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能力+创业精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
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 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
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发表时间:2013-05-31T17:11:30.170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王海红[导读] 请各专业的行家来校给教师上课,能使老师们更新观念,拓宽视野,掌握最前沿技术动态。
王海红(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职业教育中心山东泰安271024)摘要: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需要职业院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以便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教学环境的现状、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不利因素等,进而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及“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师培养探索一、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学环境的现状。
传统的专业课教学,一般是由专业理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专业理论讲授,然后再由实习教师进行以技能操作为主的实习课教学,这样就出现了理论和实践在时间与空间及教学内容上的脱节问题,学生在学习理论时只埋头学理论而不考虑实际的应用,实习时只注意实际操作而没有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
同样,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发展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理论课教师只考虑理论上的推演而没有考虑到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实习指导教师则是多依据实践经验进行教学而没有更好地思考怎样从理论上去解释、推导、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就使教师的理论与实践分家,扼制了专业教师的发展。
二、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加适应当前形势。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实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教学体系就是“一体化”教学模式。
所谓的“一体化”教学就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边做边教,边学边做,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一体化”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能实现和完成技能操作的学习目标为目的,本着“训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生产技术现状和企业用工要求,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实施“一体化”教学 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
实施“一体化”教学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以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通过整合教学计划、大纲、课程、师资、教材、教学设备设施等教学资源,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融为一体的教育培训形式。
而“双师型”教师,即高职院校教师既为讲师又为技师,不但有理论讲授的能力还具备全面指导学生实践实训的能力。
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在加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也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以“一体化”教学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组织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措施与策略1.首先是学校教师和领导应确立推行一体化教学的新理念,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掌握一体化教学的精髓,加深理解,明确实施一体化教学对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为实施一体化教学奠定工作基础,作出逐步实行一体化教学的科学决策,达到实行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管理能力或教学能力。
2.注重加强实行一体化教学硬件配套设施的建设。
如一体化教学所需的教室、实验室、专业技能实训场所的配套建设和完善,使这些场所的建设符合职业技能教学和社会用人单位对技能培训的要求。
3.各专业教研室应根据学校确定的方案和办法,联系实际务实开展一体化教学的试行和推广工作,坚持由点到面,由部分课程教学试点到专业整体教学的渐进推广;坚持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修正工作偏差的原则;坚持先试点、示范再推广的原则。
4.实施一体化教学,必须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有机的结合,在具体实施时应灵活科学运用现代先进的职业教学方法和手段,得当的使用模块教学法或行动导向教学的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模拟教学、仿真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分层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
5.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寻求校企合作,借助和利用校外企业的教学资源来实施一体化教学。
学校可以开展为企业“定向培养”和接受企业用人单位的“订单培养”,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把一体化教学办进企业,也可以把工厂引进学校,实行校企合作、产教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使一体化教学直接服务社会和用人单位。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双创”政策的推进,对于高等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教师在专业能力上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又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
在高职院校中,这种类型的教师更是备受重视。
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实践指导。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成为了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
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机构,高职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需求非常迫切。
现实社会中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的学生也需要更多的实践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
教育的发展需要更多有深厚专业功底的教师来参与提高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高职院校要积极响应国家“双创”政策,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教育和指导。
这些都需要高职院校拥有更多“双师型”教师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另一个是教学能力的培养。
1. 专业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
这需要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对于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严格的考察和评估,确保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
学校还可以通过加强教师的专业训练和专业学习来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使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2. 教学能力的培养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之外,“双师型”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
这需要学校对于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升,包括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经验的积累等方面。
“动手能力+创业精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以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
