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48例临床分析
占脑梗 死的 7 6 . %。T B O S是指 基底 动 脉顶 端 为 中心直 径 2c 综合征等… 。脑干首端 梗 死 和 大脑 后动 脉供 血 区梗 死 常并 存 , m
范围内左右大脑后动脉 、 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 端交汇处 但两者都可 独 立存 在 。本组 患 者 首 位危 险 因素 是 高血 压 ( 4 左 5.
2 结 果
参考文献
[ ] 李春永 , 1 潘妍婷 , 白惠荣 . 一基底 动脉 系统缺 血性血 管病 的临床 椎 表现 [] J .张家 口医学 院学报 , 0 , ( )6 6 . 2 32 6 : 0 0 3- 5 [ ] 孟家眉 , 2 主编. 神经 内科临床 新进展 [ . M]北京 : 京 出版社.98 北 19 :
任 何一条或 一条以上动脉 闭塞所致 中脑 、 脑 、 脑 、 丘 桥 小脑 、 叶 2 )饮酒吸烟史 者( 17 )椎基底 动脉供 血不 足及脑血 管病 枕 % 、 4 .% , 和颞叶内侧 面梗 死 , 表现 复杂多 样。随着 影像学 的发展 , 临床 特 占 3.% 、 54 高脂血症 占 3.% 、 尿病 占 1.% 、 33 糖 6 7 心脏 病史 1. 2 别是 M I R 的临床应用 , 确诊 的 T B 越来 越 多。现将 19 年 以 5 。本病 的主要 原因为栓塞 和血栓 形成 , OS 98 % 其次为解剖变异 、 血液
例( 0 8 ) 眼球运 动障 碍 2 2 .% , 4例 ( 0 ) 瞳孔 改 变 2 5% , 9例 ( 0 制: 6. 根据栓子的来源分为: ①心源性栓塞 ; ②动脉至动脉性栓塞, 4 ) H me 征 4例 ( . %), 睑下 垂 2例 ( . % ) 单侧 轻偏 即栓子来源于心脏和椎 基底 动脉 近心端 的硬 化斑 块。本组 病例 % ,o r 83 双 42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护理查房
护理目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明确的护理目标,如改 善神经功能、保持呼吸道 通畅、促进营养摄入等。
护理措施
针对患者的不同问题,制 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定 时翻身拍背、协助排痰、 提供营养支持等。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 育,指导其掌握正确的护 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 自我护理能力。
03
专科护理措施实施
晕、恶心等症状。
临床表现及诊断结果
临床表现
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眼球 震颤、构音障碍、交叉性瘫痪等 。
诊断结果
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合 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为基 底动脉尖综合征。
治疗措施及效果评估
治疗措施
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 环等药物治疗,同时控制血压、血糖 、血脂等危险因素。
发风险。
给予降脂药物
如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血脂 水平,稳定斑块,减少血管炎
症。
给予降压药物
如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 等,用于控制血压,降低血管
压力。
观察药物疗效
定期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症 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监测出血倾向
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需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皮肤瘀点 、瘀斑、牙龈出血等出血表现。
协助医生进行诊疗操作
协助完成检查
协助医生完成CT、MRI等相关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
执行医嘱
准确执行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和护理措施。
及时沟通
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04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倾听患者主诉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由Caplan[1]发觉并命名,要紧为大脑后循环血流障碍,以丘脑、中脑、小脑、枕颞叶不同程度损害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易被误诊,预后较差。
1 病因及危险因素TOBS要紧病因是栓塞。
栓子来源:(1)心源性栓塞;(2)动脉性栓塞,即栓子来源于心脏和基底动脉近心端的硬化斑块[2-3]。
其他病因还有脑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患(心房纤颤、冠心病、风心病等),亦可由动脉炎、动脉瘤和血液动力学改变等引发,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TIA)史。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动脉狭小闭塞是要紧病因,椎-基底动脉狭小是高危因素,动脉畸形也可致TOBS[4]。
