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及心理成长的比较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问题比较研究调查报告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
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某些偏僻的农村惊醒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一、研究课题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问题比较研究二、研究背景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
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
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三、研究意义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很可能是一代留守儿童的前途和未来的沉重代价。
三、研究现状(文献回顾)文献一《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现状透视与实施路径选择》课题组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 选取了豫东、豫西的8个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县(市)的10个乡镇, 对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访问,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 回收有效卷794 份。
并对部分监护人和学校老师进行了深度访谈。
并从心理、人格、人际关系、学习四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用数字说明留守儿童心理所存在的问题文献二《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所采用问就按调查法得到数据加以分析,侧重点在于问题的产生和如何解决问题。
对比两个文献其优点是采用问卷得到数据,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文献一所进行的深入访谈会受到文化说平的限制,结果会有一定误差。
文献二研究内容较多,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有些粗糙不够细致。
四、研究方法我组准备在问卷与无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加入对比,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比较,找出其心理差异,并分析这种差异所导致的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差异的比较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差异的比较分析作者:唐罗胜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4年第03期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农村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造成农村中形成大量留守儿童。
由于缺少父母的教育和培养,比起农村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更容易产生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本文以本校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农村中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差异,并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大批农村劳动力外出工作,也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
留守儿童主要指在我国农村,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工作而留在农村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
初中阶段正处于儿童生理、心理快速发育阶段,也是一个人情感、性格、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
本文主要以本校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差异。
一、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差异分析1.性格孤僻、怪异、自卑留守子女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形成任性自私、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
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子女在生活与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进取心、上进心不强、道德品行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现象。
在此次调查中,自感比较自我的留守儿童占57%;自感爱挑剔的占49%;自感而不讨人喜欢的占47%;有孤僻、怪异倾向占59%,而非留守儿童此四项的比例分别为:18%、30%、36%、25%,差异非常明显。
这种现象主要由不完整的家庭造成。
完整家庭应该是长幼有序、相互沟通的互动模式。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更容易按照固定的伦理规则行动,从而学会按照次序与规则行事。
但是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往往对孩子比较溺爱,忽视对他们强化与规范,使留守儿童骄纵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他人分享。
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状况比较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状况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导致农村地区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照顾,其心理和行为状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状况,分析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法,对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通过文献综述了解国内外关于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状况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心理健康状况、行为表现等数据;通过实地访谈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家庭状况,探究影响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状况的因素。
本研究预期将为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提供有关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状况的科学依据,为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心理健康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本研究也将有助于推动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促进农村儿童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文献综述在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导致许多儿童被迫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
这些儿童面临着与父母分离、缺乏有效监护、教育资源不足等多重问题,其心理和行为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与此非留守儿童作为对比群体,其成长环境和生活状态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研究,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和促进其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
