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2)平时作业(四)
古代汉语(2)平时作业(全) 2解读
一、习惯句式·成分省略一、指出下列句中的习惯句式并说明其意义: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1.如……何:把……怎么样。
2.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2.如何;为什么。
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3.何如;怎么样。
4.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4.奈之何;怎么办。
5.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子路从而后) 5.如之何;怎么能。
6.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6.何以……为;为什么……呢。
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七十四章)7.奈何;怎么能。
8.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韩信拜将)8.孰与;表比较。
9.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 9.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
10.与不谷同好,如何?(齐桓公伐楚)10.如何;怎么样。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11.不亦…乎;不也是…吗。
12.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论)孰与;表选择,哪里比得上。
13.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13.无乃……乎;恐怕是……吧。
14.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14.孰与;表比较。
15.王以为何如其父?(秦与赵兵相距长平)何如;表示比较,比…怎么样。
16.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秦与赵兵相距长平)得无……乎;该不会……吧。
17.是岂不足为政邪?(柳子厚墓志铭)岂…邪;反诘句式,难道…吗”。
18.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张巡守雍丘) 18.如……何;表示对某人某事怎样处置,相当于“把……怎么样”。
二、说明下列句子中省略了哪些常见的句子成分:1.汉王曰:“然”。
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古代汉语2》作业形考网考形成性考核册-国家开放大学电大
古代汉语(2)形成性考核册专业:学号:姓名:古代汉语(2)形成性考核册古代汉语(2)作业1一、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的词性和意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庖丁解牛)2、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答李翊书)3、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汉书. 霍光传)4、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季氏将伐颛臾)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起义)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战国策. 燕策)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8、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
(汉书. 贾谊传)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10、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 项羽传)11、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郑伯克段于鄢)1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 秋水)13、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崇。
(冯谖客孟尝君)14、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囯也)15、树成阴而众鸟息焉。
(劝学)16、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不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17、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天论)18、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19、之二虫又何如?(北冥有鱼)20、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察今)21、吾知所以距子矣。
(公输)二、解释下列词意义,说明与现代汉语中词性是否相同。
(一)莫1、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论积贮疏)2、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天论)(二)或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寡人之于国也)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论积贮疏)(三)是1、人以自是,反以相诽。
(察今)2、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押,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3、生之所谓“立言”者,是也。
(答李翊书)(四)非1、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足多也。
北语 18春《古代汉语(二)》
D.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三、判断题(每题4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云胡不夷”中的“云”是当云彩讲。
2.韵目是指每个韵部的代表字。
3.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不依照一般平仄的句子,便是拗救
4.“穷乡隔深辙,颇回故人车”中的“回”是使动用法。
5.真正的五言诗起源于东汉的民谣,文人写的五言诗则是到西汉才出现的。
A.辩解
B.潜伏水中
C.分别
D.埋葬
6.下列句中的“列”,当“众”“诸”讲的是()。
A.遭汉初定,故得列地,南面称孤
B.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
C.列屋而闲居
D.列星随旋。
7.“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出自()。
A.《诗经》
B.《论语》
C.《离骚》
D.《老子》
8.下列句子中的“偷”,当“不厚道”讲的是()。
8.“迟”的本义是慢慢走。
9.“食饱心自若”中“自若”的意思是“自己清楚”。
10.“乐土乐土,爰得我所。”选自《诗经•硕鼠》。
18春《古代汉语(二)》作业_4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平水韵”一共有多少韵()。
A. 106
B. 107
C. 108
D. 540
2.“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改为仄声后,必须改用平声的是()。
9.下列句子中的“发”,当“出发”之意讲的是()。
A.射者正已而后发
B.朝发轫苍梧兮
C.书未发
D.韩信使者至,发书
10.“离骚”的“骚”字意思是()。
A.痛苦
B.磨难
C.离别
