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内部》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内部》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地球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从而理解地壳、地幔和地核的概念。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实践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观察能力,对地球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内部的详细结构,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地球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地球模型,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利用地球模型进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内部的结构对地球表面的环境影响,增强对地球科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难点: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和相互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观察分析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地球模型、图片、PPT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外部结构,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的。
2.新课导入: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3.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观察地球模型,讨论各层的特征和相互作用。
4.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地球模型,加深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解。
5.总结提升: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解程度。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地壳:最外层,岩石构成地幔:中间层,岩浆构成地核:最内层,铁、镍构成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的内部结构。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3 地球的内部》苏教版(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3 地球的内部》苏教版(1)一. 教材分析《2.3 地球的内部》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究地球内部的秘密。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学习到地球的基本知识,掌握地球内部结构的概念,并培养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地球内部结构方面,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图片和实验,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地球的内部结构。
此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这为课堂的操练和巩固环节提供了条件。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能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3.培养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难点: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和组成。
五. 教学方法1.生动讲解: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解释地球内部结构的概念。
2.直观展示:通过图片、图表和实验,展示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3.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4.交流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球内部结构的相关图片和图表。
2.地球模型:用于展示地球内部结构。
3.实验器材:如地震波模拟实验器材。
4.PPT:用于展示和讲解地球内部结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球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知道地球的外部结构吗?那么地球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呢?”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内部结构的图片和图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同时,讲解地壳、地幔和地核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3 地球的内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3 地球的内部》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2.3 地球的内部》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示意图和简明的文字,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认识。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推理和模型制作等方法,探究地球内部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他们善于观察、思考,并能够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
但在地球内部结构这一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推理和模型制作等方法,探究地球内部的奥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激发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兴趣,培养探究科学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教学难点:地幔和地核的区别,以及地球内部结构的推断和模型制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推理、模型制作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地球模型、示意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外部特征,如山川、海洋等,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内部结构。
2.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中的地球模型,引导他们发现地球的内部结构。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地球的内部结构。
3.地幔和地核的区分:学生观察地球模型,通过推理和分析,找出地幔和地核的区别。
4.模型制作:学生分组制作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加深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解。
5.总结:学生展示自己的模型,全班讨论,总结地球的内部结构。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内部》教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内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具体内容为第二章《地球的内部》。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重点讲解地球内部结构的科学探究过程,以及地球内部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知识,了解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征及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分析地球内部结构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保护地球、关爱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结构的探究过程,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点。
教学重点: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地震波演示模型、地球内部结构图、PPT课件。
学具:学生用地球仪、画图工具、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展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过程,引发学生对地球内部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地球仪和地球内部结构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内部结构。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规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并绘制地震波传播示意图。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地球内部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分享学习心得。
7. 课堂反馈(5分钟)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2. 地震波的传播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过程,并绘制地震波传播示意图。
2. 答案:见附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解程度,以及地震波传播特点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内部运动对地表的影响,了解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的成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结构的探究过程,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点。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3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教材通过简单的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以及地球内部的运动。
这一节课是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一次初步了解,也为他们以后学习地球科学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这一节课之前,可能已经学习了地球的表面结构、地球的运动等知识。
因此,他们在学习地球内部结构时,能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同时,学生对地球内部的好奇心强,学习兴趣浓厚。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知道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并了解各层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内部奥秘的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知,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
2.教学难点:地球内部各层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插图、模型等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内部结构。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谜语引发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简要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3.教材讲解:详细讲解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教材插图,了解各层的特点。
