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应用型特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河南教育高教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应用型特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程怡摘要: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应用型特色课程的建设,以学生学习能力持续提高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深化教学改革。
革新教学方法、开发自主性课程项目试验、融入现行规范、引入最新成果、对接产业需求、重视过程考核等,这些举措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教学向应用型转变。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应用型特色课程;教学改革收稿日期:2018-10-18作者简介:程怡(1986—),女,阳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结构工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课程公式多、概念多、系数多、条件多、系统和逻辑性差,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应用型特色课程的建设,应以学生学习能力持续提高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资源产教融合为渠道,以突出成果导向为特色,采用项目式真实任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教学向应用型转变。
一、课程现状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与现行规范结合紧密,并且是后续专业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理论和工程基础。
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单单靠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形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首先,该课程涉及力学基础,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其次,课程虽与规范结合紧密但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差。
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普遍指出:课程理论太多,实践太少;计算过程太过复杂;公式太多,理解困难;等等。
再次,课程考试时,题目只要稍微有难度或者有所创新,学生就基本不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难以达到,并且在后续课程学习时,学生往往又忘记了先前课程的构件设计知识。
因此,如何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真正使学生学以致用,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大教学难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改革当前,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日益壮大,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此,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就业和专业发展。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有时候过于关注理论知识,而对与实际工作相关的经验和技能掌握不够充分。
此外,教学内容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业界对于质量卓越且创新前沿的人才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将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实用的教育资源。
一、教学内容创新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中,我们需要重视应用技能的训练和实践操作的环节,这可以通过加强实验教学等方式来实现。
除此之外,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工程实际需求的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将最新的技术理念和先进的设计方法引入到课程体系中。
例如,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新型的混凝土材料和建筑结构,如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型混凝土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优势和应用场景,以便更好地满足现代工程建设的需要。
二、实践教学突出针对课程的实践性和需要强化的技能训练,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
例如,引导学生参与项目实践、参加行业竞赛、实习和工程实践等等。
这些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从真实的工程环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预备以后工作的能力和能够投身到社会工作中。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在人库教学,此类的教学有时候内容过于乏味,学生们可能不太容易吸取知识。
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生动、实用可行的教学手段,如组织课内外教学、微信学习团队、校外高水平教学等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改革,需要将课程内容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并紧密贴合现实工作中的需求。
仅有一方面的知识不足以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我们需要在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实践教学和教学方法上多方面改进,增强学生创新及实践的能力,为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关于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展开讨论。
在首先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传统教学模式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等,引发了对教学改革的思考。
接着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现状以及国内外的教学改革案例,强调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在探讨了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推崇实践教学的推动。
最后结论部分总结当前教学改革的成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建议,以期促进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持续优化和提升。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国内外案例、重要性、总结与展望、建议、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混凝土结构课程作为土建工程专业中重要的学科之一,一直在为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建筑工程领域对混凝土结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滞后,无法完全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对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是当务之急。
目前,许多高校在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教学方法单一等。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能力较弱,难以适应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复杂情况。
有必要对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进行重新思考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借鉴国内外教学改革案例,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提出实践教学的推动措施,以期为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的改进和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意识在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等方面。
传统的混凝土结构课程内容过于固化,无法满足学生对于新知识和新技术的需求。
教学方法较为传统,缺乏创新和实践性,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混凝土结构课程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两大部分内容,是土木工程专业中最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本文基于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对本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引言在国家高校扩招政策和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办的独立学院相继出现。
而随着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不少独立学院抓住这个良机开办了土木工程专业。
但是与传统公办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办学时间、办学条件和办学经验都有很大的差距。
那么如何让这些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如何让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都对独立学院的新建土木工程专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把办学目标定位在“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坚定不移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才培养道路”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宗旨是立足广东,面向华南,为区域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混凝土结构课程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两大部分内容,是土木工程专业中最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与很多相关专业课程有密切联系如高层建筑结构、砌体结构、建筑结构抗震等等。
