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这些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了解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并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1. 情感需求无法满足: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很难得到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容易导致孤独感和焦虑感。
2. 价值观的扭曲:由于缺乏父母的引导和监督,一些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3. 社交障碍: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与同龄人的正常交往,容易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影响其社交能力的发展。
4. 学习压力大:由于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面临较大的压力,容易产生自卑感和厌学情绪。
三、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1. 家庭教育:家长应尽可能地与孩子保持联系,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同时,学校应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3. 社会支持: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改善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 自我调节能力培养:留守儿童应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和心理压力的方法,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结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解决。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支持,培养留守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农村是我国广大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条件与城市的孩子截然不同,因此其身心发展特点也存在着很多独特之处。
首先,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到缺乏父母陪伴的影响。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少父母关爱的状态下。
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常常会出现问题,比如焦虑、孤独、失落等。
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自卑感和自我怀疑,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其次,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到教育资源不足的影响。
由于教育资源不足,农村的教育质量常常无法与城市相提并论。
留守儿童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容易产生学习压力过大、自信心不足等问题,进而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另外,由于长期缺乏正规的学习指导和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也容易出现偏差,影响其学习效果和发展水平。
再次,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到社交环境贫乏的影响。
在乡村地区,留守儿童的社交环境极为有限,他们往往只能与其他留守儿童或年长者交往。
这种单一的社交环境容易导致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受到限制,缺乏与同龄人进行有效交流的机会。
这也会影响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心理稳定性。
此外,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到自我认知缺乏的影响。
缺乏家庭的支持和引导,留守儿童的自我认知水平较低,常常缺乏清晰的自我意识和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我放弃、自我否定等消极情绪,进一步影响其身心发展的健康。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父母缺失、教育资源不足、社交环境贫乏和自我认知缺乏等方面。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希望通过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可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环境,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人口流动性的加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独自在农村留守,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出发,对其进行浅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一、心理问题分析1. 孤独与无助感农村留守儿童通常是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与他人的交往,导致孤独感和无助感。
这种心理问题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对外界的不信任感,缺乏安全感。
2. 情感缺失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缺乏家庭关爱和温暖的情感,容易产生情感缺失的问题。
他们很难建立稳定的情感联系,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
3. 情绪不稳定长期的孤独和无助感容易导致留守儿童的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
4. 社交问题由于长期独自在家,缺乏与同龄人的交往和沟通,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较差,容易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表现为内向、孤僻等。
二、应对策略1. 家庭关爱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最重要的是获得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关爱力度,鼓励父母亲回乡创业或就近务工,尽量减少与孩子的分离时间,建立稳定的家庭关系。
2. 心理辅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应加强心理辅导工作。
学校、社区和家庭可以共同合作,开展相关的心理辅导活动,帮助留守儿童缓解心理问题,树立积极的心态。
3. 社会支持社会应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组织志愿者进入农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态度。
4. 扶持教育扶持农村教育,提高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是留守儿童走出心理困境的重要途径,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投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生活技能。
5. 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父母更好地照顾和关爱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出发,探讨应对策略,为关注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一些建议。
一、心理问题1. 孤独感: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陪伴,常常感到孤独、无助。
2. 自卑感:由于家庭状况的影响,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对自己缺乏信心。
3. 抑郁情绪:长期的孤独和无助容易导致留守儿童抑郁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4. 焦虑情绪:担心父母的安全、担心未来,留守儿童常常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
5. 学习压力: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监督和指导,容易产生学习压力。
