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学设计-天气与气候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公开课教案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公开课教案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天气与气候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区分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与气候现象,提高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天气与气候的定义2. 天气与气候的联系与区别3. 天气与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联系与区别。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天气与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提问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讲解概念:详细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

3. 案例分析:分析天气与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农业生产、出行等。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天气与气候的认识,讨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5.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天气现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雨、雪、雾等。

2.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见天气现象的识别2. 天气变化的原因3. 天气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天气现象。

2. 讲解法:讲解天气现象的成因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提问学生对天气现象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

2. 讲解天气现象:讲解常见天气现象的识别及成因。

3.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分组讨论天气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气候类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认识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气候类型的划分及特点2.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3.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图表法:展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让学生直观了解气候类型。

天气与气候教案(精选11篇)

天气与气候教案(精选11篇)

天气与气候教案(精选11篇)天气与气候教案篇1[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3.了解上海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方法与过程: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教学说明]: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学生也较为熟悉。

为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天气资料、与天气变化有关照片在课堂中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讲到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时援引了一些新闻图片,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由于预备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中引用两段视频片段,一段是近期的天气预报,让学生看了以后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播报天气,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符号。

另一段录象是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的宣传片花,旨在使学生认识天气灾害的严重后果,由于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设计一些防灾问题,以图解答,向学生介绍应对措施,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板书课题:多变的天气二.新课讲授(一).天气及其影响什么是天气?①天气的概念②出示一组天气图片,说出表示的天气状况,还有哪些天气?③举一反三: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电闪雷鸣四季如春冬长夏短风和日丽天气与人类①学生交流:a.介绍最近一周来的天气预报(表格罗列数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变化图)b.介绍最近这段时间来天气变化给校内外带来的影响(学生照相机拍下的照片)②出示一组天气与各行各业相关的图片,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天气影响生产的例子.③小结过渡: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时也有消极作用,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早做准备,趋利避害。

《天气与气候》教案(通用5篇)

《天气与气候》教案(通用5篇)

《天气与气候》教案(通用5篇)《天气与气候》教案篇1天气与气候教案高中地理教案其次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五节天气与气候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同学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分,气团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锋面的概念、形成。

2.使同学学会运用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的学问,分析锋面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

3.使同学能联系当地的天气变化,理论联系实际,培育同学不断探求新学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冷锋与天气。

教学难点锋面与天气。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投影片(世界气团分布图——复合片)、板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这一节我们讲第五节,天气与气候。

它是在综合前四节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概括和总结,并联系实际说明气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全章的总结。

【板书】第五节天气与气候一、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要求已经记录了这几每天气预报。

【提出问题】我们每天在听天气预报,今日天气和昨天相同吗?谁来说明最近两天的天气状况?什么是天气?同学回答。

【老师总结】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北京,那么北京的气候特征是什么?同学回答。

【老师总结】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每年都如此,是有规律的,比较稳定的,而天气是瞬息万变的。

【转折过渡】那么什么因素影响天气与气候呢?【板书】二、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1.气团介绍气团的概念。

同学阅读,画在书上。

【出示投影】“世界气团分布图”【提出问题】气团定义(概念)中的“广阔范围”有多大?【指图讲解】看图,整个北太平洋地区,主要是一个热带海洋气团。

【承转】这么大范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均一的大团空气是怎么形成的?介绍气团的形成。

【提出问题】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同学回答老师讲解】是地面辐射,即对流层大气的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主要受地面影响。

【提出问题,同学争论】看投影片在陆地和洋面的交界处有没有气团形成?为什么?假如大团空气运行到太平洋洋面上空,立刻又移走了,是否形成气团?【同学回答,老师总结】在陆地与洋面交界处不行能形成气团,由于下垫面性质不均一;大团空气运行到太平洋洋面上空,立刻又移走了,不会形成气团。

天气与气候初中地理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

天气与气候初中地理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

天气与气候初中地理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天气与气候初中地理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天气与气候初中地理公开课教案篇1教材分析^p1、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考虑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绘。

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2、本节核心内容是区别天气和气候;功能和价值:学习了本节课后能阅读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

