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小古文阅读126课
经典小古文100篇(上)
小学生经典古文诵读篇目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 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2、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⑴源:水源【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
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
1.杯弓蛇影乐广尝有亲客, 久阔①不复来, 广问其故, 答曰: “前在坐, 蒙赐酒, 方欲饮, 见杯中有蛇, 意甚恶之, 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 漆画作蛇,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 谓客日: “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 “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 客豁然意解, 沈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久阔: 久别不见。
②河南: 郡名, 乐广担任河南尹。
③听事: 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 角弓, 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kē): 久治不愈的病。
疴, 重病。
【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 分别很久不见再来, 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 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 承蒙你给我酒喝, 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 看见杯中有一条蛇, 心里十分恶心, 喝了那杯酒后, 就得了重病。
”当时, 朋友坐着喝酒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 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
于是, 他又在上次的地方摆上酒, 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 朋友心情豁然开朗, 疑团突然解开, 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乐广尝有亲客尝: 广问其故故:2、既饮而疾疾: 沉疴顿愈愈:客人很久没有去乐广府的原因是什么?乐广再次招待, 客人又看见了什么?实际上是什么呢?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始末之前就胡乱定义。
B.不要在喝酒享乐的时候故意吓唬宾客。
C.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不要斤斤计较小事情, 心眼太小会容易生病。
答案:1.2.因为那位客人在乐广府喝酒时看见酒杯中有一条蛇,心里特别厌恶,害起病来了、3.又看见酒杯中的蛇。
实际上是墙上角弓的影子映在了酒中。
4.C2.截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初竖执之, 不可入, 横执之, 亦不可入, 计②无所出。
小学必背小古文15篇(原文+译文)
小学必背小古文15篇(原文+译文版)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乃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梁国有户姓杨人家的九岁儿子,十分聪明。
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端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夸耀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事物都不能穿透它。
”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任何事物没有不穿透的。
”有人问:“用你的矛穿透你的盾,会怎么样?”这个人无法回答。
无法穿透的盾和没有穿不透的矛,不能够同时存在。
古人谈读书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译文】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
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
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
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人传说李白在象耳山中读书,还没有完成学业,便放弃离开了。
路过这条小溪,遇到老妇人正在磨铁棒。
李白问她做什么,老妇人说:“想要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便回去完成学业。
〖小故事大道理〗面对困难,我们要保持恒心,持之以恒,而非半途而废,只有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才能实现目标。
六年级北京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易错专项练习题
六年级北京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易错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陆绩怀橘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①。
术令②人出橘食之。
绩怀三枚,临行拜辞③术,而橘坠④地。
术谓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乎?”绩跪对曰:“是⑤橘甘,欲怀而遗⑥母。
”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
”术奇之,后常称说。
——选自《三国志》(注释)①九江:古地名,今江西九江市。
袁术,字公路,袁绍的嫡弟。
后被刘备击溃,吐血身亡。
②令:让,命令。
③临:在……时候。
行:走。
辞:告别。
④坠:坠落。
⑤是:这。
⑥遗(wèi):送给。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术令人出橘食之出:__________________(2)绩怀三枚怀:__________________(3)术奇之奇:__________________(4)于九江见袁术于: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陆郎作客而怀橘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欲怀而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术奇之”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在下面的横线填人缺少的成分。
________拜辞___________坠地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金钩桂饵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
其持竿处位则是,然其得鱼不几矣。
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1]解释下列字义:①好(______)②饵(ěr)(________)③是(_______)[2]翻译句子:(1)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的寓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然后回答问题。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下)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下册)目录第一组动人的名字第二组可笑之人,可笑之事第三组英雄的本色第四组聆听诸子的声音第五组重温儿时的故事第六组爱上四季第七组学习这件事儿第八组智慧小故事第九组颜氏家训第十组明清小说第一组动人的名字51.大禹治水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
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
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
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52.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骘鸟攫老弱。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53.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
其状如鸟,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nì)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
54.牛郎织女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
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
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
