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试卷]高中语文 第2专题 一个人遭遇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语文必修2苏教版第二专题《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2)

语文必修2苏教版第二专题《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2)

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第1节一个人的遭遇一、教材分析:苏教版语文课本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第一版块“遭遇战争”中,收录了前苏联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是一篇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小说,在这部以描绘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灾难为主题的作品中,肖洛霍夫借助于一个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了战争给普通人的心灵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创伤。

因为战争,主人公索科洛夫被迫走上前线、妻子及两个女儿被炸死、儿子死在前线、领养战争孤儿凡尼亚。

小说通过主人公索科洛夫、凡尼亚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从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和心灵创伤的角度来写战争,对战争进行反思,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

鉴于此,教学这篇课文时,不应依照小说的要素来对文章进行条分缕析,而是通过文本的研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战争和战争文学,培养起学生关爱生命、珍惜和平的感情。

所以,教学《一个人的遭遇》时,应从索科洛夫、凡尼亚的悲惨遭遇入手(即情节),通过对战争带给索科洛夫、凡尼亚悲惨遭遇的梳理,主要抓住文章中的“我”的情感变化来做组织教学,让学生深深体会战争的残酷,进而珍惜和平;并在教学中适时穿插学生记忆中的关于战争文学的思考,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战争文学的本质。

另外,作为一篇引起强烈反响的小说,其艺术特点也是本课探讨的话题之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主人公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深刻的认识,珍惜和平。

2、细节描写的艺术3、积累优美文段,了解写作背景。

(二)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与文本展开对话;2、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3、学习本文在叙述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写作手法。

(三)情感目标:1、体会战争对人的身心的摧残,理解世界人民和平愿望。

2、学生能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三、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 小说中关于索科洛夫的心理描写很是细腻,集中表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创伤。

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二专题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1).

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二专题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案(1).

一个人的遭遇肖洛霍夫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这句话大意是说,战争不是儿戏,它关系重大,决不能轻易为之。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一起来感受战争、思索战争。

(说明:根据顾泠沅的情景原理,创设一种情景,营造一种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二、作者介绍:米哈依尔•肖洛霍夫(1905—1984年)当代最著名的苏联作家之一,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世界声誉的文学巨匠。

1926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

肖洛霍夫的代表作,首推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

这部小说从1926年开始创作,用了14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部巨著。

小说共分四部八卷,它以中农哥萨克葛利高里•麦列霍夫的命运和他一家人的遭遇为中心,描写了1912—1922年间顿河哥萨克地区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是一部反映顿河哥萨克在历史转折时期的生活、探讨哥萨克悲剧命运的长篇史诗。

自作品问世以来,它已被翻译成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文字,”成为当代世界文学中流传最广的名著之一。

肖洛霍夫的另一代表作是《被开垦的处女地》(又译《新垦地》)。

1957年肖洛霍夫发表了著名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这篇小说一经发表轰动一时。

1965年,肖洛霍夫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说明: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一方面可以引起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入阅读文本。

)三、开篇(文本研习)1、这篇小说的标题是“一个人的遭遇”,这个人主要是指谁?【明确】索科洛夫2、在节选部分,索科洛夫有哪些主要遭遇?面对这些遭遇他分别有哪些感受?【明确】遭遇感受家被炸毁,妻死女亡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返回家乡,面对炸毁的家园感到穿心的悲痛儿子死在前线眼泪干枯,埋葬了最后的欢乐和希望领养孤儿凡尼亚“快乐”极了,无法形容遇车祸悲愁3、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索科洛夫的遭遇?【明确】悲惨、可怜等4、在这之前,索科洛夫的生活怎样?【明确】幸福(见课文前故事梗概)5、他为什么会变得如此悲惨?【明确】战争让索科洛夫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高中语文 专题二《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专题二《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专题二《一个人的遭遇》教案苏教版必修2一、设计思想1、战争,是老一辈人脑海中灰色的记忆。

但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缺少对战争苦难的了解和体验。

而《新课标》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那么,《一个人的遭遇》正是实现这一良好教学效果的载体——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2、《考试大纲》中明确写作要感情真挚。

