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鱼游到了纸上doc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四(2)班语文教师何伟崔雪兰老师今天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从而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虽然平实但含意深刻,便于学生理解。
崔学兰在教学中把教学的核心目标锁定于“感悟青年爱鱼到忘我的境界”,通过问题找准了进入文本解析的发窍处:引领学生寻找青年看鱼专心致志的句子,接着学习青年看鱼坚持不懈的句子,再到青年画鱼画得栩栩如生的句子。
引导学生探究品读,文本语言的肌体自然地活起来。
一、问题为主,巧抓重点崔学兰在教学中的中心环节使用了问题教学来达成目标及突破重难点,梳理的五个问题——1、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2、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的特别体现在哪?3、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4、鱼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5、鱼游到心里和鱼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
层次分明,问题的明晰提出更能提高学生阅读的针对性,也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而且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自己的感悟,从而又提高了学生的解疑能力。
二、品词析句,生动具体“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
”崔老师的品词析句教学对这句话是最好的诠释。
在教学“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这两个词语时,王老师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到其注解,及时出示了对比画,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愉快地理解了“工笔细描”与“挥笔速写”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形式的多样,设计的精心让学生读好读懂。
三、语言训练,合理高效崔学兰老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能把“课文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感悟”与“语言学习和表达”几方面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高效。
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处处体现了语言训练。
如:在教学句子“他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精选.)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评课稿珊溪镇小胡秀燕《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又像又活。
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得非常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意深刻,很有启发性。
听到王蓉蓉老师《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眼睛不由为之一亮,以至于我想静下心来慢慢地咀嚼一番,然后郑重地向所有语文教师说说我认为这节课的精彩之笔:一、教学目标明确,主线清晰,重难点突出整节课头绪简化:围绕“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两个集中的、可以让学生深究的问题展开教学,层层剥笋般地挖掘文章的内涵。
老师没有热衷于教学形式的翻新,课堂的面貌一新,而是围绕主线追求扎实的效果,把阅读课上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
例: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因为先游到了他的心里。
这是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又怎样游到了他的心里?因为看鱼时的入神,痴迷,坚持不懈。
心中有了鱼清晰的轮廓,生动传神的形象,才有跃然纸上的惟妙惟肖的鱼,活灵活现的鱼。
二、追求入情入境,以读为本,品尝语言的味道。
我记得读过这样一句话:“最高明的雕塑家是把石块的多余部分恰到好处的凿掉的人,而最好的老师应当是那些删繁就简为孩子成长指明捷径的人。
”同样,王蓉蓉老师在对句子的处理中也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对内容进行提炼,围绕“忘我”这一关键词,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语句具体看出这位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进行朗读理解。
当学生找到第四自然段时,老师又继续把朗读理解的重点锁定在:“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通过对句子的品味感悟,理解青年的举止特别,初步体会青年爱鱼爱到忘我境界的状态。
可见王蓉蓉老师对句子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做到了准确的解读。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通用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鱼游到纸上》评课稿通用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那要怎么写好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鱼游到纸上》评课稿通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通用1《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从而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意深刻,很有启发性。
许碧兰老师和陈薇老师的课各有千秋,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风采。
许碧兰老师整体框架清晰,节奏推进非常明快,内容丰满。
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
许老师是牵一句而动全文。
三扣小女孩的话“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她把教学的核心目标锁定于“感悟青年爱鱼到忘我的境界”,精心找准了进入文本的发窍处。
如在感悟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对人物神态、动作刻画传神,那么在小练笔环节,就不用硬性要求学生写出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学生已经心领神会了。
陈薇老师的教学给人感觉非常大气,她没有娇柔造作的语言,有的只是真情实感和朴实的言语。
她能够引导学生潜心会文。
有句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课文中的重点词“工笔细描、挥笔速写”,陈老师引导学生从字面上猜一猜词语的意思,再从语言环境中理解该词语。
这就教会孩子读书的方法。
总之,这次观摩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教学因为扎实才有效,课堂因为有效才扎实。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通用2《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又像又活。
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我感觉李老师有三点十分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教学教研活动美篇报道
有效课堂研无止境
——记上饶县第八小学第五次教研活动为提升教师整体教学素养,上饶县第八小学全体教师在教务处的安排下、各教研组组长的组织下,于4月16日、4月17日分段、分学科在四楼录播室如期开展本学期的第五次教研活动。
一、语文组———黄艳老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
黄老师对教学目标把握非常精准,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引导学生从质疑课题入手,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切入主题,结合图片理解课文。
