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练习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版)
1.城市化的表现、标志。
2.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使用图表资料,分析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持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3.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意义(1)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点等的巨大变化。
(3)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一般表现城市化水平持续提升,随时间的变化能够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2.世界城市化进程规律(1)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2)中期阶段:城市化推动很快,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
(3)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3.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高频考点一、城市化进程 1.世界城市化进程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2.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差异例1.(2019·重庆文综)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 B.30%~40%C.40%~50% D.60%~70%2.图中2000~2019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工业化水准提升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答案1.B 2.A【变式探究】下图为我国两省区1965年至2019年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情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7.2城市化课件
(
)
B.工业>农业>服务业
C.服务业>工业>农业 D.工业>服务业>农业
【解析】(1)选B,(2)选C。第(1)题,从图1中可以看出
目前该省的城市化水平为60%左右,城市化发展速度较
快,因而可判断出该省的城市化处于中期阶段。第(2)
题,结合图2可知,20年间该省的第三产业比重增长幅度 最大,第二产业的比重略有增加,而第一产业的比重大 幅缩小,由此可判断出第三产业(服务业)对就业的贡献 最大,农业对就业的贡献最小。
异扩大,而且扩大趋势十分明显,可见城镇化发展不平
衡。
【加固训练】
(2017·福州模拟)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东部某省城市人
口比重变化示意图和三大产业构成示意图,完成(1)、
(2)题。
(1)该省城市化进程目前处于
(
)
A.初期阶段
C.后期阶段
B.中期阶段
D.衰落阶段
(2)该省近20年城市化进程对就业增加的贡献
C.西部、中部、全国、东部 D.全国、东部、中部、西部
2.该图直接反映的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
(
)
A.城镇化发展较平衡,东中西部区域差异扩大趋势明显 B.城镇化发展较平衡,东中西部区域差异扩大趋势不明 显 C.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区域差异扩大趋势明显 D.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区域差异扩大趋势不明 显
第二节
城 市 化
考点一
城市化的特点与进程
【基础知识·过关测】 1.城市化: 读城市化过程中的推力和拉力示意图,回答问题。
(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 变为城镇的过程。
高考地理城市化进程知识点
高考地理城市化进程知识点1. 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同时伴随着城市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城市化的特征包括人口集中、经济多样化、社会结构复杂、建筑密集等。
2. 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初级城市化、中级城市化和高级城市化三个阶段。
初级城市化阶段:城市化率低,城市规模小,农业人口转移为城市人口的比例较低。
中级城市化阶段:城市化率逐渐上升,城市规模增大,农业人口转移为城市人口的比例增加。
高级城市化阶段:城市化率达到高水平,大城市数量增多,农业人口转移为城市人口比例接近饱和。
3. 城市化的推动因素经济因素:城市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吸引农村居民向城市迁移。
社会因素:城市生活更加便利,有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服务设施。
政策因素: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城市化发展的政策,推动人口向城市转移。
4. 城市化的效应经济效应:城市化可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提升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社会效应:城市化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资源。
环境效应:城市化也带来了资源消耗、土地利用不合理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5. 城市化的问题与挑战土地问题:城市扩张需要大量土地,导致农田减少和农村土地资源流失。
就业问题:城市化过程中需要解决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确保他们能够获得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社会问题:城市化加速了社会流动,产生了城乡差距、社会矛盾和城市贫困等问题。
环境问题:城市化对水资源、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
6. 城市化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合理规划:加强城市规划,控制城市空间扩张,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促进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提高城市经济结构优化水平。
改善社会保障: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
保护环境:加强环境管理和保护,减少污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鲁教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课件:6.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含答案)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国家类型 比较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 大小
大
小
人口 比重
起步早,城市化
原因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
水平高
所处阶段
后期阶段 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国家类型 比较项目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 (1)概念:农业人口 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 地区, 农业活动 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表现:城市人口 增加 ,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上 升,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 扩大 。 (3)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推动: 社会经济 的发展。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最终导致“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工商业向农村分散,而城 市中心区发展缓慢,甚至开始衰落。在此背景下,国家与城市 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 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在市域内实现人口增长,出 现了所谓再城市化。总言之,再城市化就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化 的功能和内涵。
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周期理论,即由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
市化、再城市化四个连续的阶段构成大都市区的生命周期。(以
英国的城市化进程为例)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20 世纪 50 年代~ 20 世纪 70 年代~ 20 世纪 80 年
时间
7突破
