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湘南地区生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湘南地区生态物流体系的建设探讨
[摘要]湘南地区在2011年成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后,承接产业转移迅速发展,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加重、资源浪费严重等众多生态问题。
表现最明显的是能源消耗大户——物流体系,其建设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存在诸多问题。
因而,基于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创建适合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型生态物流体系。
[关键词]湘南地区;产业转移;生态环境;物流体系
湘南地区包括湖南南部的衡阳、郴州、永州三市,土地面积达到571万平方千米,共覆盖34个县(市,区),它是湖南的南大门和面向珠三角经济区的桥头堡。
区内京港澳高速、二广高速、京广铁路、武广客运高铁将湘南与我国南北重要城市和重要经济区域全面联通。
其中,衡阳工业基础比较雄厚,工业体系相对完整,是全国区域性加工制造业中心;郴州南北交通便利,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是全国首批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基地;永州通过实施“一县一品牌,一园一特色”战略,大大提升了产业竞争能力,产生了明显的产业转移示范效应。
[1] 2011年10月,国家批准湘南地区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承接产业转移是欠发达地区承接发达地区过剩产能以及资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使产业结构得到转换升级,经济结构得到改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产业转移带来物流业的发展,生态物流是生态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以满足客户要求、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以生态效益为核心,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遵循生态系统的一般规律,对绿色商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进行生态设计、计划、执行与控制。
1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湘南地区建立生态物流体系的意义
11湘南地区建立生态物流体系是落实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具体体现
在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今天,马克思所强调的人与自然、社会和谐辩证的自然观对于我们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重视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视域中的自然界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生成的自然界,是“属人的自然”。
他强调生态文明是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
[2] 现代物流在转移过程中的一个前提就是不破坏生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
湘南地区建立生态物流体系,它是以生态性为前提的物流流通体系,它体现了人类参与社会实践形成的再认知能力。
12建立湘南地区生态物流体系是建立两型社会的本质要求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在环境方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于是我国政府提出了两型社会的理念,其实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延续和升华。
两型社会的建立要求必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改变只注重GDP增长的传统思维,树立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理念,注重经济的增长率,更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以期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湘南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握生态这条红线,特别是对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链条——物流业的发展,放弃那种以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做法,做到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利用湘南地区特有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如永州农民利用自家的草垛做成包装材料,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
这不仅是对两型社会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更是发挥人民群众创造性思维实现小康社会的捷径。
13建立湘南地区生态物流体系是物流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利益诉求和最终归宿
处于物流体系核心地位的物流企业,它是整个物流体系的支撑点,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关系到整个物流体系的发展变革。
由于加工成本、包装成本、贮藏成本、运输成本的上升,以前粗放式的物流管理受到了市场的逐步淘汰。
现代物流朝着现代化、信息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机械化、半机械化的搬运设备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的耗费;计算机的使用使物流贮存更为方便、快捷;先进的冷冻设备延长了物流产品的保质期。
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物流发展不允许物流企业以被市场所淘汰的粗放式物流发展,它以经济效益和资源重复利用效率衡量物流企业的水平和发展潜力。
这让物流企业站在自身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摒弃那种只重视利润增长的落后经营理念,从而真正实现城乡物流的新型对接。
湘南地区建立生态物流体系就是引进发达地区超前的物流观念、先进的物流设备、专业的物流人才、完善的管理制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的效率,实现单位物流的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2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湘南地区物流体系存在的现状与问题
