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6.24《木兰诗》(第1课时)教案 语文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木兰诗》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木兰诗》教案 语文版

【教学目标】1. 通过教与读掌握该课生字、生词2. 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了解汉乐府诗的艺术特色。

3. 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4. 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教学重难点】1. 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了解汉乐府诗的艺术特色。

2. 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用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导入新课二、文学知识简介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三、欣赏诗歌朗读四、自主学习1. 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这首民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 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并试着翻译课文。

3. 检查自学效果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机杼.zhù可.汗kèhán鞍鞯.jiān辔.头pèi燕.山yān胡骑.jì戎.机rónɡ朔.气shuò金柝.tuò红妆.zhuānɡ著.我旧时裳zhuó傍.地走bànɡ五、合作学习1. 本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请作简要分析,并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

详写: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

略写:出征前的准备、军旅征战生涯。

内容:这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2. 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

整首诗大量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采用了互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丰富多彩,有口语,有整齐的律句,句型有长有短,读起来节奏明快,声韵铿锵,富有音乐感。

3. 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贪图利禄、爱国爱家。

《木兰诗》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木兰诗》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木兰诗》教案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木兰诗》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2. 能够熟读并背诵《木兰诗》。

3. 能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 学会使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诗中的表现手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木兰的英勇和忠诚,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学会尊重和欣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导入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2 课文朗读与解析2.2.1 朗读《木兰诗》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2.2 解析诗句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诗歌的背诵和理解,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3.2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诗歌的角色扮演或创意表演,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3.3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诗中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4.3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诗歌解析和表演,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相关文学作品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木兰诗》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5.2 文化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历史文化景点,增强对诗歌背景的了解。

5.3 课后讨论与反思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讨论和反思,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与参考书使用《木兰诗》原文和相关注释教材,为学生提供权威的学习资料。

6.2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和背景。

七年级语文上册 24《木兰诗》教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4《木兰诗》教学案

24.木兰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1、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2、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2、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影片引读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二、知识链接《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可汗()()机杼()军贴()燕山()朔气()金柝()红妆()胡骑()傍地走()2、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通(),_______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_______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歌诵读: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木兰诗(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木兰诗(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反复诵读,领悟诗歌的语言美。

2、互助讨论,积累一定的文言词汇。

3、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故事美。

4、赏析人物,体会诗歌的形象美。

过程与方法:1、学生充分预习,合作、探究,教师做引导。

2、讨论法、点拨法、幻灯片演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乐府民歌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巾帼英雄的风姿,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掌握文言中的修辞,赏析木兰形象。

【教学难点】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了解民歌特点,收集中国著名的女性形象资料,准备课堂练习的幻灯。

学生准备:收集中国著名的女性形象资料,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的重要词语,并掌握他们的意思,查阅资料,理解文意。

【教学方法】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或互助学习。

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在黑板上板书“好”)分析:在中国文字中以女子为好,我们常常用很多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女性,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也曾给我们留下很多美好的女子印象。

回首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出现了许多巾帼英雄,如西汉王昭君戎装跃马抱琵琶出塞和亲,唐代文成公主进藏,秋瑾投身革命为国捐躯等等,下面请同学们把课前收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

(同时老师幻灯片演示)幻灯片一:冼太夫人。

经历了梁、陈、隋三朝。

她的一生,为保护岭南安定,促进和维护国家统一,为岭南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和睦,为岭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周恩来总理称她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第一人”。

2002年2月,江泽民同志巡视广东时,也称赞她的历史功绩,说她是“我辈后人学习的楷模”。

幻灯片二: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宋、辽两国,一直战争连年。

至仁宗年间,忠君爱国的杨家将杨六郎率兵迎战,却遭辽国大将耶皓南设阵围困,六郎之独子宗保舍身救父,因而遇上南之未婚妻穆柯寨女少主穆桂英,两人便私定终身。

萧后欲侵中华,以燕云十六州为奖赏,急召南回朝掌帅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单元第课《木兰诗》教学设计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单元第课《木兰诗》教学设计语文版

《木兰诗》教学设计设计思想优秀民歌《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诗歌描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生动形象和其高贵品质。

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

新教材人教版和苏教版都把《木兰诗》编入了七年级下册。

对于刚刚升入初中接触文言文还不多的学生来说,笔者认为,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来欣赏诗歌”是教学的重点。

因此,结合初一学生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方案A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语言美、人物美。