以高校 国际经济 与贸易专业为例
口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莫晨 宇
【 摘
要】 以高校 国际经 济与 贸易专
模 式 、累积学 习理 论 、认 知结 构 理论 、
上 述误 区将极大 制约 我 国高等教 育 的 可持续发 展 。近 年来 ,高校毕 业生数
教师 的灌输 为主 ,一定 程度上 阻碍 了学 生 的 自我 发展 。 1 9世纪 2 0年代 ,杜 威
培养 ,通常 专注于培 养研究 型人 才或操
作 型人 才 ,即培养从 事 国际经济 与 贸易 的理论 研究 或从 事报关 员 、报检 员 、单
建设 、创业 计划 、商机把握 等重要 问题
【 关键 词 】 动手 能 力 创 业精神
一
手能力和 自主学习能力 。
二 、高 校 现 有教 学模 式 的几 个 误 区
体化教 学模式 国际经济与 贸易专业
【 中图分类号】G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 】 5—892l )2 一 0 0 98(020c 4
08-2 10 0
(onD w y 提 出了 “ 中学 ”的 实用 Jh e e) 做
主义教 学模式 。这一模 式 的基 本程 序是
观需求 ,对他 们未 来 的创 业帮 助 不大 。
四是 教 学 模式 向 多样 化 拓 展 ,但 忽 视 “ 适合”专业这一重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
“ 创设情 境一确定 问题一 占有资料一提 出 假设一 检验假设 ” 。它强调学生 的主体作
模式主要是传 授式 。1 7世纪 ,捷克 民主
主 义 教育 家 夸 美 纽 斯 首 次 提 出 以 “ 感 知一记 忆一理解 一判断 ” 为程序 结构 的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创新创业已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
在这种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地方,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期待。
针对这一趋势,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也开始重视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提出了“双师型”教师概念。
本文将围绕“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展开研究。
一、“双师型”教师的定义与特点“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又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
他们不仅具备优秀的专业素养,还能够理解创新创业的核心理念,并能够将之融入到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双师型”教师更加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更能够适应当前“双创”背景下的教育要求。
“双师型”教师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应对教学工作中的各种挑战;二是关注创新创业领域的最新动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保持自身的竞争力;三是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创新创业指导和经验分享;四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
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路径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需要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专业能力培养路径。
高职院校需要在教师的招聘和选拔上做文章,要求拥有一定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优先。
在教师培训方面,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内容,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高职院校还可以引进一些创新创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教师们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项目、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创新创业领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
“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能力的培养,二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能力的培养方面,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教师的教学训练和能力提升,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能够更好地应对不同类型学生和教学环境。
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拥有高水平专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队伍,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不仅是因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因为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深入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和策略,对于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这一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其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教师队伍不仅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有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来引领学生走向未来。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好的保障。
优质的教师团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梦想。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意义。
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对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基于教学一体化为导向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研究
基于教学一体化为导向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研究关键词:教学一体化“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0 引言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一体化,对教学环节进行整理和融合,将有关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成一个整体,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在一定程度上对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体系进行建立和完善,为实现整体的目标,需要在教学环节中全面贯彻落实教学一体化。
通常情况下,教师是实施教学一体化的基础和保证。
所以,本文从培养适合高职学院发展的“双师型”教师的角度进行阐述,同时围绕高职院校基于教学一体化为导向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进行研究分析,进而为建设高职类院校的师资队伍提供参考依据。
1 传统教学模式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现状1.1 经费无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难发展。
目前国家没有对培养“双师型”教师设立专项经费,由于受资金条件的限制,在福利待遇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相对较低,另外受院校管理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职院校在吸引校外专业技术人员方面缺乏优势,又无力对现有的教师承担知识更新的任务,更无法满足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要求,这样就造成了教师知识陈旧,思想僵化,教学方法保守,教学质量不高,极大的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1.2 培训渠道相对单一,教师自身的素质难以提高。
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需要进行深造,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相对比较繁重,导致任课教师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即使有些教师能够参加培训,但是受到培训技能和培训时间的影响,往往都是虎头蛇尾,草草了事,拘泥于形式上的培训,其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彼此脱钩。
1.3 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进而制约了师资队伍的进一步发展。
