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分子动理论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7.2 分子的热运动课件 新

高中物理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7.2 分子的热运动课件 新

首页
X 新新知知导导学学 IININNZZZHHHIIDIDDAAAOOOXXUXUUEEE
DD D 答答答疑疑疑解解解惑惑惑 AAAYYYIIIJJIJIEIEEHHHUUUOOO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一
扩散现象
问题导引 观察图示,当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最后这一杯水完全变 成了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一种什么物理现象? (2)这种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这种物理现象在固体中能发生吗? 要点提示(1)扩散现象; (2)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气体的扩散现 象最明显,扩散现象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发生,与外界因素无关。
首页
X 新新知知E
DD D 答答答疑疑疑解解解惑惑惑 AAAYYYIIIJJIJIEIEEHHHUUUOOO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
读一读·思一思 辨一辨·议一议
二、布朗运动 阅读教材第5~7页“布朗运动”部分,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及其产 生的原因,了解布朗运动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1.什么是布朗运动?谁首先研究了布朗运动? 答案:悬浮微粒在液体中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英国植 物学家布朗首先在显微镜下研究了这种运动。 2.布朗运动是怎样产生的呢? 答案:大量液体分子对悬浮微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造成的。 3.影响布朗运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微粒的大小和温度的高低均可影响布朗运动。 4.发现布朗运动有什么意义? 答案:布朗运动的发现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首页
X 新新知知导导学学 IININNZZZHHHIIDIDDAAAOOOXXUXUUEEE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讲义:第5讲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讲义:第5讲

第5讲内能[目标定位] 1.知道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渗透统计的方法. 2.知道什么是分子势能,分子势能随分子距离变化的关系.理解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3.知道什么是内能,知道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物质的量、温度和体积有关. 4.能够区别内能和机械能.一、分子动能1.定义: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2.分子的平均动能: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3.温度的微观意义: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二、分子势能1.定义:分子间由分子力和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2.分子势能的决定因素(1)宏观上:分子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2)微观上: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的距离有关.三、内能1.定义: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2.决定因素:物体所含的分子总数由物质的量决定,分子的热运动平均动能由温度决定,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故物体的内能由物质的量、温度、体积共同决定,同时受物态变化的影响.3.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无关.想一想在高空中高速飞行的飞机中的物体,内能一定大吗?答案不一定.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分子动能决定于温度,分子势能决定于体积,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物体速度大,高度大,只是机械能大,内能不一定大.一、对分子动能的理解1.单个分子的动能由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在某时刻物体内部各个分子的动能大小不一,就是同一个分子,在不同时刻的动能也是不同的,所以单个分子的动能没有意义.2.分子的平均动能(1)温度是大量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客观表现,具有统计意义,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但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有的分子动能甚至还减小,个别分子的动能大小与温度没有关系,但总体上所有分子动能的总和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分子的平均动能只由温度决定,与物质种类、质量、压强、体积无关,只要温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动能都相等,由于不同物质的分子质量不同,所以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大小一般不同.3.温度的意义(1)宏观: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2)微观: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例1下列关于物体的温度与分子动能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某物体的温度是0 ℃,说明物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为零B.物体温度升高时,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C.物体温度升高时,分子平均动能增加D.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则物体的温度越高答案 C解析某种气体温度是0 ℃,物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并不为零,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A错误;当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剧,平均动能增大,但并不是所有分子的动能都增大,B错,C对;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这并不能代表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所以物体的温度不一定高,D 错.借题发挥(1)虽然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但是零度(0 ℃)时物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却不为零.(2)物体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速度和物体做机械运动的速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针对训练当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和温度都相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种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B.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大于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C.两种气体分子热运动的总动能相等D.两种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相等答案AB解析因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选项A正确;因为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质量不同,且m H2<m O2,平均动能又相等,所以分子质量大的平均速率小,故选项D错,选项B正确;虽然气体质量和分子平均动能都相等,但由于气体摩尔质量不同,所以分子数目也就不相等,因此选项C错.二、对分子势能的深化理解1.分子势能由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叫分子势能.2.分子势能的变化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分子势能是由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当分子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分子力要做功.当分子力做正功时,分子势能减小;当分子力做负功时,分子势能增大.由分子间的作用力F与分子间的距离r之间的关系(如图7-5-1所示)可知(取r→∞时分子势能为零):图7-5-1(1)当r≫r0(r0表示两分子间的平衡距离,下同)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小到可忽略不计,可以认为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这时的分子势能为零(没有分子势能).(2)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r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因此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3)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r减小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因此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4)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零.当r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当r减小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因此r=r0时分子势能最小.分子势能与分子间的距离r的关系如图7-5-2所示.图7-5-2例2甲、乙两分子相距较远(此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可以忽略),设甲固定不动,在乙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关于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势能不断增大B.分子势能不断减小C.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答案 D解析r>r0时,靠近时引力做正功,E p减小;r<r0靠近时斥力做负功,E p 增加.借题发挥(1)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只与分子力做功相联系.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分子力做功的值等于分子势能的变化量.(2)讨论分子势能变化时,绝不能简单地由物体体积的增大、减小就得出结论.导致分子势能变化的原因是分子力做功情况.针对训练如图7-5-3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处,乙分子位于x 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为斥力,F<0为引力,a、b、c、d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图7-5-3A.乙分子由a到b做加速运动,由b到c做减速运动B.乙分子由a到c做加速运动,到达c时速度最大C.乙分子由a到c的过程,动能先增大后减小D.乙分子由b到d的过程,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加答案 B解析乙分子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一直受到甲分子的引力作用而做加速运动,到c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受到甲分子的斥力做减速运动,A错误、B正确;乙分子由a到c的过程所受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一直减小,分子的动能一直增大,C错误;乙分子由b到d的过程中,先是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后来克服斥力做功,分子势能增加,D错误.三、对内能的理解1.因为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所组成的,所以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2.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和联系(1)物体的机械运动对应着机械能,热运动对应着内能.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2)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的总和,而不是分子定向移动的动能,它与物体的温度、体积等因素有关;而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及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它是对宏观物体来说的.(3)物体具有内能的同时又可以具有机械能.当物体的机械能增加时,内能不一定增加,但机械能与内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块熔化成铁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B.物体运动的速度增大,则物体中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物体的内能增大C.A、B两物体接触时有热量从物体A传到物体B,这说明物体A的内能大于物体B的内能D.A,B两物体的温度相同时,A、B两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分子的平均速率也可能不同答案 D解析铁块熔化成铁水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内能增加,故A错;两物体温度相同,内能可能不同,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但由E k=12知,平2m v均速率v可能不同,故D项正确;有热量从A传到B,只说明A的温度高,内能大小还要看它们的总分子数和分子势能这些因素,故C项错;机械运动的速度增大,动能增加,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无关系,内能也不一定增加,故B 错.分子动能与温度1.下列有关“温度”的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反映了每个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C.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D.温度升高时物体的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将增大答案 B解析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而对某个确定的分子来说,其热运动的情况无法确定,不能用温度反映.故A、D错而B对;温度不升高而仅使分子的势能增加,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冰熔化为同温度的水就是一个例证,故C错.分子势能与分子力做功2.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7-5-4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0.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接近.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7-5-4A.在r>r0阶段,F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势能减小B.在r<r0阶段,F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势能也减小C.在r=r0时,分子势能最小,动能最大D.在r=r0时,分子势能为零E.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在整个过程中不变答案ACE解析由图可知:在r>r0阶段,当r减小时F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动能增加,故选项A正确;在r<r0阶段,当r减小时F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分子动能减小,故选项B错误;在r=r0时,分子势能最小,动能最大,故选项C正确;在r=r0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为零,故选项D错误;在整个相互接近的过程中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故选项E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C、E.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3.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D.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答案 C解析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力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所以A、B不正确;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力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所以C正确、D不正确.4.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个物体,运动时比静止时的内能大B.1 kg 0 ℃的水的内能比1 kg 0 ℃的冰的内能大C.静止的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为零D.物体被举得越高,其分子势能越大答案 B解析物体的内能与其宏观运动状态无关,A错误;1 kg 0 ℃的水变成1 kg 0 ℃的冰要放出热量,故1 kg 0 ℃的水的内能大,B对;静止的物体的动能为零,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其分子平均动能不为零,同理被举高的物体,势能增加,但其体积不变,分子势能不变,故C、D错.(时间:60分钟)题组一分子动能与温度1.下列关于物体的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物体的内能越大,所含热量越多C.物体的温度越高,它的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D.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不变答案 C解析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内能由物体的质量、温度和体积共同决定,并且内能是状态量,而热量是过程量,它表示由于热传递而引起的内能变化过程中转移的能量.2.若一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体积增大,则在此过程中关于气泡中的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B.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D.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答案 D解析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平均速率不变,体积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小,气体的分子势能增大.3.下列关于分子动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加B.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总动能增加C.如果分子的质量为m,平均速率为v,则平均动能为12m v2D.分子的平均动能等于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之和与所有分子的总数之比答案BD解析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但是其中个别分子的动能却有可能减小,A错、B对;分子的平均动能等于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之和与所有分子总数的比值,所以C错、D对.题组二分子势能与分子力的功4.分子间距增大时,分子势能将()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能确定答案 D解析分子势能的变化与分子力做功紧密联系.当分子力做正功时,分子势能减小;当分子力做负功时,分子势能增加.(1)当r>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引力,将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2)当r<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斥力,将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经以上分析可知本题D选项正确.5.在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r0(平衡位置)变为10r0的过程中,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F和分子间的势能E 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F不断减小,E p不断减小B.F先增大后减小,E p不断增大C.F不断增大,E p先减小后增大D.F、E p都是先减小后增大答案 B解析分子间距r=r0时,分子力F=0;随r的增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F≠0;当r=10r0时,F=0,所以F先增大后减小.在分子间距由r0至10r0的过程中,始终克服分子引力做功,所以分子势能一直增大,所以选项B正确,其他选项错误.6.(2014·郑州检测)如图7-5-5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沿x轴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E p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图中分子势能的最小值为-E0.若两分子所具有的总能量为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7-5-5A.乙分子在P点(x=x2)时,加速度最大B.乙分子在P点(x=x2)时,其动能为E0C.乙分子在Q点(x=x1)时,处于平衡状态D.乙分子的运动范围为x≥x1答案BD解析分子势能最小时,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所以P点是分子的平衡位置.乙分子在P点的加速度为零,故选项A、C错误,选项B正确;由于两分子所具有的总能量为零,而Q点的分子势能为零,故选项D正确.7.两个相距较远的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至不再靠近.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分子力先增大,后一直减小B.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C.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D.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E.分子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答案BCE8.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分子间作用力f和分子势能E p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关系的图线是________.(填选图下方的字母)答案 B解析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随分子间距离r增大,分子势能E p 减小;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随分子间距离r增大;分子势能E p增大;当r=r0时,分子力为零,此时分子势能最小.故选项B正确.题组三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9.关于内能和机械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机械能损失时,内能却可能增加B.物体的内能损失时,机械能必然会减小C.物体内能为零时,机械能可以不为零D.物体的机械能为零时,内能可以不为零答案AD解析在空中下降的物体由于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机械能损失,因摩擦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A正确;物体静止时,温度降低,内能减少,而机械能可能不变,B错;分子运动永不停息而且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内能不可能为零,但机械能可以为零,C错、D正确.10.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B.物体的体积增大时,内能也增大C.内能相同的物体,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一定相同D.内能不相同的物体,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可能相同答案 D解析温度高的物体与温度低的物体相比较,温度低的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小,但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一定小,即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小,A错;物体的体积增大时,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势能发生变化,但不能确定分子势能是增大还是减小.即使分子势能增大而分子的平均动能不能确定是否变化,也不能说明内能增大,B错;内能相同的物体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相同,而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却不一定相同,C错;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的温度却可能相同,即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可能相同,D正确.1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分子的内能比冰分子的内能大B.物体所处的位置越高,分子势能就越大,内能越大C.一定质量的0 ℃的水结成的0 ℃的冰,内能一定减少D.相同质量的两个同种物体,运动物体的内能一定大于静止物体的内能答案 C解析因内能是指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说单个分子的内能没有意义,故选项A错误;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能,它们之间无直接联系,内能与“位置”高低、“运动”还是“静止”没有关系,故选项B、D错误;一定质量的0 ℃的水结成0 ℃的冰,放出热量,使得内能减小,故选项C正确.。

