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九年级语文上册1诗经二首教案
长春版九年级上(版)语文第1课 诗经二首·关雎
《诗经二首·关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关雎》是《诗经》的首篇,运用“比兴”和重复咏叹的手法表达思想情感,给人留下辽阔的想象空间。
《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
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本诗还注重音韵和谐,是训练朗读的好质料。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诗经》的有关知识及“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背诵本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赏析品味诗歌细腻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增强学生的全面、科学的情商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赏析品味诗歌细腻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重)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增强学生的全面、科学的情商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难)课前准备:课前资料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意思是不学《诗经》就不懂怎么说话。
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那么同学们读过《诗经》吗?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读着《诗经》,体会着风雅颂、赋比兴,你就仿佛被带进了一个浪漫的殿堂。
让我们漫步于《诗经》这条文字之河,去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吧。
首先走入《诗经》之首《关雎》。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
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七嘴八舌话《诗经》《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诗经二首教案2长春版(2)
1、理解诗中的起兴手法和重章叠 句的结构形式。
2、理解诗歌主题的多义性和主要的思想情感。
教学
流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导入
预习展示一
预习展示二
1、播放歌曲《在水一方》。
2、刚才大家听的那首歌曲就是由《蒹葭 》这首诗改编而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蒹葭》这首优美的诗歌。
一、解题。
二、朗读: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边读边感受此诗所传达出 的 感情。
教学
流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小结
反馈
4、这些景有什么作用?
(蒹葭写出环境的清冷;白露从“为霜”“ 未晞”“未已”的变换,形象勾勒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主人公 天亮就来到河边,直到太阳东升,独自一人在河边久久徘徊;寒霜浓重的凄冷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 茫的意境,渲染气 氛,烘托人物的感伤和惆怅)
5、画中的景是如此美丽,那景中的人又是怎样的呢?描述一下你脑海中所呈现的形象,从原文找出依据。
抽小条。
教学
反思
2、通过读,你发现此诗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呢?
(每句4字,句式整齐;分章节,每章只有几个字不同,重章叠句,有一唱三叹的音 律美)
3、采用重章叠句有什么好处呢?
(回旋反复,增强诗歌的音乐感、节奏感,感情更强烈;便于吟唱,插入对“风”的介绍)
三、整体感悟:
1、你看到了哪些景,景是怎样的景?
(蒹葭、白露、霜,总体说来是一种萧瑟、绵长、迷茫之景,具体由学生进行描绘,通过追问引导回归文本)
( 两个人:伊人和追寻者。伊人十分飘逸,如梦如幻,文中“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可以看出;追寻者十分痴迷,如痴如醉,文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可以看出。越是追求越得不到,一种可望而不可即,呼而不应,求而不得。)
九年级语文上册1诗经两首教案长春版.doc
1.《诗经》两首关睢兼葭教学目标1、学习两首诗屮的文言词语,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这两首诗歌。
3、爱情是神圣的、纯洁的。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纯洁的爱情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生字识记雎(JP ):用于古人名,如范雎。
雎鸠:古书上说的一种鸟。
窈(yd o):深远。
窕(tid .0):与“窈”组成合成词。
窈窕:美好的样子。
参:1. (ce n):参差,参错。
本文取此义。
2. (ca n) :®进见,谒见。
如:参拜。
②封建时代指弹劾。
如:参劾。
3. (she n):人参。
如:参须。
差:1. (cha ):①减•法运算中,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所得的数。
如:差数。
②稍微,较。
如:天气差暖。
2. (cha)®不相同,不相合。
如:差得远。
②错误。
如:说差了。
③缺欠。
如:差点儿。
3. (cha i):①派遣。
如:鬼使神差。
②被派遣去做的事。
如:公差。
4. (cl ):等级,等次。
“参差” 为合成词,“长短不齐”的意思。
本文収此义。
寤(w£i):睡醒。
寐(mdi):睡。
如:假寐。
< (mdo):选择。
兼(jid n):荻,像芦苇。
葭(jid ):芦苇。
溯(su):l.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如:溯流而上・。
本文取此义。
2.往上推求或回想。
女口:冋溯。
晞(xl ):1.干,干燥。
如:晨露未晞。
本文取此义。
2.破晓,天亮。
如:东方未晞。
湄(mei): 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l ):升高。
渙(si):水边。
?lE(zhi ):水中小块陆地。
颠(hao):白而发光。
貂(did o):哺乳动物的一属,身体细长,四肢短,耳朵三角形,听觉敏锐,种类很多,毛皮珍贵。
二、词语识记关关雎鸠:雎鸠鸟在彼此和鸣。
关关: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淑女:美丽善良的姑娘。
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
君子好逑:君子的好配偶。
君子: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九上《1.诗经二首》word教案 关雎 (2)
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1.设疑启发: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展示 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速写复杂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雎 》。
学生倾听
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3’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第1课诗经两首关雎》教学设计1
课题
讲课教师:
学科:语文
课时: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过程与方法
理解 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二.探疑互动:
找二到三名同学介绍《诗经》
教师明确
找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
学生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学生二:《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编为“风”、“雅”、“颂”三部分。“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 为“六义”。
雎鸠() 窈窕()逑()荇(坻()涘()参差()琴瑟()芼()
检 查预习
10’
检查预习
2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解词 :
3.解疑归类:
学生总结这节课的学到的知识点
淑:品德好。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九上《1.诗经二首》word教案 关雎 (1).doc
学生明确这节课的知识点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 的表现手法。“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者,先言他物 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 女,君子好逑
学生甲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容。
