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经教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经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经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经教案苏教版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诗经教案苏教版【教学目的】1、理解《关雎》所表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教学重点】诗歌的反复吟唱所表现出的情感【教学难点】比兴手法的运用【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电脑多媒体,电视机【教学过程】一、播放《蒹葭》动画,引入新课学习。

二、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三、课文朗读:播放《关雎》动画,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词。

(读)四、认知讨论:就课文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讨论,教师可以罗列部分问题引导。

(说)五、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合作探究:讨论《关雎》之美,美在何处?(议)六、学生试译课文内容(按节),教师补充并归纳。

讲解有关《诗经》的基本常识,对重点的生字词提出要求。

(说)七、观看《关雎》动画,学生现场演绎现代版《关雎》(听,看)这首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九、课堂作业:完成单页练习,进行“双基练习”。

十、课后作业背诵全诗(记)板书设计:见有关课件翻译全诗(写)一、引入课题:(播放幻灯片2)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元好问有一问倒千古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与爱情有关的诗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的作品,是《诗经》中的另一篇佳作《蒹葭》。

(播放幻灯片3)二、初读诗文:感受音韵美,感知诗歌内容。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诗经二首》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诗经二首》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朗读诗歌(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睢鸠jūiū窈窕yǎo tiǎo逑qiú荇莱xīng
寤寐wù mèi芼mào 蒹葭jiān jiā伊人yī
溯洄sù huí 晞xī湄méi 跻jī坻chí 涘sì
3.概括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诗的大意)
《关雎》描写了一个男子思慕一个女子时的心情,反映他追求美好婚姻的愿望。
二、检查预习
1.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出示投影,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学生展示三
可要求学生画出变化的字词,深入体会‘重章叠句“手法的表达效果。
重章叠句,
反复咏唱,
委婉动人。
从手法和内容的角度进行比较阅读。
板书:
《关雎》大胆热烈 《蒹葭》含蓄委婉
《《关雎》》总结:诗歌用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由“一见钟情”到“日夜思念”再到“幻想结合”,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全诗表达了率真、淳朴的情感,歌颂了纯洁、美好的爱情。教师应适时提示。
4.品味:《蒹葭》的第二、第三章是第一的章反复,只是在押韵处换几个字,这样写有何妙处?
(在反复中深化意境,将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五、比较阅读
两首诗在内容、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明确:《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

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经二首教案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经二首教案 苏教版

诗经二首教案授课时间:年月日总计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反复诵读,力求背诵。

2、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和反复咏唱的手法。

3、认识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

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诵读文本。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古代劳动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1、古代人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2、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和反复咏唱的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课题:成功授课时间:年月日总计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2、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和作品内涵,学习谈话式的论述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品味重点语句的意义和作用,了解作者的治学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前辈学者的读书治学经验,从中得到启示,努力学习,刻苦拼搏,把学业成绩搞好。

教学重、难点:1、学习突出中心、层次分明的写法。

2、理解重点语句在文本中的含义和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课题:授课时间:年月日总计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思想录的写作特点,体会文本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熟读深思,在品读中思考,提高阅读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点,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2、品味文本中隽永智慧的语句,理解它们的意义和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课题:学问和智慧授课时间:年月日总计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新课导入,语言积累。

2、初步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过程与方法:1、理清学问与智慧两者之间的关系。

2、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本中学问和智慧的辨证关系,树立学生既要获得学问,又要拥有智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课时安排:1课时课题:论美授课时间:年月日总计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美的真正含义,形成对美的正确认识。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格言式的语言和惜墨如金的写法。

苏版初三语文《诗经两首》教案

苏版初三语文《诗经两首》教案

苏版初三语文《诗经两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难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投影:睢鸠(jūji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莱(xī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笔(mào):挑选。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3、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

4、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多媒体显示:关雎关雎鸟关关和唱,夜长长相思不断,在河心小小洲上。

尽翻身直到天光。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长和短水边荇莱,采荇人左采右采。

水荇莱长短不齐,好姑娘苗苗条条,采荇菜左右东西。

弹琴瑟迎她过来。

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水荇莱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

