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如何做研究》有感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范例[4篇]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范例[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9d3fa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f.png)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范例[4篇]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1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教师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
校本教研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简称,校本教研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这是一种“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的核心三要素:“自我反思”——教师个体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同伴互助”——教师集体在教学研究中的平等交流、经验分享和学术互助;“专业引领”——专业研究人员对校本教研的专业指导和支持。
课例研究完全具有这三要素,是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目标指向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我校在认真学习外地经验的同时,在课例研究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以下两种研讨形式:1、一人同课多轮2、同课异构我们在“同课异构”的课例研究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
该校采取的方式是:分年级商定出相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侧重点进行设计,各自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听完课后集体进行分析研讨,通过这样的活动旨在引导教师不要“唯教材、唯教参”,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课程设计、分析学生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真正需要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教师适度指导、学生主动参与。
第一轮的听课、评课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一轮课下来,在教学同一篇课文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师虽然教学风格各异,教学特点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篇1假期在读《教师如何做研究》一书时,书中谈到当今我们的课程改革正逐步走进校园,新课程理念正日益走近教师的时候,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更新,不应该追求教案的精心设计,有条不紊的实施,以期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不应该怀旧在讲台上动情地直抒情怀、指点迷津。
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们是不是一次次千方百计地把孩子们引领到自己设计的教程;是不是通过循循善诱地启发把孩子们的思维束缚到自己预设的标准答案中;是不是通过让学生一次次地复述,把教师总结出来的条纹纲要搬运到他们的脑海;是不是经常科学、艺术地设计并控制课堂的密度、节奏、气氛和情绪,有没有把孩子的已知设想成难点,而扼杀了孩子出乎意料的未知,作者举出一系列不适合的现象后,提出数学课堂只有坚持动态生成式的教学,才能使课堂真实地充满生机,让师生切实互动发展,这一观点引起我浓厚兴趣。
动态生成的观点是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提出的,她指出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设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教师随时灵活地调整教学过程,设计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体现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动态生成式的课堂,不图省事和形式,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放手,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使师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能再现师生真实而自然的生活情景,成为师生互动发展的天地。
就是说在现实教学中,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千差万别,一旦放开便难以收场,难以控制,顺着学生思路去做,有时很难确保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积极应对的策略之一就是对课堂教学进行“二度设计。
2022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六篇)

2022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六篇)篇一:2022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教什么关于“教什么”,不仅、考察教师对所教学科的认识,更是考察教师如何思考学科对儿童的意义所在,如何致力于体现学科知识与儿童生活经验的沟通与融合。
教师只有以创造“儿童的学科”为使命,才能使学科知识进入学习者的个体生存体验,对个体的生活境遇和问题作出解答,从而提升个体精神生命的内涵。
如何教在教学领域,长久以来人们专注于对“如何教”的探讨,但思路如出一辙,执着于在教的方面“有所作为”,恰恰忽略了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不了解学生的学习,便不不有好的教学。
如果教师能够领悟这一点,就不会如此迷恋语言,认为只有不停地说才算尽责,总担心自己在课上说得不够多;同时也不会控制教学,使之按照自己的路数一直持续下去。
尽管控制并不都是消极的,但知道什么时候该放弃控制是好教师具备的品质。
教学的精彩是无法预约的,懂得如何教的教师是那些尊重课堂教学的偶然性!教师,对他们而言,教的真谛在于保持心灵的开放,专心致志地听取学生,并在倾听中点燃课堂的对话,生成教学的意义。
教学知识教学法知识是与特定主题有关的教学策略和表征的知识。
有效的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深入的理解,而且需要教师在面对特定的学科主题时能够将这一主题按照儿童容易理解的最佳方式表达出来,即以适合儿童的思维与学习特点的方式重新表征学科知识。
真正的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个人独一无二的教学经验。
尽管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教学法教材或教参上的教学建议熟知不同的教学方法,但在面对具体内容的教学时,是否具有在不同教学方法之间转换的能力才是问题的关键。
而这一点教师只能通过教学研究在实践中获得积累。
因此,有关教学法方面的议题就成为课例研究的重要内容。
例如,一所学校的英语教研组一直强调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但是在实施中他们发现了一个令人头痛的现象,那就是个别优秀学生经常占据话语权,以致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只是被动服从。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作为一名教师,研究是我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阅读《教师如何做研究》,我对研究的方法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读后感中,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书中提到,教师做研究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点让我深有感触,因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责任就是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受益。