专题7.2 分子的热运动

专题7.2 分子的热运动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第2节分子的热运动一、扩散现象1.对扩散现象的认识(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产生原因:由物质分子的运动产生。

(3)发生环境:物质处于固态、液态和气态时,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4)意义:证明了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5)规律: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6)应用: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分子的扩散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来生产半导体器件。

2.影响扩散现象明显程度的因素(1)物态①物质的扩散现象最快、最显著。

②物质的扩散现象最慢,短时间内非常不明显。

③物质的扩散现象的明显程度介于气态与固态之间。

(2)温度:在两种物质一定的前提下,扩散现象发生的明显程度与物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显著。

(3)浓度差:两种物质的浓度差越大,扩散现象越显著3.分子运动的两个特点(1)永不停息:不分季节,也不分白天和黑夜,分子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无规则:单个分子的运动无规则,但大量分子的运动又具有规律性,总体上分子由浓度大的地方向浓度小的地方运动。

二、布朗运动1.对布朗运动的认识(1)概念: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不停地做。

(2)产生的原因:大量液体(或气体)分子对悬浮微粒撞击的不平衡造成的。

(3)布朗运动的特点:永不停息、无规则。

(4)影响因素: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

(5)意义: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气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2.影响因素(1)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悬浮微粒越小,某时刻与它相撞的分子数越少,来自各方向的冲击力越不易平衡;另外微粒越小,其质量也就越小,相同冲击力下产生的加速度越大。

因此,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2)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温度越高,液体分子的运动(平均)速率越大,对悬浮于其中的微粒的撞击作用也越大,产生的加速度也越大,因此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3.实质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固体微粒的运动。

分子动理论知识点

分子动理论知识点

分子动理论知识点分子动理论知识点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一般是10-10m。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热运动。

①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可以彼此进入对方中去。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②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微小颗粒的无规那么运动,是液体分子对微小颗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造成的,是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那么运动的宏观反映。

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分子间存在着互相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间隔增大而减小,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的变化快,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物体的内能〔1〕分子动能: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在热现象的研究中,单个分子的动能是无研究意义的,重要的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分子势能随着物体的体积变化而变化。

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增大。

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间隔增大而减小。

对实际气体来说,体积增大,分子势能增加;体积缩小,分子势能减小。

〔3〕物体的内能:物体里所有的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4〕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有着本质的区别。

物体具有内能的同时可以具有机械能,也可以不具有机械能。

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1〕做功:其本质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互相转化。

〔2〕热传递:其本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有本质的区别。

4、热力学第一定律〔1〕内容:物体内能的增量〔ΔU〕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和物体吸收的热量〔Q〕的总和。

〔2〕表达式:W+Q=ΔU〔3〕符号法那么:外界对物体做功,W取正值,物体对外界做功,W取负值;物体吸收热量,Q取正值,物体放出热量,Q取负值;物体内能增加,ΔU取正值,物体内能减少,ΔU取负值。

人教版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单元练习题及其答案

人教版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单元练习题及其答案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单元练习题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5。

0分,共50分)1。

已知在标准状况下,1 mol 氢气的体积为22.4 L,氢气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A. 10-9mB. 10-10mC. 10-11mD. 10-8m2.甲、乙两个分子相距较远(此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可以忽略),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由无穷远处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为止.在这整个过程中,分子力与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A.分子力先减小后增大,分子势能不断增加B.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分子势能不断减小C.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分子势能先增加后减少D.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分子势能先减少后增加3.下列关于分子热运动和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势能的缘故B.一定量100 ℃的水变成100 ℃的水蒸气,其分子平均动能增加C.一定量气体的内能等于其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D.如果气体温度升高,那么每一个分子热运动的速率都增加4。

如图所示为两分子间距离与分子势能之间的关系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两分子间距离r=r1时,分子势能为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也均为零B.当两分子间距离r=r2时,分子势能最小,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也最小C.当两分子间距离r<r1时,随着r的减小,分子势能增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也增大D.当两分子间距离r〉r2时,随着r的增大,分子势能增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也增大5。

当分子间距离从平衡位置(r=r0)处增大或减小时,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是()A.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势能增大,分子间距离减小,势能减小B.分子间距离增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C.分子间距离增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不论是距离增大还是减小,势能均增大6。

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达到热平衡后,它们具有相同的物理量是()A.质量B.密度C.温度D.重力7。

第7章 气体分子动理论

第7章 气体分子动理论

a
z
x
b
Δt 时间内与 A1 发生碰撞的次数:
t 2a vix
t 2a
vix
Δt 时间内分子 i 对 A1 的冲量:
t 2a
vix
2vix
t
a
vi2x
Δt 时间内所有分子对A1 的冲量:
I
N i 1
t
a
vi2x
t
a
N
vi2x
i 1
z
y
vix A1 c
x
O
b
a
F
p S A1
I t bc
k
玻耳兹曼常数
速率在 v ~ v + dv 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
dNv f (v)dv 4 ( )3/ 2 v2ev2 / 2kT dv
N
2kT
速率在 v1 ~ v2 间的分子 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
Nv v2 f (v)dv
N
v1
归一化条件:
0 f (v)dv 1
dv
v1 v2
abc
N i 1
vi2x
V
N
vi2x
i 1
p
V
N
vi2x
i 1
vx2
1 N
N
vi2x
i 1
其中 n N V
p
N
V
vx2
n vx2
1 3
n v 2
为气体分子数密度
1 v2
2
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p 2 n
3
§7.3 温度的微观本质
一、温度与理想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关系
p nkT p 2 n
第7章 气体分子动理论