不少高职学院基础性学科力量相对较强,分配的学时较多,教师数量较充足;而实践性学科力量相对较弱,分配的学时也较少,再加之教师规模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院校实践教学难以开展,实践教学即使开展,也敷衍了事,学生的职业能力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这样对于教师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也是不利的,“双师型”教师的潜能没有充分的发挥。
基于教学一体化为导向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研究
“ 双 师型 ” 教 师培 养 机 制 存在 诸 多 制 约 因素 , 从 而 很 难 培 养 出真 正 意 为满 足社 会 发展 的需 要 , 教 师 需要 进行 深 造 , 充 实 自己的 义上 的 “ 双 师型 ” 教 师, 这 就 要 求 高职 学 院从 根 本 上 寻 找 解 决 问题 的 专 业知识 。 但是, 高职 院校 的教 学任 务相 对 比较 繁 重 , 导 致 途径 , 本 文 以 高职 院 校 为例 , 详 细 阐 述 基于 教 学一 体 化 为 导 向 的 “ 双
基 于教学一体化为导 向的“ 双师 型’ ’ 教师培 养机 制的研 究
王 鑫 ( 辽宁 城市 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 “ 双师型” 教 师 培 养 关 系到 高 职 学 院 的 生存一 ,教 师 自身 的素质 难 以提 高 。
关键词 : 教学一体化 “ 双 师型 ” 教师 培 养 机制
一
也 敷衍 了事 , 学 生 的职 业 能 力难 以得 到 实 以, 本文 从培 养适 合 高职 学院 发展 的 “ 双 师型 ” 教 师 的角度 教 学 即使开 展 , 这样 对于 教 师的“ 一体化 ” 实践教 学也 是 不利 进 行 阐述 , 同时 围绕 高职 院校 基 于 教 学 一体 化 为 导 向 的 质 性 的提 高 , 的 , “ 双师型 ” 教 师的潜 能没有 充 分的发 挥。 “ 双 师型 ” 教 师 的培养 机制 进行 研 究分析 , 进 而 为建 设高职 1 . 4 受传 统 观 念 的 影 响 , 在 教 学过 程 中重 数 量 、 轻 质 类院校 的 师资队 伍提供 参考依 据。 量, 重形式 、 轻 实质 的 现象普 遍 存在 , 进而 影 响 了“ 双 师型 ” 1传统教学模式下“ 双师型” 教师培养机制的现状 教 师队伍 的建 设质量 。 在 “ 双 师型 ” 教 师 队伍质量 建 设 问题 1 . 1 经费无保障 , “ 双师型 ” 教 师队伍难发展。 目前 国家 基 于 不 同 目的的驱 动 , 导 致 高职 院校 的价 值 观 念 产 生 没有 对培养“ 双师型” 教 师设 立专项 经费 , 由于受 资金条件的 上 , 片面 追 求教 师考取 的职 业 资格 证 书 限制 , 在福利待 遇方面 , 高职 院校 的教师相 对较低 , 另 外受院 了偏 差 。主 要表 现 为 : 校 管理 制度的影 响和制约 , 在一定程 度上使得高职 院校 在吸 的数量 , 淡化 了培养 、 应用和 考核 教 师的职 业 能力。导致 高 职 院校 的价值 观 念产 生偏 差 的根 源是外 界 的压力 , 如 某 些 引校 外专业技术人员 方面缺 乏优 势 , 又 无力对现有 的教师承 担知 识更新 的任务 ,更无法 满足教师到企业 实践 的要求 , 这 院校 为 了满 足评 估 的需要 , 短期 内弥 补 大量 的 “ 双师型” 教
“双创”背景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路径
“双创”背景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路径随着我国“双创”政策的不断深入实施,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也迎来了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机遇。
而“双师型”教师则作为中职学校的特色之一,也成为了学校重点培养的对象。
本文将从“双创”背景出发,探讨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路径。
一、“双创”背景下中职学校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我们需要明确“双创”政策是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创新创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这种政策背景下,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和输送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其责任和使命也变得更加重大。
在“双创”政策的引领下,中职学校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创业创新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这就对学校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要能够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和提升。
这就需要中职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提高,特别是针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更是迫切需要加强。
二、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路径1. 确定培养目标和定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首要任务是要明确培养目标和定位,即要明确“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双师型”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这是他们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
“双师型”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经验,能够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双师型”教师还应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行业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和支持。
2. 构建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在确定了培养目标和定位之后,中职学校需要构建相应的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
培养体系包括从教师选拔、培训、到评价的一整套体系,要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课程体系则要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课程等,为“双师型”教师的全面发展提供学科支撑和实践平台。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双创”背景下,教育教学模式正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而“双师型”教师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能力对学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仍存在不少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完善。
在“双创”背景下,教师需要不仅具备传统教学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创新教学理念和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促进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研究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可以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以期为高职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研究,探讨在“双创”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提升,促进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专业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1.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在“双创”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和需求,了解其对“双师型”教师的期望和要求;2.探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模式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评估其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作用;3.设计针对“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方案,从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进和发展建议;4.通过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总结“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未来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推动“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持续改进和提升,为高职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双创”政策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
首先介绍了“双创”政策的背景,阐述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及专业能力要求。
