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医院急诊科患者危重分类及诊疗规定
急诊科患者危重分类及诊疗规定
一、急诊患者危重分类: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进行病情评估,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
轻中度患者按顺序就诊,重度患者直接进入抢救室优先抢救治疗。
1、轻度:患者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情绪稳定,神志清楚。
2、中度: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虽有明显不适症状,情绪不稳,但病情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突然变化者。
3、重度:已威胁到患者生命或病情在短时间内有可能发生急剧变化者。
如收缩压<80mmHg或>200mmHg;呼吸频率>35次/分,极度呼吸困难;脉搏>140次/分或<40次/分者;昏迷;抽搐;超高热等。
二、危重患者抢救:
1、急诊患者先由分诊护士分诊,危重症患者立即送入抢救室,同时通知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后协助补办挂号手续;
2、急诊值班护士可酌情先予急救处理。
如吸氧、吸氧、心脏按压、心电监护等,同时通知住院总或科主任,值班医师进行病情紧急评估后与护士共同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疾病的紧急处理。
3、进行紧急抢救时医师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复述一遍,备药、核对,无误后执行,并保留所有药物空瓶以便核对。
在抢救结束后30分钟内补录医嘱。
4、医师应及时书写病历,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阳性体征、抢救经过及患者的反应,6小时内完成抢救记录。
三、患者转运(如做必要的检查、收入院、转院)前应进行病情评估,并在病历中记录评估结果。
一般情况下,在生命体征相对稳定
时进行转运。
如抢救条件限制,应进行必要处理(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辅助呼吸等)的同时,以最快速度安全转运患者。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分区
急诊分级、分区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从而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
一、急诊分区:急诊诊疗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
红区既抢救监护区,适用于一级和二级病人处置。
黄区即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三级病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病人应被立即送入红区。
绿区即四级病人诊疗区。
二、急诊分级: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且要分流病人,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分为四级:一级是濒危病人,二级是危重病人,三级是急症病人,四级是非急症病人。
濒危病人是指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或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
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一级,或可能导致严重残疾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一级,如急性意识模糊或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也属于该级别。
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非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的病人。
急诊病人分级标准
Ⅰ级(濒危病人)
Ⅱ级(危重病人)
Ⅲ级(急症病人)
Ⅳ级(非急症病人)
严重程度
(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急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危重病人
病情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Ⅰ级,或可能导致严重残疾,应尽快安排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急诊就诊说明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标准指导原则,我院急诊病人候诊顺序按照病人病情紧急和严重程度来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二、请各位病人及其家属相互尊重,每诊室只同时接纳一位病人。
三、候诊期间,如有任何问题,请立即向分诊护士提出。
四、急诊就诊先后次序按照病人病情紧急和严重程度决定,并非完全按照到达的先后顺序.