另外,抽烟、酗酒有促发作用;长期服用避孕药和围产期血液粘度增高、凝血功能亢进等易致血栓形成,故也是其危险因素。
2解剖特点与临床表现解剖特点TOBS是指病变累及基底动脉顶端2cm范围内的5条动脉,即2条大脑后动脉、2条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其分支别离供给中脑、丘脑、小脑上部、颞叶内侧及枕叶等。
由于供给中脑、丘脑的深穿支远细于供给大脑、小脑的动脉,且侧支循环成立慢,故多以中脑、丘脑缺血病症为主。
其中丘脑要紧有4条动脉供血:丘脑结节动脉、丘脑穿通动脉、丘脑膝状动脉和后脉络膜动脉。
丘脑穿通动脉起源变异大,有3种形式:一种为左右基底交通动脉对称各发出一支丘脑穿通动脉;一种为都起源于一侧基底交通动脉;一种为左右基底交通动脉形成动脉弓,在弓上分出左右丘脑穿通动脉。
故丘脑穿通动脉发生闭塞,可致使双侧丘脑梗死,因此双侧血管受累是TOBS 的一解剖特点。
临床表现当中脑及丘脑(板内核)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受损时可显现意识障碍,一过性或持续数天或反复发作,表现为嗜睡、昏迷、睡眠倒错,乃至显现去大脑强直状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34
第34页
“后循环动脉闭塞造成严重卒中且不适合静 脉溶栓患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单 位进行动脉溶栓,虽当前有在发病24 h内 使用经验,但也应尽早进行,防止时间延误 (Ⅲ级推荐,C级证据)”;《中国指南》
详细治疗时间窗还未定论。
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
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能够外展但有水平 眼震);
瞳孔异常(形状不规则、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动眼神经核受累)。
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12
第12页
四、临床表现
3、眩晕常为首发症状 因早期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不经典,加之
头颅CT还未显示病灶,所以极易误诊而 延误治疗时机…
“隆德概念”中蕴含着“Bayliss效 应”观点。
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30
第30页
“隆德概念”也强调脑血管自动调整功效
A 脑血流量
Constant state
A1
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A2
脑灌注压
31
第31页
(1)对于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180/100 mmHg。
(2)对不适合溶栓患者血压升高应慎重处理!对血 压过高或伴有严重心功效不全、高血压脑病等患 者,可予降压治疗。可选取拉贝洛尔、尼卡地平 等静脉药品,防止使用引发血压急剧下降药品。
(3)血压过低,应主动寻找和处理原因,必要时可 采取扩容升压办法…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推荐意见
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
治工作中,或则办法不妥,或则针对性不强,以致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
瞳孔异常 当导水管腹侧中脑被盖内侧缺血,瞳孔 反射弧传入纤维在视束至E-W核段受损,常出现瞳孔 异常,如瞳孔不圆。E-W核包含上下两组细胞,每组细 胞支配同侧瞳孔虹膜,当两组细胞病损不等时,即表 现瞳孔异常。 整组E-W核受累表现为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若同 时伴意识障碍,易误诊为脑疝,需注意鉴别。鉴别要 点: 1意识障碍持续时间长但程度相对轻;2脱水治疗 后,意识及瞳孔改变无改善;3脑CT检查大脑半球无病 灶,中线无错位;4其他生命体征平稳;5轻度的肢体障 碍。
治 疗
因 TOBS的病因与缺血性脑卒中一致 ,故治疗 以积极争取6h内溶栓 ,辅以抗纤、抗凝、脑细 胞保护剂、抗自由基、阻止钙超载、腹水等 多种治疗 。导管介入下局部动脉溶栓 ,效果 最佳 ,后遗症少 。而静脉溶栓效果次之 ,后遗 症多;未溶栓者预后不良。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 )是由Caplan 1980年提出。国外 报道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占脑梗死的7.6%,国内报道 为 4.3%~5.0% 。TOBS是一种特殊表现的脑血管 病 ,系基底动脉尖部位缺血或闭塞所致血液循环障 碍 ,以丘脑、中脑、小脑、枕颞叶有不同程度损害 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上容 易被误诊 ,而且发病极其凶险 ,病情危重、预后极差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分 型
Caplan 将 TOBS分为首端型和枕叶型。Martin 将 TOBS分为4型: a双侧背侧丘脑型 b意识障碍和眼肌麻痹 、枕叶颞叶型 c视野缺损 、脑干上部型 d小脑型 临床上常常几型并存 ,或先后出现。不同的血管受 累 ,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当出现以中脑和丘脑症 状为核心表现时即应想到 TOBS。Mehler 根据预后 不同而将 TOBS分为可逆型和传统型。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MRI与临床分析