然后讨论了专业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教师培训与实践路径。
最后强调了“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参考,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满足社会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推动教育教学的持续创新。
【关键词】“双创”政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能力培养、教师培训、教师实践、重要性、未来发展、双创背景、教育培训、教师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教学方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面临着“双创”政策的重大挑战和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双创”政策的引领下,高职院校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高职院校的骨干力量,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对于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的和意义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机构,其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学校的发展水平。
在“双创”政策的推动下,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升级和转变,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本研究旨在探讨“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问题。
通过分析当前教师队伍在“双创”环境下的不足之处,理清“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和专业能力要求,提出相应的专业能力培养策略,并探讨教师培训与实践路径,旨在为高职院校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双创”背景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路径
“双创”背景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路径“双创”背景下,中职学校教师培养模式正在逐渐转变,其中“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备受关注。
该模式是指培养出既具备实践能力,又具备研究能力的教师,使其能够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提供人才支撑。
在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中职学校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路径。
第一阶段:课堂教学为主“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第一阶段,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任务。
通过大量实践,学生能够掌握实用技能,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实际经验。
中职学校应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实习、实训、现场教学等实践活动,提高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第二阶段:循序渐进地开展研究在第一阶段以后,中职学校需要逐步引导教师从实践中提炼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中职学校可以通过课程研发、教案编写、教学反思等方式,鼓励教师深入探究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探索课程改革与创新。
第三阶段:研究成果的输出和推广教师完成研究之后,需要进一步输出成果,分享给其他的教师及学生。
中职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研活动、学术论文发表、课程大赛等方式,加强教研成果的交流,提升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
同时,通过教研成果的输出和推广,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进程中。
在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研究的结合,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思考和探究的经验。
2.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3.建立一套教学评价机制,对教师进行评价,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和创新中来。
4.加强学生教师双向评价机制的建设,以学生的观点来评价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质量。
5.积极推行“面向产业需求”的教学,多与企业合作,使中职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双创”背景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路径
“双创”背景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路径随着双创时代的到来,中国政府提倡大力发展双创型人才。
其中,中职教育是推进高质量双创的重要力量之一。
培育具有中高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双师型”人才是中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
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成为中职教育内部务实探讨的重要议题。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优秀教育教学能力,又有较强技能水平的中职教师。
他们除了能够传授技术技能外,还具备全方位、跨领域的综合素质,包括与产业界密切联系的创新创业能力。
这种教师的培养路径可能不同于传统的教育者,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要具备强大的实战经验和纵深的行业背景,才能以更实际的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
中职学校应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真功夫,探索“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路径。
具体应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培养基本素质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要么具备行业技能水平、要么具备教育教学水平,甚至两者兼有。
因此,学校应该侧重培养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素质,让教师们有扎实的技能储备、学科知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视实践教学中职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实践教学。
中职学校教师要具有实践经验,了解实际生产环境及其应用。
这可以通过真实场景模拟、企业实习等方式提供学生与社会紧密连接的学习环境,以培养教师们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专业培训为了让教师具备更强的教学能力,中职学校应开设专门的师资培训课程。
可以邀请业内行家、企业导师、教育专家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员,为教师们提供多种技能方面的培训。
同时校外的训练机构也可以提供专业的教师培训课程,增强教师的专业实战能力。
四、课程改革中职学校应适时进行课程改革。
教师必须了解当今社会需要哪些技能,在培养学生时要应用这些实用技能,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这包括将科技创新和技能与课程相结合,增加技能知识方面的授课,重视实际应用环节的教学。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教育教学,更需要重视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双创”背景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路径
“双创”背景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路径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双创”成为一个持续热门的话题。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具备实施“双创”教育的学校,需要培养一支既有专业知识又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本文将探讨在“双创”背景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路径。
中职学校需要重视课程改革。
要加强对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计和开设,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中职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中职学校需要建立良好的学科交叉和合作机制。
中职学校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开展项目研究和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培训。