高中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高中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物理观念: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知道分子的大小.3.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意义. 科学思维:会用阿伏加德罗常数进行有关计算和估算,领会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物理量和微观物理量的桥梁.科学探究:通过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让学生经历“实验设计、现象分析、仪器使用”,体会估测法的巧妙.一、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1.处理方法(1)理想化:认为油酸薄膜是由单层油酸分子紧密排列组成的,则油膜的厚度即为油酸分子的直径,如图1所示.图1(2)模型化:把油酸分子简化成球形.2.估算方法实验时测出一滴油酸的体积V ,再测出油膜的面积S ,估算出油膜的厚度,认为就是油酸分子的直径d =V S. 3.分子的大小一般分子大小的数量级是10-10 m.二、阿伏加德罗常数1.定义:1 mol 的任何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2.大小:在通常情况下取N A =6.02×1023 mol -1,在粗略计算中可以取N A =6.0×1023 mol -1.3.意义: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重要的常数.它把摩尔质量、摩尔体积这些宏观物理量与分子质量、分子大小等微观物理量联系起来,即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是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的桥梁.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若撒入水中的痱子粉太多,会使油酸未完全散开,从而使测出的分子直径偏小.( × )(2)若滴在水面的油酸酒精溶液体积为V ,铺开的油膜面积为S ,则可估算出油酸分子直径为V S. ( × )(3)阿伏加德罗常数所表示的是1 g 物质内所含的分子数.( × )(4)所有分子的直径都相同.( × )2.已知水的摩尔质量是18 g/mol ,则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________ kg.答案 3.0×10-26解析 m 0=18×10-36.0×1023 kg =3.0×10-26 kg.一、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如图是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时在水面上形成的油酸膜的形状.(1)实验中为什么不直接用纯油酸而是用被稀释过的油酸酒精溶液?(2)实验中为什么在水面上撒痱子粉(或细石膏粉)?(3)实验中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测量油膜的面积?答案 (1)用酒精对油酸进行稀释有利于获取更小体积的纯油酸,这样更有利于油酸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同时酒精易挥发,不影响测量结果.(2)撒痱子粉(或细石膏粉)后,便于观察所形成的油膜的轮廓.(3)运用数格子法测油膜面积,多于半个的算一个,少于半个的舍去.这种方法所取方格的单位越小,计算的面积误差越小.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1.实验原理把一滴油酸(事先测出其体积V )滴在水面上,油酸在水面上形成油酸薄膜,将其认为是单分子层,且把分子看成球形.油膜的厚度就是油酸分子的直径d ,测出油膜面积S ,则油酸分子直径 d =V S. 2.实验器材配制好的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浅盘、水、痱子粉(或细石膏粉)、注射器、量筒、玻璃板、彩笔、坐标纸.3.实验步骤(1)用注射器取出按一定比例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缓缓推动活塞,把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增加一定体积V 1时的滴数n ,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 ′=V 1n.再根据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的浓度η,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的纯油酸体积V =V ′η.(2)在水平放置的浅盘中倒入约2 cm 深的水,然后将痱子粉(或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再用注射器将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3)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平放到浅盘上,然后用彩笔将油酸膜的形状描在玻璃板上.(4)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算出油膜的面积S (以坐标纸上边长为1 cm 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轮廓范围内的正方形个数,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5)根据测出的一滴油酸酒精溶液里纯油酸的体积V 和油酸薄膜的面积S ,求出油膜的厚度d ,则d 可看做油酸分子的直径,即d =V S. 4.注意事项(1)油酸酒精溶液配制好后不要长时间放置,以免浓度改变,造成较大的实验误差.(2)实验前应注意检查浅盘是否干净,否则难以形成油膜.(3)浅盘中的水应保持平稳,痱子粉(或细石膏粉)应均匀撒在水面上.(4)向水面滴油酸酒精溶液时,应靠近水面,不能离水面太高,否则油膜难以形成.(5)待测油酸薄膜扩散后又会收缩,要在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再描轮廓.例1 (2018·宜春市期末)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时,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 000 mL 溶液中有纯油酸0.2 mL ,用量筒和注射器测得1 mL 上述溶液有80滴,用注射器把一滴该溶液滴入表面撒有痱子粉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画出油酸薄膜的轮廓如图2所示,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 cm.(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2(1)油酸薄膜的面积是________ m 2.(2)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______ m 3.(3)根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 m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某同学所得到的油酸分子直径的计算结果明显偏小,可能是由于________.A .油酸未完全散开B .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大量酒精C .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D .在向量筒中滴入1 mL 油酸酒精溶液时,滴数多数了10滴答案 (1)4.0×10-3 (2)2.5×10-12 (3)6.3×10-10 (4)D解析 (1)由于每个小方格边长为1 cm ,则每一个小方格的面积就是1 cm 2,数出在油膜轮廓范围内的格子数(超过半格的以一格计算,小于半格的舍去)为40个,则油酸薄膜的面积S =40 cm 2=4.0×10-3 m 2.(2)由题意知,80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为1 mL ,且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分数为0.02%,故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V 0=V N ×0.02%=180×0.02%×10-6 m 3=2.5×10-12 m 3. (3)油酸分子直径d =V 0S =2.5×10-124.0×10-3m ≈6.3×10-10 m. (4)计算油酸分子直径的公式是d =V S,V 是纯油酸的体积,S 是油膜的面积.若水面上痱子粉撒得较多,油酸未完全散开,即油膜没有充分展开,则测量的面积S 偏小,导致计算结果偏大,A 错误;大量的酒精更易使油酸分子形成单分子层薄膜,会使测量结果更精确,B 错误;若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S 将偏小,计算结果将偏大,C 错误;若在向量筒中滴入1 mL 油酸酒精溶液时,滴数多数了10滴,则计算所得的V 偏小,故d 偏小,D 正确.针对训练 (2019·上海市嘉定区期末)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大小”的实验中(1)实验简要步骤如下:A .将画有油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数出轮廓内的方格数,再根据方格的边长求出油膜的面积SB .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将薄膜的形状描画在玻璃板上C .用浅盘装入约2 cm 深的水,然后将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D .取一定体积的油酸和确定体积的酒精混合均匀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E .根据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F .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记下量筒内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G .由V S得到油酸分子的直径d 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编号)(2)在本实验中“将油膜分子看成紧密排列的球形,在水面形成单分子油膜”,体现的物理思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所用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约为每104 mL 溶液中有纯油酸6 mL.用注射器测得1 mL 上述溶液为75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描出的油酸膜的轮廓形状和尺寸如图3所示,坐标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1 cm ,由此可估测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 m . (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图3答案 (1)CDFEBAG(或DFECBAG) (2)理想模型法 (3)6×1010解析 (1)实验步骤为:将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通过量筒测出1滴此溶液的体积.然后将1滴此溶液滴在有痱子粉的浅盘里的水面上,等待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描绘出油酸膜的形状,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按不足半个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统计出油酸薄膜的面积.则用1滴此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除以1滴此溶液形成的油酸薄膜的面积,恰好就是油酸分子的直径.故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为CDFEBAG(或DFECBAG);(2)在本实验中“将油膜分子看成紧密排列的球形,在水面形成单分子油膜”,体现的物理思想方法是理想模型法; (3)由题图可知,油膜所占方格数为130个,则油膜的面积:S =130×1×1 cm 2=130 cm 2;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V =175×6104 mL =8×10-6 mL 油酸分子的直径:d =V S =8×10-6 cm 3130 cm 2≈6×10-8 cm =6×10-10 m.二、阿伏加德罗常数(1)1 mol 的物质内含有多少个分子?用什么表示?(2)若某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 ,摩尔体积为V ,则一个分子的质量为多大?假设分子紧密排列,一个分子的体积为多大?(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3)V mol =N A V 0(V 0为一个分子的体积,V mol 为摩尔体积),对于任何物质都成立吗? 答案 (1)6.02×1023个 N A (2)M N A V N A(3)V mol =N A V 0仅适用于固体和液体,不适用于气体.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1.N A 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一座桥梁.它把摩尔质量M mol 、摩尔体积V mol 、物体的质量m 、物体的体积V 、物体的密度ρ等宏观量,跟单个分子的质量m 0、单个分子的体积V 0等微观量联系起来,如图4所示.图4其中密度ρ=m V =M mol V mol ,但要切记对单个分子ρ=m 0V 0是没有物理意义的. 2.常用的重要关系式(1)分子的质量:m 0=M mol N A. (2)分子的体积:V 0=V mol N A =M mol ρN A(适用于固体和液体). 注意:对于气体分子V mol N A只表示每个分子所占据的空间.(3)质量为m 的物体中所含有的分子数:n =mN A M mol . (4)体积为V 的物体中所含有的分子数:n =VN A V mol. (5)分子的直径①对于液体和固体,分子间距离比较小,可以认为分子是一个挨着一个紧密排列的球体,由V 0=V mol N A 及V 0=16πd 3可得:d =36V mol πN A. ②对于气体,分子间距很大,一般建立立方体模型.将每个气体分子看成一个质点,气体分子位于立方体中心,如图5所示,则立方体的边长即为分子间距.由V 0=V mol N A及V 0=d 3可得:d =3V mol N A.图5例2 (多选)若以μ表示氮气的摩尔质量,V 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氮气的摩尔体积,ρ是在标准状况下氮气的密度,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 、v 分别表示每个氮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四个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N A =VρmB .ρ=μN A vC .m =μN AD .v =V N A答案 AC解析 摩尔质量μ=mN A =ρV ,故N A =Vρm ,m =μN A,故A 、C 正确;氮气分子间距离很大,N A v 并不等于摩尔体积V ,故B 、D 错误.例3 在标准状况下,有体积为V 的液态水和体积为V 的可认为是理想气体的水蒸气,已知液态水的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液态水的摩尔质量为M A ,在标准状况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为V A ,问:(1)它们中各有多少水分子?(2)它们中相邻两个水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各为多少?答案 见解析解析 (1)体积为V 的液态水,质量为m =ρV ①分子个数为N =m M AN A ②联立①②式可得N =ρV M AN A ③ 对体积为V 的水蒸气,分子个数为N ′=V V AN A (2)设液态水相邻的两个水分子之间平均距离为d ,将水分子视为球体,每个水分子的体积为V 0=V N =16πd 3④ 联立③④式可得d =36M A ρN A π⑤ 设水蒸气中相邻的两个水分子之间平均距离为d ′,将水分子占据的空间视为立方体,每个水蒸气分子的体积V 0′=V N ′=d ′3⑥ 解得d ′=3V A N A.1.(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 (1)某同学操作步骤如下:①取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②在量筒中滴入一滴该溶液,测出它的体积;③在浅盘内盛一定量的水,再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稳定;④在浅盘上覆盖透明玻璃,描出油膜形状,用透明方格纸测量油膜的面积.改正其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油酸酒精溶液体积浓度为0.10%,一滴溶液的体积为4.8×10-3 mL ,其形成的油膜面积为40 cm 2,则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 m.答案 (1)②在量筒中滴入N 滴溶液,测出其体积;③在水面上先撒上痱子粉(或细石膏粉)再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稳定 (2)1.2×10-9解析 (1)②在量筒中直接测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误差太大,应先用累积法测出N 滴该溶液体积,再求出一滴的体积;③油酸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形状不易观察,可在水面上先撒上痱子粉(或细石膏粉),再滴油酸酒精溶液,稳定后就呈现出清晰轮廓.(2)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 =4.8×10-3×0.10%×10-6 m 3=4.8×10-12 m 3,故油酸分子直径d =V S =4.8×10-1240×10-4 m =1.2×10-9 m.2.(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2018·济南市模拟)某实验小组在“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分数为0.1%,1 mL 上述溶液有50滴,实验中用滴管吸取该油酸酒精溶液向浮有痱子粉的水面中央滴入一滴.图6(1)该实验中的理想化假设是________.A .将油膜看作单分子层薄膜B .不考虑油酸分子间的间隙C .不考虑油酸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D .将油酸分子看成球形(2)实验中描出油酸薄膜轮廓如图6所示,已知每一个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2 cm ,则该油酸薄膜的面积为________ m 2.(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3)经计算,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 m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答案 (1)ABD (2)3×10-2 (3)7×10-10解析 (1)用油膜法测量分子的直径,不考虑分子间的间隙,将油膜看成单分子层薄膜,将油酸分子看成球形.故选A 、B 、D.(2)由于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2 cm ,则每一个小方格的面积就是4 cm 2,估算油膜面积时超过半格的按一格计算,小于半格的舍去,由题图所示,可估算出油酸薄膜占75格,则油酸薄膜面积S =75×4 cm 2=300 cm 2=3×10-2 m 2.(3)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油酸的体积V =150×0.1% mL =2×10-5 mL =2×10-11 m 3 则油酸分子的直径d =V S =2×10-113×10-2m ≈7×10-10 m. 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2017·徐州市模拟)已知氧气分子的质量m =5.3×10-26 kg ,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ρ=1.43 kg/m 3,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 mol -1,求:(1)氧气的摩尔质量;(2)标准状况下氧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3)标准状况下1 cm 3的氧气中含有的氧气分子数.(以上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3.2×10-2 kg/mol (2)3.3×10-9 m (3)2.7×1019个解析 (1)氧气的摩尔质量为M =N A m =6.02×1023×5.3×10-26 kg/mol ≈3.2×10-2 kg/mol.(2)标准状况下氧气的摩尔体积V =M ρ,所以每个氧气分子所占空间体积V 0=V N A =M ρN A,而每个氧气分子占有的体积可以看成是棱长为a 的立方体,即V 0=a 3,则a 3=M ρN A,故 a =3M ρN A =3 3.2×10-21.43×6.02×1023 m ≈3.3×10-9 m. (3)1 cm 3氧气的质量为m ′=ρV ′=1.43×1×10-6 kg =1.43×10-6 kg则1 cm 3氧气中含有的氧气分子个数N =m ′m =1.43×10-65.3×10-26 个≈2.7×1019个.一、选择题考点一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1.(多选)(2019·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调研)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用注射器吸取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把它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中,若100滴溶液的体积是1 mL ,则1滴溶液中含有油酸10-2 mLB .往浅盘里倒入适量的水,再将痱子粉(或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C .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1滴油酸酒精溶液,同时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立即在玻璃板上描下油酸膜的形状D .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计算轮廓范围内正方形的个数,并求得油膜的面积E .根据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的体积V 和油膜面积S 就可以算出油膜厚度d =V S,即油酸分子的大小答案 BDE解析 用注射器吸取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把它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中,若100滴溶液的体积是1 mL ,则1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是10-2 mL ,含有油酸的体积小于10-2 mL ,选项A 错误;往浅盘里倒入适量的水,再将痱子粉(或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选项B 正确;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1滴油酸酒精溶液,同时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待油酸在水面上散开稳定后,在玻璃板上描下油酸膜的形状,选项C 错误;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计算轮廓范围内正方形的个数,并求得油膜的面积,选项D 正确;根据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的体积V 和油膜面积S 就可以算出油膜厚度d =VS ,即油酸分子的大小,选项E正确.2.某种油剂的密度为8×102 kg/m 3,取这种油剂0.8 g 滴在水面上,最后形成油膜的最大面积约为( ) A .10-10m 2 B .104 m 2 C .1010 cm 2 D .104 cm 2答案 B解析 由d =V S ,得S =V d =mρd =8×10-48×102×10-10 m 2=104 m 2,故B 正确.3.(多选)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若已知油滴的摩尔质量为M (单位为kg/mol),密度为ρ(单位为kg/m 3),油滴质量为m (单位为kg),油滴在水面上扩散后的最大面积为S (单位为m 2),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单位为mol -1),那么( ) A .油滴分子直径d =MρSB .油滴分子直径d =mρSC .油滴所含分子数N =Mm N AD .油滴所含分子数N =mM N A答案 BD解析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认为油膜的厚度为分子直径,油滴的质量为m ,密度为ρ,油滴在水面上扩散后的最大面积为S ,则油滴的体积为V =mρ,油滴分子直径为d =V S =m ρS ,选项B 正确,A 错误;油滴的物质的量为m M ,油滴所含分子数为N =mMN A ,选项D正确,C错误.考点二分子的大小4.(多选)关于分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看成小球是分子的简化模型,实际上,分子的形状并不真的都是小球B.所有分子大小的数量级都是10-10 mC.“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其中“分子”只包含分子,不包括原子和离子D.分子的质量是很小的,其数量级一般为10-26 kg答案AD解析将分子看成小球是为研究问题方便而建立的简化模型,故A选项正确;一些有机物的分子大小的数量级超过10-10m,故B选项错误;“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其中“分子”是分子、原子和离子的统称,故C选项错误;分子质量的数量级一般为10-26 kg,故D 选项正确.5.纳米材料具有很多优越性,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边长为1 nm的立方体,可容纳液态氢分子(其直径约为10-10 m)的个数最接近于()A.102个B.103个C.106个D.109个答案 B解析 1 nm=10-9 m,则边长为1 nm的立方体的体积V=(10-9)3 m3=10-27 m3;将液态氢分子看成边长为10-10 m的小立方体,则每个氢分子的体积V0=(10-10)3 m3=10-30 m3,所以可容纳的液态氢分子的个数N=VV0=103个.液态氢分子可认为分子是紧挨着的,其空隙可忽略,对此题而言,建立立方体模型比球形模型运算更简洁.6.已知在标准状况下,1 mol氢气的体积为22.4 L,氢气分子间距约为()A.10-9 m B.10-10 m C.10-11 m D.10-8 m答案 A解析在标准状况下,1 mol氢气的体积为22.4 L,则每个氢气分子占据的体积V0=VN A=22.4×10-36.02×1023m3≈3.72×10-26 m3.按立方体估算,则每个氢气分子所占据体积的边长:a=3V0=33.72×10-26m≈3.3×10-9 m,故选A.考点三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7.(多选)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摩尔体积为V,密度为ρ,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m 0和V 0,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可表示为( ) A .N A =VV 0B .N A =ρV m 0 C .N A =M m 0D .N A =M ρV 0答案 BC解析 气体的体积是指气体所充满的容器的容积,它不等于气体分子个数与每个气体分子体积的乘积,所以A 、D 错误.由质量、体积、密度关系可推知B 、C 正确.8.(多选)阿伏加德罗常数是N A (单位为mol -1),铜的摩尔质量为M (单位为g/mol),铜的密度为ρ(单位为kg/m 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 3铜所含的原子数目是ρN AMB .1个铜原子的质量是MN AC .1个铜原子占有的体积是M ρN AD .1 g 铜所含有的原子数目是ρN A 答案 ABC解析 1 m 3铜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V mol ,根据ρ=M V mol ,得N A V mol =ρN AM ,选项A 正确;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m =M N A ,选项B 正确;1个铜原子占有的体积为V mol N A ,因为ρ=M V mol ,所以V mol N A =MρN A ,选项C 正确;1 g 铜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M ≠ρN A ,选项D 错误.9.根据下列哪组物理量,可以估算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的是( ) A .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质量 B .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 C .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质量和体积 D .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 答案 B解析 根据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d 的表达式d =3V 0=3MρN A,对照4个选项的条件,可知选项B 正确.10.(2019·敦煌中学一诊)钻石是首饰和高强度钻头、刻刀等工具中的主要材料,设钻石的密度为ρ(单位为kg/m 3),摩尔质量为m mol (单位为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单位为mol -1),已知1克拉=0.2 g ,则( )A .a 克拉钻石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2×103a N Am molB .a 克拉钻石所含有的分子数为aN Am molC .每个钻石分子直径的表达式为36m mol ×10-3N A ρπ(单位为m)D .每个钻石分子直径的表达式为36m molN A ρπ(单位为m) 答案 C解析 a 克拉钻石的物质的量为:n =0.2a m mol ,所含的分子数为:N =nN A =0.2aN Am mol,故A 、B 错误;钻石的摩尔体积为:V =m mol ×10-3ρ,每个钻石分子体积为:V 0=V N A =m mol ×10-3ρN A,设钻石分子直径为d ,则:V 0=43π(d2)3,由上述公式可求得:d =36m mol ×10-3N A ρπ(单位为m),故C正确,D 错误. 二、非选择题11.(2019·海安高级中学月考)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1 mL 的油酸中加入酒精,直到总量达到1 000 mL ,配制成油酸酒精溶液,1 mL 溶液通过滴管实验测得为80滴,取1滴溶液滴在撒有痱子粉的浅水槽中,待油酸界面稳定后测得油膜面积为260 cm 2. (1)试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2)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油酸酒精溶液置于一个敞口容器中,如果时间偏长,会影响分子尺寸测量结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10-10m (2)酒精挥发使得溶液中油酸浓度变大解析 (1)测得油膜面积为S =260 cm 2=2.6×10-2 m 2,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V =11 000×180 mL =1.25×10-11 m 3.油酸分子的直径:d =V S =1.25×10-112.6×10-2 m ≈5×10-10 m. (2)油酸酒精溶液置于一个敞口容器中,如果时间偏长,酒精挥发,导致油酸浓度增大,因此分子直径测量结果比实际偏小.12.(2018·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期中)下面介绍了两种测量分子大小的方法: (1)先用移液管量取0.30 mL 油酸,倒入标注300 mL 的容量瓶中,再加入酒精后得到300 mL的溶液.然后用滴管吸取这种溶液,向小量筒中滴入200滴溶液,溶液的液面刚好达到量筒中1 mL 的刻度,再用滴管吸取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向撒有痱子粉的盛水浅盘中滴下1滴溶液,在液面上形成油酸薄膜,待油膜稳定后,放在带有正方形坐标格的玻璃板下观察油膜,如图1所示.坐标格的正方形大小为1 cm ×1 cm.由图可以估算出油膜的面积是______ cm 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 m(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图1 图2(2)如图2是用离子显微镜拍下的一个“量子围栏”的照片.这个量子围栏是由48个铁原子在铜的表面排列成直径为1.45×10-8 m 的圆周而组成的.由此可以估算出铁原子的直径约为________ m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65 8×10-10(2)9.5×10-10解析 (1)由图示油膜可知,油膜的面积:S =65×1 cm ×1 cm =65 cm 2;1滴油酸酒精溶液含纯油酸的体积为:V =0.30300×200 mL =5×10-6 mL =5×10-6 cm 3,油酸分子的直径为:d =V S =5×10-665cm ≈8×10-8 cm =8×10-10 m.(2)48个铁原子组成一个圆,圆的周长等于48个原子直径之和,则铁原子的直径d =C n =πdn =3.14×1.45×10-848m ≈9.5×10-10 m.13.(2018·银川市期末)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 kg/m 3,水的摩尔质量M =1.8×10-2 k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1023 mol -1,试估算1 g 水中含有的水分子个数和水分子的直径.(结果均保留1位有效数字) 答案 3×1022个 4×10-10m解析 1 g 水中含有的水分子个数N =m M ·N A =1.0×10-31.8×10-2×6.0×1023个≈3×1022个一个水分子的体积V =M ρN A =MρN A根据球的体积公式,有V =16πd 3联立解得d =36MπρN A=36×1.8×10-23.14×1.0×103×6.0×1023 m ≈4×10-10 m.14.(2017·武汉市联考)教育部办公厅和卫生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控烟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要求,教师在学校的禁烟活动中应以身作则、带头戒烟,通过自身的戒烟,教育、带动学生自觉抵制烟草的诱惑.试估算一个高约2.8 m 、面积约10 m 2的两人办公室,若只有一人吸了一根烟,在标准状况下,空气的摩尔体积为22.4×10-3 m 3/mol ,可认为吸入气体的体积等于呼出气体的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6.02×1023 mol -1,求:(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人正常呼吸一次吸入气体的体积约为300 cm 3,一根烟大约吸10次)(1)估算被污染的空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2)另一不吸烟者呼吸一次大约吸入多少个被污染过的空气分子. 答案 (1)7.0×10-8 m (2)8.7×1017个解析 (1)吸烟者吸完一根烟吸入气体的总体积为10×300 cm 3 含有的空气分子数为n =10×300×10-622.4×10-3×6.02×1023个≈8.1×1022个 办公室单位体积空间内含被污染的空气分子数为 8.1×102210×2.8个/m 3≈2.9×1021个/m 3每个被污染的空气分子所占体积为V =12.9×1021m 3 所以被污染的空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为L =3V ≈7.0×10-8 m.(2)不吸烟者一次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分子数约为2.9×1021×300×10-6个=8.7×1017个.。

