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银行业垄断
打破银行垄断概念及作用
打破银行垄断概念及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变革和创新,金融服务业也不例外。
作为金融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银行一直以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在银行领域中,银行垄断一直都是一个热门话题。
那么,什么是银行垄断?为什么需要打破银行垄断?如何打破银行垄断?该如何看待打破银行垄断的意义和作用?以下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银行垄断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银行垄断是指某个银行或几家银行对某个市场或产品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垄断地位,并通过垄断地位获取利益的现象。
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收费贵昂:银行垄断一定的市场份额后,可以通过提高收费标准来获取高额利润,对于顾客来说影响着财经负担和效率。
2. 简化产品:银行垄断可以使得一些顾客尤其是对于特殊需求的顾客只能接受那些仅符合银行管制课规范的产品。
3. 技术滞后:银行垄断常常误导银业实现技术的革新,对于客户的便利于效率造成贡献。
二、银行垄断的问题和危害银行垄断不仅对顾客造成影响,也对整个金融服务业造成冲击和不良影响。
具体来说,银行垄断将带来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和危害:1、形成不公平竞争:银行垄断可以带来排斥和利用市场竞争对手的情况,影响金融领域的公平、尤其是聞者可提高知识产权的道德性。
2、降低创新性:银行垄断可以使得银行放弃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依赖老的产品来获取利益,这会降低整个金融服务业的创新性。
3、不足够的服务:银行垄断可以带来低效率、没有竞争力的情况,由于缺少竞争压力,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就会下降,对于顾客来说也就没有多样化选择。
三、打破银行垄断的措施和方法打破银行垄断的出路是多种多样的,从政策、法律、监管到技术和市场,有很多方面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目前打破银行垄断的主要措施如下:1、政策、法律和监管:在金融政策、法律和监管方面,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措施,例如取消市场准入限制,促进市场竞争,加强监管力度,防止垄断行为等。
2、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打破银行垄断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等,为客户提供全新、高效、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关于中国银行业垄断问题及规制方法的思考论文
关于中国银行业垄断问题及规制方法的思考论文关于中国银行业垄断问题及规制方法的思考全文如下:一、我国银行业的暴利是否合理近年来,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普遍缓慢的大环境下,银行业每年交出的“耀眼年报”就格外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其中,中国工商银行2021年、2021年、2021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084.45亿元、2386.91亿元、2629. 65亿元。
如此高额的数字使得“银行业的暴利是否合理”的辩论越来越激烈。
实际上,目前各行各业并没有“暴利”的具体标准,因此对于银行业所取得的高利润是否属于“暴利”也有着不同的观点。
现实中也有这样一些企业,它们在赚取高利润的同时,不仅没有遭到社会公众的谴责和垢病,反而成为人们称赞和学习的对象。
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本人认为,银行业一直饱受争议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很多人认为它的高额利润来自垄断,并且我国银行在享受高利润的同时并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
二、中国银行业垄断现状本人发现绝大部分相关资料都直接写“中国银行业存在垄断”,但缺少系统的分析过程。
中国银行业究竟存不存在垄断?存在那种类型的垄断?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下而本人将进行详细分析。
垄断行为被分为四种类型: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和行政垄断。
经过分析,本人认为我国银行业的垄断行为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一垄断协议银行业的垄断协议即是在银行业中发生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为人以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实施的限制银行业竞争的行为,垄断协议会严重阻碍市场的竞争并且危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近几年来,下列案例可以反映出银行间有制定垄断协议的行为或嫌疑: 2021年,上海市八家商业银行为避免住房借贷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导致两败俱伤,在没有与客户进行任何协商的情况下通过共谋达成了对提前还贷收取违约金的共同政策;2021年全国范围内小额支付系统跨行通存通兑业务正式运营,占市场份额较大的工、农、中、建、交等五大国有银行都按每笔金额的1%收取手续费。
专家称中国银行业垄断
专家称中国银行业垄断。
我们国家的16 家上市银行,去年前三个季度的净利差收入超过1.2 万亿元,占营业总收入80%。
目前,银行存款一年定期利率为3.5%,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 年CP
而目前银行一年至三年贷款利率为6.65%,五年以后的贷款利率更是高
达7.05%。
在现有金融环境下,国有银行肩负着扶持中小企业及微型企业的道
德义务,但现实是中小企业及微型企业要么贷不到款,要么只有接受比6.65% 贷款利率还要高出许多的霸王条款,银行却借此获取高利润。
对于储户,银行让对方承受实际存款利息亏损;而对于贷款客户,银行
享受了较高的收益。
除了存贷款利差之外,名目繁多、饱受诟病的手续费也是银行业暴利的
重要来源。
武汉大学法学教授孟勤国领衔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2003 年10 月1 日出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银行收费项目仅300 多种,而现在《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列出的收费项目已多达3000 种,7 年时间达到了10 倍。
去年8 月,12 家上市银行公布了2011 年的上半年业绩,共实现净利润4244.47 亿元,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就有2057.43 亿元,几乎占到了净利润的半壁江山。
