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分层测评_第6课_北宋的政治

合集下载

(精编)部编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分层测评

(精编)部编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分层测评

第6课北宋的政治1.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是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地。

与此地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玄武门之变B.陈桥兵变C.大泽乡起义D.淝水之战2.宋太祖取代哪一朝代的统治,建立北宋( )A.唐朝B.后梁C.后周D.北汉3.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

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统治者( )A.实行养兵政策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D.控制对军队的调动4.下列不属于...北宋初期,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的是( )A.派文臣做地方知州B.设置通判C.设置转运使D.削弱相权5.丞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往往担任这一要职的人,都是皇帝的肱股之臣。

宋太祖时对丞相采取的措施是( )A.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B.废除丞相C.扩大宰相军政、财政大权D.把宰相一分为三6.判断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改正。

(1)960年,赵匡胤改国号为宋,以洛阳为都城。

错误: ;改正:。

(2)宋太宗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措施,解除了石守信等将领的兵权。

错误: ;改正: 。

(3)北宋在地方设节度使,从而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错误: ;改正: 。

1.“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

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刘邦B.李渊C.赵匡胤D.杨坚2.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 )A.外戚夺权B.权臣代政C.武将兵变D.君主禅位3.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 )A.北方B.全国C.西南和西北地区D.中原和南方地区4.北宋为了防止武将专权,主要实行的措施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武夫悍将……有其甲兵”C.“兵无常帅,帅无常师”D.“制其钱谷,收其精兵”★5.秦汉时期,丞相一职多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C.丞相权力不断被削弱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6.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①秦始皇实行郡县制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③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④北宋设立转运使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 同步测试带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 同步测试带答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1.(2019·安徽蚌埠期末)《剑桥插图中国史》一书中写道:“太祖原是后周的殿前禁军统领,禁军不愿听命于7岁的皇帝,遂拥立他为帝。

”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B)A.阿保机建立辽B.赵匡胤建立北宋C.阿骨打建立金D.元昊建立西夏2.宋太祖与他的后继者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D) A.北方地区B.东南沿海C.西域地区D.中原和南方3.(2019·河北廊坊期中)唐太宗善于纳谏和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相同目的是(A) A.巩固统治B.休兵息战C.重用文臣D.防止割据4.(2019·北京期中)造成北宋“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宋朝(D) A.实行正副宰相制度B.调兵权与统兵权的分离C.改革发展科举制度D.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5.(2019·江西宜春期中)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而采取的措施是(C)A.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B.分割相权C.在地方设转运使D.在地方设通判6.(2019·江苏仪征期中)余秋雨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宋朝被誉为“文人的天堂”、中国古代“最美好的时代”。

宋朝被形容为“文人的天堂”的原因是(B)A.宋朝文学作品多B.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C.宋朝文人数量多D.宋朝人对文学十分热爱7.(2019·安徽蚌埠期末)重文轻武是宋朝的一项国家政策。

下列可以体现这一政策特点的是(B)①缩减军费开支②文官主持军务③武将作战要有“阵图”④增加科举取士名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8.下列与科举制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C)A.创立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B.开创进士科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9.(2019·湖北监利期末)《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儿童启蒙读物,是北宋初年一个书生编撰的。

据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其中为首的是“赵”姓。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同步练习分层作业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含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同步练习分层作业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含答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1.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是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地。

与此地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玄武门之变B.陈桥兵变C.大泽乡起义D.淝水之战2.宋太祖取代哪一朝代的统治,建立北宋( )A.唐朝B.后梁C.后周D.北汉3.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

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统治者( )A.实行养兵政策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D.控制对军队的调动4.下列不属于...北宋初期,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的是( )A.派文臣做地方知州B.设置通判C.设置转运使D.削弱相权5.丞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往往担任这一要职的人,都是皇帝的肱股之臣。

宋太祖时对丞相采取的措施是( )A.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B.废除丞相C.扩大宰相军政、财政大权D.把宰相一分为三6.判断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改正。

