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2课练习题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练习第一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考古学家夏鼐指出:“有的学者认为,小屯殷墟文化,代表中国最早的文明,是中国文明的开始。
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文明简直就像传说中的老子,一生下来就长出白胡子了。
”作者意在说明( )A.商代是中华文明的开端B.中华文明的起源模糊不清C.中华文明起源争论激烈D.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解析】选D。
根据材料“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文明简直就像传说中的老子,一生下来就长出白胡子了”可知作者意在强调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故选D。
【补偿训练】距今约5000年前,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
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这反映了 ( )A.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B.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C.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D.当时出现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解析】选B。
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华文明在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都有出现,且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信息,不能得出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文明,故A错误;材料不能明确得出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故C错误;“精美的玉器”不一定是玉礼器,故D错误。
2.《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的态度,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
这一变化体现了 ( )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解析】选B。
“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是人文主义的体现,故选B。
3.在西周的金文记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它们未称呼对方为“戎”。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学案1-2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佛教的传入和发展:(1)过程。
①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③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④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2)影响: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①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
②中国的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1)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2)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
(3)《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
(4)17世纪,清政府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
3.鸦片战争后,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情境在线】《西学东渐记》是容闳先生英文自传的最早中译本,它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在清末大变局中留学海归,献身祖国近代化事业的精彩人生,是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经典文本。
思考:近代中国历史上的西学东渐经历了哪几步?提示: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
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对亚洲的影响:(1)对朝鲜、日本和东南亚的影响。
(2)15世纪,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
(3)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2.对欧洲的影响:(1)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2)中华文化在欧洲得到传播:1618世纪,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传入欧洲,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到11课题目
2015年秋季学期第1—11课质量检测12345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1.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热播后,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
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B.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C.韩非“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D.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2.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
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
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3.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理学代表朱熹曰:“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
”而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
”这可以认证二人都主张 (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4. 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
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
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
”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A.人身的自由 B.思想的自由 C.主权在民 D.社会契约5.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
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6.“征服西方世界的不单纯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这种复兴与意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结合。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后篇巩固提升1.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低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这一制度()A.巩固了佛教的社会地位B.维护了贵族的统治秩序C.催生了灿烂辉煌的文化D.适应了专制集权的需要“高低贵贱有别”“低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古印度形成了贵贱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这一制度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故选B项。
2.被视为世界文学瑰宝的一部史诗,主要讲述古代雅利安人部落家族的故事,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在流传过程中融入了不少民间传说、寓言和神话故事。
这部史诗是()A.《源氏物语》B.《摩诃婆罗多》C.《吉尔伽美什》D.《荷马史诗》,其主要讲述了古代雅利安人中的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的故事,故B项正确;《源氏物语》是日本的著名小说,《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著名史诗,与题干信息均不符合,故A、C、D三项均错误。
3.壁画是阿旃陀石窟中最为瞩目的艺术,这些壁画被认为是古代印度壁画的重要代表。
壁画大量描绘了释迦牟尼佛的生平故事和当时印度的社会生活和宫廷生活等情景,包括山林、田舍、战争、乐舞以及劳动人民狩猎、畜牧、生产等场面,内容十分丰富。