其次,研究需要有系统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
书中提到了研究的方法和步骤,让我深刻地意识到研究不是凭空想象或主观臆断的,而是需要有条不紊地进行。
从提出研究问题、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到得出结论,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
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另外,研究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总结。
书中提到了研究的成果可以通过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进行交流和分享。
这让我意识到,研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教学改进,更是为了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只有通过不断地积累和总结,才能推动教育的进步,让更多的教师受益。
最后,研究需要坚持不懈。
书中提到了研究需要有耐心和毅力,因为研究往往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果。
这让我深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我做好研究的决心。
通过阅读《教师如何做研究》,我对研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未来的研究工作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我一定能够做出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

以下是我读完《教师如何做研究》一书后的心得。
第一,通过研读《教师如何做研究》后, 我的教研观念有了新的变化。
一直以来, 我认为教学研究是专家们的事,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好书育好人, 于是在思想和行动上把搞研究当成任务和负担。
通过研读《教师如何做研究》后, 我明确了教育科研的指向。
教育科研不是求新求异, 不是贪大求全, 不是跟风追潮, 也不是课题至上和论文情节。
教育科研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径。
我们身边也有不少教学能手, 但是不进行教育科研, 他们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 没有更深层次地开展研究, 所以只有感性的提升, 其教育水平和影响非常有限。
一个人追着问题不放, 开展教育科研的过程, 会主动积极地寻求各种资源, 研究地宽度和深度得以拓展, 进步和收获也就更多, 再把研究整理成文成书, 那影响范围更大, 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也更高。
第二, 我明确了高中教师研究的基本取向, 研究的问题源自教学实践。
我们可以从教育教学疑难中寻找研究的问题, 可以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
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问题无处不在。
如何培优扶临?如何构建英语大语块意识?如何有效的开展课题教育教学?如何把握新课程的基本内容?如何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教学?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切实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诸如此类的一系列问题不正是我们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吗?第三, 我知道如何做研究。
教育教学中每天都会遇到新的问题。
以前当问题出现的时候, 我通常只会在头脑里面想想, 停留在思考层次, 很少落实到行动上。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 我对研究的基本程序、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些表达形式简单易行, 操作起来比较方便, 这让我对教育科研的敬畏少了几分。
概括起来就是: “事事留心皆学问, 反思实践即文章。
”在《教师如何做研究》一书中详细介绍了一堂课后教师该如何反思: 这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堂课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哪些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我在课堂上是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的?处理的方式是否恰当?这堂课上发生了哪些令我印象至深的事?这些事件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以后需要关注什么?等等。
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五篇范例]
![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五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122b81c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6.png)
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五篇范例]第一篇: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课题背景就是指该问题是在什么情况或条件下产生的,课题研究有什么意义,等等。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1学习了《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一书,我受益匪浅,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刻领会,我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明显提高,但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操作模式,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
现就学习此书,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1、在教学中,教师的工作对象不同于一般的工作,他们面对的是一些有思想、有生命的学生,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需要老师有一种冷静的头脑和处事不惊的态度,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是必须的,还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控课堂的能力要强,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事态的发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由于我平时工作比较繁忙,再加之能力有限,课题研究的成果不是尽善尽美。
今后在课题研究中要邀请一些理论基础雄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参与、指导我的课题研究工作。
3、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4、要对教材充分理解。
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怎么上,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
5、要对所教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
我们说教师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那么人自然要有感情,我们在教书中就应该投入自己的感情。
从听课中我感受到我们新教师拥有激情,只有有了感情的教学才会擦出教学的火花,使教学变得精彩。