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高考地理复习---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典型例题PPT课件
a
b
c
d
3.关于武汉城市群的交通发展演化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路运输发展最快,通航里程增长最多 B.交通客运方式一直以水运和铁路运输为主 C.高速公路、高铁等现代运输发展较缓慢 D.各城市间环线联系主要为高速通行方式
4.武汉城市群各城市在群落城市化的过程中( ) A.城市的人口数量相对稳定 B.城市的功能分区发展缓慢 C.城市的等级规模差异提升 D.城市的等级体系杂乱无章
命题视角二 结合过程演变图示,考查城市化进程及特点 (2019·巢湖模拟)城市群是相对独立的城市群落集合体,指以 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其特点反映在经济 紧密联系、产业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 施建设相互影响上。如图为武汉城市群近年的交通发展演化。据此 完成 3~4 题。
高考地理复习---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典 型例题PPT课件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例1] (经典高考题)右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 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❶,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 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❷。读右图,回答(1)~(2)题。
(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
3.D 4.C [第 3 题,依据图中 a 时期交通演化的轮廓,早期 的交通是以水运为主,b 时期增加了铁路及公路,d 阶段的城市环线 应以高速通行方式为主,总体上看,铁路、高速公路等发展较快, 交通运输方式呈多元化方向发展。第 4 题,武汉城市群各城市在群 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总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城市的功能分区 渐趋完美,城市的等级规模呈差异提升,中心城市等级规模发展快, 中小城市发展慢,城市的等级体系逐渐完善,更加合理。]
命题视角三 研究城市用地状况,考查城市化进程及特点 城市空地位于城市范围内。城市空地不仅包括未被开发建设的 土地,也包括被开发建设后遭遗弃或废弃的土地(含建筑物、构筑物 及其附属设施)。2010 年,美国费城有城市空地 35 575 块,空地地 块密度达 97 块/km2,空地总体呈“北疏南密中集中”的格局。费城 的城市中心区空地率超过 20%。下图示意 2010 年美国费城城市空地 分布格局。据此完成 5~7 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考点专练: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考点专练: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一、选择题读我国中部某城市过程过程图,回答1~2题。
1、该地城市化过程的主要表现是( )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②城市人口增加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④城市人口文化水平提高⑤劳动力从第二、三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A.①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促进图示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政策②科技③交通④工业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1.D2.C【解析】:第1题,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交通运输网络化不断加强,呈综合化趋向;交通和工业的发展带动城市规模的扩大,相应地原来城郊的部分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
考点:城市化过程及影响因素读图完成3~4题。
3、城市化第Ⅱ阶段,主要出现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逆城市化现象C.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D.生物多样性增多4、当前,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市化第Ⅲ阶段的是A.埃及 B.中国C.德国 D.印度3、A4、C【解析】3、图示城市化第Ⅱ阶段,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为城市化迅速发展阶段,则由于人口和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故选A项。
4、城市化第Ⅲ阶段表示城市化水平高,故为发达国家,选C项。
读下表,完成5~6题。
5、表格中的四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6、具有甲地区城市化状况特征的国家多分布在( )A.非洲 B.欧洲C.北美洲 D.大洋洲5、D6、A【解析】5、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
以此计算即可。
6、甲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计算为35%,城市化水平较低,故判断为发展中国家,故选A项。
考点:城市化过程及特征下图为我国六次人口普查城市化水平变化图。
读图完成第7题。
7.关于中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201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重为60%B.城市化进程已推进到成熟阶段C.逆城市化现象很普遍D.构建和谐人居环境是城市的发展趋势之一7、D【解析】 201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为49.68%”,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远远高于这个平均数,故东部地区城市人口大于农村人口。
2019高考地理考点知识专项练习3城学案1
2019高考地理考点知识专项练习3城学案1考点提示:1、城市化特点及其进程;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2、城市区位的选择;知识点1: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一般指,,。
2、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和。
通常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3、当代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特点:〔1〕;〔2〕;〔3〕;6、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7、城市化过程中产生哪些问题?怎样解决?知识点2:城市的区位选择1、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河流、地形和地质、矿产资源〔2〕气候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城市大多分布在、的地区,即中低纬度的沿海湿润地区。
我国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中,只有、、位于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高纬度寒冷地区、地区、地区,城市较少。
〔3〕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我国的大城市多分布在的平原地区;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上;山区城市一般沿或分布。
例如,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4〕矿产资源开发对城市区位的影响2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以及等。
〔1〕世界上许多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一般都分布在重要的交通线上。
、、和沿线,往往是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带。
〔2〕经济基础好的地区,历史悠久,人口密集,工农商贸发达,城市众多;相反,城市那么较少。
〔3〕政治、军事、宗教活动、旅游、科技与城市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和影响减弱,和影响始终巨大,和成为影响城市区位新的重要因素。
知识点3:中心地等级的划分1.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曲线是A.甲B.乙C.丙D.丁2.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A.城市人口数较少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3--4题。