根据中段的学段特点,黄老师注重朗读的指导,以读促悟,以读悟情,最后让学生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使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得到加深。
二、数学组——四(1)班王霞老师执教的《营养午餐》
王老师先通过午餐营养问题设计出相应的数学综合应用活动,组织学生调配符合营养标准的午餐,使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引导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
王老师教
学、学具准备充分,很好地达成了预期目标,课中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综合组——徐小红老师执教的《单脚交换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徐老师开始部分就安排了热身小游戏“抓尾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比赛的气息。
课中,小组创编动作的环节,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对技术动作的掌握也更加扎实,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教研组组长带领组员结合68个观察点进行评课。
大家畅所欲言,既对上课老师进行了肯定,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每一次教研,老师们总是收获满满,且思且努力。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一、课文概述《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描述鱼游到了纸上的情景,展现了动物世界的奇妙和生命的力量。
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和精美的插图,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向学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课文《鱼游到了纸上》的内容和故事情节。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搭配。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夸张手法。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能够通过朗读课文提高语音语调的表达能力。
•能够通过欣赏插图和图画,培养对生活中微小细节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敬畏之心。
•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掌握并使用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掌握比喻和夸张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对插图和图画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 教学内容(1)课文导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对话,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介绍本课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2)词语解析解释课文中一些生字词和短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整个课文的意境。
(3)生词拓展引导学生通过词形变化和词语搭配等方式,进一步拓展课文中的生词,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4)阅读理解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包括主要故事情节、比喻和夸张手法的运用等。
(5)语言运用通过课文中的例句和语言材料,进行一些简单句子和段落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6)图画欣赏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画和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对图画的感受和理解。
2.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例如:“你们在笔记本上看过鱼游动吗?”“鱼养在哪里比较合适?”等等,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词语解析和拓展根据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和用法,并拓展学生的词汇量。
《鱼游到了纸上》教师评课总结:构建语用课堂,提升语文素养
《鱼游到了纸上》教师评课总结:构建语用课堂,提升语文素养导语:《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很多名师都上过,而且上得非常精彩。
吴春来老师凭着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扎实的文本解读能力,另辟蹊径,上出了别样的精彩。
一、教学价值的准确定位对于这样的一篇励志性的写人文章,人文内涵非常丰富,很多老师会不自觉地引导学生从内容入手,感受人物形象,挖掘思想内涵。
吴老师敏锐地发现文本表达上的特点,将教学价值准确定位在语言的学习与写法的揣摩上。
教师教得清晰,学生学得深入。
吴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暗示青年是个聋哑人的句子,引导学生品读感悟青年的形象。
然后巧妙设疑:作者为什么不在描写青年外貌的时候就直接介绍他是一位聋哑人呢?学生有了前面的阅读体验,很自然就发现这是一种铺垫,能勾起读者的好奇心。
在此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伏笔的特点及表达的妙处,水到渠成。
这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既展示了有思考、有深度的语文学习过程,又帮助学生掌握了写作方法,提升了语文能力。
二、年段特点的鲜明体现本堂课在年段目标的把握上非常精准。
根据中段的年段特点,吴老师注重词语的学习,随文学习生字新词,比较品味叠词的表达效果、运用关联词学习表达等,多种形式的词语学习,帮助学生丰富了语汇,夯实了基础。
注重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在读句子时注意停顿、语气、重音,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等,这些都是中段语文教学的重点。
段的训练也是这堂课的一大亮点,吴老师以文章第七自然段为例,一方面引导学生品读文章语言感悟青年高超的绘画技巧,一方面巧抓分号帮助学生认识段的结构,然后借用关联词语加深对并列式构段方式的认识,最后引导学生当堂背诵,积累语言。
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学生得意得言,学得酣畅淋漓。
三、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认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
本堂课立足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做足文章。
教学《鱼游到了纸上》反思优秀8篇
教学《鱼游到了纸上》反思优秀8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篇一这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八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文章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劳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深。
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入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
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整堂课我主要是按照以下的思路展开教学的:(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我首先让学生自渎一遍课文,在学生自渎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位聋哑青年的初步印象,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
