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说课稿:我的呼吁
2024年语文教案-我的呼吁
一、教案主题:2024年语文教案-我的呼吁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对呼吁主题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呼吁》的阅读与理解。
2. 对文章中的呼吁主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3.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呼吁。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
3. 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我的呼吁》,并提出问题:“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如文章的结构、主要论点等。
3. 案例分析:分析文章中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如作者使用的语言、修辞手法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呼吁主题,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5.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呼吁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写的呼吁短文的质量,包括内容、结构和语言表达。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我的呼吁》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文献。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对课文有充分的阅读和理解。
2. 在讨论和写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
3. 引导学生使用恰当的语言和逻辑进行论证。
九、课后作业:1. 重新阅读课文《我的呼吁》,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十、扩展活动:1. 组织一次班级辩论赛,让学生就不同的社会问题展开辩论。
2. 邀请嘉宾或专家来讲座,分享他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经验。
3.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或志愿活动,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和呼吁。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案主题:2024年语文教案-我的呼吁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我的呼吁》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呼吁》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我的呼吁》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呼吁》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批判性思维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环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的呼吁》中提出的具体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3. 运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互动交流。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环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我的呼吁》,理解其主要内容和观点。
3. 案例分析:分析《我的呼吁》中提出的具体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互动交流。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和观点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呼吁和行动计划。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的呼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3. 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运用能力和技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我的呼吁》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呼吁和行动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我的呼吁》文本。
2. 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批判性思维指导手册或相关阅读材料。
4. 小组讨论记录表。
七、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好教学资源,如文本、图片、视频等。
《我的呼吁》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呼吁》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我的呼吁》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责任感。
3. 提高学生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呼吁》的阅读与理解。
2. 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案例分析。
3. 写作和表达技巧的指导。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和环境保护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3. 写作指导法: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我的呼吁》,理解作者的观点和呼吁。
3. 知识讲解:讲解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5. 写作练习: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进行表达。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情况。
2.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以及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关注程度。
3.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我的呼吁》文本。
2. 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3. 写作和表达技巧的指导资料。
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提供安静、舒适的教室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思考。
2. 网络环境:需要有稳定的网络环境,以便于查找相关资料和案例。
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每个章节安排一课时,共5个课时。
2. 课堂练习和作业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十、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我的呼吁
