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12课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5、民族融合
课 后 反 思
1、你认为成吉思汗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功绩是什么?
2、元朝是怎样建立的和统一全国的?
3、文天祥是怎样的一个人?
4、元朝的统治措施?
【检测反馈】
元朝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出课文质疑
【交流反思】
本课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例:
元朝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可以让学生理清线索:蒙古的兴起---统一蒙古----统一全国---民族融合---社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
【课后作业】
请蒙古族的同学讲讲自己民族的历史,让大家了解蒙古的历史,然后讲解本次课的重点内容。
板 书 设 计第12 来自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蒙古的兴起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二、忽必烈建立元
1、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2、文天祥抗元
3、元朝社会的发展
a元世祖重视农业
b闻名世界的元大都
12 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课题
12 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课型
新授课
总节时
15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文天祥抗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来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目标:认识元朝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肯定元朝的历史得位
重
点
蒙古的兴起,忽必烈建立元,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难
点
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教 学 过 程
差 异 个 性 设 计
教学资源
【创设情境】
课前按老师的布置搜集资料,提出质疑,上讲台展示资料
组织教学,提出问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成立教案新人教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成立【教学目标】一、把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成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的重农方法及新开运河、中外交往,行省制度的成立、民族融合的进展的大体史实。
二、通过文天祥的抗元事迹,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
【重难点】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成立、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难点:民族融合进展的表现。
【教学进程】导入:叫学生谈谈腾格尔的《蒙前人》。
由学生介绍蒙古族的情形:生活在蒙古高原,从事游牧,住在蒙古包里,吃羊肉、喝奶茶。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板书)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出示公元12世纪中国各政权形势图。
那时在中国有哪些政权:金、南宋、辽、西夏、吐蕃。
那时蒙古分为许多部落,各部落相互征伐。
在《蒙古秘史》记载:“没有逃避地址,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相互杀伐。
”成吉思汗确实是生活在如此的骚乱岁月。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试探:铁木真面对逆境是怎么做的?他什么缘故被尊为成吉思汗?铁木真童年时,父亲被杀,部族背弃了他,他自己也被仇敌追杀。
面对如此的逆境,铁木真是如何做的。
铁木真说过:“拼杀冲锋的时候,要像雄鹰一样;快乐的时候,要像三岁牛犊一样轻巧;在敞亮的白昼,要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有顽强的忍耐力。
”重重的磨难没有把他打倒,反而考验了他的意志。
通过量年的征战,铁木真打败了周围的各部落,统一了蒙古草原。
1206年,铁木真被推选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又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
出示《蒙古帝国形势图》。
蒙古帝国形势图,讲解成吉思汗的扩张战争。
二、忽必烈成立元朝1、元朝的成立时刻:1271年都城:多数建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2、元朝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人一辈子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谁的诗?你能说明它的意思吗?这是文天祥的诗。
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成心义,名垂青史。
(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贵的气节。
历史: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说课教案(人教版七下)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说课稿龙集初中钱永轼一、教材分析1、课题: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2、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元朝的建立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对明、清乃至后来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及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课程目标及重、难点分别设置为:3、课程目标是:①知识与能力:了解蒙古族的兴起,识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并统一全国、行省制度的建立,理解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地评价元朝统一和文天祥抗元等历史事件。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文天祥抗元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元朝统一和施行行省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肯定元朝的历史地位。
4、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5、难点:行省制度、对元朝统一意义的认识与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
二、教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及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我主要采用问题导学、自学指导、导学释疑、合作探究和自主测评五步教学法。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我利用简单课件适时点拨,使学生视觉与听觉结合,旧知与新知联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学法: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和史料,学会感知历史。
引导学生注意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2、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充分利用《元朝疆域》图,增强学生的空间地理概念,把握行省制度的三步曲(目的、内容、影响)。
民族融合的表现从四个方面来把握,培养良好的思维和记忆习惯,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我采用情景导入法:上课后课件展示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七年级历史下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下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地位:本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二课,在全册中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同时也突出了课文本身内容的重点性。
前边讲了金与南宋对峙、剑拔弩张无暇他顾之时,逐渐强盛的蒙古族迅速兴起。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弯弓射雕”,打败了蒙古其他部落完成了统一,其孙忽必烈进一步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元朝。