D.忧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5道小题,总分值20分)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4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4一、填空(8分,错一处或回答不完整扣1分,不倒扣)1.古今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字产生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假与假借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汉字对使用者思维的影响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异体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形体特点,异体字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40分):1.和拼音文字比较,汉字在保存语言、传送语言方面有什么独特的功能?2.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3.为什么说汉字对汉民族的发展壮大与国家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4.为什么说汉字为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提供了条件?5.为什么说汉字的运用有助于大脑的发展?6.举例说明汉字汉字系统承载了社会物质文化。
7.今字的形体与古字的关系有几种情况?8.关于通假字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三、解释句中黑体字的意义并写出今字(每题2分,共8分)1.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战国策.齐策四》)2.宰夫宰熊蹯不孰。
(<左传·宣公二年》)、3.齐师败绩,知伯亲禽颜庚。
(《左传·哀公二十三年》)4.正日景以求地中。
北语 19秋《古代汉语(二)》作业_1234
19秋《古代汉语(二)》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一联中出句拗和对句救的字分别是()。
A. 兹斑B. 手马C. 自斑D. 自马答案:C q:80、500、92612.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是()。
A. 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B. 宋代朱熹的《楚辞集注》C. 清蒋骥的《山带阁注楚辞》答案:A3.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答案:D4.“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句中的“豫州”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 借代B. 代称C. 隐喻D. 引经答案:B5.“予悲恸不欲活,立重赏收赎。
”中“恸”的意思是()。
A. 痛苦B. 悲伤C. 悲哀过度D. 悲痛答案:C6.下列句子中的介词“以”,表示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籍的是()。
A.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B. 左右以君贱之,食以草具C. 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D.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答案:A7.“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乂”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 稽古B. 代称C. 引经D. 隐喻答案:A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选自()。
A. 《春望》B. 《天末怀李白》C. 《望岳》D. 《梦李白》答案:A9.“温泉水滑洗凝脂”中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A. 借代B. 代称C. 隐喻D. 引经答案:A10.“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一语出自()。
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孟子答案:B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1.以下作品,属于汉魏六朝诗的是()。
A. 《行行重行行》B. 《庭中有奇树》C. 《迢迢牵牛星》D. 《上山采蘼芜》答案:ABC2.通行的《诗经》注本有()。
A. 《毛诗正义》B. 《诗集传》C. 《诗毛氏传疏》D. 《毛诗传笺通释》答案:ABCD3.“然”的意思有()。
2019春《古代汉语(二)》作业特别全
19春《古代汉语(二)》作业_3单选题1.“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中的“故”和下列哪个句子中的“故”所表示的意思一致( B )。
A. 此何故也B. 求也退,故退之,由也兼之,故退之C. 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D. 王室多故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句中“晦”可以解释为(D )。
A. 草木凋零B. 隐晦C. 含蓄D. 夜晚3.真正的五言诗起源于哪里(A )A. 西汉的民谣B. 西汉的文人诗C. 东汉的民谣D. 东汉的文人诗4.五言平起仄收式尾联出句的平仄应该是( B )。
A. 仄仄仄平平B. 仄仄平平仄C. 平平平仄仄D. 平平仄仄平5.下列句子中的“写”,当“书写”讲的是(D )。
A. 御食于君,君赐余,器之溉者不写,其余皆写B.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C. 为官写书受直,以养父母D. 世人写字,能大不能小,能小不能大6.“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中“荷”的意思是( A)。
A. 肩负B. 背靠C. 手提D. 站立7.下列句子中的“忍”,当“忍耐”讲的是(A )。
A. 小不忍则乱大谋B. 君王为人不忍C.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D.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8.“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选自(D )。
A. 《山鬼》B. 《离骚》C. 《渔父》D. 《国殇》9.“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中“涕泪”的意思是 BA. 鼻涕和眼泪B. 眼泪C. 眼泪和鼻涕D. 鼻涕10.“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这句话出自谁的作品(C )。
A. 马致远B. 白朴C. 屈原D. 关汉卿11.七言平起仄收式首联对句的平仄应该是(A )。
A. 仄仄平平仄仄平B. 平平仄仄平平仄C. 平平仄仄仄平平D. 仄仄平平平仄仄12.庄子是什么时期的人( A )。
A. 战国B. 春秋C. 夏D. 商13.“穷年忧黎元,叹息场内热”语出( A )。
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维1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是( D )。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部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称之为“字原”,今人或称之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19世纪末研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赣章出版的《一目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1、汉字神授说;2、汉字西来说;3、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距今10000年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年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等,迄今发现的商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它是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与大篆相对,故称为小篆。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简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
