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材内容说明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 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 计算平均数
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计算平均数教学内容:教材第87~88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经历了解数据信息、估计、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3、在估计平均身高、用平均数描述具体事物的过程中,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用平均数描述、分析、说明问题的作用。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件出示例题1、出示例题提供的统计表。
学生观察统计表内容,回答:从表中,你了解到那些信息?(1)可以知道各组队员的身高和体重。
(2)两支球队里,张春光最高,是172cm。
(3)李斌最矮,是138cm。
(4)体重最重的是张春光,是58千克。
(5)李斌体重也最轻,只有35千克。
估计一下那支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高一些?2、算一算。
(1)红星小学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多少?银河小学队呢?①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检查。
②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身高总和÷总人数=平均身高。
(2)红星小学队员的平均体重是多少,银河小学队呢?③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检查。
④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体重总和÷总人数=平均体重3、议一议。
(1)求出的平均身高是每个队员的身高吗?某个队员的身高能代表整个球队的平均身高吗?经过交流,学生理解:平均身高是整支球队身高的平均值,不是每一个队员的身高。
某个队员的身高不能代表整支球队的平均身高。
(2)求出的平均体重是每个队员的体重吗?某个队员的体重能代表整支球队的平均身高吗?学生同样懂得其中的道理。
4、说一说。
(1)最重的队员的体重超过本队平均体重多少千克?最轻的队员的体重比本队平均体重轻多少千克?(2)两只球队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有什么关系吗?过程要求:①找一找,算一算。
②与同学交流一下,说一说你的看法。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_认识平均数(教学课件)
浅
小军不会
深
水
游泳啊!
水பைடு நூலகம்
区
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 高,我们中国人的平均 寿命一直在增加。2015 年最新调查的我国男女 平均寿命分别是,男性: 75岁,女性:78岁。
(1)平均每天售出多少箱饮料? (28+14+16+18+17+22+25)÷7 =140 ÷7 =20(箱)
答:平均每天售出20箱饮料。
运用巩固 2. “小小”的冷饮店一个星期售出饮料的情况如 下表:
(2)冷饮店每个星期进一次货,下星期“小 小”冷饮店准备多少箱饮料比较合适?
问题讨论
小军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在一个平均水深是1 米20厘米的游泳池中,他会有危险吗?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认识平均数
活动探究 四(1)班一、二组同学进行投球,每人投10个。
活动探究 亮亮把自己家一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作了统计。
先估一估: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再算一算。 (1+3+2+3+2+6+4)÷7 =21÷7 =3(个)
运用巩固 2. “小小”的冷饮店一个星期售出饮料的情况如 下表: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八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
八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涵亚学校陈冠宇
易错点:
求平均数时漏掉或多加
数据。
例如:小明这学期的5次
数学测验中的得分分别是95
分、87分、93分、100分、
90分。
求小明这学期的数学
平均分是多少。
错解:(95+87+93+100)÷
5=75(分)
答:小明这学期的数学平
均分是75分。
正解:(95+87+93+100+90)÷
5=93(分)
答:小明这学期的数学平
均分是93分。
温馨提示:
条形统计图中表示数据
时,1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具
体1格表示多少,要根据实际
情况而定。
比如数据比较大
【素材积累】
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旧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1、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2、掌握读懂和使用条形统计图的能力;3、探索解决求平均数问题的有效方法;4、设计调查表并获得估算的活动经验;5、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本单元教材删除了实验版教材中关于众数的认识,并将原来的第一学段认识平均数的内容编排在本单元第1课时研究。
这样做既降低了学生对统计量研究的难度,也有助于学生连贯、深入地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突出对平均数这个重要统计量的研究。
统计表和统计图是人们用来描述和表达数据信息常用的重要手段。
本套教材在注意用统计图、统计表呈现问题情境时,把读图、读表、交流了解到的数学信息,贯穿到统计知识研究的全过程。
例如,在第91页,学生通过读统计图了解___阅览室每天读书的人数,发现统计图的特征:一格表示5个人,然后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这样进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既掌握了统计知识,又培养了自主研究、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本单元教材的特点是强调对平均数实际意义的理解,并把读统计表、统计图贯穿于统计研究全过程。
通过两个篮球队队员的身高和体重的素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同时,学生还能通过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
在探索解决求平均数问题的有效方法时,学生能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求平均数问题,并尝试解释方法的合理性。
此外,学生还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经历整理描述读书人数和用计算器估算读书字数的过程,获得估算的活动经验。
在用平均数和统计图分析、描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统计表、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
通过操作中的体验,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学生可以理解平均数就是让每个部分数量相同,达到“同样多”的效果。
二)研究活动活动一:移多补少,达到同样多课件出示图片)师:请看这张图片,左边的图中,有4个小球,右边的图中,有6个小球。
四年级数学上册八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认识平均数教案3冀教版
