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高中衔接课3--数与式的运算
数与式 初升高数学教材衔接
(二)熟练掌握因式分解、准确提升运算能力 在初中我们学过分解二次三项式x2+bx+c,
将常数项c分解为c1·c2,而恰好b= c1+c2,那么
1 -1 1 -2
x2+bx+c=(x+c1)(x+c2),
1 -1
将这个过程写成 1 c1 1 c2
1
3
例1 分解因式⑴x2-3x+2; 解:⑴x2-3x+2=(x-1)(x-2);
例2 分解因式⑴2x2-5x+3;
⑵2a2-a-6.
1 -1 2 -3
解:⑴2x2-5x+3=(x-1)(2x-3);
1
1 -6 -2
2 -6 1 3
⑵2a2-a-6=(a-2)(2a+3)
注:②十字相乘法往往要多次尝试,才能成功;
③二次项系数为正数时,把它分解为两个正数的积,常数项为正数, 可分解为两个正数的积,也可分解为两个负数的积.
∴a=a1a2,c=c1c2,b=a1c2+a2c1. ∴ax2+bx+c=(a1x+c1)(a2x+c2).
a1 c1 a2 c1
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十字相乘法.
注:①排成 a1 a2
c1后 ,
(a1x+c1)(a2x+c2),不能写成(a1x+c2)(a2x+c1),不要漏写“x”.
(2x y)(x y) (4x 5y) 6 (2x y 2)(x y 3)
例 4 (拆项法)分解因式 x3 3x2 4
【解析】 x3 3x2 4 (x3 1) (3x2 3) (x 1)(x2 x 1) 3(x 1)( x 1)
2019年初升高数学衔接之数与式的运算
01数与式的运算高中必备知识点1: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0,||0,0,,0.a a a a a a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 典型考题【典型例题】阅读下列材料:我们知道x 的几何意义是在数轴上数x 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即x =0x -,也就是说,x 表示在数轴上数x 与数0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这个结论可以推广为21x x -表示在数轴上数1x 与数2x 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例1解方程|x |=2.因为在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为2的点对应的数为2±,所以方程|x |=2的解为2±=x .例2解不等式|x -1|>2.在数轴上找出|x -1|=2的解(如图),因为在数轴上到1对应的点的距离等于2的点对应的数为-1或3,所以方程|x -1|=2的解为x =-1或x =3,因此不等式|x -1|>2的解集为x <-1或x >3.例3解方程|x -1|+|x +2|=5.由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知,该方程就是求在数轴上到1和-2对应的点的距离之和等于5的点对应的x 的值.因为在数轴上1和-2对应的点的距离为3(如图),满足方程的x 对应的点在1的右边或-2的左边.若x 对应的点在1的右边,可得x =2;若x 对应的点在-2的左边,可得x =-3,因此方程|x -1|+|x +2|=5的解是x =2或x =-3.参考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方程|x +2|=3的解为 ;(2)解不等式:|x -2|<6;(3)解不等式:|x -3|+|x +4|≥9;(4)解方程: |x -2|+|x +2|+|x -5|=15.【变式训练】实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 .【能力提升】已知方程组的解的值的符号相同.(1)求的取值范围;(2)化简:. 高中必备知识点2: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2)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立方和公式2233()()a b a ab b a b +-+=+;(2)立方差公式2233()()a b a ab b a b -++=-;(3)三数和平方公式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4)两数和立方公式33223()33a b a a b ab b +=+++;(5)两数差立方公式33223()33a b a a b ab b -=-+-.典型考题【典型例题】(1)计算:203212016(2)(2)2-⎛⎫-++-÷- ⎪⎝⎭(2)化简:2(2)(2)(2)a b a b a b +--- 【变式训练】计算:(1)0221( 3.14)(4)()3π--+--(2)2(3)(2)(2)x x x --+- 【能力提升】已知10x =a ,5x =b ,求:(1)50x 的值;(2)2x 的值;(3)20x 的值.(结果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高中必备知识点3:二次根式0)a ≥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称为无理式.例如32a b ,等是无理式,而212x ++,22x y ++ 1.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进行分母(子)有理化,需要引入有理化因式的概念.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例如,等等.一般地,b 与b 互为有理化因式.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过程中,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参照多项式乘法进行,运算0,0)a b =≥≥;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a ==,0,,0.a a a a ≥⎧⎨-<⎩典型考题【典型例题】计算下面各题.(1)2163)1526(-⨯-;(2-【变式训练】时,想起分配律,于是她按分配律完成了下列计算:+==她的解法正确吗?若不正确,请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能力提升】先化简,再求值:(2a ba b-+-ba b-)÷a2ba b-+,其中高中必备知识点4:分式1.分式的意义形如AB的式子,若B中含有字母,且0B≠,则称AB为分式.当M≠0时,分式AB具有下列性质:A A MB B M⨯=⨯;A A MB B M÷=÷.上述性质被称为分式的基本性质.2.繁分式像abc d+,2m n pmn p+++这样,分子或分母中又含有分式的分式叫做繁分式.典型考题【典型例题】先化简,再求值22122()121x x x xx x x x+++-÷--+,其中x满足x2+x﹣1=0.【变式训练】化简:22442x xy yx y-+-÷(4x2-y2)【能力提升】已知:112a b-=,则abbababa7222+---的值等于多少?专题验收测试题1.下列计算结果为a2的是()A.a8÷a4(a≠0)B.a2•aC.﹣3a2+(﹣2a)2D.a4﹣a22.如图,将图1中阴影部分拼成图2,根据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关系,可以验证下列哪个计算公式()A.(a+b)(a﹣b)=a2﹣b2B.(a﹣b)2=a2﹣2ab+b2C.(a+b)2=a2+2ab+b2D.(a+b)2=(a﹣b)2+4ab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x2+x3=x5B.x2•x3=x5C.(﹣x2)3=x8D.x6÷x2=x3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a3+a4=a7B.a4•a5=a9C.4m•5m=9m D.a3+a3=2a65.下列几道题目是小明同学在黑板上完成的作业,他做错的题目有()①a 3÷a ﹣1=a 2②(2a 3)2=4a 5③(12ab 2)3=16a 3b 6④2﹣5=132⑤(a +b )2=a 2+b 2 A .2道 B .3道C .4道D .5道 6.如图是一个圆,一只电子跳蚤在标有数字的五个点上跳跃.若它停在奇数点上时,则一次沿顺时针方向跳两个点;若停在偶数点上时,则下一次沿逆时针方向跳一个点.若这只跳蚤从1这点开始跳,则经过2019次跳后它所停在的点对应的数为( )A .1B .2C .4D .57.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 .24±=B .a a ≥C .236·a a a =D .211-=8.下列从左到右的恒等变形中,变形依据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 .11111818183636⎛⎫⨯-=⨯-⨯ ⎪⎝⎭B .2(x ﹣y )=2x ﹣2yC .0.11010.33x x --= D .a (b ﹣1)=ab ﹣a9.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a 5﹣a 3=a 2B .6x 3y 2÷(﹣3x )2=2xy 2C .2212a 2a -= D .(﹣2a )3=﹣8a 3 10.下列运算:其中结果正确的个数为( )①a 2•a 3=a 6 ②(a 3)2=a 6 ③(ab )3=a 3b 3 ④a 5÷a 5=aA .1B .2C .3D .411.当a ,b 互为相反数,则代数式a 2+ab ﹣2的值为_____.12.已知a 2+2a=-2,则22(21)(4)a a a +++的值为________.13.计算:(﹣2)2019×0.52018=_______.14.已知23x y =⎧⎨=-⎩是方程组23ax by bx ay +=⎧⎨+=⎩的解,则a 2﹣b 2=_____. 15.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31223x y a x y a +=-⎧⎨-=-⎩,则代数式32x •9y =___. 16.计算:(x ﹣y )2•(y ﹣x )3+(y ﹣x )4•(x ﹣y )=_____.17.张老师在黑板上布置了一道题:化简:2(x +1)2-(4x -5),并分别求出当x =和x =-时代数式的值.小亮和小新展开了下面的讨论,你认为他们两人谁说得对?并说明理由.18.先化简,再求值:(x +2)(x ﹣2)+(2x ﹣1)2﹣4x (x ﹣1),其中x =319.已知a+1a=3(a >1),求242241111()()()()a a a a a a a a -⨯+⨯+⨯-的值. 20.请你将下式化简,再求值:(x +2)(x ﹣2)+(x ﹣2)2+(x ﹣4)(x ﹣1),其中x 2﹣3x =1. 21.已知一组有规律的等式,它的前三项依次为:22334422,33,4112233⨯=+⨯=+⨯=+4,…, (1)写出第5个等式;(2)写出第n 个等式,并证明该等式成立.22.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32-1=8×1,92-52=8×7,132-72=8×15。
初升高衔接第一讲 数与式的运算
第一讲 数与式的运算知识链接 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b b ±=±+.3a ==,0,,0.a a a a ≥⎧⎨-<⎩0)a ≥ 4、分式的性质:A A MB B M ⨯=⨯ A A M B B M÷=÷知识延伸 1、三项平方公式: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2、立方和公式:2233()()a b a ab b a b +-+=+3、立方差公式:2233()()a b a ab b a b -++=-4、和立方公式:33223()33a b a a b ab b +=+++5、差立方公式:33223()33a b a a b ab b -=-+- 例1 计算:22(1)(1)(1)(1)x x x x x x +--+++.例2 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例3 将下列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 (2)0)a ≥; (30)x <.例4若54(2)2x A B x x x x +=+++,求常数,A B 的值.例5(1)试证:111(1)1n n n n =-++(其中n 是正整数); (2)计算:1111223910+++⨯⨯⨯ ; (3)证明:对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n , 有11112334(1)2n n +++<⨯⨯+ .例6 化简:(1 (21)x <<例7已知x y ==22353x xy y -+的值 ..例8 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 (2和.例9 c e a =,且e >1,2c 2-5ac +2a 2=0,求e 的值.例10 化简:20042005⋅.练 习1.填空:(1)221111()9423a b b a -=+( ); (2)(4m + 22)164(m m =++ );(3)2222(2)4(a b c a b c +-=+++ ).(4)对任意的正整数n ,1(2)n n =+ (112n n -+);(5=__ ___;(6(x =-x 的取值范围是_ _ ___;(7)=__ ___;(8)若x =+=______ __. 2.选择题:(1)若212x mx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 (A )2m (B )214m (C )213m (D )2116m (2)不论a ,b 为何实数,22248a b a b +--+的值( )(A )总是正数 (B )总是负数(C )可以是零 (D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3)若223x y x y -=+,则x y = ( ) (A )1 (B )54 (C )45 (D )65(4=成了的条件是 ( ) (A )2x ≠ (B )0x > (C )2x > (D )02x <<3.计算(1)正数,x y 满足222x y xy -=,求x y x y-+的值. (2)1111 (12233499100)++++⨯⨯⨯⨯.(3)若b =,求a b +的值.(4)比较大小:2-4(填“>”,或“<”).。
(完整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已整理)
目录第一章数与式1.1数与式的运算1.1.1 1.1.2 1.1.3 1.1.4绝对值乘法公式二次根式分式1.2分解因式第二章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2.1 一元二次方程2.1.1根的判别式2.1.2根与系数的关系2.2 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y二ax2+bx+c的图像和性质2.2.2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2.2.3二次函数的应用2.3方程与不等式2.3.1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三章相似形、三角形、圆3.1相似形3.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3.1.2相似三角形形的性质与判定3.2三角形3.2.1三角形的五心3.2.2解三角形:钝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应用3.3圆3.3.1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幕定理3.3.2点的轨迹3.3.3四点共圆的性质与判定3.3.4直线和圆的方程(选学)1.1数与式的运算1.1.1 .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a, a 0,|a| 0, a 0,a, a 0.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a b表示在数轴上,数a和数b之间的距离.例1解不等式:|x 1 x 3 >4.解法一:由x 1 0 ,得x 1 ;由x 3 0,得x 3 ;①若x 1,不等式可变为(x 1) (x 3) 4 ,即2x 4 >4,解得X V0,又x v 1 ,二x v 0;②若1 x 2,不等式可变为(x 1) (x 3) 4 ,即1> 4,二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③若x 3,不等式可变为(x 1) (x 3) 4 ,即2x 4 >4,解得x>4.又x>3二x>4.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x V0, 或x>4.解法二:如图1. 1- 1, x 1表示x轴上坐标为x的点P到坐标为1的点A之间的距离|RA|,即|RA| = |x- 1|; |x-3|表示x轴上点P到坐标为2的点B之间的距离|PB|,即|PB|= |x- 3|.所以,不等式x 1 x 3 >4的几何意义即为|RA| + |PB|> 4.