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两首》教案4

合集下载

课文 《外国诗两首》教案

课文 《外国诗两首》教案

《外国诗两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两首外国诗歌。

分析并比较两首诗的主题、风格和表现手法。

提高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和评价。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诗歌带来的美的享受,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创作,拓宽视野。

培养同理心,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两首外国诗歌的背景和作者信息。

简述每首诗歌的主题和内容。

2.2 诗歌分析:分析第一首诗歌的主题、风格和表现手法。

分析第二首诗歌的主题、风格和表现手法。

2.3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情感和意象。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为新课做好准备。

激发学生对外国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课文学习:朗读第一首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解读第一首诗歌的主题、风格和表现手法。

朗读第二首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解读第二首诗歌的主题、风格和表现手法。

3.3 讨论与思考:分组讨论,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情感和意象。

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评估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4.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包括诗歌分析和思考。

评估学生的背诵和理解能力。

4.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使用的教材中应包含两首外国诗歌的文本和相关注释。

教材应提供诗歌的分析和解读指导。

5.2 多媒体资源:使用多媒体资源,如音频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提供相关的图片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是年春,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他希望被朝廷任用的幻想未实现,因此依然放行于山水。

在岳州,他遇到被贬放的族叔李晔,两人同游洞庭,其心情可以想见。

因此,当两人碧波泛舟,开怀痛饮之际,忽见兀立在洞庭湖中阻挡湘水归江的君山,就仿佛看到了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障碍,于是情动辞发,写下了这首纷愤愤不平的绝唱。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一首求职诗。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受李林甫排挤,已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他便招孟浩然为荆州从事。

3、熟读全诗,掌握加点词的字音。

刬却()涵虚()舟楫()羡()
4、诗歌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试背两首诗歌。

5、试翻译这两首诗歌。

6、解析诗歌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
①诗人为何突发“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的奇想呢?
②“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写出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③诗人因景伤情,又借酒消愁,而君山犹在,世道如是。

由此,你会想起诗人笔下的哪个名句?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①诗的前四句诗写洞庭湖的名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哪些特
点?
②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三、当堂训练
1、填空。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的作者是,字,号。

与杜甫并称。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作者是,代著名诗人,与王维齐名,世称。

2、翻译重点句子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欲济无舟楫”的本义是,比喻义是。

5.怎样理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答:。

课文 《外国诗两首》教案

课文 《外国诗两首》教案

《外国诗两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两首外国诗《静夜》和《春水》。

能够分析并欣赏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能够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会通过诗歌的语言和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

通过对诗歌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对不同文化和思想的尊重和理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介绍两首诗的作者、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

分析作者的创作风格和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2 诗文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理解诗歌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3 诗文分析与欣赏: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隐喻和修辞手法。

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两首诗,了解作者和背景。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具和教学资源。

3.2 课堂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3.3 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诗歌分析,探讨象征意义、隐喻和修辞手法。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和讨论。

3.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两首诗的感受和理解的短文。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等。

对学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进行评价。

4.2 学生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写作作业,包括内容、表达和创意等方面。

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外国诗两首》教材。

5.2 多媒体教具: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展示诗文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诗歌的朗读音频。

5.3 网络资源:相关的诗歌解读和分析文章。

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本教案主要围绕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外国诗两首》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外国文学,并培养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以下是本节课的具体教案安排: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外国诗两首》的作者及背景;2. 理解《外国诗两首》的主题与意境;3. 掌握《外国诗两首》的基本语言特点与修辞手法;4.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2. 难点: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要介绍《外国诗两首》的背景及作者,引发学生对这两首诗歌的兴趣;2. 学习《外国诗两首》第一首诗,呈现诗歌全文,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找出诗歌的主题与意境;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第一首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4. 教师点拨: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点拨和总结,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歌;5. 学习《外国诗两首》第二首诗,同样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找出诗歌的主题与意境;6. 分组讨论:再次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二首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7. 教师点拨: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点拨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8. 总结与展望: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资源与评价:1. 教学资源:教材《外国诗两首》、多媒体设备、小组讨论资料等;2.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将对《外国诗两首》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这堂课中收获知识,感受文学之美。