注: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3.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2020~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4.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2017年约为50%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C.2030年超过80%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下面图甲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5~6题。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2.2.2城市化课件新人教
2.地区差异 (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 C (填字母)阶段。 (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 处于城市化的 阶段。
提示 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速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A 或 B (填字母)
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未必快;同样城市化速度快, 城市化水平未必高。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自然地 理环境各要素
发达 国家
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 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反 之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 程。
发达国家 城市起步 早(自工业革命 开始)
发展中国家 晚(自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 束后开始) 较低, 许多国
(3)根据产业构成判断。 所处阶段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产业构成 以第一产业为主 以第二产业为主 以第三产业为主
[2015· 重庆高考]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 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 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 (1)~(2)题。
目前水平
高,城市人口比 家城市人口 重在 70%以上 比重不足 40%
发达国家 城市化速度放 发展趋势 出现逆城市化 现象 农业现代化使 合理性 大批农业劳动 力向城市移动, 相对合理
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速度 家; 少数大城 市迅速膨胀 城市化速度 与经济发展 水平不相适 应, 出现许多 社会问题
慢,甚至停滞; 超过发达国
第2部分 人文地理——重在运用 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2讲 城市化
考纲展示 1. 城市化的过程和 特点;城市化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 2. 地域文化对城市 的影响。
考情报告 1.以区域图或模式图为背景,考查 城市化问题,考查频度高,考查形 式主要为选择题。 2.与城市人口流动、城市内涝等 实际问题相结合,考查读图能力、 信息提取及整合能力, 考查频度较 高,考查形式多为综合题。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文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和城市化学案新必修2
第一节城市和城市化一、城市化1.定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范围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2.城市化的表现: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范围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最主要的衡量指标,城市等级在提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产业结构比重)3.城市发展的推拉力因素: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4.城市化的影响(1)城市导致的地理环境改变①景观的改变a.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b.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
c.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
d.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
②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a.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并形成了城市功能分区。
b.改变了居民的就业形式,区域产业活动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
c.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取代了原先的乡村景观。
d.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与此同时,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得以大幅度加强。
e.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2)城市环境问题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貌)改变原有下垫面性质;(水文)破坏原有河网系统;(植被)破坏原有环境生态;(气候)改变小气候;(土壤)混凝土全面取代天然表土等。
产生了大气、水、生态等方面的环境问题②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景观与生态系统;改变了地方文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但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困、治安、人口老龄化和城市传统文化风貌破坏等)二、城市化的进程:全球性城市化发生在工业革命后。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七章城市环境第二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
第二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堂巩国 卜跟踪检测[基础巩固组](2017 •河北名校联考)下图示意2001〜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 比较(%)。
读图,完成1〜3题。
1. 2001〜2008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 ( )A. 先增后减 C.呈增加趋势2. 根据上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 A. 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 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 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 大量农业人口迁入城市3. 为解决图示城市化问题,我国应该 A. 加快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转化 B. 避免城市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 C. 把农民工全部转变为城市人口D. 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解析:第1题,图示2001〜2008年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 则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
第 2题,据图可知,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在2%〜8%之间,而同时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小于1%则城镇人口增长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人口的迁入。
第3题,图示反映的城市化问题是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故应避免城市用地的盲目扩张。
答案:1.C2.D3.B(2017 •河南六校联考)原地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原有的居住地, 而农村用地逐步 向城镇用地转化的过程。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某县人口职业构成变化。
读图,完成4〜B.先减后增 D.呈减少趋势2001年以来我国(5题。
4•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的产业是()A.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 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C. 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 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5. 该县城市化方式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A. 加速区域中心城市的扩展B. 扩大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C. 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D. 不利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甲代表的产业所占比重迅速减小,说明从事该产业的’人口迅速减少,该产业应为第一产业;乙代表的产业所占比重先增加后减少,应为第二产业;丙代表的产业不断上升,应为第三产业。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2部分 第7章 城市与城市化2 城市化