由|AB|= 2,可知点P在点C(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在点D(坐标为4)的右侧.x V0,或x>4.P 丄CL A 丄BLDL---- x0134x V|x-3||x- 1|图1. 1-12.2练 1. 2.3. 习 填空: (1) 若 x (2) 如果|a b 选择题: 下 )(A )(C )化简: 5,贝y x= 5,且a _若x 则b =4,贝y x= _____ ;若 1 c 2,则 C =若a 若a|x — 5|—|2X — 13| (x >5). 1.1.2.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 平方差公式 (a b)(a b) a 2 b 2 ; (2) 完全平方公式 (a b)2 a 2 2ab b 2.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b , b ,则 a b (B) (D) 若a b ,贝S a 若a b ,则a解法 :原式= (x 2 1) (x 21)2 x 2 = (x 2 1)(x4 2x1)= 6x 1 .解法 *■.原式=(x 1)(x 2 x 2 1)(x 1)(x x 1)=(x 3 1)(x 3 1)= 6 x 1 .例2 已知a b c 4 , ab bc ac 4,求 a 2 b 2 c 2 的值解: 2 a .2 2b c (a b c)2 2(ab bc ac) 8 . 练 习1. 填空: (1) 1 2 a 1.2 b ( 4 b ;a)( );9 4 2 3(2) (4 m)2 16m 24m ( );(3 ) (a 2b c)2 a 2 4b 2 c 2 ( ). 1). 选择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例 1 计算:(x 1)(x 1)( x 2x 1)(x 2 x (1 )x 2 Imx k平方式,(1) 立方和公式 (a b)(a 2 ab b 2) 3 a .3 b ; (2) 立方差公式 (a b)(a 2 ab b 2) 3 a 3b ;(3) 三数和平方公式 (a b c)2 a 2 b 2 2 c 2(ab bc(4) 两数和立方公式 (a b)3 a 3 3a 2b 3ab 2 b 3;(5) 两数差立方公式 (a b)3 a 3 3a 2b3ab 2 b 3 .ac);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A) m2(B) - m2(C) - m2(D)丄m24 3 16((2 ) 不论a , b为何实数,a2 b2 2a 4b 8 的值((A )总是正数(B )总是负数(C)可以是零(D)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1.1.3.二次根式一般地,形如,a(a 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称为无理式.例如3a「a?—b 2b , . a^b2等是无理式,而.2x2彳x 1 , x2、2x y , ■■ a2等是有理式.1.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进行分母(子)有理化,需要引入有理化因式的概念.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例如J2与.2 , 3'、a 与,-. 3 .6 与方.6 , 2-. 3 3',2 与 2.3 3-2,等等. 一般地,ax与x , a、、x b. y与a、、x b y , a、、x b与a、、x b互为有理化因式.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过程中,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参照多项式乘法进行,运算中要运用公式. ab(a 0,b 0);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 .二次根式-a2的意义a, a 0, aa, a 0.例1将下歹J式子化为最简一次根式:(1) 両; (2) VOb(a0);(3) J4x6y(x 0).解:(1) ^A2b2顶;(2) Ja2b a 7b aVb(a 0);(3) 』4x6y 2 x^/y 2X3TT(X0).例2计算:暑(3 73).解法- -.73 (33 V3初中升高中数学教材变化分析解法二:解:=-3 (3 . 3)(3 . 3)(3、、3)=3^3 39 3=3(、、3 1)6=.3 12.3 (3、、3)=—3 V3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12 '.诃禾口、、仃110 ;(1) V J2.1112 11111 1011 -101= 丽3^3 1)_ 1 = _______________ = .3 1(.3 1)C 3 1)J 2)_ 6^ _ 、石)(.12 ;11)和 2.2— 6 . .12 ,11(、石 *10)(、11 ”10) 、石;10又. .12、一 11 5^ ,10 ,••• .,12 ,11 v .11.(2).. 2运—庇 2屁苗212-46)(242+46)又 4>2 2, _• ° •号 6 + 4 > . 6 + 2 习 2,• 一2 v 2、、2—•、6..6 4化简:C.3 , 2)2004 ( -.. 3 . 2) 2005解:(、、3 , 2)2004 ( .3、、2严=,2)2004 ( -.3 ,2)2004 (-. 3= C3、、2 C3 =12004(4 2、2+ 6 ,3 11 .12 11 ' __ 1 ___ 11 '一 10 '2,2+「6’.2 ) 2004 (「3.2)5化简:2) = .3、、2 .(1) .9 4*5 ;(2)x 2解: (1)原式(2)原式={(x *).(5)2 2 2 -5 221 x••• 06 已知xx 1 ,-丄3 2 、3 2 ,y1 22(0 x 1).x7(2 V5)2 2 71 x ,所以,原式=-x密茫,求3x 2 5xy 3y 2的值.、3 <2解:「X y :3 : ;〕2 (―2)2do , 32 3 2Xy.3, 2 , 3 . 2 1,2 2 2 2…3X 5xy 3y 3(X y) 11xy 3 1011 289 .练 习1.1.4 .分式1.分式的意义 形如A 的式子,若B 中含有字母,且B 0,则称A 为分式.当MHO 时,分BB式A 具有下列性质:BA A MA A MB B M 'B B M *上述性质被称为分式的基本性质. 2.繁分式a像_^ , m n p 这样,分子或分母中又含有分式的分式叫做 繁分式. c d _2m_n P例1若空匕 A —,求常数A,B 的值.X (X 2) X X 21. 填空:1 (1)(2) (3) (4) 13若.、(5 x)(x 3)2 (X 3)、、亍,则X 的取值范围是4.24 6,54 3 .96 2. 150 若X 巨,则、厂 ''厂22. 选择题:.立3. 4.(B )1U ,求 a a 1比较大小:2— 3 _______ ; 5— 4 (填b 的值. (C )N”.(D )0X 2解:~A B• ____ _x x 2.A B 5,2A 4,(1)试证: A(x 2) Bx (A B)x 2A 5x 4 x(x 2) 解得 x(x 2) x(x 2) 2,B 1.2. 3.4.(1) (2) (2)(3) 证明:1 n 12 3证明:对任意大于 计算: 1 n(n 1) 1 1 2(其中n 是正整数);1 9 10 '的正整数n ,有二 —2 3 3 41n(n 1)解:由 1 2(3)证明:..1 1• -------n n 1. 1n(n 1)(1)可知丄L2 31 12 3 3 41 n(n 1), (其中n 是正整数)成立.n n(n 1) 1 n 1 (n 1)19 10 1 1 1 -)( )1 2 2 31 1 1 1— _ (― 一)(— n(n 1) 2 3 31又n 》2且n 是正整数,二.11, 1 1 • • LV2 3 3 4 n(n 1)2且 e >1, 2c 2 — 5ac + 2a 2_0, 解:在2c 2— 5ac + 2a 2_0两边同除以a 2,得2呂—5e + 2_ 0,• (2e — 1)(e — 2)_ 0,1• e _ 2 V 1,舍去; •- e _ 2.或 e = 2. 一定为正数,求e 的值.丄 10910_丄_ 2习填空题: 选择题: 若) (A)对任意的正整数 2x yx正数x,y 满足 x 2 n ,1n(n 2)(丄n(B)2xy ,求 54x yx的值.y(C ) 4(D)计算丄- 99 100习题1. 1 A 组1.解不等式:(1) (3) 2 .已知x y 1 , x 1 3;(2) x 3x 27 ;x 1 x 1 6 .3xy 的值. 求 x 3 y 3 3. 填空:(1) (2) (3)(2 .3)18(2若,(T 1 .2a)21,(1 a)22 , 1__ ?则a 的取值范围是1 4「51.填空:(1) a2.1.(2)若 x 2xy 2y 2已知:x 1 2,y3a 2 2 3a 5ab 2b2小0,则—xy yx y _x . y ab 2 _________________22 _ __ ---------y」y _的值.x yC 组选择题: ((A ) a b(B ) a b(C ) a b 0 (D ) b a 0( 2)计算a :等于( )(A) < ~(B ) ■- a (C )-(D ) 、、a2.解方程2(x 2丄)13(x -)1 0 .x x3.计算:-——-1 L 1.132 43 59 114.试证:对任意的正整数 n ,有1L -1 1 —<-.b 2 一 ab 、、b a若 则)a () n(n 1)(n2) 2 3 41 2 3 1.2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 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 1.十字相乘法例1分解因式: (1) x 2-3x + 2;(2) x 2 + 4x —(3) x 2 (a b )xy aby 2 ; (4) xy 1 x y .解:(1)如图1. 1- 1,将二次项x 2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 的积,再将常数项 2分解成一1与一2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一 3x ,就是 x 2-3x + 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x 2- 3x + 2 = (x - 1)(x - 2).说明:今后在分解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1. 1- 1中的两个x 用1来表示(如图1. 1-2所示).(2) 由图1. 1-3,得x 2 + 4x - 12 = (x - 2)(x + 6).(3) 由图1. 1-4,得2 2x (a b)xy aby = (x ay)(x by) x―1(4) xy 1 x y = xy + (x - y) — 1y ”1=(x - 1) (y+1)(如图 1. 1-5 所示).图 1. 1-5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2 x 5x 6 。
初三升高一数学暑假班衔接课:01—数与式的运算-教师版
高一数学暑假班(教师版)高一数学暑假课程数与式的运算(教师版)1 / 27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实数,知道字母可以表示数,用代数式也可以表示数,我们把实数和代数式简称为数与式.代数式中有整式、分式、根式,它们具体细分又会包含单项式、多项式、绝对值、数幂等不同的小的类型,它们都具有实数的属性,可以进行运算.由于在高中学习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由代数式组成的各种混合运算,因此也需要较为复杂的公式结构和几何意义来进行辅助,比如: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立方和差公式、杨辉三角公式、三种常见非负数形式等.一、绝对值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高一数学暑假课程数与式的运算(教师版)3 / 274 / 27高一数学暑假课程数与式的运算(教师版) 是零.即,0,||0,0,,0.a a a a a a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例1】解不等式:13x x -+->4.【难度】★★【答案】0<x 或4>x【解析】解法一:由01=-x ,得1=x ;由30x -=,得3x =;①若1<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24x -+>4,解得x <0, 又x <1, ∴x <0;②若12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1>4,∴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 ;③若3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24x ->4, 解得x >4. 又x ≥3,∴x >4.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 x <0,或x >4.解法二:如图1.1-1,1-x 表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P 到坐标为1的点A 之间的距离|P A |,5 / 27高一数学暑假课程数与式的运算(教师版)即|P A |=|x -1|;|x -3|表示x 轴上点P 到坐标为2的点B 之间的距离|PB |,即|PB |=|x -3|.所以,不等式13x x -+->4的几何意义即为 |P A |+|PB |>4. 由|AB |=2,可知点P 在点C (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 在点D (坐标为4)的右侧. x <0,或x >4.【例2】(1)当x 取何值时,3-x 有最小值?这个最小值是多少?(2)当x 取何值时,25+-x 有最大值?这个最大值是多少?(3)求54-+-x x 的最小值.(4)求987-+-+-x x x 的最小值.【难度】★★【答案】(1)当x=3时,3-x =0为最小值;(2)当x=-2时,25+-x =5为最大值;(3)当54≤≤x 时取最小,则54-+-x x =1为最小值;(4)当x=8时取最小,则987-+-+-x x x =2为最小值.【例3】(1)阅读下面材料:点A 、B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b a ,,A 、B 两点这间的距离表示为AB ,6 / 27高一数学暑假课程数与式的运算(教师版)当A 、B 两点中一点在原点时,不妨设点A 在原点,如图1,b a b OB AB -===;当A 、B 两点都不在原点时,①如图2,点A 、B 都在原点的右边b a a b a b OA OB AB -=-=-=-=; ②如图3,点A 、B 都在原点的左边()b a a b a b OA OB AB -=---=-=-=; ③如图4,点A 、B 在原点的两边()b a b a b a OB OA AB -=-+=+=+=.综上,数轴上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b a AB -=.图1 图2 图3 图4 (2)回答下列问题:①数轴上表示2和5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②数轴上表示x 和-1的两点A 和B 之间的距离是 ,如果2=AB ,那么x 为 ;③当代数式21-++x x 取最小值时,相应的x 的取值范围是 ;④求1997321-+⋅⋅⋅+-+-+-x x x x 的最小值.【难度】★★★【答案】①3,3,4;②|x+1|,1或-3;③21≤≤-x ;④找到1~1997的中间数999,当x=999时取得.B AO B (A)O B A O oA O o7 / 27高一数学暑假课程数与式的运算(教师版)【巩固训练】1.解绝对值方程:321-=---x x x . 【难度】★★ 【答案】4=x【解析】分类讨论:x <1,1≤x <2,x ≥2,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可化简绝对值,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解:当x <1时,原方程等价于1﹣x ﹣(2﹣x )=x ﹣3.解得x=2(不符合范围,舍); 当1≤x <2时,原方程等价于x ﹣1﹣(2﹣x )=x ﹣3.解得x=0(不符合范围,舍); 当x ≥2时,原方程等价于x ﹣1﹣(x ﹣2)=x ﹣3.解得x=4, 综上所述:x=4.本题考查了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此外也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来解题.