本文的艺术感染力,离不开一个“情”字——失去亲情的悲痛以及对亲情的渴望。

希望通过学习文章中感人的细节描写来指导学生的记叙文写作,逐步实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教学目标。

3、《新课标》明确提出: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的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

结合本篇小说让千千万万的读者倾倒的具体情况,只有通过阅读感悟,才能使其不可抗拒的艺术感染力深入学生的心中。

所以我在重视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注重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在阅读中解读感悟文本。

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阅读感悟法、讨论法,以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材分析本文编排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第一板块“遭遇战争”中,居专题、板块之首,是一篇重点课文。

本专题“和平的祈祷”的设置,要求通过文本的研习,解读人物心灵世界,深入了解战争。

所以这也成了教学目标中的重点。

三、学情分析1、小说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了战争中的悲惨遭遇,情节曲折感人。

但学生预习时更多的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故事匆匆看完。

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通过几处典型的细节描写的赏析,引导学生深入地体验和感悟成了重点。

2、学生在初中阶段,在记叙文写作方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进入高一,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如何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使文章生动感人,是切实可行。

四、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小说的叙述风格;2、通过细节描写的深入解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战争的苦难,体验战争给人带来的心灵的创伤;3、通过对本文细节描写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水平,指导学生明确写作要感情真挚;4、引导学生正视战争带来的苦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进而珍视和平的环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校本作业+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校本作业+

高一语文校本作业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班级学号姓名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刹.(chà)那送丧.(sànɡ) 泥泞.(nìnɡ) 浸.(jìn)透B.勋.(xū)章嗜.(shì)好活塞.(sāi) 忧郁.(yù)C.颤.(chàn)动凝眸.(móu) 诅.(zǔ)咒啐.(cuì)出D.甲胄.(zhòu) 窗帷.(wéi) 蹒.(pán)跚绚.(xùn)丽解析A.“丧”应读sānɡ;B.“勋”应读xūn ;D.“绚”应读xuàn。

答案 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划浆障碍眺望惟妙惟肖B.贤惠复员斑澜百无聊赖C.寂寞耽搁颠波无济于事D.祈祷端详脸谱无计可施解析A.浆—桨;B.澜—斓;C.波—簸。

答案 D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冬天里我们一直不停地进行反攻,彼此就没________常常写信。

②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我的心才痛得那么________吧。

③这些,老兄,倒没什么,我跟他________怎样总可以过下去的,________我的心震荡得厉害,得换一个活塞了。

A.功夫厉害尽管/但是B.功夫利害不论/只是C.工夫利害尽管/但是D.工夫厉害不论/只是解析①工夫:时间。

功夫:本领,造诣。

②厉害: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

利害:利益和损害。

③根据语境可以选出。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等到我心松开了,血在耳朵里冲击的时候,就想起我的伊琳娜在车站上跟我分别时是怎样地难舍难分....。

B.不过,过了三个月,我又像太阳从乌云里出来那样喜气洋洋....啦:阿拿多里找到了。

C.夜里醒来,我常常做着老头儿的梦想:等到战争一结束,我就给儿子娶个媳妇,自己就住在小夫妻那儿,干干木匠活儿,抱抱孙子,过起甘之如饴....的生活。

高中语文一个人的遭遇 教案苏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一个人的遭遇 教案苏教版必修2

冰心: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径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凄凉。

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和平的愿望,战争的罪恶2、采用文本研习的方法。

3、启迪学生反思战争的危害,珍视和平和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1、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篇小说在莫斯科电台广播时,令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驻足聆听,当时寒风扑面,他们听着听着便泪眼模糊;在传到我国后,又不知使多少人泪飞成雨;而这篇小说的译者草婴先生,也是噙着眼泪翻译的。

这部震撼人心的小说就是《一个人的遭遇》。

作者简介: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当代著名小说家,生于顿河地区的一个磨坊主家庭,代表作:《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

1965年,肖洛霍夫“用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学生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本文的线索。

(5――8分钟)题目叫做《一个人的遭遇》,那么这个人是谁?他又有什么样的遭遇呢?在面对这些遭遇的时候他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遭遇从引文开始:苏德战争被俘――冒险逃跑被抓回――俘虏少校,逃回队伍〈心情是兴奋的,急切的〉――家破人亡〈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