认识平均数教学目标: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平均数的产生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探究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运用生活经验对“平均数”做出解释。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
3.鼓励学生资助探索,在小组中团结协作,合作交流多策略地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交流时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
难点:正确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利用故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钟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猴子分桃子的故事吧。
有一只猴妈妈,她有四个猴宝宝。
有一天,猴妈妈买了一些桃子,她把8个桃子放在盘子里对猴宝宝说:“你们四兄弟分着吃吧。
”说完猴妈妈就走了。
老大先抢了4个,老二也抢了4个,老三、老四每人只分到1个。
看到这种情景,你有什么话想说吗?那怎么分才公平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知道答案了。
(板书:平均数(一))【讲授】探究新知四(1)班一、二组同学进行投球比赛,每人投10个第一组第二组(一)提问:1.你们从这两个表格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你们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小组讨论:一组投得准一些还是二组投得准一些?(让学生分组讨论,由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三)课堂小结:(1)通过刚才大家的讨论,我们得出是一组投的准一些,因为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较投中球的总数是不公平的,只有比较每组每人投中的平均数才比较公平合理。
(2)这里的28和30是什么?4和5又指的是什么?那7和6又是什么?怎么用一个数量关系式来表示?(3)这里的7是不是一组每个人都投了7个呢?(4)谁来总结一下平均数的意义?(5)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它只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它在这组数据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活动】学以致用1.亮亮把自己家一个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作了统计(1)算一算: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2)议一议: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的塑料袋的个数吗?2.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也会用到平均数?(1)四(一)班的同学的第三单元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是78分。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 认识平均数
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平均数教学内容:教材第85~86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3、积极参加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用“平均成绩”比较哪个组成绩好的公平性,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学会计算平均数.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体会平均数1.出示例1的笔筒图,提出问题,要使每个笔筒放的铅笔一样多,可以怎样做?每个笔筒放几支?(1)让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的想法,最后形成一致意见,把5个笔筒中的铅笔集中在一起是15支,算出平均每个笔筒房3支.(2)教师按着大家同意的方法和计算结果完成操作.然后说明:每个笔筒平均放3支,这个3叫做平均数.二、认识平均数1.出示例2:四(一)班一、二组同学进行投球比赛,每人投10个.2.提出问题,哪组的成绩好?全班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学生考虑怎样比较才是“公平”的.3.算出每个组的平均成绩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4.让学生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个组的平均成绩,并根据两个组的平均成绩说明哪个组的成绩好.三、求平均数1.出示例3、让学生读例3的文字和统计表,了解亮亮家每天丢弃塑料袋的情况.例3:亮亮把自己家一个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作了统计.2.提出: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 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3.提出议一议: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了解,求出的”3个“不是实际每天丢弃塑料袋的个数,而是算出的一个平均数.四、巩固练习课本86页1、2题.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平均数有什么感想?六、布置作业课本86页“问题与讨论”.板书设计:平均数教学反思:在学生的活动讨论中,在认知冲突下,认识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比总数显然也不公平;而平均数能代表他们的整体情况,因此产生了“平均数”,感受平均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产生了学习“平均数”的需求.教学只有组织了这个过程,学生对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临相类似问题时,能自主地想到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去进行比较和分析.。
冀教版数学教案(四上)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第8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平均数【教学内容】教材第85~86页例1、例2、例3及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教学重点】体会学习平均数的作用,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学会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准备】PPT课件。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中,一开始就让学生参与移动铅笔的游戏活动,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然后通过设计的四个层次进行教学,既有对平均数的理解,又有对平均数的应用,还有对平均数的深化认识,以及拓展练习。
这样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数学,生活之中处处用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地去学数学、用数学。
[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如时间的安排不是很好,练习的时间不够,造成有的练习没有说完。
主要原因是新课的时间较长,如让学生观察统计表说说知道些什么,可以少请几位同学回答,这里不是这节课的重点。