读《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有感

选修改革的不断深入,滚处在转型时期的教育抛给教师一个又一个问题,也使我对校本教研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疑问。经过不断的学习我才校本教研就是以学科为本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在教育教学中均不断不断提高的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用途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教师角色要正确取向
只有明确指出自己的位置,才能干好自己的工作。教师被看作是人的一生的引导者,而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为了明确自己的位置,快乐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校定购了书籍,供我们教师阅读,这使重新认识我对教师工作有了充分的认识:教师需要学生关注师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学生的病态、情感及正确的人生态度、世界观、价值观,需要不断的要学习来充实自己。
篇三:读《教师怎样做校本研究》有感
读《教师怎样做校本研究有感》
——提高自身素质 促进课堂教学
核心内容:校本研究作为新一轮适应教育改革需要的一项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特定范畴,是把学校建设便成学习型组织的追求,是重建先进学校文化的探索,是健全少年宫幼儿园自我发展机制的实践,是创新学校课程的课程内容纯粹努力┉┉。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课程内容研究的方法,努力助推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探究与体察的策略该策略从实际出发,从对现象的思考中提出新问题,此时的探究思索会指向弊端背后的实质。要求研究者具有洞察力、深刻的思维品质。
工作这几年,教学中的问题时刻都在,只是,平时忙于应付上课、批改作业,有结构性问题也是丢于一边、甚至不屑一顾,总是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开脱。每天按部就班的教育工作,渐渐的内心变得波澜不惊,知识变得一劳永逸。要抓住其他工作中的问题抓住才能体现一个人思考的力度,才能让自己的唐烨,知识之水才能源源不断地及时更新。在问题的推动下,才能飞速地去学习,不断地对自己的知识体系吐故纳新,知识才不会正式成为一潭死水。有了问题之后,不要怕麻烦,一定要想办法
教师怎么做课题研究读书心得

教师怎么做课题研究读书心得读书,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使我活得更精彩,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每个教师都要读书,读书能够丰富他们的学识。
快来写一篇教师读书心得。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教师怎么做课题研究读书心得”,下面本文库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教师怎么做课题研究读书心得1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
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从书本中获取知识,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民主教育的内涵,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
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
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一、时刻警醒自我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
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近年来,教师研究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而研究读后感正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最近我阅读了一篇关于教师如何做研究的文章,深受启发,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首先,文章强调了教师研究的重要性。
教师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的特点,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研究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从而保持教育教学的前沿性。
其次,文章提到了教师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教师研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比如行动研究、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
而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并且要注重实践。
只有将研究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教师研究的途径,比如参加研讨会、阅读专业书籍和期刊、与同行交流等。
这些途径可以帮助教师不断积累新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最后,文章强调了教师研究的价值观和态度。
教师研究需要教师具备积极的探索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要有勇气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要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并且要乐于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促进教师研究的共同发展。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师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积极参与教师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关注教师研究,共同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进步。
教师课题研究读书心得(精选3篇)

教师课题研究读书心得(精选3篇)教师课题研究读书心得篇15月8号,在我校组织的百名专家进校园活动中,我们聆听了曾继耘教授《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的专题报告。
使我对课题研究又有了新的认识,懂得了很多课题研究方面的知识,现就学习后的体会总结如下:通过听报告,深深地认识到自己对课题研究的认识很肤浅,“问题即课题”?想想确实有道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课题,一个真正的课题需要一个或若干个真正的践行者用时间、用心血、用毅力来做成。
而一个人要想真有所成就,就需要持之以恒去钻、去啃、去干。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意随手记录资料、发现好的资料,注意随时保存、珍惜到典型单位考察学习的机会、提高自身修养。
通过课题研究可以促进了自我教育理论的学习、促使自我的教学反思、改变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树立了自我的研究意识,并推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教师的教科研旨在解决教师身边的问题,紧密联系教师的日常工作,积少成多,让教师的研究进入常态化。
只有这样,教师自身生命质量的提高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得到发展。
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会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努力塑造自身的形象,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为自己的生命喝彩!这就是“草根化”研究的“个人课题”的开辟,为一线教师找到的一条直达自己专业成长的“通途”。