追求她成了空想,好姑娘苗苗条条,睁眼想闭眼也想。

娶她来钟鼓喧喧。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诗经》二首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诗经》二首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诗经》二首教案苏教版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诗经》二首教案苏教版《诗经》二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诗歌鉴赏的能力。

3、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的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图片,提出问题。

《神雕侠侣》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武侠作品,刚刚看到的图片中这两把剑的名字大家都还记得吗?明确:君子剑淑女剑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诗经》,看看《关雎》中的君子和淑女是如何展现这爱情之美的……《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学习的《关雎》就是冠于三百篇之首的作品。

二、资料助读,用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故《诗经》又称“诗”、“诗三百”。

汉代以后,儒家奉之为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共分风(106篇),十五国风,多是各地民歌,这些民歌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和人民的生活,揭露了社会矛盾和统治的罪恶。

雅(105篇),分为大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小部分是民间歌谣)、小雅(贵族作品)。

颂(40篇),包括周颂、鲁颂、商颂。

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叙事和抒情。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和比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环境描写,渲染烘托气氛。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诗经二首》教学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诗经二首》教学案苏教版

诵读欣赏《诗经》二首基本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默写本诗,读懂诗歌内容。

2. 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并体会其饱含的感情。

提升目标:了解《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并体会其饱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一、默一默能合上书本,默写下列词语,并能给加点字注音。

睢鸠..芼...窈窕..逑.荇.菜寤寐二、读一读这两首诗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设计目的: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建议学生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完成基本目标1。

预设:《关雎》讲述了一个男子思慕一个女子时的心情,反映出他追求美好婚姻的愿望。

《蒹葭》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

三、想一想1.《关雎》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品读分析。

设计目的:解决基本目标2及提升目标。

教师给学生补充介绍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让学生再圈划出重点语句,随文批注,选择一例写在横线上。

预设:主要手法是“起兴”,第一章写河边邂逅,一见钟情;第二、三章写朝思暮想,辗转反侧;第四、五章写琴瑟钟鼓,欢庆娱乐。

2.《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设计目的:解决基本目标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语句,分析这些景物描写对表达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以及不能和心上人倾诉衷情的怅惘情怀的作用。

预设:这首诗每章开头写景,描写主人公渴望会见心爱人在河边所见的景物,这种写景与写人是密不可分的。

这点明季节的景物描写,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情和景是相和谐的。

四、练一练背诵并默写两首诗。

五、课后作业课后搜集《诗经》材料。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经二首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经二首教案苏教版

《诗经二首》教学内容《诗经二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当堂背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讨论理解古代人民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韵律难点:理解和体会诗中运用“兴”来表现的美好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在水一方》这首歌是根据《诗经》中的《蒹葭》而来二、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奉为经典,相传为孔子所编定。

本只称《诗》,后世才称为《诗经》。

现存305篇,分为《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类,它们都得名于音乐。

大多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鲁、商颂)。

风多是各地民歌,如《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

;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雅是正的意思,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

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诗的艺术手法:赋: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陈述铺叙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言也.”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三、指导学生学习和朗读《关雎》1、第一遍:读通方式:散读或组读要求学生朗读时字音正确、节奏清楚。

教师巡视,监听学生朗读情况并随机点拨。

2、第二遍:读懂方式:散读和个读要求学生理解诗歌大意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初三语文上册《诗经》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初三语文上册《诗经》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初三语文上册《诗经》教学设计(通用10篇)初三语文上册《诗经》教学设计篇1一、积累。