二、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b b ±=±+; (3)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4)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5)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 (6)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8 / 27高一数学暑假课程数与式的运算(教师版) (7)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引申:n 次方差公式;()()()()()()???322344223322=-+++-=-++-=-+-=-n n b a b ab b a ab a b a b ab a b a b a b a b a b a根据以上规律,可以归纳出乘法公式:()()n n n n n n b a b ab b a a b a -=++++-----1221 (n 为非零自然数)将等号左右两边倒一下得:()()1221----++++-=-n n n n n n b ab b a a b a b a (n 为非零自然数)这个公式称为n 次方差公式; 由这个公式易得())(n n b a b a --;定理:若n 为正偶数,则())(n n b a b a --与())(n n b a b a -+同时成立;【例4】计算:(1)22(1)(1)(1)(1)x x x x x x +--+++;(2)22222))(2(y xy x y xy x +-++;(3)22312(+-x x ;(4)()()()()1111842++++a a a a .【难度】★★【答案】(1)解法一:原式=2222(1)(1)x x x ⎡⎤-+-⎣⎦ =242(1)(1)x x x -++=61x -.9 / 27高一数学暑假课程数与式的运算(教师版)解法二:原式=22(1)(1)(1)(1)x x x x x x +-+-++ =33(1)(1)x x +- =61x -.(2)原式=2222222)])([()()(y xy x y x y xy x y x +-+=+-+63362332)(y y x x y x ++=+=.(3)原式2231)2([+-+=x x222222111()()()2(22()333x x x x =++++⨯+⨯⨯4328139x x x =-++.(4)1116--=a a 原式.【例5】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 【难度】★★【答案】2222()2()8a b c a b c ab bc ac ++=++-++=.【例6】分解因式:(1)2222(48)3(48)2x x x x x x ++++++; (2)432673676x x x x +--+.【难度】★★【答案】(1)原式=22[(48)2][(48)]x x x x x x ++++++ =22(68)(58)x x x x ++++ =2(2)(4)(58)x x x x ++++10 / 27高一数学暑假课程数与式的运算(教师版)(2)原式=4226(1)7(1)36x x x x ++--=422226[(21)2]7(1)36x x x x x x -+++-- =22226(1)7(1)36x x x x -+-- =22[2(1)3][3(1)8]x x x x ---+ =22(232)(383)x x x x --+- =(21)(2)(31)(3)x x x x +--+.【巩固训练】1.已知335252-++=x ,求533-+x x 的值.【难度】★★ 【答案】1- 【解析】()()()()()1552525131353333531152,52,52,52332233333333-=-++-=-+++++=-+++++=-+++=-=⇒-=⇒+=-==+=-ab b ab a b a b a ab b a b a b a b a ab ab b a b a 原式即令2.已知96333=-+z y x ,4=xyz ,12222=++-++xz yz xy z y x ,求z y x -+的值.【难度】★★★ 【答案】911 / 27高一数学暑假课程数与式的运算(教师版)【解析】()()()()[]()()()()9123333310812963222222222233333333=-+∴=-++++-++++-+=-+-++++-+=+---+=+-+=+=+-+z y x xy yz xz z y x xy yz xz z y x z y x z y x xy z y x z y x z y x xyzxy y x z y x xyzz y x xyz z y x 解:3.分解因式:2(1)(2)(2)xy x y x y xy -++-+-. 【难度】★★【答案】令a x y =+,b xy =,则原式=2(1)(2)(2)b a a b -+-- =221222a b a b ab ++-+- =2(1)a b -- =2(1)x y xy +-- =2[(1)(1)]x y --- =22(1)(1)x y --三、二次根式1、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进行分母(子)有理化,需要引入有理化因式的概念.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子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2a==,0,,0.a aa a≥⎧⎨-<⎩【例7】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2和【难度】★★【答案】见解析【解析】(11===,===,>,.(2)∵===又4>22,∴6+4>6+22,<【例8】化简:(1(21)x<<.12 / 27高一数学暑假课程数与式的运算(教师版)13 / 27【难度】★★ 【答案】见解析【解析】(1)原式===2=2=.(2)原式1x x=-, ∵01x <<,∴11x x>>, 所以,原式=1x x-.【例9】化简22)1(111+++n n ,所得的结果为( ) A .1111+++n nB .1111++-n nC .1111+-+n n D .1111+--n n 【难度】★★ 【答案】C【解析】方法一:通过通分,然后整理配平方来解题1111)()1(2222+-+=+++=n n n n n n数与式的运算(教师版)方法二:可利用特值法将A、B、D一一排除。
初升高衔接课程 数与式的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
第一讲数与式的运算第二讲因式分解知识篇数与式的运算1、实数;2、代数式;3、乘法公式;4、分式;5、二次根式因式分解1、提取公因式;2、运用公因式;3、分组分解法;4、十字相乘法;5、配方法笔记:归纳小结:数与式的运算1 、已知 的公式表示试写出用21121,,111R ,R R R R R R R ≠+=2、设X=,3232-+ Y=,3232+- 求33Y X +的值3、化简下列各式1)221-32-3)()(+ 2)22x -2x -1)()(+ (X ≥1)4、已知a+b+c=4,ab+bc+ac=4,求a2+b2+c2的值。
分解因式1、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因式法(1)3a3b-81b4(2)a7-ab62、分组分解法(3)2ax-10ay+5by-bx (4)ab(c2-d2)-(a2-b2)cd (5)x2-y2+ax+ay (6)2x2+4xy+2y2-8z23、十字相乘(7)x2-7x+6 (8)x2+13x+36(9)x2+xy-6y2(10)(x2+x)2-8(x2+x)+12 (11)12x2-5x-2 (12)5x2+6xy-8y24、配方法(13)x2+12x+16 (14)a4+a2b2+b45、其他方法添项、拆项法、分解因式(15)x 3-3x 2+4 (16)(x 2-5x+2)(x 2-5x+4)-8二、因式分解的应用 1、已知a+b=32,ab=2,求代数式 a 2b+2a 2b 2+ab 2的值2、计算12345678921234567890-123456789112345678902)(ab o作业篇一选择1、二次根式,a -=2a 成立的条件是 ( )A 、a >0,B 、a <0,C 、a ≤0,D 、a 是任意实数2、若x <3,则6x 6x -92--+x 的值是 ( ) A 、-3, B 、3, C 、-9, D 、93、数轴上有两点A ,B 分别表示实数a ,b ,则线段AB 的长度是 ( ) A 、a-b , B 、a+b , C 、b -a ,D 、b +a4、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a+b >a >b >a-b , B 、a >a+b >b >a-b C 、a-b >a >b >a+b , D 、a-b >a >a+b >b5、若等于,则yy x y x322x =+- ( ) A 、1, B 、45, C 、54, D 、56二化简1、19183-232)()(+ 2、313-1+3、1-32-23121++4、38a -5、aa 1-⨯三、已知x+y=1,求x 3+y 3+3xy四、若2)1()1(22=++-a a ,求a 的取值范围。
【校本教材教案】数学初高中衔接教案
2020-2021学年数学选修课校本教材初高中衔接(数学)教案第一讲 数与式 1.1 数与式的运算 1.1.1.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0,||0,0,,0.a a a a a a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 例1 解不等式:13x x -+->4.解法一:由01=-x ,得1=x ;由30x -=,得3x =; ①若1<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24x -+>4,解得x <0, 又x <1, ∴x <0;②若12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1>4,∴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 ;③若3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24x ->4, 解得x >4. 又x ≥3, ∴x >4.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 x <0,或x >4.解法二:如图1.1-1,1-x 表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P 到坐标为1的点A 之间的距离|PA |,即|PA |=|x -1|;|x -3|表示x 轴上点P 到坐标为2的点B 之间的距离|PB |,即|PB |=|x -3|.所以,不等式13x x -+->4的几何意义即10 |x -1||x -3|图1.1-1为|PA |+|PB |>4. 由|AB |=2,可知点P 在点C (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 在点D (坐标为4)的右侧. x <0,或x >4.1.1.2. 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b b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2)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3)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例1 计算:22(1)(1)(1)(1)x x x x x x +--+++.解法一:原式=2222(1)(1)x x x ⎡⎤-+-⎣⎦=242(1)(1)x x x -++ =61x -.解法二:原式=22(1)(1)(1)(1)x x x x x x +-+-++ =33(1)(1)x x +- =61x -.例2 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 解: 2222()2()8a b c a b c ab bc ac ++=++-++=.1.1.3.二次根式0)a ≥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称为无理式. 例如 32a b ,等是无理式,而212x ++,22x y + 1.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进行分母(子)有理化,需要引入有理化因式的概念.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等等. 一般地,与,b 与b 互为有理化因式.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过程中,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参照多项式乘法进行,运算0,0)a b =≥≥;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a ==,0,,0.a a a a ≥⎧⎨-<⎩例1将下列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 (20)a ≥; (30)x <.解: (1= (20)a ==≥;(3220)x x x ==-<.例2 (3.解法一: (3===393-=1)6=12.解法二: (3=====. 例3 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 (2和解: (1===,1===,>.(2)∵===又 4>22, ∴6+4>6+22,.例4 化简:20042005⋅-.解:20042005+⋅=20042004+⋅-⋅=2004⎡⎤+⋅⋅-⎣⎦=20041⋅例 5 化简:(1; (21)x <<.解:(1)原式===2=-2=.(2)原式1x x =-,∵01x <<,∴11x x >>, 所以,原式=1x x-.例 6已知x y==22353x xy y-+的值.解:∵2210 x y+=+=+=,1xy==,∴22223533()1131011289x xy y x y xy-+=+-=⨯-=.1.1.4.分式1.分式的意义形如AB的式子,若B中含有字母,且0B≠,则称AB为分式.当M≠0时,分式AB 具有下列性质:A A MB B M⨯=⨯;A A MB B M÷=÷上述性质被称为分式的基本性质.2.繁分式像abc d+,2m n pmn p+++这样,分子或分母中又含有分式的分式叫做繁分式.例1若54(2)2x A Bx x x x+=+++,求常数,A B的值.解:∵(2)()2542(2)(2)(2)A B A x Bx A B x A xx x x x x x x x++++++===++++,∴5,24,A BA+=⎧⎨=⎩解得2,3A B==.例2 (1)试证:111(1)1n n n n=-++(其中n是正整数);(2)计算:1111223910+++⨯⨯⨯;(3)证明:对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n,有11112334(1)2n n+++<⨯⨯+.(1)证明:∵11(1)11(1)(1)n nn n n n n n+--==+++,∴111(1)1n n n n=-++(其中n是正整数)成立.(2)解:由(1)可知1111223910+++⨯⨯⨯11111(1)()()223910=-+-++-1110=-=910.(3)证明:∵1112334(1)n n +++⨯⨯+=111111()()()23341n n -+-++-+=1121n -+, 又n ≥2,且n 是正整数,∴1n +1 一定为正数,∴1112334(1)n n +++⨯⨯+<12. 例3 设ce a=,且e >1,2c 2-5ac +2a 2=0,求e 的值. 解:在2c 2-5ac +2a 2=0两边同除以a 2,得 2e 2-5e +2=0, ∴(2e -1)(e -2)=0, ∴e =12 <1,舍去;或e =2.∴e =2.1.2 分解因式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1.十字相乘法 例1 分解因式:(1)x 2-3x +2; (2)x 2+4x -12; (3)22()x a b xy aby -++; (4)1xy x y -+-.解:(1)如图1.2-1,将二次项x 2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 的积,再将常数项2分解成-1与-2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3x ,就是x 2-3x +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x 2-3x +2=(x -1)(x -2).-1 -2x x-1 -21 1-2 61 1-ay -byx x说明:今后在分解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1.2-1中的两个x 用1来表示(如图1.2-2所示).(2)由图1.2-3,得x 2+4x -12=(x -2)(x +6). (3)由图1.2-4,得22()x a b xy aby -++=()()x ay x by -- (4)1xy x y -+-=xy +(x -y )-1=(x -1) (y+1) (如图1.2-5所示). 2.提取公因式法与分组分解法 例2 分解因式:(1)32933x x x +++; (2)222456x xy y x y +--+-. 解: (1)32933x x x +++=32(3)(39)x x x +++=2(3)3(3)x x x +++=2(3)(3)x x ++. 或32933x x x +++=32(331)8x x x ++++=3(1)8x ++=33(1)2x ++=22[(1)2][(1)(1)22]x x x +++-+⨯+=2(3)(3)x x ++. (2)222456x xy y x y +--+-=222(4)56x y x y y +--+- =22(4)(2)(3)x y x y y +----=(22)(3)x y x y -++-.或222456x xy y x y +--+-=22(2)(45)6x xy y x y +----=(2)()(45)6x y x y x y -+---=(22)(3)x y x y -++-. 