《古代汉语(2)形成性考核册》之作业1-4参考答案
各位同学如在网上直接下载答案,错误极多,须慎用。
本答案仅作参考,错误之处,敬请修改;有疑问之处,请参考重庆电大庞国栋的答案(附于后)。
铜梁电大分校辅导教师杨龙科《古代汉语(2)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一、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的词性和意义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介词,表示对象。
2.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为:介词,表示行为对象。
3.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为:介词,表示被动。
4.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为:动词,变成。
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为:助动词,表示被动。
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为:助动词,表示被动。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为:语气词,与何组成固定格式“何……为”。
8.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
于: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
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于:介词,介绍比较的对象。
10.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于: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表示被动。
11.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于: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处所。
1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助动词,表示被动。
13.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崇。
被:动词,遭受。
14.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副词,仅仅,只是;是:指示代词,这。
15.树成阴而众鸟息焉。
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
16.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不必为之辞”。
夫:指示代词。
17.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然:代词,这样。
18.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胡:疑问词,怎么能。
19.之二虫又何如?之:用作定语,指示、不称代,这。
20.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此其所以败也。
所以:代词,与“以”结合,表行为发生的原因。
21.吾知所以距子矣。
所以:代词,与“以”结合,表行为发生的处所。
二、解释下列词意义,说明与现代汉语中词性是否相同。
(一)莫1、疑问代词,没有谁,与现代汉语中词性不同。
2、疑问代词,没有什么,与现代汉语中词性不同。
(二)或1、无定代词,与现代汉语中词性不同。
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2
《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2)1、最早对“六书”含义做出解释的是谁,怎么解释的?最早对“六书”作出解释的是许慎。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不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掇,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班固、郑玄、徐慎所说的“六书”异同是什么,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班固、郑玄、许慎所说的“六书”,名称和排列有同有异。
班固所说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玄所说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所说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从名称上看,象形、转注、假借,三家所说相同。
班固说的“象事”,郑玄称“处事”,许慎称“指事”;班固说的“象意”,郑玄、许慎都称“会意”;班固说的“象声”,郑玄称“谐声”,许慎称“形声”。
这里需要注意三点:第一,班固所说“象形、象事、象意、象声”中的“象”是象征的意思,许慎“象形”中的“象”是相像的意思。
名称虽然一样,但内涵不同。
第二,“象事”与“指事”,“象意”与“会意”,前者概括性强,后者具体而明确。
概括性强,包容度就大;具体而明确,包容度就小。
因此后世有研究者认为“六书”并不能概括汉字的所有类型,在对一些字的类型分析上也出现了种种分歧。
第三,在排列顺序上,班固的排列由具体到抽象,似乎更符合汉字产生的逻辑发展。
3、为什么说班固所说的“造字之本”是指造字的理据?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中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就是汉字构成的要素、音、义三者结合起来构成字的方式。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4《古代汉语专题》作业4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4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4参考答案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古代汉语专题》作业4参考答案”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汉语专题(2)》作业4(语音部分)一、填空:(20分,错一处扣1分,不倒扣)1(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的学问叫做音韵学。
2(一个音节可以包括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五种成分。
用汉字表示音类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位;二是把某种共同成分的汉字算作一个类别,并给这1个类别起一个名称。
3(隋唐时代汉语有四个调类,分别用“平”、“上”、“去”、“入”四个字代表。
4(韵的构成条件是韵腹、韵尾和声调都相同,韵的名称叫韵目。
5(汉语音韵学产生于汉末;三国时出现了韵书。
6(现存最早的韵书是《切韵》,该书后来成为汉语音韵学的经典。
7(南北朝时期,语音的一个特征是韵母繁化,韵部比以前分的多。
中古的四声体系确立了,有很多上古时期收塞音韵尾的入声字变成去声。
唐五代时期,韵母系统又向简化的方向发展,韵部减少了。
8(近代汉语共同语的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是中心基础方言发生转移。
9(近代汉语时期,音韵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出现了新的2音韵学著作种类,是以图表形式分析语音系统的等韵图。
10(近代汉语语音的代表性音系是《中原音韵》。
11(中古时代的韵书以《广韵》为代表,它的体例可称作三级分类法,它的声调系统是平、上、去、入。
12(明代的韵书《韵略易通》在体例上有所改进,它采用的是四级分类法,它的分类次序也跟《广韵》不同。