(1)960年,赵匡胤改国号为宋,以洛阳为都城。

错误: ;改正:。

(2)宋太宗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措施,解除了石守信等将领的兵权。

错误: ;改正: 。

(3)北宋在地方设节度使,从而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错误: ;改正: 。

1.“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

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刘邦B.李渊C.赵匡胤D.杨坚2.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 )A.外戚夺权B.权臣代政C.武将兵变D.君主禅位3.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 )A.北方B.全国C.西南和西北地区D.中原和南方地区4.北宋为了防止武将专权,主要实行的措施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武夫悍将……有其甲兵”C.“兵无常帅,帅无常师”D.“制其钱谷,收其精兵”★5.秦汉时期,丞相一职多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C.丞相权力不断被削弱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6.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①秦始皇实行郡县制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③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④北宋设立转运使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分层测评:第6课北宋的政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分层测评:第6课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1.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是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地。

与此地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玄武门之变B.陈桥兵变C.大泽乡起义D.淝水之战2.宋太祖取代哪一朝代的统治,建立北宋( )A.唐朝B.后梁C.后周D.北汉3.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

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统治者( )A.实行养兵政策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D.控制对军队的调动4.下列不属于...北宋初期,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的是( )A.派文臣做地方知州B.设置通判C.设置转运使D.削弱相权5.丞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往往担任这一要职的人,都是皇帝的肱股之臣。

宋太祖时对丞相采取的措施是( )A.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B.废除丞相C.扩大宰相军政、财政大权D.把宰相一分为三6.判断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改正。

(1)960年,赵匡胤改国号为宋,以洛阳为都城。

错误: ;改正:。

(2)宋太宗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措施,解除了石守信等将领的兵权。

错误: ;改正: 。

(3)北宋在地方设节度使,从而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错误: ;改正: 。

1.“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

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刘邦B.李渊C.赵匡胤D.杨坚2.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 )A.外戚夺权B.权臣代政C.武将兵变D.君主禅位3.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 )A.北方B.全国C.西南和西北地区D.中原和南方地区4.北宋为了防止武将专权,主要实行的措施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武夫悍将……有其甲兵”C.“兵无常帅,帅无常师”D.“制其钱谷,收其精兵”★5.秦汉时期,丞相一职多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C.丞相权力不断被削弱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6.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①秦始皇实行郡县制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③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④北宋设立转运使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同步测试:第6课北宋的政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同步测试:第6课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选择题1 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 )A.靖康之变B.陈桥兵变C.玄武门之变D.葵丘会盟2 我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事很多。

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土黄袍加身拥立为帝的是( )A.李渊B.杨坚 C赵匡胤 D.武则天3 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大削弱。

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在于统治者( )A.实行养兵政策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D.控对军队的调动4 在中央制弱和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的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5 宋太祖在位期间,注重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他把地方财斌收归中央的措施是( )A设置通判B设置转运使C.控制对军队的调动D.增加科举取士名额6 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武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 )A.西汉 B隋朝 C.北宋 D.唐朝7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当时最受欢迎的科考科目是( )A进士 B明经 C.明法 D.明字8 宋朝杜绝了武将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的措施是( )A.削弱相权B.派文臣做知州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D.重文轻武政策9 “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其中“陈桥驿站披旒冕”说的是()A.烽火戏诸侯 B.鸿门宴C.黄袍加身 D.杯酒释兵权10 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采取的措施主要有()①在宰相之下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②完善三省六部制③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④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A.①③④B.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11 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陈桥兵变B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C.唐未农民战争D.五代政权的繁更替12 在宋代,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的原因是()A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B.他们的生活十分优裕C.他们有知识、有文化D.他们出身高贵二、填空题13 北宋建立的时间是_____,建立者是_____,事件是______,都城是_______。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同步练习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含参考答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同步练习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含参考答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同步,练习,第,6课,《6 北宋的政治》2.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后期的继续和扩大。

