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1课《赤壁赋》wo教案

合集下载

关于《赤壁赋》教案五篇

关于《赤壁赋》教案五篇

关于《赤壁赋》教案五篇关于《赤壁赋》教案五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赤壁赋》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赤壁赋》教案篇1教学目标1.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2.分析本文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赤壁赋》教案5。

重点难点深入挖掘文章深层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

这对苏轼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打可对中国文艺来说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这段时间苏轼的创作达到了巅峰,不仅有文学上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千古名篇,而且有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帖》。

写作背景:苏轼被贬黄州以后经常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其后,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指导诵读:注意感情流露二、文本探究:在充分预习并能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提示: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

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

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

本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段,写作者游赤壁的情景,展示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

《赤壁赋》教案模板锦集5篇

《赤壁赋》教案模板锦集5篇

《赤壁赋》教案模板锦集5篇《赤壁赋》教案模板锦集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赤壁赋》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赤壁赋》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合作学习,用文学视角解读诗中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的关系。

体悟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人身处逆境之中不同自我解脱模式的比较中肯定苏轼的达观精神,探讨这一精神对当代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大家熟悉吧?齐读。

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那么,当我们的生命中出现了“阴晴圆缺”时,应该怎么办呢?面对不幸,我们应该……面对亡国的悲痛,屈原……面对官场的黑暗,陶渊明……面对权贵的威,李白……面对命运的不公,苏轼……面对命运的不公,苏轼又是怎样选择的?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千古名篇《赤壁赋》,走进苏东坡的精神世界。

二、情感思路1、同学们,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文人自古就有亲近自然、亲近山水的情怀。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特别是当人在现实中受到伤害的时候,只有山水最懂人的那颗苦闷和破碎的心。

公元1079年,湖北的黄州迎来了一位满心伤痛的人,他就是苏轼。

所幸,黄州赤壁的山山水水接纳了这个伤痕累累的人。

面对眼前的山水和明月,苏轼心里有一丝慰藉,有一点感悟,感情有一些变化。

那么,苏轼的心情有着怎样的变化呢?现在,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板书)乐甚——愀然——悲——喜而笑乐————悲————乐三、赏“乐”之景作者在第二段开头说:“于是饮酒乐甚”,请问作者因何而“乐”?(第一自然段)(1)如诗如画的美景。

《赤壁赋》教案教学教案

《赤壁赋》教案教学教案

《赤壁赋》教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赤壁赋》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2)能够分析并欣赏《赤壁赋》的艺术特色。

(3)能够背诵并默写《赤壁赋》中的经典段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赤壁赋》的主题和情感。

(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赤壁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通过创意写作,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赤壁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

3. 《赤壁赋》的背诵和默写。

三、教学难点1. 《赤壁赋》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理解。

2. 对《赤壁赋》深层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3. 学生创意写作的指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赤壁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解析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

2. 互动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问解答。

3. 比较法:分析比较《赤壁赋》与其他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

4. 创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提高文学创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赤壁赋》的作者苏轼,以及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理解文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色,探讨其主题和情感。

4. 提问解答: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解决问题。

5. 创意写作: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与《赤壁赋》主题相关的短文。

6. 展示评价:小组展示创作成果,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以及对《赤壁赋》的理解和欣赏。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赤壁赋》教案6篇

《赤壁赋》教案6篇

《赤壁赋》教案《赤壁赋》教案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赤壁赋》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赤壁赋》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诵读,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2、通过研习探讨,把握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

2、通过预习交流,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如“属”、“如”等实词,“之”、“然”、等虚词,同时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1、如何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2、个性化鉴赏:景、情、理的融合,语言特点等。

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生课前预习1、阅览相关材料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二、作者和解题: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教师明确: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

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

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

三、第一环节: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

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第二环节: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1、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骈句,用心读。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五、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师点拨: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落实教学目标。

六、第四环节:学生按四组展开讨论:1、文章写了怎样的景?2、文章写了怎样的情?3、文章写了怎样的理?七、课堂演练,强化双基(略)八、布置作业: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1)搜集苏轼相关作品(词赋)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赏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体会苏轼对自然的态度。