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反复 咏唱的章法。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设疑启发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关雎》,分析文章,体会赋比兴的写法
倾听明确知识点
激发学习兴趣3’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探疑互动
找同学明确每节的内容,教师明确;
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品德好的美丽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文。
学生乙明确了赋比兴
10 分钟
7’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查5分钟
板 书
关雎
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后记:
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 ”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
第4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2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 分配等)
学生继续朗读, 教师明确赋比兴
《第1课诗经两首关雎》教学设计2
课题:
讲课教师:
吉林省长春市九年级语文上册1诗经二首教案长春版
《诗经》二首
《关雎》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夫妇之伦,中庸之道 《蒹葭》 主题探究爱情、理想
教
后 反 思
师
生 活 动
(动态随笔)
六、总结提升: 通过学习《〈诗经〉两首》,试概括《诗经》的语言特点: 1、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 各种句式,但杂 有句式所占比例很低,以四言句为主干。 2、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 学生从课文中找句子体会。
板
书 设 计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领读课文;学生跟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 知诗歌的形式特点。 三、整体感知 : 1、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内容。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诗歌是如何步步推进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诵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1、本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你用简洁 的词语加以概括。 2、上述体会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试分析。 四、思考品味 五、拓展延伸
教学重、难点 难点 1. 教学方法 和学习方式
2、 感悟诗歌感情,揣摩 诗歌语言,学会鉴赏诗歌。 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
整体感知诗意,通过对景 物描写的分析,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诗人从中
体现出来的情趣美; 2.通过朗读与背诵感受诗歌的韵律与节奏。 教学过 程: 师 生 活 动 第一课时 一、 导语新课: 在我国几千年古典文学的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诗 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的源头。《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 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 305 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关雎》是《诗 (动态随笔) 经》的首篇,为“风”之始,是一首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古老的民间恋歌, 因此倍受重视,为大家所熟习。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探究《关雎》的艺术 特色吧。 二、诵读课文: 1、 学生听录音,体会诗情。 2、 学生结合注释,默读诗歌,扫除文字障碍。
语文《诗经》两首教案(5篇)
语文《诗经》两首教案(5篇)语文《诗经》两首教案1第一课时一、《诗经》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有关常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形式特点;3.领悟“我”的形象塑造,把握艺术技巧二、《诗经》两首教学重点1.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和比兴的艺术手法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三、《诗经》两首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四、教学过程1.导入课堂(放ppt)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尹人,在水一方。
”,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
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一起来感受一下古代青年男女的爱和恨吧。
2.关于《诗经》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P90的注释。
2)教师提问: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_______,现存诗______首。
b)《诗经》最初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时候被尊为儒家经典后,才有《诗经》之称。
c)《诗经》的六义是___________?从内容角度分析,《诗经》可分为___,__,___。
从表现手法角度,分为___,__,___。
3.放《静女》录音,字词梳理读音:姝(shū)俟(sì)见(xiàn)蜘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积累词汇:其:副词,多么。
姝:美丽。
俟:等候。
于:在。
城隅:城角幽僻的地方。
蜘蹰:犹豫徘徊。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红色。
炜:鲜亮的光彩。
怿:喜爱。
牧:郊外田野。
荑:茅草芽。
古代有赠白茅表示爱恋,婚姻的习俗。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九上《1.诗经二首》word教案 关雎 (2).doc
课题
讲课教师:
学科:语文
课时: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过程与方法
理解 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雎鸠() 窈窕()逑()荇()菜寤寐()蒹葭()伊人() 溯洄()湄()
跻()坻()涘()参差()琴瑟()芼()
检 查预习
10’
检查预习
2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解词 :
3.解疑归类:
学生总结这节课的学到的知识点
淑:品德好。
寤寐:这里指时时。
流:捞取。
芼:择取。
学生甲:明确《诗经》
教学难点
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教学目的Hale Waihona Puke 时间分配等)1.设疑启发: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展示 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速写复杂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雎 》。
学生倾听
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3’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学生乙:朗读课文
7’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 的、时间分配等)
4.查疑落实:
教师出示小黑板。
标音:
雎鸠()窈窕( )逑()荇()菜寤寐()蒹葭()伊人()溯洄()湄()
1《诗经》二首关雎教案初中语文长春版九年级上册_6..doc
1《诗经》二首一一关雎教案【教学目标】评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把握全诗感情基调,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理解积累“睢鸠、窈窕、荐莱、寤寐”等词语。
3、明确诗的大意,理解诗的主旨。
4、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学情分析】评论3、诗歌中每句话都是四字,语言几乎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
这样循环反复地歌唱有着怎样的韵味?对情感的抒发有着怎样的作用?明确:《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