在心理学领域,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抑郁、自卑等情绪障碍,以及行为问题如攻击性、退缩性等。
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与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例如,亲子关系的缺失和家庭教育的不足可能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进而产生心理困扰和行为问题。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_生活及心理成长状况的比较研究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及心理成长状况的比较研究*田录梅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济南,250014)张丽军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济南,250014)裴丹莹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春,130024)摘要 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比较了父亲或母亲出国打工留在国内的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成长状况。
结果发现,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质量和心理成长状况较差,具体表现为他们受到父母更多的主观控制,学习成绩较少得到父母的满意,对学习成绩的自我评价更低,班主任与他们的交流更多,更看重金钱,不快乐的儿童更多,希望高中毕业后出国挣大钱的人也更多等。
这提示父母出国打工者的留守儿童同样是一个需要特别关爱和特别指导的群体。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出国打工 学习生活 心理成长分类号 B844.11 引言2006年9月14日,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作了5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6,讲话指出:/一定要站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局高度,,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摆上重要位置0。
她特别指出,调查研究是开展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方法[1]。
国内有学者指出,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及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2]。
随着国家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纵观现有文献不难发现,这些研究几乎全部以进城的农民工子女为研究对象[2~7],而明显忽略了另一个留守儿童群体,即父母出国打工的留守儿童,尽管这些留守儿童不一定都是农村儿童,但作为留守家庭的儿童,他们的学习、生活与心理成长同样会受到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选择出国打工,尤其是一些临近边境的省份,比如东北三省和新疆的周边地区等,出国打工者的队伍迅速壮大。
与父母进城务工的留守儿童相比,这些出国打工者的孩子可能有其新的特点,比如,出国打工和进城打工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非常不同,相比后者,前者往往还带有一种荣耀,挣钱也往往更多。
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人。
随着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和家庭结构变迁,农村留守学生群体逐渐增加。
他们面临着缺乏家庭关爱、心理孤独、自我封闭等问题,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关注。
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长期与父母分离会导致他们产生情感上的空虚和孤独感,缺乏家庭关爱和支持会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与此社会角色缺失也会导致农村留守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情感表达方面存在困难。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障碍的发生。
深入研究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对于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研究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农村留守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长期独自在乡村生活,缺乏父母陪伴和关爱,往往会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关注和关爱这些孩子,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留守学生中尤为重要。
通过研究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为相关部门和学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措施,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这也有助于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研究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途径。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孩子不能与父母同住而留在农村的学生。
这一特殊群体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他们普遍缺乏父母陪伴和家庭关爱,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
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人格特征调查与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人格特征调查与分析二、研究现状在目前的研究中,首先对于留守儿童的概念的外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但大多数概念都依据相同的维度对留守儿童进行定义。
学术界对留守儿童的定义各有说辞。
在字面表达上,以往的研究和报道中曾出现过“留守子女”、“留守孩子”、“留守学生”、“留守少年”、“农村留守子女”、“空巢儿童”、“留守儿童”等称呼,众多关于留守儿童的定义主要是围绕着父母外出、父母外出时间、儿童现居地、儿童年龄这四个基本特征来进行的(潘璐、叶敬忠,2009)。
对留守儿童年龄的界定包括 16 岁以下、6-14 岁、6-18 岁、0-14 岁、18 岁以下等多种不同界定(罗国芬,2006)。
有学者根据文献数量和学科性将2007年作为留守儿童研究的一个分期,留守儿童问题的大规模研究主要集中在2007年以后(康辉、赵娟、刘建中,2010)。
研究发现,2002—2006年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处在一个全景描述阶段,这一段时间的相关研究文章普遍认为留守儿童的问题很严重,而且将留守儿童的不良问题简单归咎于父母的外出,夸大留守儿童的问题,而2007年之后出现了对问题、对研究群体细分的研究,在心理学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发现和值得深入的理论点(谭深,2011)。
例如对留守儿童监护类型的划分,学界普遍认为留守儿童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或自我监护。
并对不同监护类型下留守儿童的状况进行比较,使得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更加明晰化。
这里列举一些2007年以前和以后对于留守儿童的研究方便进行比较。
2007年以前的研究: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他们在躯体化、恐怖、敌对、偏执、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问题上的得分较高(王东宇,2005)。