《赤壁赋》教案教学教案

《赤壁赋》教案教学教案

《赤壁赋》教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赤壁赋》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2)能够分析并欣赏《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3)能够概括并阐述《赤壁赋》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3)通过写作和表达,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培养学生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理解《赤壁赋》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2)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3)概括《赤壁赋》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理解《赤壁赋》中的古文词语和句式。

(2)分析《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

(3)解读《赤壁赋》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赤壁赋》的兴趣和好奇心。

(2)介绍《赤壁赋》的作者和背景。

(3)引发学生对《赤壁赋》的主题和情感的思考。

2. 阅读与理解:(1)分段阅读《赤壁赋》并理解文意。

(2)讨论并解释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3)分析并概括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3. 分析与欣赏:(1)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2)解读《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

(3)欣赏《赤壁赋》的文学美和情感表达。

四、作业与评估1. 作业:(1)复习《赤壁赋》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2. 评估:(1)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作业和作文,评估学生的表达和创造力。

五、教学延伸1. 延伸阅读:(1)推荐其他有关赤壁之战的古文学作品。

(2)推荐其他有关历史和文化的相关书籍和资料。

2. 活动建议:(1)组织学生参观赤壁古战场,增强对历史背景的认识。

(2)开展学生之间的文学交流活动,分享阅读体验和感悟。

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赤壁赋》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主要内容;2.掌握《赤壁赋》中的主题和艺术特点;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主题;2.《赤壁赋》中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赤壁赋》中的意境的理解;2.学生对《赤壁赋》中的写景和描写的把握。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介绍《赤壁赋》的作者,杜牧。

让学生了解他的背景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然后引入《赤壁赋》的创作背景,解释诗人在何种环境下撰写了这篇诗作。

第二步:分析《赤壁赋》的内容(10分钟)教师可以将《赤壁赋》的全文呈现在黑板上,并逐句解读。

重点讲解诗中的描写手法、意境以及诗人对人物和景色的描述。

同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赤壁赋》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解全文的背景和脉络。

第三步:解读《赤壁赋》的主题(15分钟)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赤壁赋》的主题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教师可以引用诗中的一些经典语句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含义。

第四步: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点(15分钟)教师可以对《赤壁赋》的艺术特点进行介绍,并逐个解释。

例如,诗中的景物描写如何与情感表达相结合,如何通过笔墨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色等。

同时,教师可以引用一些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艺术特点。

第五步:学生阅读和讨论(15分钟)要求学生阅读《赤壁赋》,并提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学生可以就主题、艺术特点以及诗中的描写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观点和感受。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提出深入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六步: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概括《赤壁赋》的创作背景、主题和艺术特点等内容。

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

鼓励学生多阅读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拓展在课后,可以布置以下作业进行拓展学习:1.学生阅读其他杜牧的作品,并写出自己的感悟和评价;2.学生自选一篇古文或现代文进行阅读和分析,比较其中的主题和艺术特点与《赤壁赋》的异同。

《赤壁赋》教案(精选15篇)

《赤壁赋》教案(精选15篇)

《赤壁赋》教案(精选15篇)《赤壁赋》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赤壁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赤壁赋》教案1教材分析:《赤壁赋》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后,处在事业和人生的低谷,闲暇与朋友月夜泛舟游赤壁,借以排遣内心苦闷忧愤而写的一篇游记。

文章虽然采用赋体的形式,但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及由景物引发思想情感的复杂变化和最后作者旷达人生境界的呈现,使文章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体会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体会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设想:立足文本以朗读为依托,抓住关键问题师生研究探讨。

教学法:朗读法,研讨法,圈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设计:读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时,我们看到了一位享受闲适的苏轼;读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时,我们认识了一位充满理趣的苏轼;读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时,我们读出了重情而伤痛的苏轼;而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时,我们更能感受到一位豪迈而旷达的苏轼。

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人生经历,同一个创作个体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不同的生命特质,那么通过《赤壁赋》的学习,我们从中又能品出一个什么样的苏轼呢?(板书课题)文体介绍:“赋”以楚辞为源头,到了荀况才有定名。