教师课题研究读书心得篇2读了《教师如何做研究》这本书后,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将收获简单汇总如下:1、求新求异。
选择课题后发现有人研究,便搁臵一边,重新选题。
盲目引入新的名词术语,并没提供新的意义,对教育实践没有新的解释和指向。
学校面临的许多问题是有共性的,但学校之间的情景、传统各异,办学思想不同,别人的研究并不能解决你的问题。
所以,对同样的课题作深入研究,有时也是必要的。
2、贪大求全。
选题宽泛,涉及因素众多,关联着一系列问题,且研究课题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清晰的解决线索。
这样的选题不可能深入,甚至难以为继。
3、跟风追潮。
一旦出现新的动向或潮流,闻风而动,做相应的各式各样的研究。
《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篇一」一、主动学习,注重过程课题研究重在过程,这是我校参与课题研究老师的共识。
而我更是努力经历真正的研究过程,体味研究的酸甜苦辣。
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合实际的知识,我经常研读相关的理论书籍,学习其中的精华理论,追踪先进的理念思想,努力提高自我的研究修养。
通过阅读,我认识到: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使学生在终身的工作和学习中变的更富有情趣,更富创造性。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图文并茂”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的获取是离不开地图的,通过课堂中读图方法的训练,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及会在图中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甚至可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教师要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地理读图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设组。
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作必要的层次调整。
然后规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各有所获,使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在各自的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一次地理读图学习后都有一种成功感在激励着自己,在不断获取成功和递进中得到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再次成功的欲望。
从而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二、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平时不管多忙多累,我总能认真及时完成各项研究任务。
尤其是针对其中的课例研究,我总是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案。
学习反思内容也都是我在认真学习相关文章之后的真切感受。
在研究中,我发现班上同学地理读图能力差异特别大,我在设计地理读图练习题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基本的、难度不大的、所有同学都会做的,课后再进行分层次,对地理基础好的同学,布置一些复杂图形的分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能力。
从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课题研究就必须是实实在在的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读了郑金洲教授的《教师如何做研究》一书,对研究成果的表述有了更为清晰的理解,感受颇多。
郑金洲教授是我“认识”的比较早的一位专家型的学者,说起认识也是通过他的著作走进他,下面把我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克服两种倾向,提升研究成果。
郑金洲教授在谈到教育叙事时指出:教育叙事的两种不良倾向是碎片化和描述化。
对于教育叙事,我自有我很深的体会,我并不赞同郑教授所说的碎片化,虽然对于专家而言是碎片,但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是自己辛勤耕耘的结果,我们刚开始写教学随笔的时候不要害怕是碎片,正是这些碎片让自己的思考更深入,当我们拥有很多这样碎片的时候,要学会梳理,用自己的思想把碎片穿成美丽的项链。
从不知道怎么写到写得比较好,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书写中去反思,在反思中去提升。
当我们书写到一定程度后就应该克服这两种倾向,写出一些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内容,提升研究的成果。
二、坚持书写随笔,享受幸福教育。
作为教师要坚持记教学随笔,教学随笔是在一种在无意识的形态下回顾自己行走的历程,留下自己的心灵轨迹。
正如一位哲人所言:“走别人的路,虽然省力,却很难留下自己的足迹,走自己开辟的路,却充满着奋斗的欢乐和笑声。
”回顾2003年以来我用教学随笔记录课改的历程,记录和教师一起研究的过程,记录教学的点点滴滴,如今当我翻阅自己近80万字的随笔,我享受到更多的还是幸福。
书写教学随笔就是在大海边捡拾一个一个美丽的贝壳,只要我们坚持去捡,一定会满载而归。
从我书写教学随笔的心路历程中告诉我:坚持就是一种品质,在坚持中拉长自己的人生幸福,享受幸福的教育。
在书写随笔中梳理自己思考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受到教育教学的幸福所在。
让我们在书写随笔中进行反思,在书写教学随笔中享受幸福的教育。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借助科研提升反思的效果,在反思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学校科研中坚持书写随笔,享受幸福的教育。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做研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研究,教师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还能为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做出贡献。
然而,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对于如何做研究、如何进行科研工作感到迷茫。
本文将对教师如何做研究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研究的意义研究是一种系统性的方式,通过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研究对于教师的意义在于:1.增进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通过研究,教师可以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方法和策略,增加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
2.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和教材。
研究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准备教学资源和教材。
3.提升教师的专业地位和教育教学能力。
研究成果的共享和发布,可以提高教师的声誉和地位,增加个人和学校的影响力。
4.促进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
研究可以为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推动教育体系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做研究是每个教师职业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步骤要想做好研究,教师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是研究的基础,是对问题进行研究的起点。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兴趣,确定一个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课题。
2.收集相关资料。