他们功勋卓著,光前裕后,永载史册。
蒙古族发展之速引人瞩目,元朝版图之大空前绝后,元朝的历史地位不可忽视。
它对社会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起了决定性作用。
同时由于它崛起之快,根据社会发展规律也决定了它衰亡之速。
朱元璋建立明朝完成了改朝换代,使历史波浪式向前推进。
2、本课内容和学习本课的意义:本课由“一代天骄”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三部分组成。
学习本课,大纲要求学生掌握主要内容和文天祥抗元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通过理解和分析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从而达到对元朝历史地位的正确认识;通过学习“民族融合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融合的加强是在元朝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本课重难点:重点是蒙古族兴起和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及元朝的历史贡献。
因为蒙古族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其杰出领袖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功勋卓著,曾被毛泽东誉为“一代天骄”。
忽必烈统一全国建立了元朝,使元朝疆域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最为辽阔,考试往往设题。
难点是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
由于初一学生思维的限制,知识面尚不宽广,对于行省制度的作用及民族融合发展条件的理解往往偏颇甚至模糊不清,需设喻点拨,使其能通过树木见森林。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因“大纲”的规定,故应尽量遵循大纲要求去粗取精抓住主要矛盾一节完成。
三、教具:多媒体。
主要让学生观察有关本文的几幅图画。
进行直观讨论,能提高兴趣激发求知欲。
历史初一下人教新资料第12课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稿
历史初一下人教新资料第12课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它选自人教版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法运用、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呈现我对这节课的构想,与在座老师交流、请辅正。
〔一〕教材分析1.教学地位与作用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是“特立独行”的一课,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上承《北方民族大融合》,下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学好本课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联系与理解,对以后学好本册书第十九课的一些内容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因此在整个课程标准中,是十分重要的一节课。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元世祖统治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以及元朝时民族融合的表现等史实。
〔2〕能力目标:○1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归纳历史的综合能力;○2在教师的帮助下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由此,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来评价成吉思汗○2通过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通过结合行省制度中西藏和台湾问题,使学生针对当前实际情况,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3.教材重点、难点:下面我侧重谈谈对这节课重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建立及措施;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民族融合的表现。
设计意图: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它的统一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难点:行省制度三、【导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情景导入】由《敕勒歌》导入: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让学生介绍蒙古族的情况:生活在蒙古高原,从事游牧,住在蒙古包里,吃羊肉、喝奶茶。
【自主学习】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1、年,族召开大会,推举为大汗,尊称他为,国建立。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又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
出示《蒙古帝国形势图》。
蒙古帝国形势图,讲解成吉思汗的扩张战争。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1、元朝建立:年,定国号为元,年定都。
2、年,元军占领,南宋灭亡。
抗战派大臣继续抗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明他,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3、农业方面:a、重视发展,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作牧场。
b、治理,推广的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4、运输方面:a、令人开凿河和河,粮船可以从直通到;b、开辟了规模空前的,粮食运输逐步以为主。
5、行省制度:目的:。
措施:元世祖在中央设,地方设,简称“行省”。
我国的设立,始于。
元政府加强对的管辖,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的管辖。
6、元朝商业繁荣,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
7、对外交往:意大利旅行家,在时来华,他的《》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三、民族融合的发展________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人、人,信仰,他们同、、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历史七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书 设 计
社会经济发展 ↑ 蒙古的兴起—→ 统一蒙古—→统一全国—→民族融合 → 行省制度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讲授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也提高了,气 氛活跃,使课堂效果焕然一新。设问激疑,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来评价学生、 帮助学生,使学生个性得以培养,还能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大大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 学理念;教师大胆放手,充当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参与者、发展者,师生平 等,使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 ,实现教学相长。值得提出的是,课前搜集、整理资料需要老师作出认 真的指导、引导;学生讨论、辩论需要做好充分准备,需要有效的组织、时间的控制。否则,本课在 课堂中开放与高效可能难两不误, 会导致有限的课堂时间和教学内容发生矛盾。 另外, 其中有些[小结] 可放手由学生来进行。当然,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我一定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学习 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更大的进 步。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民族 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内容。然后提 问: 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 几个少数民族政权? 讲述: (学生回答后)其实当时 北方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蒙古 族,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蒙古族古 代的历史。 请先欣赏几幅蒙古族的图 片。 