在物体沿斜面下降的过程中有GL 2sin θ-fL 2=E ′,联立解得E ′=E ,故A 正确,B 错误;由E 2=12mv 2,E ′=12mv ′2,得v ′=2v ,故C 错误,D 正确. 5.[动能定理和摩擦力做功的计算]如图所示,ABCD 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 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 相切的圆弧,BC 是水平的,其距离d =0.50 m.盆边缘的高度为h =0.30 m.在A 处放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块并让其从静止开始下滑.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0.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的地点到B的距离为( )A.0.50 mB.0.25 mC.0.10 mD.0答案:D 解析:设小物块在BC段通过的总路程为s,由于只有水平面上存在摩擦力,则小物块从A点开始运动到最终静止的整个过程中,摩擦力做功为-μmgs,而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由动能定理得:mgh-μmgs=0-0,代入数据可解得s=3 m.由于d=0.50 m,所以,小物块在BC段经过3次往复运动后,又回到B点.。

动能定理的应用

动能定理的应用

例4.质量为m的小球被系在轻绳的一端,在竖直平面内
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
的作用。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此时绳
子的张力为7mg,此后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经过半个
圆周恰好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
阻力所做的功为(

A. mgR 4
B. mgR C. mgR
2多过程问题
直线运动
例1.如图所示,光滑1/4圆弧半径为0.8m,有一质量为 1.0kg的物体自A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到B点,然后沿水平 面前进4m,到达C点停止.求:
(1)在物体沿水平运动中摩擦力做的功.
(2)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A
o
GR f
x
B
C
例2. 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h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滑下, 经过一段水平距离后停止. 若斜面及水平面与物体间的 动摩擦因数相同,整个过程中物体的水平位移为s ,
求证: µ=h/s A
h
L

s1
s2
s
物体从A到B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WG +Wf =0
mgh – µmg cos θ •L –µmg s2 =0 B
mgh – µmg s1 –µmg s2 =0 mgh – µmg s =0
∴µ =h/s
例3:一物体以初速度v0沿倾角为37º的斜面上滑,
到达最高点后又下滑,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为v0
以额定功率3000kw加速行驶,当速度由10m/s
加速到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30m/s时,共用了
2min,则这段时间内列车前进的距离是多少?
v
v0
F
f
x
求变力做功问题
(与机车相联系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能定理的应用
编制人:吴荣 做题人:夏红燕 审核人:许金波
学习目标:1、知道曲线运动中各力做功的特点,学会用动能定理处理这类问题
2、会用动能定理处理往返运动问题
活动一:完成例题,总结曲线运动中各力做功特点,学会用动能定理处理问题 【例1】如图所示,AB 为1/4圆弧轨道,半径为R=0.8m ,BC 是水平轨道,长S=3m ,BC 处的摩擦系数为μ=1/15,今有质量m=1kg 的物体,自A 点从静止起下滑到C 点刚好停止。

求物体在轨道AB 段所受的阻力对物体做的功。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质细线悬于O 点,与O 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P 点处有一个光滑的细钉,已知OP =L/2,在A 点给小球一个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 0.发现小球恰能到达跟P 点在同一竖直线上的最高点B ,则: (1)小球到达B 点时的速率?
(2)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初速度v 0为多少?
(3)若初速度v 0=3gL ,则在小球从A 到B 的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了多少功?
【例3】完成三维设计P 75【典例】
活动二:完成例题,会用动能定理处理往返运动问题,归纳这类问题物体的受力特点以及解决方法
【例4】如图所示,斜面足够长,其倾角为α,质量为m 的滑块,距挡板P 为S 0,以初速度V 0沿斜面上滑,滑块与斜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滑块沿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若滑块每次与挡板相碰均无机械能损失,求滑块在斜面上经过的总路程为多少?
订 正 区 域
【例5】如图,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 相切的圆弧,BC为水平的,其距离d=0.50 m.盆边缘的高度为h=0.30 m.在A 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并让其从静止出发下滑.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0.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
求:
⑴物块第一次经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
⑵最终静止的位置距B点的距离
订正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