它出现在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

这种文体一般描绘客观事物,极尽夸张铺排之能事,形象绚丽,规模壮阔动人,多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行文。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也。

语文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1课《赤壁赋》word教案

语文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1课《赤壁赋》word教案

四十赤壁赋教学目标1. 领悟文旨,理解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

2. 体会情、景、理交融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知识。

2. 通过反复诵读,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苏轼的宇宙观及由此反映出来的旷达乐观情怀。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

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

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像鼻子,人们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也被称为赤壁。

宋神宗元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贬谪黄州。

“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

那时,他曾站在赤壁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

他还在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二、品读探究(一)解题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擒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和抒情。

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

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

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着笔,追求真情实景,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二)作者简介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宋仁宗嘉佑二年(l057 年)苏轼中进士,年方21岁;嘉佑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

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

“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赤壁赋》教案范文(通用16篇)

《赤壁赋》教案范文(通用16篇)

《赤壁赋》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赤壁赋》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赤壁赋》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情感的波澜起伏;2、感悟作者泛舟赤壁而流露的情怀。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以“美读”为桥梁进入文章意境,体会情感的波澜起伏;接着以“望”字为立足点进一步“悟读”,从而理解作者随缘自适、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散文家余秋雨曾说过:“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落在了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因为文人墨客往往会在跋涉千山万水时感慨历史人生。

大文豪苏轼似乎对赤壁情有独钟,在贬谪黄州期间两次登临便写下了“两赋一词”。

“创作就是倾诉,阅读就是倾听”,让我们通过美读和感悟来聆听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所寄托的心声。

二、美读——聆听心声1、教师带感情范读全文(配乐配图)师:这是一篇文赋,既有诗歌的声韵之美,又有散文的行云流水之致,老师希望能通过范读全文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传达给大家,请同学们在诵读技巧处理及音乐转换中体验一下。

2、思考:作者在泛舟赤壁时内心翻起了怎样的情感波澜?3、美读以体会感情(让我们在美读中具体体验一下情感流淌的方向。

)(1)师: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寥寥几笔便简洁明快地描绘出赤壁的秋江月色。

①哪几句话是景物描写?江面景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边诵边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清爽平静——怡然自得)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浩瀚无边——疏朗开阔)(月出)②“一切景语皆情语”,哪几个动词最能直接传达泛舟秋江的心情?(先析后诵)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月出、徘徊)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析:“诵”、“歌”:泛舟秋江赏美景的愉悦;“纵”、“凌”:任凭一叶扁舟凌越万顷秋江,心境也随之疏朗开阔,豪迈激越。

(强化此心境:“浩浩乎”、“飘飘乎”)③全班配乐朗诵,体验情景交融(乐曲《高山流水》)平静——愉悦——豪迈(2)师:此情此景令人陶醉,禁不住快乐地扣舷而歌,却引出了一曲洞箫,幽咽悲凉(“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赤壁赋》教案范文

《赤壁赋》教案范文

《赤壁赋》教案范文教案:《赤壁赋》一、教学目标:1.了解《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2.分析《赤壁赋》的意象和写作手法;3.理解《赤壁赋》描绘的历史事件和人物;4.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赤壁赋》的作者和背景;2.分析《赤壁赋》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赤壁赋》描绘的历史事件和人物;2.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二、讲授(15分钟)1.介绍《赤壁赋》的作者苏轼和他的创作背景,讲解苏轼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

2.解释《赤壁赋》的意象和写作手法,如水的意象、对景的描写和抒发己见。

3.分析《赤壁赋》的整体结构和主题。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赤壁赋》中的插图和图片,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

二、讲授(15分钟)1.分析《赤壁赋》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周瑜、诸葛亮、刘备等。

2.解读《赤壁赋》中的一些名句和段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其中的含义和感情。

三、分组讨论(10分钟)根据所学知识,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每组选取一段《赤壁赋》进行解读,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在旁边给予指导和点评。

第三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顾和总结之前的学习内容。

二、学生展示(15分钟)将分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讲解自己组的解读和见解。

三、教师点评(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赤壁赋》的意义和价值。

四、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就《赤壁赋》选取一段进行改写或创作,培养他们欣赏文学作品并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板书设计:-背景和创作背景-意象和写作手法-历史事件和人物六、教学反思:。