建立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中职学校还可以通过提供创业教育培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技能。
可以组织创业讲座、创业比赛等活动,邀请成功的创业者和专家来校进行指导和培训。
学校还可以与创业孵化器、投资机构等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创业支持和资源。
中职学校还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激励。
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和内容,培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
要加强对教师的激励,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给予教师足够的薪酬和晋升机会。
还要加强教师的社会交流和学术研究,提高教师的学术影响力和教学质量。
在“双创”背景下,中职学校需要通过课程改革、学科交叉与合作、创业教育培训以及教师培养与激励等路径,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只有如此,中职学校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体化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精品文档6页
“一体化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经济发展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公平需要。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又快又好地发展。
要保持这样良好发展势头,就必须在扩大办学规模同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与质量,关键在教师。
没有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职业教育。
目前,职教师资队伍仍然是当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影响职业教育质量一个关键问题与薄弱环节。
首先,教师数量与快速发展职业教育规摸不相适应,教师总量不足。
其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不相适应,教师学历水平总体偏低,专业技能水平与实践教学能力偏弱,双师型教师缺乏”[1]。
因此研究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存在主要问题目前,职教师资主要由职业技术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师范大学、综合性大学等机构培养,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若干问题。
1.培养目标不到位,学术性、师范性、技术性有待整合职教教师教育培养目标是要培养能胜任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而这种教师基本质量规格就是“双师型”,即教师+专业工程师。
在教师教育中学术性与师范性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难以平衡两难问题,而职教教师相对于普教教师而言,其素质构成更具复杂性。
除了掌握本专业学科理论知识体系、教育教学方法,还必须有本专业实践经验,了解一线技术应用现状,能为学生进行示范讲解。
为此,有职技高师提出毕业生必须拥有三证,即毕业证、教师资格证、专业技能等级证,以此来达到学术性、师范性、技术性统一。
然而在实践中,这三者常有偏重,尤其是学术性与技术性,由于生源、学制、师资、教学条件、培养机制等因素影响,两者很难实现共同发展。
而师范性由于课程设置不完善、培养方式局限性,也常常受到削弱,影响了职教教师职业专业性。
2.培养模式不科学,职业性、实践性、情境性有待强化在我国职教师资培养仍然是沿用普通师资培养模式,即学校本位培养模式,在大学课堂进行理论学习时间占了绝大部分时间,到企业、学校实习时间偏少,而从普通高校来毕业生则缺少学校见习与实习,很多新教师上岗前对自己即将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一无所知,缺少在实际工作场景中训练,不仅从教后适应期较长,对新教师心理也会产生影响。
“双创”背景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路径
“双创”背景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路径“双创”背景下,中国政府正大力支持创新创业教育,中职学校也逐渐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而“双师型”教师培养正是中职学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前提之一,也是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就“双创”背景下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路径进行探讨。
一、了解“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又称“双师型教育工作者”,是同时具备教学能力和企业实践能力的教师。
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企业需要的就业技能及创新创业的能力要求,并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职学校在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前,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充足的师资库。
可以通过吸引高质量的教育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专家、邀请专业人士到校授课等方式来增强师资队伍的实力。
2. 结合实践教学“双师型”教师培养必须以实践为中心,通过实践活动让教师获得更多实际经验。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在实践教学中让教师亲身体验企业实际经营过程,参与企业项目开发、管理和营销等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3. 强化社会资源整合中职学校需要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整合社会资源,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支持。
可以与有关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拓宽师资培训的渠道和途径。
4. 制定完备的培训体系中职学校必须制定完备的“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保证教师能够顺利完成培训计划,达到预期目标。
培训体系应包括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参与,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和学习资源的提供,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总结“双师型”教师是中职学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有力保障,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在政策、制度和实践等方面不断推进教师培训工作,加强各方面的协作,整合社会资源,保障师资培训的顺利推进,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随着“双创”政策的逐渐深入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的“双师型”专业能力培养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双创”政策的提出,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也引导了更多的人才投身到创新创业中。
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教师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就显得尤为关键。
只有通过具有“双师型”专业能力的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双师型”教师的定义和特点“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创业意识的一类教师。
他们不仅能够教授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将实践经验融入到教学中,带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
“双师型”教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他们能够结合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设计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二是实践经验的丰富,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三是创新创业意识的引导,他们能够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发展的前沿资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使学生具备更好的创新创业素养。
三、“ 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是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专业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手能力+创业精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双师型”教师
培养研究