嫁后逐废织纫。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舆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55.后羿射日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后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第二组可笑之人,可笑之事56.性缓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
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
”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57.性刚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
最新小学生小古文阅读126课
精品文档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100课小学生小古文阅读我?”上册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乡村即景第一组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1、放风筝当先。
“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乡村2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第四组读书要得法去甚捷。
14、读书花、芦3 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 吹来,花飞如雪。
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4、荷15、读书有三到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藕有节,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中有孔,断之有丝。
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5、菊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16、读书需有疑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疑;中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无天的魔术第二组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6、雨进。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17、铁杵磨针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雪7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问之,曰:“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曰:“功北风起,夜半,飞鸦千百成群,空,未暮归林。
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第五组智慧少年、日月星818、称象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小学生必读小古文30篇(原文+拼音+注释+译文)
小学生必读小古文30篇(原文+拼音+注释+译文)01»(y∂)苗助长宋人有闵(min)①其苗之不长而携②之者,芒芒然③归④,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⑤而往视之,苗则槁(gd0)⑥矣。
字词解释①闵:同“悯”,忧虑。
②握:拔。
③芒芒然:疲劳的样子。
④归:回家。
⑤趋:急行。
⑥槁:枯槁,枯死。
古文今译宋国有个人担心它的禾苗长不高,就自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他感到十分疲劳,回到家就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禾苗,发现禾苗都枯萎了。
02守株①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②触③株,折颈而死,因释④其耒(冏)而守株,冀(ji)⑤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⑥为宋国笑。
字词解释①株:树桩。
②走:跑。
③触:撞到。
④释:放下。
⑤冀:希望。
⑥身:自己。
古文今译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兔子始终没有再得到,然而他却成为宋国人的笑柄。
03刻舟求剑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KI)②契(qι)③其舟,日:“是吾(WU)剑之所从坠④。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i),而剑不行,求⑤剑若此,不亦惑乎?字词解释①涉:过,渡。
②遽:立即。
③契:用刀雕刻。
④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
⑤求:寻找。
古文今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剑掉下去的位置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04鹤(yu)蚌(bang)相争蚌方①出曝(P€1)②,而鹤啄其肉,蚌合而箝(qidn)③其喙。
鹤日:“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鹤日:“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鹤!”两者不肯相舍④,渔者得而并禽⑤之。
统编版三年级上 晨读小古文20篇(附注释与翻译,20页)
三年级上册晨诵小古文20篇班级:姓名:第一课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①前行,吾②后行③。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①.汝:rǔ,你或姓氏。
本文中指你。
②.吾:wú,我、我们或姓氏。
本文中指我。
③.行:xíng,动词,本文中指走。
译文:在青草地上放风筝,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走。
(翻译可以更生动:你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追。
)第二课乡村乡间①/农家,竹篱②/茅③屋,临④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⑤株,中夹⑥/桃李,飞燕/一双⑦,忽⑧高/忽低,来去/甚⑨捷⑩。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①.间:指一定空间或时间内。
本文指里,中间。
②.篱:指用竹、苇、树枝等编成围墙。
文中指茅屋外竹编的围墙。
③.茅:文中指简陋的茅草屋。
④.临:靠近,临近⑤.数:几,许多。
⑥.中夹:(杨柳)中间夹杂,穿插。
⑦.双:成双,两只。
⑧.忽:忽然,一会儿。
⑨.甚:指很,非常。
⑩.捷:指敏捷,迅速。
译文:乡下农民家,竹子做成的篱笆,茅草做成的房屋,邻近水边而形成村落。
水边有几棵杨树柳树,中间还夹杂着桃树和李树,两只飞翔的燕子在树丛间穿行,忽然高飞,忽然低落,来来去去非常迅速。
第三课芦花水滨①多芦荻②。
秋日③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④雪。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①.滨:靠近水的地方。
水滨,是指水边。
②.芦荻(dí):又叫芦竹,一种水边植物。
③.秋日:秋天。
④.如:像。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第四课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①白。
荷梗②/直③立。
荷叶/形④圆。
茎⑤/横⑥泥中,其⑦名曰⑧/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⑨/有丝。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①.或:有的。
⑧.曰:(yuē)叫作。
②.梗:(gěng)在文中指植物的枝或茎。
③.直:笔直④.形:形状。
⑤.茎:(jīng)是植物体根和叶之间的营养器官。
⑥.横: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
(完整版)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上)
(完整版)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上)第一课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积淀深厚,其中古文的地位不可忽视。
古文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也是借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
小学生学习小古文,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操。
本套小古文100课(上)将精选一些经典的小古文,向小学生们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令他们在快乐学习中感受中国的博大精深。
第一课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春江花月夜》是唐代文学家张若虚的作品。
这首诗以写意的手法,描绘出了江南春景,给人带来了美的享受。
全诗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开篇,立即勾勒出了诗人过去的一段往事,在读者心中激发起了对诗人情感的共鸣。
诗中的“杨柳依依”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江南地区独特的景色。
在春风的吹拂下,杨柳低垂的枝条轻轻摆动,仿佛在向人们述说一个美丽的故事。