因此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整个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那么如何在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中体现实践教学、产学结合,达到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成为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问题。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实践。
2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目前,绝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都存在“老的老,少的少”现象,即由两三个退休的老教授和大部分年轻的硕士毕业生所组成。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在我国土木工程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下,熟练掌握建筑业生产一线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方向。
本文基于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就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1 课程教学特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其基本理论涵盖了材料性能、结构设计方法、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能力计算及裂缝、变形与耐久性的验算,还涉及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基本知识。
而且该课程涉及的试验现象、基本概念、构造要求及计算公式繁多,既体现了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又体现了实际工程设计的相关要求。
可见,《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内容丰富,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结构思维能力、应用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结构问题能力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适应新时期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其课程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2 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2.1 适应“大土木”要求教育部颁布的新本科专业目录中,土木工程专业涵盖了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等多个专业方向,凸显新时期“大土木”课程教学内容“宽口径”要求,毕业生应具备适应“大土木”各方向工作岗位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
因此,《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难度高,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地下工程)本课程教学主要涉及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和《公路钢筋混凝土级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2]等两部规范,教学时应兼顾到两部规范的要求。
目前,我国建筑、公路、铁路等工程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尚未统一,但各类工程有关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差别不大,学生在掌握了建筑工程和公路桥涵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后,对“大土木”其他方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也就不难理解和掌握了。
关于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中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特点,总结了课程教学中的教材、教学安排,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一、混凝土结构课程特点1. 课程内容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其中包括受弯构件、受剪构件、受压(拉)构件、受扭构件等)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设计、工业厂房设计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工程结构的受力性能分析、设计方法、以及如何利用现有的规范对结构进行设计,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结构设计等其它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课程特点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混凝土结构课程与前续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及建筑材料等课程密切相关,又是后续课程高层建筑结构、砌体结构、特种结构、抗震结构设计等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
它有理论基础,又包含很多经验公式,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受弯、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有较好的简化力学模型,易于理解。
而抗剪承载力、变形、裂缝宽度计算多采用半经验半理论公式。
抗扭承载力计算则基于试验资料的统计而给出经验公式,不易从理论上理解。
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不止一个而是一系列的经验公式,公式中含有的符号众多。
另外,混凝土截面的延性、耐久性设计为概念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学习应结合相关的现行行业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是教学的重要规范依据,其中条文较多,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与规范相结合,理解规范条文,明确构造要求。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实用性强,一般为:楼盖设计和单层厂房设计。
课程设计是对整个教学效果的总结和应用,与工程应用技能的培养紧密相关,课程设计教学的效果决定了综合性应用技能培养的成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摘要:《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对培养土木工程应用型高技术人才,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这一培养要求,本文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研究探讨,改革完善了课程的知识体系,探索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了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理论的能力及实际能力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改革;实践;工程能力;创新能力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已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培养多样化人才的共同选择和普遍趋势。
面对迅速发展的土木工程行业及其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的现状,如何培养素质高、能力强、能满足土木工程业企业要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任务。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与现行规范、规程等有关的专业基础课。
为适应培养土木工程应用型高技术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及创新能力,我们对该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重新进行了设计,在教学中既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讲授,又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理论的能力,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
一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混凝土结构所用材料的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原则、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种类受力构件的破坏特征、设计模型建立及设计方法等。
课程所讲述的内容是后续各方向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基础工程设计》等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基础,也是土木类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及参与工程实践活动必不可少的知识。
因此,本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课程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
其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特性、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和原则,能运用结构的设计原理及结构的特点设计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并满足工程实际所需的构造要求。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为例