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
通过急诊处理可以缓解病人症状
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无或很少不适主诉
护士接诊
立即
立即
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医生接诊
立即
尽快安排
接诊地点
抢救室
抢救室或者候诊室
诊室(候诊过程中出现病情恶化,病情分级考虑上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标准
非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作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
常见临床表现
气管插管
无呼吸/无脉搏
急性意识障碍
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的病人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严重性有可能发展为Ⅰ级。
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
复合发症的可能性很低
急诊科病情四级分级标准
收缩压:﹤75mm/Hg
舒张压:无
Ⅱ级危重
10分钟内
立即监护重要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不稳定,有潜在生命危险状态
如果未在到达后10分钟内得到救治,病人的情况会很严重或短时间内恶化或危及生命,或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内脏性胸痛,气促,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ECG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呼吸窘迫、非COPD患者SaO2<90%、活动性出血。
呼吸:10-25次/min
SpO2:>97﹪
收缩压:90-180mmHg
心率:P 120-150次/min心律失常
呼吸:R≧25次/min或R﹤30次/min
SpO2:在93﹪—97﹪之间
收缩压≧180mmHg或≦210 mmHg
舒张压>110mmHg
Ⅳ级不紧急
120分钟内
安排急诊流水顺序就诊
有潜在危险性低紧急度
护士每30分钟评估候诊患者病情。除非病情变化。
心率:50-120次/min
心率:P≧150次/min或P﹤50次/min不规则的脉搏
呼吸:R≧30次/min
SpO2:在85﹪—93﹪之间
收缩压:﹤90mmHg或≧210mmHg
舒张压>120mmHg或≦30mmHg
Ⅲ级紧急30分钟内安排Fra bibliotek诊流水优先诊治
可能危及生命或情况紧急,生命体征稳定,有状态变差的危险。
急性哮喘、剧烈腹痛、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开放性创伤、儿童高热
急诊科病情四级分级标准
分级范畴及处理
特征描述
生命体征
Ⅰ级危急
立即
立即进入抢救室
危及生命,如果一来到急诊科未得到紧急的救治,病人可能死亡。
[课件]急诊病人病情分级PPT
生命体征异常参考指标
4级:非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 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 的病人。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病情分级 上调1级,定为3级。
列入急诊病人病情分级的医疗资源
分级流程
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国大中城市综合医院 急诊医学科现状,拟根据病情危重程度判别及 病人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将急诊医学科从功 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 “四级”,简称“三区四级”分类。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 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 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 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 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 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 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 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急诊病人病 情分级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
一、分级适用范围 二、分级依据 三、分级原则 四、分级流程
分级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诊医学科及其 医务人员。 各医疗机构按《指导原则》规范地进行诊疗活 动。
分级依据
(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 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 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置病人需要哪些 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 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和分级流程
分级注意问题
评估小儿呼吸时尤其要注意呼吸节律; 评估小儿循环时须查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和紫绀, 病情评估时血压值仅为参考指标,有无靶器官损害是 关键。 血压升高合并靶器官损害,则分级上调一级; 成人单纯血压升高(无明显靶器官损害证据)时,若 收缩压>180mmHhg,则病情分级上调一级; 要重视低血压问题,收缩压低于低限者分级标准均应 上调一级。
急诊科分诊分级标准五级分类
急诊科分诊分级标准五级分类
急诊科分诊分级标准五级分类如下:
一级:立即危及生命的病情,如心搏骤停、呼吸停止、休克等,需要立即进行紧急治疗。
二级:病情较严重,但不危及生命,如心绞痛、高血压危象、急性胰腺炎等,需要在较短时间内给予治疗和观察。
三级:病情中度严重,如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痛风等,需要进行基础治疗和观察。
四级:病情轻度、不严重,如轻微损伤、皮肤炎、胃炎等,可以在急诊科接受治疗并在家庭中继续观察治疗。
五级:一些特殊情况,如医学体检、预防接种、输液等,无须急诊处理。
急诊分级制度
急诊分级制度是一种对急诊患者按病情轻重缓急进行分级的管理体系,目的是更好地利用急诊资源,提高患者就医效率,保障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这样的分级制度有助于在医疗机构内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合理的初步评估。
以下是急诊分级通常涉及的一些常见要素:
1. 病情严重程度:将急诊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级,通常分为急危重症、急重症、急症和非急症等级别。