导引: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勤问。

1、《诗经》常识。

(注意文下注释)2、我读。

一词、一节、几节、一篇、两篇。

(注意文下注释,查工具书,多问,难读字注音,反复朗读,揣摩情感)3、我背。

一句、一节、几节、一篇、两篇。

(朗读,关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4、我写。

一词、一句、一节、几节、一篇、两篇。

(看清字的写法)5、我解释。

一词、一句、一节、几节、一篇、两篇。

(注意文下注释,查阅工具书,多问,联系前后文)二、探究。

1、诗歌的内容。

(联系诗歌类型、诗句意思)2、主人公的情感特点。

(联系有关语句,关注文后分析,注意与封建社会、传统爱情表达的区别)3、主人公的行动特点。

(关注“行动”,联系文后分析)4、诗歌的描述或抒情、逻辑顺序。

(类同记叙文)5、《关雎》一节运用“比兴”的修辞手法,先写雎鸠和鸣,再写青年男子对姑娘的追求,前者对后者有何作用?(一般“比兴”手法是先写物,后写人,物和人之间有一定联系,以物引出和比喻人,但此处还可联系先秦时期爱情追求的特点分析)6、《蒹葭》一诗中,秋天清早的河边景象有何特点?又有何作用?(一般以景衬情,景情同类)7、诗句赏析。

(从修辞、用词、写法,及其对句子内容、思想上的作用上入手)8、从《关雎》和《蒹葭》推测《诗经》中诗歌的结构或语言特点。

(关注文后分析)9、浅谈《诗经》在中国诗歌中的地位。

(联系文下注释)10、斗胆猜测《诗经》与青曲的关系。

(联系文下注释)11、谈谈爱情与音乐的关系。

(联系生活实际,一般常识,和电影电视故事情节)三、运用。

1、即兴写作,描绘诗歌的一个“镜头”。

2、讲故事,讲一个由诗歌而想象的小故事。

3、表演,以诗歌为基础,编排一段“小戏”,进行表演。

4、画画,画出诗歌中的一个意象。

5、演唱,唱一首与诗歌内容情感有关的歌曲。

6、演讲。

参考题目:我对美好爱情的一个模糊看法;如果对他(她)有好感,怎么办?;他们显然是个悲剧。

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经二首教案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经二首教案 苏教版

《诗经》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第二单元围绕“学会读书”来设计教学,要求通过“品味、感悟、欣赏”来完成教学目标,“诵读欣赏”选取《诗经》中两首名篇《关睢》和《蒹葭》,让学生扩展阅读面,加强古诗积累,拉近学生与古典文学的距离,让学生在朗读和感悟中获得情感体验。

学生分析初三学生通过两年的初中生活,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有自己见解,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敢于创新,勇于展现自我,有朦胧的情感体验。

学生具有查找资料、运用资料、搜集信息和多角度观察生活的能力,经过平时的训练他们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对课上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

设计理念坚持有“赏”有“读”,先读后赏,层层深入,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在小组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学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诗经》的文学知识,初步了解《诗经》的写作特色。

2、领悟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3、提高古诗文的欣赏水平和写作水平。

4、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勇敢追求人生目标。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按常规任务和目标任务把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对文学知识、基础字词进行归纳整理,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将其中一首古诗改编成现代散文。

教师: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改编文章,进行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以情导入巧突破对于这两首爱情诗,学生在上课前就窃窃私语:“看看老师会怎么上?”在教学设计时,我也考虑过,让学生对这一主题感兴趣并不是难题,关键是如何自然过渡到对诗文的诵读和欣赏,当我了解到今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是一篇关于子女如何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时,我决定以“真情”作为突破口,引入课文的学习。

当学生用动情的语调讲完这个故事,班上同学从内容、语言、姿态对这名同学进行了评价,在补充评价和鼓励之后,我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开始导入本课内容:“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想到了我们人类最高尚的情感——爱,天地间各种各样的爱,谱写了我们人类文明的交响乐,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小桥流水到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爱的赞歌,这些爱发自内心,出于真情,这也包括我们人类重要的情感之一:爱情!(同学窃语,我稍稍停顿)这也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之一,许多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写到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都会引用这句诗“关关雎鸠,在河之州,(故意停顿,学生齐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诗经》二首教案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诗经》二首教案 苏教版

《诗经》二首课题关雎课型新授课时授课时间主备人交流时间教学目标1.理解《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女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初步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3.能够熟读成诵。