正是吃利差和手续费的双重驱动,形成了中国银行业的暴利。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银行业利润激增源于垄断,其金融意义上的。
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
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一、本文概述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稳定、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银行业垄断问题逐渐显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中国银行业垄断现象的形成原因、表现形式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规制措施和政策建议。
文章首先界定了银行业垄断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垄断的现状及特点。
接着,从市场结构、制度安排、技术创新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银行业垄断的成因。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银行业垄断对经济发展、金融稳定、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影响,揭示了垄断行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为了有效规制银行业垄断行为,文章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包括加强反垄断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推动银行业市场竞争,促进金融科技创新等。
这些建议旨在打破银行业垄断格局,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中国银行业反垄断工作的深入开展,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二、银行业垄断的理论基础银行业垄断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经济学中的垄断理论,特别是产业组织理论。
垄断通常指一个或多个厂商在特定市场中对产品或服务的供给具有显著的控制力,从而能够影响市场价格和产出。
在银行业,垄断现象表现为几家大型银行占据市场份额的绝大多数,对金融市场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银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存在使得大型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具有成本优势。
大型银行可以通过扩大业务规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同时,大型银行还可以通过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实现范围经济,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
进入壁垒:银行业的高进入壁垒也是导致垄断现象的重要原因。
银行业的进入壁垒包括资本壁垒、技术壁垒、政策壁垒等。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垄断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垄断摘要:以国有商业银行服务收费问题下为出发点, 探讨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的现状,指出行政政断是国有商业银行低效的根源所在, 其弊端已阻碍中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此应以对银行业消费者的保护为切入口,从完善内部治理和加强外部监管两个方面采取措施, 抑制国有商业银行断。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银行收费;垄断一、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自2002 年起, 中国银行业服务的收费项目开始不断增多。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业服务收费名目繁多、层出不穷,借记卡年费、跨行取款费、密码重置费、零钞清点费等等不一而足,银行收取的服务费似乎无穷无尽,如中国工商银行,此次公布的收费项目已然高达409项。
由此可见,消费者的抱怨并非无病呻吟,而是植根于银行业的服务质量与服务价格的不相称。
社会各界关于银行收费问题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
这让人们不得不怀疑,是否银行正在把越来越多的商业风险与成本转嫁到广大普通消费者身上。
中国银行业乱收费的现状应该归咎于对市场的垄断。
二、银行垄断效应分析政府保护下的国有商业银行垄断不但会产生一般垄断带来的效率损失, 还会带来其他社会成本, 在某种程度上制约这些银行自身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垄断造成国有商业银行的低效运行。
垄断是我国金融竞争不充分和竞争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增机构、拼数量、不计成本拉存款, 在服务的质量上、金融产品的创新上、业务领域的拓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上却无大的作为。
银行员工也缺少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内在压力。
国有商业银行在银行业中的垄断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低下。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低与国外银行相差甚远; 成本率远远高于国外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人员众多, 致使在人均利润、人均资本与人均资产的衡量上无法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
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的低效率可见一斑。
2.垄断造成信用体系的缺失及金融风险的积聚。
在垄断状态下, 国有商业银行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去建立信用评估和监督体系, 其他商业银行在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状况下, 欲建立成本相当高的信用评估和监督体系, 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的表现和原因