以上这些心理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需要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关注和帮助。
二、应对策略1. 加强社会支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应加强力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心理咨询、社交活动等服务,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2. 家庭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和帮扶工作,引导父母亲身离家务工的也要重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
3. 学校干预:学校是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工作,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辅导等服务,鼓励留守儿童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
4. 心理咨询: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和辅导,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和问题,树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方式。
5. 建立亲子活动:在留守儿童的家乡社区或学校,开展亲子活动,吸引父母亲返乡参与,增进他们和孩子的感情,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家庭关爱和陪伴。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应该齐心协力,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关爱。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前往城市打工,导致无法照顾孩子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留守儿童已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
其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入手,谈谈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1. 孤独感: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与父母的交流减少,缺乏家人的陪伴,导致孤独感加重。
2. 自卑感: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容易产生自卑感。
3. 焦虑和恐惧:留守儿童长期面对未知的生活环境和问题,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
4. 心理依赖:由于缺乏家庭的支持和保护,留守儿童更容易依赖外部资源,如老师、朋友等。
二、心理健康教育策略1. 建立良好的关系:老师要在日常工作中,创造机会和留守儿童谈天、聊家常,增进情感交流,让孩子们感觉到被关注和爱护。
2. 陪伴留守儿童:学校可以安排志愿者、校长、老师等人员,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走访,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情况,关心他们的成长。
3. 开展心理疏导课: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心理疏导课程,教授留守儿童一些能够应对生活和情感问题的技巧,帮助他们逐渐增强自我认知、自我控制和自信心等方面能力。
4. 鼓励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多样的兴趣小组活动,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增加他们与同伴的交流,帮助他们建立更广阔的视野和兴趣爱好,比如离开课堂来到自然进行农作物的收获。
5. 设计适合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激发留守儿童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三、结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农村学校的教育者要提高对留守儿童的重视程度,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应对生活,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意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发展特征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发展特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地区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或就业,而留守儿童也随之增加。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地务工或其他原因,孩子长期留在农村家中的儿童。
他们由于父母长时间的分离而处于长期的孤独状态,这对他们的心理和人格发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发展特征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1. 孤独感强烈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在农村环境中,与父母的交流减少,不能得到家庭成员的关爱和陪伴,因此留守儿童的孤独感非常强烈。
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注意力不集中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照料和关爱,导致他们的心理抵抗力较弱,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较大。
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品质,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
3. 自尊心受损长时间的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往往受到伤害,他们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较低,甚至有自卑感。
这种心理状态对他们的人格发展产生着消极影响。
4. 社交能力较弱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社交机会,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较弱,对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缺乏适应能力。
这会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社交能力较差。
5. 心理问题隐患较大由于长期的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困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隐患较大。
他们容易产生情绪障碍和心理问题,甚至有的会出现自闭、攻击行为等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特征1. 缺乏自主性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管教和指导,留守儿童的自主性较差,缺乏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往往需要依赖他人的支持和帮助,缺乏自我管理和规划的能力。
4. 沉默寡言长时间的孤独和缺乏沟通的机会,留守儿童往往表现出沉默寡言的特点,缺乏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他们往往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缺乏情感沟通和表达的技巧。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原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原因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1、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不团结、怠工、敌对等消极心理问题。
2、在情感和性格上存在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他们人际关系的发展,不爱交际,人际关系非常敏感,不愿意与他人接触。
3、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自觉性差,纪律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低,成绩不理想。