《外国诗两首》优秀教案(通用6篇)

《外国诗两首》优秀教案(通用6篇)

《外国诗两首》优秀教案(通用6篇)《外国诗两首》优秀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国诗两首》优秀教案(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外国诗》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加强朗读,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把握全诗主旨。

2、学会比较阅读。

3、揣摩诗句,通过联想和想像,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联想和想像,以意驭情,强化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学会比较阅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自然万物,生机勃勃,充满诗情画意,令无数诗人为之讴歌。

二、《蝈蝈与蛐蛐》1、作者简介: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一生写有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

他的诗,想像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

可惜他宏才初展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他的墓碑上写着:“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2、学生朗读诗歌。

3、整体把握: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

它把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比作大自然的歌声,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4、诗中怎样表现虫声之美?衬托: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

冬日的寂寞冷清、人们家中的温馨。

三、《夜》1、作者简介:叶塞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

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30岁时,因思想极度矛盾,精神忧郁,自杀身亡。

2、反复朗读诗歌。

3、请归纳这首诗每一小节的内容: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在轻轻歌唱。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夜的静谧、月色的美丽。

4《外国诗两首》示范教案

4《外国诗两首》示范教案

4《外国诗两首》示范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两首外国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分析和欣赏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外国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和体验外国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包容。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一:《X》(作者:X)诗歌背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

诗歌内容解析:诗句意义、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诗歌分析:意象、象征、节奏和韵律等。

2.2 诗歌二:《X》(作者:X)诗歌背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

诗歌内容解析:诗句意义、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诗歌分析:意象、象征、节奏和韵律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诗歌一的教学过程:引入:介绍诗歌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兴趣。

阅读: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基本内容。

讨论: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意义和艺术特色。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象征等元素。

3.2 诗歌二的教學过程:引入:介绍诗歌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兴趣。

阅读: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基本内容。

讨论: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意义和艺术特色。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象征等元素。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诗歌分析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4.2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来评估学生的思维活第五章:教学评价(续)4.3 学生对诗歌中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包容能力。

通过学生对诗歌背景的介绍和讨论,评估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程度。

4.4 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所选用的外国诗歌教材,应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

5.2 辅助材料:可以提供相关诗歌的背景资料、作者介绍、翻译版本等,以丰富教学内容。

5.3 多媒体资源: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等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外国诗两首教案

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外国诗两首教案

《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外国诗两首教案》摘要:、体会并把握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征,叔游洞庭醉(其三)》作乾元二年(759)秋,比喻义是、学习目标、体会并把握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征、理两首诗所抒情异二、学指导、简介作者李白(70-76)太白青莲居士国唐朝诗人有“诗仙”称是伟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说生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女(平阳)存世诗千余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年病卒享年6岁其墓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孟浩然(689-6)唐代诗人名不详(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位山水田诗人王维合称王孟以写田山水诗主因他曾入仕又称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涧南有他故居曾隐居鹿门山、写作背景《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其三)》作乾元二年(759)秋是年春李白流放途遇赦他希望被朝廷任用幻想实现因依然放行山水岳州他遇到被贬放族叔李晔两人游洞庭其心情可以想见因当两人碧波泛舟开怀痛饮际忽见兀立洞庭湖阻挡湘水归江君山就仿佛看到了人生道路上坎坷障碍是情动辞发写下了这首纷愤愤不平绝唱《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孟浩然写给张九龄首职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受李林甫排挤已由右丞相贬荆州长史他便招孟浩然荆州从事3、熟全诗掌握加词音刬却()涵虚()舟楫()羡()、诗歌朗体会诗歌境试背两首诗歌5、试翻译这两首诗歌6、析诗歌《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其三)①诗人何突发“刬却君山平铺湘水流”奇想呢?②“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写出了怎样景色?表达了怎样感情?③诗人因景伤情又借酒消愁而君山犹世道如是由你会想起诗人笔下哪名句?《临洞庭湖赠张丞相》①诗前四句诗写洞庭湖名句写出了洞庭湖哪些特?②诗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三、当堂训练、填空《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其三)作者是与杜甫并称《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是代著名诗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翻译重句子刬却君山平铺湘水流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3.“欲济无舟楫”义是比喻义是5.怎样理“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答。