3.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ax 2+bx +c (a ≠0)的因式分解.若关于x 的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个实数根是1x 、2x ,则二次三项式2(0)ax bx c a ++≠就可分解为12()()a x x x x --.例3 把下列关于x 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 (1)221x x +-; (2)2244x xy y +-.解: (1)令221x x +-=0,则解得11x =-21x =-,-1 1x y图1.2-5∴221x x +-=(1(1x x ⎡⎤⎡⎤----⎣⎦⎣⎦=(11x x ++.(2)令2244x xy y +-=0,则解得1(2x y =-+,1(2x y =--,∴2244x xy y +-=[2(1][2(1]x y x y +++.第二讲 函数与方程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1根的判别式我们知道,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用配方法可以将其变形为2224()24b b acx a a-+=. ① 因为a ≠0,所以,4a 2>0.于是(1)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正数,因此,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2b a-±;(2)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为零,因此,原方程有两个等的实数根 x 1=x 2=-2ba; (3)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负数,而方程①的左边2()2b x a+一定大于或等于零,因此,原方程没有实数根.由此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情况可以由b 2-4ac 来判定,我们把b 2-4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Δ”来表示.综上所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1)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 1,2(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2ba; (3)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例1 判定下列关于x 的方程的根的情况(其中a 为常数),如果方程有实数根,写出方程的实数根.(1)x 2-3x +3=0; (2)x 2-ax -1=0; (3) x 2-ax +(a -1)=0; (4)x 2-2x +a =0. 解:(1)∵Δ=32-4×1×3=-3<0,∴方程没有实数根.(2)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Δ=a 2-4×1×(-1)=a 2+4>0,所以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1x =, 2x = (3)由于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Δ=a 2-4×1×(a -1)=a 2-4a +4=(a -2)2,所以, ①当a =2时,Δ=0,所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1;②当a ≠2时,Δ>0, 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1,x 2=a -1.(3)由于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Δ=22-4×1×a =4-4a =4(1-a ),所以①当Δ>0,即4(1-a ) >0,即a <1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1x = 21x = ②当Δ=0,即a =1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1;③当Δ<0,即a >1时,方程没有实数根.说明:在第3,4小题中,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符号随着a 的取值的变化而变化,于是,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对a 的取值情况进行讨论,这一方法叫做分类讨论.分类讨论这一思想方法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今后的解题中会经常地运用这一方法来解决问题.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两个实数根12b x a -=,22b x a -=,则有1222b bx x a a-+===-;221222(4)444b b ac ac cx x a a a--====. 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如果ax 2+bx +c =0(a ≠0)的两根分别是x 1,x 2,那么x 1+x 2=b a-,x 1·x 2=ca .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若x 1,x 2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x 1+x 2=-p ,x 1·x 2=q ,即 p =-(x 1+x 2),q =x 1·x 2,所以,方程x 2+px +q =0可化为 x 2-(x 1+x 2)x +x 1·x 2=0,由于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的两根,所以,x 1,x 2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 1+x 2)x +x 1·x 2=0.因此有以两个数x 1,x 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x 2-(x 1+x 2)x +x 1·x 2=0.例2 已知方程2560x kx +-=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 的值.分析: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可以直接将这一根代入,求出k 的值,再由方程解出另一个根.但由于我们学习了韦达定理,又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即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及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于是可以利用两根之积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再由两根之和求出k 的值.解法一:∵2是方程的一个根,∴5×22+k ×2-6=0, ∴k =-7.所以,方程就为5x 2-7x -6=0,解得x 1=2,x 2=-35.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35,k 的值为-7.解法二: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x 1,则 2x 1=-65,∴x 1=-35.由 (-35)+2=-5k,得 k =-7.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35,k的值为-7.例3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m-2)x+m2+4=0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m的值.分析:本题可以利用韦达定理,由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得到关于m的方程,从而解得m的值.但在解题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所给的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因此,其根的判别式应大于零.解:设x1,x2是方程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得x1+x2=-2(m-2),x1·x2=m2+4.∵x12+x22-x1·x2=21,∴(x1+x2)2-3 x1·x2=21,即 [-2(m-2)]2-3(m2+4)=21,化简,得m2-16m-17=0,解得m=-1,或m=17.当m=-1时,方程为x2+6x+5=0,Δ>0,满足题意;当m=17时,方程为x2+30x+293=0,Δ=302-4×1×293<0,不合题意,舍去.综上,m=17.说明:(1)在本题的解题过程中,也可以先研究满足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所对应的m的范围,然后再由“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出m的值,取满足条件的m的值即可.(1)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如果仅仅由韦达定理解题时,还要考虑到根的判别式Δ是否大于或大于零.因为,韦达定理成立的前提是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例4 已知两个数的和为4,积为-12,求这两个数.分析:我们可以设出这两个数分别为x,y,利用二元方程求解出这两个数.也可以利用韦达定理转化出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解法一:设这两个数分别是x,y,则x+y=4,①xy=-12.②由①,得y=4-x,代入②,得x (4-x )=-12,即 x 2-4x -12=0, ∴x 1=-2,x 2=6.∴112,6,x y =-⎧⎨=⎩ 或226,2.x y =⎧⎨=-⎩因此,这两个数是-2和6.解法二:由韦达定理可知,这两个数是方程 x 2-4x -12=0 的两个根. 解这个方程,得x 1=-2,x 2=6. 所以,这两个数是-2和6.说明:从上面的两种解法我们不难发现,解法二(直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要比解法一简捷. 例5 若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3=0的两根.(1)求| x 1-x 2|的值; (2)求221211x x +的值; (3)x 13+x 23.解:∵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3=0的两根,∴1252x x +=-,1232x x =-.(1)∵| x 1-x 2|2=x 12+ x 22-2 x 1x 2=(x 1+x 2)2-4 x 1x 2=253()4()22--⨯-=254+6=494,∴| x 1-x 2|=72. (2)22221212122222221212125325()2()3()2113722439()9()24x x x x x x x x x x x x --⨯-+++-+=====⋅-.(3)x 13+x 23=(x 1+x 2)( x 12-x 1x 2+x 22)=(x 1+x 2)[ ( x 1+x 2) 2-3x 1x 2]=(-52)×[(-52)2-3×(32-)]=-2158.说明: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是一个重要的量,今后我们经常会遇到求这一个量的问题,为了解题简便,我们可以探讨出其一般规律:设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则1x =,2x =,∴| x 1-x 2|=||a ==. 于是有下面的结论:若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则| x 1-x 2|=||a (其中Δ=b 2-4ac ).今后,在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利用上面的结论. 例6 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x +a -4=0的一根大于零、另一根小于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设x 1,x 2是方程的两根,则x 1x 2=a -4<0, ① 且Δ=(-1)2-4(a -4)>0. ② 由①得 a <4, 由②得 a <174. ∴a 的取值范围是a <4.2.2 二次函数2.2.1 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像和性质问题1 函数y =ax 2与y =x 2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先画出y =2x 2,y =12x 2,y =-2x 2的图象,通过这些函数图象与函数y =x 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函数y =ax 2与y =x 2的图象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先画出函数y =x 2,y =2x 2的图象. 先列表:扩大两倍就可以了.再描点、连线,就分别得到了函数y =x 2,y =2x 2的图象(如图2-1所示),从图2-1我们可以得到这两个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函数y =2x 2的图象可以由函数y =x 2的图象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两倍得到.同学们也可以用类似于上面的方法画出函数y=12x 2,y =-2x 2的图象,并研究这两个函数图象与函数y =x 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二次函数y =ax 2(a ≠0)的图象可以由y =x 2的图象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得到.在二次函数y =ax 2(a ≠0)中,二次项系数a 决定了图象的开口方向和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的开口的大小.问题2 函数y =a (x +h )2+k 与y =ax 2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同样地,我们可以利用几个特殊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可以作出函数y =2(x +1)2+1与y =2x 2的图象(如图2-2所示),从函数的同学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把函数y =2x 2的图象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就可以得到函数y =2(x +1)2+1的图象.这两个函数图象之间具有“形状相同,图2.2-2图2.2-1位置不同”的特点.类似地,还可以通过画函数y =-3x 2,y =-3(x -1)2+1的图象,研究它们图象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二次函数y =a (x +h )2+k (a ≠0)中,a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大小及方向;h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左右平移,而且“h 正左移,h 负右移”;k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上下平移,而且“k 正上移,k 负下移”.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到研究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的方法:由于y =ax 2+bx +c =a (x 2+b x a )+c =a (x 2+b x a+224b a )+c -24b a224()24b b aca x a a-=++,所以,y =ax 2+bx +c (a ≠0)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函数y =ax 2的图象作左右平移、上下平移得到的,于是,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具有下列性质:(1)当a >0时,函数y =ax 2+bx +c 图象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对称轴为直线x =-2b a ;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2ba-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ba-时,函数取最小值y =244ac b a -.