后周世宗在位期间,后周强大起来,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准备了重要条件。

3.960年,后周大将在开封东北的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史称 ,他就是。

4. 利用设酒宴的手段,解除等统军大将的兵权。

这就是有名的“”。

5.1069年,任用主持变法。

新法遭到、的强烈反对。

1086年出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废除。

二、单项选择题1.五代开始于( )A. 875年B.884年C.907年D.960年2.为后来北宋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准备了重要的条件的是( )A.王安石变法B.后周世宗的改革C.杯酒释兵权D.陈桥兵变3.北宋的都城东京是今天的( )A.洛阳B.杭州C.开封D.西安4.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 )A.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B.使农民手中拥有更多土地C.富国强兵D.增加收入5.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A.广大人民生活痛苦不堪B.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社会阶级矛盾尖锐【能力素质提高】一、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后周世宗改革的内容的是( )A.安顿流亡农民,减免赋税B.惩治贪官污吏C.整顿军队,扩展疆土D.杯酒释兵权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宋初期的统治者采取措施消除了唐朝后期以来的藩镇割据现象B.造成北宋中期财政困难的原因之一是官僚机构的膨胀C.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D.司马光出任宰相,使变法内容大部分保留下来3.赵普建议宋太祖削弱藩镇的权力有( )A.稍夺其权、制其钱谷B.惩治贪官、安顿流民C.收其精兵D.整顿军队二、名词解释1.陈桥兵变2.杯酒释兵权三、问答题1.北宋初年,宋太祖和宋太宗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2.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原因、目的、主要内容、作用和失败原因。

【渗透拓展创新】材料题一、列举北宋初期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同步测试:第6课北宋的政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同步测试: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选择题1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 )A.靖康之变B.陈桥兵变C.玄武门之变D.葵丘会盟2我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事很多。

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土黄袍加身拥立为帝的是( )A.李渊B.杨坚C赵匡胤D.武则天3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大削弱。

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在于统治者( )A.实行养兵政策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D.控对军队的调动4在中央制弱和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5宋太祖在位期间,注重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他把地方财斌收归中央的措施是( )A设置通判B设置转运使C.控制对军队的调动D.增加科举取士名额6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武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 )A.西汉B隋朝C.北宋D.唐朝7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当时最受欢迎的科考科目是( )A进士B明经C.明法D.明字8宋朝杜绝了武将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的措施是( )A.削弱相权B.派文臣做知州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D.重文轻武政策9“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其中“陈桥驿站披旒冕”说的是()A.烽火戏诸侯B.鸿门宴C.黄袍加身D.杯酒释兵权10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采取的措施主要有()①在宰相之下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②完善三省六部制③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④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A.①③④B.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11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陈桥兵变B唐朝后期藩镇割据C.唐未农民战争D.五代政权的繁更替12在宋代,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的原因是()A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B.他们的生活十分优裕C.他们有知识、有文化D.他们出身高贵二、填空题以分知州的权力。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题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题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选择题1. “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

”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 杨坚建立隋朝B. 李渊建立唐朝C. 朱温建立后梁D. 赵匡胤建立北宋2.北宋建立后,宋太祖曾问臣下:“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宋太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 北宋军队庞大,军费开支过多B. 藩镇拥兵自重,混战割据不息C.辽、西夏屡屡进攻,战争频仍D.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3.北宋时期,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取了大量措施,其中首要措施是( )A. 削夺大将兵权B. 削弱丞相权力C. 削弱地方权力D. 扩大科举规模4.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A. 陈桥驿兵变B. 五代的频繁更替C. 唐末农民起义D. 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5.“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③派遣文官担任地方长官④提高士人的地位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6.为了解决五代十国以来的割据分裂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有()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促进了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7.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民族关系的发展B. 活字印刷术的改进C. 教育事业的发达D. 重文轻武政策的实行8.为了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北宋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①派文臣到地方任知州②削弱相权③在地方设置转运使以控制财政④设通判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9.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同步测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同步测试

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杯酒释兵权”的事反映了北宋建()A.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B. 与辽长时间保持相对和平的局面C. 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D. 与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2.如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主要反映了()A. 大臣决策权的变化B. 官员管理日益规范化C. 内阁制度完全成熟D. 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3.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A. 知州B. 通判C. 转运使D. 宰相4.公元964年,赵匡胤下令,将各地每年所收的民租和专卖收入,除地方支用外,一律运往京师,地方不得占留。

为了把地方税收权力转移到中央,宋代在地方设立的机构是( )A. 禁军B. 节度使C. 通判D. 转运使5.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A. 休养生息政策B. 重文轻武政策C. 重武轻文政策D. 对外开放政策6.下列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B.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C. 派文人出任地方官D. 实行行省制度7.“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8.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A.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 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9.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A. 分化事权B. 减少数量C. 限制自由D. 使用亲信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B. 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C. 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11.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提高测试(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提高测试(有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提高测试一、选择题: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