学情分析^p天气是七年级学生认识较深入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这种认识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要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天气特点,天气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将来天气的信息,更好地为消费和生活效劳,建立起对大气的理性认识。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通过看图讨论培养分析^p 和比拟的才能,区分出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天气是描绘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段的大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2、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运用知识的才能,知道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在认识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后,要学会收看天气预报,看懂简单的城市天气预报图。

3、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的才能。

过程与方法1、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看图联络实际培养比拟、分析^p 、概括才能。

并通过学生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记录天气预报〔课后观察〕,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师生互动,构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区别“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

2、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收看天气预报。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主题:天气和气候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2. 培养学生分析和预测天气的能力;3. 了解不同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资源:1. 天气预报图表、天气图谱、世界气候图;2. 各种天气现象图片、温度计、雨量计等;3. 图书馆或互联网上的相关书籍。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展示几张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天气;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不同的天气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二、探究天气和气候(15分钟)1. 提问:你对天气和气候这两个词有什么了解?2. 讲解:学生回答后,给出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天气是指某一时间段内大气的状况,而气候是指长期平均天气的分布特征。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组,每组从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找出一本关于天气和气候的书籍,然后阅读并总结书中的关键信息。

4. 学生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他们所找到的信息,并与其他组进行讨论。

三、了解天气的分析和预测方法(15分钟)1. 分析天气图谱:向学生展示一份天气图谱,并解释图谱上的符号和标识;2. 天气预报游戏:分发给学生一份天气预报表格,让他们根据天气图谱上的信息进行填写,然后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预报结果;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天气观测和预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天气预报信息来安排日常活动。

四、了解不同气候对生活的影响(15分钟)1. 展示世界气候图:向学生展示一张世界气候图,让他们观察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2. 分组研究:将学生再次分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进行研究,并总结该气候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3.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与其他组进行讨论。

五、总结与延伸(5分钟)1. 总结: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调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以及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2. 延伸: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并了解更多有关气候变化的知识。

这个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天气和气候教案(精选7篇)

天气和气候教案(精选7篇)

天气和气候教案天气和气候教案(精选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气和气候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天气和气候教案篇1学习指导语: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为了在各种气候下生存,初步学会了一点看天知识,到了奴隶社会,人类对天气变化的认识发展了,殷代甲骨文中就有雨、雪、风、云、虹、晕等天气现象。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二十四个节气开始产生,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观察天气季节变化的总结,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尽管气象科学已进入高科技现代化时代,但24节气知识在了解、掌握天气变化规律,预测天气方面仍有其独特的作用和特有的应用价值。

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顺应天时,敬畏自然,企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情感。

同学们:你们知道24节气产生在哪个地区吗?学习重、难点:绘制、分析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熟练运用地图分析气温、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运用综合比较的复习方法,归纳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实现知能、知情的迁移。

学习过程:一、24节气产生在哪个温度带?1.甲地最热月是月,月平均气温大约为,最冷月是月,月平均气温大约为。

甲、乙、丙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地,位于寒带的是地。

甲、乙两地中,地在北半球,地在南半球。

2.连线:正确描述各地气温年变化特征甲终年严寒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丙全年高温或终年炎热3.24节气产生在哪个温度带?二、填图观察,24节气产生在哪种降水类型分布区?1.五地均位于半球(南、北)。

2.连线:正确描述降水季节变化特征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北京全年多雨区伦敦夏季多雨区罗马全年湿润区开罗冬季多雨区3.24节气产生在哪种降水类型分布区?三、读图分析,24节气产生在谁的家乡?1.根据表格资料填绘牛牛家乡的气温降水柱状图。

月份56789气温1825262519降水5392200210702.完成表格:牛牛红红亮亮甜甜1月(℃)-12-17月(℃)2625气温年较差(℃)2617年降水量(毫米)将以下年降水量数值,填入相应的四个地区中:45、450、700、10003.观察气候差异,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需用地图: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等。

天气与气候教案

天气与气候教案

天气与气候教案教案:天气与气候一、知识目标:1. 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2. 掌握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因素;3. 理解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2. 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提问:“你们觉得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2. 让学生简单阐述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展示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某一地点的大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天气状况的统计结果。

”2. 请学生一一回答:“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是什么?”步骤三:因素分析(15分钟)1. 带领学生讨论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因素,包括地理因素、大气运动、水汽等。