及到对侧视 中枢 、 外展神经核 、 内侧纵柬时
也可 引起 眼球运 动 障碍 。
危险 因素等 方 法综 合 治疗 。其 中死 亡 7
例 , 物 状 态 4例 , 植 留有 严 重 神 经 功 能 缺 损 1 , 转 1 。 l例 好 3例
t n[ ] R vN uo,9 9,5 6 8 i tJ . e e r 19 2 :9 . e l
果 的因素 很 多 , 分 析前 阶段 的 质 量保 对
化学 分析 和免 疫学检查 , 3管作 一般性 第
状及 微镜检 查。3管顺 序不宜 颠倒 , 雨 则可 }现前 后几 次脑 脊液 常规 结果 的较 } j 大偏差 , 这也是临床, 常 出现 的错 误原 因 I 之一 。 标本采集较难 , 故送检 和检测 的 过程应注 意安 全。
根据具体检验项 目而 定 , 临床 医师在
开 申请 单前 , 同检验科相关部 门联 系并 应 询 问详 细后 , 明检查 要求 , 采样 并 及 注 再 时送检 。 总之 , 向临床提 供 准确 、 可靠 的检 验 结 果是 检验科 的最 终 目的。影 响检 验 结
证, 只有通过科 室 之间 互相 学 习与沟 通 ,
左 中 脑 +左 枕 叶 + 小 脑 3例 , 中丘 脑 左 其
梗死 l , 7例 中脑 梗死 l 5例 , 脑梗 死 6 桥
外的刺激不易上传到大脑皮层 , 导致大脑皮 层兴奋性下降所致 。而眼球运动障碍和瞳 孔异常变化是 中脑被盖部内侧及 中脑 导水 管周围缺血 , 瞳孔反射弧传人纤维在视束至
TB O S是 指 以 基 底 动 脉 顶 端 为 中 心 , 直 径 2 m 范 围 内 的 5条 血 管 交 叉 部 , 由 c 即 双 侧 大 脑 后 动 脉 、 小 脑 J 动 脉 和 基 底 动 双 - 脉 顶 端 组 成 的 “ ” 型 区域 , 于 各 种 干 字 由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典型病例,急性起病,有丘脑、中脑、小 脑、枕颞叶的症状,有特征性临床表 现和影像学特征性改变,如头颅CT或 MRI 证实以上部位2个或2个以上梗 死灶即可确诊。
• Caplan依病灶部位不同将TOBS分为 脑干首端型、枕叶颞叶型和小脑型,便于 显示分支血管梗塞发生率的高低 • Mehler根据预后不同将TOBS分为传 统型和可逆型 • Martin将TOBS分为双侧背侧丘脑型、 枕叶颞叶型、脑干上部型和小脑型。
TOBS多引起不同程度、不同性质 的意识障碍,文献记载其发生率为77%~ 100%,一般多持续6h~3d。 包括深昏迷、去脑强直、无动缄默、 意欲低下和嗜睡。其特征是睡眠过度和 动眼神经瘫,睡眠异常表现为夜间失眠 而白天睡眠过度。
• 意识恢复后,肢体运动感觉大多恢复正常 或基本正常。Facon等认为基底动脉尖 梗死的病人,最突出症状为睡眠过长与动 眼神经麻痹。
高危因素: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TIA)动脉起于基底动脉尖端,沿小脑幕腹侧向 外,分布于小脑的上面、小脑髓质深部和齿状核 等中央核团,以及脑桥首端被盖部、脑桥中脚、 中脑尾端被盖外侧部。 • 大脑后动脉在脚间池内行向外侧,环绕大脑脚转 向被侧面,越过海马旁回沟,沿海马沟向后,直到 胼胝体压部的后方进入距状沟始段分为两终末 支:顶枕动脉和距状沟动脉。大脑后动脉皮质支 分布于颞叶底面和枕叶内侧面,包括海马旁回及 海马旁回沟、枕颞内侧面、舌回、扣带回峡、 楔叶、楔前叶后1/3和顶上小叶后部。
• 假性Parinaud 综合征, 是核性损害最 具特征的表现, 病灶侧完全性动眼神经 麻痹伴对侧上视障碍。对侧上视受限是 由于病灶侧上直肌核破坏所致。
• 两上睑下垂伴垂直注视障碍, 为核性损 害, 病灶累及了动眼神经核群的上直肌 核、下直肌核及提上睑肌核, 内直肌核 和下斜肌核相对不受影响, 此由于上直 肌核和下直肌核位于动眼神经核上端, 首先受累, 提上睑肌核为单个, 因此部 分损伤也会造成两上睑下垂。
TOBS基底动脉尖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basilar syndrome, TOBS)最早由Caplan于1980年提出,主要是指以基底动脉尖端为中心的5条血管(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基底动脉,呈“干”字形分布)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缺血性卒中症候群,常引起中脑、丘脑、丘脑下部、脑桥上部、小脑、枕叶和颞叶内侧的多发梗死。
Caplan 将其分为2组:以中脑和丘脑受损为主的脑干首端型和以颞叶内侧面、枕叶受损的大脑后动脉区梗死。
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65.9%)、糖尿病(23%)、心脏病(心房颤动、心肌梗死,12.5%)、动脉炎、高脂血症、吸烟、酗酒、血管畸形等主要病因:脑栓塞(有病因描述的126例中,76例为脑栓塞,占60.3%,国外文献报道61.5%),栓子主要是心源性的,其次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脱落所致(由于基底动脉近端较远端宽,栓子移行常在端分叉处受阻),其次为脑血栓形成。
主要临床表现:1.眼球运动&瞳孔异常;2. 单&双侧动眼神经部分&完全麻痹;3. 一个半综合征\眼球上视不能(上丘受累);4.光反应迟钝\调节反应存在(顶盖前区病损);5 一过性&持续数日的意识障碍(中脑&丘脑网状激活系统受累);6.对侧偏盲&皮质盲(枕叶受累);7.严重记忆障碍(颞叶内侧受累)。
影像学:中脑、丘脑下部、脑桥上部、小脑、颞叶内侧面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缺血性梗死的体征和影像可诊断为TOBS。
以中脑和丘脑梗死多见,双侧丘脑内侧对称性分布的“蝶形”影像为该病的特征表现。
脑血管造影显示85%的患者在基底动脉尖部2cm的直径范围内有狭窄或闭塞,并且有动脉硬化存在,还可发现基底动脉尖部的巨长动脉瘤、血管变异、单侧椎动脉异常等血管病变。