一、 “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问: (1)毛主席曾称哪一位历史 人物是“一代天骄”? (2)成吉思汗在中国历史上有 怎样的历史功绩? (3)蒙古政权的建立在中国历 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引导讨论]: 成吉思汗的童年都 经历什么样的磨难?这对他产生了 什么影响?对你有什么启示? 简评:对有见地的发言,给予表 扬、鼓励. 小结: 成吉思汗的最大历史功绩 是: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 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是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 是蒙古族杰 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过渡]: 蒙古族是我国历史上的 重要民族, 其领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草原,建立蒙古国,其孙子忽必烈进 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其在中国的封建 专政,建立了元朝。那么,忽必烈在 位时期有哪些行为?这些行为对中 国历史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 元朝的建立 2、 天祥的抗元斗争
年级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说课[教案][人教版]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龙集初中钱永轼本节课的地位和感化: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元朝的建立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基本上奠定了我国边境的基础,元朝行省轨制的建立对明、清乃至后来的政治轨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教学方针】①知识与能力:了解蒙古族的兴起,识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并统一全国、行省轨制的建立,理解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客观地评价元朝统一和文天祥抗元等历史事件。
②过程与方式: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③感情、态度、价值观:通过文天祥抗元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元朝统一和施行行省轨制的学习,使学生必定元朝的历史地位。
4、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元朝的统一、行省轨制、民族融合。
5、难点:行省轨制和对元朝统一意义的认识与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
【课前导学】1.准备北朝民歌《敕勒歌》。
2.学生收集有关文天祥抗元的历史资料。
【课前准备】多媒体、便宜课件。
【板书设计】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1、统一蒙古2、建立蒙古政权(1206年)二、忽必烈建立元朝1、建立元朝(1271年)经济方面: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2、统一全国(1276年)巩固统治对外交往:《马可·波罗行纪》政治方面:行省轨制、西藏、台湾民族关系:回族【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生:朗读一遍。
问题1:这首诗描绘什么地方什么民族的生活情景?学生展开想象,说出答案和感触感染。
生: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情景。
问题2:提到蒙古族,你们想到的是什么?生:可能答草原、蒙古包、牛羊、羊群……师:蒙古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的重要民族,其领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说课稿__第十二课_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本课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重点课,
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 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 和经济史内容。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二 个民族大融合的高峰时期,其中元朝更为 突出,元朝的统一使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这一时期在政治上元朝结束了辽宋夏金的 对峙局面,统一了中国,并把中国的版图 扩展到最大;元朝的统一使民族融合进一 步加强,并形成新的民族——回族。在经 济上,元朝时中国经济继续发展,为后来 明朝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蒙古的统一 二、元朝统一全国
1、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2、元朝的统治三、民族融合源自发展恢复和发展农业 漕运和海运 元朝的对外交往 行省制度和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
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 作用。 ⑵正确评价文天祥抗元,培养学生从 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认识问题。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史观和爱国的精神。 ⑶分析元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原因,正 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从而对 元朝的历史地位予以肯定。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
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 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行省制度”是本课的难点。
民族融合的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习过的我国历
史上的几次民族融合,并指导学生通过 自主式学习根据课本材料归纳知识要点 提出问题:思考: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 族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教师补充知识简介回族,通过图片了解 回族生活习俗(强调其是由多个民族融合 而成,信仰伊斯兰教)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二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二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第十二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2.思想教育目标: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2.文天祥坚持抗元的正义之举及被俘后不畏威胁、坚贞不屈、从容赴死的崇高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将光照后人,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
3.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元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原因,正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及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难点:如何理解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四、教学过程
提到蒙古族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大草原、羊群、蒙古包……)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从12世纪时开始不断征战,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起强大的元朝。
他们是如何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蒙。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
阅读、思考, 自己解决所 遇到的问题, 对一时不能 解决的问题 提出质疑。
引导学生探 索、交流
组长组织学 生汇报,
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各抒己 见 教师出示图片 学生根据自 己的判断分 析
从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世祖的经济政策与蒙古初入 黄河流域时有何不同? 4、对比隋大运河与元朝的运河,有什么不同? 5、海运比漕运有哪些好处?