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如厌倦、逃学和缺乏学习动力。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原因有: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自年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
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
“留守儿童”大多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
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现代的儿童是行不通的;还有的是由亲朋好友、老师看管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对于别人的孩子,通常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大错误即可。
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3、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的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学习方面显得困难重重,自然而然不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之“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其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4.社会因素。
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工业发展快,而忽视了农业发展,致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流,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置家中,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
再次,因有关部门缺乏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致使众多未成年“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干劲不足等不良的学习心态,整天沉迷于娱乐场所,不能自拔。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对策有: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迁徙到城市或其他地方工作,留下儿童在农村家中独自生活或由其他亲戚照顾的一类儿童群体。
他们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通常在家中独自生活,长期与父母分离,容易产生孤独感。
他们缺少家庭关爱与陪伴,长期处于单调的生活环境中,容易感到孤独。
2. 害怕与焦虑留守儿童通常缺乏父母的安全感和依赖感,容易产生害怕和焦虑情绪。
他们在家中独自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缺乏安全感,容易焦虑不安。
3. 自卑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
他们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孩子幸运,产生自卑情绪。
4. 沟通困难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的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相对较差。
他们缺乏人际交往的机会,容易产生沟通困难和社交问题。
5. 心理创伤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创伤。
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抑郁、烦躁等心理问题。
二、应对策略1. 家庭关爱鼓励父母在尽量减少外出工作时间,尽量多地在家陪伴孩子。
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关注。
2. 心理辅导学校和社区可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状况,学会处理情感问题。
3. 建立亲子交流平台在父母外出工作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亲子交流平台,如电话、视频、微信等,加强家庭沟通,拉近亲子关系。
4. 加强亲子交流鼓励父母回乡探亲,或者将孩子接到城市与父母团聚,增进亲子感情,减少孩子的思念之情,缓解他们的孤独感。
5. 鼓励社交活动学校和社区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提供孩子们交流的机会,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
6. 政府关注政府应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扶持力度,加强社会福利,提供更多的关爱与帮助。
结语: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很多心理问题,我们应该重视这一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关爱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
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离世等原因,留在农村家中由亲戚或祖父母照顾的儿童。
由于长时间的分离和缺乏家庭温暖,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排解负面情绪,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心理辅导显得尤为必要。
一、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1.孤独感:由于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容易感到孤独,产生压抑、忧虑等不良情绪。
2.自卑感: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相对简单,他们往往缺乏自尊心,产生自卑感。
3.缺乏安全感:留守儿童独自在家中生活,无法得到及时的保护,容易产生害怕、不安等负面情绪。
4.情感冷淡:由于长期疏离,留守儿童缺乏亲情的体验,口、心理防御都比较严密,因而他们的情感外显不太丰富。
二、心理辅导需要考虑的问题1. 留守儿童的年龄不同,心理状态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年幼的留守儿童可能更容易感到孤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陪伴,而年长的留守儿童可能更需要和其他人分享情感,寻求支持与理解。
2. 心理辅导的方式应适应留守儿童的个性特点。
一些孩子比较活泼,喜欢互动、玩耍,心理治疗可以设置为需要他们参与的游戏或活动;而一些孩子则比较内向,害羞,心理治疗应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正交流达到目的。
3. 心理辅导应该逐步改变留守儿童的消极思维,帮助他们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认知,消除负面情绪,提高自我价值感。
三、如何开展心理辅导1.制定个性化服务计划。
根据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治疗计划,确保每个留守儿童都得到服务的充分满足。
2.提供丰富的心理教育课程。
开展一系列适合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课程,如疏解情绪、增强自信等方面,加强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和能力提升。
3. 开展专业的心理治疗服务。
针对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案,比如儿童情绪管控、艺术治疗等方面,确保心理治疗的效果最大化。
四、心理辅导的标准1.丰富的心理辅导方法。
开展不同形式的心理治疗,如游戏、绘画、音乐、情境模拟等,促进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理解。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或亲属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人。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照顾,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问题。
本文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缺失感: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的温暖与陪伴,容易产生家庭缺失感,从而产生自卑情绪。
2. 社交困难: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社交技能较差,容易感到自卑和孤独。
