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题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作用是()A. 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B. 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C. 加快了新兴封建制度的确立过程D.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答案】B【解析】“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实质上都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所以直接导致了土地私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选项B正确铁犁牛耕推广导致了赋税制度的变化选项A排除赋税制度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封建制度确立但是这不是赋税制度改革的直接作用排除C赋税制度改革不会直接促成奴隶主贵族世袭权力的废除排除D故选B2.《齐民要术》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所指的农具()A. 方便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B. 用于开沟播种提高劳动效率C. 便于深耕碎土节省人力畜力D. 可以防旱排涝增加粮食产量【答案】B【解析】A.根据材料“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 并结合所学可知描述的是兼具耕作和播种的工具耧车而该项指的是除草技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根据材料“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可知描述的农具是兼具耕作和播种功能结合所学可知耧车是兼具耕作和播种的工具耧车既可以平整土地也可以播种提高了劳动效率故B正确C.该项指的是耕作技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D.该项指的是灌溉技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故选B3.考古发现的元代印刷的商品包装纸——“裹贴” 上面写有“□□□家打造南无佛金诸般金箔”“见(现)住杭州泰和楼大街南”“坐西面东开铺”“不误主顾使用” “裹贴”的发现反映出()A. 佛教思想出现兴盛局面B. 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C. 活字印刷技术已经成熟D. 商品生产已有名牌意识【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元代经营者注重诚信经营和广告宣传这有利于提高自己商品的知名度元代的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元代经营者注重广告宣传没有涉及佛教思想出现兴盛局面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活字印刷技术已经成熟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元代商品注重广告宣传不能体现商品生产已有名牌意识排除D项故选B4.下图是战国水利工程图春秋战国时期孙叔敖治楚西门豹治邺颇有成效秦“渠就……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这一现象反映了()A. 水利兴修影响地方治理B. 区域位置决定经济水平C. 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D.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孙叔敖治楚西门豹治邺颇有成效”“渠就……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 它们都重视农业水利都出现了地方的善治说明水利影响地方的治理故A项正确“位置决定经济水平”表述绝对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战国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排除C项该图的主旨是“战国水利工程图” 与争霸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A5.读以下的“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 这可用来说明宋朝()A. 农业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B. 重农抑商的政策被政府彻底废除C. 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经济D. 商贸税收逐渐成为政府重要财源【答案】D【解析】6.下列关于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有()①商业产生——商朝②工商食官——周朝③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春秋战国④长安、洛阳、扬州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隋唐A. ②③④B. ②③C. ②④D. ①②③【答案】A【解析】①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以物易物的现象最早的商业贸易出现故错误②西周时期官府垄断以青铜铸造业为代表的手工业因此出现工商食官的现象故正确③私商取代官商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故正确④隋唐时期长安、洛阳、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故正确故选A7.有学者说我国古代城市经历了城与市分离的原始城、城与市简单结合的城市以及城与市完全融合的城市三个阶段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城→城+市→城市这说明我国古代城市()A. 商品经济一直比较活跃B. 功能从单一向多元发展C. 商业受到政府严格控制D. 规模与数量在不断扩大【答案】B【解析】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城市) 其功能不尽相同发展趋势是由早期的军事护卫功能和政治功能向着军事、政治和商业功能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后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向以经济和政治功能为突出特征的多元化方向发展故选B项A项中“一直比较活跃”的表述错误故排除宋代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控制故排除C项D项很难由材料得出故排除故选B8.明书《始丰稿·织工对》中写道“钱塘相安里一个富家有机杼四五具、佣工十数人”这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朝()A. 商品经济高度发展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 民营手工业占主导D. 手工业生产力提高【答案】B【解析】据材料“钱塘相安里一个富家有机杼四五具、佣工十数人”可知雇佣关系的出现 B正确据材料可知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劳动力成为商品但与问题“本质”的关系来讲这只是现象 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哪种手工业形式占主导的问题 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生产水平 D错误故选B9.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其“微澜”主要表现为()A. 手工工场兴起B. 城市商业经济繁荣C. 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D. 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结合所学史实可知“微澜”应该是指区别于自然经济的新经济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的特征是商品经济活跃故B正确A在明朝中后期出现故排除CD是明清时期商业的特点故排除故选B10.唐代在两京及州县以上地方置“市” 设“市令”、“丞” 到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镇市置“税务”来管理市场这些变化说明宋代政府()A. 通过征税直接监管市场B. 扩大税收解决财政困难C. 摒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D. 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答案】D【解析】本题通过官职的变化反映唐宋政府对市场管理模式的变化以税代管模式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故D项正确 A项错误B项扩大税收以解决财政困难与材料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摒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说法错误排除故选D11.为农耕文明的简介配图恰当的是()A.B.C.D.【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农耕文明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依据图示可知 D项反映的是汉代耦犁属于农耕文明故D项正确A项涉及的是游牧经济排除B项涉及的是采集经济排除C项反映的是狩猎情景属于游牧经济排除12.西晋末年北方人口迁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 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C. 