回家后的感觉,感到穿心的痛〉――找到大尉连长儿子〈激动,并想像战后的幸福的平民生活,体现了对和平的向往〉――儿子牺牲〈生前死后的对比描写,既体现了父亲的无限的伤痛,更用一种以美衬丑的手法表现了对战争的憎恶〉――找到小儿子〈重点描写,让学生重点读〉――因车祸外出谋生〈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让读者对主人公的命运展开联想〉正因为情节的曲折,才突出了主人公的不幸。

三、走进文本1,从上面的主人公的遭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忠厚朴实,勇敢坚强,坚忍不拔,心地善良等。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2专题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2专题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导学案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优教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2.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惜和平环境。

预习检测检测——基础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梗概..( ) 和睦.( ) 刹.那( ) 瓦砾.()..( ) 邂逅狙.击( ) 嗜.好( ) 粘.住( ) 哄.骗( ) 一撮.盐()栖.息( ) 窒.闷( ) 胡诌.( ) 翘.首( ) 塞.车()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索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2.文中,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3.文中为什么写凡尼亚的遭遇?如何理解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的行为?我的质疑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提示:本文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小人物”,他曾经做过俘虏,身上也没有一般英雄人物的大气概,但有着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首先,他是一个勤劳勇敢、平凡普通的人。

他是一个孤儿,靠劳动组织了幸福的家庭。

战争来临,他在告别的时候、作战的时候、被俘的时候都表现得非常勇敢,但是作家并没有抬高主人公,而是把他作为苏联人中的普通一员来描写,因此,也写了他的粗鲁、惊恐和胆怯。

其次,索科洛夫是一个具有不屈不挠意志的人。

在战俘营里,在家庭悲剧中,在战后的艰难生活中,他顽强地忍受着命运带来的一切灾难。

再次,索科洛夫还是一个富有感情、富有同情心的人,他本来是无根的浮萍,却收养了流浪儿凡尼亚,白天他从来不叹一口气,而每天夜里“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

作家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描写,刻画了一个生活在真实世界中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索科洛夫饱受战争痛苦,他的叙述始终是感伤的,然而又表现出他性格的逆来顺受和几近麻木的精神状态。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之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之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苏教版必修2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导入:同学们,我们看过许多战争题材的影片,比如前几个星期,我们就看了最近比较火的《风声》,还有之前的《南京!南京》,或者其他战争题材的电影,那大家看战争电影会被什么所吸引?宏大的战争场面?还是战士的英勇不屈?在苏联五十年代末有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就另辟蹊径,表现了一个普通人在卫国战争时期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这部电影获得了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金奖,这部电影就是《一个人的遭遇》,那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这部电影的原著——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肖洛霍夫。

作者介绍:肖洛霍夫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1923年发表处女作小品文《考验》。

其代表作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他们为祖国而战》等,其中最著名的是《静静的顿河》。

1965年,肖洛霍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二十年代末,我国新文学奠基人鲁迅先生就首先注意到肖洛霍夫的作品,他也给《静静的顿河》做过校订和后记的编写工作。

那《静静的顿河》共分四部,描写的是十月革命以后顿河周围哥萨克人的兴衰史。

(哥萨克是历史上俄罗斯、乌克兰等地的一些人群的总称,突厥语中的“自由人”,它不是一个民族,哥萨克人有个特点就是英勇善战,在俄罗斯历史上,哥萨克人组成的哥萨克骑兵,是沙俄的重要武力。

)(ppt展示有关战争题材的图片)第一幅叫《撤离萨拉热窝》这幅照片中,小男孩纯真的目光中透出一丝恐慌。

他的母亲由于担心不能将她的孩子从被困城镇受到的威胁与险恶处境中解脱出来,而露出了绝望的神情。

第二幅叫《穆斯林阿娜.哈地兹克》萨拉热窝自1992年5月到1995年12月被围困,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列宁格勒被围的时间还长。