3. 学业压力:农村留守儿童常常要承担家务和照顾弟妹的责任,时间和精力有限,对学业的投入不够,容易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1. 加强家庭关系: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关爱力度,鼓励父母与留守儿童保持良好的沟通,增强家庭凝聚力和亲子关系。
2. 提供心理辅导: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增强自信心,解决自卑问题。
3. 拓宽社交圈: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降低自卑感。
4. 关注教育问题: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辅导,帮助他们提升学习能力,从而减轻学业压力,减少自卑情绪。
5. 建立关爱机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构和志愿者服务队伍,为他们提供关注和支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
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
通过加强家庭关系、提供心理辅导、拓宽社交圈、关注教育问题以及建立关爱机制等对策,可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克服自卑问题,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
1、情感心理特点:孤独感、抑郁感、焦虑感、害怕感等,常常难以
表达自己的情感,缺乏安全感和安全感,容易感到孤独和绝望。
2、社会心理特点:缺乏父母关爱、搭配能力差,表现出缺乏自信心、缺乏正向情绪;在社会化缺乏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容易产生一些不良行
为特征,如自卑、自暴自弃、抗拒新鲜事物、对人缺乏亲密感等。
3、学业心理特点:认知水平较低,学习成绩不佳,注意力不集中,
容易迷惘。
二、教育对策:
1、要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让家长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给予
它们关心和爱护。
2、在家庭教育中,要给予留守儿童安全感,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增强其信心。
3、加强家园教育,提高家庭文化水平,家长要多给予儿童安全的陪
伴和精神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积极参与家庭社会活动,形成积极
正面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4、加强学校教育,让留守儿童接受全面的社会教育,引导其适应社会,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以帮助他们提高社会能力。
5、多鼓励留守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其自信心,拓宽他们
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的表现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的表现1.1 自卑心理比较普遍;据对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他们中绝大部分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自卑感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负向情绪体验而存在;他们感到非常孤独,在内心产生了极端自卑的不健康的心理;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成长和身心健康都是很不利的;1.2 性格孤僻,行为怪异;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乏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内心的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他们胆小、懦弱、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表现为脾气急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打骂同学,甚至是老师和长辈,理由是“太无聊了”;极少数留守儿童受社会不良团伙影响,出现了违纪行为或违法犯罪的现象;1.3 逆反心理严重;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很严重;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严重影响了孩子与他人的社会交往,甚至感觉自己遭到社会和他人的遗弃,对社会产生逆反心理和仇视态度;他们对家人和老师的管教都置若罔闻,甚至在公开场合与老师和家长顶撞,以显示他们的反抗和玩世不恭;不少留守儿童在校表现较差、人品较低、经常违纪、目中无人、不太合群、没有集体主义观念,有的还养成了抽烟、喝酒、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往往许多留守儿童表面上来看都比其他孩子要更独立、更坚强,然而他们的心灵比其他孩子更脆弱、更不堪一击;他们心态极不平衡,情绪波动很大,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很容易受伤,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和仇恨心理,导致沾染上不良的习气,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是希望,留守儿童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当前,留守儿童的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伤害,带来不稳定因素,也会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隐患,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防范;2.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措施2.1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限制,加快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鼓励进城务工人员将子女带在身边生活、学习,保证完善的家庭教育才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最有力的保障,让所有“留守儿童”都不用再“留守”;2.2 加强家庭教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和监护人的责任;父母尤其是出外打工的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交流和沟通,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身体和学习外,更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这样不但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心理,也可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明白生活的来之不易,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负责抚养监护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应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真正担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不能过分溺爱和放任,给孩子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从而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和高尚人格;2.3 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要完善健康教育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心理上的体贴与温馨,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有一个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营造和谐大家庭氛围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教师本身应该注重身教多于言教,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心目中心理健康的表率,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每个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教育无处不在,以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其次,学校要组织班主任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和跟踪管理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对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管理;第三,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老师,为全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第四,注重对留守儿童家长和其他监护人的培训,使他们端正教育观念,掌握跟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家校结合以更好地教育孩子;。