国有商业银行是垄断行业的原 因 首先 ,西方资本主义对垄断 的定义是在生产集 中和资本 集中高度发 展的基础上 , … 家或者 少数几 家大企业 相应部 门产 品的生产销售 的独 占 或者联合控制 ,并且消费者数量足够大 ,使得商家可 以随意 调节价格 和 产量 ,获得 巨量超额利润 。 现 阶段 ,中国的银行虽 然都是 国有 资本 为主的银行 ,但是 除 了l T, 农 ,建 ,中四大银行外 ,还有 以招商银行为首 的各种小行 ,而且也有外 国品牌 的美 国花旗银行 ,香港 的恒生银行等 ,可 以说市场上 的企业非 常 的多 ,并且不存在消费者不得不选择任何一家企业办理业 务的 问题 ,并 不符合通常意义上垄断 的定义 。 我们可 以看一下 中国典型 的垄断企业 ,如 中石油 和中石 化 ,在 中国 的石油市场 中,只有这两家石油企业 ,全部 的加油站都必须 向这两家企 业采购 ,在资本上 ,资源上 ,政策 上都 对这 两家 企业进 行全 方 面的保 护 ,可 以说这两家企业 同时符合关键资源被掌控 的资源 垄断 、由于前期 资本投入大 的 自 然垄 断,政府给予 的排他性生产权利 的政府 创造垄断 三 种垄断形式 。相对 比之下 ,中国的商业银行数量这么 多 ,也 没有哪一 家 银行 资本上特别有优势 ,政府没有 给哪一家银行特别优 待 。资源上更 是 每个银行都一样 的了 ,似乎没有 哪个银行是垄断 的。 那 为什 么 我们 还 总是 说 中 国 的银 行 都 是 垄 断 的 呢 ? 我想 主 要 是 以 下 三点 : 1 .银行 的服务 和收 费很 “ 黑 “ ,明显让 绝大 多数消 费者 不满 意 , 但是 即使不选择现在这家企业消 费 ,其他银行也是一样 的。就像是全 部 银行联合起来 一起垄 断。 事 实上 ,银行 在虽然 没有签 订垄断协议 ,但 是实 际上在各方面都 表 现出了签订合 同般 的默契 : ( 1 )2 0 0 3年 4月工商银 行开 始跨行 取款 收费 2元 ,随后 全部银 行 都开始收取 这个费用。 ( 2 )全部银行卡 同时 开始收取 年 费 1 0元 ,并 且为 了推广 信用 卡 , 银行关闭了存折业务 ,并且不再新发存折。 还有数不清的实例 ,我们在 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感 受得到。 2 .全部商业银行都是国企 ,即控股者 是 “国家 “ ,并 且 国家 也在 法律和制度 中明确规定了银行的主体地位 ,因而国家商业银行在 这个市 场中有极大地权利 ,因而制定了大量不合理的收费和门槛消费 者也无可 奈何 ,而其他企业在与银行的资本运作中没有谈判资格。 3 .银行的利润非常高。2 0 1 1 年 实体 经济行业 业绩 明显下滑 的背景 中,银行年度净利润达到 8 4 1 5亿元 ,占上市公 司总利润 5 1 .3 %第一季 度 。上 市 银 行 总 实 现 利 润 2 7 2 6亿 , 占全 部 上 市 公 司净 利 润 的 5 4 .7 4 %。 二在 9 7 9家 上 市公 司 中 ,利 息 的 支 出逐 步 从 2 0 1 0年 的 9 1 9亿 元 上 升 到 1 2 5 6 亿元 , 增长 3 6 .7 % ,已经超过 了上市公 司净利润 的增长幅度 。 综上所述 ,银行并不是单一企业在银行业 中进行垄 断,而是全部 国 有商业银行联合起来代表整个银行业在全社会进行垄断获利 。 二.国有商业银行垄断 的原 因分析
剖析银行现状,打破银行垄断
在广西钦 州福建泉 州 、 莆 田、 福 州 等 地 就 经 济 运 行 情 况 进 行
调 研 时 指 出 银 行 获 得 的利 润 太 高 。 的确 , 近年来 , 在 经 济 增 速 放缓 的大环境下 , 银 行 利 润 率 大 幅 高 于 实 业 广 受 市 场 。虽 然
0 . 1 4 —0 . 1 6之 间 :利 润指 标 的 H HI 则处于 0 . 1 5 —0 . 1 7之 间 : 并 且 存 贷 款 余 额指 标 HH I 值都超过了 0 . 2 , 属 于高 度 集 中 。通 常 由公 式 计 算 出 的 H HI 指数通常较小, 实际应用需乘上 1 0 0 0 0 。
响程 度 。HHI 指标 计 算 公 式 如 下 :
H 厂, 、 ^
H H i : l l = s
据调查显示 . 2 0 0 7 —2 0 1 1 年 我 国 商业 银行 业 总 资 产 指 标 的 HH I 值处 于 0 . 1 2 —0 . 1 5之 间 营 业 收 入 指 标 HH I 值 处 于
进行测定 。
1 、 产业集中度 C R n
略有 放 缓 。其 中 , 五 大 行 同 比增 长 2 9 - 2 %。 股 份 制银 行 同 比增
长4 2 . 6 %, 城商行 同比增长 3 1 - 3 %。存贷利息差是银行的最主
要利润来源 , 据 统 计 大 部 分 上 市 银 行 的利 息净 收入 占 营业 收
的商 业 银 行 。 这 主要 体 现 的 是 国有 商 业银 行 在 市场 中拥 有较
大 的份 额 力越大, 竞 争程度越低 。 市 场 集 中度 的 计 算
方 法 有 多 种 .在 此 采 用 C R n指 数 和赫 芬 达 尔 HH I 指 数 2个
析银行垄断与银行规模经济(一)
析银行垄断与银行规模经济(一)近些年,银行垄断所产生的问题日益凸现,反银行垄断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银行在追求规模经济的过程中,产生大规模的银行,而银行规模过大,又为银行垄断埋下了伏笔。
那么,究竟如何对待银行垄断,如何理解银行规模经济,二者关系如何,若不能在理论上彻底澄清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反银行垄断理论的深入探讨及相关政策的制定。
一、银行垄断及反银行垄断的现实依据尽管人们大量使用银行垄断这一词汇,但却很少有人给银行垄断下一个精确的定义。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来归纳和抽象银行垄断的含义:首先,应界定垄断的主体,即由谁来垄断。
显然,银行垄断的主体是银行,但它不是指所有的银行。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众多银行无法串谋,采取统一行动。
通常,能实施垄断的银行只是极少数家超大规模的银行。
其次,应概括垄断形成的方式。
一般人们认为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形成垄断的基本途径。
企业依靠内部积累和外部扩张实现规模上的突破,最终成为独霸市场的垄断者。
但在现实中,垄断的形成方式也并非仅局限于这两种方式。
企业依靠进入壁垒、法规限制、产品差别化等途径也可在规模并不太大的情况下形成垄断。
再次,应划定垄断的范围。
它包括空间范围和业务范围。
从空间范围来说,垄断既可以指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也可以指一个市,甚至一个镇。
我认为,谈经济方面的垄断离不开市场,垄断一定是在某个特定市场中的垄断,而市场则可大可小,完全依据研究的需要进行划分。
因此,用特定市场来界定垄断的空间范围可能更合适。
而业务范围从理论上说应涵盖商业银行目前所经营的全部业务。
最后,银行垄断的概念应揭示垄断的目的。
传统观念认为,企业追求垄断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垄断利润,因为企业在市场中竞争的目的就是利润最大化,银行是企业,银行垄断自然也是为了攫取超额利润。
然而,在我国的现实中,由于银行垄断不仅仅是经济垄断,还搀杂着行政垄断,其垄断的目的决不是一句利润最大化所能概括的。
况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都不是全额留给银行,从银行的角度看,盈利与否并不直接决定银行的命运。
我国金融市场垄断现象及其解决方法研究
我国金融市场垄断现象及其解决方法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市场作为一种金融资源配置方式,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金融业存在着垄断现象。
这不仅影响着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还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垄断现象的表现、原因和解决方法三个方面探讨我国金融市场垄断现象及其解决方法。
一、垄断现象的表现1、金融机构垄断我国金融市场中,银行等金融机构数量有限,大部分银行处于垄断地位。