关于《赤壁赋》教案5篇

关于《赤壁赋》教案5篇

关于《赤壁赋》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赤壁赋》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赤壁赋》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文言句式。

2、了解文中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

3、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自己走出悲情,从而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学习文言句式。

2、了解情感基调在主客问答之间的跌宕起伏。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

这段话是今年已入选为国家优秀经典剧目《班昭》中的一段精彩台词。

我认为它同样可以用来概括苏轼在黄州期间那段苦难而又不平凡的经历。

苏轼因“乌台诗案”含冤身陷囹圄一百三十天后,他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被人押着来到满目荒凉的黄州,一代名人与鱼虾麋鹿为友,与樵夫渔民为伍,苏轼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孤寂和悲苦。

于是他多次来到人们传说中的古战场赤壁,去寄情山水、凭吊古人。

在赤壁下,他一次次看穿生命的短暂,一次次悟透生命的永恒。

他用《念怒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为他苦难多变的人生作了最精彩的诠释。

那么今天就让我来欣赏其中的《前赤壁赋》这篇千古美文,共同感受这位大文豪的心路历程吧!(注:①关于乌台诗案②此处“赤壁”)关于乌台诗案乌台,汉书《朱博传》记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数千栖居其上,因称御史台为“乌台”。

元丰二年,(1079 )七月二十八日,御史台的官吏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了苏轼,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从六月以来,权监察御史里行(权,代理;里行,见习)何正臣、舒亶(d ǎ n ),国子博士(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的官员)李宜,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曾先后4 次上述弹劾苏轼。

赤壁赋 教案 赤壁赋教学教案

赤壁赋 教案 赤壁赋教学教案

赤壁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赤壁赋》的背景、作者、内容和意义。

2.掌握《赤壁赋》中的文学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导读教学重点:《赤壁赋》的背景和作者教学难点:理解《赤壁赋》的深层含义1.介绍《赤壁赋》的背景——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孙权的战争。

2.介绍《赤壁赋》的作者——东晋文学家曹操。

3.导读《赤壁赋》的内容,重点理解文中描述的赤壁之战和壮丽的自然景色。

2. 文学修辞手法分析教学重点:识别并分析《赤壁赋》中的文学修辞手法教学难点:理解修辞手法对作品意境的营造作用1.列举《赤壁赋》中的常见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拟人等。

2.分析各种修辞手法在《赤壁赋》中的应用和作用,如通过比喻表达战争的残酷、利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色生命力。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

3. 写作技巧探讨教学重点:理解《赤壁赋》的写作技巧教学难点:运用写作技巧写作赋文1.分析《赤壁赋》写作时使用的技巧,如运用典故、景物描写、对比等。

2.探讨这些写作技巧对文学作品效果的影响,如增强作品的情感表达、丰富作品的意境等。

3.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仿照《赤壁赋》运用相应的写作技巧写一篇赋文。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背景与作者1.导入,引发学生对《赤壁赋》的兴趣。

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对三国时期以及曹操的印象。

2.介绍《赤壁赋》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加深理解。

3.介绍《赤壁赋》的作者曹操,让学生了解他的身份、成就和文学风格。

第二课时:课文导读1.导读《赤壁赋》的内容,让学生逐段解读,理解文中描述的赤壁之战和自然景色。

2.分组讨论,针对每段文字进行深入解读,并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3.整合学生的讨论结果,让他们理解《赤壁赋》的深层含义,如表达壮士断腕的精神和仗剑天涯的激情。

第三课时:文学修辞手法分析1.导入《赤壁赋》中的文学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拟人等。

《赤壁赋》教案完美版

《赤壁赋》教案完美版

《赤壁赋》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能够分析并欣赏《赤壁赋》的艺术特色。

(3)能够背诵并默写《赤壁赋》中的经典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赤壁赋》的文意。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赤壁赋》的文意及表达技巧。

(2)欣赏《赤壁赋》中的经典句子,体会古代文学的魅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赤壁赋》中的意象及寓意。

(2)理解并运用《赤壁赋》中的哲学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赤壁赋》的作者苏轼及其文学地位。