留守儿童心理特点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特点分析
1. 背景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城市工作的亲人无法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因此留下孩子在农村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
这些留守儿童生活在家庭的外部环境中,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这使得他们的心理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 定义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在外地或外国工作,从而让他们在农村寄宿亲友家庭生活,很长时间看不到父母,也不能得到他们的关爱和照顾。
3. 心理特点
3.1 不安全感
留守儿童长期处于没有父母的保护下,很难得到稳定的感情支持,因此感到不安全。
他们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如焦虑、恐惧等。
3.2 自卑感
留守儿童经常被赋予过高的责任和期望,使他们认为自己比同龄人落后。
这使得他们感到无力而产生自卑感。
3.3 社交障碍
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指导,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交环境,因此遇到社交问题时很难解决,容易导致矛盾冲突。
3.4 焦虑情绪
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往往对分离和无法掌握的情况表现出相当的焦虑情绪,甚至引发抑郁症。
3.5 特殊意义的亲人关系
留守儿童的父母和亲戚与他们的关系存有很多的问题,父母和亲戚的缺席对他们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4. 结论
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许多方面,这包括不安全感、自卑感、社交障碍、焦虑情绪和特殊意义的亲人关系。
这些特征都会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亲属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儿童。
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料,心理上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等问题。
为了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教育对策应该从心理特点和针对性教育两个方面来制定。
首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点:1.孤独感强烈: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环境单一,缺乏与其他儿童的互动。
他们常常感到孤单、无助和自卑。
2.心理依赖性高:因为长期缺乏亲人的陪伴,农村留守儿童对他人的依赖性较强,容易依赖他人的帮助来解决问题。
3.注意力不集中:由于长时间在家中独自度过,农村留守儿童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控力较弱。
4.自尊心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鼓励,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尊心低下。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可以制定以下教育对策:1.提供安全感:学校和社区应提供安全稳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增加留守儿童的归属感,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和焦虑感。
2.拓宽社交圈: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其他同龄人的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增强自主能力: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通过启发式教育等方法,提升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4.引导情感表达:鼓励留守儿童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机制,增强他们的情感交流能力。
5.加强心理辅导:学校和社区应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处理情感问题,提升心理素质。
6.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定期的家长学校等形式,向留守儿童的父母传授相应的家庭教育知识,提高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照顾能力。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教育对策应相辅相成,通过提供稳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拓宽社交圈、增强自主能力、引导情感表达、加强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等途径,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同时,社会也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解决,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论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在农村务工的同时,把孩子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看,父母很少陪伴在他们的身边。
这个问题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引发了许多心理问题并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1. 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长时间缺乏父母陪伴,与其他同龄人接触较少,导致他们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他们渴望与父母进行亲密的交流,但却无法满足这个需求,往往感到内心的空虚与孤立。
2. 自卑心理由于缺乏父母的关注和夸奖,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他们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孩子,无法获得应有的重视和认同,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3. 情感压抑农村留守儿童面对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很难表达内心的情感。
他们往往抑制自己的情感表达,不善于沟通,导致情感发展受限,难以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4. 忧虑与焦虑农村留守儿童因为与父母长期分离,容易陷入忧虑和焦虑中。
他们担心父母的安全和健康,担心自己会被遗弃或忘记。
这些焦虑情绪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1. 家庭关系建设父母应该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与他们保持密切的亲子关系。
父母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以增强孩子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2. 心理辅导与关爱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同时,老师和义工也可以定期走访留守儿童的家庭,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传递温暖和关爱。
3. 亲子活动开展学校和社区可以定期组织亲子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与父母互动的机会。
活动可以包括亲子游戏、亲子读书等,既增进了亲子关系,也促进了留守儿童的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的提升。
4. 建立社会支持体系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怀。