㊀2019年9月J o u r n a l o fG r e e n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第17期收稿日期:2019G07G18基金项目:黄河交通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编号:HH J T X Y-2017t s z y04)作者简介:马健华(1989-),男,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研究.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为例马健华(1.黄河交通学院交通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950;2焦作市基坑支护与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焦作454150)摘要:指出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面对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对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教育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主要特点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课程目标㊁教学方式㊁课程内容㊁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实践的建议,以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 64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674G9944(2019)17G0288G021㊀引言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力,着重培养创新型㊁复合型㊁应用型人才[1].随着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创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不断地向综合化方向发展,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而忽视理论基础的高职高专和忽略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传统本科院校都无法满足科技创新的需求,因此,培养具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必将成为大学的重要类型之一.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也是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综合应用的主要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该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占具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主要内容包括钢筋混凝土材料(钢筋和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拉㊁压㊁弯㊁剪㊁扭等)的承载力计算方法,混凝土构件裂缝㊁变形控制和耐久性,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等.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工程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并为后续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㊁工程结构抗震等)奠定良好的基础.2㊀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㊀培养目标㊁课程设置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㊀㊀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土木工程专业 宽口径,厚基础 的培养目标,使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课程应涵盖多个土木类专业的相关内容,而土木工程各个专业方向均有自己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很难统一;同时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理论严谨,内容较多,兼顾理论公式推导又有实验研究,与工程实际和相关规范以及其他的专业基础课程联系紧密并且学习难度系数较大,而«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推荐课时为60多个.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兼顾多部规范㊁行业标准的要求,而课时有限,面临着课时较少内容较多的矛盾.2.2㊀高校与行业脱节,实践教育严重缺位行业是学校发展的优势资源,行业需求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动力,行业支持是社会学校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与行业的联系不够密切,与行业部门的联系日益淡薄,能够与行业实现共建的甚少,大多数共建都停留在形式上,同时实习企业联系困难,企业不愿提供实习和见习场所,没有实践基地,缺少行业在土木工程学科建设㊁人才培养上的指导和支持,导致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缺少了灵魂[2].同时根据目前教学大纲,该课程缺少相应的实验或者实践学时安排,实践环节形同虚设,造成学生缺少实践应用能力.2.3㊀缺少双师型 师资队伍当前我国应用型教育起步较晚,对其理论认识还不够到位,大部分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到学科建设上,缺少对应用型大学的研究以及实践.并且受客观条件的制约,高校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等学院的毕业生,从工程实践单位引进高职称人才的渠道不够顺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和工程应用能力的优秀人才很难留住.同时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教师不愿深入到工程实践中学习锻炼,导致 双师型 师资队伍缺乏.2.4㊀重理论,轻实践 我国高等教育的生源大部分都是高中毕业生,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缺乏对工程实践问题的感性认识,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的设计和结构构造难于理解.同时再加上该课程考评体系比较单一,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期末终考为主,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对平时的考查考核力度不够,考试内容偏重理论882㊀马健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教育与心理知识的记忆,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课本中公式的运用及计算,而忽略了对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导致学生普遍存在 重理论,轻实践 的现象.3㊀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3.1㊀制定 定向于行业 的课程目标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目标在制定过程中,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社会㊁教师㊁学校以及政府和学生多方参与协商的机制,以能力为重点,具有行业特色的课程目标.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他们更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㊁知识结构和综合应用能力[4],要求学生具备土木专业相应的施工技术以及解决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制定该课程目标时,本着 运用为主,够用为度 的原则,精减理论公式的推导,弱化非重点章节的讲解,注重工程实际的应用,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侧重对工程结构的基本概念㊁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使学生具备运用结构设计原理的方法解决工程实际中有关问题.同时,适当增加就业需要的教学内容(如 B I M ,可持续发展等),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混凝土结构的新进展.3.2㊀以课程目标为导向,反向设计优化教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综合性较强,教学难度较大,同时学生缺乏工程意识,力学知识比较薄弱,学习该课程难度较大,积极性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指望教法和教师不变,就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应注意课堂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课程目标为导向,针对行业需求,按照 职业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项目 知识点 进行课程教学的反向设计[3],对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法.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工程实际图片㊁视频等,将抽象的结构等内容具体化,加深学生对工程结构和结构构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同时,对平衡方程进行讲授时,宜采用板书对公式进行推导,从而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例如:在讲授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设计时,可采用录像对正截面的受力特征和破坏形态进行演示,使学生对受弯构件的正截面破坏特征产生相应的感性认识.