DSA是公认的TOBS 诊断金标。
局部解剖:1.小脑上动脉起于基底动脉尖端,分布于小脑的上面、小脑髓质深部和齿状核等中央核团,以及脑桥首端被盖部、脑桥中脚、中脑尾端被盖外侧部。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基底动脉尖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交叉的部位,即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形成一个“干”字。
任何原因造成该区循环障碍,即构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脑干血管病,病变累及的供血部位包括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内侧以及丘脑下部等,其病死率、致残率高,发病迅速,治疗效果差,发病率约占脑梗死的4-10%,其中以丘脑及中脑缺血最为常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为血栓形成,以栓塞居多,其次为解剖变异,血流动力学改变,动脉痛和动脉尖等起。
危险因素与一般缺血性卒中相似,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等。
211 眼部特征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是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最常见特征。
顶盖区和后连合梗死引起上视麻痹,红核的内侧和背侧梗死引起下视麻痹;患者动眼神经完全麻痹伴对侧上视障碍引起假性Parinand 综合征,是核性损坏最具特征的表现。
中脑导水管下方中线处受累导致眼睑下垂,上睑抬高或退缩,内侧受损可出现核间性眼肌麻痹及眼震。
若导水管腹侧中腹背盖内侧缺血,瞳孔及射弧传入纤维,在视束E-W核段受损,出现瞳孔不圆或偏离中心。
若为间脑病灶切断了瞳孔及反射弧的传入纤维及双侧交感神经纤维功能障碍,可出现小瞳孔及会聚障碍或假性外展神经麻痹。
212 意识障碍病变累及中脑或大脑上行网状结构激活系统,不能将外界的刺激上传入大脑皮质, 发生率为77%~100%,一般持续6h~3d。
还有睡眠障碍、大脑幻觉等,主要表现为幻听、幻视。
213 肢体活动障碍大脑的动脉近端深穿支闭塞或发生缺血,可能引发大脑脚梗死而产生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双侧病变可致四肢瘫。
214 视觉障碍表现为同向性象限者,偏音或皮质音,少数为闪光幻觉、视物变形,在临床上占一定比例,有的报告可出现嗅觉功能下降,主要是丘脑内侧核受损。
215 影像学特点对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MRI对发现后窗病变更具优势,显示双侧丘脑、小脑、枕叶、颞叶内侧面及中脑等部位,同时存在两个以上部位病灶,即提示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主要表现以丘脑和中脑梗死为主,如出现双侧丘脑“蝶形”病灶,则更具有特征性,CT 检查仅供参考,脑血管造影可直接显示闭塞的动脉,同时能为寻找病因提供依据,对急性期患者还可以同时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名词解释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名词解释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名词解释】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又称基底动脉远端狭窄型心肌梗死,是一种
罕见的心脏疾病。
其特点是主要影响心脏后壁性质量的心肌梗死,表
现为心电图上的ST段高度抬高和宽波复合波改变。
基底动脉为心脏主要的供血动脉之一,如果动脉受到狭窄或闭塞
的影响,将导致心肌的缺血甚至坏死。
而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则是因为
在基底动脉末端的远端区域出现了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脏后壁的
心肌灌注受到影响。
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为胸痛、气促、心慌等症状,但由于其罕见性,容易被误诊。
此外,该疾病还会对心室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如左
心室功能不全等。
目前,该疾病的治疗尚无明确有效的方法,一般采用保守治疗,
如引导心肌缺血部位的血流、改善心肌代谢状况、降低心肌负荷、对
相关症状进行治疗等方法。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因此,一旦患上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应及早就医,接受专业医生
的治疗。
同时,该疾病的预防也非常重要,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
正常的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减少患病风险。
总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虽然罕见,但对心脏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定期进行身
体检查,尽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RBAS)12例临床观察
2例 ,死亡 1例 ,总有效率 90% 以上 。
讨 论 本病 的主要病因为栓塞和血栓形成 ,