这说明()A.为宗教服务的绘画艺术出现了世俗化倾向B.当时的印度受分裂割据影响政局动荡不安C.落后的农耕文明使佛教得到了广泛传播D.印度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寺庙建筑群,可得出阿旃陀石窟的宗教壁画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故A项正确;题干中的绘画内容虽涉及战争,但无法得出当时印度的政局是否是分裂割据,故B项错误;题干的主旨不是强调佛教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而是壁画内容的特色,故C项错误;阿旃陀石窟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寺庙建筑群,故D项错误。
4.古代雅利安人诗歌《梨俱吠陀》记载,人是从普鲁沙巨人身体不同部位产生出来的:从口中产生出婆罗门,手臂产生刹帝利,大腿产生吠舍,脚产生了首陀罗。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我国存在三大核心文化圈:齐鲁文化圈,主张通过礼义教化实现治理;三晋文化圈,主张通过政刑法制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至于荆楚文化圈,既不主张礼义教化,又不主张政刑法制,而是采取一种相对消极的“与民自化”的措施,实现社会的自然进化。
这反映出()A.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强B.农耕文化相比游牧文化具有优势C.中华文化的多元色彩D.自然地理环境决定文化发展方向2.在春秋时代,尚存在着“尊王攘夷”的呼声。
但是到了战国时代,“夷夏”高下之分,已经不足辨。
孟子就直截了当地指出:“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这说明,战国时代()A.中华文化的辐射力增强B.礼乐成为夷夏交往准则C.百家思想呈现争鸣态势D.汉化与胡化同时并存3.甲骨文中,“德”字写作“”。
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中,提到“惟王恭德裕天”,首次出现了带有“心”字的“德”字。
这反映出西周()A.敬天法祖思想流行B.人文主义思想发展C.遵循天人感应思想D.文字书写载体变化4.下面是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的作品《高逸图》。
以下评价中,最贴近这一作品的是()A.突出传说故事及神仙形象B.画外蕴藏着人文主义精神C.趋向写意并侧重笔墨神韵D.笔下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5.汉光武十九年,洛阳县令董宣不畏权贵公正执法,不肯向包庇犯法奴仆的湖阳公主叩头认错,赢得了强项令的美名,后人将此事改编成京剧《强项令》,留下了“ 问万岁王法谁人来定,杀凶犯如万岁亲手判刑” 的经典唱词,影响很大。
对此事件解读正确的是()A.汉光武帝政治改革成效不佳B.董宣这样的官员在当时相当普遍C.后世改编重在传递浩然正气D.出现类似事件取决于官员的性格6.在古代中国,青铜器既是能够上通天地鬼神的宗教礼器,亦是受命于天的神圣象征。
《作业推荐》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题: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02
《作业推荐》0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单选题(共90 分)1.汉元帝永光元年,“春霜夏寒,日青无光”,元帝下诏指责大臣失职,于是丞相于定国便以灾异引咎辞职。
这说明“天人感应”学说A.深入人心,为君臣所接受B.论证了皇权的合法性C.减少了灾异所带来的消极影响D.内容发生了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早期“天人感应”学说提出的目的是劝诫皇帝的行为,限制皇帝的权力,而汉元帝将“天人感应”学说作为强化皇权的工具,说明“天人感应”学说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中“深入人心”的表述绝对,材料不能体现;B选项错误,论证了皇权合法性的是君权神授;C选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天人感应”学说减少了灾异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西汉文帝时,申公、韩婴皆以传《诗》被任命为博士;景帝时,胡母生、董仲舒以传《公羊春秋》被任命博士。
由此可以推知汉初A.经学地位上升成为入仕之途B.品行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C.黄老之学逐渐淡出历史舞台D.儒学逐步取得了独尊地位【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汉初《诗》、《公羊春秋》等儒家经典被作为皇帝任命官职的依据,由此可见儒学地位上升成为入仕途径,因此A 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品行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黄老之学;D选项错误,汉武帝时期,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传授五经,使儒学获得了独尊地位。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皇帝的圣旨诏书开头语也常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这说明汉代A.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借天的权威树立皇帝权威C.政治统治借助人伦秩序D.儒家天道观得到皇帝认同【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可知汉代通过神权来强化君权,B选项符合题意。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2019年新编)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当堂达标题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先生曾说:在一个遍地都是奴才的国度里,是不可能建立起一个真正自由、民主的共和国的。
”“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据此可知,胡适意在()A.批判传统文化B.引进西方政治观念C.塑造国民意识D.建立民主共和制度2.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这一学派主张“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该学派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3.根据下表内容分析,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是()A.提倡个性自由B.倡导“兼爱”“非攻”C.批判君主专制D.主张“工商皆本”4.周人在不动摇“天命”的前提下,强调人事的重要性。
提出“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观点,就是既要顺从天意,又要适应人心,才能维持“天命”。
因此,天子既要“敬天”,又须“保民”。
由此可知,西周时期()A.治国方略的理性成熟B.人本思想已初具雏形C.个体意识的普遍觉醒D.神权思想居统治地位5.墨子既“贵义”又“尚利”,提倡“他人之利,天下之利”。
他把利看作义的内容、目的和标准,把义看作是达到利的手段,提出以利作为行为的道德价值标准。
这说明墨子的义利观()A.具有反传统的启蒙意义B.带有浓厚的民本主义色彩C.体现出鲜明的政治立场D.否定了法家的重义轻利观6.晚清以来,自由主义、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潮如走马灯一样在中国思想界登场,越具有整体行动规划并且能给出未来理想世界图景的方案,越受知识青年的欢迎。
这反映出,知识青年()A.追求理想化的政治B.救亡图存的迫切心态C.具有功利主义倾向D.热衷于学术思想研究7.《尚书·酒诰》记载,周公对卫康叔说,从前殷先王惧怕上天和小民的力量,所以恒久保持他们的德行,执守他们的恭敬。
这表明,周公()A.强调君主要修养道德B.要求官员了解百姓疾苦C.重视对诸侯王的控制D.具有“明德慎罚”的思想8.孔子以平民作新史而成《春秋》,皆政治社会实事,不语怪力乱神……自有孔子,而史学乃始与宗教、贵族二者脱离。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习题
第1课【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A和谐的人际关系B礼貌待人C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D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2.下列观点符合儒家学派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因桀亡”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3.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4.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里孔子提倡的教学方法是A启发诱导B因材施教C学习思考相结合D择优而教5.称誉孔子为“万师世表”的皇帝A汉武帝 B唐太宗 C康熙帝 D乾隆帝6.孔子的思想言论主要保存在A《书经》 B《礼经》 C《论语》 D《春秋》7.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理想C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辩证法思想8.《老子》中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段话体现了其A辩证法思想B无为而治的思想C“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D以柔克刚的思想二.问答题9.孔子作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贡献分别是什么?(1)思想方面: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是“仁”,“仁即爱人”,统治者要体察民情,提出遵循“忠恕”之道实现“爱人”。