[再教设计]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时教师通过积极的“引”,来激发学生主动地“探”,使教与学产生共鸣,和谐发展。
最后要精心设计练习。
第2课时求平均数【教学内容】教材第87~88页例4及练一练第1~3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经历了解数据信息、估计、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3.在估计平均身高、用平均数描述具体事物的过程中,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用平均数描述、分析、说明问题的作用,会用“基数”法计算一组较大数据的平均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8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8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冀教版一、教材分析《数学》四年级上册是按照国家新课标实施,全新编写的教材。
其中,第二十一课《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并且让学生掌握制作简单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已经通过学习前面的内容,逐渐形成了数理思维、观察能力,以及对基本数学概念的认知。
在本课中,学生会继续发扬审视问题的意识,掌握数据的统计与制图的基本方法,从而不断提高针对问题的解决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1.让学生掌握简单平均数和简单条形统计图的概念;2.培养学生观察、记载简单数据的习惯;3.培养学生制作简单条形统计图的能力;4.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1.简单平均数和制作简单条形统计图的概念;2.培养学生记载简单数据和制作简单统计图的方法。
3.2 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来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4.1 教学内容4.1.1 知识点介绍1.识别平均数;2.制作简单条形统计图。
4.1.2 学习方法1.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数据;2.记录数据;3.制作条形统计图。
4.2 教学过程设计4.2.1 课前准备老师准备好以下工具:1.纸张;2.铅笔、彩色笔。
4.2.2 导入新课1.换位思考:举例让学生思考平均数是每个人一样,还是每个人不一样;2.学习目标:讲解学习目标。
4.2.3 讲解重点内容1.平均数的概念;2.制作简单条形统计图的方法;3.搭配实际案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2.4 练习让学生跟随老师制作简单条形统计图,并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问题。
4.2.5 总结1.简单自测;2.总结今天的重点。
五、板书设计1.平均数的概念;2.制作简单条形统计图的方法;3.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课堂我主要通过实际操练帮助学生熟悉和理解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并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认识条形统计图)PPT课件
认识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简单条形统计图、 用不同方法求平均数的过程。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表示简 单数据,能根据数据特点用合适的方法求平均 数。 3.感受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直观性,知道可以 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探究新知 在一次“保护环境”活动中,三(2)班第四 组5名同学收集废旧电池的数量如下:
数量(枚)
20
19
18
18
16
16
16
16
16
16
4
2
0 李强
张红云
马波
王小娟
李云萍
观察统计图上表示数据的黄色条形,你发现了什么?
课堂小结
归纳 总结
移多补少:找一个中间的数位标准,把多 的补给少的。
巩固应用
1. 光明小学三(1)班第一组有5名同学,他们 这个学期阅读课外书的情况统计如下:
观察了解表中的数据信息。 想一想,收集废旧电池的数量 还可以怎么表示?
探究新知
条形统计图 三(2)班第四组5名同学收集废旧电池统计图
数量(枚)
20
19
18
18
16
16
16
14
12
11
10
8
6
4
2
0 李强
张红云
马波
王小娟
李云萍
探究新知
1格表示1枚旧
电池。观察说一说这个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探究新知
简单、明了。
直观、形象。
上面两种表示数据的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探究新知 在一次“保护环境”活动中,三(2)班第四 组5名同学收集废旧电池的数量如下: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3课时 认识条形统计图
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第3课时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教材第89~90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简单条形统计图、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的过程.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表示简单数据,能根据数据特点用合适的方法求平均数.3、感受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直观性,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一是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用条形统计如图表示简单数据,二是借助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数的特点,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教材上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读图,说一说从统计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和交流,如果在交流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有关求“平均数”的问题或直接求出了平均数,教师要因势利导直接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在一次“保护环境”活动中三(2)、班第四组5名同学收集废旧电池数量如下.二、新知探索1.读上面统计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张红云收集了19枚,是最多的.议一议,上面两种表述数据的方法,各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用统计表表示数据,简单、明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直观、形象.2.求平均数,算一算,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枚?提出求平均数的问题,让学生用上节课求平均数方法计算.3.提出兔博士的问题,还有其他方法吗?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教材上呈现了三种算法.对于“移多补少”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出现,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与学生交流.先求一共收集了多少枚,再除以总人数议一议:收集最多的比平均数多几枚,收集最少的比平均数少几枚三、巩固练习课后练一练第1、2题.