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物流投资水平的指标是固定资产投资与增加值的比值(物流投资率)。
从近年生态物流投资水平来看,湘南地区2009年物流投资率为241%,尚低于地区国民经济投资率88个百分点,而在2010年物流投资率达到399%,首次高于地区国民经济投资率44个百分点,到2012年物流投资率高达50%,大大高于国民经济投资率。
湘南地区从2001年到2012年,物流投资率从142%上升到501%,平均每年上升33个百分点,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健康的物流投资率应该是持平或者略低于地区投资率,而湘南地区物流投资率却高过这期
间地区国民经济投资率升幅2个多百分点。
这些数据反映出湘南地区物流发展应是粗放式的扩张,这极不利于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走生态物流发展之路。
衡量一个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以及生态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是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值,比值越低则该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越发达,生态物流就发展得越好。
生态物流要求物流企业在物流的任何环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样使得社会总成本降低,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据调查统计,湘南地区物流成本占地区GDP 的比例基本维持在20%左右。
与东部地区成熟的物流体系相比较,以2012年的数据为例,东部地区物流成本与该地区GDP的比例多在12%以下,而湘南地区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高达212%,相差8~10个百分点,与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最低的广州相比高出111个百分点,比上海高出10个百分点,比北京高出95个百分点。
高额的物流成本说明湘南地区的物流企业没有走出一条以节约为主的物流之路。
目前,湘南地区地方政府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仍采用“招商引资”的老思路,对外来企业并没有经过细致的考察,企业入驻本地不仅要给本地带来“金山银山”,而且也要不破坏“绿水青山”,要充分考虑能源消耗型的物流企业对该地区是否能够承受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变“招商引资”的思路为“招商选资”。
湘南地区在引进物流企业,改变相对落后的物流体系时,在物流的各个环节存在着诸多问题。
21湘南地区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
所谓“三重三轻”即物流加工企业存在“重开发,轻循环”的观念;物流仓储企业存在着“重利润,轻节约”的问题;物流运输企业存在着“重流通,轻回收”的现象。
物流加工企业在刚落户到湘南地区时,由于不熟悉当地的经济环境,当地固有的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而造成“重开发,轻循环”的现象。
单从物流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与增加值的比率)来看,物流投资率2009年为241%,尚低于地区国民经济投资率88个百分点;到2010年上升到399%,已经高于地区国民经济投资率44个百分点;进入2012年时期,这一比率已经达到50%,大大高于国民经济投资率。
从2001年到2012年,物流投资率从142%上升到501%,平均每年上升33个百分点,高过这期间地区国民经济投资率升幅2个多百分点。
这些数据反映出湘南地区物流发展仍然是粗放式量的扩张,非常不利于湘南三市承接产业转移,走生态物流发展之路。
以永州市道县为例,道县修建的物流综合园区是道县为承接珠三角地区物流企业而新建的,这将大大方便道县与珠三角和东盟区域的沟通交流,但刚入驻的企业由于不熟悉当地地理环境,企业又以固有的观念进行生产加工,比如在能源动力问题上,企业一直采用电力形式,但当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循环资源,开发的沼气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物流仓储企业是整个物流链的核心,特别是冷链物流,它是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
仓储企业入驻湘南地区,仍旧以旧思维衡量企业的效益。
仓储企业在将生产企业收购的农产品,如猪肉、鸡肉等产品冷冻储藏,特别不注意资源的节约,无论是否有产品需要,物流企业都常年开启冷冻房和冷冻箱;在水产品类的仓储上,个别企业利用本地区水资源丰富的特点,经常性地更换冷冻用水,
并且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到河道,造成区域部分水质含氧化物偏高,工业用电量也大大超出了预期……这些情况虽然从某些方面来说,大大保证了产品的新鲜度,满足了客户的要求,是符合市场的预期和需求的,但更多的是仓储企业缺乏合理的规划,旧有的思维观念使得企业面临着为了利益而轻视节约的问题,这是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
湘南三市的物流废弃物品回收率仅为132%。
物流运输企业轻视回收,资源浪费行为更为普遍。
以永州市为例,资源回收重新利用的站点仅有一个,存在着回收利用困难,回收成本高,回收利用技术落后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回收、重复利用的观念。
物流运输企业在物流流通中没有注意到消费者不再需求的废弃物,以双向流通的方式将其运回到生产和制造领域重新变成新商品或者新商品的某些部分。
一方面可增加资源的复生效率,另一方面也可减少废弃物对于环境的污染。
22湘南地区物流企业普遍存在“两低两弱”的局面
“两低两弱”指的是物流组织化水平低、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低和物流网络化水平弱、物流信息化水平弱。
从某种程度上说,“两低两弱”的局面也在客观上阻碍了湘南地区的生态物流体系建设。
城乡交换的物流组织化水平低,主要表现在农业组织化上。
湘南地区近年来大力发展以龙头企业起拉动作用的农业组织化体系,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农户”的农业组织化模式。
但这种模式,使供应链成员之间联系比较松散,整个物流系统调配各类资源能力相当较弱,经常会出现扯皮推诿现象,增加了谈判难度,提高了交易成本,客观上不利于物流的运作效率,生态物流体系的建立也遭到延缓。
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低主要是由于物流企业落户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物流人员受教育水平普遍低下。
湘南地区三市15~50岁青壮年人口受教育水平最高,但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43年,仅相当于高中二年级水平。
即使经过岗前培训、物流节约意识的灌输,从业人员节约意识仍旧没有做到位,特别是一些起点低,发展速度快的物流企业,大批量的素质较低的从业人员混进物流人才大军中。
据统计,每年衡阳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因为缺乏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企业面临的重新支付成本和行政处罚高达4亿元。