但在对矩形㊁T型等截面平衡方程进行讲授时,宜采用板书进行公式推导,从而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同时,对公式在推导过程中不同阶段正截面应力以及应变沿梁高度的分布图,则可直接采用多媒体图片演示.3.3㊀合理设计 定位于教学 的教学内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包涵大量的公式推导㊁图表㊁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限于篇幅,部分教材对有些公式㊁设计过程等内容的说明并不详细,教师在讲授课程中,应抓住 实验ң破坏形态ң基本假定ң应力图形ң基本公式ң适用条件ң截面设计以及截面复核ң构造措施 这条主线[5],优化教学内容,并不断归纳总结,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对该课程的正确思维和认知,努力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例如:在对矩形截面进行正截面设计过程中,可归纳总结为3个步骤,首先计算有效高度h0,其次计算受压区高度x,最后设计配筋面积A s,即 h0ңxңA s ,同样对于T型截面也适用.3.4㊀加强 定格于实践 的实践的教学环节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实习)应占很大的比重,为了培养 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 的行业应用型人才,应将实践型教学环节进行加强和改革,达到增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目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同于其他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在教授课程之初,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到工地实习基地参观学习,让学生对钢筋的种类和直径㊁钢筋的加工㊁绑扎和连接㊁混凝土的浇筑㊁以及混凝土梁板柱的结构形式等有直观感性认识.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混凝土相关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观察㊁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3.5㊀加强建设教学经验丰富,应用能力强的 双师双能型 队伍㊀㊀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教学经费㊁设备和政策优势,鼓励在职在岗的教师到建筑企业进行挂职学习㊁继续深造学习以及申报科研课题等.有计划的引进一批高学历㊁应用实践能力强㊁实践经验丰富以及热爱教学的高层次人才,同时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协同创新模式,结合建筑市场需求,组织教师到工程一线锻炼,参与到工程实践中,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和实践教学能力.3.6㊀改革考试考核方式首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过程中应注意,强化过程考核,适当把平时成绩的比例调高,降低期末成绩的比例.其次,注意知识的应用,尽量避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减少与课程无关的繁琐计算.最后,注意引入主观题目的考核.4㊀结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件新兴事物,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积极深入的开展实践.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对于学生以后从事设计㊁施工及管理工作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课程目标㊁教学方法㊁课程内容㊁考核评价等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工程实践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创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观念和路径.参考文献:[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 B/O L].h t t p://c p c.p e o p l e.c o m.c n/n1/2018/0910/c64094-30284598.h t m l[2018-9-10].[2]李明华,基于行业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4.[3]刘建平,贾致荣,师㊀郡.基于O B E教育理念的混合课程教学改革 以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6):87~92.[4]魏新江,张世民.土木工程本科教育改革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S2):4~6.[5]田道全.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M].第13卷.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10.982。
应用型院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车辆工程技术224 理论研究 本课程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与专业联系紧密且实践性强的课程。
由于混凝土受力复杂,加之材料本身的一些特点,如不均匀性、非连续性等,目前还缺乏完善的理论,课程中的一些计算公式和理论不少都是依据试验研究近似得到的,这与以往高等数学、结构力学等理论性强的课程相比有一定的区别,导致了学生的不适应;同时该课程内容较多,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按国家相关规范、规程进行计算,还要符合一定的构造措施,而构造措施一般系统性差,常使学生感觉“混乱”。
基于以上课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这就要求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性教学,对课程教学进行以下几方面改革。
1 归纳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讲完相关知识点后,有针对性地采用归纳法,在讲完该部分内容后,专门抽出时间帮助学生理出本章的知识主线,然后分门别类,让学生掌握本章的知识脉络,然后各个击破。
步骤如下: (1)首先明确本章主要目标,如: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2)对基本公式的用途予以确认:各种计算公式的主要应用有两种,一种是截面设计,即进行正截面配纵筋计算,另一种是承载力校核,即复核截面安全性,也即计算截面抗弯承载力。
(3)分清研究对象的截面形状:混凝土受弯构件中最常用的截面形式为矩形截面和T形截面,考虑到两者计算的差异,在解决具体问题前要加以区分。
(4)确定不同截面形状的不同分类:混凝土受弯构件采用矩形截面时,根据受压区配置受力纵筋的与否可分为单筋矩形截面和双筋矩形截面;采用T形截面时根据中和轴位置的不同又可分为第一类T 形截面和第二类T形截面。
(5)最终本章内容归纳为如下8个类别:单筋矩形截面设计、单筋矩形截面承载力校核、双筋矩形截面设计、双筋矩形截面承载力校核、第一类T形截面设计、第一类T形截面承载力校核、第二类T 形截面设计、第二类T形截面承载力校核。
2 结合课程设计和现行规范,加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针对本课程中“实践弱”这一缺点,在2017级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1)课程内容讲解紧密联系现行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掌握基本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和理论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程建设的不断变革,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现实工程建设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方法。
1. 适应社会需求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结构已成为各类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结构材料之一。
培养具有混凝土结构设计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迫切需求。
但目前很多学校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滞后,无法满足实际工程建设的需求。
2. 强化实践能力传统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而在实际工程中,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教学改革需要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程建设的需要。
3. 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方式单一,往往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缺乏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
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益。
1. 更新教学内容针对社会需求的变化,可以适当更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引入一些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可以增加对新型混凝土材料和结构形式的介绍,引入先进的混凝土结构设计理念和技术。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一些与实践有关的环节,比如实验课、实习、毕业设计等。
通过这些实践环节,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创新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式教学、案例教学、团队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参与度。
4. 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可以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比如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应用型本科院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改革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建筑业的快速增长,混凝土结构作为建筑工程中常见且重要的结构形式,其设计原理和技术要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中,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也显得格外重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和职业需求,因此有必要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目标。
本文将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进行改革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分析1.建筑行业需求不断增长。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业发展迅猛,对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特别是对于具有混凝土结构设计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市场需求量更是巨大。