其次为解 剖 变异 血 流 动力 学 改 变 ,动 脉 瘤 ,动脉炎 。栓 塞和栓 子 来源 分 为:① 心 源性栓塞 。②动 脉 至动脉性 栓 塞即栓 子 来于心脏和椎 一基 底动脉 近心 端 的硬化 斑块 。本组病历 均有 高血 压病史 个 别伴 有冠心病 、糖 尿病 ,所 以考虑 主要 病 因为 栓 塞和血栓形 成 。部 分病人 做血 管造 影 后发现在基底动 脉尖部 2cm直 径范 围 内 有狭窄或闭塞 ,并 且常有 动 脉硬化 存 在 , 血管造影 的狭 窄 部位 个 别 的与 CT、MRI 以及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 ,而造影 比 MRI 的异常少得多 ,这可能与血管再通有关 。
症 状与体征 :眩晕 吐和视物模糊是 本 病 最 常 见 的 症 状 ,就 诊 时 12例 病 人 血 压 均超过正 常 ,起 病 时头晕 吐 8例 ,视物模 糊 7例 ,垂 直注 视麻痹 2例 ,分 离性 斜视 2例 ,核 间性 眼肌麻痹 征 1例 ,瞳孔异 常 3 例 ,眼球震颤 6例 ,意 识障碍 5例 ,中脑幻 觉 1例 ,睡眠 障碍 1例 ,偏 瘫 偏身感 觉 障 碍 4例 ,异常运动 1例 ,偏盲 2例 ,皮层 盲 2例 ,命 名 性失 语 1例 ,视 觉 失 认 1例 , KorsaKof遗忘症 1例 。
临床 表现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占脑梗 死亡 的 7.6% .表现 复 杂 多样 ,总 的来说 包括精 神症 状 、意 识 障碍 、记忆 减 退 、偏 盲 、丘脑综 合 征 、肢体 轻 瘫 、锥 体 外 系 多 动 、小脑症状 、动眼神经麻痹等 ,临床最 常 见的症状为眩晕 、呕吐和 视物模 糊 ,最 常 见的体征为神 经 眼征 、意识行 为异 常 、感 觉和运 动 障碍 。① 神 经 眼征 :a.瞳 孔 异 常 ,为瞳孔反射孤传人纤维及 E—W 核 受 损所致。b、眼球运 动 障碍垂 直注 视麻 痹 为中脑顶盖病变 ,分离性斜视 为中脑 导水 管灰质区病变 ,眼球震颤 为脑 干内侧纵 束 受累。② 意识行为异常 :a.意识 障碍 为病 变累及脑干 网状结 构 。b.中脑幻 觉 以幻 视为主 ,是损害 了脑基底部 的间脑 和中脑 结果 。c.睡眠 障碍 ,可能是非特异觉 醒系 统的异常。③ 运动及感 觉异常 :a.大脑梗 死可产生偏 瘫 b.不 自主运 动 ,为 脑 干首 端梗死累及 红核或 丘脑 底核 所致 。④ 视 觉障碍 :a.偏盲为一侧大脑后动脉 缺血所 致 。b.皮层盲 为双侧 大脑 后动 脉缺 血所 致。⑤精神行为异常 :a.命名性失语 Kor- saKof遗忘征 为 主侧 半 球 大脑 后 动脉 支 配区缺血引起 。b.非 主侧 半球 大脑 后动 脉分支缺血表现 同向性偏盲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A 手术目的:解除血管压迫,恢复脑部供血
康复治疗
01
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 热疗、冷疗等
02
言语治疗:针对言语障碍 进行训练和矫正
03
认知治疗:针对认知障碍 进行训练和矫正
04
心理治疗:针对心理问题 进行疏导和治疗
05
生活技能训练:针对日常 生活技能进行训练和矫正
06
社会参与:鼓励患者参与 社会活动,提高社交能力
基底动脉尖综 合征
演讲人
目录
0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概述 02. 治疗方法 03. 预后和预防
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概述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病因和病理
病因:动脉 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血管痉挛等
病理:基底 动脉尖部狭 窄或闭塞, 导致脑干缺
05
定期进行心理评估,了解 心理状况,及时调整心态
02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 超等心脏检查
04
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 观察脑部病变情况
06
定期进行康复治疗,提高 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
谢谢
03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脑 脊液检查等
04 鉴别诊断:与其他引起类似 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如前 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等
2
治疗方法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 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预防措施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康 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
02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
医学影像技术(医学高级):中枢神经系统
医学影像技术(医学高级):中枢神经系统1、名词解释末梢型感觉障碍正确答案:肢体远端对称性完全性感觉缺失,呈手套袜子形分布,可伴有相应区内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见于多发性神经病2、名词解释E-W核正确答案:(江南博哥)司瞳孔缩小及晶体变厚而视近物,参与缩瞳和调节反射。