《外国诗两首》教案6篇

《外国诗两首》教案6篇

《外国诗两首》教案6篇一、及写作背景:普希金,俄国的宏大诗人。

别林斯基曾赞誉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气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严厉、美丽,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亮,像水晶一样透亮、洁静,像春天一样芳香,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这首诗是诗人于被流放时期题在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诗人以明白如话的诗句,嘱咐孩子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在不幸和苦痛的面前冷静振作,等待光明的到来,其实这更是支撑诗人在困难岁月里不懈奋斗、追求、创作的座右铭。

二、首先朗读全诗,了解诗的大体资料。

(一)读准字音:愁闷憧憬瞬息(二)解词:愁闷:悲伤,愁闷。

憧憬:因喜爱、艳羡某种事物或境地而期望得到或到达。

瞬息:一刺眼、一次呼吸的短时间。

三、学习本诗。

(一)思路:第一节,开宗明义,否认了应对生活的哄骗而产生的消极态度:“不要哀痛,不要心急!”说明白正确的态度:“愁闷的日子里需要冷静:信任吧,欢乐的日子将会降临。

”其次节:说明要实行专心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从哄骗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心儿永久憧憬着将来”,要向前看,信任将来是光明的,是幸福、完善的;困难困苦、苦痛哀痛带来的愁闷只是临时的。

(二)思索:1、学生反复朗读全诗,沟通自己读诗的体会:提示(总结时):诗人在诗中说明了一种专心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哄骗了你时,不要心急,不要哀痛,苦恼时要擅长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应永保专心乐观的心态。

生活中不行能没有苦痛与哀痛,欢快不会永久被悲伤所掩盖,欢乐的日子终会到来,善待生活,善待人生。

2、概括这首诗的资料。

提示:诗人用真诚的语言倾诉了自己对生活的体会,假设受到了生活的哄骗,不要消沉,要专心面对将来,战胜自己,做生活的主宰。

《未选取的路》一、关于: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闻名诗人。

他出版过十多部诗集,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作《波士顿以北》集,另外还有《山罅》、《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之树》、《在林间空地》等。

《外国诗两首》教案

《外国诗两首》教案

《外国诗两首》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欣赏两首外国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

1.2 教学内容介绍两首外国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形式。

解读诗歌中的象征、隐喻和修辞手法。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策略2.1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诗歌背景、主题和修辞手法。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诗歌的特定方面。

2.2 教学策略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相关的文化背景。

问题驱动: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反馈与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供积极的反馈。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阅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形式。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3.2 教学活动观看诗歌朗读视频,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分析诗歌中的象征、隐喻和修辞手法,进行解读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翻译练习,展示自己的才华。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收集学生的讨论发言和诗歌创作。

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4.2 教学反馈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指导和帮助。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诗歌原文和相关评论aries。

多媒体课件和诗歌朗读视频。

相关文学作品的推荐阅读材料。

5.2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展览或参加诗歌朗诵会,增强文学体验。

引导学生参与诗歌创作比赛或文学社团活动,提升文学创作能力。

推荐相关文学作品的进一步阅读,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第六章:教学设计与安排6.1 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步骤。

课文《外国诗两首》教案(通用

课文《外国诗两首》教案(通用

课文《外国诗两首》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外国诗两首》,分别是《飞鸟集》和《十四行诗》。

这两首诗均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章节为第二章《诗歌欣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两首诗的作者背景、创作风格及诗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外国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诗歌审美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并感悟两首诗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分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进行诗歌鉴赏。

教学重点:掌握两首诗的作者背景、创作风格及诗歌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首诗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想象和兴趣。

2. 作者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泰戈尔和莎士比亚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3. 诗歌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1)分析《飞鸟集》的意象、主题及艺术特色。

(2)分析《十四行诗》的意象、主题及艺术特色。

5.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从作者背景、创作风格、诗歌主题等方面,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7. 例题讲解:讲解诗歌鉴赏题目,指导学生解题思路。

8.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诗歌鉴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作者背景泰戈尔:印度诗人,象征主义代表作家。

