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探索

合集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在将介绍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将重点阐述核心素养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设计原则、实施策略、评价方法以及实践案例。

结论部分将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效果进行评价,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全文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旨在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有效的校本课程设计和实施策略,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设计、实施策略、评价方法、实践案例、效果评价、发展展望、结论、重要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发展艺术天赋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当前教育领域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是受到学生学科重视程度不高、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到教材资源匮乏、校本课程缺乏等问题的困扰。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如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跨文化沟通等。

将核心素养融入小学美术教育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人才。

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是当前小学美术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为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通过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设计原则、实施策略、评价方法和实践案例的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水平,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创作能力,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作者:刘国权来源:《成才之路》 2020年第22期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十三五”规划课题重点课题“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JB1318013)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刘国权(1975-),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英语教学、学校管理研究。

刘国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90)摘要:根据初中学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的学情,萧红中学开展了基于初中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强化师资建设,让学校改革发展获得新的动力。

文章从校本课程的类型与开发特点、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成效、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与今后设想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初中生;课程开发;师资建设中图分类号:G423;G6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2-0036-02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有益补充,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根据初中学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的学情,本着“以生为本”原则,萧红中学开展了基于初中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一、校本课程的类型与开发特点通过研究和摸索,课题组初步确定了基础型校本课程、拓展型校本课程、延伸型校本课程三种校本课程类型,完善了校本课程体系,丰富了课程文化。

1.基础型校本课程训练学生计算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数学校本课程属于基础型校本课程,体现生活化。

数学考试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计算错误或用错误方法计算造成失分的占较大比例,比难题失分所占的比例还高。

可见,计算能力不过关,会直接影响数学学习。

从目前的数学评价来说,运算准确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运算屡屡出错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应试教育”强调会做题、得高分,满足于“会”,而素质教育强调创新,要求学生在“会”的基础上还要再思考,再想一想有没有别的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发布时间:2021-12-09T04:57:52.335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1月下作者:夏振华、吴仕华、赵晓丽[导读]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了有效载体。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深化学校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效,有益于适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改进建议,促进校本课程的完善和发展。

河南省固始县国机励志学校夏振华、吴仕华、赵晓丽 465200摘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了有效载体。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深化学校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效,有益于适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改进建议,促进校本课程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一、研究的意义与价值1.理论价值:通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构建适合校情、学情的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课程,丰富、充实我国的课程体系,为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提供支撑性个案。

2.实践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积累的研究资料、实践与理论建构的范式、学科校本教材的编制与操作实验等实践数据为同类学校,特别是固始县校本课程的应用性研究提供实践指导和参考范本。

3.现实意义: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科素养、如何在学科教育中发挥出整体的育人效果、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学科素养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成为深化课程改革、实现育人目标的讨论热点。

在“核心素养”落地实施上,关键问题就是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结合学科特征、学校特点、学生特性,把培养核心素养融合到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从而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基于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构建与实践

基于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构建与实践

基于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构建与实践建始县民族实验初级中学周哲、曾传华主题词:初中核心素养校本21世纪国家与国家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而核心素养决定着人才的质量与高度,直接影响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地位,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

因此,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方式变革、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评价等关键教育活动,等等,都必须由核心素养来引领。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依然存在着应试教育的一些弊端:重知识轻能力,即便是知识,也是学科分隔,碎片化;重结果轻过程,专注于“授业解惑”,忽略了自主、合作与探究,导致思维僵化;教育被简化为教学,各种补习,特训,看似多元,却缺乏基因、内核型素养,没有留下与孩子未来发展的接口……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矫正,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神圣使命。

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无不十分重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美国的“21世纪素养”框架,就以核心学科为载体,确立了三项技能领域,每项技能领域下包含若干素养要求——学习与创新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交流和科技素养;生活与职业技能,包括灵活性和适应性、主动性与自我指导、社会和跨文化技能、工作效率和胜任工作能力、领导能力和责任能力。

我国教育界也意识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此也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