这导致金融机构对市场的信息、资源进行垄断,从而掌握着金融市场的话语权和控制权。
2、金融产品垄断在金融市场中,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种类有限,大部分金融产品由少数金融机构所推出,导致金融产品的同质化严重。
此外,金融机构的产品定价也存在差异,从而掌握了不同收入人群的金融资源分配。
3、金融技术垄断在金融业发展中,金融技术已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金融技术门槛高,多数金融机构都无法自主研发金融技术,必须通过采购、合作等方式获取技术。
这导致少数金融机构在金融技术上形成了垄断。
二、垄断现象的原因1、市场准入门槛高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金融机构需要拥有一定的注册资本、管理人员和技术等要求,才能进入金融市场。
这导致金融市场中存在较少的金融机构,而这些机构可以通过垄断手段实现市场份额的扩大。
2、信息不对称在金融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只能从有限的信息中作出决策。
而相对于散户来说,金融机构拥有更多的信息渠道,是金融市场中的“信息垄断者”。
3、法律法规不完善在国家政策的制定方面,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会影响金融机构的竞争环境。
当前,我国的金融法律法规存在着诸多问题,很难制定出一套公正、合理、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导致金融市场的监管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三、垄断现象的解决方法1、法律法规的完善制定完善、有效的法律法规是保障公平竞争的基础。
加大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机制,促进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
我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银行业发展现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金融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
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发展背景与现状我国银行业在改革开放之初基本上处于一种垄断的状态,国有大型银行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加速,银行业也经历了快速的转型和发展。
1. 市场化进程加快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金融体系逐渐实现市场化,银行业也在不断深化改革。
过去垄断的局面被打破,逐渐引入竞争机制,涌现出一批新型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
2. 外资银行进入加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银行获准进入中国市场。
外资银行的引入,一方面提升了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也对国内银行机构构成了压力,催生了一系列的改革。
3. 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对银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移动支付、互联网银行等新兴业务迅速崛起,改变了传统银行的经营模式,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便利性。
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
二、面临的挑战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银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风险管控压力加大随着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增加,银行面临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信贷风险、市场风险等问题需要银行加强风险管理能力,防范风险带来的损失。
2. 利润增速放缓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银行业利润增速逐渐放缓。
传统的利差业务面临压缩,新的盈利模式尚未完全形成。
如何寻找利润增长点,成为银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3. 数字化转型的挑战金融科技的发展对银行业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要求。
尽管银行业正在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但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小。
如何平衡传统业务和数字化业务,提高运营效率,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三、未来发展方向面对挑战,我国银行业需要积极应对,寻找未来发展的方向。
1. 推动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的融合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银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
我国银行业垄断分析及对策误区——基于PR模型应用
理论分析外 ,理论界还在运用经济分析工具对垄断或竞争水平进行准确或近似地
度量方面做了大量 的探索 。但是 ,由于对引进的分析工具、模型选择方面的理解 存在差异 ,加之实证数据变化又是不问断动态过程 ,所 以,分析结论及对策讨论
总是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 的问题 ,而本文所作的分析 ,目的在于能对这方面的研
第二,“ 潜在竞争力量” 。由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大量准金融机构大量存在 , 持证银行面对着越来越多潜在 “ 领域进入者”的威胁 。但是 ,以目前的金融发展
格局看 ,这一竞争力 的市场表现并不对传统银行的竞争优势地位形成显著威胁。
第三 ,“ 替代竞争者” 。由于直接融资在金融结构 中的比重上升,传统银行产 品的替代品变得丰富起来 , 但是 ,由我 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后以及诸多其他原因, 这一竞争力的市场表现与上述第二点相近。 第 四,“ 金融产品供应竞争” 。 银行业领域内的有限竞争 ,以及传统银行与现 代金融业之间一定程度竞争 ,使得银行在产品供应方面的要价能力有所削弱 ,但 是 ,由于金融结构仍然表现为传统银行为主,与非银行领域的竞争并不充分 ,所 以,金融产 品供应仍然表现为供给主导 ,而竞争力的市场表现很微弱 。 第五 ,“ 产 品需求要价能力” 。 我国银行产品定价并非市场供求机制决定 ,而 主要是在监管 当局政策支持下 由银行决定 ,因此 ,银行产品购买者的还价能力与 计划经济时期无根本改观 ,竞争力市场表现极其有限。 从本世纪初以来 ,对于竞争态势上升或垄断水平下降的判断,除进行经济学