医学物理学分子动理论

医学物理学分子动理论

蚌埠医学院魏杰制作 医学物 理学
能量均分定理:在温度为T的平衡态下,物体分
第一节物 质微结构
子每个自由度的平均动能都相等,都等于
第二节分
子动理论 对于理想气体,由于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分
第三节
分布率 子间也就没有势能。因此,理想气体的内能就是
第四节 输运过程
所有分子动能的总和。
第五节 表面现象
对包含有N个自由度为i 的分子的理想气体,其内能
为:
部分作业
解答
阅魏读杰材制料作
,版权所

有,不得

翻结录束。


10
后 页
第七章分

翻结录束。 所以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急剧减小,为 前
2 短程力。



第七章分
子动理论
魏杰制作 ,版权所 有,不得 翻录。
蚌埠医学院魏杰制作 医学物F理学来自当r=r0时,为平衡位置,
第一节物 F=0。
质微结构
第二节分 r0的数量级约为10-10m , 子动理论 此时分子势能最低,分子
0
r0
r
分子间作用势能EP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
返 回
前 页
3


第七章分
子动理论
魏杰制作 ,版权所 有,不得 翻录。
第一节物 质微结构 第二节分 子动理论 第三节 分布率 第四节 输运过程 第五节 表面现象 部分作业
解答
蚌埠医学院魏杰制作 医学物 理学
第二节 理想气体分子动理论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一个系统的宏观性质 不随时间改变的状态称为平衡态。 在微观上,分子的热运动是永不停息的,系统的 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高中物理选修3-3课件:第七章分子动理论-2分子的热运动

高中物理选修3-3课件:第七章分子动理论-2分子的热运动

A.当过一段时间可以发现上面瓶中的气体也变成了 淡红棕色 B.二氧化氮由于密度较大,不会跑到上面的瓶中,
所以上面瓶不会出现淡红棕色
C.上面的空气由于重力作用会到下面的瓶中,于是 将下面瓶中的二氧化氮排出了一小部分,所以会发现上 面瓶中的瓶口处显淡红棕色,但在瓶底处不会出现淡红 棕色 D.由于气体分子在运动着,所以上面的空气会到下 面的瓶中,下面的二氧化氮也会自发地运动到上面的瓶 中,所以最后上、下两瓶气体的颜色变得均匀一致
知识点一 扩散现象 提炼知识 1.定义:不同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产生原因: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应用举例: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分子的扩散,在纯 净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 4.扩散现象的实质:扩散现象是物质分子永不停息 地做无规则运动的证明.
判断正误 1 .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 动.(√) 2. 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3.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与气体之间.(×)
特别说明 (1)热运动是分子运动,布朗运动是微粒 的运动. (2)热运动永不停息,液体变成固体时,其中微粒的 布朗运动会停止. (3)分子及布朗运动的微粒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 (4)热运动是对大量分子而言的,对个别分子无意义.
【典例 2】 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就是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温度越低时,布朗运动越明显 C.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 显 D.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花粉分子的运动,反 映了液体分子对固体颗粒撞击的不平衡性.
原因
直接原因:大量液体 (或气体)分子对悬浮微 物质分子永不 粒的撞击而导致的不 停息地做无规 平衡; 则运动 根本原因:液体(或气 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重点专题三:分子动理论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重点专题三:分子动理论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重点专题三:分子动理论题型一.分子动理论观点判断选择题1.小张同学预习了“分子热运动”的相关内容,总结了如下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A.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C.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分子之间存在引力2.下列哪种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来解释()A.用久的电风扇扇叶布满灰尘B.放入水中的糖块会使水变甜C.走进花园闻到花香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3.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有斥力C.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看到的大量碳粒就是分子D.雾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于空中,说明分子不停在做无规则运动4.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A.铁块非常坚硬,是因为其分子间没有间隙B.蔗糖溶于水后,水的体积并不显著增加,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C.“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D.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5.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错误的是()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B.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C.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6.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B.湿衣服在阳光下逐渐晒干C.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D.高压下,油罐里的油能从罐壁渗出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红墨水滴入水中,我们看到了红墨水的分子在运动B.氧气能被压缩装入钢瓶,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由于液体能够流动,而固体不能流动,所以固体分子是静止的D.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8.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B.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缓慢,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分子的热运动会停止C.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D.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9.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认识分子。