国内也有许多学校着手了这方面的探索。

清华附小,浙江大学附属中学,苏州外国语学校等学校在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呢?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视域下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核心素养视域下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课堂内外•高中教硏核心素养视域下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刘飞(通化市实验中学,吉林通化134000)摘要: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已然成为新时期教育教学的核心追求,也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准与原则。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过程当中,就要切实贯彻和落实核心素养的各项标准。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STEM教育理念与核心素养的理念与追求等有着诸多契合之处。

新时期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探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过程当中,可以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创新是实施多元而有效的方法与路径,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核心素养的贯彻与落实,提供有效的服务与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核心素养;STEM教育理念;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策略一占丁已“教育理念概述2016年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当中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跨学科学习(STEM教育)、创客等新教育模式中的应用。

”可以说,这是国家的教育发展规划当中首次提到STEM教育”那么,何为STEM教育呢?简单来讲,STEM教育即为科学(Science),技术 (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说全面综合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人才为根本目标,通过立足学习过程,突出与贯彻跨学科融合、任务驱动、情景与协作三大核心理念”二、STEM教育理念融入校本课程的优势借助STE M教育理念的融入,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作用”首先,有助于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其次,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三、STEM教育理念融入校本课程的策略(—)开发课程资源,奠定课程实施基础为了使STE M教育理念在课堂上真正落地生根,开发出适合学情的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说及本土性的课程资源,就必须要深度开发课程资源”(二)优化教学模式,促进课程有效实施我们可说将校本课程内容与教材编写体例划分为三个分册,分别是理科、人文说及艺术分册”学生可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性地课程学习”与此同时,为保证趣味性和有效性,可说进一步开发STEM 项目方案,推进网络课程、“微课”“课程PPT”等,使课程更加饱满与立体”(三)构建评价体系,保障课程教学成效首先要实施对课程的评价,在制定并参照《校本课程设置说及实施情况意见表》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交流两个方式,来实现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其次要实施对学生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评价指标能够涵盖各环节学生的活动情况,评价内容能够反映课程活动中的多个维度;最后要实施对教师的评价,可说通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或者是教学观摩活动等,来对教师的课程教学实施评价”伴随着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层次推进,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逐步进入到“深水区””其中,说核心素养为指导来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成为创新与推动教学实践及成果实现的有效抓手和重要突破口”参考文献:[1]李笔锋.STEM理论视角下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6(24):75-76.[2]孔维磊.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05):143.(责任编辑:胡甜甜)126。

高中物理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及课程实施实践探索

高中物理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及课程实施实践探索

高ED"I理国家谍程殺朮化幵发艮□玉林高级中学梁小军我校物理学科一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通过对国家课程(特指我校现在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下同)的校本化实施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物理建模、实验探究等能力,这些努力方向与目前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向高度吻合。

为了将之前的努力更加明晰地指向“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核心素养,我校物理学科组系统整理了之前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的课程资源,尝试整体构建培养全体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课程体系。

一、高中物理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的源起首先源于国家课程部分教学内容与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现状不匹配。

国家课程通过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审定的教材来体现,而教材在编制时,为确保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以及学科内容的科学、严谨,总是需要反复论证、不断完善,一旦确定下来必将保持一段时间内的相对稳定性,而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科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不断变化,作为自然科学学科,物理教师所依托的教材内容如果不能适时做出调整,极易与时代脱节,甚至有些知识在讲授时已经过时。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为例:其中关于圆周运动的课后习题还在举计算机软盘转动的例子,而这种产品早已在市场上销声匿迹;课本讲授我国航天成就时还在展示神州5号飞船的照片,而我们的嫦娥飞船已经实现了人类飞行器在月球背面的首次软着陆……我校物理学科组认为,作为自然科学中最具广泛性和生命力的基础物理学科,其教材应努力展示科技前沿的最新成果,教师在教学中极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及时的补充和更新。