这个景象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家乡,那里也有很多婀娜多姿的杨柳树,每到春天,它们便在微风中抖动,如同舞蹈一般,给人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感觉。
本课古文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古文深深扎根于华夏大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通过学习小古文,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审美情操。
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努力,通过学习小古文,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第二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名篇。
这首诗以平和、深沉的笔调,表达了作者深夜思念家乡的心情。
全诗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开篇,通过对月亮和床前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了寂静、恬淡的夜晚氛围。
诗中的“把酒问青天”表达了诗人对于无尽归程的思考。
在深夜的沉思中,杜甫拿起酒杯,凝视着天空,向青天诉说心中的疑惑。
这里,青天象征着高远、澄明、无私的境界,杜甫通过对青天的询问,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追求。
学习古文《静夜思》,让我感受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思考。
这首诗虽然只有简短的四句,但内涵丰富,意境深远。
通过学习小古文,我们有机会品味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小学生小古文精选32篇-翻译、重点词、启示(10页,双印三张32开,下发学生)
小学生小古文精选1.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注释】速:快。
迟:慢。
息:停止,休息。
及:等到。
译文:乌龟跟兔子赛跑,兔子跑得很快,却在中途睡觉,乌龟跑得慢,却总是不停地走,等到兔子醒来,乌龟早就到了终点了。
启示:坚持不懈,骄傲使人落后。
2.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有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注释:( 1)居:呆在;( 2)唯:只有;( 3)乃:还;( 4)尔:你;( 5)观:仔细看;( 6)当:担当;( 7)居: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 8)虽:虽然。
(9)谓:对某人说。
译文:嘴巴和鼻子争上下。
嘴巴说:“我谈古论今,你有什么能耐待在我上面?”鼻子说:“所有的饮料食物没有我就不能分辨。
”眼睛对鼻子说:“我近可以分辨毫毛尖端(那么细微的事物),远可以观察到天边,只有我当排名最先。
”又对眉毛说:“你有什么功劳待在我上面?”眉毛说:“我虽然没有实际用途,但是如果没有眉毛,那成什么面目了啊?”启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
3.铁杵磨针磨针溪, 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未成, 弃去。
过小溪, 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 曰:“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把这根铁棒磨成绣花针。
”李白笑老妇人太愚钝了。
老妇人说:“只要功夫到了没有什么做不了的。
”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2022-2023学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部编版含解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分类复习-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小古文阅读。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之②。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③。
既已纳其自托④,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①辄:就。
②难之:对这件事感到为难。
③耳:罢了。
④既已纳其自托: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
1.阅读短文,写出下面画横线字的正确读音。
乘船避难_____歆辄难之_____王欲舍所携人_____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俱.乘船避难(一起)B.王欲舍.所携人(舍弃,抛弃)C.本所以疑.(怀疑)D.遂.携拯如初(于是)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幸尚宽,何为不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宁可以急相弃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你认为两人谁优谁劣?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管仲、隰朋①从②于桓公而伐孤竹③,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④。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⑤之,遂⑥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奴冬居山之阳⑦,夏居山之阴⑧,蚁壤一寸而仞⑨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都是齐桓公时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②从:跟从。
③孤竹:古国名。
④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⑤随:跟随。
⑥遂:于是、就。
⑦山之阳:山的南边。
⑧山之阴:山的北边。
⑨仞:古代的计量单位。
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蚁冬居山之阳。
6.根据文意解释加点的字。
①春往而冬反.反:_____②行.山中无水行:_____7.文中出现的人物管仲利用_____找到了_____,隰朋利用_____找到了_____;从这两个人物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古人谈读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读好句子,有助于理解意思,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2]古今字义有不同。
“尝”在本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急”在本文中指__________。
[3]朱熹通过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
[4]读书“三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特别强调_____的重要性,这是因为___________。
[5]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出了读书的感想,成语“源头活水”就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中凝缩而来的。
2. 课内阅读。
梁国________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________,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________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将课文补充完整。
[2]从“为设果,果有杨梅”中可以看出()A.杨氏之子非常喜欢吃杨梅B.杨氏之子是一个非常懂礼貌的孩子[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杨氏之子能一下子让孔君平无言以对,展现了自己的霸道。
B.以“孔雀”为名来反问孔君平,这样可以贬低孔君平的身份。
C.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4]本文主要通过人物的________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5]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学古诗文121-126篇部编新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huì)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 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 学,弗若之矣。为(wéi)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
第一百二十六篇
两小儿辩日
《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第一百二十四篇
书戴嵩画牛
宋 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 》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 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 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 当问婢。”不可改也。