重点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

难点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学生预习要点1.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熟读成诵一、导入: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读着《诗经》体会着风雅颂、赋比兴,你就仿佛被带进了浪漫的殿堂。

今天,我们就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让我们漫步于《诗经》这条文字之河,去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吧。

二、解题:《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是我国第一郎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三、整体阅读,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1.指名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

2.纠正易错字音。

3.自由朗读课文,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4.再读,小组交流,试着猜一猜诗歌的基本意思。

5.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关雎》写的是痴情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爱情与友情、亲情一样,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永恒歌诵的主题。

但应该是以相当成熟的年龄和心态为前提的,过早地去涉及它,那对自己和别人都是一种无情地伤害,就好比揠苗助长。

而现在呢,我们聪明的做法或许就是来欣赏前人为我们留下的经验之谈,欣赏它的美好。

当然了,并非每个人都把爱情描写得如此之好的,这需要相当的技巧。

所谓技巧,就是写作特色。

6.介绍赋、比、兴的手法:赋、比、兴是《诗经》的三大表现手法。

赋:直接地陈述铺叙。

比:以此喻彼地打比方,使抽象的事理具体化。

兴:就是由此及彼,由物及情,触景生情。

7.初步感受本诗的形式特点。

(1)题目取自于句首。

《诗经》二首(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诗经》二首(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诗经》二首(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其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技能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2. 把握《诗》中的重章复唱的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黑板板书:“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同步播放邓丽君《在水一方》,创设情境,为学习《诗经》二首作铺垫。

提问:同学们,大家刚才听到的的歌曲优美吗?谁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明确:电视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曲《在水一方》。

进一步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明确:根据《诗经》中的《蒹葭》改编而成。

二、解题《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

《诗经》汉之前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宋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诗经》共305 篇。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民间歌谣,“雅”指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颂”指宗庙祭祀乐歌。

《诗经》“六艺”是指“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是从音乐类型上分的,后三者是从艺术特色上分的。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而《楚辞》则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其思想内容(1、反映奴隶们对剥削压迫的不平;2、反映当时的婚姻生活;3、反映当时的战争徭役等。

)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

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赋”是铺陈直叙,“比”是打比方,“兴”是感物抒情。

),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两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

让我们通过读来感受先人的情感美,来领略华夏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
【教学目的】
1、理解《关雎》所表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
【教学重点】
诗歌的反复吟唱所表现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电脑多媒体,电视机
【教学过程】
一、播放《蒹葭》动画,引入新课学习。

二、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三、课文朗读:播放《关雎》动画,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词。

(读)
四、认知讨论:就课文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讨论,教师可以罗列部分问题引导。

(说)
五、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合作探究:讨论《关雎》之美,美在何处?(议)
六、学生试译课文内容(按节),教师补充并归纳。

讲解有关《诗经》的基本常识,对重点的生字词提出要求。

(说)
七、观看《关雎》动画,学生现场演绎现代版《关雎》(听,看)
八、主题归纳并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警示。

这首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九、课堂作业:完成单页练习,进行“双基练习”。

十、课后作业
1 背诵全诗(记)
2 翻译全诗(写)
板书设计:见有关课件
《蒹葭》
一、引入课题:(播放幻灯片2)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元好问有一问倒千古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与爱情有关的诗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的作品,是《诗经》中的另一篇佳作《蒹葭》。

(播放幻灯片3)
二、初读诗文:感受音韵美,感知诗歌内容。

(一)感受音韵美(播放幻灯片3)
1. 全班齐读诗歌,要求学生结合上一课时介绍的关于《诗经》的艺术特点,体会《蒹葭》的音韵美。

2. 听学生朗读后,教师正音,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请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作品的音韵美是如何表现的?
3. 教师明确:《蒹葭》的音韵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都是四言句,朗读时采用“二二”拍,听起来很整齐;
(2)作品押韵:第一章押“ang”韵,韵脚有苍、霜、方、长、央
第二章押“i”韵,韵脚有萋、晞、跻、坻
第三章押“i”韵,韵脚有已、涘、沚
(3)运用叠词,如:苍苍、萋萋、采采;运用叠章,统一内容的反复咏唱,这样有一唱三叹的美感
4. 请男女生交错进行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音韵美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二)(播放幻灯片4)感知内容
1. 联系旧知识:我们知道诗歌有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咏物诗等类型,那么《蒹葭》属于哪一类的作品呢?(——抒情诗。