(2)细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品味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描写青年人观鱼、画鱼的语句,在读议中,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认识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执著追求、做事一丝不苟的品质,进而启发学生从青年人身上学到了什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应该如何去做。
(3)美读课文,表达情感,积累运用语言。
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采用指名读、教师范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通过朗读,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青年人美好品质的认识。
反思:一节课下来,我有许多感想,虽然能根据教材的要求,能按自己预设的思路完成教学任务,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如:对学生评价的语言欠缺,读中感悟落实不到位。
同时也认识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十分重要。
我们一直说:备课,最重要的是备学生。
但是,我觉得,教师的备课,除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自己。
因为,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设计精彩的课堂语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听课感想体会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鱼游到了纸上》听课感想体会评课稿《鱼游到了纸上》听课反思追求走进文本追求入情入境追求水到渠成《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李平主任这堂课也是紧紧围绕“举止特别”和“勤奋专注”引领学生带着思考走进文本,通过朗读体验入情入境,进而水到渠成的完成了由“情”到“理”的自然生成。
我想详细的从李主任本堂课体现突出的三个“追求”层面谈谈自己的听课感受:一、追求走进文本,咬文嚼字,凸显教学的工具性。
1、品词。
《课程标准》中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
李主任在这堂课中对词语的处理十分有特色。
有的词语结合生活经验直接理解,比如:什么是“举止”?这一词学生完全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很容易理解。
但是李主任对于词语品味的设计,并不是停留在蜻蜓点水的层面上,根据词语的特性还设计了借助工具书的解释,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比如:“呆呆的”一词的处理给我留下印象深刻。
先出示在词典中的三种解释:1不灵活,呆板。
2发愣3痴迷劲儿。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朗读体验选择词语的正确解释。
在这里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没有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而是向我们传达着这样的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课程标准》)当然,在正式讲课时,这个环节中,学生都一致选择第三种解释,是每次试讲都没出现过的情况,可李主任并没有按照原设计对学生“生拉硬拽”,而是巧妙地设计了;“老师认为应该选第二种解释,你们说选择第三种解释的理由,看能不能说服我?”这让我不由得想起小语界专家于永正老师的课上就经常有看似引起学生争议的巧妙设计,其实是老师给学生设下的“套”,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拓宽学生思维的角度,在多元思维中让学生层层深入的品词,走进文本,领会作者的意图。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鱼游到纸上》反思篇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的。
在阅读了课程标准和单元导读后我确立了4个教学目标。
一是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忘我、融为一体三个词语的意思;二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之间的关系;三是学习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的;四是培养学生做事专注、持之以恒的品质。
我认为这四个目标的是符合单元的训练目标的,也是符合这篇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目标的定位做到了准确。
教学流程的设计科学清晰,第一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纸上。
第二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心中。
第三步:感悟鱼游到了我们的心中。
整个教学过程隐含着内容和情感的主线,内容主线是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游到纸上,由此而展开学习小女孩的那句话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以及描写青年画鱼的动作和神态的段落。
情感的主线随着内容的主线而行走,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坚持不懈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
两条主线既齐头并进又相互交融。
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词析句积累语言,抓住课文中语言的生发点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游和画的对比朗读;想象鱼的动态的词语进行扩展读;将文字还原成真实的画面来读;通过音乐感受文字来读。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渗透,即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发展。
问题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给了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遗憾。
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我应当引导学生总结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
虽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学生对这层关系已经有所感悟,但还不是很明朗,如果用上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学生的思维将更加的清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评课记录
《鱼游到纸上》评课记录
《鱼游到纸上》一课孟庆平老师采用讲读法和读书指导法,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为理解而读,训练思维、表达、想象。
整合了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自读自悟的优势,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简约、实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既让课堂上充满了浓郁的语文味,又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活化了教学内容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的深层次思考。
现将老师们的评课整理如下:
研修组长赵华:本课主要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一教学原则,以及多媒体直观教学法。
孟老师较好地利用现代教学技艺完成了这一目标。
孙传敏老师: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孟老师在课堂开始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热情与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给整堂课奠定了基础。
徐伟伟:教学“一丝不苟”一词,孟老师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先让学生从字面意思入手,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在课文中的意思;再理解该词组在语境中意思的基础上,教师又及时地组织学生通过讨论,从而让学生学会准确地运用“一丝不苟”这一成语。