2. 指导学生详细解释每个因素是如何影响天气和气候的。

步骤四:实例探究(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选取一个城市,调查该城市的天气、气候和影响因素。

2.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调查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和讨论。

步骤五:归纳总结(10分钟)1. 学生总结天气和气候的定义以及区别;2. 归纳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因素。

五、巩固练习: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答以下问题:1. 试解释为什么云南的气候比较湿润?2. 哪些因素会导致某个地方天气的变化?3. 为什么同一天,不同地区的天气会有所不同?六、拓展延伸: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气象学中常用的天气现象,如台风、冰雹等,并对其进行简单介绍。

七、课堂小结:回顾本课学到的内容,再次强调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区别以及影响因素。

八、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天气变化情况,并对所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精选3篇)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精选3篇)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精选3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篇1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天气及其影响1.人们常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常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猎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柔降水的状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确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确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

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根据特地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干净的空气1.空气质量的凹凸,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新奇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其次节气温柔气温的分布一.气温与我们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

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二.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消失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消失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北半球消失在7月,南半球消失在1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消失在1月,南半球消失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消失在8月,南半球消失在2月南半球最低气温消失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消失在2月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公开课教案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公开课教案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区分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使学生掌握气温、降水、风向等基本气象要素,并能够分析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与气候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天气与气候的定义及区别2. 气温的分布与影响因素3. 降水的类型与作用4. 风向与风力的形成5. 天气与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气温、降水、风向等基本气象要素的分布与作用。

2. 难点:天气与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天气与气候的作用。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的天气与气候图片,引发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天气与气候的定义及区别,讲解气温、降水、风向等基本气象要素的分布与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天气与气候对农业、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探讨天气与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天气与气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有关天气与气候的资料,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7. 板书设计:天气与气候1. 天气与气候的定义及区别2. 气温的分布与影响因素3. 降水的类型与作用4. 风向与风力的形成5. 天气与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六、教学策略1.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

2. 通过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了解气象预报的基本流程。

3. 设计互动环节,如天气模拟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气候系统的运作。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团队中的参与度和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公开课教案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公开课教案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区分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使学生掌握天气的要素,如气温、降水、风向等,并能够描述简单的天气现象。

3. 培养学生对气候类型的认识,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

4.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联系与区别。

2. 天气的要素:气温、降水、风向等。

3. 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

4. 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天气要素、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

2. 难点:天气与气候的联系与区别,气候类型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天气与气候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各种天气与气候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地天气与气候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气候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区分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 介绍天气的要素,如气温、降水、风向等,并通过实例分析各种天气现象。

4. 讲解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5. 分析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知识的理解。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份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调查报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天气预报、气候研究等领域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当地天气与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课堂互动1. 设置问题抢答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课堂活力。

2. 开展小组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巩固所学知识。

八、评价与反思1.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天气与气候初中地理公开课教案:分析气象数据的应用

天气与气候初中地理公开课教案:分析气象数据的应用

天气与气候初中地理公开课教案:分析气象数据的应用分析气象数据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定义和区别。

2.掌握各种气象数据的含义和测量方法。

3.学会使用气象数据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变化和趋势。

4.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天气与气候的定义和区别。

2.各种气象数据的含义和测量方法。

3.使用气象数据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变化和趋势。

4.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1.各种气象数据的含义和测量方法。

2.使用气象数据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变化和趋势。

四、教学难点1.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1.前置知识导入。

2.听取专家讲解。

3.让学生自主探究。

4.小组讨论。

5.组织实验。

6.总结思考。

六、教学准备1.地图和气象图表。

2.气象观测仪器。

3.气象数据分析软件。

4.环境保护宣传资料。

七、教学过程及设计一、引入教师介绍本次课程内容,为学生介绍天气与气候的定义和区别,并对气象数据的测量方法进行简单说明。

二、听取专家讲解请一位气象专家讲解各种气象数据的含义和测量方法,并向学生介绍如何利用气象数据分析天气和气候。

三、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使用气象数据,分析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和趋势,并制作相应的气象图表。

可以使用气象数据分析软件来进行数据处理。

四、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和图表,并让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和建议。

五、组织实验让学生进行一项简单的气象实验,如测量空气温度、湿度、风速等。

此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气象数据的测量方法,同时也可以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变化和发展。