我的呼吁教学目标一、了解本文涉及一些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如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以及他在西方的影响等。
二、分析并体会长句的表达效果,抓住主干,仔细分析。
教学建议一、本文涉及一些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学习课文之前,要先进行一下介绍,如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以及他在西方的影响等。
二、因为本文是翻译文章,有一些欧化的长句子,需要抓住主干,仔细分析。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说词《我有一个梦想》至今萦绕在人们的耳畔,他那种崇尚和平的精神感动着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充满着人道主义思想的著名演说词《我的呼吁》。
二、作者简介史怀哲(AlbertSchweitzer,1875—1965),德国医学家、神学家、哲学家,20世纪人道精神划时代的伟人。
出生于阿尔萨斯的一个小镇凯撒堡。
这个小镇位于法国中部,与德国相邻界的莱茵河西侧,所以当地人会同时使用德、法语。
史怀哲在小时候便会这两种语言。
在他写作业的时候就用法文,在学校演讲的时候就用德文。
因为当时的阿尔萨斯是德国的,所以德文是他的母语。
因为有了这两种语言,他完成了两种语言的《巴赫传》。
年少的史怀哲为艺术与学问精彩地活着,集著名神学家、哲学家和音乐家于一身。
他对圣经的独特诠释,对康德的深入研究,对管风琴的美妙弹奏和捍卫都深获重视。
然而,他把这一切弃如敝履,毅然花费七年时间从头学医,与妻远赴当时的法属赤道非洲。
迎接他们的是无涯的原始林、水、陆地、毒烈的阳光、蚊蝇、土人的病痛和白人的余孽。
兰巴雷一所传教办事处的破鸡舍是他最初义诊的地方。
心脏病、肺病、精神病、脱肠、橡皮病和脓伤的患者极多。
热带赤痢、麻风、昏睡病、日晒症及疥癣更是普遍而可怕,最难对付的强敌却是土人对病痛的信念,以及慵散、偷窃和浪费的习性。
土人唤他“欧刚加”,是神人。
史怀哲日以继夜地医治他们的身体,更关怀他们的灵魂。
他也是土人的严父、兄长、工头和密友。
《我的呼吁》高一册语文教案
《我的呼吁》高一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
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
2.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
3.写作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previouslesson,回顾作者冰心的生平和作品。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冰心吗?她的作品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我的呼吁》,注意把握课文内容和情感。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欣赏优美的语句。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探讨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从中受到启示。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价值观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写作方法学习1.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会借鉴和运用。
2.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六、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具体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回顾previouslesson,回顾作者冰心的生平和作品。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冰心吗?她的作品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我的呼吁》,注意把握课文内容和情感。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课文结构和重点句子。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有什么感悟?二、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欣赏优美的语句。
2.分析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从中受到启示。
三、写作方法学习1.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会借鉴和运用。
我的呼吁语文教案
我的呼吁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了解并掌握呼吁的基本技巧和表达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表达自己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呼吁的定义和作用呼吁的常见表达方式和结构呼吁的语言特点和技巧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呼吁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呼吁写作和口头表达练习。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呼吁作品和经验。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呼吁的实例和要点。
练习册:提供相关的练习题目和指导。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文章和视频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现实社会问题,引发学生对呼吁的关注。
讲解:讲解呼吁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练习:学生进行呼吁写作和口头表达练习。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呼吁作品和经验。
3.2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步骤二:讲解呼吁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步骤三:学生进行呼吁写作练习。
步骤四: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练习。
步骤五: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呼吁作品和经验。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呼吁写作和口头表达练习来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参与和作品分享来评估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反馈针对学生的呼吁作品进行具体的点评和指导。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教材:呼吁写作和相关文章的教材或参考书。
网络资源:相关的文章、视频和社交媒体平台。
5.2 参考资料呼吁写作指导书籍相关社会问题的研究报告和论文优秀的呼吁作品示例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教学活动活动一:小组讨论,让学生选择一个社会问题,并思考如何通过呼吁来引起关注。
活动三:口头表达练习,让学生模拟在公众场合进行呼吁演讲。
6.2 教学指导针对每个活动,提供具体的指导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呼吁表达。
高中语文 《我的呼吁》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
《我的呼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史怀哲的生平经历和伟大的追求,让学生对史怀哲的伟大人格产生崇敬之情。
2、理解文章思路,体会文章严谨的逻辑性。