(2)当a <0时,函数y =ax 2+bx +c 图象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对称轴为直线x =-2b a ;当x <2ba-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b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2b a -时,函数取最大值y =244ac b a-.上述二次函数的性质可以分别通过图2.2-3和图2.2-4直观地表示出来.因此,在今后解决二次函数问题时,可以借助于函数图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例1 求二次函数y =-3x 2-6x +1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指出当x 取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并画出该函数的图象.解:∵y =-3x 2-6x +1=-3(x +1)2+4, ∴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下; 对称轴是直线x =-1; 顶点坐标为(-1,4);当x =-1时,函数y 取最大值y =4;当x <-1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1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采用描点法画图,选顶点A (-1,4)),与x 轴交于点B 和C (,与y 轴的交点为D (0,1),过这五点画出图象(如图2-5所示).说明:从这个例题可以看出,根据配方后得到的性质画函数的图象,可以直接选出关键点,减少了选点的盲目性,使画图更简便、图象更精确.例2 某种产品的成本是120元/件,试销阶段每件产品的售价x (元)与产品的日销售量y (件)之间关系如下表所示:产品的销售价应定为多少元?此时每天的销售利润是多少?分析:由于每天的利润=日销售量y ×(销售价x -120),日销售量y 又是销售价x 的一次函数,所以,欲求每天所获得的利润最大值,首先需要求出每天的利润与销售价x 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再由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求出每天利润的最大值.解:由于y 是x 的一次函数,于是,设y =kx +(B ) 将x =130,y =70;x =150,y =50代入方程,有70130,50150,k b k b =+⎧⎨=+⎩解得 k =-1,b =200.∴ y=-x +200. 设每天的利润为z (元),则z =(-x +200)(x -120)=-x 2+320x -24000=-(x -160)2+1600,∴当x =160时,z 取最大值1600.图2.2-5答:当售价为160元/件时,每天的利润最大,为1600元.例3 把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2的图像,求b ,c 的值.解法一:y =x 2+bx +c =(x +2b )224b c +-,把它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22(4)224b b y x c =+++-+的图像,也就是函数y =x 2的图像,所以,240,220,4bb c ⎧--=⎪⎪⎨⎪-+=⎪⎩解得b =-8,c =14. 解法二:把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2的图像,等价于把二次函数y =x 2的图像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由于把二次函数y =x 2的图像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4)2+2的图像,即为y =x 2-8x +14的图像,∴函数y =x 2-8x +14与函数y =x 2+bx +c 表示同一个函数,∴b =-8,c =14.说明:本例的两种解法都是利用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规律来解决问题,所以,同学们要牢固掌握二次函数图像的变换规律.这两种解法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解法一,是直接利用条件进行正向的思维来解决的,其运算量相对较大;而解法二,则是利用逆向思维,将原来的问题等价转化成与之等价的问题来解,具有计算量小的优点.今后,我们在解题时,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例4 已知函数y =x 2,-2≤x ≤a ,其中a ≥-2,求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并求出函数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 的值.分析:本例中函数自变量的范围是一个变化的范围,需要对a 的取值进行讨论.解:(1)当a =-2时,函数y =x 2的图象仅仅对应着一个点(-2,4),所以,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是4,此时x =-2;(2)当-2<a <0时,由图2.2-6①可知,当x =-2时,函数取最大值y =4;当x =a 时,函数取最小值y =a 2;(3)当0≤a <2时,由图2.2-6②可知,当x =-2时,函数取最大值y =4;当x =0时,函数取最小值y =0;(4)当a ≥2时,由图2.2-6③可知,当x =a 时,函数取最大值y =a 2;当x①图2.2-6②③=0时,函数取最小值y=0.说明:在本例中,利用了分类讨论的方法,对a的所有可能情形进行讨论.此外,本例中所研究的二次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不是取任意的实数,而是取部分实数来研究,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通常需要借助于函数图象来直观地解决问题.2.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通过上一小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二次函数可以表示成以下两种形式:1.一般式:y=ax2+bx+c(a≠0);2.顶点式:y=a(x+h)2+k (a≠0),其中顶点坐标是(-h,k).除了上述两种表示方法外,它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来表示.为了研究另一种表示方式,我们先来研究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点个数.当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相交时,其函数值为零,于是有ax2+bx+c=0.①并且方程①的解就是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为零),于是,不难发现,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点个数与方程①的解的个数有关,而方程①的解的个数又与方程①的根的判别式Δ=b2-4ac有关,由此可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点个数与根的判别式Δ=b2-4ac存在下列关系:(1)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则Δ>0也成立.(2)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一个交点(抛物线的顶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一个交点,则Δ=0也成立.(3)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没有交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没有交点,则Δ<0也成立.于是,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A(x1,0),B(x2,0),则x1,x2是方程ax2+bx+c=0的两根,所以x 1+x2=ba-,x1x2=ca,即ba=-(x1+x2),ca=x1x2.所以,y=ax2+bx+c=a(2b cx xa a++)= a[x2-(x1+x2)x+x1x2]=a(x-x1) (x-x2).由上面的推导过程可以得到下面结论: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A(x1,0),B(x2,0)两点,则其函数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a(x-x1) (x-x2) (a≠0).这样,也就得到了表示二次函数的第三种方法:3.交点式:y=a(x-x1) (x-x2) (a≠0),其中x1,x2是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今后,在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选用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这三种表达形式中的某一形式来解题.例1 已知某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2,图像的顶点在直线y=x+1上,并且图象经过点(3,-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分析:在解本例时,要充分利用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最大值、顶点位置,从而可以将二次函数设成顶点式,再由函数图象过定点来求解出系数a.解:∵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2,而最大值一定是其顶点的纵坐标,∴顶点的纵坐标为2.又顶点在直线y=x+1上,所以,2=x+1,∴x=1.∴顶点坐标是(1,2).设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2)1(0)y a x a=-+<,∵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3,-1),∴21(32)1a-=-+,解得a=-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2(2)1y x=--+,即y=-2x2+8x-7.说明:在解题时,由最大值确定出顶点的纵坐标,再利用顶点的位置求出顶点坐标,然后设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最终解决了问题.因此,在解题时,要充分挖掘题目所给的条件,并巧妙地利用条件简捷地解决问题.例2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且顶点到x 轴的距离等于2,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分析一:由于题目所给的条件中,二次函数的图象所过的两点实际上就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于是可以将函数的表达式设成交点式.解法一:∵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可设二次函数为y =a (x +3) (x -1) (a ≠0),展开,得 y =ax 2+2ax -3a ,顶点的纵坐标为 2212444a a a a --=-,由于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到x 轴的距离2,∴|-4a |=2,即a =12±.所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21322x x +-,或y =-21322x x -+.分析二: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所以,对称轴为直线x =-1,又由顶点到x 轴的距离为2,可知顶点的纵坐标为2,或-2,于是,又可以将二次函数的表达式设成顶点式来解,然后再利用图象过点(-3,0),或(1,0),就可以求得函数的表达式.解法二:∵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对称轴为直线x =-1.又顶点到x 轴的距离为2,∴顶点的纵坐标为2,或-2.于是可设二次函数为y =a (x +1)2+2,或y =a (x +1)2-2,由于函数图象过点(1,0),∴0=a (1+1)2+2,或0=a (1+1)2-2.∴a =-12,或a =12.所以,所求的二次函数为y =-12(x +1)2+2,或y =12(x +1)2-2.说明:上述两种解法分别从与x 轴的交点坐标及顶点的坐标这两个不同角度,利用交点式和顶点式来解题,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条件,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例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22),(0,-8),(2,8),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解:设该二次函数为y=ax2+bx+c(a≠0).由函数图象过点(-1,-22),(0,-8),(2,8),可得22, 8,842,a b cca b c -=-+⎧⎪-=⎨⎪=++⎩解得a=-2,b=12,c=-8.所以,所求的二次函数为y=-2x2+12x-8.通过上面的几道例题,同学们能否归纳出:在什么情况下,分别利用函数的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来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2.3 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一、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与对称变换1.平移变换问题1 在把二次函数的图象进行平移时,有什么特点?依据这一特点,可以怎样来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平移?我们不难发现:在对二次函数的图象进行平移时,具有这样的特点——只改变函数图象的位置、不改变其形状,因此,在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平移问题时,只需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式研究其顶点的位置即可.例1求把二次函数y=x2-4x+3的图象经过下列平移变换后得到的图象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1)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1个单位;(2)向上平移3个单位,向左平移2个单位.分析:由于平移变换只改变函数图象的位置而不改变其形状(即不改变二次项系数),所以只改变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位置(即只改变一次项和常数项),所以,首先将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变形为顶点式,然后,再依据平移变换后的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位置求出平移后函数图像所对应的解析式.解:二次函数y=2x2-4x-3的解析式可变为y=2(x-1)2-1,其顶点坐标为(1,-1).(1)把函数y=2(x-1)2-1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移1个单位后,图2.2-7 其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3,-2),所以,平移后所得到的函数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就为 y =2(x -3)2-2.(2)把函数y =2(x -1)2-1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其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是(-1, 2),所以,平移后所得到的函数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就为y =2(x +1)2+2.2.