六、总结思考向学生介绍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并让他们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可以展示一些环境保护宣传资料,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

八、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家后,继续分析当地的天气和气候数据,并制作相应的气象图表。

另外,让他们撰写一篇小论文,阐述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并谈谈如何保护环境。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通用4篇)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通用4篇)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通用4篇)天气和气候篇1天气和气候 7.8 磅 0 2天气和气候【教学重点】天气预报图的使用、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教学手段】录像:天气预报计算机:(1)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2)天气形势图;(3)各种常用的天气符号图;(4)风向示意图;(5)气象观测仪器----百叶箱、温度计;(6)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图。

【教学过程】(引课出示投影片1)你能够从投影片中读出哪些内容?中央气象台城市天气预报:xx年05月28日20时至05月29日 20时城市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篇2天气和气候 7.8 磅 0 2天气和气候【教学重点】天气预报图的使用、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教学手段】录像:天气预报计算机课件:(1)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2)天气形势图;(3)各种常用的天气符号图;(4)风向示意图;(5)气象观测仪器----百叶箱、温度计;(6)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图。

【教学过程】(引课出示投影片1)你能够从投影片中读出哪些内容?中央气象台城市天气预报:2002年05月28日20时至05月29日 20时城市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篇3天气和气候 7.8 磅 0 2天气和气候【教学重点】天气预报图的使用、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教学手段】录像:天气预报计算机课件:(1)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2)天气形势图;(3)各种常用的天气符号图;(4)风向示意图;(5)气象观测仪器----百叶箱、温度计;(6)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图。

【教学过程】(引课出示投影片1)你能够从投影片中读出哪些内容?中央气象台城市天气预报:xx年05月28日20时至05月29日 20时城市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篇4天气和气候 7.8 磅 0 2天气和气候【教学重点】天气预报图的使用、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教学手段】录像:天气预报计算机课件:(1)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2)天气形势图;(3)各种常用的天气符号图;(4)风向示意图;(5)气象观测仪器----百叶箱、温度计;(6)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图。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教案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教案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 掌握气候变化的原因。

二、教学难点:1. 掌握气候变化的原因。

2. 深入了解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三、教学重点:1. 掌握气候变化的原因。

2. 深入了解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四、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法。

五、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整体讲解。

六、教学内容:1. 什么是天气?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某一地点的大气环境状态。

它受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云量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的天气会随着季节、时间和气候的变化而改变。

2. 什么是气候?气候是指长期以来某一地区的大气环境状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向、风速、云量等。

通常以30年为统计期,来描述一个区域的气候特征。

3.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气候是指长时间内某一地区的大气状态,而天气是指短期内某一地区大气的状态。

天气是瞬息万变的,而气候则比较稳定。

气候可以从地球物理学、气象学和地理学等领域进行研究,而天气属于天气学范畴。

4. 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的原因很复杂,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火山喷发和大气成分变化等;人类活动则包括工业、能源消耗、农业和城市化等。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尤为显著。

七、教学过程:1. 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 接着,让每个小组讲述自己的观点。

3. 教师在整理学生的回答后,进行全体讲解,明确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4. 学生针对气候变化的原因进行讨论,整理出各种因素,并探究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5.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整体讲解。

八、教学评估:1. 每个小组的讨论记录。

2. 全班回答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3. 个人总结气候变化的原因。

九、教学资源:1. 幻灯片。

2. 视频。

3. 图表。

4. 课外阅读材料。

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通用5篇)

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通用5篇)

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知识目标: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熟悉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知道主要天气符号。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收听,收看和天气预报;初步学会识别我国卫星云图上云雨区域的分布及其变化,推断主要地区的天气情况。

3、情感目标:通过普及天气预报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同时,增强科技兴国的意识。

教学重点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天气符号,判读天气预报图,说明主要地区当日的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1、卫星云图的判读,判断主要地区的天气情况。

2、天气符号——“风”的判读与绘制。

教学用具1、电脑课件的内容包括:(1)录像资料:中央一台的天气预报。

(2)图片资料。

2、天气符号的活动卡片;教师自制的竞赛表格。

3、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本节教学主要采用小组竞赛活动法,包括合作讨论、识图与绘图、角色扮演等。