2.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滞后。
传统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而当前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更多是能够掌握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专业人才。
3.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不断更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技术发展的要求,有必要对教学进行改革。
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法1. 课程设置和内容更新。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中,应根据行业实际需求,结合当前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要求,对课程设置和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增加应用型相关的课程内容,增加实用性和前沿性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应用能力。
2. 教学方法改革。
针对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可以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实践教学、模拟实训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其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 增加实践环节。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中,应该增加相关的实践环节和实验课程,让学生能够亲自操作和参与,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建筑行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课程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建筑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它对建筑结构设计和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满足建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一、问题分析目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教学方式方面,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较为单一。
在教学内容方面,部分课程教学内容滞后,无法满足现代建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
二、改革目标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2. 让课程内容更贴近实际工程需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改革措施1. 引入案例教学法。
通过案例教学,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创设互动式课堂氛围。
在教学中引入小组讨论、学生演讲、互动问答等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和疑惑,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以致用。
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验、实习和实地考察等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工程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教学内容更新。
及时更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最新的技术和理论成果纳入教学大纲,让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保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先进性。
四、改革效果通过上述改革措施的实施,可以取得以下效果:1.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提高。
219504998_“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探讨与实践
!"#!$%&$'(')*+&,-./&$01$21(3$&)%)($'%('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实验教学的改革探讨与实践魏明强4魏相君4高忠虎西北民族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甘肃兰州!*'%%'%摘4要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这门课程不但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属于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同时该课程所对应的实验也是土木工程专业最为综合与复杂的实验"在新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指导下该实验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这与学校现有的实验软硬件条件产生了矛盾!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以及结构设计原理实验课的综合化设计理论!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使学生通过实验真正理解并掌握了混凝土结构的原理与设计方法!为学生将来从事工程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实验#综合化设计#教学改革#加载装置(2D6@D D2.30345/061267.3*+,7/2F7310-<706923=K78./F.8&.36/717O1/@61@/7(7D2=35/2362,-7M72;23=N203=4M72Y203=Z@34W0.U9.3=9@-D.??>?H C2B2>30620445206!T?5:.@49:O02B4592:7H?5T/:2?0/>2:249!K/09;U/0V.?;!*'%%'%G C D1/061(>S-,Q L8L G8Q U,8UQ L!L N/i-<Q/-,/T9L/N7TQ S\L N N/S-79,S UQ N L X/8^/-8L-N/j L8^L S Q V7-K TQ7,8/,L&I^L,S Q Q L N TS-K/-i L c TL Q/M L-8S\8^/N,S UQ N L/N79N S8^L M S N8,S M TQ L^L-N/j L7-K,S M T9L c L c TL Q/M L-8S\,/j/9L-i/-L L Q/-i&J-KL Q8^L i U/K7-,L S\8^L -L Xi U/K/-i TQ S\L N N/S-79,S KL\S Q,/j/9L-i/-L L Q/-i U-KL Q i Q7KU78L N/->S99L i L N7-K U-/j L Q N/8/L N!8^/N L c TL Q/M L-8^7N:L L-\UQ8^L Q N8Q L-i8^L-L K!X^/,^,S-\9/,8NX/8^8^LL c/N8/-iL c TL Q/M L-879N S\8X7Q L7-K^7Q KX7Q L,S-K/8/S-NS\8^LJ-/j L Q N/8V&I^/NT7TL Q ,Q L78/j L9V TU8N\S Q X7Q K-L XL c TL Q/M L-879M L8^S KN7-K8^L,S M TQ L^L-N/j L KL N/i-8^L S Q V S\N8Q U,8UQ79KL N/i-TQ/-,/T9L L c TL Q/M L-8! X^/,^N S9j L N8^/N,S-8Q7K/,8/S-X L99!M7.L N N8UKL-8N8Q U9VU-KL Q N87-K7-K M7N8L Q8^LTQ/-,/T9L N7-K KL N/i-N M L8^S K S\,S-,Q L8L N8Q U,8UQ L8^Q S Ui^L c TL Q/M L-8N!7-K97V N7N S9/K\S U-K78/S-\S Q N8UKL-8N8S L-i7i L/-L-i/-L L Q/-i,S-N8Q U,8/S-/-8^L\U8UQ L& H7IJ./4D(,S-,Q L8L N8Q U,8UQ L L c TL Q/M L-8#/-8L i Q78L K KL N/i-#Q L\S Q M/-L KU,78/S-#9S7K/-i KL j/,L44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涉及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0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理论公式多且课程内容丰富"与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联系紧密"是一门信息量及教学难度均较大的课程%其中的课程实验包含的学时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中推荐较少"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无疑将面临实验教学内容多&授课学时少的矛盾%如何合理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来组织实验教学"根据该课程的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依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0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以/重基础&强实践0为原则"优化并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以及演示性实验"增加综合性与设计性环节#$$%让学生从被动参向主动参与进行转变"使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理解并掌握本课程实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该课程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首先"完善钢筋混凝土实验教学综合加载装置配置"根据实际情况"研究一套集加载&数据采集为一体"便于实验过程中及时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实验装置*其次"提出土木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思路"对土木工程专业实验进行整合*最后"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验方法"最终形成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对提高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帮助%&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实验所面临的难点$&$实验内容繁复且实验学时较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0的课程实验是土木工程专业最为复杂且大型的实验#)$%本课程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非常广泛"/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0的实验课程是在掌握高等数学&土木工程材料&力学等相关先导课程为前提的*&&!