在人格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主要研究结果显示留守儿童较为内向(王东宇,2002),具有下述一些人格特点:冷谈孤独、自卑拘谨、少年老成、抑郁压抑、冲动任性、紧张焦虑、自我中心主义(范芳,2005)。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走访调查活动报告一、调查背景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留守儿童问题就是农民工问题的伴生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2000多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江西约有一万,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心理健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健康的重要内容;留守儿童这一新的群体的出现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即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孤僻、失落、自卑、冷漠、多疑、脆弱、焦虑、极端、狭隘、冲动;这些字眼被用到他们身上;他们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等诸多突出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二、调查地点及调查对象本次的调查地点为江西省南昌市扬子洲镇;镇雄经济比较落后,以农村人口为主,村民大多以种地为生,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孩子与老人留在家中;又由于村民观念落后、信息闭塞、条件艰苦等原因,当地的教育水平也较落后;大多数学生完成初中学业就和家长一起外出打工,导致升学率较低;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和积极性,很多家长对教育不够重视,教育体制改革进行地不大乐观;我们此行调查的对象,年龄在7~18岁,这些孩子正处于儿童期或青春期发育阶段,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往往具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孤独、自闭、意志薄弱、人格扭曲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并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构成重大影响;三、调查问卷内容问卷共涉及六个方面的内容后面数字为题号:人际关系1,6,14,23,305心态2,4,7,19,22,28,297自我意识15,18,25,37,385控制力3,5,24,26,27,31,327身体状况16,17,20,21,34,35,367家庭关系8,9,10,11,12,13,337问卷共发放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7份;注:调查问卷附于后四、研究方法与调查样本选择一研究方法1、实证分析方法:本文采用了调研、走访、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调查;分别从两个方向进行调查:家庭部分和学校部分;家庭部分是8、9号两天赴往扬子洲镇进行走访,问卷调查;学校部分是在红星小学和滕洲小学抽取留守儿童进行采访和问卷调研;2、规范分析方法:本文运用了数学分析中规范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探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3、以个别访谈法: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访谈,分析存在问题、问题成因和解决方法;4、社会调查法: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父母外出情况,祖辈或其它监护人的情况,监护人的教育教养方式等调查,进一步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二样本选取与抽样本调研选取扬子洲镇调查对象;学校内的177名同学均为随机抽取;五、调研结果及分析一、问卷数据处理及问题初步分析:1、客观题部分:问卷统计数据结果经spss16.0软件处理注:p<.05.由表1可知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得分显着高于非留守儿童,在其他方面,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得分没有显着差异;造成此结果可能的原因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关爱,致使他们较为自我,这也是缺乏安全感、自卑和自私的表现;他们不喜欢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要好的朋友比较少,遇到困难不愿意向同学寻求帮助,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藏起来等等;久而久之,就会发展为自闭、抑郁、孤僻等心理疾病;注:p<.05,p<.01,p<.001,下同;将所有同学进行比较,小学生在心态、自我意识、身体状况、和总分上的得分都显着高于中学生,而在人际关系、控制力和家庭关系上没有显着差异;而仅对留守儿童进行分析时,小学生只在自我意识方面得分显着高于中学生,其它方面没有显着差异,将此结果与表3结果相比较,说明留守儿童中小学生和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相似,而非留守儿童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远好于中学生;对留守儿童中男生和女生进行比较,没有发现任何显着差异,说明男生和女生在各方面发展状况相似;另外将父母外出打工的年数分为三组,第一组儿童父母外出打工1-5年,第二组父母外出打工6-10年,第三组父母外出打工11年以上,对三比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如表5没有任何显着差异,说明父母外出打工时间长短并不是影响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2、主观题总结归纳:留守儿童中98%的希望父母来参加,2%不希望父母来;如果不他们来不了,50%的同学感到自卑,45%的同学感到伤心,3%的同学理解父母,个别同学感到失落、孤独、失望等;非留守儿童中95%的希望父母能来参加,只有3%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只有2%的同学不希望父母来;如果父母不能来,80%的同学写到“我会很伤心”,10%的同学选择理解父母,另外还有个别同学写到失望、难过、生气、自卑、矛盾、庆幸等;通过对比能明显看出留守儿童的自卑感高于非留守儿童,在有关父母问题的回答上,留守儿童显得比非留守儿童要敏感;另外在一名8岁非留守儿童的问卷上,出现了“我认为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很可怜、很可悲”这样的回答,说明了他们这个年龄已经意识到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差异,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已经有了某种界限;六、深层分析1、环境变化由于留守儿童在留守的过程中,其生活环境或社会位置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需要留守儿童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但是这一要求对于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的留守儿童而言,是较难达到的要求;心理学家将其称之为越界越界是从一种社会环境移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而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没有足够的自主性,一些留守儿童往往难于顺利的适应这种越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留守儿童对于环境的适应往往依据自我的感受来实行,如:“一直生活在过分保护性养育态度下的儿童,在家中的几乎一切行为要求均易得到满足,其生活因此会充满自信乃至仿佛成为万能的强者”,当他们一旦从原来的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转化为与祖父母辈共同生活或者是单亲式家庭之后,他们同时就失去了父母的宠爱呵护,“在与监护人寄居家庭的成年人,或寄养父母及其他代养家庭的成员等所新建起来的交往互动关系中,很容易就会受挫甚至失去自信,发生强烈的不安全感,随之就可能出现孤僻、寡言、郁闷等内向性行为或逃避性行为;如果这种行为持续地形成边界互闭越界极为痛苦而极力抵制越界的状态,就可能逐渐成为