4.课堂互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加深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解。
6.总结环节: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3地球的内部》苏教版(4)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3 地球的内部》苏教版(4)一. 教材分析《2.3 地球的内部》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简单的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和各层的特点。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探索地球内部的动力学过程,如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和科学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地球内部的结构及其作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探究活动充满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并了解各层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教材中的图片和图表,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增强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特点。
2.难点:地球内部各层之间的分界及其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图表,引导学生进入地球内部的学习情境。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实践活动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2.教具:地球模型、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图片和图表、PPT等。
3.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观察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地球模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球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图片和图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各层的特点,如地壳的薄厚、地幔的岩浆等。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认识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并通过观察地球模型,使学生对地球的内部结构有更直观的认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地球的外部特征有所了解。
但在地球内部结构方面,他们的认识还相对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认识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模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
2.教学难点:地球内部各层之间的分界线,以及各层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教学手段:利用地球模型、图片等教具,以及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内部结构。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地球内部各层之间的分界线,以及各层的特点。
4.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
6.实践活动:观察地球模型,使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有更直观的认识。
7.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性。
8.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 》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理解地壳、地幔、地核的概念,并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变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地质现象,引导学生探索地球的内部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和科学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但地球内部的结构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现象来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球内部结构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认识地壳、地幔、地核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变化;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增强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2.难点: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变化;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球内部结构模型:用于展示地球内部的结构;2.地质现象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3.实验器材:如地球仪、地球内部运动模拟器等;4.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和PPT课件,展示地球的外部和内部结构,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内部是怎样的呢?2.呈现(10分钟)展示地质现象图片,如地震、火山喷发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与地球内部有什么关系?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地球内部运动模拟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变化。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地球内部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概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知道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地球内部的运行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内部的结构及其运行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地球内部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知道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地球内部结构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2.教学难点:地球内部各层的功能及其运行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内部结构。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地球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内部结构。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内部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讲解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
3.观察与实验:让学生观察地球模型,了解地球内部各层的位置关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地球内部的运行原理。
4.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解和感悟。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地壳:最外层,硬度大地幔:中间层,温度高地核:最内层,温度最高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进行评价。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合作意识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与反思《2.3地球的内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与反思《2.3 地球的内部》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2.3 地球的内部》这一节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教材通过简单的模型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内部的组成和各层的特点。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地球内部的一些重要现象,如地震和火山爆发,以及它们与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地球内部结构方面,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具,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地球内部的结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并能够解释各层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模型和示意图,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地球奥秘的欲望,增强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难点:各层的特点和关系,以及地震和火山爆发与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内部结构。
2.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模型,直观展示地球内部结构,帮助学生理解。
3.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外观,提出问题:“地球内部是什么样子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模型和示意图,讲解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让学生理解地球内部的层次结构。
3.地震和火山爆发:介绍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原因,分析它们与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内部的动态变化。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和关系,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球的内部结构,强调各层的特点和关系。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4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是一节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组成。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描述,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认识。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可能已经学过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知识点。
因此,学生对于地球内部结构的学习,需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理解和掌握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和组成。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并理解它们的特点和组成。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表、讨论问题等方式,探究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和组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意识到科学知识对于解释自然现象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和组成。