(2)阐述《赤壁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理解文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赤壁赋》中的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赤壁赋》中的经典句子。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代文学的感悟,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赤壁赋》中的经典句子。

2. 写一篇关于《赤壁赋》的读后感,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情。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深入了解《赤壁赋》中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分析《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探讨《赤壁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和地位。

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比《赤壁赋》与其他期文学作品的差异。

《赤壁赋》教案完美版

《赤壁赋》教案完美版

《赤壁赋》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赤壁赋》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2)能够分析并欣赏《赤壁赋》的文辞美、情感美和哲理美;(3)能够领会苏轼的思想情怀,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赤壁赋》;(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和豁达精神;(2)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赤壁赋》的文辞美、情感美和哲理美;(2)分析苏轼的思想情怀;(3)掌握文学鉴赏的一般方法。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表达的哲理;(2)如何分析《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地位;(2)阐述《赤壁赋》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理解文意;(2)让学生关注文中关键词语、句子,做好笔记;(3)让学生分析文本的结构和层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赤壁赋》的文辞美、情感美和哲理美;(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发言。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苏轼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和豁达精神;(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人生的感悟;(3)教师引导,总结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赤壁赋》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赤壁赋》,加深对文意的理解;2. 分析《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写一篇短文;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苏轼人生观的感悟,写一篇作文。

《赤壁赋》教案教学教案

《赤壁赋》教案教学教案

《赤壁赋》教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赤壁赋》全文;(2)了解《赤壁赋》的作者苏轼及其文学地位;(3)掌握《赤壁赋》中的重要文言词语和句式;(4)分析并欣赏《赤壁赋》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赤壁赋》;(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运用文言文写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豪放洒脱,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2)领会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提升人生境界;(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赤壁赋》全文的理解与背诵;2. 苏轼的文学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3. 《赤壁赋》中的重要文言词语和句式的掌握;4. 欣赏《赤壁赋》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赤壁赋》中蕴含的深刻哲理;2. 文言文句式的理解与应用;3. 苏轼的豪放洒脱及其对学生的启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赤壁赋》的背景、作者、主题及艺术特色;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赤壁赋》;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赤壁赋》;4. 案例分析法:分析《赤壁赋》中的典型文言句式;5.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苏轼的豪放洒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苏轼及其文学地位;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理解全文;3. 讲解分析:讲解《赤壁赋》中的重要文言词语和句式;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赤壁赋》;5. 欣赏艺术:分析并欣赏《赤壁赋》的艺术特色;6. 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苏轼的豪放洒脱,激发学习兴趣;7. 创意写作:运用文言文写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赤壁赋》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团队合作能力;4. 创意写作:评价学生的文言文写作水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和思考。

语文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1课《赤壁赋》ppt课件3

语文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1课《赤壁赋》ppt课件3

泛舟之乐 箫声之悲 失意之苦 随缘而安 归于旷达
•谢谢大家!
Hale Waihona Puke 编后语•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读”。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
散文家余秋雨说:“中国文化的真实 步履落在了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 大地上……”,因为文人墨客往往会 在跋涉千山万水时,感慨历史人生。 大文豪苏轼似乎对赤壁情有独钟,在 贬谪黄州期间两次登临便写下了“两 赋一词”。“创作就是倾诉,阅读就 是倾听”,让我们通过美读和感悟来 聆听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所寄托的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渴望长大, 但在人生道路中总会有挫败感, 难以释怀,心中充满了迷茫。学 习苏轼面对挫折的那种坦然、达 观的态度,将对学生起到了良好 的教育和启发意义。以《赤壁赋》 为载体,可培养学生的乐观、豁 达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快速成 长为品性之人。因此其作用与地 位十分重要的。