行为障碍;如果不能有效疏导,留守儿童的不安全感会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高,而非社会性问题行为由此得以强化,乃至会在儿童社会化发展中形成恶性循环;”2、监护与代养的角色冲突由于留守儿童的代养家庭或者监护人与其之间的特殊的角色关系,也使得留守儿童自身面临着较为尴尬的角色关系;监护人面临着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问题,即出于同情时时呵护,百般溺爱,又觉得要对得起他们的父母,处处严格,角色十分尴尬;而留守儿童一方面要循规蹈矩,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另一方面又时时被骄纵,任性自私,面对学习成绩压力时,又难以排遣心中的苦闷;当面对着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与屈辱时,他们的心里充满了不安、焦虑与紧张;对自己要求非常之高,期望用自身的成绩来回报父母付出的劳动,但是又无法实现自身的目标,又担心被人识破自己虚弱与不足,从而造成了对事物极其敏感、易怒、易采取非常的手段来维护自己利益的倾向;当加注于自身的目标难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时,对于无法依赖自身摆脱这种困境的未成年孩子而言,生活已经没有了固定的外在意义的来源,没有准确的生活模式可以参考,自我就极为容易陷入道德焦虑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缺乏亲情的抚慰,从而使得留守儿童普遍的缺乏了安全感和情感的依偎;儿童对于父母的依恋,构成了人际关系中难以替代的亲子关系,这种依恋关系构成了儿童时期主要的心理支撑力量,从而使得留守儿童能够较好地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使其心中始终充满安全感;而这些安全感的获得,是较难有由他人来提供的;3、现实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缺失或者更为准确地说是监护功能的缺失,需要更有成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弥补这种功能性的缺失问题;然而就从数据上看,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非常的单一,主要是来自于自己的同辈群体;留守儿童的认为同学是自己朋友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群体中对与同辈群体交往的密度和认同度均较非留守儿童的比例高,和同辈群体交流心得体会,寻找情感支持,相互娱乐方面的数据则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而与父母、老师进行这些方面的交流则低于非留守儿童;这样的情况是一把双刃剑,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成长;一方面,留守儿童有了较为亲密的倾诉对象,同辈群体不仅仅玩耍的对象,更是能够满足情感和生活需求的对象;另一方面,由于留守儿童的同辈群体自身因为年龄的原因,不可能解决自身同样面临的问题,碰到疑难问题时,没有经验与能力帮助留守儿童解决问题,相反会相互感染情绪,加重问题的影响;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每天都会面临新的问题;自身生理的变化,人际交往的困惑,感情的初发萌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指导与引导,需要有一个较为亲近的亲人充当他的朋友、导师、亲人等角色,无疑家人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就现实的留守儿童的家庭而言,却无法提供这样一个人物,要么因为工作任务太重无法顾及,要么家里的父母都外出打工,爷爷奶奶根本无法理解这些问题;家庭功能的缺失,导致了应该由父母解决的问题因为角色的缺失与沟通渠道不畅而被加重了;而在条块分割的行政体系内,留守儿童问题也被分割了,每一部门均负责自己范围内的事情,各单位、各部门的相关组织“谁都管,谁都不管”,从而使得问题就呈现出部门化、条块化的特征;留守儿童问题被分割后,没有一个行政部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附:“爱的翅膀”关于身心健康的调查问卷同学们:你们好下列问卷是为了解并增进你自己的身心健康而设计的,对问题的回答无对错之分,并且所有的回答都将被保密,请放心作答;感谢你们的合作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年级:家庭所在地:市县镇1在家里谁主要负责照顾你的日常生活可多选a爸爸妈妈b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c姑叔姨舅d邻居e老师f其他2你父母是否在外打工a是 b不是如果不是,请直接做第3题;如果是,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1他们打工的地方是:a省外a北京b上海c湖南d深圳e广州f其他___b省内a个旧b昆明c昭通d丽江e大理f其他___2父母在你几岁时开始外出打工3父母不在身边,你的感受是:a对父母理解并赞同b稍有怨言c无所谓d埋怨e很不赞同3想父母了你通常会怎么办a打电话给父母b和好朋友聊天倾诉c闷闷不乐甚至哭泣d做其他的事情来缓解比如运动、读书等 e其他4父母不在身边遇到困难怎么办a求助老师b找亲戚朋友帮忙解决c通过努力自己解决d手忙脚乱不知道怎么办 e其他5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a不理他,怀恨在心 b主动与他和好,承认自己的过失c请同学老师出面调解d忍气吞声e其他二、下列描述如果你觉得符合自己的情况,请在“是”选项相应的方框内打“√”,如果你觉得不符合自己的情况,请在“否”选项相应的方框内打“√”;是否1、我不喜欢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2、感到人们对我不友好,不喜欢我□□3、我常发脾气,想控制但控制不住□□4、总觉得别人在跟我作对□□5、有想伤害他人或打人的冲动□□6、我有一个以上的要好的朋友□□7、我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超过他人□□8、在学校的时候,经常想家□□9、父母不了解我的学习状况□□10、父母不知道我想要什么□□11、我很烦我的母亲□□12、我常与父母因不同的意见而争执□□13、我很烦我的父亲□□14、爸妈打骂我时,我十分恨他们□□15、我的学习劲头时高时低□□16、我对现在的学校生活感到不适应□□17、我经常生病□□18、我做作业的热情忽高忽低□□19、同学考试成绩比我高,我感到难过□□20、我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21、我感到学习负担很重□□22、上课时总担心老师会提问自己□□23、学习上的困难会找同学帮忙□□24、上课时,经常不知道老师说什么□□25、学习无目标,不知道将来去干什么□□26、我经常管不住自己□□27、我经常破坏自己或别人的东西□□28、我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得到□□29、我遇到挫折也不会灰心,我相信事情总会好起来□□30、我把自己喜欢东西都藏起来□□31、没人在时也可以拿别人的物品来玩□□32、对别人的好东西,我会很想拥有□□33、我常在父母、爷爷奶奶面前为小事发脾气□□34、我经常锻炼身体□□35、我常常会失眠□□36、我睡觉时很容易做梦□□37、我最崇拜的人是我的老师□□38、我觉得最伟大的人是我的父母□□问答如果学校举行一个活动要求你的爸妈都来参加,你希望他们来参加吗如果你打电话给他们,他们却说不能来参加,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伤心、自卑、高兴还是其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将你的真实想法写在背面。
江西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统计分析
() 1缺乏感情交流。农村 留守儿童家庭 亲子之 间交往具 有时间上的长期间断性, 间上远距 离性 , 往的非面对面 空 交 性以 及互动频率极低 的特点, 致使亲子之 间的交往几乎成 了 种正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次级群体交往模式 留守儿童 的父母成为孩子 , 学 习、 身心 发展事实上 的旁观者。留守儿童 的父母大都是春
谈。
1 1留守 儿童 的分 布特 点 .
1 1 1留守儿童所 占比例 随年级 的升高 而降低 .. 调查 结果显示, 留守儿童在所 调查 的学校 中普遍存在 。 小学阶段 留守儿童所 占比例高于初 中阶段。 从调查的总体情 况看, 在调 查的 4 6份有效 问卷 中, 5 江西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统计分析 4 , 留守儿童人数为 22人 占学 生总人数的 5 .7 。一 、 、 、 、 、 3o x 二 三 四 五 六年级及初中留 守 儿童 所 占比 重分 别 为 6 .2 、 7 1鬈、4 5 、2 7 % 4 6 鬈 6 .6 6 . 5 .o 、 4 .1 、6 o 鬈 3 .5 , 8 6 鬈 3 .7 、4 5鬈 留守儿童所 占比例 总体呈现 随着 年 级的升高 而逐渐减低的趋势。 1 1 2男童 比例高于女童 ..