其次源于我校学生厚基础、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作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我校学生的整体学业水平较高,但同一学生个体的学科发展不平衡,不同学生个体的同一学科发展也不平衡,全体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业水平上的差异性尤为明显。

而国家课程是普适性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在确保夯实全体学生学科基础的同时,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实现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个性化发展。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学科深度融合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2015年3月30日,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

落到学校教育上,还需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的问题。

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

另一方面,核心素养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

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

比如“语言素养”,它并非专属语文一家,体育课也有——有可能只是手势、眼神,一个快球、快攻,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号能力也是“语言素养”。

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必须改变中小学评价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局面,必须建立完善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并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评价标准。

二、课题界定1.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一、核心素养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培养1.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地理教学中,要强调面向未来的特点,鼓励学生自觉地学习、研究和探索地理知识。

通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终身自学能力。

例如,在教授地图阅读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地图,理解地图要素及其标注规则,然后进行问题求解。

这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调动各种资源的能力。

2.信息素养地理学科本身有着广泛的信息来源,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因此,地理教师应指导学生获取有效、可靠的地理信息,并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处理。

这需要培养学生从众多信息源中筛选、筛选并整合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的能力,然后归纳、推理、判断和表达。

3.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理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地理学科的特点是注重实践,通过实践,学生可以积累经验和知识。

地理教师应该开展多种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和创新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地理教学中可以借助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例如,在地理野外实践中,学生要寻找和记录物种信息,通过野外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合作应对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相互协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

地理校本课程是指将地理课程与本校特色、社会实际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案的课程。

它既能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开发和实践地理校本课程具体如下:1.调查研究型教学地理学科本质上是研究地球空间和人类文化的学问,注重调查和探索。

在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可以结合学校本地特色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推出一系列与市区发展、土耳其旅游等有关的调查课题,鼓励学生深入社区、旅游景区等地进行调研,让他们亲身感受、了解社会现象和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精神和探索精神。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公民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怎样培养出具有知识综合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型人才成为了教育的主要问题。

单一国家统一的人才评价模式,已经脱离了本地教育的实际情况。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国家适时推行了课程改革政策,正式确定了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模式,打破了国家课程大一统的局限性,真正赋予了学校、教师合理而充分的课程开发自主权,这对学校、教师既是机遇,同时更是挑战。

学校校本课程的设置可以真正的与当地社会与经济的具体情况相联系,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开设和安排。

积极的、有创造性的根据设定的校本课程目标研究制定出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方案,并利用学校能提供的一切有力条件真正的开展校本课程,这是落实校本课程的重点与关键。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在课程建设中,应凸现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学习方式与过程要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唤醒自主意识,改变被动接受,鼓励主动探索。

因此,我们的视角主要着眼于构建一种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给学生以充分的民主与自主性的课程及其生成模式。

其本质是现代教育中课程与学习主体(学生),课程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重构,是教学课堂、师、生教学生活、教与学的方式、学生学习要素及学习能力的重构。

既然我们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就不能目中无人(学生),必须从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出发。

当今的中小学生由于处在社会变革时期,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兴起,多元文化的传播,使他们思想活跃,观念开放,充满自信,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呈现出迅速觉醒的状态,自我概念水平较高。

反映在学习上,他们希望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尤其崇尚民主,渴望自主,他们追求新的现代化的知识与技能,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追求能在学习中扬己所长,用己所长。