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 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答案】D【解析】西晋末年北方人口迁移促进农业发展故排除A西晋末年北方人口迁移促进民族交往故排除B南宋时期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故排除C根据所学可知西晋末年中原人民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和民族融合故D正确故选D13.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 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注释“半醉也” 《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 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A. 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B. 城市发展推动文化大众化C. 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D. 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答案】B【解析】材料“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有利于一般的市民进行理解和阅读为粗识文字的读者最大限度的扫除阅读障碍体现了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故B 正确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与学术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书籍出版适应了市民阶层壮大的需要与科举改革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学校教育故D项错误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4.(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14.(2)材料二和三哪个更能真实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14.(3)综合上述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答案】(1)生产技术牛耕技术【解析】(1)抓住材料中“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即可得出答案【答案】(2)材料三其主要观点①农民长年累月劳累、生活困顿②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③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④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⑤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解析】(2)材料2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愿望材料3比较真实反映了农民生产生活情况根据材料三“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等信息概括出观点即可【答案】(3)条件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优越的自然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解析】(3)概括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15.(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条件15.(2)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答案】(1)基本特征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历史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渐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解析】(1)基本特征根据材料“男耕女织”“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信息可知古代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历史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渐普及推动了小农经济的产生根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经过各国变法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有助于小农经济确立【答案】(2)变化不禁“夜市” 打破了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可以沿街开设店铺突破了商业活动的空间限制【解析】(2)重大变化根据材料“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可知不禁“夜市” 打破了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根据材料“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皆是即无容虚之屋”可知宋代城市商业可以沿街开设店铺突破了商业活动的空间限制1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建立的主要政治经济制度并分析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16.(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为巩固大一统局面在奠定疆域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历史意义【答案】(1)政治经济制度最早确立皇帝制度突出皇帝独尊和皇权至上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官员由皇帝任命地方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以及修驰道、直道等深远影响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其所确立的政治制度被后世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解析】(1)根据材料一“秦国在统一六国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除此之外)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王朝的建立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结合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其影响回答【答案】(2)措施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抗击沙俄入侵并签署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彻底击败噶尔丹、大小和卓等叛乱势力设立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的管辖册封达赖、班禅派遣驻藏大臣明确中央对西藏的管辖权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事务意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加强了对边疆有效管理促进了边疆的开发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以及经济文化往来有利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形成【解析】(2)根据材料二“清代前期的有效管辖范围除18行省(兼有台湾)外还包括有奉天、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六盟、喀尔喀蒙古各部、唐努乌梁海、新疆和西藏是一个幅员广阔、疆界明确的统一多民族帝国这些地区无论在历史发展、社会经济、民族民俗等方面均各具特色这就决定了清代边疆政策内涵的多样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7.(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17.(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17.(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答案】(1)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解析】(1)第一小问的模式依据材料一“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可以看出这是小农经济的特点第二小问的土地制度结合所学可知与小农经济相对应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答案】(2)状况商帮出现工商业城镇兴起【解析】(2)本小问的状况依据材料二“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可以得出商帮出现依据材料三“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可以得出工商业城镇兴起【答案】(3)政策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消极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解析】(3)第一小问的政策依据材料四“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可以得出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第二小问的消极影响结合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的影响概括即可。