公民们要冒着被狙击、炮击的危险,才能在这个城市的街道间走动。

在一次迫击炮炮击当中,穆斯林阿娜.哈地兹克13岁的弟弟阿德南被炸死,无助的姐姐只能悲痛欲绝地在弟弟的遗体旁哭泣……战争经常会改变人的生死进程,让年长者为年幼者哭泣!第三幅叫做《残墙*女孩》这幅图片拍摄于2001年,在中东加沙地带,无休止的流血冲突使双方的积怨越来越深,和平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获奖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专题二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测试题苏教必修2

【获奖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专题二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测试题苏教必修2

【获奖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专题二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测试题苏教必修2【获奖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专题二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测试题苏教必修2—-难以愈合的战争伤口一、语言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草窠赎罪惶恐步履蹒跚B.讥诮脱僵烟霭安然无恙C.寒暄怂拥疲惫礼上往来D.自许盘恒钳制狼吞虎咽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们给我吃得很少,但是次数很多,不然..,如果让我尽量吃的话,我会胀死的,医生那么说。

B.我又为他感到骄傲得不得了!尽管..怎么说,我的亲生儿子当上大尉和炮兵连长了,这可不是马马虎虎的!C.本来,在我们分别的时候可以平安无事,可是..,凡尼亚用一双短小的腿连跳带蹦地跑了几步,忽然向我回过头来,挥动一只粉红色的小手。

D.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嗳,老兄!我实在难受极了。

B.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我不知所以地回到自己的部队里.C.在俘虏营里,我差不多夜夜,当然是在梦中,跟伊林娜,跟孩子们谈话。

D.不久我复员了。

上哪儿去呢,难道回伏罗尼士吗?决不!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他这次回乡,不再是先前外出打工时的模样,你瞧他,西装革履,真可谓衣锦还乡....。

B.等到我心松开了,血在耳朵里冲击的时候,就想起我的伊林娜在车站上怎样跟我难舍..难分...C.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D.我小心翼翼....地把他放在床上,把车子开到大谷仓,卸了粮食,又把车子开到停车处,连忙跑到铺子里。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应该是提高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

B.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是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

C.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也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

最新整理高一语文上册《一个人的遭遇》导学案苏教版.docx

最新整理高一语文上册《一个人的遭遇》导学案苏教版.docx

最新整理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上册《一个人的遭遇》导学案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一个人的遭遇》导学案苏教版△把握第一人称叙述方式的特点,感受叙述语言强烈的个性色彩,体会作品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波澜起伏的特点。

△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

△赏析细节描写的艺术,学习在叙述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写作手法。

△通过阅读作品,体会战争对人的身心的摧残,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深刻的认识,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惜和平环境。

读前要热身肖洛霍夫与《一个人的遭遇》一个苏联战俘,在战俘营受尽折磨,九死一生回到家乡,亲人全都不在了,惟一的儿子也在攻克柏林时牺牲,家成了一个炸弹留下的大坑,于是他只能收养一个孤儿,相依为命……小说结尾,作者写两个流浪者“是被苦难的生活抛弃在路边的两粒沙子”。

这样一个苏联战俘的命运,带出了俄罗斯大地普遍的悲泣,一个人的故事被肖霍洛夫写得恢宏而悲凉,与《静静的顿河》一脉相承。

5—1小说在1956年12月31日到1957年1月1日被《真理报》连载刊出,同时在电台播放。

这一天,莫斯科几乎所有的人都站在在街上流着眼泪凝神倾听……被英雄主义掩盖的创伤郁积了十几年,一直没有宣泄,肖洛霍夫轻轻戳开一个小口,苏联人民的泪水洪水一样流淌出来。

这个时候,人民的心特别脆弱和柔软。

肖洛霍夫为什么要拿一个被俘的军官做主人公?李毓榛是肖洛霍夫研究的专家,他知道战俘问题牵涉到肖洛霍夫的隐痛。

肖氏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在苏德前线被俘并最终死在了战俘营,而自己曾有机会凭借与斯大林的良好关系把他从前线调回来却没有办到。