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给他们更大的可选择性和自主性。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以衡水内画地方非遗特色课程为例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以衡水内画地方非遗特色课程为例
. All的成Ri长g经ht历s、名Re人s轶er事ve;内d.画壶的磨制流程;内
画工具的认识及使用方法;内画的绘制流程及 技巧应用。
课程结构:学校在课程的探索过程中,形 成了 CAP(即 culture 文化+art 艺术+practice 实 践)立体育人模式。文化,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和内画艺术中所包含的各个领域的文化元素。 艺术,内画鼻烟壶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是 集中国工艺美术之大成的工艺品,被誉为民族 艺术的瑰宝,内画非遗特色课程的开设旨在提 高学生内画绘画技艺,给予学生以艺术的熏陶 和审美体验。实践,是内画非遗特色课程重要 的实施形式,即通过实践活动使内画的理论知 识和绘画技艺得到升华和深化,真正 行 , 成为表达情感和记录生活的艺术载体。文化、 艺术和实践,三者相对独立,又彼此促进,相互 影响。
三、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 衡水内画地方非遗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建 设,激发了小学生家国情怀和审美情趣,提升了 小学生人文底蕴和实践创新素养,为其终身发 展奠定了基础。衡水内画地方非遗特色课程开 设以来,受到各级领导及社会的关注,取得了一 系列成绩,先后荣获衡水市第十六届中小学艺 术节小学组二等奖、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
2021 年 第 4 期 / A(02) 6
二、非遗特色课程的构建和实施 本课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 课程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构建和实施。 (一)非遗特色课程的构建 课程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了解和认识 内画文化,初步掌握冀派内画的绘制技艺,提高 学生审美情趣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家乡的家国情怀。 课程内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扣线 串珠,学习内容涵盖冀派内画艺术的发展历史; 创始人王习三及传承人王自勇等冀派内画名家
课 程 评 价 :学 校 将 学 生 课 程 的 过 程 性 评 价 和终结性评价相融合。

“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

“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

“核心素养”理念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
校本课程体系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办学目标和教育理念,结合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自主设计、开发和实施的符合教育改革要求的一套课程体系。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开发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多元智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现个性化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统一。

在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和开发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

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能,设计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培养和发展多元智能。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方法、学科思维和学科价值观等方面的素养,使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全面发展,具备应对未来社会需求的能力。

在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和开发中,要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校本课程要有一定的实践性和探究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引入项目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体验,将知识运用于实际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注重学科知识与综合能力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出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具备跨学科的思维和能力。

在校本课程体系的建构和开发中,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校本课程体系要紧紧围绕社会的需求,结合地方的发展需求和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目标,设计和开发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

通过与社会企业、社区和家庭的合作,将课程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社会,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的意识。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

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打好基础,和谐发展”,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会自我防护,拥有健康体质。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研发的目标: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

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研发的原则:1、人本性原则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就是以认同人的个性为显然出发点,在课程挑选采用上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自学市场需求,并使学生的自学市场需求获得认同和满足用户。

我校开办的校本课程正是本着这一原则,中华美德故事、古文学品酒课中我们收集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断,使学生赏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点,不断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拒绝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稀释民族精神的营养,并使之沦为学生蜕变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体性原则校本课程的研发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住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研发,学科课程应当获得充份注重,研发潜在的课程资源,注重暗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

在读本课程的设置中,低年级注重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中年级我们将重点放到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能力的培育。

核心素养视角下主题班会校本课程化探索与实践

核心素养视角下主题班会校本课程化探索与实践

核心素养视角下主题班会校本课程化探索与实践作者:赵珊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1年第08期[摘要] 主题班会校本课程化,旨在将主题班会作为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课程来实施,发挥其协同教育效应。

本文以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为例,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主题班会校本课程化的原则与策略,更好地发挥主题班会在班级管理中的功能,促进班级管理与班级建设。

[关键词] 核心素养;主题班会;校本课程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出台,标志着基础教育的“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不二途径,学校的教学与管理都应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永昌一中”)坚持以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致力于实现主题班会的校本课程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全人格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学生“健康生活”的基础。

永昌一中位于甘肃省永昌县,作为一所典型的中国西部地区的普通高中,面临着社会转型时期的诸多问题,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是留守学生问题。

永昌县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大县,近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本县大量青壮年流入省会兰州以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务工,将子女留守在家或者寄宿在学校,家长对子女的陪伴十分有限。

近五年永昌一中的学生留守率达到65%以上,并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十六七岁的高中生正处于心理敏感期,生理发展、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的失败、早恋的萌发等等,都会使其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对其学习与成长造成伤害。