科技风"#"$年%月创新教学基础上从而进行开展实验的"实验内容多而杂"且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实验分为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破坏实验与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破坏实验"其中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破坏实验又包括适筋梁&超筋梁与少筋梁三种破坏实验"而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破坏实验又包括斜压破坏&斜拉破坏与剪压破坏三种破坏实验%而每一种破坏实验的周期都很长"且/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0实验的构件准备工作还包括钢筋的下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钢筋笼的绑扎&应变片的粘贴&支模&混凝土的浇注以及试件的养护等"再加上实验前加载装置和测试装置的准备和安装"全部完成整个实验的周期较长%而-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推荐学时较少"只有C 个课时"在如此少的学时下很难按常规实验思路来完成上述实验%$&)实验设备以及实验场地的限制/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0的实验最初是按照演示实验的思路配备实验设备以及实验场地"但-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要求实验从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动手的实验"并且对实验分组人数进行了限定"要求不超过3人*组"这使现有的设备以及场地都无法满足规范的要求"并且随着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科研试验的快速发展"这种矛盾日益增加%目前西北民族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加载设备仅有四组"加载方式为千斤顶F 反力架的联合加载模式"其中由于室内场地限制"故这四组设备被放置在原位实验室即露天放置"而露天放置导致设备极易损坏且维修成本较高"基本每次实验时有一半设备不能正常工作"而目前每届招生人数在)%%人左右"要按照3人*组的原则完成规范里规定的实验基本不可能%$&(实验的高成本由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0的实验属于破坏实验"即实验的构件不能重复使用"而按照规范要求完成实验"则平均每人需要破坏掉$&);根实验梁"每届按)%%人计算则需消耗实验梁);%根"其中每根实验梁如果从外界采购则需%&$万元左右"那么每年实验耗材就需要);万元"这里面还不包括前期实验设备的采买及维护"故而该实验消耗大&成本高且操作复杂"故很难开展大批量的现场实验%#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面对上述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本文着重从实验的方法&思路以及对土木工程实验进行综合设计等方面进行考虑%)&$改良钢筋混凝土实验教学综合加载装置钢筋混凝土实验教学在很大程度依赖于实验装置"现有的实验设备提供的实验荷载仅为静荷载且不稳定"不稳定的荷载在数据还未采集完成时已经发生了变化导致实验数据的不准确"并且结构实验室原有的实验装置功能单一"数量较少"且与其他实验联合实验的可扩展性差"无法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0课程实验教学的硬件要求"根据实际情况"作者自己研发了一套杠杆式的钢筋混凝土实验教学综合加载装置并申请了国家专利(专利名称!一种钢筋混凝土适筋梁正截面实验装置"专利号!>W )%)%))(%();0&()"该加载装置力的传导方式简单"实验装置不仅能提供静荷载"而且能提供动荷载"还可将静荷载与动荷载进行同时施加"实现动荷载与静荷载的耦合%并且本专利的实验装置通过杠杆原理施加荷载"使荷载的施加更为简便且提供稳定的荷载"故本专利的实验装置更加接近于工程实际"同时实验原理简单且易于操作"故易于在教学中推广%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提出了指导性专业规范"在该规范中明确要求加强钢筋混凝土适筋梁正截面实验%该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主要有力的施加与变形的测量这两大块"其中现有实验装置中力的施加中主要由千斤顶完成"而千斤顶在施加力之后"由于实验梁的挠曲变形导致千斤顶所施加的荷载不稳定"其次千斤顶在施加荷载时只能施加静荷载"这与现实中钢筋混凝土梁既受恒载又受活载的现状不符"不能完成实验的要求%而本专利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则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既可以施加稳定的荷载"又可以同时施加动荷载与静荷载"使钢筋混凝土适筋梁正截面实验与实际工程更加贴合"达到教学要求%本钢筋混凝土适筋梁正截面实验装置简图如下图所示!钢筋混凝土适筋梁正截面实验装置图本装置主要包括实验梁&荷载分配梁&加载装置&位移读取装置%实验梁为钢筋混凝土适筋梁"加载装置主要包括加力架&动砝码&静砝码以及电动机"位移读取装置为百分表%加力架采用杠杆原理"从而可以加载较大的荷载且荷载稳定%该装置具体实验使用方法为!($)按照上图的方式布置钢筋混凝土适筋梁$&荷载分配梁)&位移计3以及杠杆加载系统%())根据梁的极限荷载分级施加各级垂直压力"垂直压力中静荷载由静砝码C 提供"动荷载由电动机'与动砝码$%提供"电动机'可控制动荷载的频率"动砝码$%可控+&&创新教学科技风 年 月制动荷载的大小%一切安装好之后可对实验梁施加耦合且稳定的动&静荷载%(()读取位移计3以及动静荷载值并记录"观察梁受理破坏过程以及裂缝的发展%本发明形式简单"传力明确"易于操作"且施加的动&静荷载不会因实验梁发生挠曲变形而产生变化"所施加荷载稳定可靠"能够满足实验需要%)&)*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实验的综合化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0实验内容不仅仅包含该课程的实验内容"同时涵盖了土木工程其他专业课程的一些实验%在混凝土构件浇筑制作阶段"该课程的实验就包含了/土木工程材料0中关于混凝土配合比等相关实验*在混凝土构件钢筋绑扎与支模版阶段"该课程的实验就包含了/土木工程施工实习0中现场施工实习所要学习的内容*在构件的加载阶段"该课程的实验就包含了/结构实验0中关于加载&应变片的原理及粘贴&位移计的安装&应变采集原理以及数据采集等一系列实验*在混凝土构件线上虚拟分析阶段"该课程的实验就包含了/有限元0中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而上述课程有些开设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0的实验课之前"有些则开设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0的实验课之后"导致学生在没有掌握相关知识时便开设/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0的实验课"使得老师讲解相关知识比较费劲"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同时/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0的实验包含了其他一些实验课的相关内容"这造成了学生对相关实验的重复学习"产生财力&人力&物力的浪费%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对结构设计原理实验的综合化设计"即将/结构设计原理实验0/土木工程材料0/土木工程施工实习0/结构实验0/有限元0等课程实验结合起来"形成一门综合性的大实验"避免了结构设计原理实验中实验课程重复开展&相关实验课程开展的先后顺序错乱等问题"缓解了结构设计原理实验课时不够的困难%具体操作为在大一&大二学习/土木工程材料0与/土木工程施工实习0课程时完成结构设计原理实验中混凝土构件的制作"在大三学习/结构实验0与/有限元0课程时完成结构设计原理实验中混凝土构件的传感器铺设与数据的采集"以及虚拟仿真计算"最后在/结构设计原理实验0中进行加载并分析构件破坏形态"从而完美地完成了/结构设计原理实验0的课程目标"并解决了以前遇到的相关问题%)&(线上线下虚拟仿真结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0的实验具有破坏性强&耗费高&安全系数低等特点"查阅网上资料目前还没有一个高校对本科生开放了所有构件的破坏实验"但目前数值仿真技术的应用日益成熟"有多款软件已在全球大范围应用"如有限元分析软件A W GH G&A B m J A G等"其仿真计算结果也得到业内学者的认可"故我们完全可以将结构设计原理部分构件的破坏实验进行线上的虚拟仿真#3$%借助于线上虚拟仿真实验"可以极大地拓宽了实体实验的对象"弥补线下实验的不足"线上线下相结合后可覆盖所有的知识点%同时"通过线下虚拟仿真实验"可以改变以往被动参与实验过程的状况"每个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设计实验的各个环节"掌控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在线上虚拟仿真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实时监控并处理实验数据"绘制相应的力与变形曲线"让学生对实验构件的受力机理及相关理论知识有了直观且深入的理解%此外"学生在完成教学要求的实验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增加其他的实验工况"开拓思维"提高认知水平"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结论本文针对在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0的实验遇到的课程开设顺序不符合客观学习规律&课时较少难以完成所以实验&实验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新的实验加载方案"凝练出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0的综合化设计思路"补充了线上虚拟仿真的实验方法"解决了教学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原理与设计方法"采取了更灵活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工程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许英!汪宏!张益多!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探讨&O'&高等建筑教育!)%%C$%(%(CC2'$&&)'郭恒宁!贺志启!刘艳!等&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的虚拟仿真平台设计&O'&实验技术与管理!)%$'!(0$%(%($3(2$3;&&('夏红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O'&高等建筑教育!)