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二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儿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儿个字重点难点评论教学重点:1.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彖。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4」新设计评论教学设想:因是学生初屮阶段第一次接触到《诗经》,首先让学生对我国最早的这部诗歌总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诗经》“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
而后进入文本的学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诗歌内容,这次课堂教学我结合一些充满方言趣味和乡土情趣的本地歌谣,和课文作一个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分为“读通、读懂大意、读出情味"等几大步,为达到每一步的耍求,分别设计相关小问题。
重点放在诗的“诗情画意''上,完成“诗中有画”,培养学生学诗在遵循原文大意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联想与想像以丰富形象的良好思维品质与学习习惯,以及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的表达能力。
在给学生一定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情感态度。
五、【学情分析】:这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诗经》,尽管诗歌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但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
再者九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初中生活,己有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有自己的见解,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敢于创新,敢于展现自我,有朦胧的情感体验。
吉林省长春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诗经二首教案2长春版
流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小结
反馈
4、这些景有什么作用?
(蒹葭写出环境的清冷;白露从“为霜”“ 未晞”“未已”的变换,形象勾勒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主人公 天亮就来到河边,直到太阳东升,独自一人在河边久久徘徊;寒霜浓重的凄冷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 茫的意境,渲染气 氛,烘托人物的感伤和惆怅)
5、画中的景是如此美丽,那景中的人又是怎样的呢?描述一下你脑海中所呈现的形象,从原文找出依据。
6、由于伊人十分梦幻,反而使追求者更加如痴如醉,想象追寻者反复追寻的情景,是什么样的情感让追寻者如此痴迷?
(追寻的时间长,空间广,说明他的执著,不畏艰险)
7、为什么不 一开始就写人,而要从景写起?
这首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背诵、默写。
小组探究,集体交流,培养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与看法。
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讨论、交流。
2、理解诗歌主题的多义性和主要的思想情感。
教学
流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导入预习展示一预源自展示二1、播放歌曲《在水一方》。
2、刚才大家听的那首歌曲就是由《蒹葭 》这首诗改编而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蒹葭》这首优美的诗歌。
一、解题。
二、朗读: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边读边感受此诗所传达出 的 感情。
2、巧妙插入对季节和时间的追问,并让学生从诗歌中找出原句。
(秋,早上,含有白露和霜的句子都可以看 出来)
3、继续追问早晨有什么意味儿?(朦胧之感;“一天之计在于晨”,早上是充满希望的)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 探究、交流,提示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及题目与文本的联系。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整体 把握文本内容。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九上《1.诗经二首》word教案 蒹葭.doc
课题:
讲课教师:
学科:语文
课时: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记住《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理解《诗经》中“兴”的手法和重章叠句的形式在本诗中的运用
3、品味诗歌的音韵美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提升学生对美的语言和美的情感的认知与感受
四言,重章叠句、回环往复,复沓。
明确:四言是诗歌产生之初最主要的形式,《诗经》作为早期的诗歌,其虽杂有三、五、七、八、九句,但以四言为主。五言诗在东汉时期才出现,而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则为曹丕所创《燕歌行》。
2、这首诗每一章节重章叠句的同时,个别语词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找出诗歌中变化的 部分
3、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全诗采用重章叠句,而又在每章相同位置变换语词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六、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 首,故又称“诗三百”,也称“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从思想内容上看,它可以分为风,雅,颂三类。从表现手法看,可以分为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先河。其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并称“风骚”,后世常泛称文学。(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经》六义:风、雅、颂:
五、诗歌主题的解读
1、同学们对这里的“伊人”是如何理解的?预设:诗人的心上人;贤人
明确:我们一般是以爱情诗的角度来解读《蒹葭》“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然而亦有不同观点:如:①“人生哲理说”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九上《1.诗经二首》word教案 (1).doc
诗经二首关雎教案课题课型讲读设计人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情感目标: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正确的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重点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难点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教学过程差异个性设计教学资源第一课时课前演讲导入新课:《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有关《诗经》方面的知识。
一、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风”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精品【初中语文试题】二、学习《关雎》1.顺畅朗读、注意读音:雎鸠(jūjiū)窈窕(yǎotiǎo)逑(qiú)荇(xìng)菜寤寐(wùmèi)2.有感情地朗读3.译诗(1)关雎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九上《1.诗经二首》word教案 关雎 (1).doc
教学难点
体会反复 咏唱的章法。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设疑启发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关雎》,分析文章,体会赋比兴的写法
倾听明确知识点
激发学习兴趣3’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探疑互动
找同学明确每节的内容,教师明确;
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品德好的美丽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文。
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 ”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
第4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2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 分配等)
学生继续朗读, 教师明确赋比兴
《第1课诗经两首关雎》教学设计2
课题:
讲课教师:
学科:语文