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条形统计图有什么感想?板书设计:认识简单条形统计图、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能用统计图表示简单数据,能根据数据特点用合适的方法求平均数.感受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直观性,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迁移类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并利用现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统计图由纵向变为横向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升华,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提供施展个性才华的空间,体验成功的数学通过学习统计图,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了解整理数据,收集数据,利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处理数据,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知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学会制作和解读条形统计图。
通过学习平均数,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集合的中心趋势,并能够应用平均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而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则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图形解读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图表直观地理解数据。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数来分析数据。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学会制作和解读条形统计图,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平均数的概念理解:平均数是数据集合的中心趋势,学生需要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2. 求平均数的方法:学生需要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平均数。
3. 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和解读: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能够通过图表来解读数据,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 新课:详细讲解平均数的定义,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实例,学会制作和解读条形统计图。
4.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2. 板书内容:平均数的定义、求平均数的方法、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和解读。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求平均数的相关计算题。
2. 提高练习:通过实例,制作和解读条形统计图。
3. 拓展练习:利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理解平均数的基础上,学会制作和解读条形统计图。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 PPT精品课件冀教版
(1)平均每个小组植树多少棵? (21+23+23+25+24+22)÷6=23(棵) 答:平均每个小组植树23棵。
巩固应用 1. 新华小学四(2)班6个小组的同学植树情况 如下表:
(2)全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21+23+23+25+24+22)÷(7+7+8+8+8 +9)=3(棵) 答:全班平均每人植树3棵。
探究新知
某市举办小学生篮球友谊赛,进入决赛的两支 球队部分队员的身高和体重如下:
探究新知
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探究新知估Biblioteka 一下,哪支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高一些?
探究新知
(1)用计算器分别计算两支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红星队: (153+138+153+163+165+158+166+168+158 )÷9=158 (厘米)
探究新知
(1)用计算器分别计算两支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银河队: (152+172+140+140+154+160+167+161+167 )÷9=157 (厘米)
探究新知
1.求出的平均身高是每个队员的身高吗? 2.某个队员的身高能代表整支球队的平均身 高吗? 3.个子最高的队员超出本队平均身高多少厘 米? 4.个子最矮的队员低于本队平均身高多少厘 米?
算一算:这辆长途客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81+82+87+86+84)÷5=84(千米)
答:这辆长途客车每小时行驶84千米。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27、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 生命才真正开始。 28、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认识平均数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课件共21页文档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 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认识平均数及求平均数的
方法)教学课件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 PPT精品课件冀教版
探究新知
(2)用计算器分别计算两支球队队员的平均体重。
红星队: (47+35+45+54+53+51+56+56+53)÷9=50(千克) 银河队: (48+58+40+42+50+56+52+50+45)÷9=49(千克)
探究新知
两支球队队员的平均体重和平均身高
有什么关系吗?
巩固应用
1. 新华小学四(2)班6个小组的同学植树情况 如下表:
巩固应用 2. 夕阳红敬老院有6位老人,它们的年龄分别是 75岁、82岁、94岁、85岁、77岁、91岁。他们的 平均年龄是多少岁?
(75+82+94+85+77+91)÷6=84(岁) 答:他们的平均年龄是84岁。
巩固应用
3. 一辆长途客车从出发站到目的地行驶了5小时, 下表中给出了这辆客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探究新知
(1)用计算器分别计算两支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银河队: (152+172+140+140+154+160+167+161+167 )÷9=157 (厘米)
探究新知
1.求出的平均身高是每个队员的身高吗? 2.某个队员的身高能代表整支球队的平均身 高吗? 3.个子最高的队员超出本队平均身高多少厘 米? 4.个子最矮的队员低于本队平均身高多少厘 米?
探究新知
某市举办小学生篮球友谊赛,进入决赛的两支 球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探究新知
估计一下,哪支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高一些?