教师归纳总结
小组讨论
6、元朝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7、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小结:在学习元朝统一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中国封建社 会的几次大一统局面(秦汉、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统一南 北朝、元朝建国),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小结统一 组织学生完成 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以及元朝的历史地位。 练习: (六)当堂训练、完成课堂作业。 1. 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的是: A.阿骨打 B.阿保机 C.铁木真 D.忽必烈 2.下列政权中,被蒙古和元朝灭亡的有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南宋 A.①② ③ B.②③④ C. ② ③ D.③④ 3.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是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名诗: A.岳飞 B.韩世忠 C.文天祥 D.寇准 5. 下列各项中,属于图中人物的业绩是: A.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B.定国号为元 C.灭亡金 D.灭亡南宋 6. 元朝建立的者是: A.阿骨打 B.阿保机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7.元朝时开始形成的新民族是: A.蒙古 B.回纥 C.女真 D.回族 8. 元朝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统一中国 B.疏通运河 C.民族融合 D.行省制度 9.下列不是元世祖重视农业的表现是: A.户数增加和田地开垦最多 B.兴修水利 C.推广植棉 D.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 10. 是谁结束了 12 世纪时蒙古高原各部 “没有逃避地方, 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的局面: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文天祥 D.阿保机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稿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它选自人教版教科书《中国历史》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法运用、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呈现我对这节课的构想,与在座老师交流、请辅正。
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是“特立独行”的一课,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上承《北方民族大融合》,下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学好本课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联系与理解,对以后学好本册书第十九课的一些内容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因此在整个课程标准中,是十分重要的一节课。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史实。
2、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的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由此,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高尚的气节;元朝的建立,统一全国,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结合行省制度中台湾问题,对当前实际情况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材重点、难点:下面我侧重谈谈对这节课重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建立及措施;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民族融合的表现。
设计意图: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它的统一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
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说课课件
设计思路:通过讲故事激发学 生的兴趣和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了解文天祥抗元的史实。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设计思路:让全班同学齐读, 使学生感受到文天祥面对强敌 无所畏惧和宁死不屈的精神和 崇高的民族气节。
讲练结合三
写于元朝的诗句“胡人有妇解汉音, 汉女亦解调胡琴”反映了元朝( ) A、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文化事业发展 C、中外交往频繁 D、民族融合发展
设计思路:通过这个练习题,既锻炼了学生阅读 材料的能力,又帮助他们理解了民族融合这个概念。
三个年代:
1206年,1271年,1276年
三个历史人物:
第二版块 教材分析
1、教材的主要作用和地位
本课是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 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元 朝的建立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发展,行省制度的建立对后来的政 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的史实。 ② 理解行省制的影响。
讲练结合一 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结束蒙古草原长 期混战局面的人是?( ) A、忽必烈 B、成吉思汗 C、文天祥 D、皇太极
设计思路:设计此问题,目的是 针对第一个重点知识,强化记忆。
哈萨尔,成吉思汗的同母弟弟, 生于1164年。据史载,他从少 年时代起一直跟随成吉思汗为 蒙古民族 的形成和大蒙古帝国 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被 认为是蒙古历史上值得纪念的 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江 西 行 省
万 里 海 塘
教师总结:行省制度,进一步巩固了空前 辽阔的疆土,尤其是把今天蒙古、西藏、 新疆、海南岛、台湾以及东北边远地区纳 入中央的管辖范围之内,促进了多民族统 一国家的发展,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 历史疆域,我们今天的省级行政区的设立 源于元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稿一、教材信息•教材名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文名称: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课时数量:本次为第X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能够运用历史概念和术语描述蒙古族与元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历史思维方法,分析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关联。
•学会借助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论证,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历史文化自信。
•培养认识和尊重不同民族的观念,增进民族团结和友谊。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难点:掌握元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对中国的统治。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1.课前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进行关联。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一名历史学家,你会对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哪个民族感兴趣?2.新课呈现(1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入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的背景和重要事件。