朋友的妻子为此深深怨恨肖洛霍夫,并在《静静的顿河》被诋毁为非肖氏作品时,谎称保存在自己手中的手稿已丢失而使肖氏陷于被动。

《静静的顿河》作者真伪事件也引起苏共中央的高度重视,列宁的妹妹出面组成一个小组,专门审查这个问题。

《静静的顿河》不仅受到真伪问题困扰,更受到苏联高层的指责。

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2专题 一个人遭遇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2

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2专题 一个人遭遇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2

一个人的遭遇【学习目标】1.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认识战争对人的摧残的罪恶。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与文本展开对话,体味人物的心灵情感。

【知识链接】一、走进作者二、写作背景【课前自主预习】一、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梗.概( ) 邂.逅( ) 和睦.( ) 刹.那( ) 狙.击( ) 嗜.好( )粘.住( ) 哄.骗( ) 栖.息( ) 窒.闷( ) 胡诌.( ) 翘.首(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掩敝奖赏寂静古里古怪 B.影踪寂静荒凉喜气洋洋C.狭窄气慨衬衫狼吞虎咽 D.军衔安祥震荡小心翼翼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B.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

C.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

D.有时候,它收缩和绞痛得那么厉害,眼睛里简直一片漆黑。

4.填空。

《一个人的遭遇》作者是,作家,1965年获奖。

作品有长篇小说《》、《》等。

二、文本探究1.整体感知:请概述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

2、题目叫做《一个人的遭遇》,那么这个人是谁?他又有什么样的遭遇呢?在面对这些遭遇的时候他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学习过程】一、文本研习(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说说索科洛夫有怎样的遭遇?并找出对主人公心理进行描写的句子。

(二)索科洛夫曾经希望妻子女儿支撑自己挺过集中营中的苦难,但死去的不是自己,而是妻子和女儿;也曾经盼望儿子能拥有灿烂的未来,自己有一个美好的“老头梦”,但盼望到的不是凯旋的儿子,而是在“胜利的那一天”牺牲的儿子的尸体。

我们想想吧,一个人有多少泪水能够伴着一个接一个的沉重打击。

现在请你们找出文中与泪水有关的情节。

1、失去了儿子,“我没有哭,眼泪在心里干枯了”,这是为什么?2、遇到凡尼亚后,“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这又是为什么?3、“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这泪水有什么含义?4、找到“父亲”后的凡尼亚是怎样的表情?(找出相关动词)5、凡尼亚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和狂喜?6、本文是“一个人的遭遇”,写了“索科洛夫”,为什么还要写“凡尼亚”呢?(提示:假如把他们的遭遇放在天平的两端,哪一边可能更沉一点?是不是有了凡尼亚,索科洛夫从此就过上最安宁、最幸福的生活了?)7、概括索科洛夫的人物形象8、小说的结尾说,要“及时转过脸去”,不能让孩子看到脸颊上滚动着的“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三、拓展研究:文题是一个人的遭遇,这只是一个人的遭遇吗?遭遇战争、失去亲人、泪浸枕头的只有索科洛夫一个人吗?四、总结看看当今的世界,仍然有地方战火纷飞,仍然有人包括孩子在流着鲜血,仍然有人还在参拜二次大战中的战犯。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一个人的遭遇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2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一个人的遭遇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2

《一个人的遭遇》班级_____姓名____学号____评价______【学习目标】1、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2、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惜和平环境。

【重点难点】1、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沉重灾难,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和细节描写的艺术。

【教学要点】1、通过对作品的研读,了解作品主人公的心灵世界及其在战争中的遭遇,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反思战争的危害。

一、导入提到战争,每一个人的大脑中呈现出来的,可能是各不相同的图象。

有的人想到的是血肉横飞,哀鸿遍野;有的人想到的是驰骋沙场,杀敌立功.作为一个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的学生,战争对于我们来说,似乎是个遥远的过去。

对于战争,我们还知道多少?提到战争,我们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调动自己的知识储蓄,看看你的记忆中保存着什么样的战争画面?然后再想一想,这些画面,为什么会保存在你的大脑中呢?我们就打开课本,共同学习前苏联伟大作家肖洛霍夫的经典作品《一个人的遭遇》二、自主预习1.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当代著名小说家,生于顿河地区的一个磨坊主家庭。