那么 ,在经历了三十年市场化改革后 ,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态势和竞争水平究
作者简介 :侯合心 ( 1 9 5 8 . _ l , 男, 云南财经大学金 融学院( 昆明, 6 5 0 2 2 1 ) , 教授 。研 究方向: 货 币理论与政策。 胡鹏飞 ( 1 9 臼 一) , 男, 云 南财经大学金 融学院( 昆明, 6 5 0 2 2 1 ) 。研 究方 向: 商业银行 管理。
试析由银行收费问题引发的中国银行业反垄断思考
试析由银行收费问题引发的中国银行业反垄断思考一、引言在中国银行业,银行收费问题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收费标准的逐渐提高,消费者的抱怨越来越多,监管机构也开始重视这一问题。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正面临着反垄断压力。
本文以银行收费问题引发的中国银行业反垄断思考为论题,分析银行收费问题在反垄断方面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加强监管措施,促进市场竞争,达到维护消费者权益和提升整体竞争力的目的。
二、银行收费问题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1.竞争力下降随着银行收费标准的提高,银行的服务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影响了银行的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一些银行通过垄断市场、提高收费标准等手段,来获取不合理的利润,并未真正提高服务质量,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2.消费者权益受损银行收费标准的提高,不仅会增加消费者的经济负担,还可能让消费者因此受到不公正待遇,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
一些银行以比较低的贷款利率来吸引客户,但在服务收费等方面却较高,对消费者不公平。
3.金融风险增加一些银行为了获取更多的收益,会在吸引客户方面比拼低廉的利率,这样就容易形成不合理的竞争。
这种竞争可能导致银行资金的过度扩张,从而形成金融风险。
4.阻碍金融创新银行收费问题也影响了银行业的金融创新,一些银行因为收费利润较高,对新型金融产品的推广存在局限,从而稳定了传统的商业模式,阻碍了行业的创新。
三、加强监管措施,促进市场竞争1.加强反垄断监管应加强反垄断监管,促进市场竞争,防范价格垄断和经营垄断,维护消费者权益和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如发放银行执照时,应该对银行开展反垄断调查,杜绝非法垄断。
2.完善法律法规应完善法律法规,规范银行行业的经营行为,明确银行业的规范管理。
加强监管措施,提高执法效率,对银行行为的不正常行为加强监管。
3.推动创新银行业应该推动金融创新,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增强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引领和推进创新金融模式和理念的发展,逐渐让银行推进到价值链上游的金融服务。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分析一、引言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旨在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进行分析,以了解其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二、市场结构概述1. 市场结构类型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主要呈现垄断竞争的特点。
虽然存在多家银行,但大型银行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一种寡头市场结构。
2. 市场份额分布大型银行在我国银行业市场中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等。
这些银行在市场中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和资金实力,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3. 市场准入壁垒我国银行业市场准入壁垒较高,主要体现在资本要求、监管要求和技术要求等方面。
这些壁垒限制了新进入者的进入,使得市场竞争相对较为有限。
三、市场特点分析1. 垄断竞争特征由于大型银行占据主导地位,市场竞争程度较低。
这导致了银行产品和服务的相对同质性,客户选择余地较小。
2. 利润来源多样化大型银行通过多元化经营,实现利润来源的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外,它们还开展证券、保险、信托等多种金融业务,提高了利润水平。
3. 金融科技驱动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新兴业务在银行业中得到快速发展。
大型银行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了客户体验和服务质量。
四、市场发展趋势展望1.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对银行业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创新发展,推动市场竞争,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2. 金融科技创新金融科技将继续推动银行业的发展,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将改变银行的经营模式,提高效率和风控能力。
3. 风险管理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风险管理将成为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提高资本充足率,是银行业未来的关键任务。
五、结论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呈现垄断竞争的特点,大型银行占据主导地位。
市场特点包括垄断竞争特征、利润来源多样化和金融科技驱动。
未来,政策支持、金融科技创新和风险管理将是银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六、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分析[J]. 经济学报, 2018, 36(2): 100-120.[2] 王五, 赵六. 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与创新研究[J]. 金融研究, 2019, 45(3): 50-65.以上是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分析。
银行垄断申论作文
银行垄断申论作文近年来,银行业出现了垄断现象,由少数几家大型银行垄断了市场资源,给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然而,银行垄断也具有其必然性和一定的合理性,并非完全是坏事。
本文将就银行垄断现象进行探讨,并呼吁相关部门采取适当措施,实现银行业良性发展。
首先,银行垄断的出现并非偶然。