留守儿童中父母都在外 打工的比例为 3 占大多数; , 母 亲单方面在外打 工的 比例 只有 3 ;而父亲 单方面在 外打工 鬈
父母双方或单方 长期在 外打工而被交 由父母 单方 或长辈 、 他 人来抚养 、 教育和管理 的, 年龄为 2 1 - 6周岁的儿童 。在调查 中, 因为年 幼 留守儿童 的理解力 有限 , 笔者 将 问卷调 查的对 象主要放在 8周岁以上的 留守儿童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调查——以江西省乐平市为例
和 信 任 感 , 同 伴 给 留守 儿 童 带 来 的影 响确 是 多方 面 的 。在 调 儿 童 更 容 易 出 现 心 理 问题 或 障碍 。 () 守 儿 童 在 学 校 缺 乏 心 而 2留 查 中得 出 ,7 4% 农 村 留 守 儿 童 认 为 大 部 分 人 是 可 信 的 , 5.5 的 但 理 教 育 。 由于 教 育 理 念 、 学 条 件 、 资力 量 等 多方 面 的 制 约 , 办 师 也 仍 有 4 . 5 的 人 认 为 大 部 分是 不 可 信 的 。 2 5% 由于父 母长 期 不在 身 农 村 学 校 很 少 开 设 专 门 的心 理 课 程 并 配 备 专 门 的心 理 教 师 , 边 , 守 儿 童 长 期 缺 乏 亲 情 的抚 慰 与 关 怀 , 到 问 题 也 只 能 求 很 少 有 组 织 、 留 遇 有计 划 地 对 学 生 进 行 心 理 教 育 。 助 于 同 伴 , 心 理 各 方 面 又 比较 依赖 同伴 。() 在 4 自我 保 护 心 理 和 ( ) 三 家庭 方 面
判 断 能 力 和 防 范 能 力 的孩 子 们 。() 类 天 生 的 依 附 感 , 使缺 2人 又
、
农 村 留 守 儿 童 心理 问题 的现 状 分 析
() 心 理 上 表 现 出 自卑 、 僻 等 现 象 。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 1在 孤
5 . 5 的 留 守 儿 童 偶 尔 与 同 学 、 母 、 护 人 谈 心 ,. 8 的 留 乏 辨 别 能 力 的 留 守 儿童 在 不 良社 会 因 素 的 影 响 下 , 容 易走 上 7 4% 父 监 63% 很 守儿 童 从 来 不 与 别 人 谈 心 ,甚 至有 5 3% 留 守儿 童 从 没 想 过 错 误 道 路 。由于 父 母 外 出 , .2 的 其他 监 护 人 管 束 又 趋 于 形 式 , 些 学 一 与他 人 谈 心 。 由 于 父 母 不 在 身 边 , 守 儿 童 长 期 缺 乏 亲 情 的 抚 生 因心灵空虚转而盲 目寻 找其他精神 支柱 , 留 很多孩子迷上 打电 慰 与 关 怀 , 现 出 自卑 、 怯 、 乏 安 全 感 , 际交 往 能力 较 差 。 子 游 戏 、 网 、 博 , 表 胆 缺 人 上 赌 再加 上 网络 中 一 些 不 健 康 的 信 息 泛 滥 , 严 () 试 教 育 的 阴 影 比较 明显 。 当 问及 农 村 留 守 儿 童 最 快 乐 的 重 影 响 了 农村 留 守儿 童 心 理 的健 康 发 展 。 2应 事 情 时 ,1 的 孩 子 认 为 ,考 试 得 高 分 是 他 们 感 到 最 快 乐 的 事 5%
江西省部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多 , 以这一 现象尤为 明显。 留守 儿童正处 于 - 所
20 年J 月2 日 09 0 5
《 新课程 》
江西省部分农村地区
‘ 留守儿童 ’ ’ 受教育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⑧江西赣南 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王翠梅
随着我 国社会和经 济的快速 发展 , 城市 化 : 呈显 著性 差 异 ( < . 。说 明农 村 “ P 00 5) 留守儿 : , 外 尽可能在 城市打工人员 密集 的地方 建立农 进 程不断加快 ,农 村剩余劳动力 越来 越多 , - ” 学 习上 存在一 定 的困难 , 从 童 在 而研 究表 明学 一 民工子弟学校 , 并增加投 入 , 强管理 , 加 让农 民
4 强 学校管理 咖
向江西省部 分农 村地区发放调查 问卷 8 0: , 6. 0 人 占 4 %。这样使得农村 “ 和链接。 : 监护 人。说 明大 部分农村 “ 留守儿童 ”是 由爷 : , 度 不断 改善农村学校 教育条件 。政策支持优
2专家访谈 法 .