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戏剧、诗歌创作家。

2. 诗歌主题《飞鸟集》:自然、人生、哲理《十四行诗》:爱情、友谊、人生3. 艺术特色《飞鸟集》:象征手法、哲理内涵《十四行诗》:韵律美、意象丰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飞鸟集》和《十四行诗》的意象,并谈谈你的理解。

(2)从创作风格角度,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2. 答案:(1)意象分析:《飞鸟集》:飞鸟、天空、大地、河流等自然意象。

《十四行诗》:玫瑰、夏日、歌声、时光等寓意意象。

课文《外国诗两首》教案(通用

课文《外国诗两首》教案(通用

课文《外国诗两首》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外国诗两首》,分别是《飞鸟集》和《我愿意是急流》。

这两首诗分别选自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和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

通过学习这两个作品,让学生了解外国诗歌的特点,感受诗歌的美。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两首诗,理解诗的基本内容。

2. 领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3. 学会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难点:领悟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材、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诗歌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朗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诗歌:分析两首诗的基本内容,讲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以《飞鸟集》中的一句诗为例,讲解比喻的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创作心得,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外国诗两首》2. 板书内容:《飞鸟集》:泰戈尔,比喻、象征《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比喻、象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

2. 答案示例:雾霭缭绕的山峦,如同一位娇羞的少女,轻纱掩面,婉约动人。

晨曦洒在她的肩头,像是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整个世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两首外国诗歌,学生对诗歌的韵律、节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创作过程中,部分学生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外国诗歌,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同时,可以尝试将所学修辞手法运用到其他文学创作中,如散文、小说等。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5篇】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5篇】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讲话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5篇】《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篇1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的形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外国诗两首》教案【7篇】

《外国诗两首》教案【7篇】

《外国诗两首》教案【7篇】外国诗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资料。

2、了解作品说理的技巧和象征的手法。

(二)潜力目标:1、感悟诗人以真情说理征服读者的技巧,领会诗歌象征的手法,提高鉴赏潜力。

2、体会诗人对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思考,提高分析诗歌资料的潜力。

(三)情感目标: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资料。

2、了解诗歌相关知识,并能运用到自读、自学中去。

(二)难点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三、教学设计思路诗歌教学不宜多讲,重在体会,但本课的两首诗歌都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在指导自读、自学的过程中还是要有教师的适当点拨。

当然这种点拨并不是简单灌输,更重要的是启发诱导,调动学生思考、探究的用心性。

四、教学方法朗读、讨论五、教学媒体投影仪六、课时安排1课时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⑴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⑵ 写景诗的特点。

⑶ 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2、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目标: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学习和欣赏第一首诗《蝈蝈与蛐蛐》作者简介:济慈,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1、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2、整体把握: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3、问题研究:这首施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4、课后练习一: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外国诗两首》教案(精选15篇)

《外国诗两首》教案(精选15篇)

《外国诗两首》教案(精选15篇)《外国诗两首》篇1从容说课《祖国》和《黑人谈河流》是两首抒发爱国思乡情怀的外国诗歌。

俄国诗人莱蒙托夫从独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发了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

全诗平实中见真情,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农家生活,蕴蓄着的是诗人纯洁而真挚的情感。

《黑人谈河流》是豪放的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的成名诗作。

诗中“河流”是一个高度凝练的意象。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全诗在深邃中显自豪。

教读课文,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中表现的异国情趣,如俄罗斯风情、黑人种族的文明史。

教读过程中,要结合两位诗人各自国家和种族的特点,选用恰当的助读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去认识和理解。

把握诗中艺术形象的意义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点。

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则是教学的难点。

教读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力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其形式特点。

2.合作研讨法休斯的诗意象凝练、表意深刻。

《黑人谈河流》中“河流”意象以及以夸张手法回顾历史等,可引导学生合作研讨,加深认识和体会。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投影仪、录音机及示范朗诵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了解诗人简历及写作背景,诵读、研讨、理解诗歌内容。

《外国诗两首》教案(通用12篇)

《外国诗两首》教案(通用12篇)

《外国诗两首》教案(通用12篇)《外国诗两首》教案篇1【教材分析】1、《蝈蝈与蛐蛐》: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