【摘要】阐述“动手能力+创业精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分析“双师型”教师发挥作用受到的限制,提出“动手能力+创业精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动手能力+创业精神”一体化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
0113-02
“动手能力+创业精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切合现阶段学生学习、就业实际的教学模式,它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师的引领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在该模式广泛适用的职业院校来看,“双师型”教师能更好地组织实现该模式教学。
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成为能否较好地实施“动手能力+创业精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关键。
一、“动手能力+创业精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
杜威的“做中学”实用主义教学模式和1989年oecd专家柯林·博尔提出的创业教育是“动手能力+创业精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杜威的学生克伯屈认为,从书本的系统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有可能脱离实际,在出现需要使用的场合时,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有
被闲置的危险,所以要增强实践能力的锻炼。
1998年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动手能力+创业精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动手能力和创业精神相结合,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的教学模式。
二、“双师型”教师发挥能力的障碍
王义澄在《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中最早提出“双师型”概念,并提出了建设“双师型”队伍的4个条件。
之后,教育部、国务院也多次下文不断明确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学界在此基础上展开了更深层次的研究,提出了与“双师型”相配套的“双证书说”、“双资格说”、“双能力说”、“双层次说”、“双素质说”、“双职称说”、“双融合说”、“双来源说”、“多师说”、“特定说”等观点。
本文的“双师型”教师指的是兼具“双证书”和“双能力”的教师。
目前,“双师型”教师发挥自身能力还存在较多障碍,主要可概括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一)主观障碍
由于学界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本身就存在多样性,加上目前国内的职业、执业等证书的认证体系不甚健全,能力和素质等又较难界定,因此各种不同界定标准下认可的“双师型”教师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是不一样的,“双师型”教师群体内也必然存在着专长
不同、能力高低的区别。
另外,有的“双师型”教师在取得资质或长期留在高校执教后,由于缺乏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实践能力下降,当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各种技能日新月异的时候,他们对学生的教育也会与实际脱节而显得吃力和不足。
(二)客观障碍
“双师型”教师培训学生的环境不够完善是造成其不能最大限度发挥能力的主要客观障碍。
首先是实践课课时少,不少高校的教学计划上,校内、校外的实践课比例偏低,导致很多“双师型”教师“无用武之时”。
其次是实践的设施不完善,即使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开设了实验课,但由于经费等原因,无法备齐配套设施,“双师型”教师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再次是考核体系不健全,对于“双师型”教师主授的一些实践、实训类课程,由于较难完全理解,仍沿用原有的理论教学考核体系进行考核,使得表面上看,“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教学体系反而显现不出优势,不能得到普遍的认可。
三、“动手能力+创业精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双师型”教师培养对策
(一)端正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
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规模,而在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能生存与发展,教师的特色最重要。
”“双师型”教师就是一类有特色的教师。
“双师型”
教师只有兼具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引导教育对象拓展动手能力和发挥创业精神。
这就要求他们一方面要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要精通其原理,并能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
因此,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有机融合。
“双师型”教师也不仅限于高校里在职在编的专业教师,更可以是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
(二)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
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过程中,可采用如下途径:一是制订计划,要求相应的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加培训或挂职锻炼,通过参与学生实习过程、选派教师到工厂实习、参与重大教学科研工作、多承担技术项目等,提升实践技能和教授技能,让教师达到“双师型”的要求。
二是鼓励相应专业课教师参与对口专业的职业和执业资格证考试,以熟悉考试的规范和具体要求,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
三是出台相应的措施,引进具有较高水平实践技能、善于教育的企业人才进校,通过言传身教引领学生,充实教师队伍。
四是可以讲座或兼职方式,邀请优秀企业人才参与到高校教学中,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社会人士,广泛地学习知识。
(三)健全“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
要积极实施“动手能力+创业精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自身首先要有过硬的本领,这要求教师在适应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锻炼自身,这样教师的压力就会无形中增加,因此需要强有力的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高校在“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方面普遍存在措施雷同化、内容物质化和层次简单化等问题,因而无法调动起“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应构建起多层次的“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
作为物质激励的必要补充,精神激励也非常重要。
如给“双师型”教师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制订中,表明对“双师型”教师工作的认可和尊重;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等等。
(四)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考核、竞争机制
李明惠、卢晓春、陈周软提出高职教师工作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内容、原则、方法和手段,建立了教师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借以评价“双师型”教师的作用。
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由于具有与其他教师不同的特点,对“双师型”教师考核的重点应侧重于其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比如,建立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质量挂钩的考核体系。
同时,还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技能产生新要求的实际情况,及时对考核制度作出调整和完善,使之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另外,要适时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退的机制,让“双师型”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更好地推广“动手能力+创业精神”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贺文瑾.“双师型”职教教师的概念解读(上)[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7)
[2]莫晨宇.论高职教学中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3]任道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2012年度“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莫晨宇(1977- ),女,广西横县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硕士。
(责编吴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