其中“宋祖”是()A. 李渊B. 杨坚C. 李世民D. 赵匡胤2、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这些受提拔的人主要来源于( )A.开国功臣B.皇亲国戚C.科举考试D.地方推荐3、“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为后来北宋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准备了重要条件的是()A. 王安石变法B. 后周世宗的改革C. 杯酒释兵权D. 陈桥兵变5、关于北宋建立方式表述准确的是()A.农民起义夺权B. 少数民族人侵中原C. 大将发动政变自立D. 外戚夺取政权6、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对大臣赵普说:“五代藩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各藩,纵皆贪蚀,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将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B、抽调地方精兵充实禁军C、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D、地方赋税全部由中央掌控7、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这段话说明()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8、12世纪时,阿骨打建立了金政权,他属于哪个民族()A. 契丹B. 党项C. 女真D. 汉族9、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A. 唐朝后期潘镇割据B. 陈桥兵变C. 唐末农民起义D. 五代政权频繁更替10、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致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选择题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英雄”。

其中“宋祖”指的是()A.李世民B.赵匡胤C.嬴政D.刘邦2.“杯酒释兵权”解决了大将专权问题,被誉为“最高政治艺术的运用”。

宋太祖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武将专权B.加强地方控制C.强化中央集权D.分割宰相权力3.北宋初年,宋太祖将各地州镇士兵中的精锐选入禁军,拱卫京师,其目的是()A.控制军权B.强化君权C.集中财权D.重武轻文4.宋朝实行的哪一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A.和议B.崇尚武力C.重文轻武D.发展经济5.下列标题中,与宋太祖有关的是()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国家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6 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此外,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

”由此可见,通判()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B.掌握地方军权、行政权和财权C.行使对地方的监察权D.兼有监察权和行政权7.北宋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实行这一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A.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B.避免地方官吏的腐败C.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物质条件D.促进交通的发展8.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这段话说明()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9.美国史学家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在宋朝,得到选拔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是惊人的。

”下列各项中,与此现象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A.宋朝尽夺藩镇之权B.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C.文官担任地方长官D.宋朝进士科的设置10.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

2022年部编版历史七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1 (含答案)

2022年部编版历史七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1 (含答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单项选择题1.与 "黄袍加身〞 "杯酒释兵权〞相关的历史人物是〔〕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有( )①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②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③设置通判监督地方知州④掌控地方赋税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宋朝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的措施是( )4.为了解决五代十国以来的割据分裂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有( )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根底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开展④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北宋初年 ,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 ,酒兴正浓的时太祖突然叹了一口气 ,说: "做皇帝也太艰难了 ,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 ,宋太祖继续说: "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 ?你们虽然无异心 ,然而你们部下想要富贵 ,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 ,你即使不想当皇帝 ,到时也身不由己了.〞宋太祖说此话的目的是〔〕A.提醒石守信等人不要有异心 B.要求石守信等人要管好部下C.要求石守信等人交出兵权 ,加强皇权 D.感谢石守信等人助其登上皇位6.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 ,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 "犯我强汉者 ,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 ,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 .这项政策应该是〔〕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 .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在于统治者( )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面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 .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忧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 .一天,他问宰相赵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答复说: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那么天下自安矣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方法(2)赵普所说的 "权〞 "钱〞 "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着手加强中|央集权(3)宋太祖的这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参考答案】1.8.(1)根本原因:藩镇的节度使兵权太重、君弱臣强 .解决方法: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2) "权〞指削实权; "钱〞指制钱谷; "兵〞指收精兵 .削实权: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并设通判监督知州 .制钱谷: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收精兵: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3)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1.以下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①鉴真东渡②唐太宗被尊称为 "天可汗〞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华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2.〔2021·成都〕唐朝 ,中日僧人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过突出的奉献 .其中 ,借鉴汉字草书 ,创造了日本 "平假名〞的高僧是〔〕3. "玄奘西游〞和 "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 ,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不畏艰难的精神B.有高深的佛教学识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著追求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4.七年级|一班的黑板报设计选定的主题是 "唐朝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四个标题 ,请你指出哪一项为哪一项不恰当的〔〕A.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遣唐使来华5.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 ,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6.唐朝时期 ,应日本邀请 ,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是( )7.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存着中|国唐朝人某些风气的国|家是〔〕 .A.印度B.朝鲜C.韩国D.日本8.<西游记>中关于 "唐僧取经〞的故事广泛流传 ,它取材于唐初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的史实 .当时的天竺指今天( )9.如果你想研究唐朝时印度的历史 ,最|好的参考书籍是〔〕A.<史记>B.<资治通鉴>C.<西游记>D.<大唐西域记>10.以下关如玄奘和鉴真相同之处的表达 ,不正确的选项是〔〕A.是唐朝著名的高僧B.为完成使命而出生入死 ,历尽艰辛C.求取佛经精义11.唐朝时期的天竺是指今天的〔〕A.伊朗 B.伊拉克 C.印度 D.沙特阿拉伯12.以下对唐都长安的表达不准确的是〔〕A.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之一B.其中的皇城是皇帝及皇族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C.规划严整、宫殿雄伟、市容壮观、功能完备D.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13.居住在唐都长安的刘守仁款待远道而来的朋友他可以办到的事有几项〔〕①清晨 ,去慈恩寺观看佛事活动②夜里 ,上街逛夜市 ,品尝风味小吃③下午观看马球比赛④上午 ,去东市选购茶叶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4.对中印经济文化交流做出杰出奉献的唐代名僧是〔〕A.阿倍仲麻侣 B.鉴真C.晁衡 D.玄奘15.被日本人民称为天平之甍的是〔〕A.唐太宗 B.怀素和尚 C.鉴真和尚 D.玄奘16.曾先后10屡次派 "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交流的是〔〕A.日本B.韩国C.印度D.泰国二材料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小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小测试卷