语文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1课《赤壁赋》ppt课件3

语文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1课《赤壁赋》ppt课件3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整体 把握文本内容以及了解赋的相关知识。 (2)反复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骈散结 合的语言特点;知人论世,深入理解文中包 含的复杂感情和深刻内涵。 (3)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 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265苏轼 前赤壁赋.mp3
三、说重点难点 《赤壁赋》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 合的典范,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 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的鉴 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是本课教 学的一个重点。探讨如何将景、情、理 紧密结合是教学难点。
读”。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
散文家余秋雨说:“中国文化的真实 步履落在了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 大地上……”,因为文人墨客往往会 在跋涉千山万水时,感慨历史人生。 大文豪苏轼似乎对赤壁情有独钟,在 贬谪黄州期间两次登临便写下了“两 赋一词”。“创作就是倾诉,阅读就 是倾听”,让我们通过美读和感悟来 聆听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所寄托的
2• .基础落实(10分钟)
结合上节预习学案,展 示成果。教师作评。
3.自读课文,理清思路。学生用关键 词概括,展示。(重点)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全文的感情是如 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第2段中,苏轼的歌声带给你什么感觉, 而客人的箫声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第3段从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是 什么让其心生悲伤?
四、说教法
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涵 咏法、美读法(体验性默读、 多形式朗读等)、讲解法,引 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把课堂 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 主人,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 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五、说学法
我设计了朗读法、欣赏法、讨论 法、总结法等学习方法,指导学 生品析作品的语言,体会优美意 境,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从 而 达到鉴赏抒情的散文的目标。 依据是新课标在必修课“阅读与 鉴赏”方面,建议“发展独立阅 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

赤壁赋教案优秀教案

赤壁赋教案优秀教案

赤壁赋教案优秀教案教案标题:《赤壁赋》教案 - 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赤壁赋》,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并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赤壁赋》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 了解《赤壁赋》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

2. 理解《赤壁赋》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分析《赤壁赋》中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分析《赤壁赋》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的意义。

2. 掌握《赤壁赋》中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将其与当代社会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1. 课文《赤壁赋》的复印件。

2. PPT或教学展示板。

3. 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赤壁山水的美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是否听说过《赤壁赋》?它是一首什么类型的文学作品?二、理解课文(15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赤壁赋》。

2. 教师讲解《赤壁赋》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

3. 分组讨论:请学生就《赤壁赋》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开讨论,并解释其表达的意义。

三、分析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15分钟)1. 教师讲解《赤壁赋》中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

2. 学生分组讨论:请学生将《赤壁赋》中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与当代社会联系起来,探讨其现实意义。

四、写作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对《赤壁赋》的理解和分析,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和思考。

2.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评和修改。

五、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赤壁赋》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比较其与《赤壁赋》的异同。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址,加深对《赤壁赋》中历史典故的理解。

《赤壁赋》教学设计

《赤壁赋》教学设计

《赤壁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赤壁赋》,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模仿《赤壁赋》的写作风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赤壁赋》的课文材料;2.各种版本的《赤壁赋》研究资料;3.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赤壁赋》的了解,分享自己对这篇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二、阅读理解(20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赤壁赋》;2.学生回答阅读指导问题,梳理《赤壁赋》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三、文学鉴赏(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点,如描写手法、辞章气势、修辞手法等;2.学生通过讨论和分组报告的形式,深入研究《赤壁赋》的艺术价值,对照其他版本的《赤壁赋》,分析不同版本的特点。

四、写作实践(4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模仿《赤壁赋》的写作风格,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题材进行写作练习;2.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合作方式进行修改和完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合作意识;3.学生将修改后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

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问题:“你对《赤壁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觉得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了哪些进步?”;2.学生就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推荐一些与《赤壁赋》相关的文学作品或研究资料,供学生自主阅读;2.鼓励学生在写作方面进行更多的实践和创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和写作实践,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2.学生提交修改后的作品,并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3.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进行评价和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一、教材分析《赤壁赋》是中职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八单元”领悟散文的神韵”中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千古传诵的文赋。

它与第一册苏轼的山水游记散文《石钟山记》遥相呼应,互为补充,共同为品味取材广泛,写法不拘一格的散文作品提供基础和范例。

《赤壁赋》是苏轼在“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作者仕途受挫,处境困难,内心悲苦层层纠结。

当此之际,大自然给了他精神的滋养,让他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终于走出了自我。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积累量,再借助工具书,文章字词的理解难度应该不大,教师只需要在难点、疑点之处稍加点拨即可。