对称变换问题2 在把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进行对称变换时,有什么特点?依据这一特点,可以怎样来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平移?我们不难发现:在把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进行对称变换时,具有这样的特点——只改变函数图象的位置或开口方向、不改变其形状,因此,在研究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变换问题时,关键是要抓住二次函数的顶点位置和开口方向来解决问题.例2 求把二次函数y =2x 2-4x +1的图象关于下列直线对称后所得到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1)直线x =-1;(2)直线y =1.解:(1)如图2.2-7,把二次函数y =2x 2-4x +1的图象关于直线x =-1作对称变换后,只改变图象的顶点位置,不改变其形状.由于y =2x 2-4x +1=2(x -1)2-1,可知,函数y =2x 2-4x +1图象的顶点为A (1,-1),所以,对称后所得到图象的顶点为A 1(-3,1),所以,二次函数y =2x 2-4x+1的图象关于直线x =-1对称后所得到图象的函数解析式为y =2(x +3)2-1,即y =2x 2+12x +17.图2.2-8(2)如图2.2-8,把二次函数y =2x 2-4x +1的图象关于直线x =-1作对称变换后,只改变图象的顶点位置和开口方向,不改变其形状.由于y =2x 2-4x +1=2(x -1)2-1,可知,函数y =2x 2-4x +1图象的顶点为A (1,-1),所以,对称后所得到图象的顶点为B (1,3),且开口向下,所以,二次函数y =2x 2-4x +1的图象关于直线y =1对称后所得到图象的函数解析式为y =-2(x -1)2+3,即y =-2x 2+4x +1.二、分段函数一般地,如果自变量在不同取值范围内时,函数由不同的解析式给出,这种函数,叫作分段函数.例3 在国内投递外埠平信,每封信不超过20g 付邮资80分,超过20g 不超过40g 付邮资160分,超过40g 不超过60g 付邮资240分,依此类推,每封x g(0<x ≤100)的信应付多少邮资(单位:分)?写出函数表达式,作出函数图象.分析:由于当自变量x 在各个不同的范围内时,应付邮资的数量是不同的.所以,可以用分段函数给出其对应的函数解析式.在解题时,需要注意的是,当x 在各个小范围内(如20<x ≤40)变化时,它所对应的函数值(邮资)并不变化(都是160分). 解:设每封信的邮资为y (单位:分),则y 是x 的函数.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80,(0,20]160(20,40]240,940,80]320(60,80]400,(80,100]x x y x x x ∈⎧⎪∈⎪⎪=∈⎨⎪∈⎪∈⎪⎩由上述的函数解析式,可以得到其图象如图2.2-9所示.例4如图9-2所示,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的边上有一个动点P ,从点A 出)y (图2.2-9CP图2.2-10图2.2-11发沿折线ABCD移动一周后,回到A点.设点A移动的路程为x,ΔPAC的面积为y.(1)求函数y的解析式;(2)画出函数y的图像;(3)求函数y的取值范围.分析:要对点P所在的位置进行分类讨论.解:(1)①当点P在线段AB上移动(如图2.2-10①),即0<x≤2时,y=12AP BC⋅=x;②当点P在线段BC上移动(如图2.2-10②),即2<x<4时,y=12PC AB⋅=1(4)22x-⋅=4-x;③当点P在线段CD上移动(如图2.2-10③),即4<x≤6时,y=12PC AD⋅=1(4)22x-⋅=x-4;④当点P在线段DA上移动(如图2.2-10④),即6<x<8时,y=12PA CD⋅=1(8)22x-⋅=8-x.综上所述,函数f(x)的解析式为, 02,4, 24,4, 46,8, 68.x xx xyx xx x<≤⎧⎪-<<⎪=⎨-<≤⎪⎪-<<⎩(2)函数y的图像如图2.2-11所示(3)由函数图像可知,函数y的取值范围是0<y≤2.。
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完整)
第一讲数与式1、绝对值(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a, a 0,|a|0, a 0,a, a 0.(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a b 表示在数轴上,数a和数b之间的距离.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① f (x) a(a 0),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 a f ( x) a 。
② f (x) a(a 0) ,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 f (x) a或f (x) a 。
③ 2 2f (x) g(x) f (x)g (x)。
(2)利用零点分段法解含多绝对值不等式:①找到使多个绝对值等于零的点.②分区间讨论,去掉绝对值而解不等式.一般地n 个零点把数轴分为n+1 段进行讨论.③将分段求得解集,再求它们的并集.例1. 求不等式3x 5 4的解集例2. 求不等式2x 1 5的解集例3. 求不等式x 3 x 2 的解集例4. 求不等式| x+2| +| x-1| >3 的解集.1例5. 解不等式| x-1| +|2 -x| >3-x.例6. 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 x-5| +| x-3| <a 有解,求 a 的取值范围.练习解下列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1)x 1 x 3 >4+x(2)| x+1|<| x-2|(3)| x-1|+|2 x+1|<4(4)3x 2 7(5) 5x 7 83、因式分解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 2 2(a b)( a b) a b(2)完全平方公式 2 2 2(a b) a 2ab b(3)立方和公式 2 2 3 3(a b)(a ab b ) a b(4)立方差公式 2 2 3 3(a b)(a ab b ) a b(5)三数和平方公式 2 2 2 2(a b c) a b c 2(ab bc ac)(6)两数和立方公式 3 3 2 2 3(a b) a 3a b 3ab b2(7)两数差立方公式 3 3 2 2 3(a b) a 3a b 3ab b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1.十字相乘法例1 分解因式:2(1)x -3x+2;(2)26x 7x 2(3) 2 ( ) 2x a b xy aby ;(4)xy 1 x y .2.提取公因式法例2. 分解因式:2 (2)x3 9 3x2 3x (1)ab 5 a 5 b3.公式法例3. 分解因式:(1)a4 16 (2) 23x 2y x y2 4.分组分解法2例4. (1)x xy 3y 3x (2)2 22x xy y 4x 5y 65.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ax2+bx+c( a≠0) 的因式分解.若关于x 的方程 2 0( 0)ax bx c a 的两个实数根是x1 、x2 ,则二次三项式2 ( 0)ax bx c a 就可分解为a(x x )(x x ).1 2例5. 把下列关于x 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1) 2 2 1x x ;(2)2 4 4 2 x xy y .3练习 (1) 25 6xx (2) 21 x ax a(3) 2 11 18xx (4)24m 12m 9(5)25 7x 6x(6) 2212xxy 6y2q p ( 7) 6 2p q 1123( 8 )35a 2b 6ab2a( 9 )24 2 4 xx2(10) x 42x 2 1 (11) x 2 y 2 a 2 b 2 2ax 2by(12) a 24ab 4b 2 6a 12b 9(13) x 2-2x -1(14) 31a;(15)4 24x 13x 9 ;(16)2 22 2 2b cab ac bc ;(17)2 23x 5xy 2y x 9y 4第二讲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1、一元二次方程 (1) 根的判别式2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ax +bx +c =0(a ≠0),有:(1) 当Δ>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2=24 bbac 2a;(2)当 Δ=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 b 2a;(3)当 Δ<0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2如果 ax +bx +c =0(a ≠0)的两根分别是 x 1,x 2,那么 x 1+x 2=b a ,x 1· x 2=c a.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 定理.2、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性质1. 当 a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xb 2a,顶点坐标为 2b4ac b , 。
数学初高中衔接课 第一课时数与式的运算(一)
第1课时 数与式的运算(一)一、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a |=⎩⎪⎨⎪⎧a ,a >0,0,a =0,-a ,a <0.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a -b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例1在数轴上表示|x +1|与|x -1|的几何意义.例2化简:(1)|3x-2|;(2)|x+1|+|x-3|;(3)x2-4x+4;(4)t4+4t2+4.例3解下列方程:(1)|x-1|=1;(2)|x2-1|=1.例4解下列不等式.(1)|2x+3|≤2;(2)|x-1|+|x-3|>4.例5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y=|x|;(2)y=|x-2|+|x+2|.二、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a+b)(a-b)=a2-b2.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3.立方和公式:(a+b)(a2-ab+b2)=a3+b3.4.立方差公式:(a-b)(a2+ab+b2)=a3-b3.5.三数和平方公式:(a+b+c)2=a2+b2+c2+2(ab+bc+ac).6.两数和立方公式:(a+b)3=a3+3a2b+3ab2+b3.7.两数差立方公式:(a-b)3=a3-3a2b+3ab2-b3.例6因式分解.(1)x3-1;(2)x3+1.例7计算:(x+1)(x-1)(x2-x+1)(x2+x+1).例8已知:x+y=1,求x3+y3+3xy的值.例9已知:x2-3x+1=0,求x3+1x3的值.例10设x =2+32-3,y =2-32+3,求:x 3+y 3的值.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a |=|b |,则a =bB .若|a |>|b |,则a >bC .若a <b ,则|a |<|b |D .若|a |=|b |,则a =±b2.若|x |=5,则x =________;若|x |=|-4|,则x =________.3.如果|a |+|b |=5,且a =-1,则b =________;若|1-c |=2,则c =________. 4.化简:|x +1|-|x -2|. 5.解方程3|x +1|-1=5. 6.解不等式|x 2-1|≤2. 7.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y =-|x +1| (2)y =|x |+|x -1|8.计算:(1)(4+m )(16-4m +m 2);(2)(x 2+2xy +y 2)·(x 2-xy +y 2)2;(3)(a +b )(a 2-ab +b 2)-(a +b )3;(4)(a -4b )(14a 2+4b 2+ab ).9.已知:a >0,a 2x =3,求:a 3x +a -3xa x +a -x的值. 10.已知:a +b +c =0,求a (1b +1c )+b (1c +1a )+c (1a +1b).。
初高中数学衔接之数与式的运算
【金凤凰教育暑期初升高衔接中心】1.数与式的运算1.1绝对值【基础知识】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0,||0,0,,0.a a a a a a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 例1 解不等式:13x x -+->4.解法一:由01=-x ,得1=x ;由30x -=,得3x =; ①若1<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即24x -+>4,解得x <0, 又x <1,∴x <0; ②若12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1>4,∴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 ; ③若3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24x ->4, 解得x >4.又x ≥3,∴x >4.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 x <0,或x >4.解法二:如图1.1-1,1-x 表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P 到坐标为1的点A 之间的距离|PA |,即|PA |=|x -1|;|x -3|表示x 轴上点P 到坐标为2的点B 之间的距离|PB |,即|PB |=|x -3|.所以,不等式13x x -+->4的几何意义即为 PA |+|PB |>4. 由|AB |=2,可知点P 在点C (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 在点D (坐标为4)的右侧. x <0,或x >4. 【当堂练习】1.填空:(1)若5=x ,则x =_________;若4-=x ,则x =_________.(2)如果5=+b a ,且1-=a ,则b =________;若21=-c ,则c =________. 2.选择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 b =,则a b = (B )若a b >,则a b > (C )若a b <,则a b < (D )若a b =,则a b =± 3.化简:|x -5|-|2x -13|(x >5).1.2乘法公式13x0 4x|x -1||x -3| 图1.1-1【基础知识】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 b b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 b b a b+-+=+; (2)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 b b a b-++=-; (3)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 b b c ac ++=+++++;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 b b+=+++;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a b a a b a b b -=-+-.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例1 计算:22(1)(1)(1)(1)x x x x x x +--+++.解法一:原式=2222(1)(1)x x x ⎡⎤-+-⎣⎦=242(1)(1)x x x -++=61x -.解法二:原式=22(1)(1)(1)(1)x x x x x x +-+-++=33(1)(1)x x +-=61x -. 例2 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 解: 2222()2()8a b c a b c ab bc ac ++=++-++=. 【当堂练习】1.填空:(1)221111()9423a b b a -=+( ); (2)(4m + 22)164(m m =++ );(3)2222(2)4(a b c a b c +-=+++ ). 2.