物理新导笔记3-3江苏专用讲义: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3 含答案

物理新导笔记3-3江苏专用讲义: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3 含答案

3分子间的作用力[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空隙和相互作用力。

2。

通过图象分析知道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3。

明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一、分子间的作用力[导学探究](1)如图1所示,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若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在拉出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玻璃板的重力相等吗?为什么?图1(2)既然分子间存在引力,当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时,为什么分子引力没有把它们粘在一起?(3)无论容器多大,气体有多少,气体分子总能够充满整个容器,是分子斥力作用的结果吗?答案(1)不相等;因为玻璃板和液面之间有分子引力,所以在使玻璃板拉出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要大于玻璃板的重力.(2)虽然两物体靠得很紧,但绝大部分分子间距离仍很大,达不到分子引力起作用的距离,所以不会粘在一起.(3)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r >10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微弱,可忽略不计.所以气体分子能充满整个容器,并不是分子斥力作用的结果,而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知识梳理]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实际表现出的作用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2.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得快.图23.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1)当r=r0时,F引=F斥,此时分子所受合力为零.(2)当r<r0时,F引<F斥,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3)当r>r0时,F引>F斥,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4)当r>10r0(即大于10-9 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很微弱,可忽略不计.4.分子力小球-弹簧模型:当分子间的距离在r0附近变化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的合力的变化类似于弹簧连接着两个小球间弹力的变化:由原长拉伸时表现为引力,由原长压缩时表现为斥力.二、分子动理论[导学探究](1)参与热运动的某一个分子的运动有规律可循吗?大量分子的运动呢?(2)为什么物体既难以拉伸,又难以压缩?答案(1)以气体为例,气体分子在无序运动中不断发生碰撞,每个分子的运动速率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某一特定时刻,某个特定分子究竟做怎样的运动完全是偶然的,不能预知.但对大量分子的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实验和理论都证明,它们遵从一定的统计规律.(2)拉伸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知识梳理]1.分子动理论(1)概念:把物质的热学性质和规律看做微观粒子热运动的宏观表现而建立的理论.(2)内容:①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②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③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2.统计规律:由大量偶然事件的整体所表现出来的规律.(1)微观方面: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选填“有规则”或“无规则")的,具有偶然性.(2)宏观方面:大量分子的运动表现出规律性,受统计规律的支配.3.分子力的宏观表现(1)当外力欲使物体拉伸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为引力,以抗拒外力对它的拉伸.(2)当外力欲使物体压缩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为斥力,以抗拒外力对它的压缩。

分子动理论教案初中

分子动理论教案初中

分子动理论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分子运动、分子间作用力等。

2. 使学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分子运动的规律、分子间相互作用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1)分子: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具有质量和体积。

(2)分子运动:分子在空间中的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吸引力或排斥力。

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1)分子运动的规律: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且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2)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随着分子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分子运动、分子间作用力等,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 基本原理讲解: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分子运动的规律、分子间相互作用等,通过示例或实验进行验证。

4. 生活现象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扩散现象、溶解现象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分子动理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示例法:通过示例或实验展示分子动理论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促进师生互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生活现象分析:评估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分子动理论相关内容。

2. 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分子模型等。

3. 网络资源:有关分子动理论的图片、视频等。

第七章 内能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第七章  内能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第七章 内能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7.1分子动理论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动理论,阿伏加德罗常数。

2、理解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直径大小。

3、知道分子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4、知道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和内能及影响内能的相关因素。

5、理解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6、知道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一、分子动理论1、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是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观点来研究热现象的理论。

内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的体积很小——直径数量级是10-10米,最简单的估值方式是油膜法。

分子的质量很小——质量数量级是10-26千克分子间有空隙阿伏加德罗常数:N=6.02×1023 mol -1,即1mol 物质所含的粒子数。

m N A =μ(μ为摩尔质量,m 一个分子的质量)、n N N A =(N 为分子总数,n 为摩尔数)和v N V A =(V 为摩尔体积,v 为一个分子所占有的体积,对固体和液体来说就是一个分子的体积)。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d=V/S实验:单分子油膜法测定分子的直径①把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的油膜视为 单分子油膜 。

②把形成单分子油膜的分子视为 整齐 排列的 球 形分子,把分子看作小球,这就是分子的理想化模型。

③利用单分子油膜法可测定分子的直径d=V /S ,其中V 是 油膜的体积 ,S 是水面上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 面积 。

(2)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扩散现象——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 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

扩散的速率与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花粉颗粒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温度越高,运动越激烈。

说明:关于布朗运动,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形成条件是:只要微粒足够小。

②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③观察到的是固体微粒(不是液体,不是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反映的是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人教版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人教版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题1. 甲、乙两物体接触时,甲向乙传递热量的原因是( )A .甲的质量比乙大B .甲的比热容比乙大C .甲的热量比乙大D .甲的温度比乙高2. 分子的热运动是指( )A .扩散现象B .热胀冷缩现象C .分子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D .布朗运动3. 关于分子的动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B .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的分子平均速率相同C .温度相同时,只有同种物质的分子平均动能才相同D .温度升高时,物体每一个分子的平均动能都一定增大A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4.⼈教版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动理论单元测试题B.固体不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只存在斥力C.内燃机可以把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D.给物体加热,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5. 关于分子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体积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B.气体分子的距离增大,分子间的势能减小C.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时,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D.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时,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6. 雨滴下落,温度逐渐升高,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雨滴内分子的势能都在减小,动能在增大B.雨滴内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在不断增大C.雨滴内水分子的平均速率不断增大D.雨滴内水分子的势能在不断增大7. 水压机是利用液体来传递压强的.水压机工作时,水分子间()A.只有斥力B.只有引力C.既有引力也有斥力,但分子力表现为引力D.既有引力也有斥力,但分子力表现为斥力8.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能可以为零,但内能永远不为零B.温度相同、质量相同的物体具有相同的内能C.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D.0 °C的冰的内能与等质量的0 °C的水的内能相等9. 关于布朗运动,正确的是()A.固体小颗粒做布朗运动说明了固体小颗粒内部的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B.液体的温度越低,悬浮小颗粒的运动越缓慢,当液体的温度降为零摄氏度时,固体小颗粒的运动就会停止C.被冻结在冰块中的小碳粒,不能做布朗运动是因为冰中的水分子不运动D.固体小颗粒做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对小颗粒的碰撞引起的10. 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分子运动的是A.一阵风吹来,刮得尘土满天飞扬B.将糖加入开水中,使之成为甜水C.用食盐将青菜腌制成咸菜D.走进厨房,闻到一股饭菜香味11. 把冰分子看成球体,不计冰分子间空隙,则由冰的密度可估算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A.m B.m C.m D.m12. 下列陈述中,和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①酒好不怕巷子深②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③花香扑鼻④影动疑是玉人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3. 当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为r0时,正好处于平衡状态.下面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它们之间只有斥力作用B.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它们之间只有引力作用C.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它们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的作用,而且斥力大于引力D.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r0时,它们之间既无引力也无斥力的作用14. 如图所示,用F表示两分子间的作用力,E p表示分子间的分子势能,在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由10r0变为r0的过程中( )A.F不断增大,E p不断减小B.F先增大后减小,E p不断减小C.F不断增大,E p先增大后减小D.F、E p都是先增大后减小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熔融的铁块化成铁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B.物体运动的速度增大,则物体中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物体的内能增大C.A、B两物体接触时有热量从物体A传到物体B,这说明物体A的内能大于物体B的内能D.A、B两物体的温度相同时,A、B两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分子的平均速率也可能不同16. 下列关于内能与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马铃薯所含热量高B.内能越大的物体热量也越多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流向内能小的物体D.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流向温度低的物体17. 下列关于分子运动和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势能的缘故B.一定量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汽,其分子之间的势能不变C.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那么它的内能一定增大D.如果气体温度升高,那么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二、多选题18. A 、B 两个分子的距离等于分子直径的10倍,若将B 分子向A 分子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关于分子力做功及分子势能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力始终对B 做正功,分子势能不断减小B .B 分子始终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不断增大C .分子力先对B 做正功,而后B 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 .B 分子先克服分子力做功,而后分子力对B 做正功,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19. 将液体分子看做是球体,且分子间的距离可忽略不计,则已知某种液体的摩尔质量μ,该液体的密度ρ以及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可得该液体分子的半径为( )A .B .C .D .20. 下面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引力还是斥力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当分子间距离较大时分子间就只有相互吸引的作用;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就只有相互推斥的作用B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由组成分子的原子内部的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C .温度越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就越大D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21. 用表示分子间的距离,E P 表示分子势能,用表示分子引力与斥力平衡时的分子间距,设时,E P =0,则:( )A .当时,E P 随着的增加而增大B .当时,E P 随着的减小而增大C .当时,E P 不随的变化而变化D .当时,E P 最小且E P最小值为B .混合均匀的过程中,水分子和碳粒都做无规则运动A .混合均匀主要是由于碳粒受重力作用22.墨滴入水,扩而散之,徐徐混匀.关于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C.使用碳粒更小的墨汁,混合均匀的过程进行得更迅速D.墨汁的扩散运动是由于碳粒和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23. 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B.气体总是很容易充满容器,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C.用力拉铁棒的两端,铁棒没有断,这是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宏观表现D.两个相同的半球壳吻合接触,中间抽成真空(马德堡半球),用力很难拉开,这是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宏观表现24. 奥运祥云火炬的燃烧系统由燃气煤(内有液态丙烷),稳压装置和燃烧器三部分组成,当稳压阀打开以后,燃气以气态形式从气罐里出来,经过稳压阀后进入燃烧室进行燃烧,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燃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要对外做功B.燃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分子的分子势能减少C.燃气在燃烧后释放在周围环境中的能量很容易被回收再利用D.若将两个丙烷气体分子从远处逐渐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为止的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25. 当物质分子间距离为r0时,恰好分子间作用力为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分子间距离由r0增大到10r0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变大B.当分子间距离由r0增大到10r0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逐渐减小C.当分子间距离由r0增大到10r0的过程中,分子间的引力逐渐变小D.当分子间距离由r0增大到10r0的过程中,分子间的斥力逐渐变小26. 关于分子间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分子间的距离为r0时,它们之间既没有引力,也没有斥力B.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随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C.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只有引力D.分子间的平衡距离r0,可以看做分子直径的大小,其数量级为10-10 m27. 设某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为μ,分子间平均距离为d,已知阿伏伽德罗常量为N A,则该物质的密度ρ可表示为( ) A.B.C.D.。