3、分析理解史怀哲敬畏生命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史怀哲所呼吁的“选择良善,放弃暴力;选择互助,放弃歧视;选择和平,放弃战争”的伟大思想。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史怀哲的“尊重生命的伦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比较法●课时安排:1课时●板书设计:尊暴行——————良善重疫病——————互助生战争——————和平命●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人活世上,都会有一定的追求。
你认为,我们普通人心中的追求是什么?(学生回答:前程、家庭、工作、钱权、地位等)这些追求都是从个人角度出发的。
再高一点的追求呢?(学生答:为人民、祖国奉献一切。
)这些追求是从人民、祖国的角度出发的。
还有更高的追求吗?(学生答:为整个人类奉献一切。
)这是从整个人类的角度出发的。
还有没有更高境界的追求吗?(学生没答上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史怀哲的《我的呼吁》,聆听他的呼吁,体会他伟大的追求境界。
二、介绍作者生平(幻灯片展示):史怀哲(1875-1965)法国神学家、哲学家、医生,一生致力于非洲国家的医疗服务事业,1952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史怀哲不仅是一位神学哲学和医学的三科博士,而且还是享有盛名的音乐家。
然而,就在38岁的他事业和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到非洲去!随后,他放弃在欧洲的优越生活条件和锦绣前程,携妻子一起前往非洲的兰巴雷内。
他在条件极其恶劣的丛林中创办诊所,夜以继日地医治居民的疾病,开启他们的灵魂,把毕生的爱与心血奉献给了非洲,直至90岁逝世。
老师问: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答:一颗伟大而博爱的灵魂。
幻灯片展示爱因斯坦对史怀哲的评价:像史怀哲这样理想地集善和对美的渴望于一身的人,我几乎没有发现过。
老师总结:史怀哲真是一位不能不让我们肃然起敬的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的呼吁。
2023年高中语文说课稿3篇_2
2023年高中语文说课稿3篇高中语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一)课文分析《我的呼吁》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学习的是演讲词。
《我的呼吁》是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法国著名的神学家、哲学家、医生史怀哲博士在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上发表的一篇演讲。
史怀哲从三十八岁起一直到他90岁与世长辞,都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非洲从事医疗服务事业,他从亲身的初中当中领悟出自己独特的敬畏生命伦理的思想,而他作为一名白人,甘愿放弃欧洲优裕的生活,条件艰苦的非洲为当地土人治病,几十年如一日的行为更是感动了无数的人,1952年,这位终身思索和爱的行动者自然而然地成了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
史怀哲借授奖仪式的机会,向全人类阐述了他的敬畏生命伦理学思想。
他首先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呼吁:全人类要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接着对这一伦理进行了具体阐释,然后结合威胁人类生存的一些危险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赋予尊重生命的伦理以现实的活力。
__逻辑严密、语言隽永、思想深刻、感染力强,是演讲词的名篇。
(二)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性质,我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史怀哲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等;2.能力目标:培养领悟__所蕴含的深刻思想的能力;3.情感目标:领悟“尊重生命”的伦理的内涵,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领悟作者尊重生命的伦理学思想。
尊重生命的伦理是作者贯穿整篇演讲词的思想,领悟好这一思想,是读懂这篇__的关键,所以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起引导和启发的作用。
本课是自读课,应以学生自读为主,我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拔和引导。
所以本课的基本教法是提问法和点拔法。
学法方面,学生应该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充分利用手中的参考资料,了解课文的相关内容。
在课堂上应积极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加深对史怀哲的尊重生命的伦理学思想的理解,特别是对于文中提到的三大威胁人类生存的危险——暴行、疫病、战争,不仅要结合身边的事例,还要结合国际上一些相关的重大问题来思考。
2024年语文教案-我的呼吁
一、教案名称:2024年语文教案-我的呼吁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呼吁的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1. 学习呼吁的写作技巧。
2. 分析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
2. 教学呼吁的写作技巧:讲解呼吁的定义、结构和写作要点。
3. 分析现实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现实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5. 分享和评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对彼此的写作进行评价和建议。
六、教学资源:1. 教材:2024年语文教材。
2. 参考资料:关于呼吁写作的相关文章和案例。
七、教学评估:1.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思考深度。
2.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针对自己选取的现实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2.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查阅相关资料,为自己的呼吁提供更充分的论据。
九、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学习呼吁的写作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关注。
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呼吁的写作技巧。
在写作实践中,要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十一、作业布置:十二、课后跟进: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思考深度。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修改和提升。
十三、课程标准:十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资料和案例,用于教学呼吁的写作技巧。
2. 准备现实问题的相关资料,用于学生讨论和分析。
十五、教学注意事项:1. 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我的呼吁》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我的呼吁》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1篇:《我的呼吁》优秀教案设计范文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了解史怀哲的人道主义思想。