近几年,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速度加快,但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建设跟不上。
承接产业转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建立在巨大的财政资金支持的基础上。
尽管地方政府花大力气新建交通,盖厂房,出台一系列的有利于企业尽快适应新型投资环境的政策。
但很多道路设施,物流节点,物流园区都没有完整的新建,导致运输成本高,物流费用居高不下,这就成为制约物流体系的完整建立。
湘南三市物流信息化水平弱,首先是由于湘南三市物流起步晚,加之对物流信息服务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大部分地区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服务手段相对落后,绝大部分地区信息传播仍旧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板等大众化的方式来获取信息。
据统计,在湘南农村地区上网普及率不及25%,信息的闭塞使得物流信息化水平弱,未能充分地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
另外,物流信息多以生产和技术类信息为主,而急需的市场信息少。
针对性、时效性不强,服务范围较窄,难以有效引导物流主体进行科学决策,制约了物流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更难以引导物流企业转向生态化方式流通。
物流企业难以对各类产品进行加工、装卸、包装、运输,客观上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
3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湘南地区建立生态物流体系的对策
建立湘南地区生态物流体系,首要的前提,即生态性。
同时,物流企业还必须结合湘南地区的现实状况,因而它又具有实际性。
建立湘南地区生态物流体系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提倡树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环保意识是建立湘南地区生态物流体系的前提。
低碳经济、环保生活的口号已经形成了全球的共识。
由于湘南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长期缓慢,人口聚集地比较分散,人们受教育水平不高,整体都影响了生态理念的灌输。
首先,要通过城乡中基础组织的力量,为物流生产者输送低碳概念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将环保的思想深入到员工、物流企业、消费者中。
其次,各个物流企业要加强对员工节约意识的教育。
由于产业转移后,企业要重新生产,这就增加了就业岗位,吸收了当地人群的就业,但由于当地人受教育水平不高,节约和环保意识都相对滞后,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对他们进行培训,突出节约对企业带来的经济价值和对社会带来的社会价值,从而从人的因素上控制了浪费行为和污染行为。
32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建立湘南地区生态物流体系的基础。
环境资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私人提供的服务必然是有限的,社会必须借助政府力量来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
首先,应建立经济激励机制,政府应按照市场价值的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来调节和影响物流企业的行为。
鼓励企业发展能耗少、效率高的物流流通方式,对于主动改善条件、优化物流活动的设计,从而减少对环境污染的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或者税收优惠;另外,鼓励企业建立双向物流体制和逆向物流体制,鼓励企业发展“4R”循环经济,充分利用农村拥有的各类天然资源。
[3]其次,强化法律约束机制。
政府通过立法和政府制定相关的制度,构建相互有关的物流网络,特别是建立法律行政惩罚和刑事惩罚责任,强化环保局在环境整治的领头羊作用。
最后,加强社会监督机制。
政府应该鼓励民众加强对身边环境的监督,通过适合当地的信息交流方式发挥环保监督。
33打通农产品销往城市的网络销售渠道
网络销售渠道是建立湘南地区生态物流体系的关键。
在建立湘南流通网络时,应该特别重视食品超市和大型卖场的作用。
当前在大城市,食品超市已经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营销形式,居民开始对超市的食品和购物环境形成一定的认同
感。
与当地的食品超市,特别是大型的商场、卖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利于树立品牌的良好效应。
有利于形成物流的品牌效益,也有利于农业和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形成,客观上推动了生态物流体系的建设。
在这个领域仅仅依靠一个物流企业,难以建立一种公平、互惠互利、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必须依靠物流公司、农村组织和城市销售网络三者相互的配合才能够实现市场目标。
再将重点放在食品超市的开拓上,同时也要注重农贸市场对农产品销路的开辟。
34重视物流技术的引进与革新
物流技术的引进与革新是建立湘南地区生态物流体系的核心。
技术革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发展生态物流离不开环保技术的支持。
首先,特别注重强化环保型物流设备与物流器具的开发和研究。
譬如在物流作业领域改进物流设备设计、探索新型动力装置,积极推广环境友好型托盘、充分利用自然的包装资源。
其次,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在国外,很多地区已经采用以甘蔗和玉米为原料制作成的酒精燃料。
湘南地区发展物流企业的起点要高,不能总走“先污染,后治理”或者“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
最后,加强物流作业系统的改造升级。
物流企业必须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物流信息收集数据化、物流信息处理集成化、物流信息传递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数字化,不断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创造较高的物流客户服务附加值,减少物流作业过程中的资源消耗,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4]参考文献:
[1]周鹏峰提升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力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2012(4):56-59
[2]李瑢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湖南农村生态消费发展对策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3(2):19-22
[3]徐新清,崔会保我国生态物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5(3)15-17
[4]张平,李怀政我国发展生态物流的困境及其制度改进[J].江苏商论,2009(1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