)抒什么情?(——爱情)是不是这样?我们来看看原文吧。

2. 请学生结合注解,尽量用优美的语言翻译作品第一章的内容后,引导学生对比第二、三章的内容是否是第一章的重复?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明确:三章所写的内容是相同的,表现了一位痴情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恋、追求和求之不得的伤感。

三、(播放幻灯片5)听读诗文:现象诗歌的画意美。

1. 引导:
唐代的王维,不仅是有名的诗人,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

人们曾用这样的话语赞誉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而“诗情画意”这四个字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蒹葭》正是这样一幅精美的图画。

下面,请先听老师配乐诵读,大家边听边想象,看看脑海中会有怎样的画面?
2. 教师配乐朗诵,学生闭目自由想象。

3. 小组自由讨论、沟通、交流
4. 个学习小组选派一位同学描绘自己脑海中的画面,教师明确描绘时应达到的要求:有什么景物?有什么人物?他们的衣着打扮?各自的活动?而且发言时应该用一段话来描绘给大家欣赏。

5. 审美提升:
刚才大家精彩的描绘,再一次证明了“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咱们所想象的“伊人”,都有每个人的审美情趣,并不统一。

之所以能让大家产生这么丰富的联想,应该归功于谁?——应归功于作品本身!因为它给我们读者留下了适当的艺术空白:“所谓伊人”,从头到尾都没有清晰过她的面容,从来都没有正对过读者;她似乎就在眼前,忽而又远在天边;她似乎无影无踪,又忽然出现在水
中的小洲。

这简直像镜中花、水中月,她如梦似幻,若隐若现。

这就是整首诗所表现的朦胧美、神秘美、含蓄美,而诗又贵在含蓄,将最浓烈的爱恋用最不抢眼的色调、最不华丽的辞章表现出来,得确是诗中的精品呵!
四、(播放幻灯片6)赏读:体味诗歌的情感美。

1. 请男女生各一人完成朗读,同学们一起体味作品流露的各种情感,说说这些情感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2. 学生讨论、交流后,发言。

3. 教师点评,明确:
深深爱恋——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痴痴守望
执著追寻——道阻、长、跻、右,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不畏险阻
失意伤感——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求而不得,可望而不可及
4. 审美提升:
男子用情很深,深秋时节,静物是萧瑟的,色彩是暗淡的;深秋时节,秋水是寒冷的,清晨是彻骨的。

那滴滴打在芦苇从中的寒露,也是痴情男子对心爱的“伊人”求之不得而之后落下的伤心的眼泪吧?
那么,除了追求美好的爱情时会出现这样的情感体验,对哪一些事物的追求也有相同的感受呢?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可贵的亲情、纯真的友情、美好的理想、心爱的事业等。

5. 全班再读诗歌,表现情感美,配乐。

五、(播放幻灯片7,点击超级链接)品读:欣赏flash歌曲《在水一方》,邓丽君演唱。

要求学生将画面中的情境与刚才自己所想象的情境对照,全身心的体味诗歌各个角度的美。

六、(播放幻灯片8)创读:播放背景音乐,鼓励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要读出自己的个性美!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读比赛。

附板书设计:
蒹葭
四字句二二拍诗
情画意
ang韵整齐恋寻伤
押韵i 韵
景物?人物?
i韵白露为霜未晞未已道阻长跻右水中央坻沚想象
音韵美
叠词:苍苍痴痴守望不畏险阻可望而不可及
萋萋
采采一唱三叹
朦胧美爱情
神秘美
理想
事业
友情
亲情
重章:反复吟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