%$'!)C$%$%(C(2C1&&3'宋岩&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O'&兰州教育学院学报!)%$(!)'$$)%(C(2C3F C1&&;'韩林海!牟廷敏!王法承!等&钢管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原理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O'&土木工程学报!)%)%!;($%;%($2)3&基金项目 西北民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H B O E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作者简介 魏明强$$'C))4%!男!汉族!甘肃人!硕士!西北民族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岩土与地下工程"科技风 年 月创新教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作者:唐宝利孙玉强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06期摘要:本论文基于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旨在调动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实践能力,探讨结果可供课程教学改革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改革;培养能力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6-0117-02一、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特点和目前的情况1.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课程特点。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具有内容多、概念多、半理论半经验公式多、公式中系数多、构造要求多、基本假定多、规范条文多的特点,并且设计具有不唯一性、评价多角度性,使学生学起来非常困难。
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经过多次调整才能得出较优秀的设计使学生学起来不如以前所学的《力学》那样得心应手。
2.目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情况。
(1)学生常用学习《传统力学》的方法来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并惯以学习答案唯一的力学思维方式来考虑分析答案不唯一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学生一时难以接受。
(2)目前,学生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学习基本上是通过课堂授课、答疑、作业这一过程完成的,缺少对学生多角度训练和综合考察。
(3)教材的内容多而杂,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而实践没有得到加强,达不到理论与实际很好结合的教学效果。
(4)学生特点具有多层次性,有预科生、民族生、普理生和职高生,由于基础层次和语言差异使得理解能力不同。
比如:职高生有专业基础理解知识点要比其他层次学生快。
普理生文化基础较好,理解推导方面要比其他层次学生好。
另外,由于使用汉语授课,使预科生和民族生听课很吃力,需要思维转换。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方面1.采取教师和学生换位的教学方法。
相同内容教师和学生换位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彼长。
教师列出主要内容的框架,提出问题的关键词,让学生课下预习,上课时有计划地让某个同学给其他同学讲解,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进行评讲。
土木工程道桥方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土木工程道桥方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对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其学习中,需要系统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传统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往往缺乏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的特点,这样一来,学生往往难以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
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土木工程道桥方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一、课程设计教学的改革目标当前,土木工程道桥方向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操作和实际工程应用的环节。
我们有必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实现以下目标:1.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课程设计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自主设计实际工程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合作设计项目,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1.课程设计题目的选取。
课程设计题目应当紧密结合实际工程,体现行业应用需求。
可以选取某市某段高速公路桥梁的设计方案,让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混凝土桥梁结构设计。
2.案例教学的引入。
在课程设计中引入实际的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的工程案例,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实际应用,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3.实践操作环节的增加。
在课程设计中,将实践操作环节纳入考核范围,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并进行相关实验和测试,从而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1.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在课程设计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提出自己的设计想法和方案,增强其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教师指导。
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指导和点评,使学生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和改进设计方案。
应用型本科院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作者:张宁徐超景凯宇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第09期摘要:本文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以赤峰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分析当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特点,总结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师的课后工作、整合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以及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探讨课程教学改革,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具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应用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3)09-0115-04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以下简称“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是后续结构类课程、毕业设计甚至研究生高等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理论基础,也是目前学生参加工作后应用知识最多的课程之一,更是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的必考科目。
可以说本课程贯穿了土木工程专业从教学到工作的全过程,而且本课程的学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今后从事相关研究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将产生很大影响。
本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全国高等院校都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目前的改革重点主要集中在通过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有机地结合,节省了课堂时间[1];在课程中增加案例教学法,通过工程实例的引用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3];通过视频和动画等方式对抽象的教学内容进行展示,弥补课内实验的不足[4,5];利用相关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6-8];丰富题目类型,改革考核方法[9,10]等方面。
总体来说,这些改革措施对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一定帮助,但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仍不能很好地解決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特点1.1 内容繁杂,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材料的基本性能、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基本构件和预应力构件的设计计算以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等。