3、名词解释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syndrome)正确答案:基底动脉尖端分出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闭塞后导致眼球运动障碍及艟孔异常、觉醒和行为障碍,可伴有记忆力丧失、对侧偏盲或皮质盲。
4、问答题程控室控制设备启停共有几种方式?分别为哪几种?正确答案:3种,程控、联锁手动、解锁手动。
5、名词解释眼型Grave病正确答案: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眼肌麻痹,而甲状腺功能正常。
双眼受累及,CT见眼外肌肥大。
6、名词解释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TGA)正确答案:发作时出现短时问记忆丧失,病人对此有自知力,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发作时对时间、地点定向障碍.但谈话、书写和计算能力保持;是大脑后动脉瓢支缺血累及边缘系统的预叶海马、海马旁回和穹隆所致;7、名词解释昏睡(sopor)正确答案:处于沉睡状态,正常的外界刺激不能使其觉醒,需较强烈刺激方可唤醒,可不完全答话,后很快入睡。
8、填空题对于高频输出信号,如其阻抗与两端连接的电源所用负载的阻抗不匹配时,()正确答案:容易产生反射,功率不能被负载全部吸收9、名词解释Jackson发作正确答案:部分性运动发作癫痫的一型,即异常运动从局部开始,沿大脑皮质运动区移动,临床表现为抽搐从手指-腕部-肘-肩-口部-面部逐渐发展。
10、名词解释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正确答案: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也称为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以病损水平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为临床特征。
11、名词解释瑞内(Rinne)试验正确答案:正常时气导>骨导,传导性耳聋时气导<骨导,神经性耳聋时气导>骨导(均缩短)。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第六页,共三十三页。
相关解剖结构
• 基底动脉尖部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 cm 直径范围内5 条血管交叉的部位, 分别由2 条大脑 后动脉、2 条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形成的 一个“干〞字结构。
• 不同血管分支血循环障碍组合, 导致临床及影 像学梗死形式多种多样, 涉及幕上幕下多部位 分布和多样组合、对称或不对称、梗死灶可位 于丘脑、中脑、枕叶、颞叶、小脑等。
第七页,共三十三页。
第八页,共三十三页。
基底动脉尖的结构如同“干〞字,上面一横是大脑后动脉,下面一横是小 脑上动脉,中间一竖是基底动脉干,这个“干〞字结构称为基底动脉尖,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三页。
病情观察
• 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眼球运动、瞳孔、肢体运动。
• 波动性意识障碍即发病过程中突然出现短暂的严重的意识障碍 ,清醒后可答复以下的问题及配合查体,然后出现嗜睡。密切 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准备好急救药品器材,以便及时抢 救。
• 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是T0BS的主要表现。瞳孔散大 、不等大,在观察时要及时判断是由脑疝引起还是TOBS 引起,因为处理方法不同,后果也不一样。
髓, 易形成脑疝而威胁生命。 • 积极防治并发症: TOBS 易出现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其中最常见的
是顽固性呃逆、上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等, 对症治疗利于疾 病的预后。 • 其他: 脑细胞保护剂、抗自由基、活血化瘀、促醒、康复治疗等综合治
疗方案也十分重要。
第二十页,共三十三页。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
小脑后下动脉(PICA)
完全闭塞时在临床上出现典型Wallenberg 综合征。
分支与小脑上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存在着 广泛的软膜吻合。
基底动脉完全闭塞时,可代偿逆行充盈小 脑上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
PICA分支—侧位图
表现分为两组:脑干首端梗死和大脑后 动脉区梗死。由于供应脑干首端的血管多 为深穿支或终末支,并直接从大血管发出,易 造成血管的损伤,故脑干首端梗死多见。
脑干首端梗死
眼球运动障碍 瞳孔异常 意识障碍和幻内脏行为异常觉 内脏行为异常
眼球运动障碍
这是TOBS主要特征之一, 中脑被盖内侧汇聚了眼球水平 运动和垂直运动的下行纤维以 及动眼神经核簇,损害部位不同, 可出现不同的复合眼征:
髓前段
椎动脉
脑膜后动脉
半球支和蚓支 扁桃体上段(头攀) 髓后段
扁桃体支
外侧髓段(尾攀)
小脑前下动脉(AICA)
起源于BA下1/3,少数起于中1/3. 供应桥脑、小脑中脚以及下蚓等部位。
基底动脉(BA)
由双侧椎动脉在桥脑下缘汇合而成。 长度:平均:33.3mm 直径:平均:4.1mm BA有很多小分支向脑干供血 发育过程中有时可形成双干和开窗
Finocchi等报道一组TOBS病人均有心房 纤颤病史,经Doppler对颅内外动脉检查未见 有意义改变。其次为脑血栓形成。部分病 人病因不明
危险因素