再加上缺少父母的陪伴与指导,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辅导十分必要。

根据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将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校本化,要求中每学年低年级开展1~2次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每学期高年级开展不少于2次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根据学校各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校围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进行主题的制定,分年级或者全校一同开展,扩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活动的影响力,增强活动效果,逐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主题班会活动。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拓展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以校本课程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拓展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以校本课程

插图和动画效应等,以保证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教师还需要有针对性地调节课程安排,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以便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计划。

从教学时间和内容安排入手,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整体展开,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和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兴趣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完善。

(三)完善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保证学生能够深入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也需要有专业的教师,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基础条件才能够真正地促进信息教育的发展完善。

基础设施的完备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决定了教学效果。

因此,只有基础设施足够完善,才能够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正常进行。

例如,在最初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时,首先要考虑师资和基础设施问题,做好这些准备才能够展开教学。

学校应购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请专业人员做好调试,再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设计和实施。

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解决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现存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既要转变社会大众固有的思想观念,也要保证良好的教学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1]孙智国,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新课程·中旬,2015,(8):60-62.[2]蔡建香,浅议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初中生优秀作文,2016,(2):205.一线探新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总第313期基础教育论坛(中旬刊)当前教育中,普遍较多关注学生知识掌握和升学情况,相对弱化学生其他能力的关注和培养。

林崇德教授带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项目组耗时三年进行研究,最终认为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一种当代学生应该具备的,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以及个人发展都有至关重要意义的基本素质。

基于核心素养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一、前言核心素养是指在特定情境下运用各种知识、技能和态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和评价标准。

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本文拟就基于核心素养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进行探讨。

二、核心素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在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同时也是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的能力体现。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就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培养核心素养,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更具灵活性和创造力。

(3)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1.明确教学目标在开发初中英语校本课程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需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提高语言能力奠定基础。

2.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时,需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3.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可以采用考试、作业、项目评价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情况,检验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通过分析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确定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明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围绕此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课程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上,突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词汇、语法、听说读写等方面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核心素养。

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途径探究———以贵州省金沙县第一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途径探究———以贵州省金沙县第一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基础教育参考·2018/02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贵州省金沙县第一中学结合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于2013年开始构建“431”校本课程开发教学科研体系,紧紧围绕主干课程统一规划开发、开设选修课程。

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方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探索出了一条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431”校本课程科研体系的构建在“431”校本课程科研体系中,“4”是指小课题、小团队、小阶段、大覆盖的三小一大四位一体模式;“3”是指立足学生、立足教师、立足发展的三个立足点;“1”是指一个推进,即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紧紧围绕各学科主干课程,结合各学科核心素养开发选修课程,制订校本课程选修计划和学分认定,实施网上报名选课,探索出了一条校本课程管理的新路子。

二、完善校本课程评审认定制度,规范校本课程管理学校于2013年初成立了校本课程管理中心,负责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评审、开设和管理。

1.开发与设置校本课程学校坚持“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构建多元化学校课程体系,大力开发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努力使每一个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获、有所长。

学校校本课程管理中心立足于“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课程管理理念,结合各科主干课程,立足学校实际,积极引导教师开发校本课程。

其中,语文学科组以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为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开发了《<诗经>的经典地位与现代价值》《读经典诗词,品苏轼仙风》《高考作文技巧与素材》等10门课程及相应教材。

数学学科组以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为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开发了《高中数学分类讨论方法》《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方法》《高考数学专题(圆锥曲线之椭圆)》等13门课程及相应教材。

核心素养下合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及方法

核心素养下合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及方法

核心素养下合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及方法《核心素养下合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及方法》一、绪论核心素养是中国近年来大力开展识字教育的关键词,是指通过学习和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健全的个人文化素养。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之下,合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探讨合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及方法,为合唱校本课程负责人提供参考。

二、合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1.建立合唱校本课程体系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不仅在学习方面得到提升,还要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素养和文化修养。