其思想核心之二是“礼”,主张通过“克己”实现“复礼”,他理想中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2)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3)教育方面: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因材施教”,对学习方法上要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知新”,把学与思相结合等。
(4)文化事业:整理《诗》《书》《易》《礼》《乐》《春秋》等典籍,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 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 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 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2.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 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A. 重义轻利B. 民贵君轻C. 天人感应D. 正心诚意4.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5. 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6. 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A. 进步史观B. 天命史观C. 循环史观D. 英雄史观7. 《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 兼爱尚贤B. 主权在民C. 以民为本D. 道法自然8.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高中历史必修三填空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历史必修三填空练习题及讲解一、填空题1.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_______时期。
2.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实行了“推恩令”,这一政策的实施,有效地削弱了_______的势力。
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其中,以_______最为著名,它为唐朝选拔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4.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了_______,直接对皇帝负责。
5. 清朝康熙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实行了“_______”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有效地加强了皇帝对地方的控制。
二、讲解1. 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时期。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新纪元。
2. 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政策,有效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诸侯王的封地被分割,从而削弱了他们的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3. 唐朝的科举制度中,以进士科最为著名。
进士科是唐朝科举制度中最高级别的考试,它选拔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为唐朝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了东厂,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一举措有效地加强了皇权,使得皇帝能够更加直接地控制国家政权。
5. 清朝康熙帝时期的“密折制度”,有效地加强了皇帝对地方的控制。
密折制度使得皇帝能够直接了解地方的情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通过以上填空题及讲解,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都在不断地加强中央集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这些政策和制度的实施,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历史选修3-1各章节练习题测试题复习题
高中历史选修3-1各章节练习题测试题复习题第一章:古希腊和罗马城邦1. 希腊城邦的特点是什么?2. 罗马城邦的特点是什么?第二章:古代印度文明1. 孔雀王朝是哪个时期的印度王朝?2. 是印度最主要的宗教,它的教义包括哪些内容?第三章:古代中国1. 什么是封建制度?2. 那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最早出现的时期?第四章:东南亚古代国家1. 请列举东南亚几个著名的古代国家。
2. 这些国家有什么特点?第五章:非洲古代国家1. 非洲古代国家的特点是什么?2. 非洲有哪些重要的王国?第六章:新航路开辟和世界贸易的蓬勃发展1. 新航路开辟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2. 请简要介绍一下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第七章:近代中国和对外交往1.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2. 请简要介绍一下《南京条约》的内容。
第八章: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1.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导致了哪些重大事件?2. 请简要介绍一下《辛丑条约》的内容。
第九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2. 俄国革命导致了什么样的社会变革?第十章:法西斯主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 请简要介绍一下德日同盟和法西斯国家。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是什么?第十一章:商业文明的兴起和国际经济关系改变1. 商业文明的兴起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哪些变化?2. 国际经济关系的改变对各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第十二章:冷战与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1. 联合国是什么组织?它的主要职责是什么?2. 冷战的起因是什么?第十三章:全球化的发展和挑战1. 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哪些优势和挑战?2. 当前全球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第十四章:当代国际社会与中国的对外关系1.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2. 当代中国在对外交往中所遇到的挑战有哪些?以上是《高中历史选修3-1》各章节的复习题。
希望你能认真准备,取得好成绩!。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2019年新编)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当堂达标题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同步检测)一、选择题1.宋初的儒家学者以对待杨墨(杨子、墨子)的态度对待佛教,予以排斥。
宋朝中期以后,出现士人“不学则已,如学焉,未有不归于禅”的局面。
这一变化反映了()A.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文化B.市民阶层的兴起瓦解理学统治C.政治稳定推动文化发展D.儒学对佛教的吸收融合2.19世纪中期开始,求进步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
20世纪初,梁启超、张东荪等一批知识分子却明确表达了对西方文明的极度失望。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B.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3.英国科学家赫胥黎在《进化论与伦理学》中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4.下图为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刊行译书分类示意图。
它主要表明当时()A.翻译的书籍类型多种多样B.向西方学习思潮开始兴起C.学习西方更注重实用技术D.社会科学思想于中国无益【答案】C5.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臻于完备,大量日本留学生来华学习。
他们归国后,将中日两国从多方面加以比较,看出了日本与中国的差距,而后他们要求日本仿效中国,开始了()A.农奴制改革B.大化改新C.明治维新D.建立政教合一【答案】B 解析:日本遣唐使学习唐朝的政治文化,归国后实行了大化改新,故B项正确。
6.中国古代史上,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共有四次高潮,其中第三次发生在宋元时代。
下列中华文化成果向外传播不属于这次高潮的是()A.指南针B.印刷术C.火药及火器D.造纸术【答案】D 解析:8世纪随着唐朝与大食的军事冲突,造纸术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12-13世纪宋元时期外传欧洲的科学技术,排除。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