关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关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的思考发布时间:2021-11-10T07:56:46.744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17期作者:王小玉杨英[导读] 对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来讲,为了充分适应发展需要,强化学生创新意识与思考能力,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持续更新教学方法与理念王小玉杨英河南城建学院摘要:对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来讲,为了充分适应发展需要,强化学生创新意识与思考能力,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持续更新教学方法与理念。
对此本文阐述了课程特点,提出了几点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院校与人员提供参考,不断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砼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思考前言: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砼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可以对学生工程概念、工程意识以及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培养,主要是以工程实践、实验研究以及理论计算等内容为基础建立的。
该课程在土木专业中属于主干专业课,与工程实践课程具有密切关联,所学内容和其他结构课程也具有紧密关联,是学生未来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理论知识。
所以,以某种意义角度分析,该课程教学质量能够将土木专业学生学习情况充分反映出来[1]。
1 课程特点1.1内容多该课程涵盖设计方法、材料性能、配筋构造、计算方法等内容,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实验研究、理论推导等,另外与工程实际、工程规范等方面具有密切关联,所以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挑战。
1.2经验性强砼结构研究对象主要以砼与钢筋复合材料组合结构中施工方法、设计方法以及力学性能等为主,其无法如同结构力学、材料力学一般对材料进行弹性假定处理,钢筋砼属于弹塑类型材料,同时力学性能具有较多影响因素,同时具有较大离散性,借助纯理论手段获得结果和实验结果之间具有较大差异,因此,钢筋砼研究工作主要是基于充足实验进行基本假定,获得半理论、半经验公式。
受力构件不同,相应计算公式也存在差异。
另外,该课程符号多,公式多,没有固定设计结果,所以学生理解困难,学习过程枯燥,对学习效果产生较大影响[2]。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分析与思考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分析与思考摘要】在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内容是基础课程内容,要求学生们必须要熟悉掌握,为土木类专业学生后续的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理论基础,同时,为该专业学科学生毕业后从事土木工程建设实践提供基础保障。
基于此,本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导向,根据专业认证的评审标准,了解现在科目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对学校的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内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为进一步完善土木工程特色培养计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专业;专业认证;课程教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对于现代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综合性与实践性强,是从事结构设计等工作必不可少的理论技能。
在实际教学中,该课程内容既包括理论推导又涵盖试验研究,课程教学难度大,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整理每题每个案例的逻辑性,让学生体会到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意义。
同时,该课程对学生学习综合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任课教师必须要紧密结合课程实际,明确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相关性,革新教学方法,促进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治疗的有效提升。
1、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概述2016年6月2日,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工程类学科专业认证从此开启了新的时期。
我国高等教育部门设立工程专业教育认证的主要目的是,有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保障工程技术人才接受进入工业界从业的预备教育,更好地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遵循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教育过程改进的基本教育理念,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职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符合国家规定的申请参加注册工程师考试的教育标准,推进中国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
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0 0 3 0 ) 1
摘 要 : 于土 木工程 应 用型人 才培 养要 求 , 基 探讨《 混凝土 结构设 计 原理 》 课程 教 学 中如何 适 应“ 大土木 ” 求 要 如何 融入 注册结 构工
程 师 执 业 资 格 标 准及 开 展 实 践 教 学 环 节改 革 等 问题 。 学 实践 表 明 , 生 应 用混 凝 土 结 构 理 论 分 析 和 解 决 实 际 工 程 结 构 问题 的 能 力得 到 教 学
:: : :: : =:
Cn E atnn v i e I ha d eo Io tn r l u 1 n ao H'  ̄ d
职 业技 术研 究
基 于 土木 工 程 应 用型 人才 培 养 的 混 凝 土结 构 设 计 原 理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思考 ①
蒋 建 清
( 湖南 城市学 院土 木工程 学院 湖南 益阳
专 业 方 向 共 性 基 本 原 理 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础 上 , 钢 筋 混 以 凝 土轴心受力构件 、 弯构件 、 扭构件 、 受 受 偏 心 受 力构 件 及 预 应 力混 凝 土构 件 等 基本 构件 为 主 线 , 学 生 系统 掌 握 建 筑 工 程 和 使 公路 桥 涵 工 程 中钢 筋 混 凝 土 结 构 构 件 的受 力破坏机理 、 算 基本假定 、 算模 型、 计 计 计 算 公 式 及 构 造 设 计 要 求 , 便 独 立 综 合应 以 用 工程 力学 和 结 构 设 计原 理 解决 工程 结 构 问题 , 到 “ 口 径 ” 用 型 人 才 要 求 。 达 宽 应 为规范 中国建 筑结 构设计 行业 、 实现
ed c t n p i a i n re t d t l n s o i le g n rn u a i g a pI t o —o in e a e t f c vi n i ee i g c
J a g in l g l n J a q n
( c o lo ii n ie r g H n n C t nv ri 。 ia g H n n 4 3 0 。 hn ) S h o f C vl gn ei , u a i U iest Y y n u a 1 0 0 C i E n y y a
E n i e r n lt r c o t e r w i h p a tc ha b e s r n t e e g n e i g ie a y n h o y t r cie s e n t e g h n d.
Ke W ods: i i o g n e i gl piai n re e tln s R i f re c n r t sr t r l e i n r n i e# e c i g e o m y r C v l n i e rn Ap lc to 一0 intd a e t ; e n o c d o c ee tucu a d sg p i cp l T a h n r f r
St d n t a hn e o m f r if r e o c e e s r c u a e i n p icp e b s d o u y o e c ig r f r o e n o c d c n r t t u t r ld sg r i l a e n n
在 我 国 土 木 工 程 事 业 发 展 的 新 形 势
下 , 练 掌 握 建 筑 业 生 产 一 线 的 基 本 理 论 熟 知 识 和 基 本技 能 的 土 木 工程 应 用型 人才 越
应 新 时 期 土 木 工 程 应 用 型 人 才 的 培 养 要 求 , 课 程 教 学 必须 进 行 改革 和 创 新 。 其
c p c t a o t p l i c nc e e t uc u a t e r tc l t a l z a d s l e r c i a e i e r ng t u t a p o l ms s i r ve ・ a a iy b u a p y ng o r t s r t r l h o e i a o na y e n o v p a t c l ng n e i s r c ur l r b e i mp o d
Ab ta t Ba e 0 t r qu r me t o a p i a i n-o i n e t l n s n i l ng ne r n ho s r c : s d n he e i e n s f p l c t o r e t d a e t i c vi e i e i g, w t a a t o h “ i c v l ng n e i g” o d p t t e b g i i e i e r n r qu r me t , w t i t g a e n o h r g s e e s r c u a e g n e q l fc t o s a d r s n t p a t c t a h n r f r a d e i e n s ho o n e r t i t t e e i t r d t u t r l n i e r ua i i a i n t n a d a d he r c i e e c i g e o m n 0 h r s u s n e c ng f t e o c e e t u t r l e i n r n i l ' e e i c s e T e e c i g r c i e a s o t a s u nt t e is e i t a hi o “ h c n r t s r c u a d s g p i c p e’ r d s u s d. h l a h n p a tc h s h wn h t t de s’ w
提 高, 论 与实践 相联 系的工 程素 养得到 加 强。 理 关键 词 : 土木 工程 应 用型人 才 混凝 土结构设计原理 教 学改革 中 图分类 号 : 3 G4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6 - 5 2 1 ) 5b一0 0 ~ 2 1 7 9 ( 0 2 0 () 2 6 0 3 7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