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心理特征与教育
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心理特征与教育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许多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
作为一名多年工作经验的幼儿相关工作者,我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谈谈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方法。
一、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心理特征1.缺乏安全感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容易产生孤独、无助的情绪。
他们在幼儿园里,往往表现出胆小、敏感、多疑的性格,对周围环境充满戒备。
2.自卑心理由于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留守儿童在物质生活、教育资源等方面与城市孩子存在差距。
这使得他们在与同伴交往中,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心理健康。
3.情感依赖留守儿童在家庭中,往往与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生活在一起。
他们对这些亲人产生较强的情感依赖,一旦亲人不在身边,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4.抗拒心理留守儿童在幼儿园中,可能因为教育方式不当或者与同伴发生冲突,产生抗拒心理。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抵触、反抗的行为,影响幼儿园的正常教育。
二、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方法1.关爱陪伴幼儿园教师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陪伴,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幼儿园要与留守儿童的家庭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教师要指导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3.情感交流幼儿园要创造条件,让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通过组织各类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建立友谊,消除孤独感。
4.个性化教育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幼儿园要实施个性化教育。
对于自卑的孩子,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对于敏感的孩子,教师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对于抗拒的孩子,教师要善于引导,帮助他们融入集体。
5.社会支持幼儿园要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可以与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
6.心理辅导幼儿园要设立心理辅导室,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留在农村家中由其他家庭成员照顾的儿童。
他们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相应的辅导对策进行探讨。
一、心理问题1. 孤独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他们很少有机会与父母交流,长期处在一个没有亲人陪伴的环境中。
2. 自卑感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
他们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孩子幸运,常常与其他孩子隔离。
3. 情感障碍长期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情感障碍,不愿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人际关系产生困难。
4. 心理焦虑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焦虑,对未来生活充满不确定感。
5. 学习困难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指导和鼓励,留守儿童在学业上会出现困难,对学习不感兴趣。
二、辅导对策1. 建立心理辅导机构政府和社会应该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
2. 家庭教育鼓励父母在家庭中多花时间与孩子交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 学校辅导学校应该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自信心。
4. 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培养社会的关爱意识,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心理困境。
5. 增加陪伴家庭成员、亲戚和邻居都可以增加与留守儿童的陪伴时间,多陪伴孩子,关心他们的每一个进步,并给予积极的正向反馈。
6. 丰富课外活动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各种社交和兴趣类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7.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引导留守儿童主动学习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的挑战。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的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留守儿童的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随着“打工潮”的出现,也涌现了不少“留守儿童”,如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会导致他们怎么样的心态问题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1、叛逆暴躁留守儿童由于年少无知,会误认为父母不管他,放弃对他的教育,在心理上会造成反正没人管的叛逆心理。
在农村学校违纪学生中,“留守学生”占绝大多数,低年级及学前儿童一般表现为逃学、迟到;不完成作业;小偷小摸;不诚实,经常说谎;高年级“留守儿童”开始出现叛逆心理,攻击意识很强,与老师顶撞,不服从管教,更有甚者还盲目冲动、打架斗殴。
2、自卑相对从小就有父母陪伴的同学,留守儿童心理会无形中形成自卑的心理,误认为自己是没有人关爱,没有父母可以撑腰。
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
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
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
3、三观判断隔代的教育问题有可能会导致留守儿童对现今社会造成有偏差的理解能力,由于父母从小就缺乏教育。
留守儿童靠自己薄弱的理解能力,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甚至有可能自暴自弃,出现逃学辍学的行为,很早就迈入社会。
什么是留守儿童现今的社会环境,有的父母为了生计问题,会选择出外打工,由于没有办法在打工的城市照顾孩子,会选择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生活,或者交给亲戚照顾。
留守儿童是指,双方父母或者其中一方出外打工,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们。
大部分的留守儿童会交给祖辈照顾,也就是隔代教育。
而父母不在身边,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缺乏沟通,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相对来说容易走向发展的两个极端,有的孩子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也有的孩子变得异常坚强和勇敢。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建议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1. 缺乏父母陪伴: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长期独自生活容易导致情感孤独、无助感、恐惧和抑郁等问题。
2. 面临的家庭压力:留守儿童的父母大部分为外出务工,工作中遭受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这种压力会传递给孩子,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