2. 生命体征:包括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用于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3. 疾病类型:不同类型的疾病可能需要不同程度的急诊处理。
例如,心脏病、中风等可能需要更紧急的处理。
4. 伤害程度:对于创伤患者,评估伤害的程度和紧急性是分级的重要依据。
5. 过去病史:了解患者的过去病史,对于判断病情的严重性和应该采取的医疗干预措施也很重要。
6. 年龄:有些情况下,特别是对于儿童和老年人,可能会根据年龄因素进行分级。
急诊分级制度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快速地判断患者的紧急程度,将有限的急诊资源更加有效地分配给最需要的患者。
这样的制度在一些医疗体系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以提高急诊医疗的质量和效率。
然而,具体的急诊分级制度可能因国家、地区或医疗机构而异,具体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分区
急诊分级、分区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从而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
一、急诊分区:急诊诊疗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
红区既抢救监护区,适用于一级和二级病人处置。
黄区即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三级病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病人应被立即送入红区。
绿区即四级病人诊疗区。
二、急诊分级: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且要分流病人,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分为四级:一级是濒危病人,二级是危重病人,三级是急症病人,四级是非急症病人。
濒危病人是指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或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
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一级,或可能导致严重残疾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一级,如急性意识模糊或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也属于该级别。
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非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的病人。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分区
急诊分级、分区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从而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
一、急诊分区:急诊诊疗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
红区既抢救监护区,适用于一级和二级病人处置。
黄区即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三级病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病人应被立即送入红区。
绿区即四级病人诊疗区。
二、急诊分级: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与处置的优先次序。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且要分流病人,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分为四级:一级是濒危病人,二级是危重病人,三级是急症病人,四级是非急症病人。
濒危病人是指病情可能随时危与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或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与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
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一级,或可能导致严重残疾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病人相应处置与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一级,如急性意识模糊或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也属于该级别。
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与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非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的病人。
急诊科病人分级
急诊科病人分级
第一级叫频危病人,这类病人随时都有可能是没有生命的,像没有呼吸的,没有脉搏的,没有意识,这类病人必须立即送到抢救室抢救;
第二类叫危重病,危重病人来医院的时候,有可能呼吸循环相对是稳定的,但患者的症状特别的严重,如意识很模糊,创伤性的复合性的损伤,心绞痛、心梗,患者随时都有可能发展成一级,所以也必须立即提供监护设备;
第三类叫急症病了,这类病人是暂时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危及生命的症状,但这类病人在医院观察治疗时出现异常,也要调整一级;
第四类就是非急症病了,就是患者没有急性发病的症状,也很少主诉什么不舒服,临床判断不需要急诊治疗的病人。
三级急诊病情分级指南
三级急诊病情分级指南急诊病情分级是指评估急诊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根据病情轻重确定优先治疗顺序和采用哪种救治措施的指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急诊医学会(ACEP)的指南以及中国国家急救医学研究中心研制的中国三级急诊病情分级指南,将急诊病情分为三级。
下面将对三级急诊病情分级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一级急诊病情分级(及时救治)一级急诊病情常见临床表现包括但不限于:严重颅脑损伤伴意识丧失、大面积严重烧伤、严重多处损伤伴休克、严重创伤伴意识丧失等。
这些患者有生命威胁,需要尽快评估和处理。
医务人员应在最短时间内对一级急诊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和处理,包括确保呼吸通畅、维持循环、快速止血、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等。
同时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如进行急诊手术、血液透析等。
这类患者需要立即转送至重症监护室或相应科室进行监护和治疗。
二、二级急诊病情分级(迅速处理)二级急诊病情常见临床表现包括但不限于:创伤、中毒、急性心肌梗死、中风、高热、急性感染、呼吸困难、严重疼痛等。