第一百二十五篇
小学古诗文121-126篇部编新版
121.自相矛盾 122.杨氏之子 123.伯牙鼓琴 124.书戴嵩画牛 125.学奕 126.两小儿辩日
《韩非子•难一》 《世说新语•言语》 《吕氏春秋•本味》
宋苏 轼 《孟子•告子上》 《列子•汤问》
第一百二十一篇
自相矛盾
《韩非子•难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 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 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 矛,不可同世而立。
第一百二十二篇
杨氏之子
《世说新语•言语》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 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 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第一百二十三篇
伯牙鼓琴
《吕氏春秋•本味》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 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 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小学语文1-6年级-课内16则文言文-译文注释
小学语文·1-6年级·课内文言文·翻译及注释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宋〕王应麟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
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人小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注释】初:开始,开头。
性:性格,本性。
习:习惯,习性。
苟:如果;假使。
教:教育,指导。
迁:改变。
专:专心致志。
宜:合适,应该。
幼:年幼,小时候。
琢:雕琢。
器:器物,这里指成才。
义:古同“仪”。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二年级(下册)语文《弟子规》节选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译文】帽子一定要戴端正,穿衣服时要把纽扣扣好。
袜子和鞋子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
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
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
任何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
如果感觉哪里不如他人的地方,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
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担心、自卑。
【注释】冠:帽子。
正:端正。
结:打结。
履:鞋子。
俱:泛指都、共同、一起,这里表示都要。
紧:捆紧。
切:贴近。
置:放置。
乱:随意。
顿:安放、安顿。
致:致使。
污:脏污。
秽:脏秽、污浊。
唯:“唯”字放在句首,表示语气。
学:学问。
若:如果。
勿:不要。
戚:悲伤。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宋史·司马光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国学经典日日诵小古文分级阅读
国学经典日日诵小古文分级阅读国学经典日日诵小古文分级阅读一、引言国学经典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小古文更是其中的精髓所在。
而日日诵作为一个注重传承国学经典的教育平台,推出了小古文的分级阅读课程,旨在让更多的人能够深入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国学经典日日诵小古文分级阅读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二、分级阅读的必要性1. 传统文化传承小古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通过分级阅读,可以帮助学习者逐步理解古文的语言特点和内涵,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2. 提高阅读能力分级阅读可以从简入深,有助于初学者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对古文的兴趣和理解,为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分级阅读课程内容1. 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课程注重古文的基本语法结构和词汇理解,帮助学习者逐步熟悉古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例如《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古文作品,都是初学者入门的不错选择。
2. 中级阶段中级阶段的课程将深入到古文的阅读理解和思想内涵,内容涵盖《论语》、《大学》等经典文学作品,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3. 高级阶段高级阶段则注重对古文的赏析和研究,学习者将接触到更加经典、深奥的古文作品,如《庄子》等,帮助他们进一步领略古文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国学爱好者,我对国学经典日日诵小古文分级阅读课程的推出表示赞赏。
这一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者系统地学习和理解古文,还能够激发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我看来,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而小古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分级阅读课程的推出无疑将有力地推动国学经典的传承和发展。
五、总结与回顾通过对国学经典日日诵小古文分级阅读的全面评估,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课程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它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对古文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外阅读。
小时了了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②(yì)门者,皆俊才清称③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④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⑤仲尼⑥与君先人伯阳⑦有师资⑧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⑨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⑩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cù jí)。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
②诣:到。
③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
④仆:谦称。
⑤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
⑥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⑦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
⑧师资:师。
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
⑨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⑩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1]根据文意,可以知道“小时了了”的意思是()。
A.小的时候很聪明B.小的时候很迷糊C.小的时候不怎么样[2]孔融真的是李元礼的亲戚吗?请把他的解释改写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踧踖”是形容非常局促不安的样子。
陈韪为什么会“大踧踖”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这个故事,你怎样评价十岁的孔融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表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表人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养竹记[唐]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①,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②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
竹心空,空以体道④;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⑤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⑥名行⑦,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注释)①本:根。