在确定课题后,教师需要进行文献检索,查找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
通过收集和阅读相关文献,教师可以了解到前人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方法,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
3.设计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是研究工作的指南,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研究时间等方面。
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课题和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和可行的研究方案。
4.进行实证研究。
通过实证研究,教师可以获得实证数据和结果,对研究课题进行解决和分析。
实证研究包括调查、观察、试验等方法,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课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学习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读书心得(精选3篇)

学习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读书心得(精选3篇)学习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读书心得篇111月9日,我们一改往日教研的风采,在郭主任等领导的主持下,由冯主任主讲,进行了课题研究培训,这个看似没有多大学问的内容,却让我茅塞顿开。
收获颇丰。
首先,我曾经承担过区、市、省各级的实验课题,并且暑假中参加过市级实验课题的培训,实验课题获得了省成果二等奖,市区成果一等奖,但对于自己如何获奖,只认为是自己努力了,没想到其他,今天经冯主任一说,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能获得那么好的成绩,是承担的实验课题进行得规范的结果。
对照冯主任的培训,检查反思自己实验的过程,无论是课题题目的拟定,还是撰写的实验方案,归纳出一个词,就是规范。
这短短的培训,戳破了我心中的那层窗户纸,我那兴奋、自足的感觉,真爽!我得感谢冯主任的精妙的语言,感谢教务处组织的这次教研培训!其次,对于我这个即将退休歇息的人来说,又系统地掌握了一个知识,那就是: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去做课题研究。
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今后,我将带领身边那群富有精力、朝气的年轻教师,认真去做课题研究,提升每个人的理论水平,提高每个人的研究能力,提升一个语文教研组的科研水平!最后,我想说:时间真的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善于挤,总会是有的!并且,时间比海绵里的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为丰富和充足。
请给自己经常加个“紧箍咒”吧,相信你会有所收获的!学习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读书心得篇2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但物质财富的增加和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心理素养的提高并不是同步的。
相反,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心理问题却日显突出。
面临着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世界公害,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它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
为切实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泰安四中在名的20xx年展开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研究,并建立了心理辅导中心,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创设了心灵环保信箱。
【精品作文】《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

【精品作文】《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精品作文】《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版权所有:【碧意之时】篇一:《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最近,我阅读了《教师如何做研究》》幼教理论书籍,《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也会有一些教育教学的问题,由于缺乏理论依据,选择的研究课题切入点比较大,怎样来选择研究的课题呢?从书中我找到了答案,从实际中来,从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从具体的教学场景中发现问题,于是我确定选择在“主题活动与生成活动的有效融合”进行课题研究,为了丰富理论依据,我又在翻阅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一书时,了解到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幼儿园教育,教师首先要实现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在幼儿园新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中,提出了一些基本策略与方法。
现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在整合教育观的指导下,我们的活动都以主题的形式展开。
在主题生成、开展、深入的过程中我努力做到:打破学科间界限,更多地关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和认知需求,加深搭班老师之间的配合与衔接,从而实现课程内容、形式的有机整合。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受与思考。
一、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契机,产生新的教学生长点。
在主题活动的预设方面,互通相关信息,共同商定、调整阶段目标,在内容安排上进行有效的衔接和统一。
将视野转向孩子,将孩子的发展需求作为研究、选择教材的依据,从而更全面地实现课程内容、形式与主题活动的整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例如:我班幼儿在“春天”的主题活动时,有关春天的生成活动它产生在不经意间。
那天,我领着孩子们前往“恐龙园”去春游,我们发现了小河边的迎春花,一时间,孩子们都忘记了走路,在小桥边兴奋地指手划脚,争论起来。
我仔细地聆听着孩子们的话,从中我发现,他们很想知道迎春花是先开花还是先长叶子,于是一个新的主题产生了,对这样一个有价值意义的生成活动,我们就要大力支持,与孩子共同探讨延伸。
《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篇一」半年的微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微课题研究教师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在挫折面前从不气馁,半年的研究和实践,使我们得到了很多。
借鉴苏霍姆林斯基一段话,他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很显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教师坚持做教育教学研究的话,那么,教师的劳动就会成为一种乐趣,天天上课就不会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教师就会很幸福!有时我们的生活中也许就恰恰少了一点“研究”和“琢磨”的过程吧!而以往的我对于课题研究也是很迷惑,听了延安市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办公室张琰主任的讲座,使我明确了进行小课题研究应注意的五个方面:第一、发现问题。
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这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提。
不能跟风,选择的课题应该越小越好,首先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其次选择的课题一定要有价值。