这些患者的病情尚未危及生命,但需要尽快处理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医务人员应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对二级急诊患者进行评估和处理,并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治疗可以包括给予呼吸支持、疼痛缓解、抗生素治疗、药物解毒等,同时需要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这类患者可以在急诊留观或转入相应科室继续治疗。
三、三级急诊病情分级(有待处理)对于三级急诊患者,医务人员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照料,并对其进行详细询问病情和体格检查。
在有需要时可以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如X 线检查、实验室检查、给予抗生素等。
这类患者可以在急诊留观或回家休息,随时关注病情的变化。
总之,三级急诊病情分级指南是医务人员在急诊科对患者进行合理、快速评估和处理的一个重要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科学合理分级可以使医务人员更好地将有限的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急诊救治的效果,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分区
急诊分级、分区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从而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
一、急诊分区:急诊诊疗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
红区既抢救监护区,适用于一级和二级病人处置。
黄区即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三级病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病人应被立即送入红区。
绿区即四级病人诊疗区。
二、急诊分级: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且要分流病人,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分为四级:一级是濒危病人,二级是危重病人,三级是急症病人,四级是非急症病人。
濒危病人是指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或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
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一级,或可能导致严重残疾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一级,如急性意识模糊或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也属于该级别。
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非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的病人。
急诊分级诊疗的标准
急诊分诊分为四个等级,我们按照从重到轻,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一级属于病危病人,比如呼吸脉搏都很微弱、昏迷患者或者休克病人,需要急诊的气管插管,或者马上用升压的药物才能维持生命的病人。
二级属于比较危重病人,比如严重的脑外伤复合伤、心梗等。
三级属于急症病人心脏病人,比如病人发烧到39度,同时存在有明显的肺炎,呼吸急促,还有像磕破头流了很多血需要急诊处置。
四级属于轻症病人,比如目前病人还没有急性的发展病的情况,但是自己很急,而这一类病人就属于轻症病人,可以介绍到门诊就诊。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二甲提问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二甲提问摘要:1.急诊病人病情分级简介2.二甲医院急诊科的特点3.针对二甲医院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问题进行提问4.分析和解答二甲医院急诊病人病情分级的疑问正文: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是评估急诊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便于医院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在我国,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主要分为五级,分别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
其中,二甲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医疗水平和较强的救治能力。
二甲医院的急诊科通常设有专门的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评估小组,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组成,他们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表现和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然后将其分为不同的病情等级。
这样,医院可以根据病情等级来决定患者的就诊顺序,优先救治病情严重的患者。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二甲医院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仍然存在一些疑问和争议。
例如,如何界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如何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如何根据病情分级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针对二甲医院急诊病人病情分级的疑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要制定明确的病情分级标准。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急诊病人病情分级的标准和指南,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医院和不同评估小组可能存在理解和执行上的差异。
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病情分级标准,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其次,要加强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评估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医护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
因此,医院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医护人员对病情分级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最后,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评估是急诊救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有效监督和管理。