2.难点:地球内部结构的概念和理论的建立,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思考、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图表、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和组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球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表和图片,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探究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和组成。
3.讲解地壳、地幔和地核: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内部结构。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内部》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的内部结构,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的地质术语感到困惑,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适时解释这些术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内部结构的记忆和理解。
2.地壳、地幔和地核三者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地球模型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地球模型的图片,自己发现地球的内部结构。
3.讲解法:教师讲解地球内部结构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球模型实验器材。
2.准备地球内部结构的图片资料。
3.准备相关地质术语的解释。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模型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内部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地球内部结构的图片资料,让学生自己发现地球的内部结构。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解释地壳、地幔和地核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解。
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讲解地壳、地幔和地核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内部》教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内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具体内容为第三章《地球的内部》。
详细内容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地球内部的运动及对地表的影响;板块构造学说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2. 掌握地球内部运动对地表的影响,理解板块构造学说。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观察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掌握。
教学重点:地壳、地幔、地核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地球内部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地质模型、教学PPT。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橡皮泥、尺子、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现象,如山脉、火山、地震等,提出问题:“地球内部是什么样子呢?”2. 知识讲解:(1)地球的内部结构:讲解地壳、地幔、地核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2)地球内部运动:介绍地球内部的热流、对流等现象,以及它们对地表的影响。
3. 例题讲解:(1)什么是板块构造学说?举例说明。
(2)地壳运动是如何导致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质现象,如地震、火山等。
5. 学生分组实验:用橡皮泥制作地球模型,观察并分析地球内部结构。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2. 地球内部运动热流对流3. 板块构造学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的内部结构。
(2)举例说明地球内部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3)简述板块构造学说。
2. 答案:(1)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2)地球内部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如地震、火山、山脉等。
(3)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分为若干个大小不等的板块,它们在地球内部运动的驱动下相互碰撞、挤压、拉扯,导致地表出现地震、火山、山脉等地质现象。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内部》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内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内部》这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并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地球内部的现象。
教材还设计了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内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地球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入理解和掌握地球内部结构方面,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强化。
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善于动手操作,对于直观的图片和模型有较高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教材中的图片和模型,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学习,增强对地球的认知,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
2.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相关现象的科学解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分析法和实践活动法进行教学。
问题驱动法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分析法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教材中的资源,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法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外部结构,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
2.新课导入: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并通过图片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内部的构造。
3.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地球内部结构模型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知识运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球内部结构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如地震、火山等。
地球的内部说课稿_1
地球的内部说课稿地球的内部说课稿1科学探究形式是多样的,不但有实验探究,也有理论探究。
理论探究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思维,都是十分重要的。
新课改教材中有关宇宙地理知识大都属于理论探究型的教材。
因此在本次教研主题如何在科学探究中形成科学概念的指导下。
我对《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形变化》这一教材集中做了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
一、这一课的理论探究中需要形成哪些科学概念这个问题比较好回答,因为教学参考书中有明确的陈述:1、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3、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海沟等地形地貌。
4、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当然这课中的科学概念又何止这些。
二、确定理论探究的主题活动理论探究虽说在某种程度上缺失了学生观察、动手实验活动,但却不能流失学生的思维探究活动。
因此教学中应当有学生的理论探究的主题活动。
纵观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火山和地震。
火山和地震可以成为相对独立的主题活动。
而第二部分:地球内部的运动有怎样的主题探究活动,令我深思。
慢慢的教材中的两幅照片及文字注解走进了我的思考。
教材中第一幅照片:喜马拉雅山。
文字注解: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雄伟的喜马拉雅山。
教材中第二幅照片:东非大裂谷。
文字注解: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拉张形成的断裂谷。
这是两个典型事例都是用来说明地球内部的运动导致地球地表地形的缓慢变化。
因此如何使这两个典型的科学事实成为学生探究主题活动摆在了我面前。
显然这两个典型的科学事实都与板块学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想到这点的时候,意识到在向学生简介大陆漂移学说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两个个主题探究活动:1、探究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2、预测非洲大陆的未来。
这样整堂课也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课,教学内容也更丰润。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学社思维也得到了提升。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7.地球的内部》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7.地球的内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7.地球的内部》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认识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并了解各层的组成和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球模型和实地考察等,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但地球内部的结构可能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认识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并了解各层的组成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增强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
难点:地球内部各层之间的分界和相互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模型、实地考察等手段,生动展示地球内部结构,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内部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地球模型,分析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理解各层之间的分界和相互作用。
3.实地考察:学生进行地球内部结构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4.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以及各层之间的分界和相互作用。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思考、合作等;二是结果评价,评价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程度,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地球的内部》说课稿苏教版(1)