探究新知
(1)用计算器分别计算两支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红星队: (153+138+153+163+165+158+166+168+158 )÷9=158 (厘米)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材内容说明冀教版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材内容说明(一)单元教育目标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白己的语言解释平均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
2、能探索分析解决求平均数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求平均数问题,并尝试解释方法的合理性。
3、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经历整理描述读书人数和用计算器估算读书字数的过程,获得估算的活动经验。
4、在用平均数和统计图分析、描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统计表、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
(二)单元教材说明本单元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经历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会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一方格表示一个单位)表示统计结果,初步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信息的基础上学习的。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认识单式条形统计图,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单元最后安排了“读书调查”的综合与实践活动。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统计量,《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平均数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个数所得的商。
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既可以反映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数量之间差别的一般比较。
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如,平均速度、平均成绩、平均年龄等等。
所以本单元把平均数贯穿在每一课的数学活动中。
“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套教材借助统计图直观表示数据的特点,让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认识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用统计图表示数据。
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
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1课时(教科书85页、86页),认识平均数。
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
例1,给出五个笔筒,分别有3支、4支、2支、5支、1支铅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材内容说明
(一)单元教育目标
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白己的语言解释平均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
2、能探索分析解决求平均数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求平均数问题,并尝试解释方法的合理性。
3、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经历整理描述读书人数和用计算器估算读书字数的过程,获得估算的活动经验。
4、在用平均数和统计图分析、描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统计表、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
(二)单元教材说明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经历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会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一方格表示一个单位)表示统计结果,初步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信息的基础上学习的。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认识单式条形统计图,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单元最后安排了“读书调查”的综合与实践活动。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统计量,《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平均数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个数所得的商。
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既可以反映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数量之间差别的一般比较。
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如,平均速度、平均成绩、平均年龄等等。
所以本单元把平均数贯穿在每一课的数学活动中。
“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套教材借助统计图直观表示数据的特点,让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认识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用统计图表示数据。
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
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1课时(教科书85页、86页),认识平均数。
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
例1,给出五个笔筒,分别有3支、4支、2支、5支、1支铅笔。
提出:要使每个笔筒放的铅笔支数同样多,可以怎样做?兔博士提问:每个笔筒放几支?例1的目的是利用学生“同样多”的操作经验,使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和平均数的意义。
例2,设计了“四(1)班同学进行投球比赛,每人投10个”的事例,给出第一、第二两组同学的名单和每个人投中的个数记录。
其中,一组有4名同学,二组有5名同学。
兔博士提出:哪组的成绩好?引出学生的讨论。
教材呈现了学生讨论“怎样比较合理”的情境以及各种意见。
由亮亮的话“比较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就公平了”引出求“平均数”的必要性。
蓝灵鼠说:算出每个组的平均成绩看一看。
教材以学生在黑板上板演的方式给出求两个组平均成绩的方法和结果,并通过聪聪的话给出问题的答案:第一组的成绩好。
例3,给出了亮亮家一个星期每天丢弃塑料袋的情况统计表,兔博士提出要求:算一算,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教材给出了求平均数的计算过程,并用丫丫的话给出了计算的方法。
然后提出“议一议”的问题: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最后,“问题讨论”设计了“小
军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20厘米的游泳池中,会不会有危险”的问题情境,同时大头蛙给出“小军不会游泳”的提示。
让学生了解“平均水深为1米20厘米”的意思,明白这个游泳池有的地方要比1米20厘米深。
“平均数”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意义不同的概念。
从概念的本质来看,“平均分”是除法运算,“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得到的结果。
从除法运算的结果看,以前除法运算中平均分的结果是问题的确切答案。
如,把15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5支。
这个“5支”是每个同学实际分到的支数。
而“统计”中平均数的结果是表示数据平均水平的一个统计量。
如,3个同学一共有15支铅笔,平均每个同学有5支,这个“5支”就不是表示每个同学实际都分到5支,而是一个平均数。
本节课计算“平均每个组的平均成绩”和“平均每天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对学生来讲都不困难,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体会用“平均成绩”比较哪个组成绩好的公平性,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学会计算平均数。
教学例1时,教师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认真讨论“怎样做”的同时,实际动手分一分。
一方面回顾“同样多”和“平均分”的知识,另一方面,体会“把一组数据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例2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哪个组成绩好的理解,使学生感受用“平均成绩”比较的合理性,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初步学会根据平均数描述比较结果。
教学例3时,在学生自主完成计算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议一议”的问题,使学生了解求出的“3个”不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
同时,利用“问题讨论”的事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内涵和意义。
第2课时(教科书87页、88页),计算平均数。
教材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也很感兴趣的小学生篮球比赛的事例,例4设计了“某市举办小学生篮球友谊赛,进行决赛的两支球队部分队员身高和体重如下”的情境,用表格给出了两个球队各9名队员的姓名、号码、身高和体重的信息,首先提出: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教材以学生交流的方式给出了表中的主要信息。
如:每个队员的身高都超过100厘米,张春光最高,是172厘米;李斌最矮,才138厘米,体重也最轻等。
兔博士提出要求:估计一下,哪支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高一些。
接着提出问题(1),用计算器分别计算两支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教材用学生交流个性化算法的方式给出了两种计算平均数的不同方法。
一是用每个队队员的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