整个训练过程流畅自然,教师事先没有设计什么“圈套”,只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情”,巧妙地为学生“引路”,很好地体现了“教”是为“学”
服务的教学理念。
杜宝英:在阅读教学这个环节中,孟老师不急于教课文,而是把这空间给了学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适时呈现课件资源,协助学生理解文本,既把时间还给了学生又积极利用了资源,体现了以生为本。
小学语文经典评课稿(共10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小学语文评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听了三位老师的课。
下面我代表第二学习小组对三位老师的课谈一谈我们的看法。
第一节:xx老师《将相和》亮点一: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x老师很善于质疑,在上课前让学生说说由题目想知道什么,然后读课题,再质疑,让学生带着质疑展开教学。
亮点二:x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体现了新课标第三学段对阅读的要求。
另外,x老师上课很认真,相信他这种认真教学的态度,一定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很快得到提高。
下面谈谈我们队x老师需要改进的地方的看法。
1、课堂评价语言不少,但很单一,说得最多的一句是“掌声在哪里”,我们认为,评价语应该多样且符合实际的,如:真棒,你真聪明,非常不错等。
2、重视字词教学但不符合高年段学情要求。
对于生字,学生已经读得很好了,老师还一直追问学生有没有哪个字不会写的,并且这时下面的学生都表示没有了。
你这个时候可以马上说:“真没有了呀?那老师就要检查一下你们是不是真掌握好了。
”可以检查他们写一两个难写的。
就不用按照之前的教学设计吧自己认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硬跟学生分析一通。
3、在教学流程中,你先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简单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小故事。
后年又有一个环节让学生给每个小故事起个小标题,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其实,我们认为,如果把这两个环节整合在一起讲,是不是会更好呢?第二节:xx老师《我为你骄傲》亮点一:根据课程四大理念之一,努力建设开房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黎老师在课堂上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亮点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段的学生最喜欢游戏。
x老师活学活用,把钱两天培训老师教的查收游戏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信心。
课中为了巩固词语,也做了听音找词语的游戏,这个方法好,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了。
27鱼游到了纸上评课
【 - 小学作文】篇一:《27鱼游到了纸上的评课稿》27、鱼游到了纸上——评语(五年级组)陆老师的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能深入文本,挖掘文本,做到重点突出,整节课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完成,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以下是我们五年级组发现的亮点:一、能结合课题“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语言智慧”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在初读课文时,利用“游”字设计,让学生通读全文,画出含有一“游”意思句子,这样既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大意,又能为凸显教学重点。
二、理解词语的方式多样化。
如:在引导学生理解“一丝不苟”“工笔”“速写”等词语,能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图文结合等方式引领帮助理解。
三、过渡语衔接自然,评价语丰富多样。
四、注重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五、板书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说道不足的是:学贵有疑,课的开始虽然学生对课题提出一些疑问,反映出一定的探究精神。
但纵观学文过程,学生多数还是在老师的牵引下品读、学习、感悟。
这样的课显然不够开放,感觉多了些预设,少了些生成。
如:“大家赞叹着”在文中是个空白点,可以利用其展开想象,设计说话训练内容:“大家会怎样赞叹?”随文练笔,如此训练既是学生情感的宣泄口,又是学生的积累运用场,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青年的画技高招。
其次,指导学生朗读时,如能多采用个人、小组、全班方式交叉进行,效果可能更好。
再次,陆老师普通话表达的语言准确性有待提高。
篇二:《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用 2》27、鱼游到了纸上授课教师梁东欢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27课。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弄清“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3、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重点、难点:弄清“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鱼是在水里游的,但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却说鱼游到了纸上,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然后完成下面的练习。
小学语文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小学语文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黄老师,虽然我是第一次听你的课,但你课堂上那名师的大家风范、你的从容与聪慧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的课既质朴又生动,记得崔峦老师说过:“简简约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同学,扎扎实实求进展。
”我觉得你的这节课就做到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
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同学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使同学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
我认为这节课的精彩之笔主要有以下几点:1、黄老师备课的思想〔定重点、找难点、抓环节〕:比如导入时,你围绕“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两个集中的、可以让同学深究的问题开展教学,层层剥笋般地挖掘文章的内涵。
老师着重让同学自己解读文本,对课文产生爱好,同学谈的特别精彩!把阅读课上得简简约单、清清爽爽。
2、我觉得黄老师问题的设计能抓住重点,比如:鱼是真的游到了纸上吗?那鱼游到纸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谁让他游到了纸上?青年举止特别表现在哪?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这一连串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尤其是在理解“先游到心里”的意思及与“鱼游到纸上”的关系时,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由于先游到了他的心里。
这是两者的关系。
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又怎样游到了他的心里?由于他看鱼时的入神,痴迷,锲而不舍。
心中有了鱼清楚的轮廓,生动传神的形象,才有跃然纸上的惟妙惟肖的鱼,栩栩如生的鱼。
板书的设计相当奇妙,把因果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3、黄老师能用好文本,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如:在教学句子“他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成天。