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银行更容易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从而形成垄断地位,这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现象。
垄断带来的经济规模效应、品牌效应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银行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这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个体客户的利益都是有益的。
其次,银行垄断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作为金融行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金融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少数几家大型银行由于其规模和实力,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类风险和金融危机,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
相比之下,如果市场上存在过多的小型银行竞争,其资金实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可能导致金融不稳定甚至金融风险。
然而,银行垄断也带来了某些负面效应。
一是对竞争的抑制。
市场竞争是保障消费者权益、激发企业创新和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银行垄断会导致市场竞争程度下降,限制了小型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发展空间。
二是利润过高问题。
垄断地位使得银行可以通过设置高昂的手续费和利息,获取更多的利润,给客户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三是服务问题。
少数银行的垄断地位可能导致服务质量下降,缺乏真正的竞争压力。
因此,对于银行垄断,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实现银行业的良性发展。
一是加强监管。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垄断企业的监管力度,规范其市场行为,确保其不滥用市场垄断权力。
二是推进金融市场开放。
通过开放金融市场,吸引更多外资银行进入,增加市场竞争,减少垄断现象。
三是鼓励小型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发展。
给予小型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增加市场多样性和活力。
最后,加大金融知识普及力度,提高消费者的金融素养,让消费者能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服务。
我国银行业垄断行为的法律规制
企业与金融我国银行±垄断行为的法律规制□南宁莫舒程金融行业作为垄断行业的典型代 表,其反映的垄断问题表现得尤为突 出。
近年来法学学者逐渐将目光投注 在如何建立系统、完善的银行业反垄断规制体系上,但在我国银行业发展 过程中,反垄断法还尚未发挥应有的 功能。
具体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我 国反垄断规制机构虽然已经认识到对银行业的垄断行为进行规制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但是在这方面的实践运用 上较少地进行规制;另一方面,我国 对于银行业的垄断行为进行规制还存 在起步较晚,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发 展较为缓慢的问题。
对银行业垄断的 行为进行规制,是指从立法、执法等 层次对银行之间达成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银行并购等行为进行合理的管制’以维护银行业公平合 理的自由竞争的金融行业管理制度。
_、我国银行业垄断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1.立法欠缺。
对于银行业垄断行 为的规制能够在法律、法规中找到分 散的规定,但是目前没有专门的法律 针对银行业垄断行为进行系统的规制。
银行业相对其他行业具有一定特 殊性,《反垄断法》仅是针对竞争方 面的普通立法,不能有效地针对银行 业垄断行为进行规制,同时反垄断立 法具有滞后性,主要表现为未能对银 行业垄断热点事件及时、积极的作出 法律上的回应,就有可能减损反垄断法的公信力,造成法律执行的困难。
目前针对金融行业的反垄断专业性规定仅有《金融经营者集中申报营业额计算办法》,这一规定是针对金融行业的反垄断执法的第一个特殊规定,其后未有实际性的针对金融行业的反垄断规制活动开展。
同时我国反垄断立法与银行业立法中存在对于银行垄断行为重复规制和越权规制的问题,造成法律之间的规制功能实现挤压。
2.法律适用不明晰。
银行业的发展以及银行机构的运作与一般行业相比具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银行业具有高风险性和脆弱性、外部性以及较强的政治监管性,导致银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
我国针对银行业垄断行为的规制主要体现在竞争法和金融法中,主要有《反垄断法》、《商业银行法》和《银行监管法》,但这两方面的立法具有法律适用上的冲突。
银行业垄断
• 垄断的危害:
1.行业垄断导致有效投资不足 (垄断企业获得超额利润, 从而妨碍了效率的提高, 妨碍了其扩大规模的积极 性,一定程度上阻值 社会 资金进入该行业。) 2.行政垄断滋生腐败(行政 性的垄断由于政府的介入 使不少腐败分子滥用权力, 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也使政府失信于经营者。)
中国银行业垄断
打破垄断的利弊和影响
1.倒逼银行转型升级(很明显的看出,银行的盈利 主要有利息构成,走“综合化经营模式”实现收 入多元化,才是健康的模式) 2.使银行服务惠及中小企业(银行业垄断的打破, 会使中小企业受益) 3.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强大(在银行主导的资金配给 下,资本市场的发展会受到很大制约。打破垄断 后,会促使企业寻求低资本的直接融资,资本市 场能得到发展。)
背景:近日,工农中建交 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 公布年报,多家银行 “日赚数亿”,关于银 行业的纷争再度燃起, 温家宝曾说“少数几家 大银行处于垄断地位, 银行获益太容易了”。
银行业垄断现状:
银行业垄断的原因
考虑垄断的原因,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 数量不足,但据银 监769家银行 业金融机构。所以 这一问题的症结在 于目前银行业金融 机构享有的政策性 利差空间上。
论我国银行业垄断的法律规制
论我国银行业垄断的法律规制摘要:垄断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是对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的最大威胁,垄断必然妨碍竞争。
《反垄断法》也被视为经济宪法被经济学界和法学界所推崇备至。