二、引导学生具备博爱的品质,尊重他人他物的生命。
三、引导学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尊重自己的生命。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介绍作者)二、学生自读了解作者在文中传达的人道主义思想。
(自读——讨论——总结)三、课文解析1、作者传达的思想:尊重生命(生命:有生存意志的、有价值的事物)加深学生的理解,引导讨论:从尊重生命的角度谈谈你对佛家语:“扫地不伤蝼蚁命”和夏天人们无情灭蚊杀蝇行为的看法。
2、作者认为应当如何做到尊重生命?行善——爱护并促进生命,使其体现价值。
(学生举例:扶正被践踏的小树)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怀着牺牲的精神提受难的人服务。
(学生举例:捐款)互相信任,和平共存。
(学生举例:和谈避免战争)和睦相处,与人为善。
(学生举例:斡旋化解民族纷争)3、小结:尊重个体生命——尊重群体生命——尊重全宇宙的生命四、拓展延伸(学生讨论——老师总结)1、关注社会清华大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初二学生杀母事件关于取消死刑的提议结论:提升思想认识,加强法制观念,具备博爱品质,尊重他人生存权。
2、关注个体上海交大硕士生跳楼自杀事件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全世界自杀人数的统计数字活着需要勇气?死去需要勇气?结论:磨砺自我*格,增强承受能力,珍惜自己的生命,坚强面对生活。
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我的呼吁》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中心伦理2、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意识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明确生活年代:1875到1965,这个时代具有什么特征?明确国籍:法国。
有些地方说是德国,是因为他出生的地方阿尔萨司在法德交界,在作者生活的年代属于德国,而现在则属于法国。
身份:神学家、医学家、哲学家,(都是博士)1913年建立丛林诊所直至生命的最后。
195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该文为……二、设问1、问:我的呼吁,呼吁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学生可能回答: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
高一《我的呼吁》教案
高一《我的呼吁》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和呼吁。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呼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呼吁”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什么会发出呼吁?二、课文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呼吁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二、课文解析1.教师逐段解析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2.让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呼吁。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发出有效的呼吁?四、写作训练1.让学生以“我的呼吁”为题,写一篇短文。
2.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五、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呼吁付诸实践?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将课文中的呼吁付诸实践?三、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呼吁。
2.各组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呼吁付诸实践?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阅读1.推荐学生阅读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
《我的呼吁》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我的呼吁》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段:八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我的呼吁》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对战争的反思和和平的渴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我的呼吁》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学生对战争的反思和和平的渴望。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准备教材:《我的呼吁》课文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辅助材料:课文相关背景资料、战争图片、和平活动案例等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战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我的呼吁》。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背景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和平活动案例,进行简要介绍和讨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活动经验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二、课堂讨论(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探讨如何实现和平。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践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三、小组合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战争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和研究。
2. 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小组研究报告。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反思和感悟,表达对和平的渴望。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我的呼吁》,引导学生反思战争对人类的影响,表达对和平的渴望。
我的呼吁语文教案
我的呼吁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呼吁作文的基本结构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说服力。
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呼吁作文的概念和重要性。
呼吁作文的基本结构:引言、主体、结尾。
呼吁作文的技巧:选择合适的话题、提出有力的观点、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呼吁作文的概念和技巧。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呼吁作文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
实践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写作,给予指导和建议。