《地球的内部》说课稿一、说教材《地球的内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
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对研究性学习有了一定认识和兴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知道地壳、地幔、地核的初步概念,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等知识。
同时,它也是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地球的其他方面打下基础。
本课从探索三个黑盒子开始,了解科学家是怎样通过火山、地震、地热等自然现象引发对地球内部的思考,最后通过制作一个地球结构模型,来建构对地球内部的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2、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3、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4、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教学难点:猜想暗盒里有什么。
四、说学情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表面地貌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地球的内部有什么几乎一无所知。
学生要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暗盒里有什么,由此推断科学家是如何探测地球内部的,从而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
并且,用橡皮泥制作地球内部构造的模型,加深对地球内部的认识,这对六年级的学生,并不困难。
五、说教法和学法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为切入点,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地球的内部世界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创设一定的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把实物转化为模型。
六、说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暗盒,里面分别装有不同的物品,你们想知道里面装有什么吗?好,现在大家想想看,如果不打开暗盒,你们有什么方法猜测暗盒里的物品?大家说说看。
2、学生讨论3、学生实验:(注意在实验中要及时记录你所得到的信息,然后依据所得的信息进行判断:盒子里可能是什么?)4、学生汇报交流。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能提示学生完整的表达)5、过渡提问:刚才同学们说盒子里的物体的时候,都用到了“好像”这个词,说明大家对这个实验的结果还不能肯定,这仅仅是一个猜测而已。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地球的内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地球的内部苏教版一、说课本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巨细及表面地貌有了初步的明白,但是对地球内部有什么不甚明白。
本课的传授目标有四个:二、说传授目标:知识与技术:1.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这也是本课的传授重点。
我将借助鸡蛋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帮助学生掌握此知识点。
历程与要领:1.能够议决制作地球布局的模型表述对地球布局的探究终于。
2.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地球内部有什么举行猜测。
这是本课的传授难点。
我将引导学生议决查看举行推测,指导学生运用猜测要领。
情绪与态度:知道可以用模型要领来研究科学标题;领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地球的乐趣。
三、说传授重点:明白地球内部的布局。
四、说传授难点: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地球内部有什么举行猜测。
五、说传授准备:西席准备:熟鸡蛋、运用学生所熟知的质料,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橡皮泥、可操纵应用的质料,成为反馈本课知识的传授手段。
课件,让学生形象的理解知识。
还有沙子、玻璃球、泡沫的盒子学生准备:橡皮泥关于教法、学法的应用,我是这样理解的。
六、说教法、学法学情剖析:本课借助查看到的地球表面的一系列现象,帮助学生对地球内部举行猜测和假设,初步明白地球内部的布局特性。
学生要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要领,自主设计实验,由此推测科学家是怎样探测地球内部的,从而明白地球的内部布局。
用橡皮泥制作地球内部布局的模型,加深对地球内部的明白。
根据传授目标,连合学生的实际环境及现有的实验质料,我主要采取以下传授要领。
情境法: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导入新课,变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愿望。
讲解法:学生对地球内部布局不是很熟悉,我会补充视频和图片质料,拓展学生的视野;课件展示法:用视频形象的展示地球的内部布局,而不是运用学生的抽象思维。
五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还受到年龄特性的限制。
本课的传授,要使学生掌握以下一些基本的学习要领:查看剖析:西席引导学生查看和剖析地球表面的一些现象,学生有目标的对地球内部布局举行合理的假设;动手实验:学生动手制作“地球布局模型”加深对地球内部布局的明白;办理本课的传授重点。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内部》教案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内部》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是科学家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出来的。
2、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教学难点:能推测科学家如何获得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
教学准备:暗盒、橡皮泥、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探究暗盒。
1、同学们,夏天吃西瓜时大人们是怎样辨别西瓜熟了没有?原来是通过拍和听西瓜内部传来的声音来辨别的。
2、(实物出示三个盒子)那我桌上有三个暗盒,不打开盒子,你能用什么方法猜出盒子里有什么吗?(1)学生讨论探究暗盒内物体的方法。
(2)学生示范探究。
重点引导学生说清依据什么来猜测的。
(3)揭开谜底。
5、小结:几位同学们都通摇和听方法来收集了盒子内部的信息,从而作出了判断。
二、探究地球内部的构造1、我们地球内部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的地球就像暗盒一样无法打开深入到内部去直接观察,但是,刚才猜物体时根据暗盒内部的信息来猜测的方法对研究地球的内部有什么启发呢?学生讨论。
(通过收集地球内部的信息来猜测地球内部的构造)2、是的,你知道科学家为了探测地球的内部构造,都有从哪些方面收集了有关地球内部信息的呢?学生猜想科学家收集地球内部信息的方法。
3.(火山喷发视频)启发(1)观看火山喷发影片(2)科学家通过火山喷发收集到地球内部的哪些信息?(通过熔岩和气体可以知道地球内部的物质)4.探究科学家通过其他一些自然现象是如何获得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
(1)地热:地球内部强大的热能。
(2)钻井:了解地球浅表的一些直接信息。
(3)地震:通过地震波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三、认识地球内部构造1、师:科学家可以通过这么多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信息,但是地震波这一方法确实最有效的。
科学家们通过地震和核试验时产生的地震波提供的信息来对地球进行了猜测,请同学们看书。
(学生打开书本自己阅读)2、师:科学家们通过地震和核试验时产生的地震波提供的信息来对地球进行了哪些的猜测?小组交流,汇报:(地球的三个圈层、每个圈层的厚度以及物质)3、(出示地球构造模型)科学家根据地震波提供的信息制作了地球内部构造模型,通过模型你知道了什么?4、师:其实地球构成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熟鸡蛋)你能用鸡蛋作一个类比吗?四、制作地球内部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六上《地球的内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内部》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体系、内容
《地球的内部》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地球的内部》属于“地球与宇宙”中“地球的概貌”部分。
为六年级研究《我们的地球》和《探索宇宙》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顺应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规律,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分为《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球的内部》主要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主要研究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
《地球的内部》有三个教学活动(PPT),其中认识地球内部构造是本课的重点。
下面我就分下来说一说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
先看第三课: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拟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地球内部构造是科学家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出来的。
●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
情感与态度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3、教学重点: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4、教学难点:猜想暗盒里有什么。
5、教学安排:1课时
6、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幻灯片、暗盒、沙子、玻璃球、泡沫、熟鸡蛋、橡皮泥等。
学生准备:橡皮泥。
二、说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表面地貌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地球的内部有什么几乎一无所知。
学生要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暗盒里有什么,由此推断科学家是如何探测地球内部的,从而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
并且,用橡皮泥制作地球内部构造的模型,加深对地球内部的认识,这对六年级的学生,并不困难。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实验材料,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法: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探究暗盒里有什么”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讲解法:学生对地球的内部构造不是很熟悉,需要教师的讲解并补充材料;
课件展示法:用视频形象的展示地球的内部构造。
课堂教学中,不是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
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以下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观察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地球表面的一些现象对地球的内部构造进行合理的假设;
动手实验:通过动手制作“地球构造模型”让学生加深对地球内部构造的认识;
本课继续运用“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我设计了四个步骤:
(一)情境导入,探究暗盒
1、(出示书上的问题)老师要请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讲台上有三个盒子,里面分别装了沙子、玻璃球、泡沫,不打开盒子,你们知道每个盒子里装了什么吗?请几名学生尝试分辨。
(这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要探究出盒子里面是什么,并不容易,前几个同学只能猜测,于是我多请了几个同学,并提示允许他们将盒子拿起来,而且把钻孔的钉子放在旁边,学生很快便通过摇晃、钻孔等方法探究出暗盒里有什么。
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2、学生交流:我们刚才用了哪些方法?