20年代初参加革命工作,1923年发表小品文《考验》.次年加入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

1926年开始构思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历时14年,至1940年完成。

该作品的问世使作者获得了广泛的声誉,194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其他著作还有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他们为祖国而战》等.1965年,肖洛霍夫“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读课文并查阅字典,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梗概(.).刹.那.(. ).狙.击兵.)...( )..耽.搁.(胡.诌.(.).一.撮.盐.(.).瓦.砾.(.).吝啬....( )三、整体感知1、题目叫做《一个人的遭遇》,那么这个人是谁?(索科洛夫)他又有什么样的遭遇呢?在面对这些遭遇的时候他的情感是怎么变化的呢?遭遇从引文开始:苏德战争被俘—冒险逃跑被抓回-俘虏少校,逃回队伍(心情是兴奋的,急切的——-喜)———家破人亡(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

湖北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第2专题《一个人的遭遇》获奖学案苏教必修2

湖北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第2专题《一个人的遭遇》获奖学案苏教必修2

湖北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第2专题《一个人的遭遇》获奖学案苏教必修2湖北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第2专题《一个人的遭遇》获奖学案苏教必修2学习目标:1、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

2、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反思战争的危害,珍视和平环境。

学习方法:先用序号标明段落,圈出重点字词,查准字音词义,勾画出关键句.一、自主学习:1、走近肖洛霍夫,________作家,曾参加四年的卫国战争,期间遭受了家破人亡的悲剧。

作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获得了1965年________________文学奖。

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

2、从索科洛夫的遭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明确:忠厚朴实,勇敢坚强,坚忍不拔,心地善良等。

3、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的主旨,并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小说借助于一个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了战争给普通人的心灵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创伤. 告诫我们要关爱生命、珍惜和平。

4、小说采用的是什么叙述人称?有何好处?第一人称。

真实亲切自然.第一人称写“我〞,最适宜于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人物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都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来;用第一人称写“他〞时,最适宜于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而且较为客观。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情感交流;第三人称:能直接客观的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三、课内阅读〔阅读节选部分第12~17段,回答1—3题〕:1、文章对凡尼亚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明确:分别从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方面来描写:外貌——“脸上溅满西瓜汁,尽是灰土,头发蓬乱,脏得要命,可是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纯真、可爱〕语言——“走到哪儿,睡到哪儿.〞爸爸“在前线牺牲了〞,“妈妈当我们来的时候给炸死在火车里了〞( 战争孤儿,控诉了战争的罪恶〕动作——“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他用两只小手勾住我的脖子。

高中语文211(一个人的遭遇)2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 学案

高中语文211(一个人的遭遇)2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 学案

《一个人的遭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个人的遭遇》编排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第一板块“遭遇战争”中,居专题、板块之首。

这个专题还有以反映战争灾难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安妮日记》和《图片两组》。

本专题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能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能说出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类文化的毁灭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积累优美文段,了解写作背景。

(二)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与文本展开对话;2、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说中关于索科洛夫的心理描写很是细腻,集中表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创伤。

2、难点:对本文的主旨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

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预习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熟读课文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分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学设计(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见导学案1、对于肖洛霍夫,你了解多少?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明确】见教材P41 注释①,补充——《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和《一个人的遭遇》都是长篇小说。

江苏省睢宁县文华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第二专题 一个人的遭遇》导学案 缺答案

江苏省睢宁县文华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第二专题 一个人的遭遇》导学案 缺答案

一个人的遭遇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肖洛霍夫其人。

2、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

3、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重点】1、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

2、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链接与巩固】一、作者简介肖洛霍夫(1905—1984),1926年中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和《浅蓝色的原野》问世。

同年,肖洛霍夫开始构思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十四年间四卷本分别于1928年、1929年、1933年、1940年出版。

于1941年获得斯大林奖金,在此期间,他还发表了《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二部,使他在苏联文学界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苏联评论界称肖洛霍夫为“史诗作家”,他的作品被誉为“苏维埃时代的编年史”。