北宋的政治一、选择题1. 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下列措施中属于经济方面的是()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并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B.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C.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D. 在宰相之下设置若干副宰相,与宰相共同议政【答案】C2.穿越到北宋,在它的军队中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A. 加强禁军B. 防止武将专权C. 提高军队战斗力D. 提高文人地位【答案】B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不包括 ( )A. 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B. 在宰相之下设立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C. 由中央派遣文臣担任州县的长官D. 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答案】D4.北宋中央设三大机构,其中掌管政务的机构是( )A. 政事堂B. 枢密院C. 三司D. 节度使【答案】A5.下列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B.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C. 派文人出任地方官D. 实行行省制度【答案】D6.960年,北宋建立,定都于()A. 东京B. 长安C. 建康D. 临安【答案】A7.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A. 休养生息政策B. 重文轻武政策C. 重武轻文政策D. 对外开放政策【答案】B8.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A. 宋太祖B. 宋太宗C. 宋钦宗D. 宋徽宗【答案】B9.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 )A. 靖康之难B. 陈桥兵变C. 玄武门之变D. 澶渊之盟【答案】B10.“千秋疑案陈桥驿,黄袍一着便罢兵”,其中涉及的历史典故和哪个朝代的建立有关()A. 隋朝B. 唐朝C. 北宋D. 元朝【答案】C11.下列对宋朝重文轻武政策影响的表述,不确切的是()A.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B. 宋朝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C.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D.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答案】B12.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以下对宋太祖的评价准确的有()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④采取“重文轻武”政策,提高了士人地位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D二、非选择题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训练1.北宋时,“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这反映了北宋A.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B.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C.文武并重使边患危机消除D.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2.975年,宋太祖下诏:“向者登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

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

”这一措施()A.家世门第成为选官的标准B.大大加强了世族势力的发展C.社会阶层流动性得以加强D.奠定了重文轻武政策的形成3.宋太宗时期,有宰相九人,但在实际政治运作过程中,有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五十多人参与这个宰相群体。

该举措()A.意在强化皇权B.提高行政效率C.实现重文轻武D.导致政局动荡4.锁院制度是宋代贡举考试过程中实行的一项重要措施。

宋人赵异曰“凡言锁院者,机密之谓也。

故试士、撰麻皆如此。

”同时宋神宗也规定“应发解、省试,于锁院一月前不许官员乞假出外,差官毕仍旧”。

这反映出,当时()A.实现了考试的公平公正B.杜绝了考官的徇私舞弊C.科举制的日益严密化D.理学作为考试主要标准5.宋代的节度使一般徒具官名,不到驻地赴任,皆留在京师,“赐第以居之”。