2 以点带面,学习详略得当地安排材料。

3 了解木兰这一文学形象。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1 通过朗读体味诗歌的语言美、人物美。

(重点)2 品味诗情,有感情地诵读。

(重点)3 品评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难点)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一定喜欢看动画片吧?前一段时间,闻名全球的美国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资,将中国古代的一位女性形象搬上了银幕,轰动了世界。

大家知道这部影片的名字吗?(《花木兰》!)好,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片段。

(播放《花木兰》中英勇杀敌片段。

)师:这是影片中壮阔宏大、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木兰以她的智慧和勇敢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木兰,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到底有什么魅力,以至于风靡全球,打动了世界各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木兰的雏形——北朝民歌《木兰诗》。

相信大家一定会从中找到答案的。

(板书课题)二、展示目标(大屏幕显示)学生齐读教学目标。

三、检查自学情况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可汗鞍鞯辔头燕山胡骑戎机朔气金柝红妆云鬓著我旧时裳傍地走2 找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帖”通“贴”,“火”通“伙”四、合作探究1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叙述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明确: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语文版)2016年七年级上册第24课《木兰诗》教案(语文)

(语文版)2016年七年级上册第24课《木兰诗》教案(语文)

1教学目标1.会背诵全诗。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3.了解木兰的形象。

4.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2学情分析两课时教学3重点难点1.会背诵全诗。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3.了解木兰的形象。

4.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一个代父从军的故事,传颂千古,家喻户晓。

你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吗?学生猜:花木兰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木兰的乐府诗《木兰诗》(教师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2)1.会背诵全诗。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3.了解木兰的形象。

4.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三、文学常识(幻灯片3)《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为“乐府双壁”。

它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大。

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幻灯片4)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要求:(1)标自然段序号;(2)用笔画出不会读的生字词,并结合课下注释标注拼音。

(3)读准字音,朗读全诗。

2、检测字词(幻灯片5)出示字词,要求学生读出正确的读音并将其标注在生字旁。

唧唧(jī)机杼(zhù)军帖(tiě)可汗(kèhán)鞍鞯(ānjiān)辔(pèi)头溅溅(jiān)燕(yān)山啾啾(jiū)朔(shuò)气金柝(tuò)铠(kǎi)甲十二转(zhuǎn)红妆(zhuāng)著(zhuó)旧时裳(cháng)云鬓(bìn)帖(tiē)花黄3、二跟读课文,读出节奏。

(幻灯片6)教师放朗读示范读音,请学生跟读,要求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出诗歌的节奏。

学生跟读。

4、三默读课文,疏通文意。

(幻灯片7~8)自学讨论:要求(1)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诗。

七年级语文上册《木兰诗》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木兰诗》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木兰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

(2)理解《木兰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木兰诗》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韵味和美感,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激发学生勇敢、坚强、善良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木兰诗》的基本内容及其韵律、节奏。

2. 人物形象的分析,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对《木兰诗》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木兰诗》。

2. 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

3. 采用提问、讨论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五、教学内容1. 导学: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木兰诗》,理解其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主题和情感。

4. 案例分析:分析《木兰诗》中的人物形象,探讨木兰的品质和价值观。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入对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木兰诗》,理解其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主题和情感。

4. 案例分析:分析《木兰诗》中的人物形象,探讨木兰的品质和价值观。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木兰诗》精品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木兰诗》精品教案 语文版

《木兰诗》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学习生字词;了解乐府诗的特点。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

疏通文意,理清故事脉络。

3、了解本文所用的修辞格;能结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

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领读,学生自由读全诗。

2、《木兰诗》是北朝乐府中篇幅较长的叙事歌辞。

“木兰”是人名,点明了诗歌叙写的对象,本诗叙写了与木兰有关的故事。

3、《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

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

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

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

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影。

4、学习生字:机杼.(zhù)可汗..(kè hán)辔.头(pèi)鞍鞯..(ān jiān)金柝.(tuò)啾啾..(jiū)红妆.(zhuāng)云鬓.(bìn)三、古汉语常识:1、通假字:(1)、对镜帖.花黄(通“贴”,动词,粘贴。