笔者在针对目前学界关于中国银行业垄断和反垄断的学说审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银行业的寡头垄断地位的合理性及对防止银行垄断行为的必要性,以及对如何在现有银行业格局下完善法律制度来遏制垄断行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金融垄断;效应;弊端;规制一、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不断地发生了变化:(1)1977年以前,是中国人民银行绝对垄断时期。
我国银行业市场呈现的是中国人民银行一支独大、统一领导、垄断经营格局。
中国人民银行那时既能发行货币、行使金融监管的职能,又可以从事普通银行的诸如存贷款、外汇、结算等业务。
这样的绝对垄断格局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为了适应当时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而所产生的。
(2)1978年至1986年期间的寡头垄断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从普通银行的角色中分离出来,不再从事商业银行的业务,专门执行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和金融调控职能;恢复、成立四大专业银行。
由此我国银行业所呈现出来的是四大专业银行垄断银行业市场的寡头垄断格局。
(3)1986年至今的寡头垄断向垄断竞争转变时期。
为了进一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给四大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营造适当竞争的外部环境,1986年9月,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交通银行,标志着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诞生。
在此之后的10年间,我国陆续成立了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我国银行业市场逐步形成了以四大商业银行为主体,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并存地方银行为补充的不完善的垄断竞争局面,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
二、我国银行业市场垄断:合理性与危害性1.银行业垄断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效应银行业由竞争走向垄断,是市场作用的结果。
银行既然是市场活动的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内在的必需。
垄断竞争的三个特点[打破银行业垄断对银行业的影响]
垄断竞争的三个特点[打破银行业垄断对银行业的影响]【关键词】银行业垄断影响银行业的垄断经营现象在我国存在已久,国有四大银行在信贷规模上占比超过50%,且不止一家大银行的市场份额超过10%,从国际标准来看,这已是完全的金融垄断经营。
这一方面导致银行的盈利数字惊人,另一方面导致中小微企业面临贷款困境,因此,打破银行业垄断势在必行。
一、打破银行业垄断对银行业的影响(一)银行的业务1.传统主导业务萎缩,业务创新面临挑战。
现有金融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自存贷款利差收入。
若银行垄断被打破,即使利率市场化未完全实现,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仍受管制,其利差也会逐渐缩小,使传统业务获利空间变窄。
由此,商业银行传统主导业务将面临萎缩,业务比重将会逐渐下降。
2.表外业务、中间业务发展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大多来自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指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
由于传统业务的萎缩,商业银行会积极向服务中介转型,通过提供服务获得收入以平衡在传统业务领域的损失,为银行获得利润。
这就会促使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
3.经营业务综合化、交叉化伴随着银行业垄断的破除,银行传统业务的盈利性不断减弱,因此银行迫切需要拓宽其业务,提高其盈利性。
这会促使银行业务的交叉化,比如涉足更多非银行金融领域的业务。
这种业务交叉化会使得银行加强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使得银行原本传统的存款和贷款业务分解,传统业务不断萎缩,更加促进银行向综合化经营转型。
(二)银行内部的管理打破银行业的垄断将迫使商业银行更新管理模式。
在银行业垄断的情况下,银行业仅依靠做大规模即可实现高利润,丧失了向不同层次市场开展业务的动力,尤其不愿意对中小企业放贷,业务同质化严重。
若银行业垄断被打破,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加剧,不能再依靠传统的方式赚取暴利,市场竞争必然加剧,导致优胜劣汰的结局,这就迫使商业银行优化其内部管理,更新管理模式。
叶檀:中国特色的国有银行垄断
叶檀:中国特色的国有银行垄断在承担了剥离坏帐、注资、上市的代价后,中国的银行业并没有迎来市场化的春天。
银行表面上的竞争掩盖了实质性的垄断,与竞争能力的薄弱。
银行业竞争很激烈,但基本属于同质化竞争。
基层银行拉存款、拉客户,竞争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这从银行网点可见一斑,2009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163259家,其中新增网点269家;到2011年末,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银行网点达20.09万家,新增网点7023家。
未来营业网点只会多不会少。
分支机构、营业网点几何级数增加,导致各银行竞争激烈,有的银行以军事化管理完成任务。
从这个角度说,笔者十分同情基层银行主管与一线员工。
很遗憾,白热化的竞争没有带来市场化,银行产品同质化严重——宏观调控放松之时,银行一窝蜂地拉大客户,无论国企民企,宏观调控收紧之时,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成为各家银行紧盯不放的唐僧肉。
在金融创新产品同质化严重,一个银行的高收益产品可以在一个月内出现各种山寨版本,如房地产市场兴旺时的汽球贷传遍全国。
2009年5月19日,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关于金融创新同质化的批评现在看来并不过时:“在许多领域还存在创新不足甚至创新空白。
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地研究自身金融创新定位和重点,不断完善金融创新配套体制和严谨创新流程,降低偶发式、嫁接式的创新比重;二是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活动趋同性明显,某些领域的产品同质化问题还比较严重,需要进一步构建自主创新能力……”结果显而易见,银行的利润实际上来自于政策的呵护,银行利润来源主要来自于存贷差,这就导致中国利率市场化无法落到实处,一旦实行利率市场化,所谓高利润来自市场化的论调就会成为皇帝的新装。
根据万得资讯的数据,2011年前三季度,四大国有银行利息净收入占总营收的75.7%,其他股份制银行利息净收入占总营收比例则超过90%。
同期16家上市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达到3204亿元,同比增长44.5%,增速明显超过利息净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银行业垄断