3、提示:其实我们刚才用的方法和科学家探测地球内部的方法相似。
[设计意图]:这里设计了老师请学生帮助解决问题的环节,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明白了探测地球内部的方法,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并为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做准备。
(二)讨论,认识地球内部构造
这是本课的重点,着重探究地球内部的构造,我打算分四步来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
1、提问: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那么地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
2、我们的地球就像暗盒一样,人类无法深入到地球深处,科学家是怎样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呢?
学生讨论,教师出示火山、温泉、地震的图片,提示钻井、地震波等也是进行地球内部探测的方法。
并把刚才的方法记录在表格上。
3、预测。
学生根据以上的现象讨论、交流,大胆猜测,并画在记录表格上。
[设计意图]:这部分我教学以后调整了一下顺序,把第2、3两步对调了一下,原来的第2步让学生毫无根据漫无目的的进行预测没有必要,预测要有一定的依据,先让学生看火山等图片,因为这些学生
很少见到,再用上面研究暗盒的方法像科学家那样来推测,更能训练学生的思维,由现象到本质,也符合探究的一般过程。
并且下面让学生阅读课本资料,将科学家的预测与自己的预测进行对比,不足的可对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进行反思,一致的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提问: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先让学生阅读书上第21页的内容,形成简单的认识。
接着出示
图片,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厚度。
补充材料:1910年,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地震波
在传到地下50千米处有折射现象发生。
他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下面物质的分界面。
1914年,美国地震学家古腾堡发现
地下2900多千米深处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
以后,人们
为了纪念他们,分别将其命名为“莫霍面”和“古腾堡面”。
用这两个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个圈层。
吗?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地球的内部构造作大胆的预测, 接着通过阅读书上的资料和观看老师提供的图片和录像材料认识地球内部构造的庐山真面目,整个过程虽然有许多的知识讲解,但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他们讨论、交流,大胆猜测地球内部的构造,并通过主动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内部,完善认知结构,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老师适时补充了书本上没有的内容,丰富了课堂资源,学生兴趣盎然。
(三)拓展,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1、(出示教材插图)提问: 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内部的知识,知道了地球的构造,你能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一个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吗?
2、(出示老师做好的模型。
)这就是老师做的,你们想做吗?你打算怎么做?小组可以讨论。
3、讨论交流方法,确定方案。
(重点说清作时先后顺序、各部分颜色的确定、各部分的厚度关系等)
4、分组合作。
(提示如果小组同一色的橡皮泥不够,可以和周围小组调换颜色)
5、指导切开模型,展示评价。
(主要从外形、内部颜色、各部分的厚度比例几方面来评价)
[设计意图]: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而且还要通过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加深对地球内部的认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先出示了自己制作的模型,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学生讨论后制定实验方案(确定先后顺序、各部分颜色,计算各部分的厚度),然后学生分小组制作,最后切开评价。
从理论到实际,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又巩固了对地球内部构造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培养了团结合作的意识。
(四)总结,课后延伸
1、总结:人类是如何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的?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结合板书,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地球内部构造的认识
2、作业
课后请大家查找资料,继续研究地球内部的秘密。
[设计意图]:我认为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学生在学习了科学知识以后,要能培养对所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各种方法继续研究地球内部的秘密。
科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勇于探究,我们都是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