初一语文(统编版)-《木兰诗》(1)-教案

初一语文(统编版)-《木兰诗》(1)-教案
教案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基本信息
课题
《木兰诗》(1)
学科
语文
学段:初中
年级
初一
教材
书名:《语文》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1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民歌情味,了解民歌的特点。
2.借助课下注解,梳理诗歌所叙述的故事情节,了解木兰的传奇故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解梳理诗歌所叙述的故事情节。
木兰奔赴战场
木兰多年征战
木兰还朝辞官
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木兰比喻回答火伴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木兰的传奇故事。
五、思考
《木兰诗》中哪些地方叙述得详细,哪些地方简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呢?
思考文章的详略安排。
六、作业
作业:背诵《木兰诗》1-3段。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民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一、了解诗歌体裁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了解《木兰诗》的体裁。
二、读准字音
1.结合课下注释认读字词。
2.结合字典,查阅字词。
3.结合句子的理解,进行判断区分。
结合课下注释,查阅字典,认读课文中相关字词,能够准确朗读课文。
三、读出民歌情味
朗读诗歌,观察诗歌的句式特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风格。
多为五言句
句尾押韵,韵脚丰富
木兰诗口语化的语言
朴素自然的语言铺陈排比
风趣生动的比喻
朗读课文,感受民歌的情味。
四、梳理内容

语文七年级木兰诗教案

语文七年级木兰诗教案

语文七年级木兰诗教案教案要从教学大纲着手,以下是本店铺带来七年级木兰诗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七年级木兰诗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的意思。

2、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出花木兰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概括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杰出的巾帼英雄?像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等。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女子,他曾经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并立下赫赫战功,说到这同学们都已知道这位英雄是花木兰,这节课我们一起近距离的了解她。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值得大家传诵。

二、检查背诵(5分)1.抽5名同学背前五段,齐背最后两段(要求:学生听她们有无背错的地方或者读音有误的)过渡语: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让我们带着一个问题一起翻译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三、疏通课文,理解文意(小组合作完成)(15分)要求: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2、将疑难句子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解疑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有的死了,壮士(木兰)征战多年胜利归来。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军旅生活之苦)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冰冷的月光照在士兵的铠甲上。

古今义区分:阿爷无大儿(爷:古义,父亲今义,爷爷)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出郭相扶将(郭:古义,外城今义,常用作姓氏)一词多义:东市买骏马(市场、集市)名词愿为市鞍马(买)动词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过渡语:疏通文意之后,大家用自己最简洁的语言说说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四、整体感悟,走近木兰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3分)2、答: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离家---从军---立功---拒赏---回家(提示)过渡语: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那她是个什么样的女子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找。

七年级语文上册24木兰诗教按语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24木兰诗教按语文

24.木兰诗教学目标1. 通过反复朗诵,体会文章的节拍美和音韵美,培育语感,提高记诵能力。

2. 引导学生领会故情形节富有戏剧性、生动性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加深体会本文详略处置适当的写作特色。

4. 了解木兰这一巾帼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教学重点1.复述故事,理清文章思路,并划分层次,归纳段意。

2. 明白得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式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讨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窗们明白吗?我国古代有一名女扮男装替父参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众所周知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咱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分钟),今天咱们想要更详细地了解花木兰的故事,就让咱们一同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二、解题,介绍时期背景。

(由学生介绍,了解学生预习情形)三、朗诵课文,整体感知。

1. 检查预习成效,给生字注音。

2.请一学生朗诵课文,师生一起纠正字音。

唧()杼()军帖()可汗()鞯()辔()溅溅()燕()山啾()柝()朔()气十二转()帖()花黄著()我旧时裳()3. 教师有情感示范背诵。

4. 分小组讨论:①这是一首叙事诗,请大伙儿依照故情形节来划分故事的层次。

②请用四个字来简单归纳每部份内容。

明确:第一部份(1~3段)替父参军第二部份(第4段)十年征战第三部份(5~6段)成功凯旋第四部份(第7段)结尾附文四、合作学习、明白得课文。

(一)明白得课文内容,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弄清字文句的含义,不清楚的教师点拨。

(二)讨论问题:(小组讨论,相互解答,不懂的全班来解答)1. 文章开头什么缘故要写木兰停机叹息?如此写有什么作用?①引发读者悬念——木兰为何忧愁。

②能使文章简练。

2. 试想你确实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参军的前前后后心理活动。

(用自己的话归纳)忧虑——反复试探——下定决心3. 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

《木兰诗》七年级语文教案

《木兰诗》七年级语文教案

《木兰诗》七年级语文教案《木兰诗》七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胡骑戎机朔气金柝红妆着我旧时裳傍地走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当户?惟?可汗?市?但?朔气?金柝?铁衣?安能明堂?策勋强?不用郭?着?帖花黄扑朔?迷离二、能力目标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力量。