与脑卒中相似,以原发性高血 压最常见,其次为心脏病(心房纤颤、 心肌梗死等)、糖尿病、动脉炎、 吸烟、酗酒、高脂血症等。
临床特点
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 病,由于TOB区局部解剖的特点,此区血循环 障碍常出现2个或2个以上梗死灶,且临床表 现多样。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推荐意见
2020/6/13
32
3、呼吸系统处理
意识水平下降(Glasgow评分<8分),应考虑机械 通气。
应尽可能避免使用镇静和麻醉药以避免影响 神经功能的评价。
2020/6/13
33
八、治 疗
4、溶栓治疗 动脉内溶栓治疗
目前还缺乏大样本、随机临床试验的资 料;从近期一些报道看,总体病死率从 46%-75%降至26%-60%。
2
基底动脉尖位于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 2cm范围内5条血管开口的部位。
5条血管即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
和基底动脉形成的一个“干”字型结构
。
2020/6/13
3
2020/6/13
4
2020/6/13
5
二、血管
该部位血管阻塞会出现其供血区域内的多 发梗死,包括丘脑、中脑、小脑、枕叶、 颞叶、脑桥上部和丘脑下部,往往呈双侧 对称分布。丘脑及中脑的缺血症状最为常 见。
2020/6/13
43
脑保护的关键环节为: 改善CBF; 降低脑代谢率; 矫正乳酸的蓄集; 抑制及清除自由基; 稳定Ca2+内环境; 控制脑水肿; 改善脑的微循环…
2020/6/13
44
神经保护药物:
神经保护药物药物数以百计,兴奋性氨基酸调控药 物、谷氨酸受体调节药物、谷氨酸释放抑制剂、 GABA受体激动剂 5-HT受体激动剂;神经生长因 子、氧自由基清除剂、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 、环氧化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抗白细胞药 物、抗凋亡药物…但几乎都是动物实验有效,临床无 效。
治工作中,或则措施不当,或则针对性不强,以致
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人工维持有效的呼吸、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特点
内脏行为异常 脑干首端梗死病人可出现 内脏感觉和运动异常。脑干网状结构是内脏 感觉上行束与调节内脏活动的下行束的转换 站,下丘脑外侧区的传出纤维,主要终止于中脑 网状结构。丘脑背内侧核与前额皮质、下丘 脑、杏仁体、黑质、中央前回以及其他丘脑 核群有丰富的联系,认为是内脏与躯体冲动进 行复杂整合的中枢,Potter等曾报道单侧丘脑 背内侧核损害导致的同侧嗅觉功能下降。
临床特点
2.假性Parinaud综合征,是核性损 害最具特征的表现,病灶侧完全性动 眼神经麻痹伴对侧上视障碍。对侧上 视受限是由于病灶侧上直肌核破坏所 致。
Parinaud综合征
又称上丘脑综合征、中脑顶盖综合征、上仰视性麻痹 综合征。由中脑上丘的眼球垂直同向运动皮质下中枢病变 而导致的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累及上丘的破坏性病灶 可导致两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特征为两眼同向上视不能 、两侧瞳孔散大或不等大、光反应消失,调节反射存在。 表现为眩晕,有时共济失调。睑下垂,复视,双眼同向上 视运动麻痹,但无会聚性麻痹。退缩性眼球震颤,瞳孔变 位,眼底见视神经乳头水肿。
基底动脉尖端分出两对动脉,大脑后动脉 和小脑上动脉,供血区域包括中脑、丘脑、 小脑上部、颞叶内侧和枕叶。 临床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觉 醒和行为障碍,伴有记忆力丧失,及对侧偏 盲或皮质盲,少数患者出现大脑脚幻觉。
相关的局部解剖 大脑后动脉在脚间池内行向 外侧,环绕大脑脚转向被侧面,越过海马 旁回沟,沿海马沟向后,直到胼胝体压部 的后方进入距状沟始段分为两终末支: 顶枕动脉和距状沟动脉。
临床特点
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 病,由于TOB区局部解剖的特点,此区血循环障 碍常出现2个或2个以上梗死灶,且临床表现多 样。大部分学者将其表现分为两组:脑干首端 梗死和大脑后动脉区梗死。由于供应脑干首 端的血管多为深穿支或终末支,并直接从大血 管发出,易造成血管的损伤,故脑干首端梗死多 见。
治疗及预后
既往多认为本病较其他缺血性脑 血管病预后差,完全治愈者甚少。本 病经早期正确地抗血栓治疗,可提高 半暗带内脑细胞的存活率,改善微循 环,改善病灶局部的低氧环境,从而 改善TOBS预后.
谢谢!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概念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 约占脑梗死 的7.6%.Caplan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两组, 即中脑和丘脑受损的脑干首端梗死和颞叶 内侧面、枕叶受损的大脑后动脉区梗死。 TOBS是因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 直径2cm范围内的左、右大脑后动脉,左、 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交叉部位的 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的,
相关的局部解剖
小脑上动脉起于基底动脉尖端,沿 小脑幕腹侧向外,分布于小脑的上面、 小脑髓质深部和齿状核等中央核团,以 及脑桥首端被盖部、脑桥中脚、中脑尾 端被盖外侧部。
症状和体征