必修2单元一测试__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必修2单元一测试__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必修2单元一测试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国语·晋语》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说明A.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2.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3. 右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

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C.庄稼收获D.祭祀谷神4.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摘自《墨子》)。

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①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②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不断改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④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石器耜铁农具曲辕犁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6. 请辨别下图,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A B C D7. 唐太宗贞观四年曾讲:“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

若禾谷不登,恐由朕不躬亲所致也,故就别院种三数亩禾,时自锄其稊莠。

”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中国古代统治者的重农思想B.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问题C.中国古代统治者的民本思想D.古代农业歉收是因为统治者不亲自耕作8.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一)岳麓版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一)岳麓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山东济南一中月考)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解析据题干材料信息,铁农具出土于秦魏等国故地,A、C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故A、C错误;题干仅阐述了铁农具的出土,没有涉及到最早的铁农具问题,故单纯从题干材料信息不能得出D项结论。

从题干河南辉县魏墓出土的农具来看,成套的农具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答案 B2.(2017·四川成都期末)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解析古文描述了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耕织结合不一定非得男耕女织,故A项正确。

判断资本主义萌芽必须有商品交换和雇佣关系两个条件,材料未涉及,故B项错误。

材料中男女都要耕田织布,未体现男尊女卑,故C项错误。

农家的织布属于家庭手工业而不是官营手工业,故D项错误。

答案 A3.(2017·河北廊坊一中月考)“井田废,田非耕者之所有,而有田者不耕也。

耕者之田资于富民,富民之家地大业广……是以田者日累其半,以至于富强;耕者日食其半,以至于穷饿而无告。

”苏轼认为废井田( )A.促使土地数量增加B.有效遏制土地兼并C.有利于社会合理分工D.加大社会贫富悬殊解析本题关键词是“井田废(即废井田)”,根据有田者(土地所有者)以至于富强,耕者(贫民)以至于穷饿而无告判断,苏轼强调的是废井田加大了社会的贫富悬殊。

本班级测试,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

本班级测试,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

本班级测试,第⼀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第⼀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选择题(共20个⼩题,每⼩题3分,共60分)1.董谓在《救荒活民书》中说:“⾃⽥制坏⽽兼并之法⾏,贫民下户极多,⽽中产之家(相当于⾃耕农)赈贷之所不及,⼀遇⽔旱,狼狈⽆策,只有流离饿殍⽿。

”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农经济的()A.封闭性B.分散性C.连续性D.脆弱性2.西周时“⼀⼈跖(踏)⽾⽽耕,不过⼗亩”,⽽战国时“⼀夫挟五⼝,治⽥百亩,岁收亩⼀⽯半,为粟百五⼗⽯。

”发⽣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①铁农具、⽜耕的推⼴②⽔利⼯程技术的进步③社会秩序的稳定④⽥庄经济的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3.“农功既毕,始牵⽜车,载其所有,求易既⽆,远⾏买卖,⽤其所致珍异,孝养其⽗母。

”《易传》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特征是()A.⼈们经商意识强B.远距离长途贩运盛⾏C.珍奇珠宝是主要交换产品D.⾃给⾃⾜的⾃然经济4.古代中国⼈对⽜有着特殊情感:吃猪⾁但很少吃⽜⾁,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多以⽜为题材,民间有“⽜郎织⼥”、“太上⽼君骑⽜⼊函⾕关”等传说……造成这⼀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佛教的⼴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D.⼩农经济占主导地位5.《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家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和铁耙在乡村⾥成为⽇常⽤具。

这⼀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①“分地则速,⽆所匿其⼒也”②“秋七⽉,初税⽥”③“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④“庶⼈⾷⼒,⼯商⾷官”A.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6.在传统农业社会中,⼈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

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A.做到了“鸡⽝之声相闻,民⾄⽼死不相往来”B.绝⼤多数⼈⼝⽣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C.⼟地是最重要的⽣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很⼩D.传统农业社会建⽴在⾃给⾃⾜的⼩农经济基础上7.古代农业社会中⾃耕农和地主⼟地所有制的本质区别是()A.是否拥有⼟地B.是否向国家承担赋税徭役C.拥有⼟地多少不同D.经营⽅式不同8.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题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题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题1、我国古代自耕农经济产生的原因有①水利工程的修建②生产工具的进步③耕作技术的进步④私有土地的出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元代王桢指出:“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山乡细民,必求垦佃,犹不胜稼。