三、情感目标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建议文章主题思想这首诗描绘了木兰代父从军和辞官还乡的不寻常经历,歌颂了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不贪图功名利禄、热爱田园生活的优秀品质。

文章思路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并复述故事。

第一部分(1、2、3段)写出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出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

.写作特点《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

它有集中完整的故事情节,在叙事上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是其主要特点。

详略的安排不仅是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

诵读指导步骤:①归纳各段大意,再合并为四大段,分段进行背诵练习;②每段光齐读,再以点拨方式作诵读指导,然后自由练习背诵;③检查背诵。

下面只写出诵读指导的要点。

总提示:叙事诗的人物形象是在情节发展的全过程中逐步显现出来的,诵读叙事诗应把握两点,一是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二是情节发展的节奏。

关键在于感情的投入,视故事中的种种图景如在眼前。

第一段(第1至4节):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要先设想这个五口之家在征兵令下达后的困难处境。

①前两句写木兰平日在家劳动的情形,应读得缓慢些,读后作稍长停顿。

为什么(要让读者想象她不仅勤劳,而且技巧娴熟。

)②“不闻”——谁“不闻”呢(父亲)这是木兰见到“军帖”之后,出现了不寻常的情况:停机而叹。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木兰诗》(第1课时)教案 长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木兰诗》(第1课时)教案 长版
请同学们找出其它的互文的句子。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鬂,对镜贴花黄。
五、老师小结。
《木兰诗》是一首富有传奇色彩的北方民歌。它叙事生动,详略得当 ,情节曲折,语言优美,千百年来流传不衰。木兰的英雄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六、二次练习。
有朗读诗歌。
停顿、培养语
感。
掌握重点实词:
市、胡骑、戎机、
朔、策勋、扶将。
课堂 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法设计
二次备课
第3段为第二部分,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 旋。5、6段为第四部分,写出木兰功成身退,返回家乡。
第7段为 第五部分,吟唱诗歌的人赞美木兰
(三)对互文的理解。
互文:上下句意思是合指、兼顾的。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即“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十年归。”
木兰诗
序号
课题
5.木兰诗
授课时间
年月日




知识与技能
了解《乐府诗集》,朗读译文掌握诗中重点词的意思,培养学生译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讲解互文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七、作业。
背诵诗歌。
讲解互文这种修辞手法。
突出沙场-----辞官求返-----恢复女装
教学感悟反思
3.学生朗读,师生共评。
4.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揣摩文字所表达的情感,适度表达。
5.结合注释,读懂全诗,把不懂或解不通的画出来,共同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木兰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难点: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其效果。

【教法学法】
自由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在历史上,有许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她们横刀跃马,慷慨赴难,像穆桂英,梁红玉,她们是女中豪杰,而花木兰更是她们的楷模。

今节课就让我们穿透历史的烟云,一睹这位金戈铁马的女英雄吧!感受她的英雄豪气,女儿柔情。

《木兰诗》(板书课题)
二、自学体验——走进文本
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自学体验”
1、走近作者
1)、本文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

2)、乐府:原来指古代官府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除了文人诗歌和谱配曲外,还要广泛采集民间歌谣。

它还指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到了南北朝乐府已经由音乐机构变为了诗体名称。

《木兰诗》与汉乐府中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同被誉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2、顺畅朗读课文
1)明字音
唧唧(J ī)机杼(zhù)军帖(tiě) 可汗(kâhán)鞍鞯(ānjiān)
辔头(pâi)鸣溅溅(jiān)燕山(yān) 鸣啾啾(jīu) 戎机(róng)
朔气(shuò)金柝(tuò) 阿姊(zǐ) 红妆(zhuāng )霍霍(huohuo)
阁(gã)著(zhuó ) 帖花黄(tiē) 傍(bàng )雄雌(cí)
2)知节奏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积累文言词汇
【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贴上
出门看火伴:“火”同“伙”:伙伴
著我旧时裳:“著”同“着”:穿上
【一词多义】
市东市买骏马(集市)愿为市鞍马(买,名词用作动词)
【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词类活用】
愿为市鞍马(买,名词用作动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战马,动词作名词)
策勋十二转(记下。

本义是竹简,名词用作动词)
【修辞手法】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对偶)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对偶)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反复)
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夸张、顶真)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排比)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夸张、比喻)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对偶)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互文)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夸张)
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顶真)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排比)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对偶、比喻)
4、译述重点语句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复述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