•介绍蒙古族的起源、生活方式以及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学习任务(30分钟)•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内容,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的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堂展示等方式,深入探讨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文化交流。
•学生可以参考课本外的资料,扩展对蒙古族和元朝的了解。
4.梳理归纳(20分钟)•引导学生梳理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的关键事件和人物,运用历史思维方法,进行概括、归纳和比较分析。
•整理学生的发言,记录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便于复习和回顾。
5.总结反思(10分钟)•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总结和巩固。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五、教学辅助和课堂资源准备•电子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它选自人教版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法运用、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呈现我对这节课的构想,与在座老师交流、请辅正。
(一)教材分析1.教学地位与作用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是“特立独行”的一课,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上承《北方民族大融合》,下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学好本课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联系与理解,对以后学好本册书第十九课的一些内容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因此在整个课程标准中,是十分重要的一节课。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元世祖统治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以及元朝时民族融合的表现等史实。
(2)能力目标:○1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归纳历史的综合能力;○2在教师的帮助下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由此,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来评价成吉思汗○2通过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通过结合行省制度中西藏和台湾问题,使学生针对当前实际情况,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3.教材重点、难点:下面我侧重谈谈对这节课重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建立及措施;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民族融合的表现。
设计意图: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它的统一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
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元朝在地方实行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国家的统一和元朝所实行的政策又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由大分裂到大一统的重要阶段教学难点: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设计意图:行省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元朝时期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中央集权,然而元朝行省制度又是对宋朝地方制度的发展,是一个新的历史概念。
而要真正弄清、把握这个概念,对七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二)教学法运用1.说教法在本课的讲授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其中主要的有讲述法、直观教具演示法、问题探究法及情景教学法等。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教法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发展过程的脉络并在脑中再现历史场景,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提高学生对抽象问题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识记较为复杂的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
2.说学法根据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阅读法、分析归纳法、团队合作法,课前准备资料等。
设计意图:利用这些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分析概括的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学会自主学习及寓教于乐的新型学习方法,实现终生学习的目标。
(三)教学过程在整个新课教学过程中,我以“自主学习,实践创新”为主线,对本课教学环节做如下构想和设计。
1.导入新课:利用媒体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师提问:这支歌曲反映了哪个民族的生活?生:蒙古族。
)教师继续讲解:蒙古族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一带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他们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我们就搭乘1271次历史列车驶近元朝设计意图:涉及情景,用音乐感染学生,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2.讲授新课:本节课共设有三个子目录,第一目录着重介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第二目录主要讲述元朝的统一,包括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往及行省制度的确立等内容;第三目录呈现的是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和表现。
接下来我会逐一讲解。
(1)“一代天骄”统一蒙古在这个环节中主要采用:录象展示,情景再现通过放映《成吉思汗》影片中一段有关蒙古各部互相斩杀的片段和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动脑筋中的蒙古史书的四句话:“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伐杀。
”来思考公元12世纪的蒙古的社会状况什么样子的,这种状况又是谁来改变的?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教学,提供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观看视频和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提高了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从而自然引出主人公———成吉思汗。
由此过渡到介绍成吉思汗,首先会让学生阅读第一目录的内容和小字部分的内容,找出本目中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重要时间、地点、事件的过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加强对成吉思汗的印象。