1965年,肖洛霍夫因其“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品格”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解题本篇文章采用口述的形式,通过主人公索科洛夫逃回俘虏营后的经历,表现了战争给普通人及其家庭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战争的罪恶,同时表现了索科洛夫的善良.【基础知识梳理】1、字音狙.击()瓦砾.()器械.() 嗜.好( ) 前襟.()泥泞.()喃喃.( )窒.闷()胡诌.()梗.概()()()瞳.孔()邂逅..2、解词震动振动工夫功夫消失消逝【文本探究】1、从上面的主人公的遭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子的人?2、他这样子的人(好人)怎样把凡尼亚带回家的?(骗)为什么骗?这对他的好人形象是不是个破坏?3、收养儿子这段为什么写的这么详细?4、在最后一段中,凡尼亚的挥手为什么会让作者感到“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种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5、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在战争中受害的仅仅是所科洛夫一个人么?那么题目中的“一个人”应该怎么解释?6、从《一个人的遭遇》可以看出,其实作者想通过这个人的遭遇在向世人诉说什么?(或者:这篇小说曾在《真理报》全文刊出,结果被市民抢购一空,当时莫斯科广播电台全文广播这部小说,结果市民们驻足街头,不顾寒风扑面多少人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语文必修二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一个人的遭遇》最新同步教案9

语文必修二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一个人的遭遇》最新同步教案9

语文必修二专题二版块一苏教版最新同步教案《一个人的遭遇》最新同步教案9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你应该去了解肖洛霍夫的相关文学常识及“苏联卫国战争”“柏林战役”等背景知识。

2、你应该品味小说的语言,推敲一些重要的语句,理解本文的叙述和抒情的特色。

3、你应该把握人物的形象:索科洛夫、凡尼亚、朋友家的女主人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你要能够走进他们,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

过程和方法:1、建议你抓住“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去解读作品。

2、细节是读懂本文的钥匙,建议你预习时把文中生动感人的细节画下来,并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研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战争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读了本文,你对战争有什么认识和思考呢?为什么当年德、日全民族走向疯狂呢?人类应作何反思呢?中东、非洲、中亚、台海等地区依然不能实现永久和平,人类如何才能阻止下一场战争悲剧的发生呢?2、索科洛夫失去了亲人,但他没有丢失的是什么呢?你应从主人公身上学习什么呢?二、作者了解、背景介绍、基础知识及内容研读见《阳光课堂》第30页三、相关链接:1956年我在《真理报》上读到这篇小说,当即被它深深感动。

我从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到194 5年战争结束,一直替《时代》周刊和《苏联文艺》月刊翻译有关战争的电讯、通讯、特写和短篇小说,对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过程,印象深刻,关于苏联人民的英勇抗敌和壮烈牺牲,脑子里也留下不少难忘的场景。

但是,在读《一个人的遭遇》时,我的内心怎么也无法平静。

我立刻把它译成中文,译文很快就在《世界文学》上发表。

我在翻译时心情激动,一边擦眼泪,一边停下笔来。

书中主人公安德烈·索科洛夫的形象鲜明地浮现在我眼前,他的故事一字一句都打动我的心。

苏联人民在卫国战争中的损失粗略估计超过四千万人,因此战后几乎家家餐桌上都留有一个空位子,摆有一副没人动用的餐具。

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心酸的景象。

索科洛夫的遭遇,是当年千百万苏联人的遭遇,具有普遍性。

苏教版必修二一个人的遭遇学案

苏教版必修二一个人的遭遇学案

《一个人的遭受》教案单县二中高一语文组赵英姿一、教课目的:1、经过阅读作品,认识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凄惨遭受。

2、指引学生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梦想,反省战争的危害,珍爱和平环境。

教课重点:深重的战争创伤。

教课难点:深刻的感情体验。

课时:两课时二、晨读累积: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简析 ]?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

这首诗以豪迈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喝酒作乐的情形,拥有浓烈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

?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 ,意思是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

“葡萄美酒” ,是以葡萄酿造成的美酒;“夜光杯”,指一种用玉琢成的酒杯。

此句以奇丽的彩笔描述出豪华的场面,并富裕西域的特点。

次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畅怀痛饮,突然,铮铮琮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