因此,合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一定要确立一套完善的合唱校本课程体系,将核心素养客观体现于课程学习活动中,以更好的落实学校的教育教学功能。

2.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涉及学业、技能、思维、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是个体素质的重要指标。

合唱校本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全面发展,力求在知识、技能、文化修养等方面取得最大限度的提升。

3.注重学生的艺术素养合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应该特别注重学生的艺术素养,如音乐思维、乐趣欣赏、表演能力等,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艺术水平。

三、合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方法1.多方位参照合唱校本课程应该深入参照国家教育和艺术政策,参考国外有关素养教育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2.分层设计根据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当的课程,掌握不同年级学生的课程要求,并分层施教。

3.宒计划性核心素养的体现是一段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因此,合唱校本课程应当采取一定的计划性,以较高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水平。

四、结语合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基础,采取多方位参照、分层设计、计划性等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核心素养下合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及方法

核心素养下合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及方法

综合素养核心素养下合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及方法◎林 群(北京师范大学新余附属学校)一、核心素养下合唱校本课程的研究目标笔者研究的音乐“校本课程”主要涉及学生合唱教学研究。

为了适应本校的音乐教学条件与特点,音乐教师制订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大纲。

根据我校学生音乐课堂特点选取一系列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将其编辑成一个自主创编合唱曲目教材。

二、核心素养下合唱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1.丰富学校课余文化生活,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合唱校本课程的开设丰富了高中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审美感知的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并且能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享受合唱的乐趣。

通过演唱国内外优秀的合唱作品,接触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国家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合唱文化的多样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2.锻炼学生思维,促进身心健康合唱练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智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合唱是培智的过程。

在合唱中学生耳要听、脑要思、口要唱、眼要看。

对指挥的手势做出敏锐的反应,不仅做到声部的准确,还要兼顾与他人合作,有的作品还会结合身体的律动进行呈现,因此不论是哪一项能力的培养都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实现学生左右脑协调发育,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提高协作能力,增强集体意识在合唱排练中,为了追求“合”字,所有队员都要用统一的状态、听从指挥的指示发出统一的声音,这就要求所有队员要有团队协作精神。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三、合唱训练关注的要点1.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训练在合唱教学中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呼吸、共鸣及准确的咬字吐字,在教学前的热身活动中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音乐游戏或肢体运动来活动身体,使学生更快进入演唱状态。

发声练习是为歌唱服务的,设计有针对性的发声练习,关注声音统一、歌唱技巧、歌唱方法,解决音乐作品中的演唱难点,为合唱教学做好准备。

2.曲目选择合唱曲目的选择是合唱教学的重要环节。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书法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书法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书法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核心素养包括了语文素养、信息素养、思维品质素养、实践应用素养、审美素养、健康素养等方面。

在高中书法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素养。

其中,审美素养是高中书法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为书法是艺术中的一种,要求学生要去欣赏、欣赏、理解和领悟艺术的魅力,培养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书法名家的经典作品,例如王羲之、颜真卿等,也会接触到不同风格的书法,例如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让学生对书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高中书法教学中也要注重实践应用素养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书法技能,更要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如吸收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灵感和创造力,将书法艺术融入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中,将书法作为丰富自己生活的一种表现方式。

二、高中书法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高中书法课程的设计应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

课程应该贯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创新性探索,紧贴语文课程体系,符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发挥书法艺术对高中生审美观念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启迪作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具体来说,高中书法课程应当包含以下方面:1. 历史文化渊源方面。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书法的历史渊源和发展,了解书法艺术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路线、了解书法与时代和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理解书法艺术。

2. 技能实践方面。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要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加深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3. 创意探索方面。

学生应通过独立思考、创意探索和创意表现等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表现自己的个性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三、高中书法课程的教学策略高中书法的校本课程要求在教学策略上具备保证学生参与广泛和积极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开放性交流和独立思考的学习环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1.启发式授课。