”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 B.小农经济阻碍经济发展 C.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 D.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3.新石器时代,我国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是A.掌握了青铜铸造技术 B.发明了冶铁技术C.学会了养蚕缫丝技术 D.发明了制陶技术4.下列对宋代城市发展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②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③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⑤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5.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①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6.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

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可以直接说明的结论是A.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7.汉朝的纺织技术以临淄(今山东临淄)和襄邑(今河南瞧县)所产最为有名;五代时杭州、成都等地的丝织业非常发达,江南的丝织品,品种多样,工艺精美。

上述变化表明中国古代丝绸产地南北大易位,造成古代丝织业重心由北向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消费心里、消费习惯的主要变化及棉织业等新兴行业的冲击B.北方长期的战乱C.传统的丝绸之路D.农业过度开发、战争破坏、北方环境状况恶化导致北民南迁,技术南传8.苏轼诗:“吴国晚蚕初断时,占城早稻欲移秧”。

【单元试卷】必修2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及答案

【单元试卷】必修2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及答案

必修2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2.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青铜酗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历史学家据此可推断出()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表现动物形象3.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二郎神是秦国李冰的次子,因与父亲一起修筑某项重大水利工程造福一方而受到人们的崇拜,该水利工程()A.郑国渠 B.井渠 C.灵渠D.都江堰4.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D.水利灌溉技术先进5.《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行,上下相诈,公田不治。

”该材料表明()①大国争霸,原疆界打破②周朝礼制破坏③封建土地所有制产生④井田制瓦解A.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B.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C.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 D.①④正确,②③不正确6.史料记载,北魏初年“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后来却纷纷“返旧墟”,导致这种变化产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A.屯田制 B.均田令 C.征役制D.雇募制7.隋朝和唐朝前期,在赋税制度上对北魏的租调制进行改革,推迟了服役年龄,甚至可纳绢代役。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题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题

高一历史【1】必修二第一单元单元检测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关于我国早期农耕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最早在长江和珠江流域形成规模②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稻的国家之一③在发展初期已显露出地域差别④以种植业为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春秋时期,促进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铁器、牛耕的使用 B社会人口的增加C国家分裂的影响 D统治阶级的提倡3、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窖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情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④“男耕女职”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4、史书中关于“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中()A规模大,分工极细B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厂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C机器生产形成并发展D形成了雇用和被雇用的劳资关系5、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D战国是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6、战国时期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不包括()A君主土地私有制 B自耕农土地私有制C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7、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A将占有的“公田”据为己有 B通过接受赏赐获得土地C土地兼并 D驱使流民垦荒获得土地8、古代农耕经济最早形成规模是在( )①黄河流域②长江流域③珠江流域④淮河流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是在( )A东汉 B三国时期 C唐代 D两宋时期10、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耕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B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C刀耕火种、简单协作 D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1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自耕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生产力的提高和私有土地的出现是其产生的原因B出现在战国时期C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D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1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牛耕的推广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铁器时代的到来1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岳麓版必修二: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卷(含答案)

岳麓版必修二: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卷(含答案)

单元检测(一)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0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取消农业税,河北灵寿农民自己出钱铸青铜鼎(右图),记录“告别田赋”这一亘古未有的大事。

我国最早向个体农户征收“农业税”出现在( )A.西周B.春秋C.战国D.西汉2.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和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

”据此判断这一农具应是( ) A.犁具B.灌溉工具C.播种工具D.除草工具3.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与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 A.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B.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C.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D.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4.“井田废,田非耕者之所有,而有田者不耕也。

耕者之田资于富民,富民之家地大业广……是以田者日累其半,以至于富强;耕者日食其半,以至于穷饿而无告。

”苏轼认为废井田( ) A.促使土地数量增加B.有效遏制土地兼并C.有利于社会合理分工D.加大社会贫富悬殊5.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

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B.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C.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D.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6.“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

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

”明邝璠的《剪制》诗句反映其产品用途是( )A.出售B.自我消费C.向政府交纳赋税D.捐赠礼品7.《吕氏春秋》载“故丈夫不织而衣,夫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

”《汉书·食货志》载“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有关这两段话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两段话是矛盾的②它们说明男耕女织相辅相成③家庭手工业在小农家庭中占有重要地位④封建剥削造成一些人不劳而获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8.“来啊,观赏这件……,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