琵琶是西域流行的乐器,诗人用来衬着西域色彩。

“马上催”的“催”字有不一样解说,有的说是催饮,有的说是催人出征,或解说为急促弹奏之意。

从全诗风格来看,仍是以催饮为宜。

?三四句“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在酣醉时的劝酒词,是说,醉就醉吧,醉卧在疆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到现在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这两句向来颇多分歧,有的认为是极为沉痛之词,有的认为是略带凄凉之意,但从盛唐期间将士们的豪情及全诗的风格来看,似不宜有悲伤情绪的。

从古到现在 ,因为王翰的这首诗 ,使得夜光杯更富盛名。

三、导语:回首 20 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难过。

时到现在日,世界上的枪炮声仍旧没有暂停,战争每日都在毁坏生命。

但战争关于我们而言是遥远的,而对战争最有讲话权的仍是那些亲自经历过战争的人,特别是那些在战争中身历妻离子散、流离失所惨剧的人。

今日让我们跟从肖洛霍夫去感觉一下二战的残忍,感觉一个人的遭受。

四、作家作品:肖洛霍夫,苏联作家,曾参加四年的卫国战争,期间遭到了流离失所的惨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人的遭遇
【学习目标】
1.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认识战争对人的摧残的罪恶。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与文本展开对话,体味人物的心灵情感。

【知识链接】
一、走进作者
二、写作背景
【课前自主预习】
一、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梗.概( ) 邂.逅( ) 和睦.( ) 刹.那( ) 狙.击( ) 嗜.好( )
粘.住( ) 哄.骗( ) 栖.息( ) 窒.闷( ) 胡诌.( ) 翘.首(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掩敝奖赏寂静古里古怪 B.影踪寂静荒凉喜气洋洋
C.狭窄气慨衬衫狼吞虎咽 D.军衔安祥震荡小心翼翼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
B.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

C.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

D.有时候,它收缩和绞痛得那么厉害,眼睛里简直一片漆黑。

4.填空。

《一个人的遭遇》作者是,作家,1965年获奖。

作品有长篇小说《》、《》等。

二、文本探究
1.整体感知:请概述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

2、题目叫做《一个人的遭遇》,那么这个人是谁?他又有什么样的遭遇呢?在面对这些遭遇的时候他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学习过程】
一、文本研习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说说索科洛夫有怎样的遭遇?并找出对主人公心理进行描写的句子。

(二)索科洛夫曾经希望妻子女儿支撑自己挺过集中营中的苦难,但死去的不是自己,而是妻子和女儿;也曾经盼望儿子能拥有灿烂的未来,自己有一个美好的“老头梦”,但盼望到的不是凯旋的儿子,而是在“胜利的那一天”牺牲的儿子的尸体。

我们想想吧,一个人有多少泪水能够伴着一个接一个的沉重打击。

现在请你们找出文中与泪水有关的情节。

1、失去了儿子,“我没有哭,眼泪在心里干枯了”,这是为什么?
2、遇到凡尼亚后,“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这又是为什么?
3、“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这泪水有什么含义?
4、找到“父亲”后的凡尼亚是怎样的表情?(找出相关动词)
5、凡尼亚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和狂喜?
6、本文是“一个人的遭遇”,写了“索科洛夫”,为什么还要写“凡尼亚”呢?(提示:假如把他们的
遭遇放在天平的两端,哪一边可能更沉一点?是不是有了凡尼亚,索科洛夫从此就过上最安宁、最幸福的生活了?)
7、概括索科洛夫的人物形象
8、小说的结尾说,要“及时转过脸去”,不能让孩子看到脸颊上滚动着的“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三、拓展研究:
文题是一个人的遭遇,这只是一个人的遭遇吗?遭遇战争、失去亲人、泪浸枕头的只有索科洛夫一个人吗?
四、总结
看看当今的世界,仍然有地方战火纷飞,仍然有人包括孩子在流着鲜血,仍然有人还在参拜二次大战中的战犯。

为了索科洛夫们的遭遇不再重演,为了凡尼亚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爱好和平的人不再为战争而流泪,让我们为和平而祈祷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