选择题:(1)若212x mx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 ) (A )2m (B )214m (C )213m (D )2116m(2)不论a ,b 为何实数,22248a b a b +--+的值 ( )(A )总是正数 (B )总是负数(C )可以是零 (D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1. 3二次根式【基础知识】0)a ≥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称为无理式. 例如 32a b 21x +,22x y +理式.1.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进行分母(子)有理化,需要引入有理化因式的概念.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等等. 一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子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过程中,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参照多项式乘法进行,运算中要运用公式0,0)a b =≥≥;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a ==,0,,0.a a a a ≥⎧⎨-<⎩例1 将下列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 (20)a ≥; (30)x <.解: (1=(20)a ==≥;(3220)x x x ==-<.例2 (3.解法一: (3).解法二:(3)12.例3 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 (2解: (1===,110>(2)∵1=== 又 4>22,∴6+4>6+22,例4 化简:20042005⋅.解:20042005⋅=20042004+⋅⋅=2004⎡⎤+⋅⋅-⎣⎦=20041⋅-例 5 化简:(1; (21)x <<.(2)原式1x x =-,解:(1)原式===2=2=.∵01x <<,∴11x x>>, 所以,原式=1x x-.例 6已知x y ==22353x xy y -+的值 . 解:∵2210x y +=+=+=,1xy ==, ∴22223533()1131011289x xy y x y xy -+=+-=⨯-= 【当堂练习】1.填空: (1=__ ___;(2(x -x 的取值范围是_ _ ___;(3)=__ ___; (4)若x ==______ __. 2.选择题: 等式=成立的条件是( )(A )2x ≠ (B )0x > (C )2x > (D )02x <<3.若b =,求a b +的值.4.比较大小:2-4(填“>”,或“<”).1.4分式【基础知识】1.分式的意义形如A B 的式子,若B 中含有字母,且0B ≠,则称A B 为分式.当M ≠0时,分式A B具有下列性质:A A MB B M ⨯=⨯; A A M B B M÷=÷. 上述性质被称为分式的基本性质.2.繁分式 像ab c d+,2m n pm n p +++这样,分子或分母中又含有分式的分式叫做繁分式.例1 若54(2)2x A Bx x x x +=+++,求常数,A B 的值.解: ∵(2)()2542(2)(2)(2)A B A x Bx A B x A x x x x x x x x x ++++++===++++,∴5,24,A B A +=⎧⎨=⎩解得 2,3A B ==.例2 (1)试证:111(1)1n n n n =-++(其中n 是正整数);(2)计算:1111223910+++⨯⨯⨯; (3)证明:对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n , 有11112334(1)2n n +++<⨯⨯+. (1)证明:∵11(1)11(1)(1)n n n n n n n n +--==+++,∴111(1)1n n n n =-++(其中n 是正整数)成立.(2)解:由(1)可知1111223910+++⨯⨯⨯11111(1)()()223910=-+-++-1110=-=910. (3)证明:∵1112334(1)n n +++⨯⨯+=111111()()()23341n n -+-++-+=1121n -+,又n ≥2,且n 是正整数, ∴1n +1 一定为正数,∴1112334(1)n n +++⨯⨯+<12 . 例3 设ce a =,且e >1,2c 2-5ac +2a 2=0,求e 的值.解:在2c 2-5ac +2a 2=0两边同除以a 2,得 2e 2-5e +2=0,∴(2e -1)(e -2)=0, ∴e =12 <1,舍去;或e =2. ∴e =2. 【当堂练习】1.填空题:对任意的正整数n ,1(2)n n =+ (112n n -+);2.选择题:若223x y x y -=+,则x y = ( )(A )1 (B )54 (C )45(D )653.正数,x y 满足222x y xy -=,求x y x y-+的值.4.计算1111 (12233499100)++++⨯⨯⨯⨯.【课后作业】A 组1.解不等式:(1) 13x ->; (2) 327x x ++-< ; (3) 116x x -++>.2.已知1x y +=,求333x y xy ++的值. 3.填空:(1)1819(2(2=________;(22=,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3=________.B 组1.填空:(1)12a =,13b =,则2223352a ab a ab b-=+-____ ____; (2)若2220x xy y +-=,则22223x xy y x y++=+__ __;2.已知:11,23x y ==的值. C 组1.选择题:(1)则 ( )(A )a b < (B )a b > (C )0a b << (D )0b a <<(2)计算 ( )(A (B (C ) (D )2.解方程22112()3()10x x x x +-+-=.3.计算:1111132435911++++⨯⨯⨯⨯. 4.试证:对任意的正整数n ,有111123234(1)(2)n n n +++⨯⨯⨯⨯++<14.1.1绝对值1.(1)5±;4± (2)4±;1-或3 2.D 3.3x -181.2乘法公式 1.(1)1132a b - (2)11,24 (3)424ab ac bc --2.(1)D (2)A1.3二次根式1. (12 (2)35x ≤≤ (3)- (4 2.C 3.1 4.>1.4分式1.12 2.B 3. 1 4.99100课后作业 A 组1.(1)2x <-或4x > (2)-4<x <3 (3)x <-3,或x >32.1 3.(1)2-(2)11a -≤≤ (31B 组1.(1)37 (2)52,或-15 2.4.C 组1.(1)C (2)C 2.121,22x x == 3.36554.提示:1111[](1)(2)2(1)(1)(2)n n n n n n n =-+++++。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程---数与式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程------ 数与式一、知识衔接:二、例题分析:例1、利用乘法公式计算、求值:1. 计算:22(1)(-1)(-1)(1)x x x x x x ++++;2.已知 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
3.已知2 -3+1=0x x ,求 331+x x 的值。
变式练习:若x 满足2++1=0x x ,则14-14+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根式的化简与求值: 1. +2013+;2(x ≥1);3.例3、分式的有关计算: 1.若54(2)2x A Bx x x x +=+++,求常数,A B 的值.2.计算:1111223910+++⨯⨯⨯;3.证明:对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n , 有11112334(1)2n n +++<⨯⨯+.4.若=1abc ,求++++1++1++1a b cab a bc b ca c 的值。
三、拓展延伸: 例4: 1. 求和:1111++++153759(2-1)(2+3)n n ⨯⨯⨯2. 求和:14413434124241141422222222-⋅⋅++-⋅⋅+-⋅⋅+-⋅⋅n n 。
例5:1.设x y ,求33+x y 的值。
2.已知++=0a b c ,求111111(+)+b(+)+(+)a c b c c a a b的值。
例6:小王的爸爸和小赵的爸爸正好是同事,假日里两家一起驾车游玩,回家时两车沿同一公路返回。
小王的爸爸表示在回程中一半的路程用 1v 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一半的路程用 2v 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小赵的爸爸表示在回程中一半的时间用 1v 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一半的时间用 2v 千米/时的速度行驶。
若12v v ≠,请你预测谁先到家。
四、课后研学:1.根据平方差公式可得)12)(12)(12)(12)(12(16842+++++)12(-=)12)(12)(12)(12)(12(16842+++++=1232-。
初高中衔接 专题讲义一、数与式的运算(4课时)
专题一、数与式的运算课时一:乘法公式一、初中知识1.实数运算满足如下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2.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 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b a b a +±=± 二、目标要求1. 理解字母可以表示数,代数式也可以表示数,并掌握数与式的运算。
2. 掌握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灵活运用,理解立方和与差公式,两数和与差的立方公式以及三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
三、必要补充根据多项式乘法法则推导出如下乘法公式 (1)ab x b a x b x a x +++=++)())((2 (2)bd x bc ad acx d cx b ax +++=++)())((2 (3)立方和公式:3322))((b a b ab a b a +=+-+ (4)立方差公式:3322))((b a b ab a b a -=++- (5)两数和的立方公式:3223333)(b ab b a a b a +++=+ (6)两数差的立方公式:3223333)(b ab b a a b a -+-=-(7)三数和的平方公式:ac bc ab c b a c b a 222)(2222+++++=++ 四、典型例题 例1、计算:(1))5)(2(-+x x (2))23)(32(-+x x (3)3)12(-x (4)2)2(c b a -+例2:已知3=+y x ,8=xy ,求下列各式的值(1)22y x +;(2)22y xy x +-;(3)2)(y x -;(4)33y x +分析:(1)xy y x y x 2)(222-+=+ (2)xy y x y xy x 3)(222-+=+-(3)xy y x y x 4)()(22-+=-(4)]3))[(())((22233xy y x y x y xy x y x y x -++=+-+=+ 例3:已知4=++c b a 4=++ac bc ab 求222c b a ++的值 分析:2222()2()8a b c a b c ab bc ac ++=++-++= 变式:已知:0132=+-x x ,求331xx +的值。
初三升高一数学衔接教学教案——初三知识汇总,高一数学提前预习(教师版教案)
第二讲 函数与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练习题
(4)已知a,b,c是ΔABC的三边长,那么方程cx2+(a+b)x+=0的根的情况 是( ) (A)没有实数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有两个异号实数根
第二讲 函数与方程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1根的判别式 例1 判定下列关于x的方程的根的情况(其中a为常数),如果方程有实数根,写出方程 的实数根. (1)x2-3x+3=0; (2)x2-ax-1=0; (3) x2-ax+(a-1)=0; (4)x2-2x+a=0.
第二讲 函数与方程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第一讲 数与式
1.2 分解因式
初中升高中数学衔接
初中数学知识汇总,高一数学提前预习
第一讲 数与式
1.2 分解因式
第一讲 数与式
1.2 分解因式
第一讲 数与式
1.2 分解因式
初中升高中数学衔接
初中数学知识汇总,高一数学提前预习
第二讲 函数与方程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1根的判别式 我们知道,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用配方法可以将其变形为
第二讲 函数与方程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例4 已知两个数的和为4,积为-12,求这两个数.
第二讲 函数与方程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第二讲 函数与方程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第二讲 函数与方程
第一讲 数与式
1.1.3.二次根式第源自讲 数与式1.1.3.二次根式
第一讲 数与式
初高中数学相关知识衔接(人教版)
初高中知识衔接——数与式的运算1.绝对值(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即 .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的距离. (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a b -表示 的距离. (4)两个绝对值不等式:||(0)x a a <>⇔;||(0)x a a >>⇔.例1:解不等式:(1)21x -< (2)12>-x(3)32+<-x x x (4)2323-<-x x(5)x x ≤-1 (6)13x x -+->4 2.根式(1)0)a ≥的代数式,性质:2= ;= ;=b a ;=ab .(2) 无理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如32a b21x ++,22x y +(3)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分母(子)有理化方法: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 例1:化简:(1(2)(31)x << (4)20042005⋅例2: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54173819++-(1(23.分式(1)分式的意义:形如A B 的式子,若B 中含有字母,且0B ≠,则称AB为分式. 当M ≠0时,分式的基本性质:(1)A A M B B M ⨯=⨯ ;(2)A A MB B M÷=÷.(2)繁分式 当分式A B 的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是分式时,A B就叫做繁分式,如2m n pm n p+++,繁分式的化简常用以下两种方法:① 利用除法法则;②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例1:化简:(1) (2) (3)11xx x x x-+-例2:(1)若54(2)2x A Bx x x x +=+++,求常数,A B 的值;(2)试证:111(1)1n n n n =-++(其中n 是正整数);(3)计算:1111223910+++⨯⨯⨯初高中知识衔接——因式分解一、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2018年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数与式的运算
4 3 3
3 2 2
例4 分解因式:(十字相乘法) (1)x2-3x+2; (2)x2+4x-12;
x 2 x 1
x 6 x 2
xy 2 y 2
2 2 2 x ( a b ) xy aby ; (4 ) 6 x (3)
x ay x by
3.根式
[1]式子
(1)
a (a 0)
( a )2
(2) (3) (4)
a ab
2
a a
叫做二次根式,其性质如下:
;
;
b a
a b ; b
a
.
[2]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如果
x a 则 x叫做 a 的平方根,记作
2
x a (a 0)
[3]立方根的概念:如果
x
例3 计算(没有特殊说明,本节中出现的字母均为正数): (1 ) 3 (2) (1 x) 2 (2 x) 2 ( x 1) 2 3
63 3
(3 )
94 5
原式=
(4)
2
11 x 2 2 x 3 x 2
2 1 2 94 5 3 52
5 2
1 1 3 ) 2 3 2 3
D )
3.化简与计算: ( 18 4
-3
说明:上述公式均称为“乘法公式”.