”时,老师引导同学从这个句子中的“一成天、每个星期天、一年”这3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让同学感受到这就是持之以恒,这就是锲而不舍。
平常我们教同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里就做了最好的诠释,同学这就在学习。
4、黄老师对同学的评价语言多样话,有针对性。
评课讲稿《鱼游到了纸上》禹秀丽
苏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热的传递》课堂教学简评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中心小学郭婉婉《热的传递》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一课内容。
本课主要指导学生研究三种形态的物质用什么方式来传递。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五个部分:一、探究热在金属片里是怎样传递的。
二、学习正确使用酒精灯,进行安全教育。
三研究热在液体和空气中的传递。
四、认识热辐射。
五、拓展活动。
我认为郭老师在教学中做到了以下几点:(一)解读教材非常到位,把握了课程目标、学段目标、课时目标。
课时目标少而精,操作性、检测性比较强。
《新课程标准》指出“更加注重学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并养成习惯。
”在这节课中,梁老师对这一课程目标作了很好的诠释。
检测题的达成度之高,也证实了这一点。
另外,《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用"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会科学探究。
”。
梁老师在课堂上指导进行探究式实验,也体现了这一要求。
(二)改进实验器材,提高课堂效率整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郭老师对实验器材的设计,第一个实验研究热在铁勺上的传递,郭老师改进成用金属锯条,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可能会花去实验的大部分时间,真正实验时间所剩无几,探究无法深入,而郭老师提前在金属片上滴上蜡油,充分节省了课上的时间。
(三)严谨的教学风格,为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郭老师都是让学生自主讨论,为学生搭建完整的实验框架。
实验实验器材的讨论、实验方法的指导都很到位。
比如酒精灯的使用,加热点的确定,还强调了此试验中要观察记录的是什么,为学生的实验提供了指向。
还有就是安全操作,如避免手接触烧热的金属条,烧热的金属片不能直接放在桌面等。
为学生此次实验提供安全保证,更通过本节课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对以后的学习也有帮助。
教师是引导者,要给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也要为他们创建一个个阶梯和平台,郭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火柴的掉落顺序得出热的传递方向,并且小结得出热是从较热的地方传向较冷的地方。
四年级下语文评课稿鱼游到了纸上_人教新课标-word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又像又活。
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周老师的这节课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
我认为这节课的精彩之笔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教学目标明确,主线清晰,重难点突出整节课头绪简化:在初读课文时,周老师让学生读通课文后找出带“游”的句子,再围绕“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两个集中的、可以让学生深究的问题展开教学,层层剥笋般地挖掘文章的内涵。
老师没有热衷于教学形式的翻新,课堂的面貌一新。
而是围绕主线追求扎实的效果,把阅读课上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
二、老师用好文本,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因为文本是课堂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课,特别是阅读课,情感的源头在文本之中,对学生最具有诱惑力的应该是语言文字。
无论语文教学任务的内涵如何丰富,外延如何扩大,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仍然是学习语言,也就是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如:在教学句子“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在纸上游动。
”问:从哪看出青年画鱼认真?学生找到“一丝不苟”,老师让学生理解并造句。
又如:在教学句子“他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
”时,老师引导学生从这个句子中的“一整天、每个星期天、一年”这3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创设情景: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
我们来到茶室的后院,看到青年: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我们来到后院,又看到青年,生读句子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我们来到后院,还是看到青年,生读句子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我们又来到后院,仍然看到青年,生读句子。
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每一天星期天他都在,他放弃过吗?他动摇过吗?间断过吗?——没有。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又像又活。
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杨老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核心目标瞄准于“体悟青年快乐鱼至坚毅的境界”,通过问题选准了步入文本解析的发窍处为:助推学生找寻青年看鱼专心致志的句子,接着自学青年看鱼坚持不懈的句子,再至青年画鱼图画得栩栩如生的句子。
鼓励学生探究书法展,文本语言的肌体自然地活出来。
一、品词析句,生动具体在教学“工笔细描”“诗句速写”这两个词语时,杨老师使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其注释,及时出具了对照画,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开心地认知了“工笔细描”与“诗句速写”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形式的多样,设计的精心使学生念不好记住。
二、语言训练,合理高效杨老师在非常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能够把“课文内容的认知”“人物形象的体悟”与“语言自学和抒发”几方面融合在一起,真正同时实现高效率。
T5800堂课的教学过程时时彰显了语言训练。
例如:在教学句子“他学画一年多,为了图画不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至玉泉去,一看看就是一整天。
”时,老师鼓励学生从“每个星期天,他都――;每个月,他总是――;短超过一年多,他旧就是――。
”使学生从重点词语感受到这就是持之以恒,这就是坚持不懈。
三、老师用好文本,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因为文本就是课堂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课,特别就是阅读课,情感的源头在文本之中,对学生最具备诱惑力的必须就是语言文字。
无论语文教学任务的内涵如何多样,外延如何不断扩大,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仍然就是自学语言,也就是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杨老师在教学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时,设计了很好的环节──他们赞叹什么?议论什么?。
引导学生看到插图,展开想象的翅膀。
猜一猜图中观鱼的小男孩、女孩、老人、小伙子都会说些什么?在向杨老师自学的同时,对这文言也存有几点不明朗的观点,说道出与大家共同深究。
《鱼游到了纸上》课例评议
《鱼游到了纸上》课例评议
《鱼游到了纸上》课例评议
投影仪显示学生的问题:
1、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2、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3、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
4、这位青年特别在哪儿?