课时设计2课时第一课时一、天气与气候1、导入新课学生表演小品——四个学生分别穿上不同的服装,模拟在北极、英国伦敦、新西兰和家乡四种天气情况(暴风雪、雨天、晴天、阴天)下相互问候的情景。

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师:刚才的小品都反映了几种天气情况呢?(生答)进一步启发学生复习思考天气的概念及特征,再配以媒体显示天气的概念。

师:家乡夏季的天气有晴有阴有风有雨,无论天气怎样我们都只有一个感觉,是什么?(生:热)师:冬季天气各有不同,但大家都只感觉怎样呢?(生:冷)师:夏季比较热冬季比较冷,这是家乡的什么特征呢?(生答)启发学生思考气候的概念及特征,媒体再显示气候的概念。

师:同学们想一想天气与气候的差别在哪里呢?(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再进一步强调天气与气候的本质区别。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篇1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初中地理公开课天气与气候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公开课天气与气候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公开课天气与气候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气候变化、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与联系。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图片,如南方多雨、北方干燥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吗?它们有什么不同?2.学习天气与气候的概念(1)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定义。

(2)举例说明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如:晴天、雨天是天气,而湿润、干燥是气候。

3.观察与分析(1)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料,如气温、降水等。

(2)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这些资料,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4.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1)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2)让学生举例说明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与联系。

(2)强调关注气候变化,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讲解、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掌握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述不够准确。

4.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关注气候变化,保护环境,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五、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气候变化、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与联系。

小学科学《天气与气候》课堂设计

小学科学《天气与气候》课堂设计

小学科学《天气与气候》课堂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区分天气和气候的不同。

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读懂简单的天气预报。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天气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的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让学生认识到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区别。

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

2、教学难点分析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理解气候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天气和气候的图片、视频、天气预报片段等。

2、天气符号卡片。

3、小组活动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1、播放一段关于不同天气的视频,如晴天、雨天、雪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视频中呈现的天气现象。

2、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不同的天气?”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天气与气候》。

(二)讲授新课(20 分钟)1、天气的概念(5 分钟)展示几张不同天气的图片,如蓝天白云、狂风暴雨、大雾弥漫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所展示的天气有什么特点。

教师讲解:“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包括阴晴、风雨、冷热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如今天是晴天、昨天下雨了等。

2、气候的概念(5 分钟)展示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如热带雨林、温带草原、寒带冰原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地区的气候有什么不同。

教师讲解:“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如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潮湿、温带地区四季分明等。

3、天气与气候的区别(5 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在黑板上列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如时间长短、变化特点等。

天气与气候地理教案

天气与气候地理教案

天气与气候地理教案第一章:天气与气候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 掌握影响天气与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内容:1. 天气与气候的定义。

2.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3. 影响天气与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的理解。

2. 讲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影响天气与气候的主要因素。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不同因素对天气与气候的影响。

5. 总结讲解内容。

第二章:天气预报教学目标:1. 学会阅读天气预报。

2. 理解天气预报中的常用术语。

教学内容:1. 天气预报的构成。

2. 常用天气预报术语(如晴、多云、阴、雨、风速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天气预报的了解。

2. 讲解天气预报的构成。

3. 讲解常用天气预报术语及其含义。

4. 小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解读天气预报。

5. 总结讲解内容。

第三章:气候类型与气候区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2. 学会根据气候特征划分气候区。

教学内容:1. 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2. 气候区的划分依据及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气候类型的了解。

2. 讲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3. 讲解气候区的划分依据及特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5. 总结讲解内容。

第四章: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

2. 认识全球变暖对环境与人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气候变化的原因(如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

2. 全球变暖对环境与人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的了解。

2. 讲解气候变化的原因。

3. 讲解全球变暖对环境与人类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5. 总结讲解内容。

第五章:天气与气候灾害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天气与气候灾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教学设计-天气与气候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孙小琳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更加关注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络、报纸、图书等学会调查和分析资料,在欣赏、快乐的氛围中对所学知识渗透。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风向标――风杆、风尾、风旗以及风向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古时候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博学多才,诸葛亮就是其中翘楚。

他不仅是一个运筹帷幄的军事家,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也是一个博学的气象学家。

大家听过《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和“借东风火烧赤壁”的典故吗?对,这些都是诸葛亮运用气象知识巧妙打败敌人的故事。