13(反切的原理是把切上字的声母和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相结合,合成另外一个音节,这就是被切字的读音,它的前提是反切上字和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和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韵图大约产生于唐末五代时期,盛行于宋元明清。
各个时期韵图编纂原理是:以层级分类和交叉分类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示汉语的音节结构。
14(韵图把韵尾相同韵腹接近的韵归成上位的大类,叫做转或摄。
15(“开”与“合”以介音韵腹里有没有u或半元音w ,有u为合口,反之为开口来区分。
古代汉语形成性考核册答案4
作业(4)参考答案一、?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的主要特点及其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唐代以前的诗歌或者唐代不讲究格律的诗歌叫作“古体诗”;将唐代以后按照诗律创作的诗叫作近体诗;二者主要区别:一是句数,二是押韵,三是平仄,四是对仗。
2、什么是平仄什么是粘对什么是拗救平仄是平声和仄声,是个声调的问题;同一联中的出句与对句的平仄(主要是第二字)相反称为“对”,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局平仄(主要是第二字)相同的称为“粘”。
3、什么是三平调什么是犯孤平句尾连续出现三个平声字称为“三平调”;在五言“平平仄仄平”中第一个字,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字应用平声,如改仄声,全句除尾句外,只有一个平声,就叫“犯孤平”/4、根据首句平仄推演五律、七律平仄式的原则是什么? ? 一句之中平仄交替。
同联出句与对句平仄相对(主要是第二字)成为“对,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局平仄(主要是第二字)相同的称为“粘”,按照粘对进行平仄推演。
此外,偶数句最后一字是韵脚,因此必然是平声,奇数句除入韵首句尾字是平声字外,其余尾字都是仄声,格律上不出现三个平声尾和三个仄声尾。
5、分析近体诗的平仄应采取什么步骤? ? 一要根据首句第二字与尾字平仄推出首句平仄句型;二要根绝首句平仄依照“对”、“粘”规律推出全诗平仄格式;三是找出实际字音与格式不一致的地方。
6、什么是对仗什么是工对、宽对什么是借对什么是流水对对仗又称“骈偶”、“对偶”,两两相对。
工对是指意义范畴相一致的词的对仗。
宽对指词义并不相同,而只是词性相对的对仗。
借对指利用汉字一字多义和同音字特点,巧妙进行对仗,可分为“借义”和“借音”两种。
流水对指相对的两句是由一个意思连贯而下,也就是一句话分两句说,去掉上句或下句意思便不完整。
7、什么叫词调、词牌、词谱词调是写词是写词是依据的乐谱。
词牌是个汇总词调的名称,来源各不相同。
词谱是辑录各种词调,说明词的格律的着作。
古代汉语练习四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四及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1、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2、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3、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4、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5、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6、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7、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
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最新题库含答案】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答案
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答案1、甲骨文。
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秦书八体是: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
(P14)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新莽时代的六书是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虫书。
(P 14)4、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采用的字体是小篆。
(P 15)5、大篆的名称始见于《汉书;艺文志》。
(P 14)6、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小篆;从小篆变为隶书;从隶书变为楷书。
(P 15)7、甲骨文是在1899年被金石学王懿荣偶然发现的。
(P 15)8、甲骨主要出现在河南安阳,那是殷商王盘庚迁殷后的商王朝都城的遗址,称作殷墟。
(P 15)9、完整的甲骨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P 16)10、甲骨文形体的主要特点是象形程度比较高,接近图画文字;字体不规范。
(P 16)11、占卜时,对占卜的事,经常要从正反两方面设问,称为对贞。
(P 16)12、刘锷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孙诒主的《契文举例》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书。
考释方面含有大成的著作有于省吾的《甲骨文字诂林》,资料方面最丰富的著有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工具方面有孙海波的《甲骨文编》,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综合研究著作有陈梦家的《殷墟卜辞综述》。
(P 20)13、在铜器上铸铭文,开始于商代后期,两周则大为流行。
14、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的不同主要有:(1)商代金文象形程度很高;(2)从笔势看,由于金文是范铸,多保存肥厚的笔法,甚充实的团块,而甲骨文是刀刻,一般将圆形改为方形,团块则只勾勒轮廓;(3)与甲骨文比,金文的书写款式比较规整,或正或反、或斜或倒的情况比起甲骨文来少得多了,偏旁的位置也是如此,尽管金文还有变换偏旁的位置的,但比起甲骨文来显著地减少了。
(P 21-22)15、春秋晚期以后金文美术字字体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故意将笔画拉长,甚或作曲折宛转之势;二是在字形之外,加画鸟虫之类的装饰品。
古代汉语(二)模拟试卷四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古代汉语(二)》模拟试卷四注意: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中的“讲”应解释为( C )。
[A] 讲究[B] 精深[C] 研究[D] 教授2、“出其所不趋,趋必所不意”中“意”的意思是( A )。
[A] 意料[B] 意向[C] 意思[D] 意见3、《非攻》选自( D )。
[A] 《老子》[B] 《论语》[C] 《诗经》[D] 《墨子》4、庄子是什么时期的人( A )。
[A] 战国[B] 春秋[C] 夏[D] 商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出自( D )。
[A] 《老子》[B] 《论语》[C] 《诗经》[D] 《庄子》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再涅,与之俱黑。
”语出( A )。
[A] 荀子[B] 老子[C] 孟子[D] 孔子7、“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句中“过”的意思是( A )。
[A] 经过[B] 超过[C] 胜过[D] 过分8、“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中“说”的意思是( C )。
[A] 说明[B] 解释[C] 主张[D] 说服9、“赵氏求救于齐”句中“求”的意思是( C )。
[A] 寻找[B] 要求[C] 请求[D] 责求10、“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
”句中“伐”的意思是( A )。