3. 学习压力过大:由于缺乏父母的关注和照顾,留守儿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压力过大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不良行为。
4. 缺乏情感支持:留守儿童长期无法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情感支持,无法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身心健康容易受到影响。
5. 社交能力缺失:由于长期独自生活,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孤僻、内向、心理障碍等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建议:
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尽可能多地和他们沟通,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关爱。
2. 提供适当的心理咨询:农村留守儿童应该得到合适的心理咨询,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改变消极情绪和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3. 增加社会支持:政府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建
立一些社会组织和机构来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
4. 提供学习帮助: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学习帮助,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的多元智能,让他们在学业上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
5. 培养社交能力:学校和社会应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多参与社
交活动,建立更多的社交场所和机会,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社
交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
(一)孤独、自闭
孩子对父母有一种天然的依赖,他们时刻需要父母的呵爱、关心和引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亲密的伙伴,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父母对孩子成长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虽然留守儿童由其父母以外的别的亲人代为照养,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照养往往只限于饮食起居,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则很少。
即便有,也由于年龄、精力、耐心等因素的限制远远没有那种带着与生俱来的父(母)子之情交流地深入、顺畅。
我国农村的留守儿童中有80%左右由其祖辈照养。
祖辈们由于精力和文化等方面的限制主动与孩子交流沟通得很少,即便有所交流也会由于“代沟”等方面的原因很难产生理想的效果。
而其他的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更是忙于生活或缺少责任心而很少与留守儿童沟通交流。
由于临时监护人与留守儿童交流较少,偶有交流时也很少耐心细致的深入儿童的内心,所以很多的留守儿童就会觉得有苦无处诉,有喜没人享,有话没人说,在内心深处感到越来越孤独,逐渐的产生自闭的症状。
(二)冷漠、自私
留守儿童的父母很少与子女独处,偶有回家也多忙于别的事情。
联系留守儿童父(母)子之间的纽带常常是两台冰冷的
电话。
可令人遗憾的是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通话内容常常是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或者是在临时监护人“告状”后对孩子进行“遥控”批评。
电话的内容离不开说教和训斥。
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可能怀揣着让孩子过得更美好愿望外出务工,可由于缺少亲子间的沟通,大多数留守儿童并不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他们觉得父母为了金钱而舍弃了亲子交往,父母既不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也不顾及他们的内心感受。
在他们的心中,父母对他们是如此的冷漠,如此的缺乏亲情。
他们常常会想,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关心自己,还会有人真正的关心自己吗?一个觉得没人关心自己的人当然也会很少给予别人关心。
就这样,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逐渐被父母的冷漠浸染,逐渐变得冷漠自私。
我教过的留守儿童中有一个叫小强(化名)的,有一次做课堂作业时他的同桌忘了带铅笔,急得差点哭起来,他也没主动地把多余的铅笔借给同桌。
附近的同学都只带了一支铅笔,我就走过去让小强把铅笔借给同学,他也借了。
可课后他的同桌告诉我小强向他索要两毛钱作为回报。
(三)任性、放纵
留守儿童很多时候由祖辈们照养。
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控制下,留守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
在那受封建多子多福影响深重的他们祖辈们的眼中,这唯一的子孙是他们家族香火延续的希望,再加上素有“隔代亲”传统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他们
对这些留守的子孙真是“百依百顺”,孙辈的要求他们基本上是没有原则的满足。
现实中,护短的祖辈也比比皆是。
有的祖辈们发现自己的孙辈在学校受到委屈,不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就跑到学校找老师告状;有的祖辈发现自己的孙辈犯了错误也不加约束,还有的祖辈甚至帮着孙辈找理由不做作业……他们对孩子娇惯溺爱,对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
在祖辈的溺爱下,这些留守的子孙胆子越来越大,行为越来越放纵。
在家里任性、放纵惯了的留守儿童,到了学校和社会上当然也很难改过来。
小宇是我校的一名留守儿童,经常欺负小同学,顶撞老师,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对同学拳脚相加。
有一次差点用红领巾把同班的一个同学勒死。
老师批评他还不理睬,只好让其带家长。
谁知他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只好把爷爷奶奶带来。
爷爷奶奶听了事情的经过后并没有批评自己的孙子,却对老师说:“那被勒的孩子也没事,你就别批评我们孩子了。
我们家就这一个孙子,我宁可孙子欺负人,也不愿孙子让别的孩子欺负。
”有这样的监护人,你说孩子能不任性、放纵吗?
(四)贪玩、厌学
在很多祖辈监护人那里,孩子是他们心情的晴雨表,只要孩子高兴他们就高兴。
而孩子是有玩的天性的,如果不加约束他们就会玩得没完没了。
至于留守儿童的学习他们这些临时承担监护责任的祖辈是很少过问的。
有的想辅导,可不是精力跟不上就是知识跟不上(留守儿童的祖辈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一
半以上是文盲或半文盲)。
所以这些由祖辈“照养”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离开家庭辅导的孩子成绩越来越差,学习兴趣也逐渐消失殆尽,厌学情绪随之产生。
而那些由别的亲戚“照养”的孩子,由于其临时监护人普遍忙碌,加上他们不愿干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孩子在父母那告状),也疏于对这些孩子进行学习上的辅导。
于是,这些孩子是一方面玩得快活,一方面学得厌倦。
调查发现,我校每个班级里都有或多或少贪玩、厌学的留守儿童。
(五)叛逆、暴力
由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在时间上的监管大多比较宽松,所以留守儿童会有很多的时间在社会上逗留。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社会责任感差,学生成了许多不法商人的赚钱目标。
几乎在农村每所学校的附近和人口集中区都有针对未成年人开设的网吧、游戏机室等。
这些场所24小时开放,未成年人进出相当自由。
不少留守儿童成了网吧和游戏机室的常客。
这些娱乐场所没有人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束缚,他们尽情的沉迷于各种游戏,游戏的内容大多和暴力、色情有关。
更让人担心的是,经常上娱乐场所的留守儿童在“共同的爱好”下成群结党,像滚雪球一样越结越大。
有些留守儿童受游戏中暴力、色情等内容的影响,在生活中常常打架斗殴、惹是生非,甚至由于无钱上网而衍生出偷盗、抢劫等青少年犯罪行为。
我校五年级的一个班上有四个留守儿童被同学成为“四大金刚”,这四
个孩子都寄居在亲戚家,平时缺少约束,经常逃学到学校周边的黑网吧去玩游戏,任老师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后来发展到经常“团伙抢劫”和“敲诈”同学的钱物供其上网,有一个孤儿被他们累计敲诈了二百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