2.2 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呼吁作文的概念和重要性。
第二步:讲解呼吁作文的基本结构。
第三步:讲解呼吁作文的技巧。
第四步:分析优秀呼吁作文案例。
第五步:学生动手写作,给予指导和建议。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呼吁作文的基本结构。
学习呼吁作文的技巧。
分析优秀呼吁作文案例。
3.2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话题。
如何提出有力的观点。
如何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教材:呼吁作文写作指导书籍。
网络资源:优秀呼吁作文案例。
4.2 教学材料笔记本:用于学生写作和记录。
笔:用于学生写作和记录。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学生写作的评价:评估学生的写作结构、观点和修辞手法等方面。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5.2 教学反馈学生写作的反馈: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写作。
学生反馈的收集:通过问卷调查或口头反馈的方式,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第六章:教学案例分析6.1 教学案例选择几个优秀的呼吁作文案例,让学生分析和理解其结构和技巧。
分析案例中的引言、主体和结尾的写作方法。
分析案例中的观点提出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6.2 教学步骤第一步:展示优秀呼吁作文案例。
第二步:学生分析案例的结构和技巧。
第三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对案例的理解和启示。
第七章:学生写作实践7.1 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关注,选择一个社会话题,写一篇呼吁作文。
《我的呼吁》说课设计
《我的呼吁》说课设计《我的呼吁》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教材内容,目标确定在培养学生理解演讲词的能力。
本文是法国著名的神学家,哲学家,医生史怀哲博士在诺贝尔和平奖的授奖仪式上发表的一篇演讲.史怀哲从38岁起一直到他90岁与世长辞,都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非洲从事医疗服务事业,几十年如一日的行为更是感动了无数的人,他借诺贝尔和平奖授奖仪式的机会,向全人类阐述了他的敬畏生命和热爱和平的思想.这种思想,在促进世界和平,共同繁荣,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基于上述分析,特从三个维度,提出四个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文章思想及七个自然段的逻辑关系②联系语境,理解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过程与方法:③自主阅读,小组合作与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④领悟尊重生命的伦理内涵,学会在竞争中理解、包容。
二.说教法本文是自读文章,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老师通过设疑激趣,引导学生理解探究文章的基本内容,基本思路。
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鉴于本文是关于尊重生命的文章,这是一个严肃的主题,为了激发学生关注这个主题的热情,特设置以下的导入。
(利用几幅与战争和繁荣相关的图片做一个幻灯片,然后用一个设问将学生引入到本文的主题)具体设计为:先请大家看投影……看了这些图片,大家都想到了什么?(战争、和平、死亡、希望、生命、绝望……)是啊,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短暂的一次,我们能感受到涌动这生命激情的快乐,或如惊涛拍岸般激越,或如小桥流水般温婉,无论怎样,我们都希望活着,我们都希望活得更有价值,我们都希望活得更快乐,幸福。
但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史怀哲先生是怎么说的(二)课文分析(依据前述的四个教学目标,结合本文思想性强,逻辑性强,鼓动性强的特点,特从阅读理解、拓展探究两个方面,分四个环节设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解读。
我的呼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呼吁(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诸子墨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史怀哲的生平事迹,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他“敬畏生命”的思想和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
2、训练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洋溢着伟大博爱精神的宣言:《我的呼吁》。
作者是二十世纪人道主义精神划时代的伟人、被人们尊称为“非洲圣人”、“丛林中的圣者”的史怀哲博士。
他的名字曾享誉欧洲大陆,直到今天,他的思想仍具有深远影响。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或事迹?一、作者生平(5分钟)丛林中的圣者:史怀哲 (Albert Schweitzer, 1875-1965),德国医学家、神学家、哲学家。
1875年1月14日诞生于阿尔萨斯的一个小镇凯撒堡。
这是位于德法交界地区的一个小镇(当时属德国),他从小就掌握德法两种语言,德语是他的母语。
他的父亲路易斯(Louis)在当地一个教堂担任了五十年的牧师工作。
史怀哲从小就富有爱心,对基督教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年幼时他曾看过一个非洲人的人头雕像,印象极为深刻,他回忆说:“他脸上那忧伤而若有所思的神情,好象是在和我诉说黑暗大陆的悲痛。
”年轻的史怀哲在音乐、宗教与哲学方面均展现出卓越的才华。
二十五岁就成为神学和哲学博士,随后在史卓斯堡(Strabourg)大学担任神学及哲学教授。
他同时还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风琴演奏家,尤其对巴赫的作品有独到的领会,在当时拥有许多乐迷。
二十九岁时,史怀哲读到了一篇有关非洲大陆极需医疗援助的文章,次年他做出了令人震惊决定,放弃了他蒸蒸日上的学术地位和演奏生涯,从头学习医学, 8年之后,和他志同道合的伴侣海伦(Helene)远赴非洲的兰巴雷(Lambarene)(当时的法属赤道非洲),开始为非洲人民奉献他的爱心。
迎接他们的是无涯的原始森林、恶劣的气候和当地土人的病痛……在一所传教办事处的破鸡舍里,史怀哲开始了他的义诊。
他不仅夜以继日地医治土人们的身体,更关心他们的灵魂。
《我的呼吁》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呼吁》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我的呼吁》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activities,培养阅读理解、批判思维和写作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提高沟通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问题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能够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呼吁》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社会问题,引起学生对课文《我的呼吁》的兴趣。
学生分享对问题的看法和感受。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我的呼吁》。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3. 论证方法分析: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的有效性和说服力。
4. 写作练习:教师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写作。