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著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A.过渡时期 B。
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A。
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练习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1.(2013·浙江文综·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12年题组1.(2012·山东文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3.(2012·浙江文综卷·1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
这些举动表明康熙()①崇尚儒家文化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③延揽汉族文士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2012·上海单科卷·31)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2011年题组1.(2011·浙江文综·12)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2.(2011·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2分,30题共60分)1.下列对有关孔子的信息解读无误的一项是()A.“孔府”指仁政思想创始人孔子后裔的府第B.唐太宗尊称孔子为“宣父”“亚圣”C.“圣人之家”所在地在春秋末期属于鲁国D.孔子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主流思想2.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3.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西汉B.隋唐C.北宋D.南宋4.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①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③汉代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④汉代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6.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7.某文学青年喜欢自诩尊重史实,酷爱续写武侠名着。
下列续写情节符合历史常识的是①续写《寻秦记》:(战国)赵盘怀疑《周髀算经》中隐藏着武功秘籍②续写《神雕侠侣》:(南宋)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程颐;③续写《大唐双龙传》:(隋唐)寇仲率领五牙战舰从水路攻打扬州④续写《七剑下天山》:(清初)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 假如你是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①用楷书字体抄写《论语》②利用祖冲之的割圆术计算圆形池塘边的长度③带朋友去看杂剧④借助官方编定的《黄帝内经》医治病人A.③ B.②③ C.②④ D.全部无法享受9.唐代短篇小说被称为唐传奇,其内容主要描写的阶层和喜爱欣赏的观众分别是A.士大夫、文人墨客B.士大夫、市民阶层^C.城市平民、士大夫D.城市商人、城市平民10.下列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福娃。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练习第二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二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填写( )A.东亚文化圈形成B.造纸术传入中亚C.佛、道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D.中华文化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解析】选C。
依据图中的时间信息可知,空白处所对应的时间大致为宋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儒学在吸收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即理学,故C正确;东亚文化圈形成是在唐代,故A不正确;造纸术传入中亚是在8世纪,故B不正确;中华文化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故D不正确。
2.唐宋时期,我国思想界出现复兴儒学的运动,这一运动发生的思想背景主要是 ( )A.佛教和道教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佛教传入中国和道教兴起C.佛教、道教和儒学已经相互影响D.汉唐儒学不能容纳佛教、道教【解析】选C。
根据史实,佛教和道教思想只是在魏晋至唐兴盛,一直没成为正统思想,A错误;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道教在东汉末年兴起,故B错误;佛教、道教和儒学已经相互影响,如从唐代起开始风行中国佛教界的禅宗是一个典型的儒、释、道三教结合的派别。
甚至从唐时起中医药学是儒、道、佛的一种共同语言和联系纽带,D不符合史实,故C正确。
3.下表是魏晋至唐宋时期有关佛教的论述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佛教 ( )A.冲击了儒学地位B.日趋世俗化C.受到理学的批判D.呈现本土化【解析】选D。
根据“助王化于治道者也”“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等内容可知魏晋至唐宋时期的佛教引入了中国传统的忠孝观念,呈现出本土化的特点,故选D;材料主要反映了佛教的中国化趋势,没有体现对儒学地位的冲击和受到理学的批判,排除A、C;佛教是呈现出本土化特点,而非世俗化,排除B。
4.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B.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为一体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D.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解析】选A。
高中政治必修三 第1章第2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同步练习新(无答案)
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二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口号;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主张,主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种变化说明()A.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D.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2.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这说明()①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强起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找到的路是正确的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③④3.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而且实践也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确的。
这说明()①坚持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③科学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 《走进新时代》这首歌中唱到:“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歌词中“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体现()①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②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③中国人民翻身当主人,建立了人民共和国④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改革开放,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 美国汉学家傅高义说:“很多人钦佩他以87岁高龄毅然踏上南行之路以确保中国在加快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的步伐的举动。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时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1.“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
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2.赫胥黎晚年出版的文集,其中第九卷是《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节选自第九卷,在译文后面他添加了大量案语,表达自己的维新立场。
1898年,《天演论》出版,产生巨大影响。