但由于生活阅历以及知识积累不够的原因,学生对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所获得的人生哲理的理解往往会浅尝辄止,教师应多加引导。

另外,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渴望长大,但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困惑、碰到挫折,又难以释怀,心中充满了迷茫。

文章中苏轼面对挫折的那种坦然、达观的态度,恰恰使他们久旱逢春雨,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我将以《赤壁赋》为载体,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为意志坚定,达观超脱之人。

三、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确立如下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重点字词及句式,通过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了解,分析文赋的内容,提高学生阅读及赏析古文的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课文并结合课文注释,提高学生朗读古文及把握文章情感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这篇文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赤壁赋》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由于学生没有与苏轼类似的人生体验,所以在理解作者遭受挫折后表现出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情怀时,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将它设定为本次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在讲授过程中我采用采用感官剌激法、追溯联系法、提问法、讨论法和交流互动法,学法指导采用多维听记法、合作探究。

结构突出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双向交流特点,充分体现出老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应有地位。

其目的是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上,老师只是在关键处随机点拨,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在思考、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的作用。

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我将做出如下两个课时的教学安排:第一课时着重于对重点字词的掌握,对文意的梳理。

第二课时着重体会苏轼的情感变化,对文章哲理内涵的认识五、说教学过程根据本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我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将本课题安排为:导入文本——感知文本——拥有文本——走出文本四大板块,让学生有所学、有所用、有所长,达到从诵读到研读、从整体感知到深层评价、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也使教师做到从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一)情感激发,导入文本:1、导入好的导入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个桥梁,因此我采用感官剌激法和追溯联系法导入课文。

播放学生在高一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视频朗诵,并让学生随着视频朗诵。

目的是在轻松的氛围中,把学生的视觉、听觉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为整堂课的讲解定下好的基调。

2、常识积累接着利用师问生答得方式,进入到课文。

在播放完视频后我会问学生“这首词是谁写的”,学生回答“苏轼”。

我会接着问“你们对苏轼了解多少”,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介绍苏轼作为“文耀百代,词唱千年,诗传万世,书画俱工”的“魅力全才”,却注定漂泊一生,磨难一生,但又不失豁达、乐观。

他因乌台诗案,因政治迫害被贬黄州。

黄州可以说是他政治的低谷,也可以说是他才华的巅峰,从而完成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

提问法的设计,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又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把课堂的主角由教师变为学生。

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学到了文学常识,又消除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抵触心理。

至此“导入文本”环节结束。

(二)诵读品析感知文本这一环节中将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

我从听、读、问、记、看、想多维角度完成本部分的教学。

(1)听(听名家朗诵)落实好正音读—识文字—察语气—断句读。

教学中引用录音,打破了学生在上课时仅仅面对课本和老师的枯燥局面,增加了讲课的生动性,在听觉上吸引学生,抢占了学生的注意力。

(2)读(读课文)我先列出生字和多音字,再让学生根据录音进行仿诵、朗诵,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并且充实预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

(3)问(提问题)针对预习和诵读的情况,将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包括字音、句读、难解的词义及句意等,提出来讨论。

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4)记(文言字、词、句)我对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并进行必要的补充,帮助学生梳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学生进行记忆。

而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帮助学生作好积累。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

我在讲解和练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应用动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达到娱教欲学效果。

(5)看(看视频)在梳理字词的基础上观看视频,使学生进一步规范读音和断句。

另一方面,好的视频能使学生随着动听的朗诵和优美的图片进入到文章的意境中。

视频辅助教学,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让学生在感受美得熏陶中不知不觉的进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减轻了学生对学习的抵触。

(6)想(文章内涵和感情变化)在看完视频后,我会设置问题“在动听的阅读和优美的画面中,你感觉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你又是怎样理解本文的文意的呢?”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诵读课文。

在学生诵读和思考后,我会找学生回答,并通过课件将学生的答案引入正规,从而使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把握水到渠成。

熟读课文,教师进行点拔,清理文章思路。

第一段写苏子的乐,乐由何来?——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段苏子愀然,缘何而然?——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段客诉悲情,悲自何生?——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段以水月做比,讲何道理?——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段杯盘狼藉,为何如此?——忘情尘世的洒脱以问题导航,明确学习目标,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课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又能让学生增加学习的信心,消除对文言文的恐惧,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