1、意识障碍:突发或逐渐进展的意识障碍,可有嗜睡及 不同深度的昏迷,严重者出现去脑强直发作。 2、瞳孔异常和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忽大忽小或一侧散大, 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眼球分离或偏斜,双眼垂直运动受 限,但水平运动时,头-眼反射可不受累。 3、肢体瘫痪和锥体束征:如病变累及双侧大脑脚,可出 现不同程度的四肢瘫或肌张力改变,双侧病理反射阳性。 4、头颅CT或MRI检查发现中脑、双侧丘脑、枕叶和颞叶 多发梗塞灶。
(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 TOBS ) 1980年Caplan首先报告,病因为基底 动脉尖端血栓形成,缺血范围累及双侧大 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基底动脉顶端 2 厘米内的深穿支,使中脑被盖部、双侧丘 脑、枕叶及颞叶出现梗塞病灶。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解剖示意图
病因及其危险因素 TOBS的主要病因
为脑栓塞,约占61.5%,栓子主要为心源性,其次 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所致。有学者对10例 由小脑上动脉阻塞造成的单纯小脑梗死病人进行病 因学研究,7例有心房纤颤病史,1例有心肌梗死病史, 此8例经血管造影未见动脉硬化的证据。Finocchi等 报道一组TOBS病人均有心房纤颤病史,经Doppler对 颅内外动脉检查未见有意义改变。 其次为脑血栓形成。部分病人病因不明。危 险因素与脑卒中相似,以原发性高血压最常见,其次为 心脏病(心房纤颤、心肌梗死等)、糖尿病、动脉炎、 吸烟、酗酒、高脂血症等。
诊断
有幕上和幕下、脑干-间脑和大脑后 动脉支配半球区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部 位的缺血性梗塞的体征和(或)影像学征 象(包括中脑、丘脑、丘脑下部、桥脑 上部、小脑、枕叶及颞叶内侧面的梗 塞)。
治疗
主要是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机 制治疗,另外要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 和预防,目前仍是以尽早溶栓、抗凝、 扩容、改善脑血液循环和脑细胞功能等 综合方法为主。
临床特点
3.两上睑下垂伴垂直注视障碍,为 核性损害,病灶累及了动眼神经核群的 上直肌核、下直肌核及提上睑肌核,内 直肌核和下斜肌核相对不受影响,此由 于上直肌核和下直肌核位于动眼神经 核上端,首先受累,提上睑肌核为单个, 因此部分损伤也会造成两上睑下垂。
临床特点
瞳孔异常 当导水管腹侧中脑被盖内 侧缺血,瞳孔反射弧传入纤维在视束至EW核段受损,常出现瞳孔异常,如瞳孔不 圆。整组E-W核受累表现为瞳孔散大,对 光反应消失,若同时伴意识障碍,易误诊 为脑疝,需注意鉴别。
临床特点
鉴别要点: 1意识障碍持续时间长但程度相对轻; 2脱水治疗后,意识及瞳孔改变无改善; 3脑CT检查大脑半球无病灶,中线无错位 ; 4其他生命体征平稳; 5轻度的肢体障碍。
临床特点
意识障碍和幻觉 TOBS多引起 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意识障碍,文献 记载其发生率为77%~100%,一般多 持续6h~3d.随病情不同可表现为深 昏迷、无动性缄默、嗜睡或睡眠过度。 意识恢复后,肢体运动感觉大多恢复正 常或基本正常。
影像学检查
DSA不仅可明确病变的血管部位,同时 还为寻找病因提供证据。Sato等经血管造影 证实,在基底动脉尖2cm直径范围内存在血管 狭窄或闭塞的病人占84.6%,闭塞血管的再通 率为61.5%. 治疗及预后既往多认为本病较 其他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差,完全治愈者甚少。 但Gomez等报道,本病经早期正确地抗自由基 治疗,可提高半暗带内脑细胞的存活率,改善微 循环,改善病灶局部的低氧环境,从而改善 TOBS预后.
临床特点
脑干首端梗死 眼球运动障碍 这是TOBS主要 特征之一,中脑被盖内侧汇聚了眼球水 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下行纤维以及动 眼神经核簇,损害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 的复合眼征:
临床特点
1.垂直注视麻痹,病人随意及反 射性垂直注视均消失,此乃由于顶 盖前区和后连合梗死引起上视麻痹 ຫໍສະໝຸດ 红核的内侧和背侧梗死引起下视 麻痹。
临床特点
大脑后动脉区梗死该区梗死主要表现 为视觉障碍及行为异常。Martin等报道, 该区梗死占TOBS 35%.视觉障碍可表现 为视力减退、偏盲或皮质盲,少数为闪光 幻觉、视物变形、视觉失认等。
影像学检查
脑CT扫描最大特征是双侧丘脑对称性成蝶形低 密度灶,多位于丘脑中心部位,主要局限在中央中核、 板内核之间。 除丘脑梗死外,小脑、枕叶、中脑和颞叶内侧也 常见到梗死灶,但发现率较低,这主要由于CT对后颈 窝扫描存在伪影干扰,分辨率差。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并能多方位成像,尤其对 后颅窝病变更为敏感,故MRI对TOBS定位更为准确, 且能检出极早期病灶,有时发病后30min即能检出梗 死灶,大大提高了本病的早期确诊率,因此对怀疑 TOBS的病人应首选MRI检查。
相关的局部解剖
大脑后动脉皮质支分布于颞叶 底面和枕叶内侧面,包括海马旁回及 海马旁回沟、枕颞内侧面、舌回、扣 带回峡、楔叶、楔前叶后1/3和顶上 小叶后部。
相关的局部解剖
大脑后动脉中央支起自其环 部和主干,支配丘脑的主要有丘脑穿 动脉,供应丘脑内侧核与中线核的下 半部分,以及中央中核和脑后内侧核, 丘脑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