(3)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 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 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如图 3 所示。
(2017· 天津文综)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 又有海河沿岸的 历史遗迹。读图回答下题。
1.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上图所示)已难寻觅,主要 原因是( ) B.河流的改道 D.文化的融合
4.城市建设前后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城市建设后,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的 硬化,不仅减少了水分蒸发,而且使地表径流无法下渗而增加地表 径流量,易引发城市内涝问题;同时减少了地下径流量,这样使城 市的可用水量大大减少。
考点一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 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城市化在发 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2.图表数据表明,德国(
)
A.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进程快 B.环境质量下降,城市问题严重 C.城市人口比重大,集中在中小城镇 D.卫星城市众多,形成城市群(带) 3.德国的城市结构与人口分布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有效阻止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B.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C.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趋于平衡 D.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
城市化 问题 中期阶段 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_______ B:_________
C:后期阶段 ________
高 ,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 城市化水平较___ 缓甚至停滞
2.地区差异
C (填字母)阶段。 (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___ A或B (填字母)阶段。 (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______
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
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趋向集中居住和集聚在城市地区。
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对人口分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也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流动性增加: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这种转移使得人口流动性增加。
农民为了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等,选择流动到城市。
这也导致了城市人口的多样性和文化的碰撞。
2.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大型城市不仅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还有更丰富的文化和娱乐活动。
3.就业机会增加:城市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中的工厂、企业、商业中心等不断涌现,吸纳了大量的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
这种就业机会的增加也促进了人口更多地向城市流动。
4.社会服务设施的完善:城市化是城市面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完善。
城市中有更多的医院、学校、娱乐场所等,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此外,城市化也带来了更好的交通和通讯条件,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信息交流。
5.环境问题的挑战: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面积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城市中的建筑和工业排放大量的废气和污水,致使空气和水质污染加重。
同时,城市化还带来了大量的垃圾和废弃物的产生,垃圾处理和资源利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6.社会问题的出现: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中的贫富差距加大,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
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较低,容易面临就业困难、住房问题、医疗保障问题等。
此外,城市化还导致了城市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变化,带来了养老和照顾问题。
总体来说,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既给人们带来了机遇和福利,也带来了挑战和问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6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必修2)
第26讲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城市化概念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的标志(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化的意义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1)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
(3)城市的兴起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关联。
1.关于城市化标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C.乡镇企业蓬勃发展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答案 C解析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是城市化的结果,不是标志,但是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却能提高城市化水平。
(2016·浙江10月选考)下表为2014年我国三省(市、区)社会经济相关数据。
完成2~3题。
2.影响表中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农业发展水平B.人口自然增长率C.工业发展规模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从区域发展阶段看,上海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是( )A.高新科技B.交通状况C.自然资源D.人口规模答案 2.D 3.A解析第2题,表格数据可见,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城填化之间,没有固定的相关性,不是主要因素;人均GDP越多,城市化水平越高,存在正相关;上海城市化水平很高,但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最小,工业发展规模也不是主要因素。
事实上,人均GDP和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值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
第3题,上海现在已经处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就需要解决不协调的人地关系,经济上侧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少传统工业对环境的污染。
4.一般来说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国家人口城市化水平大于60%,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小于30%。