【附答案解析】岳麓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资料精讲

【附答案解析】岳麓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资料精讲

【附答案解析】岳麓历史必修⼆第⼀单元检测《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资料精讲第⼀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的汉代画像⽯拓⽚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乡村⽣活的祥和富⾜ B.⾼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男耕⼥织的⾃然经济 D.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2、《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和铁耙在乡村⾥成为⽇常⽤具。

与这⼀现象直接相关的史料是()A.“庶⼈⾷⼒,⼯商⾷官”B.“除井⽥,民得卖买”C.“⼀⼈治之,⼗⼈⾷之”D.“富者⽥连阡陌,贫者⽆⽴锥之地”3、下列是从古诗“⼆⽉卖新丝,五⽉粜新⾕。

医得眼前疮,剜却⼼头⾁”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活艰⾟ B.农副产品进⼊流通领域C.农民被迫弃农经商 D.⽣产模式体现耕织结合的特点4、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地之神,“稷”指主管五⾕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国之本C.农业与⼟地的关系D.⼩农经济的突出特点5、欧洲中世纪⾕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

从云梦⽵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物的收获量就⾄少为播种量的⼗倍或⼗⼏倍。

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A.⼟地私有制度的确⽴ B.基于⼩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的使⽤与推⼴ 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6、⼀位学者认为唐朝时期江南曾经实施了稻麦轮种制,并欲引⽤⽩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稻花⽩霏霏”来证明⾃⼰的说法。

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哪⼀种说明更为合理()A.诗⾥提到麦作、稻作,⾜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以清楚说明轮种制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同⼀块⼟地,不⾜为据D.诗⼈的描述多不精确,不适合运⽤在历史的讨论7、北⽅⼀些地区曾流⾏“⼈⽣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的俗语,它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习惯于简朴安逸的⽣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农经济特征 D.我国古代农业⽣产⼒落后8、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农经济⾃给⾃⾜特点的是( )A.庄稼⼀枝花,全靠肥当家B.黄⽜过河各顾各C.苗⼉出得齐,丰收不⽤提D.⼩满芝⿇芒种⾕9、商鞅变法后“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亡⽴锥之地。

高一历史必修2单元测评: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高一历史必修2单元测评: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知识结构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古代农业的第一个阶段是()A.刀耕火种阶段B.简单模仿阶段C.石器锄耕阶段D.铁犁牛耕阶段解析:原始农业最初仅仅是对自然界植物生长过程的简单模仿。

答案:B2.商周时期农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①农耕农具的出现②开沟排灌技术③除草培土技术④沤制绿肥技术⑤治虫灭害技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注意区分商周时期与原始社会农业耕作的不同。

答案:D3.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青铜工具与铁农具的并用B.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C.施肥与灌溉技术的进步D.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解析:铁农具的出现在春秋时期,施肥与灌溉技术进步在商周时期已出现,B项是政治方面的表现。

答案:D4.下列有关西周井田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国王B.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井田制被废除C.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D.它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解析:春秋时期铁农具使用,战国时期铁农具得到推广,私田增多,各国税制改革,井田制被废除。

答案:B5.春秋时期,直接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人转变的因素是()A.铁器的使用B.牛耕的推广C.各国税制的改革D.战争的影响解析:注意审题,题目限定“直接”因素。

答案:C6.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在()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B.西汉建立后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解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较为彻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答案:D7.有关土地制度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周天子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取决于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和地主阶级的变法C.曹操实行的屯田制,是比较完备的封建土地私有制D.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所有权解析:本题考查对屯田制、均田制的性质及影响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答案:B8.中国制瓷业技术的重大突破——白瓷的烧制成功是在()A.东汉B.北朝C.隋唐D.明代解析:A项是青瓷的烧制时间;C项是白瓷进入成熟期;D项是烧制出斗彩和五彩瓷;只有B项是白瓷烧制成功的时间。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D、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2、“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中这段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形态A、工场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3、我国古代自耕农经济产生的原因有①水利工程的修建②生产工具的进步③耕作技术的进步④私有土地的出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①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5、强调重视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古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对“重农”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其根本原因是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B、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C、其作用是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巩固封建统治D、重农的结果是促进了中国古代历朝经济的发展6、北方一些地区曾流行“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的俗语,它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习惯于简朴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落后7、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状况的介绍,正确的是①原始社会末期,商品交换的特点是以物易物②商朝产生了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③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许多实力强大的自由商人④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工商食官”政策⑤明清时期,形成微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大商帮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8、汉唐时期,城市的主要职能是A、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B、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C、军事重镇和经济中心D、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9、下列对宋代城市发展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②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③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⑤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10、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岳麓版_7094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岳麓版_7094