四、作业1. 学生完成一篇自己的呼吁文章。
2. 学生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
五、评价1. 学生通过写作练习展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分享展示阅读理解、批判思维和合作能力。
3.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呼吁文章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观点的清晰度、论证的逻辑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2.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积极参与程度、思维的批判性和合作能力。
3. 自我评价和反思: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反思,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我的呼吁》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案例研究。
3. 写作指导和评估标准。
4. 投影仪或白板等展示设备。
八、教学策略1. 互动式阅读:通过提问、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我的呼吁》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呼吁》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江西省遂川中学语文组教学目的:1分清逻辑层次,把握演讲主旨。
2品味本文精彩语言,把握其准确、鲜明、严密、针对性强的特点。
3体会作者所呼吁的平等、博爱与和平的精神。
教学设想:教时:二课时。
重点与难点:重点为分清逻辑层次,把握演讲主旨,体会作者所呼吁的平等、博爱与和平的精神。
难点为品味本文精彩语言,把握其准确、鲜明、严密、针对性强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在二十世纪的欧洲,阿尔贝特施韦泽即史怀哲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于1875年生于法国的阿尔萨斯,青年时代多才多艺,不仅是一位神学和哲学的双料博士,而且还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音乐的研究家。
三十八岁时的史怀哲,已是拥有三个博士学位、又正式取得医生执照的绅士。
然而,就在他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到非洲去,到那未开化的黑暗大陆──非洲去。
随后,他放弃在欧洲的优越生活条件和锦绣前程,携妻子一起前往非洲的兰巴雷内(现在属于加蓬),在那里,他创建了自己的诊所,义务为当地居民治病,几十年如一日,历尽艰辛,百折不挠,直到与世长辞。
他还写下了大量有关文化和伦理学的著作,创立并身体力行了“敬畏生命伦理学”。
这种伦理学后来被誉为“标志着西方道德进步的一个里程碑”。
(读P63注解1)二、题解。
1.“呼吁”与“呼喊”有什么区别?明确:呼喊:喊;嚷。
呼吁:向个人或社会申述,请求援助或主持分道。
“呼吁”的内容往往是“真、善、美”,需要大众共同努力。
2.《我有一个呼吁》,主要呼吁什幺?明确:呼吁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1)呼吁人们从善去恶,远离暴行;(2-3)呼吁防治大众疫病,(4)呼吁放弃原子武器,避免战争,和平共处。
(5-7)三、分析课文。
1、(第一段)阅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我要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
(2)这种伦理,反对将所有的生物分为有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
《我的呼吁》教案
《我的呼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思想、影响。
2、理清思路,把握作者观点。
3、学习作者自我牺牲的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分清逻辑层次,把握演讲主旨,体会作者所呼吁的平等、博爱与和平的精神。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说词《我有一个梦想》至今萦绕在人们的耳畔,他那种崇尚和平的精神感动着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充满着人道主义思想的著名演说词《我的呼吁》。
二、作者简介史怀哲(AlbertSchweitzer,1875—1965),法国神学家、哲学家、医生、“非洲之父”、丛林中的圣者、敬畏生命伦理学创立者,一生致力于非洲国家的医疗服务事业,195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在20世纪的欧洲,阿尔贝特·史怀哲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
他于1875年生于阿尔萨斯,青年时代就多才多艺,不但是一位神学和哲学的双料博士,而且还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音乐的研究家。
不过,就在他事业和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到非洲去!随后,他放弃在欧洲的优越生活条件和锦绣前程,携妻子一起前往非洲的兰巴雷内(现在属于加蓬),在那里,他创建了自己的诊所,义务为当地居民治病,几十年如一日,历尽艰辛,百折不挠,直到与世长辞。
在恶劣的条件下、在繁重的医疗工作之余,他还努力创作,除了神学和音乐,他还写下了大量相关文化和伦理学的著作,创立并身体力行了“敬畏生命伦理学”。
这种伦理学后来被誉为“标志着西方道德进步的一个里程碑”。
他的行动和思想在欧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他的影响几乎遍及整个世界,而他的人道主义精神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但为治病救人而自我牺牲,而且要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核战争。
为此,他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诺贝尔和平奖。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学校、医院、街道、青年活动中心更是不胜枚举。
土人唤他“欧刚加”,是神人。
我的呼吁语文教案
我的呼吁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举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社会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课文讲解:(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课堂练习1.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2)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段话。
2. 课堂练习:(1)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课堂小结2. 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要求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1)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等。
(2)学生对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2. 同伴评价:(1)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2)通过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自己授课情况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效果等。