高中物理选修3-3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5 内能

高中物理选修3-3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5 内能

5内能[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物理观念:1.知道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2.明确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3.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4.了解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分子力做功情况,判断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一、分子动能1.分子动能: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量.2.分子的平均动能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3.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大小的唯一标志.二、分子势能1.分子势能:由分子间的相互位置决定的能.2.决定因素(1)宏观上:分子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2)微观上: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的距离有关.三、内能1.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2.普遍性:组成任何物体的分子都在做着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以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3.相关因素(1)物体所含的分子总数由物质的量决定.(2)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由温度决定.(3)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故物体的内能由物质的量、温度、体积共同决定,同时受物态变化的影响.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温度反映了每个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3)分子的势能是由分子间相互位置决定的能量,随分子间距的变化而变化.(√)(4)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2.(1)1千克10 ℃的水比10千克2 ℃的铁的分子的平均动能________.(2)质量和体积一定的同种气体,温度高时气体的内能________.答案(1)大(2)大一、分子动能(1)为什么研究分子动能的时候主要关心大量分子的平均动能?(2)物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吗?(3)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分子的平均动能也越大吗?答案(1)分子动能是指单个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但分子是无规则运动的,因此各个分子的动能以及一个分子在不同时刻的动能都不尽相同,所以研究单个分子的动能没有意义,我们主要关心的是大量分子的平均动能.(2)温度是大量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的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温度是没有意义的.所以物体温度升高时,个别分子的动能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3)不是.分子的平均动能与宏观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1.单个分子的动能(1)定义:组成物体的每个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因此每个分子都具有动能.(2)由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在某时刻物体内部各个分子的动能大小不一,就是同一个分子,在不同时刻的动能也可能是不同的,所以单个分子的动能没有意义.2.分子的平均动能(1)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2)决定因素: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但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个别分子的动能可能减小或不变,但总体上所有分子的动能之和一定是增加的.3.物体内分子的总动能物体内分子运动的总动能是指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总和,它等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分子数的乘积.物体内分子的总动能与物体的温度和所含分子总数有关.例1(多选)当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和温度都相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B.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大于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C.两种气体分子热运动的总动能相等D.两种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相等答案AB解析因为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相同,则分子平均动能相同,故选项A正确.因为氢气分子的质量小于氧气分子的质量,而分子平均动能又相等,所以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大,故选项D错误,B正确.虽然气体质量和分子平均动能(温度)都相等,但由于气体摩尔质量不同,分子数目就不相等,故选项C错误.由于不同物质的分子质量一般不同,所以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相同,但平均速率一般不同.二、分子势能(1)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分子力做功对应什么形式的能量变化呢?(2)若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力做什么功?分子势能如何变化?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力做什么功?分子势能如何变化?(3)若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分子力做功情况以及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又如何呢?答案(1)分子力做功对应分子势能的变化(2)负功分子势能增加正功分子势能减小(3)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1.分子力、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分子间距离r=r0r>r0,r增大r<r0,r减小分子力等于零表现为引力表现为斥力分子力做功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最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分子势能与分子间的距离的关系图象如图1所示.图12.分子势能的特点由分子间的相互位置决定,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分子势能是标量,正、负表示的是大小,具体的值与零势能点的选取有关.3.分子势能的影响因素(1)宏观上:分子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2)微观上:分子势能跟分子间距离r有关,分子势能与r的关系不是单调变化的.例2A、B两分子的距离等于分子直径的10倍,若将B分子向A分子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的过程中,关于分子力做功及分子势能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力始终对B做正功,分子势能不断减小B.分子力先对B做正功,而后B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B分子先克服分子力做功,而后分子力对B做正功,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分子间的距离不断减小,所以分子势能不断增大答案 B解析将B分子从距离等于分子直径10倍处向A分子靠近,分子力先表现为引力,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当r小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分子力又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B正确.1.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只与分子力做功相联系.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分子力做功的大小等于分子势能变化量的大小.2.讨论分子势能变化时,绝不能简单地由物体体积的增大、减小得出结论.导致分子势能变化的原因是分子力做功.例3(多选)(2019·济宁市高二下期末)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2所示,曲线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0,相距很远的两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靠近.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A.在r=r0时,分子势能为零B.在r=r0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为零C.在r>r0阶段,分子势能一直减小D.在r<r0阶段,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加答案BC解析因为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在r=r0时,斥力和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子力合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为零,A错误,B正确;在r>r0阶段,随着两分子的靠近,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一直减小,C正确;在r<r0阶段,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在两分子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一直增加,D错误.分子势能图象问题的解题技巧1.要明确分子势能、分子力与分子间的距离关系图象中拐点的不同意义.分子势能图象的最低点(最小值)对应的距离是分子平衡距离r0,分子力图象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表示平衡距离r0.2.要把图象上的信息转化为分子间的距离,再求解其他问题.三、内能(1)结合影响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因素,从微观和宏观角度讨论影响内能的因素有哪些?(2)物体的内能随机械能的变化而变化吗?内能可以为零吗?答案(1)微观上:物体的内能取决于物体所含分子的总数、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间的距离.宏观上:物体的内能取决于物体所含物质的量、温度和体积及物态.(2)物体的机械能变化时其温度和体积不一定变化,因此其内能不一定变化,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组成物体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因此物体的内能不可能为零.1.内能的决定因素(1)宏观因素:物体内能的大小由物质的量、温度和体积三个因素决定,同时也受物态变化的影响.(2)微观因素:物体内能的大小由物体所含的分子总数、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和分子间的距离三个因素决定.2.温度、内能和热量的比较(1)温度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2)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3)热量指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等于物体内能的变化量.3.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与联系内能机械能对应的运动形式微观分子热运动宏观物体机械运动常见的能量形式分子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影响因素物质的量、物体的温度、体积及物态物体的质量、机械运动的速度、相对于零势能面的高度、弹性形变量大小永远不等于零一定条件下可以等于零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物态变化对内能的影响一些物质在物态发生变化时,如冰的熔化、水在沸腾时变为水蒸气,温度不变,此过程中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变化,分子势能变化,所以物体的内能变化.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块熔化成铁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B.物体运动的速度增大,则物体中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物体的内能增大C.A、B两物体接触时有热量从物体A传到物体B,这说明物体A的内能大于物体B的内能D.A、B两物体的温度相同时,A、B两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分子的平均速率也可能不同答案 D解析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故温度不变时,内能可能变化,A项错误;两物体温度相同,内能可能不同,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但分子的平均速率可能不同,故D项正确;最易出错的是认为有热量从A传到B,A的内能肯定大,其实有热量从A传到B,只说明A的温度高,内能大小还要看它们的总分子数和分子势能等因素,故C项错误;机械运动的速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无关,故B项错误.比较物体内能的大小和判断内能改变的方法具体比较和判断时,必须抓住物体内能的大小与分子总数、温度、物体的体积及物态等因素有关,结合能量守恒定律,综合进行分析.(1)当物体质量m一定时(相同物质的摩尔质量M相等),物体所含分子数n就一定.(2)当物体温度一定时,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就一定.(3)当物体的体积不变时,物体内部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就不变,分子势能也不变.(4)当物体发生物态变化时,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物体的温度或体积发生改变,物体的内能也随之变化.1.(分子动能)关于温度与分子动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物体的温度为0 ℃,说明物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为零B.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C.温度较高的物体,其分子平均动能较大,则分子的平均速率也较大D.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则物体的温度越高答案 B解析某物体温度是0 ℃,物体中分子的平均动能并不为零,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A错误;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但由于分子的质量不一定相同,则分子平均速率不一定大,B正确,C错误;物体内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速度与机械运动的速度无关,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不能代表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所以物体的温度不一定高,D错误.2.(分子力和分子势能)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D.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答案 C解析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力可能先增大后减小,也可能一直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所以A、B错误;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力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所以C正确,D错误.3.(分子力和分子势能)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分子间作用力F和分子势能E p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关系的图线是()答案 B解析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随分子间距离r增大,分子势能E p减小;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随分子间距离r增大,分子势能E p增大;当r=r0时,分子力为零,此时分子势能最小,故选项B正确.4.(内能)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能可以为零,但内能永远不为零B.温度相同、质量相同的物体具有相同的内能C.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D.0 ℃的冰的内能与等质量的0 ℃的水的内能相等答案 A解析机械能是宏观能量,可以为零,而物体内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物体的内能永不为零,A项正确;物体的内能与物质的量、温度和体积及物态有关,B、C、D错误.一、选择题考点一分子动能1.(多选)对于20 ℃的水和20 ℃的水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物体的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B.水银分子的平均动能比水的大C.两种物体的分子的平均速率相同D.水银分子的平均速率比水分子的平均速率小答案AD解析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相同的物体的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故A对,B错;由水银的摩尔质量大于水的摩尔质量,知D 对,C 错.2.(多选)下列关于分子动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加B .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C .如果分子的质量为m ,平均速率为v ,则平均动能为12m v 2 D .分子的平均动能等于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之和与所有分子的总数之比答案 BD解析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但是其中个别分子的动能却有可能减小,A 错,B 对;分子的平均动能等于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之和与所有分子总数的比值,所以C 错,D 对.3.若一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体积增大,则在此过程中关于气泡中的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B .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C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D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答案 D解析 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内部气体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平均速率不变,体积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小,故D 正确.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温度相同,任何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都相同B .分子动能指的是由于分子定向移动具有的动能C .10个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就是这10个分子的内能D .温度高的物体分子平均速率小于温度低的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分子平均速率答案 A解析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相同,则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A 正确;分子动能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动能,B 错误;物体内能是对大量分子而言的,对于10个分子而言毫无意义,C 错误;若组成物体的物质相同,温度高的物体分子平均速率大,D 错误.考点二 分子势能与分子力的功5.分子具有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的势能,这种势能叫做分子势能.关于分子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作用力做负功,分子势能一定减少B.分子间作用力做正功,分子势能一定减少C.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势能一定增加D.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一定增加答案 B解析分子力做正功,分子的动能增加,分子的势能减少,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少,分子势能增加,A错误,B正确;在平衡位置以内,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势能减少,C 错误;在平衡位置以外,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减少,D错误.6.如图1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乙两分子间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为斥力,F<0为引力.a、b、c、d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将乙分子从a移动到d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力和分子势能同时都增大的阶段是()图1A.从a到b B.从b到cC.从b至d D.从c到d答案 D解析根据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的关系,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故D选项正确.7.(2019·上海市宝山区模拟)当两分子间距变化时分子势能变大了,则可以判定在此过程()A.分子力一定做了功B.分子力一定增大C.分子间距一定变大D.分子力一定是引力答案 A8.(多选)图2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个分子之间分子力和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A.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均最小且为零B.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C.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D.当分子间距离r<r0时,随着分子间距离逐渐减小,分子力和分子势能都逐渐增大答案CD解析由题图可知,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均达到最小,但此时分子力为零,而分子势能不为零,为负值;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此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当分子间距离r<r0时,随着分子间距离逐渐减小,分子力逐渐增大,而此过程中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由此知选项C、D正确.考点三内能、物体的机械能及综合应用9.(多选)(2018·全国卷Ⅱ改编)对于实际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势能B.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整体运动的动能C.气体的体积变化时,其内能可能不变D.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答案ACD解析实际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和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当气体体积变化时影响的是气体的分子势能,内能可能不变,所以A、C、D正确,B错误.10.关于物体的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箱子运动的速度减小,其内能也减小B.篮球的容积不变,内部气体的温度降低,其气体的内能将减小C.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均发生变化,其内能一定变化D.对于一些特殊的物体,可以没有内能答案 B解析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无关,故A错误;当气体的体积不变而温度降低时,气体的分子势能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气体的内能减小,故B正确;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均发生变化时,物体内的分子势能和分子的平均动能都发生变化,其内能可能不变,故C错误;任何物体都有内能,故D错误.11.(2018·安阳市高二检测)关于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的动能与分子的势能的和叫做这个分子的内能B.物体的分子势能由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决定C.物体的速度增大时,物体的内能增大D.物体的动能减小时,物体的温度可能升高答案 D解析分子具有热运动的动能,同时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而具有分子势能,所有分子的这两种能量的总和组成物体的内能.内能是物体具有的宏观物理量,而对单个分子来说,不存在分子内能的概念,A错误;分子势能与温度无关,由分子力做功决定,与分子间距有关,所以宏观上表现为与体积有关,B错误;物体的速度增大时,物体的动能增大,这里的动能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能中的动能,而不是分子的动能,C错误,D正确.二、非选择题12.三个瓶子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氢气、氧气和氮气,它们的温度相同,则分子平均速率最大的是__________;在不计分子势能的情况下,气体内能最大的是________.答案氢气氢气13.(1)1 kg的40 ℃的水跟1 kg的80 ℃的水哪个内能多?(2)1 kg的40 ℃的水跟2 kg的40 ℃的水哪个内能多?(3)一杯100 ℃的开水跟一池塘常温下的水哪个内能多?(4)1 kg的100 ℃的水跟1 kg的100 ℃的水蒸气哪个内能多?答案见解析解析(1)两者质量一样,同种物质,所以分子数目一样,而80 ℃的水比40 ℃的水的水分子平均动能大,若不考虑水的膨胀引起的体积微小变化,则1 kg的80 ℃的水的内能多.(2)1 kg的40 ℃的水跟2 kg的40 ℃的水比较,2 kg的40 ℃的水内能多,因为后者分子数目多.(3)虽然100 ℃的开水的水分子平均动能较大,但池塘的水的分子数比一杯水的分子数多得多,故一池塘常温下的水的内能比一杯100 ℃的开水的内能多.(4)它们的质量相等,因而所含分子数相等,分子的平均动能也相同,但100 ℃的水蒸气分子势能比100 ℃的水的分子势能大,故1 kg的100 ℃的水蒸气的内能比1 kg的100 ℃的水的内能多.。