“诵读品析”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从听、读、问、记、看、想的多维角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另一方面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改变了以往的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僵化模式。

此外,在课堂上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只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减少了课堂工作量。

至此第一课时完毕,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

并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准备所要讨论的话题,每组有一位同学进行总结,形成300字左右的发言稿。

这有助于学生求同存异,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

(1)欣赏文中的“水月”的意象,并谈谈古人的山水意识。

(2)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

由于学生已经走入课文,所以第二课时在导入上可以简化,直接由第一节设置的两个讨论导入。

并且围绕上一节课的两个问题展开,以学生分组探究——讨论总结——教师适时引导的形式进行,使学生做到掌握文本,即第三个板块:(三)合作探究,拥有文本此板块中要求学生细品本文“美妙之景,曲折之情,深刻之理”,达到“拥有”文本的目的。

第一课时中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学习了《赤壁赋》的基本内容,完成了知识和能力目标。

而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则是突破重点,分解难点。

本节课通过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意识。

但是在此过程中要摒弃看似热闹,实则浮躁无功的特点,所以在设置讨论问题时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由易入难,层层深入,逐步展开。

(1)检查巩固检查课文诵读及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

(2)讨论探究首先,按照三人一组探讨,分析描写意向水月的变化和其中的感情变化,我可以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并给他们分工(现实中、历史上和哲理中),最后在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首先现实中的“水月”是作者与客的欣赏之实,是一种柔和之美;接着是历史中的“水月”充满了一种苍凉之意,为的是凭吊古人,开始进入一种虚写;最后进入哲理中的“水月”,探讨人生之须臾,体悟人生之境遇,也是虚写。

再次让学生讨论哲理中的“水月”,侧重分析主客问答。

让每组同学分角色朗诵全文。

一读旁白,一读苏子,一读客。

比较曹操的生活内容与他们自己的生活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如此对比,想要说明什么?明确:曹操气概非凡,功业卓著,名垂千古;“我们”平凡普通,一事无成,来日无多。

寻找客对曹操的感慨,设置问题再导学生:如此感慨,想要表达什么?明确:曹操伟业非凡,尚且湮没无痕,何况你我凡人?大业无望,来日无多,怎不令人悲苦?教师出示课件,品读苏轼前期的理想和经历,讲解苏轼此时的失意之悲。

故客之悲实为苏子之悲。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一般会得出主和客分别代表达观和悲观的态度。

我再以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并讲解答案。

帮助学生理解这里主也是客,客也是主,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思想。

并在此讲解有关赋得特点。

答: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分角色阅读,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进行总结归纳,求同存异,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起到了发扬共性、张扬个性的作用。

师生互动,互相交流,通过理解探究走进作者的心灵。

(3)重点突破结合苏轼的感情变化,和学生一块讨论景、情、理紧密结合的巧妙之处。

进而突破重点。

请大家思考,司马迁、屈原、李白、等历史名人,为什么名传千古?我们人类从诞生就面临死亡的考验,为什么没有消亡?在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从“变”的角度看人生:人时时刻刻在变化,悲欢离合,生老病死,正如月圆月缺,江水流逝,一代一代湮没于历史的长河。

从“不变”角度看人生:人类在繁衍生息,可以世代相承;我们的生命虽然流逝,但我们精神和功业可以永存。

研读“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学情分析:这个问题,学生能够达到两层理解,一是不必为烦恼困扰,尽情享受眼前的自然美景;一是要珍惜所拥有的,享受所拥有的。

但这些,依然是文字表面的表述,很难理解苏轼其文其人的感人之处。

所以需要教师做深层引导。

出示课件:了解苏轼的生平与诗文说明:苏轼一生,历尽艰难坎坷,一贬再贬,处处磨难,处处艰辛,但无论地处多么偏僻,官职多么卑微,遇人多么奸邪,他都淡然处之,反而凡他所到,触处生春,步步莲花:访察民情,移风易俗,放粮赠药,兴办教育,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亲情,友情,事业,百姓,凡是他拥有的,就是美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