可见,气象知识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

那么,我们生活中需要掌握气象知识吗?(生答略)对,所以我们要了解气象知识,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更好的适应生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天气和气候》。

板书:天气和气候
<讲授新课>
教师: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视频,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播报顺序、内容,然后总结天气的概念和特点。

课件:什么叫天气?
学生讨论:根据当天的天气状况和已经了解的天气预报的内容请同学们描述天气的概念。

(同位交流)
讲解: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

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述。

从同学们的回答看,我们不难知道天气有两个特点。

学生总结:时间短、变化快
举例:请学生举例说明天气的这两个特点。

同学们纷纷举例:六月天,孩子面,说变就变……
过渡:了解天气对我们的实际生活、工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一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呢?
学生:手机、电话(拨打121)、观察(看云识天气)、收看天气预报等。

活动:
1、识别天气符号(打开课本P58主要天气符号图)
出示各种天气图片,配以讲解天气符号,形象直观。

2、记忆天气符号
各小组的同学可以用彩笔画出部分天气符号,可以做成简易卡片,采取看图抢答的方法进行巩固。

教师要及时评价。

过渡:同学们注意了没有,在看天气预报的时候,一般先出现的是卫星云图,什么是卫星云图?如何根据卫星云图来判别简单的天气预报呢?
课件:卫星云图
讲解:气象卫星从太空不同的位置对地球表面进行拍摄,大量的观测数据通过卫星传回地面工作站,再合成精美的云图照片。

目前,电视节目中通常使用的云
图,就是红外云图通过计算机处理、编辑而成的假彩色动态云图画面。

在彩色的红外卫星云图照片中,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呈白色,有些地方呈绿色,而另一些地方却呈蓝色等等。

那么这些颜色都有些什么含义呢?
小结: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越浓,代表降水量越大。

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晴。

蓝色――代表的是海洋。

黄色――代表沙尘暴,多发于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的春季。

练习:请同学们判断出教材上P58的“卫星云图”上我国的青藏高原、家乡所在地的天气状况(青藏高原有雨)
活动:
1、学做天气预报员
把学生分为六人为一小组各小组任意挑选城市,发布天气预报,教师做好巡回指导,让学生在模仿预报员的过程中加强对主要天气符号的记忆和理解。

2、P59活动第2题,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介绍的活动是否妥当?并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说说为什么不妥?
台风——捕鱼不合适;沙尘暴——跳绳不合适;
霜冻——插秧不合适;晴——打球合适
过渡:如果去海南旅游应该带什么衣服呢?需要带羽绒服吗?(生答略)你们没有收看天气预报怎么知道的?因为我们知道海南的气候终年炎热。

那么什么是气候呢?
课件:播放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同学们欣赏不同气候的景观,更清楚的了解气候和天气的区别。

(学生观察后总结)
小结: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归纳
练习:下列词语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是气候?
风和日丽——天气;暴风骤雨——天气;
四季如春——气候;阴转多云——天气。

概念 特点 共同点 天气 略 短时间、多变 都是反映一个地方的大气状况
气候 略 长时间、稳定性
过渡:你了解当地的天气与气候吗?了解了天气和气候的有关知识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用呢?
板书:天气与气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可以举行一个小小辩论会,学生自由谈论,教师作好指导)。

我们当地的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夏秋降雨多,冬春降水少。

学生反馈:让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和不足,互相交流学习的感受,对不明白的还可以继续提出疑问。

对有的问题没有解决好的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六、板书设计:
一、天气
1、概念及特点:短时、多变
2、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
①常见的天气符号
②卫星云图的识别
二、气候的概念及特点:长时、稳定
三、天气和气候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可选)
七、教学后记:
一、学习身边的、有用的地理知识。

天气和气候,如果按传统的授课方式,讲起来会有些难度,因为气候、卫星云图等专业术语很抽象,而本节课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出发,从同学们的观察、回忆入手,了解天气和气候,教案中列举了既浅显又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说明掌握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使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

二、给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地位,请同学们自己发现问题,师生一起探究问题。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现,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还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成为课堂的主人,营造出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和个性张扬的空间,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

地理教学设计之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主讲人孙小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