爷 、奶奶 或外 公 、外 婆监 护 , 占调 查人数 的 秀 教师 下乡教 书 , 确保农 村学校拥 有一支数量
就 ,特别是农 民的生活水平上 了一个新 台阶 ,: 家长 两年只 回一 次家 ,.%的家 长多年未 归 的 大 部分家长都有这 样一种心态 f 孩愿读我们 37 小 然 而农村 小孩 的受 教育 状况 却未 得到 与之 相 : 现象 。 同时 , 访谈调查 中我们发 现大部分 “ 留守 : 愿供 , 读也 就罢 了 , 就 不 让他 们早 点 出社会赚
基于管理学角度下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差异
基于管理学角度下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差异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工作,导致许多农村儿童被留守在老家由父母外出务工无暇照顾。
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和监护,长期处于缺乏安全感和支持的环境下,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
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孤独、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会出现对社会适应不良、行为问题等。
相比之下,非留守儿童通常在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下成长,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深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心理健康差异,对于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干预与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帮助社会更好地关注这一特殊群体,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公平发展。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差异,有助于了解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对于如何从管理学角度来管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从管理学的视角出发,系统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差异,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两者心理健康情况的比较分析,可以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旨在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拓展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和社会融合。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全面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启示。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与特点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在农村留守的未成年子女。
基于管理学角度下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差异
基于管理学角度下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差异作者:程静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03期摘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进入城市务工,但由于这些进城务工人员不能拥有较高水平的生活环境和工资薪金,大多数农民工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带到身边抚养,从而使这些孩子们成为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
由于父母外出不在身边,亲子之间沟通缺乏、临时监护人干预不力等原因给农村留守儿童造成巨大的心理影响,在全国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30.19%。
留守儿童问题成了我国的典型热点问题,因此,本文以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的和具体的原因,探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和方法,充分运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利用学科交叉的新视角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争取做到多方面多角度探讨研究新问题,减少这些悲剧的发生,能多让一个留守儿童活在阳光下。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差异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1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1.1研究目标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分析、深度访谈等方法,运用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科学、准确的认识问题,特别关注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比较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以便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通过课题研究,使学校能更好的为以后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缓解父母外出务工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稳定与和谐发展。
1.2调研对象本研究以甘肃省平凉市白庙乡s中学为研究单位。
在这所学校选择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的470名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
共发放问卷次发放问卷470份,收回问卷426份,回收率90.6%,有效问卷412份,有效率96.7%。
1.3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深入访谈、比较法和量表测验把握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结合管理学理论提出解决对策。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江西省贵溪市樟坪畲族乡为例
社会 问题 。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 ,解决他们的教 育难题 ,为我 国未来培养人 才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贵
溪 市樟 坪畲 族 乡为例 ,充 分展 示 了当地 留 守儿 童的 生 活 、教 育现 状 并提 出解决 对 策。
关键 词 :留 守儿 童 ;现 状 分析 ;对 策研 究
一 、 留守儿童 的 生活现 状 通过 询 问乡 长 ,我 们 了解 到 由于 经济 压 力 ,樟 坪 畲族 乡 80%的青 壮 年劳 动力外 出打 工 ,留在 乡里 的基 本上 都是 老 年 人 和未 成年 儿 童 。经过 统计 ,我们 得 知在 这 个小 小 的 乡村 里 ,就 有高达 75%的未成 年人 是 留守儿 童 。他们 大多 由年 迈 的爷 爷 奶奶 带大 ,有 的 对 自己父母 的 印象 只是 一 个模 糊 的 影子 ,而有 的甚 至完全 没有 印象 。为了 了解 当地 留守儿 童的 生活 现状 ,我们 所 有 队员跟 随 乡 长来 到 了 留守儿 童 的家 中。 走进 他们 的家里 ,最 让 人不 能 忘怀 的 就是 家 中简 易 的木 质 桌椅 和 昏暗 的光线 。这 些孩 子用 怯懦 的眼神 盯着 我们 ,而当
2.加 强对 商 品房销 售 明码 标 价的 管理 。价 格 主管部 门应 制 定 统一 的商 品房 明码标 价 格式 。强调 房 地产 开 发商 在 取 得 预 售 房 产许 可 证后 的7日内 ,要 将房 源 全 部 信 息 (其 中包 括单元号 、面积 、房号 、户型 、相关合法性收费 、折扣优 惠价 等 )向公 众公 开 ,并 报 当地 价格 主管部 门存 档备 案 。标 价实 行 “一月 一示 、一房 一 价 ”,防止 恶 意 哄抬 和炒 作 房价 。若 需 要 改变 价格 ,应 得 到价格 主管 部 门的批准 后再 重新 标价 。
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
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摘要:文章通过对江西省部分县市的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对策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已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而且每年进入城市的农民工人数也在呈递增的发展趋势。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及200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已超过一亿,并且规模还有持续扩大的趋势。
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得不将自己的儿女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在家的儿童。
据统计,目前已有超过2000万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呵护。
深入了解农民工留守子女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现状,寻求改善教育环境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出路与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及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根据江西省统计局公布的江西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江西省总人口数为4339.13万人,0~14岁的儿童为1009.28万,占全省总人口数的23.26%。
城镇的儿童总数分别为3,903,897人,农村的儿童总数为6,188,907人。
全省留守儿童数为2,234,160人,约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6.1%,占全省儿童总数的五分之一。
本文是建立在江西省妇联对江西省赣州、吉安、九江、南昌、萍乡、上饶、新余和鹰潭八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及其父母、临时监护人的调查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留守儿童问卷共发放5200份,回收5009份,回收率96.3%,其中223份因回答不完整或矛盾被剔除,有效问卷4786份,有效率95.6%。
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问卷共发放4800份,回收4221份,回收率87.9%,其中210份因回答不完整或矛盾被剔除,有效问卷4011份,有效率95.1%。
农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共发放问卷4800份,回收4276份,回收率89.1%,其中105份因回答不完整或矛盾被剔除,有效问卷4105份,有效率96.0%。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认知偏差的比较研究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认知偏差的比较研究一、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现象。