作者:王艳美伍玉欢
来源:《商情》2013年第46期
【摘要】竞争和垄断是市场经济运行中两种相互交织的机制,参照我国金融经济改革的历程,我们知道在传统经济体制下我国银行的确是垄断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竞争力量不断渗透,我国银行业的垄断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银行的历史沿袭与数据分析,得出我国银行垄断性质不是行业性的垄断,而是行政性和制度性的垄断。
同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提供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银行业垄断
一、浅析我国银行业的垄断性质
自某银行人士称“有时候利润太高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的风波引起公众的非议,到各大银行陆续公布靓丽的成绩单,到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实力,再到温总理表示要打破银行业的垄断,关于我国银行业的话题从未间断。
参照我国金融经济改革的历程,传统经济体制下我国银行的确是垄断的,但现在我国银行业的垄断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银行的垄断地位是否依旧存在?学术界和商业界仍存在不同的意见。
按照美国反托拉斯法的规定,具有联合限制竞争、滥用经济优势、价格歧视、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合并、损害消费者权益等任一行为都构成垄断。
谭建春认为,由于商业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战略地位,历来受到政府的特殊保护,在加上具有自然垄断和规模收益等特点,较之其他行业通常具有较高的垄断性和较低的竞争性;以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陈佐夫为代表的一方不赞同银行仍处于垄断地位的说法。
他认为与供水、供电、供热、供气、航空、铁路等行业相比而言,这些行业少有外资进入,基本上不存在竞争关系,而银行业除了有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外,还有股份制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大批外资银行;而且消费者可以选择任何一家银行提供服务,而在那些行业就不可以;同时从单个银行来看,也有数据表明银行与银行间的竞争关系已日趋激烈,不存在某个银行能够垄断的局面。
事实上,无论从单个银行还是各类银行所占资产份额和市场份额的比重来看,都验证了银行业不存在决定垄断地位的观点。
作为我国最大的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所占比重在15%左右;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所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重为46.6%、股份制商业银行为16.4%、城市商业银行为15.0%、其他金融机构为28.0%;到2011年底,国有商业银行所占的比重为47.1%、股份制商业银行为24.4%、城市商业银行15.0%、农村商业银行为10.4%、外资银行为2.9%等可以看出,国内最大五家国有银行所占比重没有超过50%。
这与《反垄断法》所规定的一家企业达到相关市场份额的50%,两家企业达到相关市场份额的67%以上,三家企业达到相关市场份额75%的反垄断规定还想去甚远。
但是在近两年,中小实体企业嗷嗷待哺,制造业艰难转型,普遍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同时普通百姓储蓄的微利甚至是长期负利率的情况,银行每天净赚17亿元的巨额利润,让人们不得不非议它所处的地位。
通过分析,我认为我国银行业依然存在垄断,主要表现在银行数量与经济规模相比依然太少;银行的进入门槛高,民间金融无法给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消费者与银行之间无法形成“均势谈判机制”。
但垄断性质不是行业性的垄断,而是行政性和制度性的垄断。
原因有以下几点:
(1)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初期,政府以纯粹的指令手段进行资源配置;在逐步过渡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中,高度集权的人民银行下分四家服务对象固定,业务分块、职能划分明确的专业银行,并依据政策互不交叉的扶植各类群体。
商业银行之间的这种业务分工形成了各自的专业优势和垄断地位。
(2)长期以来我国整个金融业都受到严格的政府管制,准入与退出机制欠佳,政策性屏障成为我国银行业的主要进入与退出壁垒,政府以严格的准入资本和投资入股比例、营运资金限制、业务准入范围等条件限制银行准入;以托管、合并等障碍制约商业银行的退出,在行政保护下地垄断集中的商业银行并无破产倒闭之说。
(3)在“存款利率的上限管理及贷款利率下限管理”的模式下,国内商业银行无论对存贷款如何定价都能保证其利润在一定的区间。
在完全的利率市场化阶段尚未形成的环境中,商业银行在投资与消费领域都坚持着一种垄断性的运营理念与方式。
依靠固定利差的政策性盈利模式,享受利差保护带来的超额垄断利润;按照市场原则最大程度追逐利益,进行利润竞争而不是服务竞争。
总之,我国银行业的垄断性不是自然垄断,也不是行业性垄断,只不过是历史的原因和制度的安排让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较高。
进而因为利率管制,使其能坐享其成。
而银行业的“暴利”掩盖不了其经营的低效。
二、打破银行垄断及其影响
认清了我国银行业垄断性质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国银行业要打破垄断,首先要放开价格,放开政策保护,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一方面,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坚持将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改革的核心,结合宏观经济状况适时对相关利率管理权进行上收或下放,确保在平稳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建立新型银企关系,在竞争和利益双重机制驱动下,保证企业有权选择服务银行,并给予企业客户参与产品定价。
另一方面,逐步放开资金价格管制推动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价格竞争作为商业银行之间最主要的竞争手段,保障准入常态化完善退出机制,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多种的融资渠道应该并举。
倘若打破银行业垄断可以有序持续地推进下去,出于逐利的天然驱动,当下的垄断性银行必然会将核心竞争力更多地体现到经营规模、业务与创新上面,服务产品也会提升到与资金经
营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一个更健康更契合市场属性的银行业也可能会形成。
与失去的垄断地位相比,这或许是银行业更大的收获,也是破除垄断的最大收益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国刚.“中国银行业垄断暴利”的说法并不成立[J].经济学动态,2012.
[2]何玛丽.中国银行业垄断问题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