第 1 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 ( 一)一、选择题 ( 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下面是中国古代早期农具对比表。

该表反映的主要信息是()耕作方式时间(天) 面积(担田)锄耕 1 1木牛 1 4牛耕 1 14A.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到全国B.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C.牛耕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D.封建小农经济得以确立答案 C解析表格中的数据表明,采用牛耕技术,耕作效率大为提高,这说明牛耕是中国古代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故答案为 C 项。

A、D 两项从表格中无法体现;采用牛耕能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但这不是表格所要强调的, B 项错误。

2.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精耕细作B.铁犁牛耕C.封建土地私有制D.自然经济答案 B解析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先进的生产力,是小农经济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 B 项正确。

3.《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古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 A.精耕细作B.农林牧业相互补充C.农业生产结构完备D.自给自足解析从材料中的“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可知,这是家庭养殖业与种植业相结合,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写照, D 项正确。

4.与“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的历史人物活动相关的是()A.在秦国改革“废井田,民得买卖”B.在齐国改革实施“相地而衰征”C.灭六国,统一天下D.“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答案 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关键词“从法律上”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与之相符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A 项正确; B 项不符合“法律上”,错误; C 项与材料无关; D 项是宋代的不抑兼并政策,与废井田无关, D 项错误。

历史ⅱ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

历史ⅱ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

历史ⅱ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时刻:45分钟分值: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面演进示意图能够直截了当用来论证我国古代()。

A.商业运输方式的变化B.手工业技术的进步C.经济结构的变化D.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解析图片中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答案 D2.“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是()。

A.简单协作B.小农经济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猎取准确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夜绩麻”、“耕田”、“学种瓜”等信息,反映出当时的耕作方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答案 B3.谚语是民众丰富聪慧和普遍体会的总结。

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黄牛过河各顾各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小满芝麻芒种谷答案 B4.有人说:孟姜女的传奇反映了政治压迫。

小王认为牛郎织女的传奇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特点,这要紧是指()。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C.纺织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D.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占主导地位解析牛郎织女的传奇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及经营方式。

答案 B5.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的是()。

A.自耕农式经营B.千耦其耘式经营C.田庄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解析从耕者与富民间的生产关系可判定,故选D。

答案 D6.“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两汉时期,塞北(龙门碣石以北)和江南地区差不多上我国重要的经济区。

在当时四大经济区中,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是()。

A.山西、江南B.山东、江南C.龙门碣石以北、江南D.山东、山西解析当时,属于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两大经济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分 评卷人 32.(25分)社会生活与生产力发展息息相关, 它的变化可以折射出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材 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麦的地位逐渐上升。唐中期以后,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 饼食的普及,对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宋代主粮跟唐代大同 小异,占城稻的引进,使稻子变得越发重要,最终取得了现代作为中国 主要谷物的地位。唐代饮食业的营业时间基本局限在白天,也就是说晚 上就是一片“黑灯瞎火”的景象。宋代夜市非常盛行,使人们的休闲饮 食娱乐大大丰富起来。此时不但出现了王楼梅花包子、曹婆婆肉饼、郑 家油饼、湖上鱼羹等著名风味食品,而且还注重食品的形象和包装。
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
地。”两段史料包含的相同信息是( )
A.地域性商人群体较为活跃
B.新的生产关系迅
速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商品经济获得较
快发展
30.以下是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分析数据得
出的正确结论是( )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22.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
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
A.天津地区
B.上海地区
C.苏杭地