留守儿童是指那些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父母单方、其他亲人或委托人代为监护、抚养或教育的儿童。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家庭关爱缺失、教育资源不足、社交环境单一等多重困境,这些问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社交焦虑是指在社交场合中感到强烈的不安、恐惧或担忧,是儿童期常见的情绪问题之一。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他们可能更容易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紧张、害羞、回避等焦虑症状。
留守儿童在认知发展方面也可能存在偏差,如自我认知不足、对他人评价过于敏感等,这些认知偏差可能进一步加剧他们的社交焦虑。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及认知偏差情况,揭示留守儿童在社交和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期得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结论。
1. 研究背景:留守儿童现象及其社会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以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这一社会现象却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那些因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父母单方、祖父母或其他亲属代为抚养和教育的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其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家庭结构变迁和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的现实困境。
在缺乏父母陪伴和关爱的环境中成长,留守儿童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压力和社交困境。
他们不仅要承受与父母分离的情感痛苦,还要面对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的种种挑战。
基于管理学角度下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差异
基于管理学角度下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差异【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备受担忧。
本文从管理学角度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和比较,探讨管理学角度下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研究表明,管理策略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持续关注这一议题,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和管理措施。
管理学的角度有助于深入理解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贡献力量。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管理学, 管理策略, 非留守儿童, 比较分析, 解决方案,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管理现状分析, 管理实践建议, 未来研究。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议题。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许多农村家庭因为务工、就业等原因,父母不得不单独前往城市工作,导致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化。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加,目前已达数百万。
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情感支持,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更容易感到孤独、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基于管理学角度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于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管理学的视角,探讨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差异,分析管理现状,提出管理解决方案,以期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基于管理学角度的分析,探讨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差异,旨在更深入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并对其心理健康问题提出管理解决方案。
具体的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比较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差异,探讨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3. 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管理现状,总结管理的不足之处;4. 探讨管理学角度下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解决方案,提出有效的管理策略;5. 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为进一步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江西师大自考本科论文
论文编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专业: 教育管理学生姓名:准考证号: 220209100269指导教师:张丽2015年 10月 27日江西省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作者:单位: 张家山小学联系方式:专业:教育管理准考证号:指导老师:张丽完成时间: 2015年10月2015年10月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整体情况和基本特征 (1)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2)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1、家庭教育缺失 (2)2、学校教育不完善 (2)3、政府缺乏有效对策 (3)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措施 (3)1、在家庭教育方面,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 (3)2、在学校教育方面,强化学校教育、建立留守学生档案3、社会教育方面,给予孩子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关爱··4五、总结语 (4)参考文献 .................................................. . (5)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内容摘要在我国广大农村,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也成为他们供应子女生活经费的主要来源。
伴随着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但由于对“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监管,就容易造成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自卑、自负、孤僻、叛逆等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近年来我市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也已是不争的事实,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孩子本身的健康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需要引起全社会的注意!本文我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探讨“留守儿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对此提出日常教学工作中的改进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调查与研究的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调查与研究的调研报告【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猛增,滞留在家乡农村的就学的儿童不断涌现,形成了一个留守儿童群体。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经商对留在家乡的子女疏于照顾,无法认真履行监护的职责,使孩子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本文通过对江西抚州临川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得出了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阐述其形成的原因,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与研究【Abstract】As China's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Migrant workers in rural areas of the surge,Remain in the home schooling of children who remain in rural areas continue to emerge,It has formed a group of Left-behind Children。
Left-behind Children is a special group for my country in which it is the social transition,BecauseTheir parents is a migrant workers or Business in other areas,so They are to remain in the home to take care of the children of neglect and Unable to conscientiously fulfill the dutiesof guardianship,The result is what there are some psychologicalproblems for the children to varying degrees. In this paper,Fuzhou, Jiangxi、Linchuanqu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mental state survey. We Analysis Left-behind Children which has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And explains its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The last,we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Psychological stat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流动加快, 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向城市谋生计, 伴随而来的是大量未成年子女被留守在家。
基于管理学角度下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差异
基于管理学角度下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差异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流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离乡务工等原因,留在农村由其他家庭成员或监护人照顾的儿童。