例2
计算: 2 ( x (1 )
1 2 2x ) 3
(2) ( 1 m 1 n)( 1 m 2 1 mn 1 n 2 ) 5 2 25 10 4
(3) (a 2)(a 2)(a4 4a2 16) (4) ( x2 2xy y 2 )( x2 xy y 2 )2
初升高数学衔接课程
初升高中衔接教程数学第1讲数与式1910+⨯的正整数n ,有1(1)n n ++第2讲一元二次函数与二次不等式第3讲一元二次方程与韦达定理第4讲绝对值不等式与无理式不等式第5讲集合的基本概念}6x<.【内容概述】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叫做韦恩图。
例6. 求下列集合之间的关系,并用Venn 图表示.A ={x |x 是平行四边形},B ={x |x 是菱形},C ={x |x 是矩形},D ={x |x 是正方形}.【典型例题—3】集合相等:设集合A={x|x 2-1=0},B ={-1,1},那么这两个集合会有什么关系呢?【概括】集合A 与集合B 中的元素完全相同,只是表示方法不同,我们就说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 即:A=B例7.判断集合{}2A x x ==与集合{}240B x x =-=的关系.例8.判断集合A 与B 是否相等?(1) A={0},B= ∅;(2) A={…,-5,-3,-1,1,3,5,…},B={x| x=2m+1 ,m ∈Z } ;(3) A={x| x=2m-1 ,m ∈Z },B={x| x=2m+1 ,m ∈Z }.变式:已知三元集合A={y x xy x -,,},B={y x |,|,0 },且A=B,求y x 与的值.【典型例题—4】真子集:【内容概述】如果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并且集合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B ,那么把集合B 叫做集合A 的真子集.记作B A (或A B), 读作“A 真包含B ”(或“B 真包含于A ”).[不包含本身的子集叫做真子集] 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B ,BC ,则A C . 例9.选用适当的符号“⊂≠”或“”填空:(1){1,3,5}_ _{1,2,3,4,5}; (2){2}_ _ {x| |x|=2}; (3){1} _∅. 例10.设集合{}0,1,2M =,试写出M 的所有子集,和真子集第6讲集合的基本运算变式1:图中阴影部分用集合表示为_______________.变式2:已知集合}3|{},42|{a x a x B x x A <<=<<=.(1)若∅=B A ,求a 的取值范围;(2)若}4|{<<=x a x B A ,求a 的取值范围.知识点三、补集【内容概述】1.全集:在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时,有时这些集合都是某一个给定集合的子集,这个给定集合可以看成一个全集,用符号“U ”表示,也就是说,全集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2.补集:如果集合A 是全集U 的一个子集,由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3.对补集定义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1)补集是相对于全集而存在的,研究一个集合的补集之前一定要明确其所对应的全集.比如当研究数的运算性质时,我们常常将实数集R 当做全集.(2)补集既是集合之间的一种关系,同时也是集合之间的一种运算,当然也是一种数学思想.(3)从符号角度来看,若U x ∈,U A ⊂,则A x ∈和A C x U ∈二者必居其一.4.集合图形,理解补集的如下性质:(1)∅====∅∅=)(,)(,)(,,A C A U A C A A A C C U C U C U U U U U U(2)若B A ⊆,则)()(B C A C U U ⊇;反之,若)()(B C A C U U ⊇,则B A ⊆(3)若A=B ,则B C A C U U =;反之,若B C A C U U =,则A=B【典型例题】例5.设全集U 是实数集R ,}4|{2>=x x A ,}13|{<≥=x x x B 或都是U 的子集,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__________________.变式1:已知集合}012|{2=++=b ax x x A 和}0|{2=+-=b ax x x B满足R U B C A B A C U U ===},4{)(},2{)( ,求实数a 、b 的值.变式2:设集合}123|),{(},,|),{(=--=∈=x y y x M R y x y x U ,}1|),{(+≠=x y y x N , 则)()(N C M C U U =__________________.例6.已知全集R U =,}12|{},523|{≤≤-=+<<=x x P a x a x M ,若P C M U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变式1:已知集合},0624|{2R x m mx x x A ∈=++-=,},0|{R x x x B ∈<=,若∅≠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变式2:已知集合}50|{≤-<=a x x A ,}62|{≤<-=x a x B . (1)若A B A = ,求a 的取值范围;(2)若A B A = ,求a 的取值范围.例7.学校50名学生调查对A 、B 两个事件的态度,有如下结果:赞成A 的人数是全体的五分之三,其余的不赞成;赞成B 的比赞成A 的多3人,其余的不赞成;另外,对A ,B 都不赞成的学生数比对第7讲集合的综合复习第8讲函数的概念与定义域。
初高衔接知识第一讲:数与式的运算(含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讲:数与式的运算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问题一、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0,||0,0,,0.a a a a a a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例1 (1)化简:|x -5|-|2x -13|(x >5).(2)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13x x -+-的最小值.问题二、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b b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立方和公式: (2)立方差公式(3)三数和平方公式 (4)两数和立方公式(5)两数差立方公式例1 (1)计算:22(1)(1)(1)(1)x x x x x x +--+++.(2)已知1x y +=,求333x y xy ++的值.例2 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问题三、二次根式0)a ≥a ==,0,,0.a a a a ≥⎧⎨-<⎩例 1 化简:(1; (21)x <<.例2 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2问题四、分解因式例1 分解因式:(1)x 2-3x +2;(2)x 2+x -(a 2-a );(3)321x x -+参考答案问题1例1 当1352x <<时,原式5213318x x x =-+-=- 当132x ≥时,原式52138x x x =--+=-例2当1x ≤时,原式1324x x x =-+-+=-+,当1x =时,有最小值2当13x <<时,原式=132x x --+=,恒为2当3x ≤时,原式1324x x x =-+-=-,当3x =时,有最小值2综上所述,最小值为2问题2例1原式()()336111x x x =+-=-例2()33223+331x y x x y y x y =+++=()3331x y xy x y ∴+++=代入1x y +=得3331x y xy ++=问题3例11.原式2= 2.原式11x x x x =-=- 例31.==1010=2.==> 问题四例11.原式()()12x x =--2.原式 ()()221x a x a x a x a =-++=+-+3.原式()()()2111x x x x x x ⎛=-++=-+ ⎝⎭⎝⎭高一数学衔接知识讲义一练习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 b =,则a b = (B )若a b >,则a b >(C )若a b <,则a b < (D )若a b =,则a b =±2.计算 ( )(A (B (C ) (D )3= ( )(A )a b < (B )a b > (C )0a b << (D )0b a <<4=________;5.比较大小:2-4(填“>”,或“<”).6.不等式13x ->的解为_________________;||x x >的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7.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写出|1||3|x x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8.化简:200420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因式分解324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若1,1x y xy +==-,则33x y -=__________________. 11.若2220x xy y +-=,求22223x xy y x y +++的值12.解方程22112()3()10x x x x+-+-=.参考答案1-3 D C D4-10 1;>;4x >或2x <-,0x <;2,-22(2)(22)x x x -++;± 11 解:222(2)(-)0x xy y x y x y ++=+=;x y =或2x y =-;当x y =时,原式=22223522x x x x ++=; 当2x y =-时,原式=2222246145y y y y y -+=-+; 综上所述:15-或5212 解:22211()2x x x x+=+-; 令1t x x =+;则22350t t -+=; (25)(1)0t t -+=;152t =,21t =-; 当152x x +=时; 25102x x -+=; 259()416x -=; 12x =,212x =; 当11x x +=-时; 210x x ++=,30∆=-<,无解;综上所述:12x =,212x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与式的运算
一)、必会的乘法公式
【公式1】2222()222++=+++++a b c a b c ab bc ca
【例1】计算:22
)31
2(+-
x x
解:原式=22
]3
1)2([+-+x x
9
1
3223822)
2(3
1
2312)2(2)31()2()(234222222+
-+-=-⨯⨯+⨯+-++-+=x x x x x x x x x x
说明:多项式乘法的结果一般是按某个字母的降幂或升幂排列.
【公式2】3
322))((b a b ab a b a +=+-+(立方和公式)
说明:请同学用文字语言表述公式2.
【例2】计算: (2a +b )(4a 2-2ab +b 2)=8 a 3+b 3
【公式3】2
2
3
3
()()-++=-a b a ab b a b (立方差公式)
1.计算
(1)(3x +2y )(9x 2-6xy +4y 2)= (2))916141(312
1
2++⎪⎭⎫
⎝⎛-m m m =
(3)(a +b )(a 2-ab +b 2)(a -b )(a 2+ab +b 2)= 2.利用立方和、立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1)27m 3-n 3= (2)27m 3-
8
1n 3= 【公式4】3
3
3
2
2
()33+=+++a b a b a b ab 【公式5】3
3
2
2
3
()33-=-+-a b a a b ab b
【例3】计算:
(1))416)(4(2
m m m +-+
(2))4
1
101251)(2151(22n mn m n m ++-
解:(1)原式=3
33644m m +=+
(2)原式=3
33
38
11251)21()51(n m n m -=
- 说明:(1)在进行代数式的乘法、除法运算时,要观察代数式的结构是否满足乘法公式
的结构.
(2)为了更好地使用乘法公式,记住1、2、3、4、…、20的平方数和1、2、3、
4、…、10的立方数,是非常有好处的.
【例4】已知2
310x x -+=,求3
3
1
x x +
的值. 解:2
310x x -+= 0≠∴x 31=+∴x
x
原式=18)33(3]3)1)[(1()11)(1(2
222=-=-++=+-+x x x x x
x x x
说明:本题若先从方程2310x x -+=中解出x 的值后,再代入代数式求值,则计算较烦
琐.本题是根据条件式与求值式的联系,用整体代换的方法计算,简化了计算.请注意整体代换法.本题的解法,体现了“正难则反”的解题策略,根据题求利用题知,是明智之举.
【例5】已知0=++c b a ,求
111111
()()()a b c b c c a a b
+++++的值. 解:b a c a c b c b a c b a -=+-=+-=+∴=++,,,0
∴原式=ab
b
a c ac c a
b b
c c b a +⋅++⋅++⋅
333
()()()a a b b c c a b c bc ac ab abc
---++=++=- ①
abc c ab c c ab b a b a b a 3)3(]3))[((32233+-=--=-++=+
abc c b a 3333=++∴ ②,把②代入①得原式=33-=-
abc
abc
说明:注意字母的整体代换技巧的应用. 二)、根式
0)a ≥叫做二次根式,其性质如下:
(1) 2(0)=≥a a
(2) ||=a
(3)
0,0)≥≥a b
(4)
0,0)=>≥a b
【例6】化简下列各式:
(1)
(2)
1)x ≥
解:(1) 原式=2|1|211-+==
*(2) 原式=(1)(2)2 3 (2)
|1||2|(1)(2) 1 (1x 2)
x x x x x x x x -+-=->⎧-+-=⎨
---=≤≤⎩
说明||a =的使用:当化去绝对值符号但字母的范围未知时,要对字
母的取值分类讨论.
【例7】计算(没有特殊说明,本节中出现的字母均为正数):
(1)
8
3 (2)
(3)
(4) -解:(1)
8
3=
4
6282383=⨯⨯=
(2) 原式623
=--
(3) 原式
(4) 原式==-=说明:
(1)二次根式的化简结果应满足: 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二次根式的化简常见类型有下列两种:
①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化简时,先将它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②分母中有根式(
或被开方数有分母((
) ,转化为 “分母中有根式”的情况.化简时,要把分母中的根式化为有理式,采
取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根式进行化简.(
2+
2-).
有理化因式和分母有理化
有理化因式: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
个代数式叫做有理化因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分母有理化:在分母含有根式的式子里,把分母中的根式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例8】计算:
(1) 21)(1+--
(2)
+
解:(1) 原式=22(1()21a b a +--++=--
(2) 原式
+
+
)说明:有理数的的运算法则都适用于加法、乘法的运算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分式二次根式的运算.
【例9】设x y =
,求33x y +的值.
解:77 14,123
x y x y xy =
=+=-⇒+==-
原式=2222()()()[()3]14(143)2702x y x xy y x y x y xy +-+=++-=-=
说明:有关代数式的求值问题:(1)先化简后求值;(2)当直接代入运算较复杂时,可根据结论的结构特点,倒推几步,再代入条件,有时整体代入可简化计算量. 三)、分式
当分式
A B 的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是分式时,A
B
就叫做繁分式,繁分式的化简常用以下两种方法:(1) 利用除法法则;(2)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
【例10】化简
11x
x x x x -+
-
解法一:原式=
222(1)11(1)1(1)(1)11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 解法一:原式=
22
(1)1
(1)(1)1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说明:解法一的运算方法是从最内部的分式入手,采取通分的方式逐步脱掉繁分式,解法二则是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
A A m
B B m
⨯=
⨯进行化简.一般根据题目特点综合使用两种方法. 【例11】化简2223961
62279x x x x x
x x x ++-+-
+-- 解:原式=222
3961161
2(3)3(3)(3)2(3)(3)(39)(9)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22(3)12(1)(3)(3)32(3)(3)2(3)(3)2(3)
x x x x x
x x x x x +-------===+-+-+
说明:(1) 分式的乘除运算一般化为乘法进行,当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应先因式分解再进行约分化简;(2) 分式的计算结果应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四)、多项式除以多项式
做竖式除法时,被除式、除式都要按同一字母的降幂排列,缺项补零(除式的缺项也可以不补零,但做其中的减法时,要同类项对齐),要特别注意,得到每个余式的运算都是减法.结果表示为:被除式=除式⨯商式+余式 【例1】
计算)3()3(2
4
x x x -÷-
解:3
9
39333300300322
22
44
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39)3()3()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