2014年我国两个数据分别约为54.77%和36%,依据我国国情与发展趋势,可推断今后我国将( )A.减缓工业化进程,保持城市人口比重基本稳定B.提高农业人员从业比重,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C.加快推进中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D.大幅扩张大中城市用地规模;提高大中城市环境人口容量答案 C5.下图表示某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
高考地理专项复习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练习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地理专项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属于逆城市化现象的主要表现是()A.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B.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膨胀,中小城镇发展缓慢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D.中小城镇发展缓慢,人口增多2.在城市化过程中()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B.劳动力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C.城市数目增多,规模缩小D.城市数目减少,规模扩大3.下面几组国家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A.阿根廷、墨西哥、法国B.英国、美国、中国C.日本、美国、英国D.阿根廷、日本、英国4.下面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
读图,回答(1)~(2)题。
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2)下列有关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B.乙地区属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5.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其原因有()①大城市中心区的环境恶化②城市边缘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③大城市中心区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变差④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
高中地理 2.2.1 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和特点每课一练 中
第二节城市化课时1 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和特点[基础过关]1.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示意图”,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读“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完成2~3题。
2.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 ) A.甲、丁B.乙、丁C.乙、丙D.甲、丙3.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 A.甲B.乙C.丙D.丁读“某地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4~6题。
4.上图说明该地区( ) A.城市化程度很高B.城市人口是2 500万C.大约2.5%的人口在郊外居住D.人口密度较大5.此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的国家是( ) A.阿根廷B.印度C.英国D.埃塞俄比亚6.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C.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D.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 ①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②城市人口向郊区发展,城市人口比重降低③大城市规模得到控制④大城市不断涌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下图为“中国、美国、英国三个国家城市化水平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中国和英国的折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图中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1970年以后有什么特点?(3)请在下面方框内画出1950年三国城市人口比重柱状图。
[能力提升]下图反映了某一城市从新中国成立到2000年城市面积的扩展,分析完成9~11题。
9.图中直观反映的是城市化过程中( ) A.城市人口的增加B.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C.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D.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10.图中2000年,该市出现了卫星城,这属于( ) A.郊区城市化B.逆城市化C.再城市化D.城市群11.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该图同时间接反映了其他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B.乡村人口向城市的不断迁移C.城市规模变大,其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增强D.出现了卫星城,证明了该城市不会再有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等城市问题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1.属于逆城市化现象的主要表现是()
A.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
B.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膨胀,中小城镇发展缓慢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中小城镇发展缓慢,人口增多
2.在城市化过程中()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B.劳动力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C.城市数目增多,规模缩小
D.城市数目减少,规模扩大
3.下面几组国家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A.阿根廷、墨西哥、法国B.英国、美国、中国
C.日本、美国、英国D.阿根廷、日本、英国
4.下面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
读图,回答(1)~(2)题。
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2)下列有关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B.乙地区属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
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5.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其原因有()
①大城市中心区的环境恶化
②城市边缘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
③大城市中心区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变差
④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
6.下列不属于世界大城市带的是( )
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
北美五大湖区城市带
C.欧洲西部城市带
D.北美西部城市带
7.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B.自然条件C.人口数量D.人口迁移
8.世界上的“城市群”“城市带”大多分布在( )
A.南半球中低纬
B.北半球高纬
C.北半球中低纬
D.赤道附近
9.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这表明( )
A.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
B.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有助于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C.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是城市文明辐射农村的重要渠道
D.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城镇化
10.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的是()
A.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加 B.郊区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
C.城区与郊区的交通联系更加便捷 D.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