他们在身心发育阶段常常面临感情关系缺失、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状况差等问题。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探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原因方面存在差异。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往往会产生孤独感、失落感和焦虑感,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与之相比,非留守儿童在家庭的照顾下成长,得到充分的关爱和支持,相对更加快乐、自信和健康。
这种心理原因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也是导致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差异的原因之一。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
而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离乡务工,长期处于监护人或亲戚的照顾下,学习和生活的压力较大,接受教育的机会也较少。
相比之下,非留守儿童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成长,学习压力较小,有更多的机会接受优质教育资源,从而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社会环境与人际关系的差异也是造成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差异的重要原因。
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异乡的环境中,与父母的交流较少,与同龄人的交往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与家庭成员的感情缺失。
这些因素都很容易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比之下,非留守儿童在家庭和同龄人的团结支持下,从小培养出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更容易保持心理健康。
针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差异,需要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情感和精神上的温暖。
要加强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教育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及心理成长的比较研究
【摘要】为探讨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及心理成长状况的差异,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在江西省上饶县石人乡整群抽取6~16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
得出结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个特殊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是主要农民工输出地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心理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农村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
我国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8.05%。
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占全部留守儿童的86.5%。
随着国家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探讨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及心理成长状况的差异,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在江西省上饶县石人乡整群抽取6~16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与抽样方法
调查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在校生,年龄分布在6~16岁之间。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江西省上饶县石人乡4个行政村作为样本行政村,然后对样本村的238名6~16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
1.2调查方法
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由调查员通过询问儿童填写调查表。
调查表由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公共卫生教研室的老师根据已有成型问卷和本研究的研究目的自编问卷,调查员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学院校的学生担任。
1.3调查内容
问卷题目涉及两个大的方面:(1)学习、生活情况。
学习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在校的学习成绩如何、平常学习是否有困难、出现困难如何解决;生活方面的问题有平常和谁一起生活、在一起生活时是否有矛盾、每星期的零花钱是多少、平常
在家是否做家务等。
(2)心理成长情况。
该部分内容包括父母不在身边的感受如何、性格是否会改变,等等。
1.4资料统计
资料经核查后再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将数据全部转入SPSS13.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了238个6~16岁的学龄儿童,其中留守儿童165人,占调查儿童的69.33%,非留守儿童73人,占调查儿童的30.67%;男生128人,女生110人,男女性别比为1.16,平均年龄为11.16岁。
2.2与留守儿童一起生活的监护人的情况
通过调查统计有30.3%的留守儿童与父母其中一方生活在一起,56.36%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6.06%与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7.27%独自生活。
2.3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学习差异性分析
表1显示,调查的165名留守儿童中成绩好的只占6.7%,较好的占22.42%,一般占63.64%,差的占7.27%。
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13.30 ,P<0.05)。
(X2=13.30,P<0.01)
表2显示,有60%的留守儿童在平常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4,P<0.05)。
而在出现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解决方法上两组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0,P>0.05),见表3。
2.4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生活的差异性分析
表4显示,有83.03%的留守儿童每周的零花钱少于10元,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07,P>0.05)。
而在是否做家务上,留守儿童中有44.85%和50.30%是经常做和偶尔做家务,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99 P<0.01),见表5。
2.5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感受及性格改变情况
表6显示,在调查的165名留守儿童中,“父母不在身边感受如何时”有54.55%儿童认为变孤单了,14.55%无所谓,感到忧愁和害怕的分别为10.91%和9.09%;而在“父母不在身边性格是否改变”中,有20%的儿童认为变坏了,认为不清楚和没变的分别占31.52%和30.30%,有18.18%的儿童认为变好了。
3 讨论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个特殊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对于象江西这样的主要农民工输出地而言,留守儿童仍将呈现稳步、缓慢增长的趋势。
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仍将是主要农民工输出地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次调查的165名留守儿童中成绩好的只占 6.7%,较好的占22.42%,一般、较差占63.64%,差的占7.27%,,这与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的蔡澄等对江苏省江都市某初中“留守初中生”进行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学习成绩好的只占7%;较好的占20.6%;一般、较差的占56.5%;差的占15.9%)。
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有60%的留守儿童平常学习中都有困难,与留守儿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于留守儿童在父母那里得不到足够的精神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必然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由于留守儿童
大多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监护者自身文化素质低,对留守儿童学习指导介人过少,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再者,由于其父母外出打工,家中的劳动力不足,留守学生被迫承担大量的家务劳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因此,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非留守儿童要差。
“在学习上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找谁解决”,这个问题上,留守学生和非留守学生不存在明显差别。
绝大多数被调查学生都选择老师或同学解决问题。
说明在农村,学生在学习上最信任的是老师,其次是同学。
这和农村学生的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有关,学生不太可能在家人那里得到学习上的帮助。
“父母不在身边感受如何时”,调查中有54.55%的留守儿童认为变孤单了,而且在性格改变中有20%的留守儿童认为性格变坏了。
说明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因为亲人分离,孩子情感的波动较大,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及身心造成较大影响。
对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在政策体制上,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第二,修改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修改义务教育法中有关适龄儿童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的规定,从法律制度上为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就读扫除障碍;
第三,大力发展镇域经济,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附近城镇就业,从而避免父母与子女的分离;
第四,在教育体系上,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5,29(1):29 -36.
[2]蔡澄,邰启扬,吴承红.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业不良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