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歌颂大自然美如诗歌,运歌声不断,运布满生气。

这首诗构思奇妙,短小精致而又非常大气,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来点出主旨;又分别描绘感受“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联想使二者奇妙地联系起来,生动的表现“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

这首诗仅仅勾画了夏冬的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科两季的景象;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唱歌。

但它所揭示的都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规律,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

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妙,无限生气,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给人以宽阔的想象空间做新奇独创、相思颇具匠心。

这首诗注意氛围的营造,动静相衬,意境美丽,情中浓郁。

“当全部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蔽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四周的树篱上”,“可喜的划丛”,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盛夏生气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奇妙,“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惫了,/便舒适的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渲染了“蝈蝈的乐音”浓郁的喜悦的感情颜色。

“在孤独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安静”,“在渐渐上升的暖气/昏昏欲睡中”表现了严冬孤独安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与前面的氛围既形成对比,又非常和谐,反衬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悦耳。

最终以“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上鸣叫”结尾,将前后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以冬天“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蝈蝈的乐音”,交织成一首此起彼伏的“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这首诗的意境即精微伏美又广阔深邃,使人们深深感受到诗人地大自然的无限喜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外 国 诗 两 首》教案

《外 国 诗 两 首》教案

《外国诗两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两首外国诗歌的基本内容和大意。

掌握每首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提高阅读和理解外国诗歌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读诗歌中的主题和意象。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创作。

培养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两首诗歌的作家及其背景。

分析诗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2 诗歌内容分析:分析每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每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引导注意诗歌中的重音和停顿。

3.2 词汇和短语讲解:解释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让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来巩固新词汇。

第四章:作业与评估4.1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诗歌,写一篇简要的解析和评论。

要求学生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背景,分析其主题和意象。

4.2 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拓展活动5.1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指导。

5.2 诗歌分享:让学生在班级中分享自己的创作。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论,共同提高。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互动讨论: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6.2 文学作品分析: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和意象,并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

第七章:课堂活动7.1 角色扮演:让学生选择诗歌中的角色,并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可以通过表演来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情节。

7.2 诗歌展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诗歌进行展览设计。

学生可以通过图片、文字和艺术品来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3篇)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3篇)

Life is to live beautifully and walk sonorously.(页眉可删)《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3篇)《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1【教学思路】这是两首描绘大自然的诗歌。

抓住意象的特点,感受美好的意境,领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学生赏析诗歌的关键步骤。

教读本课,要先营造符合诗歌意境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诗歌中,用心去感受诗中美好的境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能够顺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情感。

⑵能抓住诗歌主要意象,体会诗歌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颂,整体感悟诗歌。

⑵展开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意境。

⑶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体会大自然的多面与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⑵揣摩诗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

2、分析领会诗人创作的意图及手法。

3、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型】课内自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准备】1、教师:查找与诗歌意境相符的音乐、练习有感情的范读诗歌、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复习现代诗赏析的方法。

【教学过程】蝈蝈与蛐蛐一、导入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当我们将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她会以博大的胸怀赋予我们灵感与力量。

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和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就是他们用身心和自然熔铸而成的美的赞歌。

二、配乐范读老师先朗读一次《蝈蝈与蛐蛐》,请同学闭眼聆听,展开想象,假设自己置身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

三、自由朗读,体会整体情感(播放欢快的轻音乐)想象可以帮助我们将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画面,老师希望大家将自己化为画面中一员,进入诗歌意境中。

通过自由朗读,用心去体会诗歌的整体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思路《祖国》和《黑人谈河流》是两首抒发爱国思乡情怀的外国诗歌。

俄国诗人莱蒙托夫从独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发了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

全诗平实中见真情,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农家生活,蕴蓄着的是诗人纯洁而真挚的情感。

《黑人谈河流》是豪放的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的成名诗作。

诗中“河流”是一个高度凝练的意象。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全诗在深邃中显自豪。

教读课文,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中表现的异国情趣,如俄罗斯风情、黑人种族的文明史。

教读过程中,要结合两位诗人各自国家和种族的特点,选用恰当的助读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去认识和理解。