八、教学拓展1. 相关话题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延伸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起引导和启发的作用。本课是自读课,应以学生自读为主,我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拔和引导。所以本课的基本教法是提问法和点拔法。
学法方面,学生应该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充分利用手中的参考资料,了解课文的相关内容。在课堂上应积极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加深对史怀哲的尊重生命的伦理学思想的理解,特别是对于文中提到的三大威胁人类生存的危险——暴行、疫病、战争,不仅要结合身边的事例,还要结合国际上一些相关的重大问题来思考。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拟定为一个课时。
(一)导入
导入的是引起兴趣,建立联系。对于这篇课文,由于它思想的深刻性,所以我在导入时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入手,引出现实社会的些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不利的因素,如局部战争、恐怖主义、社会暴力等。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从思想的高度开始这篇课文的学习。整个导入过程控制在5分钟以内。
然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对这种伦理的主要内容的表述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这种伦理,反对将所有的生物分为人价值的与没有价值的、高等的与低等的”。
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反对这样分类。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因为这种分类的标准是纯主观的,这样分类必定会造成我们对其他生命的任意糟蹋。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要求学生举出历史上这方面的例子,如南京大屠杀,还有二战时希特勒宣扬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劣等的民族而大肆屠杀犹太人。所以作者要求我们平等地对待生命,尊重每一个有生存意志的生命。
(二)课文分析
1.整体感知
我首先提出2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齐读课文。这两个问题是:(1)史怀哲向谁呼吁?(2)呼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由学生集体回答,老师明确:史怀哲向全人类呼吁,呼吁的主要内容是“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
2.领悟提高
“尊重生命的伦理”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中心词是伦理,伦理的含义是“人们之间相处所遵循的道德准则”。这个问题必须由教师向学生解释清楚。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说课稿:我的呼吁
一、说教材(一)课文分析
《我的呼吁》是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法国著名的神学家、哲学家、医生史怀哲博士在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上发表的一篇演讲。史怀哲从三十八岁起一直到他90岁与世长辞,都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非洲从事医疗服务事业,他从亲身的初中当中领悟出自己独特的敬畏生命伦理的思想,而他作为一名白人,甘愿放弃欧洲优裕的生活,条件艰苦的非洲为当地土人治病,几十年如一日的行为更是感动了无数的人,1952年,这位终身思索和爱的行动者自然而然地成了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史怀哲借授奖仪式的机会,向全人类阐述了他的敬畏生命伦理学思想。他首先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呼吁:全人类要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接着对这一伦理进行了具体阐释,然后结合威胁人类生存的一些危险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赋予尊重生命的伦理以现实的活力。本文逻辑严密、语言隽永、思想深刻、感染力强,是演讲词的名篇。
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阅读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教师、课本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4.拓展延伸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尊重生命。这样设计,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培养并提高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达到德育的目的。
教师提问:当我们有了这种尊重生命的意识之后,会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善恶观?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善就是爱护并促进生命,把具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恶就是伤害并破坏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这种善恶观是史怀哲尊重生命的伦理的核心内容。
接下来明确作者呼吁的原因。我首先要求学生找出作者在文提到的威胁人类生存的危险:暴行、疫病和战争。
拒绝战争,维护和平。可以让了解历史的学生来谈冷战其间美苏军备竞赛的情况,以及对当今的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伊朗核问题等事件的看法。
3.小结
结合板书,进行归纳总结:
作者开门见山提出呼吁的核心内容——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接着对这一伦理进行了阐述,再结合人类生存的现状具体论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方法,作者呼吁人们要追求良善、消除暴行,互相帮助、战胜疫病,拒绝战争、维护和平。文章的逻辑显得十分严密。
(二)教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标
根据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性质,我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史怀哲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等;
2.能力目标:培养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思想的能力;
3.情感目标:领悟“尊重生命”的伦理的内涵,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领悟作者尊重生命的伦理学思想。尊重生命的伦理是作者贯穿整篇演讲词的思想,领悟好这一思想,是读懂这篇文章的关键,所以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然后重点讲解作者针对暴行提出的解决办法:追求良善。作者认为要消除暴行,追求良善是最有效的努力。因为现世的一切暴行早晚会产生超越它的对抗性暴力,冤冤相报,永无止境,与其以暴制暴,不如以德报怨,实现善的良性循环。学习这个段落时,可以要求学生就当前的国际恐惧主义谈自己的体会。
要战胜大众疫病,作者认为全人类应该互相帮助,特别是对旧日殖民地的民众,因为昔日的殖民者在他们的土地上犯下太多的罪恶,现在是到了回报的时候了,所以应该采取一种赎罪的心情去帮助他们。教师用觉悟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史怀哲的非洲行医经历,引导学生体会史怀哲无私地为非洲人民服务的博大而仁慈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