医院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病情分级的公正、公平和公开。
总之,二甲医院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是急诊救治工作的关键环节,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完善。
急诊“绿色通道”病情分级和危急重症优先诊治的相关规定
急诊“绿色通道”病情分级和危急重症优先诊治的相关规定急诊病人按病情分为“四级”,按轻重缓急区别救治。
急诊病人的分级,将决定病人的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急诊病人分为濒危病人、危重病人、急症病人、非急症病人四级。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先抢救、后付费”。
一、1级:濒危病人患者情况:是指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的病人。
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的心律失常、严重的呼吸困难、紧急需要气管插管病人、昏迷、休克、重度创伤大出血等。
分诊要求: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二、2级:危重病人患者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需要紧急处理及马上紧密观察。
如心脑血管意外、胸痛持续36小时以上、严重骨折、开放性创伤等。
分诊要求:立即监护生命体征,安排患者优先诊治(〈10min)三、3级:急症病人患者情况:生命体征平稳,在短时间内没有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的病人,但有可能病情转差,急诊症状持续不缓解的患者,如高热、寒战、呕吐、闭合性骨折等。
分诊要求:按急诊顺序安排优先诊治(〈30min)。
四、4级:非急症病人患者情况:是指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病情稳定,没有严重的并发症,故可以等候一段时间,如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的喉喘、小面积烧伤感染、轻度变态反应等。
分诊要求:按急诊顺序就诊,护士在30分钟评估候诊患者的病情,除非病情变化,否则候诊时间较长(〈2h)。
对于危急重症患者来诊时,根据首诊负责制的要求医务人员应在第一时间给予优先诊治,任何医务人员不得推诿和拒看危急重症患者,以免延误患者的病情。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决定就诊次序,可以使病人都得到及时的救治。
一般在就诊时将病人分为Ⅳ级。
Ⅰ级:如得不到紧急救治,很快会导致生命危险。
如心跳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的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中毒,老年复合伤等。
Ⅱ级:有潜在性危及生命的可能。
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突发而剧烈的头痛,开放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Ⅲ级:急性症状持续不缓解的病人。
如高热、寒战、呕吐、闭合性骨折等。
Ⅳ级: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的病人。
如哮喘持续状态、小面积烧伤感染、轻度变态反应等。
急诊绿色通道病情分级
急诊“绿色通道”病情分级
1.为更高效、合理的对急诊病人进行分流,合理运用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
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现对急诊病人进行病情分级,对急危重症患者实行优先诊治,具体内容如下:1)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将病人病情分为五级:
I类病人: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患者,要刻不容缓的立即抢救;
II类病人:有致命危险的危重患者,应在5-10分钟内接收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
III类病人:暂无生命危险的急症患者,应在30分钟内行急诊检查后给予急诊处理;
IV类病人:普通急诊患者,可在30分钟至1小时内给予急诊处理;
V类病人:非急诊患者,可根据当时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
2)五类病人所包含的疾病如下:
I类疾病有:心脏骤停患者、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多发伤患者、大出血患者、溺水(严重)、CO中毒(严重)、重型颅脑损伤(含脑干损伤)、呼吸衰竭以及COPD急性发作等,患者不需等候,直接进入抢救室;
II类疾病有:药物中毒、急性重症胰腺炎、心绞痛以及心脑血管意外(除I类以外)、消化道大出血、各类休克、颈椎骨折、骨盆骨折等;
III类疾病有:急腹症(I、II类以外)、各类严重创伤(如除I类以外的动脉损伤、胸腰椎骨折等)、急性胸痛(I、II类以外)、各种原因引起的气短(I、II类以外)等;
IV类疾病:急性发病的非I、II、III类患者;
V类患者:病情平稳的复诊患者.
2。
I、II、III类患者送入抢救间做相应处理,IV、V类患者由急诊门诊处理,具体情况据病情变化灵活处置。
3、急危重症优先诊治,不需办理挂号、候诊等手续,立即给予抢救,提供全程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R˂10次/分
b)RR˃30次/分
3.SPO2˂90% 且用既往健康状况无法解释
4.血压
a)SBP˂85 mmHg
DBP˂50 mmHg
b)SBP˃240 mmHg
DBP˃120 mmHg
抢救室
复苏
2级
B级 危重
(不能等)
1.伴有血压下降的剧烈胸、腹痛,疼痛评分≥7分
2.内脏性胸痛、气促,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ECG提示急性心肌梗死
3.呼吸窘迫,非COPD患者
4.活动性大出血(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阴道出血)
5.严重骨折、开放性创伤
6.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
7.惊厥癫痫持续状态
抢救室
监护
3级
C级 急症
若生命体征不稳定,上调一级
高热、寒战、呕吐、闭合性骨折
突发剧烈头痛
腹痛持续36h以上
支哮急发
急诊分级医疗资源
1.实验室检查(血和尿)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级别
病情严重程度
病情描述
参考指标
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
处置
1级
A级 濒危
(立即抢救)
1.呼吸心跳骤停,需紧急插管按压患者
2.恶性致命性心律失常
3.急救车转来明确心梗
4.突然昏迷、急性意识障碍
5.严重呼吸困难
6.有机磷农药中毒
7.中重度休克、复合伤
生命体征
1.心率
a)HR˂45次/分
b)HR˃140次/分
2.ECG、X线
CT/MRI/超声
血管造影
3.建立静脉通路补液
4.静脉注射、肌注、雾化
5.专科会诊
6.简单操作(n=1)如导尿、撕裂伤修补
复杂操作(n=2)如镇静镇痛
≥2个
观察诊疗
4级
D级 非急症
若生命体征不稳定,上调一级
轻度变态反应
0-1个
若需医疗资源
≥2个,上调一级
绿色候诊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