把握诗中艺术形象的意义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点。

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则是教学的难点。

教读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力目标1.能够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能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能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情感目标培养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其形式特点。

2.合作研讨法休斯的诗意象凝练、表意深刻。

《黑人谈河流》中“河流”意象以及以夸张手法回顾历史等,可引导学生合作研讨,加深认识和体会。

教学媒体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及示范朗诵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了解诗人简历及写作背景,诵读、研讨、理解诗歌内容。

[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

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

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投影: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诗人的传统,把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手法上既能出色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义的描写。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

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2.休斯(1 902 〜1 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休斯写过小说、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以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奇》等。

休斯的创作植根于美国黑人生活,对他们痛苦生活给予同情,讴歌他们美好的情感,颂扬了他们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诗歌的主题思想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休斯创造性地把黑人民歌艺术引进诗歌创作,吸收了黑人爵士音乐和布鲁斯民歌的形式和手法,形成了轻松活泼豪迈奔放的风格,对美国黑人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研读《祖国》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诗句“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是解读诗意的关键。

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统摄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认真领会诗句、诗段所表达的意思,思考: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诗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

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3.多媒体演示俄罗斯风情图片,学生直观感受山川之美。

4.以俄罗斯抒情名曲《卡秋莎》为伴奏音乐,师生有感情诵读全诗。

思考:《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

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画?学生归结体会,教师明确: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

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

打谷场丘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

5.合作研讨: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 (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6.学生熟读全诗。

四、指导自读《黑人谈河流》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

长句、短句互相交错,参差跌宕;四个排比句,上半句结构相似,下半句发生变化。

均不相同。

这样的变化既有诗行结构整齐均衡的一面,又不失之呆滞化一;既有诗行形式上的跳跃,又不失节奏上的宫商之声。

2.学生合作研讨:(1)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3)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

请归结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

学生研讨,教师点拨:(1)在《黑人谈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

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

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2)“我的灵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 (历史) 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沉淀。

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

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3)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

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生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

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

3.学生有感情诵读,体会诗歌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五、课堂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老马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这刻不知道下刻的伞,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有泪只往心里咽,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选出语句分析不当的一项( )A.“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形象地展示了老马的负重与悲苦。

B.老马“把头沉重地垂下” “有泪只往心里咽”,看出老马逆来顺受、不思反抗、心胸狭窄的情态。

C.表面是写马,而实际是写人。

写旧中国备受奴役的劳苦大众。

D.诗人善于用动词,“扣”“垂”“咽”等词语,都深深地烙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2.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这首诗只截取了装车那一刻的情景,画面也突现了老马头部的动作,却表现出老马凄惨的处境和悲苦的命运。

B.诗中的老马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受着沉重的压力,它在苦难的生活中挣扎、企盼,它的性格中有善良、有坚韧,更有不屈的反抗。

C.这首诗,有人认为表现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有人认为有诗人的影子,也有人认为诗人要表现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

读者如何理解,自可见仁见智。

D.这首诗语言朴素而传神,像“横竖”“扣”本是极平常的口语,用于诗中却能真切地反映出老马的命运及诗人对它的深切同情。

参考答案:1. B2. C六、课堂小结同学们,爱国,是一面飘扬在世界各国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无论是平实中见真情的莱蒙托夫的《祖国》,还是深邃中显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谈河流》,他们的心声是相通的。

那种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都是令人荡气回肠的。

掩卷遐思,备感肩上使命崇高,恰如一代伟人毛泽东吟唱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愿我们能挂帆济海,谱写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磅礴诗章。

七、布置作业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什么是牵挂?牵挂是一种思念,牵挂是一种情怀。

牵挂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线绳,牵挂有如皿豆的藤蔓缠绕着篱笆。

请以“牵挂”为话题写一篇抒怀短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

板书设计祖国莱蒙托夫“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统摄全诗)俄罗斯原野景色:草原森林河流白桦农家生活:打谷场农家茅房小窗饮酒笑谈舞蹈(平实中见真情)黑人谈河流休斯核心词“河流” (历史的象征)中心诗句:“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幼发拉底河沐浴深邃刚果河畔盖茅舍中显尼罗河畔建金字塔自豪密西西比河听歌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