5、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其中有重复的,咱们把它拿掉。
(教师梳理问题,拿掉前面重复的问题4、5、7、8)师:现在还剩下这几个问题,根据课文的顺序,看看我们应该先理解哪个问题?
生:先理解“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这个问题。
(教师随机排序并画上序号)
生:再理解“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生:第三个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生:最后理解“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师:你们说得真好!
6、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心里两者是什么关系?
7、鱼游到心里怎么理解?
8、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之间是什么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游到了纸上》评课稿
今天,龙梅老师所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鱼游到了纸上》。
文章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深。
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入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
本节课,龙老师以参与式教学理念为指导,让学生与教师、文本深入对话,在简单朴实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现在我就从以下几点和大家交流对龙老师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一、引发质疑,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有一位名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龙老师这节课的导入十分简洁有效,她从俗语引入:俗话说得好:“鱼儿离不开水。
”可今天呀,这活泼可爱的金鱼却游离了水中,游到了纸上。
(揭题)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
二、目标明确,环节紧凑。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龙老师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会读读记记“花港、罢了、境界、绣花、挥笔、厂徽”等词语。
2、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学科特点,教学步骤清晰明了,循序渐进,环环紧扣,过渡自然,不着痕迹,整个课堂结构浑然一体。
为了突
破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之间的关系,龙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精要问题:“课文几次写到鱼游到了纸上?”“聋哑青年是怎样画鱼的?”“他又是怎样看鱼的呢?”。
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画技高超跃然纸上,教学难点不攻自破。
三、以读为本,以读悟情。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
在这节课中,龙老师以读代讲的特色就在于:指导学生有层次性、有指向性地朗读,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以情境渲染为主要教学方法,采用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在品读中体验情感,通过想象情境、品味词句,反复朗读,达到熟能成诵,积累语言。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对于学生在文中找到的关于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出聋哑青年专注、忘我的境界。
以此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心感悟文本,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同时为突破本课的难点,做好情感积淀。
在课堂中,龙老师始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没有抛问题给他们,而是通过“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你读了这一段,哪个词最让你感动?”这样的形式慢慢地引导他们体悟课文内容。
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句段,谈自己的体会,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感受。
四、利用多媒体, 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这节课的教学中,龙老师将ppt课件运用到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用电子笔操作。
在生字教学中,龙老师运用到班班通中白板上的批注与绘画功能,提示容易写错的生字“港”“徽”,让大家更形象直观的学习生字。
在朗读中插入伴奏音乐——中国古筝经典名曲《渔舟唱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借助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理解聋哑青年画鱼的动作描写“工笔细描”和“速写”时,龙老师利用课件请同学们欣赏两幅画:一幅是“工笔花鸟的画法”,另
一幅是“齐白石对虾图”,让学生对这两个美术术语的理解更加直观形象,理解的难点迎刃而解。
教学中,龙老师适时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增强了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以上几点我自认为龙老师还是做得比较好的,能在简简单单中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现了龙老师扎实的语文教学功底。
但是,这节课还是有遗憾的地方,如:对学生评价的语言欠缺。
同时也认识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十分重要。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看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