宋朝政府如此安排的主要目的在于()A.分割宰相事权B.节约财政开支C.强化中央集权D.提高行政效率6.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这反映了北宋治国策略的特点是()A.削弱禁军权利B.强化中央集权C.重文轻武D.广纳贤才7.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变法;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思想界肯定和认可王安石变法,甚至用当时西方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概念对王安石的政策主张进行了新的诠释。

这一变化表明()A.历史结论带有一定的主观性B.历史真相还原需要考辨史料C.历史认识随时代发展而变化D.历史解释呈现客观性的特征8.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十分重视发展文教事业。

2022年部编版历史七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4(含答案)

2022年部编版历史七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4(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同步测试卷新人教版一。

选择题1.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是()A.北宋B.南宋C.辽D.元朝2.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对如图所示宋太祖评价正确的有()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④采取“崇文抑武”策略,提高了文人地位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造成“外州无留财”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A.频繁调动州县长官B.设置通判C.设置转运使D.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4.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

这反映了当时政府()A.渴望夺回幽蓟地区B.崇武抑文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D.重文轻武5.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B.皇权进一步加强C.丞相权力不断削弱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6.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

”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A.宋代吸取前代教训,重文轻武B.宋太祖重视教育C.文人忠君思想浓厚D.宋太祖出身文人7.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

这些受提拔的人主要来源于()A.开国功臣B.皇亲国戚C.科举考试D.地方推荐8.下列对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影响的表述,不确切的是()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B.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C.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D.宋朝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9.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A.削弱相权B.加强中央集权C.改革科举制度D.重文轻武的政策10.“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此类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11.河南省开封市附近有一个著名景点——“陈桥驿兵变遗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六课北宋的政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六课北宋的政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六课:北宋的政治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北宋重文轻武描述错误的是()A.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B.宋朝的文臣受到多方面的牵制C.文臣的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D.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2.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

这里的“他”是()A.赵光义B.赵匡胤C.赵普D.石守信3. 960年北宋政权建立,这一政权建立的途径是()A.父死子继B.农民起义,改朝换代C.发动兵变D.发动宫廷政变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

其中“宋祖”是()A.李渊B.杨坚C.李世民D.赵匡胤5.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6.某节历史课上,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着“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等语句,这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统治状况()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7.宋代对于较为重要的中央机构,多重叠设置:在地方大区的路级建制则分立多个平级机构,互不统属,在州郡级则特设通判一职,与知州并列等等。

这说明宋代()A.重视权力制衡B.行政效率提高C.中央集权加强D.君相矛盾弱化8.宋太祖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的是()A.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B.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D.在各州府设置通判9.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

”由此可见,通判()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B.掌握地方军政财权C.行使对地方的监察权D.兼有监察和行政权10. 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部编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分层测评.doc

部编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分层测评.doc

第6课北宋的政治1.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是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地。

与此地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玄武门之变B.陈桥兵变C.大泽乡起义D.淝水之战2.宋太祖取代哪一朝代的统治,建立北宋( )A.唐朝B.后梁C.后周D.北汉3.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

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统治者( )A.实行养兵政策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D.控制对军队的调动4.下列不属于...北宋初期,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的是( )A.派文臣做地方知州B.设置通判C.设置转运使D.削弱相权5.丞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往往担任这一要职的人,都是皇帝的肱股之臣。

宋太祖时对丞相采取的措施是( )A.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B.废除丞相C.扩大宰相军政、财政大权D.把宰相一分为三6.判断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改正。

(1)960年,赵匡胤改国号为宋,以洛阳为都城。

错误: ;改正:。

(2)宋太宗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措施,解除了石守信等将领的兵权。

错误: ;改正: 。

(3)北宋在地方设节度使,从而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错误: ;改正: 。

1.“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

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刘邦B.李渊C.赵匡胤D.杨坚2.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 )A.外戚夺权B.权臣代政C.武将兵变D.君主禅位3.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 )A.北方B.全国C.西南和西北地区D.中原和南方地区4.北宋为了防止武将专权,主要实行的措施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武夫悍将……有其甲兵”C.“兵无常帅,帅无常师”D.“制其钱谷,收其精兵”★5.秦汉时期,丞相一职多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C.丞相权力不断被削弱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6.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①秦始皇实行郡县制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③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④北宋设立转运使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