D.珠三角地区
23.(2013·北京文综·16)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
是( )
史实
结论
A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 不再使用
乾隆至道光
省区
州县 数
集市 数
州县 数
集市 数
州县 数
集市 数
直隶
14
132
82
527
43
537
山东
42
104
64
1126
74
1583
陕西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45
459
51
545
43
976
福建
19
131
15
205
3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11
广东 —— ——
72
1270
71
1959
A.州县集市的密集度北方超过南方
B.宋瓷提高了当
地的生活质量
C.宋瓷促进了当地的文明进步
D.宋瓷密切了两地
的友好关系
15.侯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
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
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
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
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
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
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
出口货物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
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
D.耕织富裕之余为家中添购瓷器,竞无意购得一件粉彩花瓶
27.明太祖(洪武四年十二月)规定:“片板不许入海”,“敢有私下
诸番互市者,必审之重法”(《明太祖实录》)。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
的《航海条例》规定:自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
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
B.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C.促进经济发

D. 分裂割据,政权林立
14.《“南海一号”:还是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
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
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
作为食物器皿。”这段材料表明( )
A.宋瓷促进了当地的文明转型
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
故不敢怠倦。”材料反映出( )
A.土地兼并严重
B.农民生活悲惨困
苦 ,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
D.生产方式改变,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9.国人一般以田为宝,但历史上却多次出现“受田者与田为
仇”、“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自愿”把土地“投献”给享
其力也” ②“秋七月,初税田” 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 )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中国历史上不是政府‘均富贵’打击资本经济,就是人口膨胀后
饥民暴动‘打土豪,分田地,来毁灭资本经济,使中国经济和社会文明
总在小农经济的落后层次循环不前。”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判断在中国
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
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
该项货物或商品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这两个法令或条例的相同
点为( )
A.立足本国利益,限制对外贸易
B.注重保护民族工业
发展
C.禁止国民进行海外贸易
D.增强了本国的经济
实力
度性保证。这个变动是可控的,当变动的路堵塞了、不可控了,社会危
机就产生了。
——摘自姜义
华《文明的自信》
问题:
(1)中国古代史上个人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实现“身份地位”的流动?
(4分)
(2)举一例说明“身份地位的流动性”是中华文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 的原动力?(5分)
(3)你是否赞成“身份地位变动的路堵塞了、不可控了,社会危机就 产生了”?请说明理由。(5分)
历史上以
政府行为开创的“均富贵”措施的是 ( )
A.秦始皇实行统一度量衡
B.汉武帝实行“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
C.北魏实行均田制
D.孙中山提出“平
均地权、耕者有其田”
13. 我国古代民众大规模迁移活动主要有两个流向,一是由北方迁到黄
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到长江流域。这两种迁移相同的结果是(
)
A.民族矛盾加剧
B.南北经济交流日
趋频繁
C.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D.资本主义萌芽发
展缓慢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26分,共40
分。
得分 评卷人 31.中国人身份地位的流动性,是中华文明发展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动力。……每个人、家庭、
地区,人们的身份地位都在不断变动,而且有制
28.有明朝官员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
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对此言论理
解正确的是( )
A.寇和商都是日本人
B.海禁的积极作用
明显
C.应当加强海禁政策
D.海禁加剧了寇患
29.明朝《四方斋丛说》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
者三倍于前矣”;乾隆《元和县志》“(安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
B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 建有坊墙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
C
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 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
品销往国外
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 经济国家
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 D 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
长到409亿卢布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 得以改变
24.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
有“产无赋、身无徭、田无粮、廛无税”的“缙绅之家”。导致此现象
的主要原因是( )
A.王朝周期更迭
B.商品经济诱导
C.赋税负担沉

D.豪强势力膨胀
10. 社会流动主要指个人跨越阶层边界的过程,即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
到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过程,或是指人们
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下列现象
贸易体系
A.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有学者认为“政府干预的强弱与市场机能运作能力的强弱成反比。
但在中国古代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恰恰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
预的有无与多少。”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政策的依赖性极强
B.重农抑商的传
统不符合经济规律
C. 中国古代已经出现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的矛盾D.政府专营阻碍经
5.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
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正确的是
A.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
B. 以家庭为生产、生
活单位
C. 目的是生产和经营的需要
D. 农业和手工业已分
工明确
6.“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足君子之泽,数世而斩。所谓‘千年土地
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
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
A.闭关锁国
B.朝贡贸易
C.市坊制度
D.官营专卖
16.(2013·四川文综·2)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
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
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
关纺织产品的字
17.《宋史》中记载:“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
济的发展
20.《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载:“辨天下之四人,使各专其业。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