该书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意义在于()A.睁眼看世界B.宣传民主共和C.思想启蒙D.托古改制3.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
这种主张()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4.1918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娜拉》在中国出版,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的行为被称赞为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后来鲁迅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则作如下比喻:“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
”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小鸟”代表尚未觉醒的女性B.“笼子”是指落后的经济形态C.“无路”源于君主专制的压迫D.“鹰”等是指社会上的旧势力5.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
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6.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地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记载有相似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第1、2课学案
1.孔子主张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
为此要求()
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B.敬鬼神而远之
C.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D.性相近也
2.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到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
下列各项中,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3.《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
A.启发诱导B.学思结合C.因材施教D.温故知新
4.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早期儒家思想()
A.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B.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
C.大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D.积极宣传朴素唯物主义
5.孔子常常教导他的弟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反映出孔子A.提倡为政以德B.主张因材施教
C.主张用“礼”规范人们的言行D.不迷信鬼神
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句具有朴素辩证思想的著名论断出自() A.孔子B.孟子C.老子D.韩非子
7.“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有为,是以难治。
”老子实际上主张A.民贵君轻,实行仁政B.事物是对立和统一的
C.杜绝浪费,勤俭治国D.无为而治,缓和矛盾
8.老子和孔子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A.都主张体谅百姓,不要过分压迫B.都主张恢复周礼
C.都否认天命论D.都强调贵贱有序
9.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使知识分子队伍壮大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大变革
C.统治者重视利用各家思想维护统治D.政治局面的安定有利于各派思想的发展10.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11. 认为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使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
12.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一些言论,在今天仍然有着很大影响。
其中,我们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获取的精神营养是()
A.注重气节,健全人格B.人性本善,舍生取义
C.先义后利,关注民生D.仁爱友善,以德服人
13.墨家认为,儒家坚持厚葬,特别是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三年之丧,浪费民众财富和精力。
这种思想的根源是()
A.墨家主张节俭B.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利益
C.儒家思想不符合时代要求D.儒家思想代表统治阶级利益
14.下列观点,与庄子的思想相符的是()
①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②人性本来就是恶的,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③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
④人必须顺应自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5.“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段话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B.墨子的“兼爱”思想
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D.老子的“无为”主张
16.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思想家”、“集大成者”、“法不阿贵”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荀子B.商鞅C.韩非D.庄周
17.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18.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材料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
材料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
材料四“明王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分别是哪些思想派别的言论?它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2)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法家学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
(3)道家学派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原因何在?
(4)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于儒家思想,我们今天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1-5:CBCBC
6-10:CDABA
11_15:CABDC
16_18:CDC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分别是哪些思想派别的言论?它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答案:儒家孔子,道家老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
(2)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法家学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
答案:法家主张人们应按现实需求进行革新,反对因循守旧,主张实行严明的法度,符合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潮流。
(3)道家学派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原因何在?
答案: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在一个王朝的初期,由于战争破坏,经济凋敝,统治者以无为思想治理国家,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4)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于儒家思想,我们今天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答案:原因:儒家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注重经世致用,主张社会的和谐与统一,维护等级制度,因此成为两千多年来拥有正统地位的思想流派。
态度:我们对于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既要继承其精华,如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培养民族气节、注重社会责任感等;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如君臣等级观念、男女不平等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