高中物理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第5节 内能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3

高中物理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第5节 内能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3

第5节 内能1.知道什么是分子动能,知道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2.知道什么是分子势能,知道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和物体体积的关系。

3.知道什么是内能,知道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一、分子动能 1.定义:分子由于□01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

2.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所有□02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的□03平均值。

3.温度的微观意义:温度是□04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二、分子势能1.定义:分子间由于存在□01分子力,因此分子组成的系统具有由分子间的□02相互位置决定的势能,这种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2.分子势能的决定因素(1)微观上: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的□03距离有关。

(2)宏观上:分子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04体积有关。

三、内能1.定义: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01动能与□02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决定因素(1)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由□03温度决定。

(2)分子的势能与物体的□04体积有关。

(3)物体的内能由□05物质的量、□06温度、□07体积共同决定。

判一判(1)温度高的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大。

( )(2)分子势能可以为正值、负值、零值。

( )(3)物体所处的位置越高,分子势能就越大,内能也越大。

( )提示:(1)√(2)√(3)×课堂任务对分子动能的理解1.单个分子的动能由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在某时刻物体内部各个分子的动能大小不一,就是同一个分子,在不同时刻的动能也是不同的,所以单个分子的动能没有意义。

2.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1)热现象研究的是大量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有意义的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2)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这是温度的微观意义,在相同温度下,各种物质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都相同,由于不同物质分子的质量不一定相同,因此相同温度时不同物质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不一定相同。

物体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

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但并不是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变大。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题.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题.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收集整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7分,共56分)1如图1描绘了一颗悬浮微粒受到周围液体分子撞击的情景,以下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液体温度越低,布朗运动越剧烈C.悬浮微粒越大,液体分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表现得越明显D.悬浮微粒做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撞击造成的2.关于热运动的说法中,下列正确的是( )A.热运动是物体受热后所做的运动 B.温度高的物体中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单个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D.大量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B.温度低的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小C.物体做加速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物体内分子的平均动能也越来越大D.物体体积改变,内能可能不变4.下列有关热现象和热规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给自行车轮胎打气,越来越费力,证明分子间斥力在增大,引力在减小②用手捏面包,面包体积会缩小,这是分子间有间隙的缘故③“酒好不怕巷子深、花香扑鼻”与分子热运动有关④“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影动疑是玉人来”与分子热运动无关⑤内能包括所有分子的动能、势能和宏观具有的机械能A .③④B .①②③C .②④ ⑤D .①③⑤5.铜的密度ρ=8.9×103kg/m 3,摩尔质量M=6.4×10-2k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1023mol -1。

若将铜原子视为球体,则铜原子的直径约为( )A .3.66×10-10 mB .3.00×10-10 m C .2.83×10-10 m D .2.16×10-10 m6.(多选)对以下物质运动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刮风时空气分子的运动;②上升的水蒸气的运动;③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小炭粒,小炭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向一杯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红墨水向周围运动。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目 1 知识精讲
录 考点清单

教材素材提升

2 江苏6年真题及拓展
思维导图
扩散现象
分子动理论的 基本观点
分子 动理论
摩擦起电 带电体 的性质 两种电荷
验电器
静电 现象
从粒子 到宇宙
返回目录
物质的 构成
宇宙探秘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知识精讲
返回思维导图
考点清单
一、分子动理论 1.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_进__入__对__方__的现象. (2)扩散现象是由分__子__无__规__则__运__动__引起的. (3)举例:酒香不怕巷子深、花香四溢、糖水变甜. 2.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a.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__空__隙___;
(八下P30WWW7-14(a))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返回目录
文字素材
1. (八下P25,活动改编)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的是( B ) A. 美味佳肴香气扑鼻 B. 扫地时灰尘飞扬 C. 用鼻子嗅气味来鉴别醋和酱油 D. 炒菜时加点盐,菜有了咸味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返回目录
(八上P13活动图1-12)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返回目录
3. 如图所示为验电器结构示意图,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 现象:金属箔片张开. 原理:两个金属箔片带有__同__种____电荷,相互_排__斥_,且带电体带电量越 多,张开的角度就越___大_____. 【拓展】若带电体带正电,则接触时的电流方向是 __从__带__电__体__到__金__属__箔__(选填“从带电体到金属箔” 或“从金属箔到带电体”).

高中物理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3 分子间的作用力成长训练高二物理试题

高中物理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3 分子间的作用力成长训练高二物理试题

点囤市安抚阳光实验学校3 分子间的作用力主动成长夯基达标1.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当分子间的距离为r0时,它们之间既没有引力也没有斥力②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随它们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③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只有引力④分子力平衡距离r0可以看作与分子直径的大小差不多,其数量级为10-10 m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两个分子间距离为r0时,每个分子受另一个分子的引力和斥力的大小相、方向相反、合力为零,而不是既无引力也无斥力.从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规律可以看出,无论分子引力还是分子斥力,都是随距离r增大而单调的减小,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r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一些,所以分子力合力表现为引力,而不是只有引力.答案:D2.分子间同时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分子间的吸引力总是大于排斥力B.气体能充满任何容器是因为分子间的排斥力大于吸引力C.分子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D.分子间的吸引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而排斥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解析: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吸引和排斥的力,固体分子间的距离较近,其平均距离就是分子间处于平衡的距离,这时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大小相,选项A不对;气体分子间距离很远(大约是平衡时距离的10倍以上),分子间的作用力完全可以忽略,分子除相互碰撞及与器壁发生碰撞以外,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它总是充满整个容器,选项B也不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是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的,只是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减小更快,选项C正确而选项D 错误.答案:C3.在使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r0>10-9m)变到很难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将()A.先减小后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D.先增大后增大再减小解析:分子间斥力和引力同时存在,都随r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力为零;在r>r0的情况下,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随分子间距离r的减小,分子力增大.随分子间距离r减小,这种表现为引力的分子力又将逐渐减小,直至当r=r0时,分子力为零.随分子间距离r再减小,r <r0,表现为斥力的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r的减小而急剧增大.所以整个过程中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答案:C4.下面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中,哪个是错误的()A.两块铅块压紧以后能连成一块,说明存在引力B.固体、液体很难压缩,说明存在斥力C.碎玻璃不能再拼成一整块,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D.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留下字迹,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解析:两块铅压紧后连成一块,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而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因此选项A、B、D说法都是符合事实的,碎玻璃再拼在一起,分子间距离比10r0大得多,不能达到分子引力和斥力发生作用的范围,或者说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微弱,所以两块玻璃很难拼成一块.答案:C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手捏面包,面包的体积缩小了,证明分子间有间隙B.煤堆在墙角时间长了,墙内部也变黑了,证明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C.打开香水瓶后,很远的地方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封闭在容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证明分子间有斥力解析:用手捏面包,面包易被压缩,是因为面包内有空腔,并非分子间距所致,“空腔”是个宏观的“体积”,分子间距是微观量,无法直接测量,选项A错;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扩散现象,会使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物体中,选项B 对;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选项C对;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选项D正确.答案:BCD6.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几十天,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有相同的咸味,只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判别的主要原因是()A.盐的分子很小,容易进入萝卜中B.盐分子有相互作用的斥力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激烈解析:萝卜变成咸的原因是盐分子扩散到萝卜中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现象越显著,萝卜变咸也就越快.答案:D7.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的是()A.一般固体难于拉伸,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一般液体易于流动变成小液滴,说明液体分子间有斥力C.用气筒给自行车胎打气,越打越费力,说明压缩后的气体分子间有斥力D.高压密闭的钢筒中的油沿筒壁溢出,这是钢分子对油分子的斥力解析:固体难于拉伸,是分子间引力的表现,故选项A对;选项B中液体的流动性不能用引力、斥力来说明,它的原因是化学键的作用;选项C中将“压缩后”去掉,因为气体分子即使不压缩时也有斥力,只不过较小而已,选项D中说明钢分子间有空隙,油从筒中溢出,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不是钢分子对油分子的斥力.答案:A8.关于分子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B.分子间距离于平衡距离时,引力和斥力都为零C.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相同D.分子间有时引力大于斥力,有时引力小于斥力解析: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当分子间的距离于平衡位置距离时,引力和斥力相,且均不为零;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位置距离时,减小分子间距离,则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且斥力比引力增大得更快,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位置距离时,增大分子间距离,则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且斥力比引力减小得更快,表现为引力.综上可知,选择AD.答案:AD9.最近几年出现了许多的焊接方式,如摩擦焊接、爆炸焊接.摩擦焊接是使焊件两个接触面高速地向相反方向旋转,同时加上很大的压力(约每平方厘米加几千到几万牛顿的力),瞬间就焊接成一个整体了.试用所学知识分析摩擦焊接的原理.解析:利用分子力使物体结合在一起,要向分子间距方面考虑,拉伸和压缩物体,要优先考虑分子力.摩擦焊接是利用分子引力的作用.当焊件的两个接触面高速地向相反方向旋转且加上很大的压力,就可以使两个接触面上的大多数分子之间的距离达到或接近r0,从而使两个接触面焊接在一起,靠分子力的作用使这两个焊件成为一个整体.10.晒干的衣服穿在身上很舒服,当衣服湿了的时候,会粘在身上,这是为什么?解析:干衣服穿在身上很舒服,是因为衣服与皮肤之间凸凹不平,不能使较多的分子接近到10-10 m的数量级,分子力无法起作用(短程力),因此衣服不会粘在身上,所以感觉很舒服,当衣服湿了以后,由于水的流动性,会填补凸凹不平的空隙,使之有较多的与皮肤间的距离接近10-10m的数量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使衣服粘在身上,感觉很不舒服.11.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如图7-3-3,如果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用手向上拉橡皮筋,拉动玻璃板的力是否大于玻璃板受的重力?动手试一试,并解释为什么?图7-3-3解析:拉力会大于玻璃板的重力,玻璃离开水面时水层会发生断裂,由于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外力要克服这些分子引力,造成外界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我们在实际操作时可以发现:玻璃板离开水面后,可以看到玻璃板下表面上仍有水,说明玻璃板离开水时,水层发生断裂.走近高考12.(2004高考,2)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B.气体总是很容易充满容器,这是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宏观表现C.两个相同的半球壳吻合接触,中间抽成真空(马德堡半球),用力很难拉开,这是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宏观表现D.用力拉铁棒的两端,铁棒没有断,这是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宏观表现解析:本题考查分子间作用力的有关知识.液体体积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固体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选项A,D正确;气体容易充满容器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抽成真空的马德堡半球很难分开是大气压强作用的结果,故选项B,C错误.答案:AD13.(2005高考)以下关于分子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B.液体难于被压缩表明液体中分子力总是引力C.气体分子之间总没有分子力的作用D.扩散现象表明分子间不存在引力解析:依据分子动理论可以明显判断B、D项错.气体分子之间可发生碰撞,产生相互作用力,故C项错.A项符合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规律.答案:A14.分子间同时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分子间的吸引力总是大于排斥力B.气体能充满任何容器是因为分子间的排斥力大于吸引力C.分子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D.分子间吸引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而排斥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解析:物体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分子斥力和引力,这两个力都随着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因此选项C对,D错.固体分子在一般情况下分子引力与斥力平衡,选项A错.气体充满容器是由气体分子热运动所致,B错.答案: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P ,V1, T1 1