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应用于课程中来,不但会激发学习的热情,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一、引言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人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因此,开展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二、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开发课程目标设定: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目标应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同时融入科技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程结构设计:课程结构设计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拓展,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资源开发: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实验器材、网络资源等,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课程评价机制建立: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程实施效果。

三、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创新:采用探究式、项目式、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手段多样化: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实践活动组织:组织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创新实验、社会实践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为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四、结论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开发丰富的资源以及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推进小学科学创新实验的科普校本课程的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探索
作者:张蕾
来源:《学周刊》2018年第29期
摘要:十九大提出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最主要的是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他们放在学校发展和课程建设的最中央。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以课程为依托,以课堂为载体,研发适合学生发展的、适应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校本课程。

关键词:校本课程;核心素养;开发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9-003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8.29.019
学校的终极目标是育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每一所学校内涵发展、文化积淀过程中必须首先明确的核心问题。

作为一所基础教育小学,我校育人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就是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因此,我校校本课程的研发基于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把核心素养作为研发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

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关键点,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长远发展,借助国家推行基础课程改革的趋势,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校内涵发展。

为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我校在课程改革中积极探索,并于2017年6月成立了陇南师专附校“核心素养背景下‘高参小’课程改革实践探索”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力争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
学生的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最主要的就是
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放在学校发展和课程建设的最中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以校本课程为切入点,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一)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校本课程建设目标的首位
学校不能只注重课本知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学习的基础。

学校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阳光乐观的心态,要让学生热爱生活,自信、自尊、自强,让他们能够与人友好相处,具备解决问题和化解心理问题的办法和能力。

我校综合实践和国学经典校本课程当中就有很多小组合作和团队协作的内容,以及礼仪文化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这样的文化濡染中积极健康、相处融洽、团结向上。

在体育课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坚忍、友善、合作、民主、竞争等价值观。

为此,我校大力推行校园足球活动,不仅强身健体,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在健康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成长的良性循环。

(二)校本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是一生的事情,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应该着眼于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完成任务,学生大多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

这种状态怎能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兴趣入手。

兴趣往往从好奇心出发,为此项目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在思考,小学教育要建立怎样的一种体系?在保护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又能增加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校开发了与《道德与法治》同步配套的《学生成长资料袋》,作为该课程的评价手段,补充了课程评价体系的空白,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生活记录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充分利用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发掘学生自身潜在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引导学生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使其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注重课程的整合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该注重课程的整合,让分科教学与课程整合共同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

现在小学教育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一是细分的学科知识和学生完整独立的发展之间存在矛盾。

无论学科有多少,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课程只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载体。

二是学科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之间存在割裂。

在生活中几乎没有哪一类问题是可以仅仅依靠一个学科的知识就能够解决的,往往需要多学科的联动。

因此,我校早在四年前就提出了课程整合,尝试在课程整合中不断打破以学科为中心,分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学科成绩作为衡量教育的唯一指标。

在课程整合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其一,学科知识的整合。

排除不必要的学科界限,将相关的科目、学科关联或合并为相关课程、整合课程,使知识能接近于真实的生活世界。

其二,生活经验传授的整合。

强调学生经验和学科知识的有意义链接,将学习落实于真实的情境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例如,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实际去操作、实践、体验来整合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

其三,教学资源的整合。

包括任课教
师、设施和设备、家长和学校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等,都可以依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加以整合。

项目组2017年9月起开办了家长课堂,积极地调动家长资源,有效地补充了学校课程和资源的空缺。

邀请了陇南师专初等教育学院、初等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家、教授参与我校的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研发。

三、结语
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要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体现,又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为国家认同的十八个基本要点。

这些有机构成了一个人全面发展的矩阵。

因此,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但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要努力抓住核心素养这个发展主线,力求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以课程为依托,以课堂为载体,研发适合学生发展的、适应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够长期为学校实现育人目标服务的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 吴刚平.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及其意义[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4).
[2] 李介.国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9).
[3] 司晓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热点的统计分析与展望[J].教育学报,2015(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