实际上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一个问题的讲解、后进生的转化、某节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安排等等,课题的价值有赖于有效的反思。
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进行微课题研究寻找方法其实也是一个借鉴的过程,就是要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寻找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这是微课题研究非常重要的一步。
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书面资料,还包括实地调研,访谈等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好准备。
第三、解决问题。
教师先要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可采用案例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
微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做研究需要注重团队协作和交流,与同行、学生和其他 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进研究的进展和 质量。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团 队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
05
教师做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来自 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核心,教师通过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 学习需求和特点,从而制定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和方 案,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书心得体 会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对教师做研究的理解 • 教师做研究的过程 • 教师做研究的实践与反思 • 教师做研究的挑战与对策 • 教师做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01
对教师做研究的理解
教师做研究的含义
教师做研究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观察、实验、反思等方式,探究 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解决教育 问题的活动。
教师做研究的特征
实践性
教师做研究紧密结合教学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探究性
教师做研究需要不断探索、发现、验证,以揭示 教育规律。
反思性
教师做研究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 成果,以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02
教师做研究的过程
教师做研究的过程
• 这本书《教师如何做研究》为我揭示 了教师进行研究的整个过程,让我对 教育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书中详 细阐述了教师如何从确定研究问题、 设计研究方案,到收集和分析数据, 最后撰写研究报告,每个步骤都进行 了详尽的解析。
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计划。
持续学习与研究
关注教育领域的新动态和新理念,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研讨会, 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教师如何做研究》有感
越秀中学隋亮所谓教师作为研究者,就是中小学教师,关注教育教学情境,将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显然这是一条不同于高校教师学院式的研究之路,其实践指向性极为明确:研究的问题源于实践,改进实践,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行动研究成为当下基础教育届教师们一种普遍性、有效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就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面向教育情境,重视对教育问题的现场研究,重视个案的价值,追求“在行动中研究”和“在研究中行动”(也就是《教师如何做研究》所倡导的“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理念)。
在我看来,郑金洲教授的《教师如何做研究》就是一本积极倡导中小学教师进行行动研究的好书。
其背后的理念(我这里只从教师角度来说)就是:研究与教师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问题,将教师从繁重、机械性的工作状态解放出来,改善教师课堂行为及与学生交往等教育教学行为,让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
可以说,读任何一本书,只要抓住了结构框架以及内容背后的核心理念,也就抓住了这本的要害,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阅读
过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浅层、低效的阅读。
这本书我在暑假看了两遍,这两天又利用中午时间大致重温了一下。
不过这次阅读较之前两次阅读,字里行间却是飘出无限亲切------或许因为这次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角色进行阅读的缘故。
在阅读中我一边思索理解文章内容,一边反观对照自己十一正式上班以来的教育教学行为事实。
对于目前的我来说,书中关于教育研究成果表达形式是我可以直接借鉴的显性内容。
正式上课以来,每次课堂教学后,有些想法感受,我就写下来。
叙写成文本后,我总有一种极愉悦的成就感和舒畅,而在这种积极心理的背后将思考叙写成文本的价值更为重要。
那么将思考叙写成文本的价值何在?其价值在于:“教师对教育生活事件的定期纪录,在他(她)把真实的生活场景转化为文字、语言符号加以记载的时候,他(她)也就是在梳理着自身行为,有意识地表达自己。
”
通过每次将思考感受的文本叙写,我及时、清晰理清了自己在课堂教学、师生交往中存在的不足及主要问题,对其后有针对性地理论学习及行动解决起到重要作用。
我将这篇读书笔记的题目定为“倡导问题意识和行动意识”,行文至此却依旧点滴未提,有偏题之嫌。
其实上文只是我对《教师如何做研究》内容及其理念的大致看法,我所要特别表达的乃是对问题意识和行动意识的思考,尽管字数不多。
“中小学教育科研要有清晰地问题意识”我觉着这句话说得还
不到位、不充分。
中小学教师要有清晰的问题意识,首先就必须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何谓“强烈的问题意识”?我认为就是教师对自己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现象和问题有着强烈的敏感性和关注度。
一直以来,教师们都在进行着日复一日的重复、少有创造性地劳动,导致“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样一种悲剧性的教师形象和命运。
如果我们能够对自己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现象和问题有着强烈和敏感的关注,而非漠视麻木,那么在问题意识的推动下,能使得我们积极采取解决之道,从而进行创造性劳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将教师从繁重、机械工作状态解放出来,让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
在提倡问题意识的同时,还应当让行动意识统领我们的思想。
其实这又回到《教师如何做研究》一书的理念: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的本质在于改进行为实践,也就是说任何问题的提出、探讨、研究都必须直接、最终推动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
因此在理清、思考问题之后,我们应当行动起来,采取措施和行为,在实践层面上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