BP2 , V2 , T2

由于非平衡态不能用一组确切的状态参量来描述,因此在 状态图中,非平衡态过程也就无法找到相应的过程曲线与之 对应。
13 首 页 上 页 下 页退 出
§7-2 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一、理想气体分子的微观模型
1、分子可以看作质点。(除特别考虑) 2、除碰撞外,分子之间,分子与器壁不计相互作用力。 3、分子间,分子与器壁间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遵守 动量和能量守恒律。 即: 理想气体分子可看作彼此间无相互作用的遵守经 典力学规律的弹性质点——弹性的自由运动的质点
3 首 页 上 页 下 页退 出
2、微观量和宏观量 微观量:与每个分子自身相关的质量、动量、体积、能量 等物理量。
宏观量:在实验中能直接测量的描述热现象的宏观性质的 物理量,例如:压强、密度、温度、内能等。 3、热学研究的两种方法 热力学: 经验规律加逻辑推理的方法。 气体动理论: 统计的方法。 两者相辅相成!!!
1 (1) 每个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相等( ) 6
N (2) 对于大量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的分子数相等( ) 6
15 首 页 上 页 下 页退 出
(3) 分子速度在各个方向上的分量的各种平均值相等;
例如: v
2
v v v
2 x
2 y
2 y
2 z
1 2 v v v v 3
M PV RT M mol
P V P V2 1 1 2 T1 T2
式中R是气体普适常量,在SI中 R=8.31 (J· mol-1· K-1), Mmol是气体的摩尔质量
12 首 页 上 页 下 页退 出
3、状态图(P-V图、P-T图、V-T图) 气体的平衡态除了可用一组状态参量来描述,还可用状态 图来表示,而一组状态参量在状态图中对应的是一个点。不同 的状态在状态图所中对应点不同。 在状态图中,一条光滑的曲 线代表一个由无穷多个平衡态 所组成的变化过程,如右图所 示。 曲线上的箭头表示过程进 行的方向。 P
Clausius
Karnot
Dirac
Einstein
2 首 页 上 页 下 页退 出
Fermi


热学篇是分别从分子结构和能量的观点来研究热现象的。 前者是气体动理论(统计物理)的内容;后者是热力学的内容。 气体动理论 研究热现象的微观实质,根据物质的分子结 构建立起各宏观量与微观量之间的关系。 热力学 是以观察和实验为依据,从能量的观点来说明热、 功等基本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相互转换的关系和条件。 为便于讨论,先说明如下几点: 1、热运动和热现象 热运动:指宏观物体内部诸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 热现象:指与物体的冷、热变化相关的物性变化及物态变 化等现象。
14 首 页 上 页 下 页退 出
二、气体分子的统计假设(分子性质)
每个分子运动具有偶然性,然而正是由于每个分子的偶 然性,才使得大量分子运动出现了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具 有统计平均意义,称为统计规律性。 在平衡态,当重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容积内各处的压 强、密度、温度都相同,而分子始终在作无规则的热运动, 故我们可以认为:
2
N 令 n l l l ──为分子数密度(即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 1 2 3
19 首 页 上 页 下 页退 出
引入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1 w mv 2 2
压强的微观解释:
2 P nw 3
(1) 压强是对大量分子的分子数密度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统 计平均结果---这就是宏观量P与微观量 w 之间的关系 (2) 气体压强是指:容器壁的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大量分子碰撞 冲力的时间平均值. 因此,对少量分子或个别分子上述公式不成立。
N
于是所有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施于A1面的冲力为
N m 2 m N 2 m FA1 vix vix N vx2 l1 i 1 l1 i 1 l1
4、求压强的统计平均值
N FA1 2 mvx 由压强的定义 P l2l3 l1l2l3
1 又由统计平均的观点有 vx v 2 3 1 2 1 2 2 P nm v n( mv ) 所以,有 3 3 2
3、所有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器壁的冲力──对i求和

v
i 1
N
2 ix
v v v
2 1x 2 2x
2 Nx
2 2 2 v v v 2x Nx 故若令 v 2 1x x N
表示分子在X方向速度平 方的平均值,
18 首 页 上 页 下 页退 出
那么
2 2 v N v ix x i 1
6、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一种表述,
P nkT
即在相同的压强,相同的温度下,各种气体的分子数密 度相同──这是一个很有用的公式
23 首 页 上 页 下 页退 出
二、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
1 2 3 mv kT 2 2
v
2
3kT m
3RT M mol
称之为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
24 首 页 上 页 下 页退 出
※ 处于热平衡态时,系统的宏观属性具有确定的值。因此 可以用一些确定的物理量来表征系统的这些宏观属性。用来 描写热平衡态下各种宏观属性的物理量叫系统的宏观参量。
7 首 页 上 页 下 页退 出
我们可以从这些宏观参量中,选取不多的相互独立的几个 物理量作为描述系统热平衡态的参量叫系统的状态参量. 主要的宏观参量有: 几何参量,力学参量,热学参量, 化学参量,电磁参量; 体积V,压强P,热力学温度 T,摩尔数v。 微观参量:微观粒子的大小、质量、速度、能量等 气体动理论的任务之一:建立宏观量与微观量统计平均值之间的 关系。 二、温度 温标 1、温度概念 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宏观状态参量。 温度概念的建立是以热平衡为基础的。
8 首 页 上 页 下 页退 出
绝热壁
导热壁 A B
A
B
C A
C
B
A
B
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 两个系统彼此也处于热平衡。这个结论称热力学第零定律。
9 首 页 上 页 下 页退 出
处在相互热平衡状态的系统必定拥有某一个共同的物理性 质。我们把描述系统的这一共同的宏观性质的物理量称为系 统的温度 。
例6-1 求00C时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和方均根 速率 解:已知 T=273K
M H2 2 103 kg mol
MO2 32103 kg mol
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相等,均为
3 3 kT 1.38 10 23 273 2 2 5.65 10 21 J 3.53 10 2 eV
2 x 2 z
(4) 每个分子运动速度不尽相同,由于分子不停地发生碰 撞而发生变化,因而分子具有各种可能的速度。对于全同 分子,不因碰撞而丢失具有某一速度的分子。 以上就是用统计平均的观点所得出的气体分子的性质。
16 首 页 上 页 下 页退 出
三、压强的统计解释
y
A2
l1
A1
vi
设一容器,边长为1、2、 3,内有N个分子。
l2
vy
z
0 vz
vx
x
设器壁光滑,考虑速度为 vi的分子 ,现讨论其对于A1 面的碰撞。
l3
1、先考察一个分子(例如i分子)一次碰撞中,器壁A1给予i 分子的冲量
对于i分子:
Pix (mvix ) mvix 2mvix
ix
17 首 页 上 页 下 页退 出
由牛顿第三定律,i分子给予器壁的冲量为 2mv
R k 玻尔兹曼恒量 N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31 23 1 在SI中 k 1 . 38 10 J K 6.022 10 23
理想气体方程
P nkT
21 首 页 上 页 下 页退 出
2 P nkT nw 3

则有:
w
3 kT 2
1 2 3 mv kT 2 2
此即宏观量T与微观量 w的关系,这说明 1、温度是描述热力学系统平衡态的一个物理量。 上式给出的是“动态”的含义,非平衡态系统不能用温 度来描述。 2、宏观量温度T是一 统计概念, 是大量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集体表现,是分子平均平动 动能的量度。
22 首 页 上 页 下 页退 出
3、零点能的问题 例如铜块中的自由电子在0K时平均平动动能为4.23eV 4、温度所描述的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热运动,是相对质 心参照系,平动动能是系统的内动能) 温度和系统的整体运动无关。 5、 上式结果与分子的种类无关,即只要温度相同,则分子 的平均平动动能就相同。
10 首 页 上 页 下 页退 出
3、热力学温标 一种与测温质和测温特性无关的温标。开尔文(Kelvin) 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建立了这种温标,称热力学温标。
规定水的三相点(水,冰和水蒸汽平衡共存的状态)为 273.16K。
由热力学温标可导出摄氏温度 T=t+273.15
11 首 页 上 页 下 页退 出
2、i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施于A1面的平均冲力
vix i分子单位时间内与A1面碰撞的次数为 2l1
则 i分子单位时间内施于A1面的总冲量(冲力)为
vix 1 2 次 2m vix m vix 其量纲关系为(力 秒 力) 2l1 l1 秒
N m 2 m N 2 FA1 vix vix l1 i 1 i 1 l1
第二篇
前 言
热学
第7章 气体动理论基础 第8章 热力学基础
1 首 页 上 页 下 页退 出


热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热力学
(Thermodynamic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