接下来教师归纳,出示成吉思汗及他统一蒙古的的图片,并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作一个讲解。
之后通过以上的视频和图片以及毛泽东在《泌园春·雪》话(出示),对成吉思汗作出评价,主要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铁木真的历史功绩,和他身上有什么品质?设计意图:分组讨论,增强合作又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
有助于学生理解蒙古草原统一的意义和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让学生明白“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的道理总节:在蒙古各部互相混战的时候,铁木真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统一了蒙古各部,在 1206 年建立起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
他是我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过渡:蒙古政权建立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以图建立统一而强大的政权,然而在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逝,他的宏图大业就由他的孙子来完成。
由此进入到第二目录(2)忽必烈建立元朝○1情境一:元的建立采用图说历史,启发学生思维请同学位阅读课本第二段,了解蒙古族是如何统一全国的。
屏幕显示蒙古统一全国的过程。
学生看后结合课本内容说说蒙古族是如何统一全国的?蒙古建立( 1206 年)——灭西夏、金-―忽必烈继承汗位――建立元朝( 1271 年)――定都大都――灭南宋统一全国( 1276 年)设计意图:用直观教具演示能够让学生直观清晰把握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元朝建立的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情境二:各抒己见,细论英雄在元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位让后世敬仰的顽强抗元的英雄,知道他是谁吗?指导学生根据课前收集资料谁能讲讲他的故事或名言?我们从文天祥身上感受到什么精神?(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出示幻灯片:文天祥和相关资料)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人说文天祥抗元和元的建立是违背的,请学生分组探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组探究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一分为二看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文天祥的崇高气节,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情景三:回眸历史元的统一,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统一的历史时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分裂的大统一时期。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幻灯片出示答案。
(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以前的知识点,对同一个方面的历史成为一条主线,提高学生综合能○2元世祖政治和经济措施元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元朝的疆域广大,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的建立者元世祖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让学生继续浏览课文,找出在经济和政治上的措施。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元朝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幻灯片帮助归纳。
1、重视发展农业。
2、开凿新运河和海运3、商业繁荣,中外交往频繁。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归纳历史知识能力,对元世祖的经济措施有个初步了解。
接下来进一步细化每个内容。
教师提问:元世祖采取了哪些发展农业的措施?在学生的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⑴禁止圈占农场作牧场⑵治理黄河⑶推广棉花种植。
在这过程并出示幻灯片和相关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师与生的交流合作基础上,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图片展示,再现当时的农业情况,加强学生认识。
过渡:前面我们曾经学过江南经济的发展一课,知道了宋朝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元朝时的经济重心仍然在南方。
而我们知道,元朝的大都在北方,为了南粮北运,元世祖命人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与原有运河连通。
(教师提示:你还记得原运河是什么时期开凿的吗?生回答)幻灯片显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请同学们注意对比元朝运河与隋运河相比有哪些变化?(隋运河通过洛阳,呈大弯曲状。
元朝都城在大都,运河不再通过洛阳而是截道取直,抵达大都,新开两段运河,从山东到临清的是全通河,由通州到大都的是通惠河。
)之后教师提醒学生课后查询资料当今的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走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以前历史的回顾和图片的展示,对比出元朝运河的优点和对元朝经济的作用。
通过联系当今的南水北调工程,培养学生关心身边事情。
过渡:元朝各项措施也使得元朝商业繁荣,中外交往频繁。
那么有哪些表现呢?根据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准备马可波罗的故事,让学生介绍。
出示幻灯片,介绍《马可波罗行纪》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查找资料,通过故事的讲解,呈现元大都一派繁荣的景象。
过渡:出示幻灯片:唐朝与元朝疆域图对比。
师讲述:元朝建立后,实现了空前的大统一,其版图“有汉唐之地而加大”。
面对如此空前辽阔的疆土,元统治者是如何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呢?(生回答:行省制度)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元朝疆域的辽阔,引出本节课难点。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说说行省制度有哪些具体内容?(生回答)提醒学生行省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和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时设什么机构管辖。
师显示:中央设中书省。
管辖大都及其附近地区,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最北行省是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
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这说明,西藏自元朝后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区。
加强对琉球(台湾)的管辖。
在澎湖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演示,形象生动将元朝的行省机构展现在学生面前,击破难点,提高学习效率,突出了行省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我国疆域辽阔的特点。
教师提问:台湾,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让学生回忆台湾在三国是叫什么?回顾历史上大陆与台湾、汉藏两族的关系,并且联系当今社会西藏问题中的达赖喇嘛、台湾问题中的陈水扁,就他们的行为请学生们发表意见,并做正确指导(出示相关图片)设计意图:突出论从史出,这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的原则和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