[A] 讨伐[B] 陈述[C] 砍伐[D] 伐倒11、古代汉语的代词中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的是( C )。
[A] 谁和孰[B] 安和焉[C] 者和所[D] 彼和夫12、《诗经》收录的是我国哪个朝代的诗歌(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2)平时作业(四)
陈白夜
四、介词·连词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汉语介词主要特点是什么?
2.古代汉语介词和现代汉语介词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介词和介词宾语,如介词宾语省略,也请说明:
1.汝将何以视天地。
(段太尉逸事状)
2.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察今)
3.客从外来,与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
4.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庖丁解牛)
5.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齐桓公伐楚)
6.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7.材不为世明,道不行于时。
(柳子厚墓志铭)
三、说明下列名词的词性和在句中的作用:
(1)于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季氏将伐颛臾)
2.青,出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3.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答李翊书)
4.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5.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齐桓晋文之事)
(2)诸
1.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郑伯克段于鄢)
2.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孟子·滕文公下)
(3)以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4.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鸿门宴)
5.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齐桓晋文之事)
6.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段太尉逸事状)
7.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齐桓公伐楚)
8.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9.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寡人之于国也)
10.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柳子厚墓志铭)
11.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出师
表)
12.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
(自知)
13.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4)为
1.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鸿门宴)
2.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指南录后序) 3.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答李翊书)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论)
5.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
(答李翊书)
6.南方有鸟焉,名门蒙鸠,以羽为巢。
(劝学)
7.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季氏将伐颛臾)
8.为词章,泛滥停畜,为深博无涯涘。
(4)而
1.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晋灵公不君)
2.子路拱而立。
(子路从而后)
3.触槐而死。
(晋灵公不君)
4.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冯谖客孟尝君)
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北冥有鱼)
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
7.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自荐)
五、语气词
一、问答:
1.古代汉语的语气词分为几类?
二、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语气词,并指出其所属的类别: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北冥有鱼)
2.《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
3.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
4.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5.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论语·先进)
6.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
(段太尉逸事状)
7.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答李翊书)
8.夫古之有死也,令后世贤者得之以息,不肖者得之以伏。
(景公置酒于泰山之上)
9.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北冥有鱼)
10.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答李翊书)
1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季氏将伐颛臾)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气词,并说明它们所表达的语气: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季氏将伐颛臾)
2.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子路从而后)
3.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答李翊书)
4.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子路从而后)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北冥有鱼)
四、说明下列各词在句中的词性、词义或语法作用:
(1)乎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
3.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答李翊书)
4.虽然,不可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答李翊书)
5.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答李翊书)
6.如是者,其亦足乐乎?(答李翊书)
(2)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劝学)
2.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郑伯克段于鄢)
3.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晋灵公不君)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