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后质量检测——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有答案,配套课件)

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后质量检测——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有答案,配套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课后质量检测第6课北宋的政治1.宋初,大臣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此建议针对的问题是()A.农民起义B.积贫积弱C.外族入侵D.君弱臣强2.北宋建立后,为防止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等弊端重现,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其中,与“杯酒释兵权”这一典故对应的是()A.经常调换军队的将领B.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C.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D.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3.关于禁军之策,宋神宗阐述:禁军二十二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使京师之兵与诸道之兵“内外相制”,天下因此安定百余年。

这一策略()A.导致了武将专权B.分割了宰相权力C.提高了文官地位D.加强了中央集权A.文官出任地方长官B.文官掌部分兵权C.门第观念逐渐淡化D.宰相权力被削弱5.“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

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A.重用亲信B.频换宰相C.分化事权D.废除宰相6.宋代对于较为重要的中央机构,多重叠设置;在地方大区的路级建制则分立多个平级机构,互不统属,在州一级则特设通判一职,以分知州的权力。

这说明宋代()A.重视权力制衡B.行政效率提高C.君主专制加强D.君相矛盾弱化7.《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由此可知()A.通判的作用是分散地方长官的权力并监督地方长官B.通判的权力涉及地方一切行政和司法事务,难以控制C.通判的设置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D.通判的作用是抑制武将专权,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8.唐末以来,地方藩镇势力威胁中央政府。

北宋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的措施有()①知州三年一换,频繁调动州县长官②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④地方财赋税收由中央掌控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9.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北宋的政治
1.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是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地。

与此地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玄武门之变
B.陈桥兵变
C.大泽乡起义
D.淝水之战
2.宋太祖取代哪一朝代的统治,建立北宋( )
A.唐朝
B.后梁
C.后周
D.北汉
3.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

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
因是统治者( )
A.实行养兵政策
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D.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4.下列不属于
...北宋初期,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的是( ) A.派文臣做地方知州 B.设置通判
C.设置转运使
D.削弱相权
5.丞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往往担任这一要职的人,都是皇帝的肱股之臣。

宋太祖时对丞相采
取的措施是( )
A.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
B.废除丞相
C.扩大宰相军政、财政大权
D.把宰相一分为三
6.判断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改正。

(1)960年,赵匡胤改国号为宋,以洛阳为都城。

错误: ;改正: 。

(2)宋太宗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措施,解除了石守信等将领的兵权。

错误: ;改正: 。

(3)北宋在地方设节度使,从而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错误: ;改正: 。

1.“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

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
A.刘邦
B.李渊
C.赵匡胤
D.杨坚
2.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 )
A.外戚夺权
B.权臣代政
C.武将兵变
D.君主禅位
3.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 )
A.北方
B.全国
C.西南和西北地区
D.中原和南方地区
4.北宋为了防止武将专权,主要实行的措施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武夫悍将……有其甲兵”
C.“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D.“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5.秦汉时期,丞相一职多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C.丞相权力不断被削弱
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6.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
①秦始皇实行郡县制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③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④北宋设立转运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

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其母杖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映出宋朝( )
A.孝亲观念浓厚
B.重文轻武的风气
C.颜值备受推崇
D.选官注重才学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

一天,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1)根据材料,分析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着手加强中央集权?
(3)宋太祖的这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科举的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度迅速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分析宋代科举制度发展带来的影响。

课后作业·测评
夯基达标
1.B
2.C
3.C
4.D
5.A
6.答案 (1)错误:洛阳;改正:开封。

(2)错误:宋太宗;改正:宋太祖。

(3)错误:节度使;改正:转运使。

培优促能
1.C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被部下拥立为皇帝,建立北宋。

北宋建立后,赵匡胤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统军大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

2.C
3.D
4.C
5.B
6.D ①②③④都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选D项。

7.B
8.参考答案 (1)赵普认为根本原因是藩镇的节度使兵权太重、君弱臣强。

(2)“夺其权”: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并设通判监督知州。

“制钱谷”: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大部分收归中央。

“收精兵”: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3)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9.参考答案 (1)原因: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特点: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2)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