②建:树立。
③倚:偏颇。
④体道:包含仁德。
⑤虚受:虚心接受。
⑥砥砺:磨炼。
⑦名行:名节操行。
[1]读文中画“”的句子,结合下面的译文,用“/”给此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译文:竹根深固,根本深固是为了培养德操;君子看到它的根本,就想到善于树立德操、坚贞不拔的人。
A.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B.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C.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D.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2]把文中画“”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A.竹子是空心的,空心包含仁德;君子见到竹心,就会想到虚心B.竹心虚空,内心虚空用来实践天地正道;君子看到它的内心,就会想到适应需要虚心接受意见的人C.竹心虚空,内心虚空;包含仁德,君子见到,就会虚心接受意见[3]文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列古文,完成练习。
何晏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宴在宫内,因欲以为子。
宴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
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
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世说新语》注释:①若:好像。
②奇爱:十分喜爱。
③以:把。
④乃:于是。
⑤欲:想,希望。
⑥知:明白。
[1]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解释文中的字,再理解词句的意思。
(1)何氏之庐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小古文阅读100课上册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二组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三组别样的争和辩10、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13、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第四组读书要得法14、读书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 ,则于禽兽何异?15、读书有三到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16、读书需有疑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7、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第五组智慧少年18、称象曹操得巨象。
欲知其轻重, 不能称。
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复称他物, 则象重可知矣。
‛19、道边李苦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20、破瓮救友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1、孔融让梨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第六组寓言故事22、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3、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24、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25、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 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第七组神话传说26、盘古开天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故天去地九万里。
27、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28、共工触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29、刑天舞干戚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
30、舜耕历山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尧乃赐舜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
第八组那些勤奋的人儿31、欧阳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一如成人。
32、推敲岛初赴举京师,一日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词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 ‚作敲字佳矣。
‛遂于并辔而归。
流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33、怀素写字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 名其庵曰‚绿天‛ 。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34、王冕好学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35、宋濂嗜学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
第九组听孔夫子讲课36、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7、道与德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38、君子与小人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儿骄而不泰。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9、意志和品质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0、孝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第十组小故事里的大智慧41、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42、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 谓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3、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44、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於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45、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
缗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第十一组我们是山川大地的孩子46、山川之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7、春日寻芳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园,小姊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寻芳水滨,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48、苏堤杂花苏公堤,春时晨光初起,宿雾未散,杂花生树,飞英蘸波,纷披掩映,如列锦铺绣。
览胜者咸谓四时皆宜,而春晓为最。
49、浙江之潮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50、湖心亭看雪余在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ráo)一小船,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下册第一组动人的名字51、大禹治水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
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
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
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52、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骘鸟攫老弱。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53、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
其状如鸟,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nì)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
54、牛郎织女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
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
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