课时:第二课时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 能
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过程与方法
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 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学生乙明确了赋比兴
10 分钟7’教师活动 Nhomakorabea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查疑落实
学生背诵
回忆学过诗歌中的赋比兴
吉林省长春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诗经》二首教案1长春版(new)
《诗经》二首教学内容一、《诗经》二首(1)序号No。
1教学时间教具多媒体教内学容目要标求1、情感价值观: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诗经;了解比兴手法;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3、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采用提问质疑共同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句子,理解意境;积累名句.重难点1、朗读背诵。
2、对每句诗的理解;体会整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设计导入预习展示一《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着《诗经》,你会觉得步入了浪漫的殿堂.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一起去聆听三千年前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的文明与辉煌.一、了解《诗经》: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播放《关雎》歌曲)预习展示二《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诗经》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二、吟诵《关雎》:1、请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节奏.2、学生读,评价。
3、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三、品味《关雎》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试用简洁语言概括。
(这首诗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一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2、全诗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学生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后,简要介绍。
小组探究、交流,指导学生朗读全诗,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设计小结反馈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第二部分(第2、3节),描写小伙子求婚,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三部分(第4、5节),描写小伙子结婚成梦,梦想成婚的欢乐场景。
3、第1节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九上《诗经二首》 (一)
诗经二首关雎教案课题课型讲读设计人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情感目标: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正确的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重点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难点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教学过程差异个性设计教学资源第一课时课前演讲导入新课:《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有关《诗经》方面的知识。
一、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风”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二、学习《关雎》1.顺畅朗读、注意读音:雎鸠(jūjiū)窈窕(yǎotiǎo)逑(qiú)荇(xìng)菜寤寐(wùmèi)2.有感情地朗读3.译诗(1)关雎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零四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诗经二首 蒹葭
课
题
课型讲读设计人李元凯总节时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情感目标: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正确的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重
点
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难
点
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教学过程差异个性设计教学资
源课前演讲
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首歌《在水一方》,它是一首电视连续剧的插
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改编者是台湾作家琼瑶,可见诗经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
初读·感知
1.配乐朗读课文,体味感情。
2.读后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描述情境。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
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
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还有其他的理解),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
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
“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学生欣赏、感受)
3.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读出凄迷之景,惆怅之情。
品读·欣赏播放《在水一方》歌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二首
教学课题《诗经》二首课型:讲读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1、学习掌握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蕴涵的美的情感、美的意境。
2、揣摩体会诗歌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激趣法,启发引导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德育教育
1.品味词的语言,体会意境。
2.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
1、把握诗歌诵读要领,诵读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感情,揣摩诗歌语言,学会鉴赏诗歌。
难点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1.整体感知诗意,通过对景物描写的分析,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诗人从中体现出来的情趣美;
2.通过朗读与背诵感受诗歌的韵律与节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语新课:
在我国几千年古典文学的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诗
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的源头。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
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
《关雎》是《诗
经》的首篇,为“风”之始,是一首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古老的民间恋歌,
因此倍受重视,为大家所熟习。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探究《关雎》的艺术
特色吧。
二、诵读课文:
1、学生听录音,体会诗情。
2、学生结合注释,默读诗歌,扫除文字障碍。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领读课文;学生跟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
初步感
(动态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