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供给分析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分析

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分析
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小于零时,总效用减少。 边际效 用是递减的。
TU MU 40
30 TU 20 10 0 1 MU 7 商品数量
2
3
4
5
6
图3-1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三)、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
1、假定消费者在心目中能给不同的商品(或商品组)按照偏好 排列一个顺序。 2、假定消费者的偏好具有可传递性。 3、假定所有的商品都是“多比少好”。
B
△X C D E F
线上任何一点X与 Y的不同组合,给 消费者所带来的效 用相同。
10
I
0
5
10
15
20两种商品消费数量组合
无差异曲线特征
• (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且凸 向原点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 者要得到相同的总效用,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时, 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两种商品不能同时增 加或减少。
(2)同一个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 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离原 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离原点越近的无差 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小。
图示:I1、I2、I3 是三 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分别 代表不同的效用,其顺序为:
Y
I1
I2
I3
I1
(四)给定预算约束线的效用最大化
• (五)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的调整。 • 工资率的变动对劳动力供给决策主体闲暇与工作的选择具 有双重影响。一是工资率的下降会使闲暇的机会成本减少, 从而导致人们减少工作时间而增加闲暇时间,即形成所谓 的替代效用;二是工资率的下降意味着收入水平降低,从 而促使人们增加工作时间而减少闲暇时间,即工资率提高 也具有收入效应。 • 所谓替代效用是指当闲暇的价格下降时,劳动者将会放弃 劳动时间,消费相对便宜的闲暇。 • 所谓收入效应是指在保持工作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变动所 引起的工作时间变动的比例。

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

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

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1. 引言劳动力市场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相互交换劳动力的地方,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需求与供给是劳动力市场运行的两个基本要素,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进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就业状况、劳动力结构等问题,从而为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提供指导。

2. 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2.1 经济增长水平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规模对劳动力的需求有着直接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会随之增加,因为更多的工作岗位被新兴行业需求所创造,并且现有行业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满足生产和服务的需要。

2.2 技术进步与劳动力质量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技术进步会促使部分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例如,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过程可以由机器人取代。

其次,技术进步也会创造出新的需求,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来应对新岗位的要求,例如,人工智能领域对高级程序员的需求增加。

2.3 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本对劳动力需求有重要影响。

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对雇佣劳动力的需求会减少,因为企业更倾向于节省成本,例如通过自动化办公系统、机器人来替代部分劳动力。

3. 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3.1 人口规模与结构人口规模和结构对劳动力供给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劳动力供给增加;而且,不同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的人口对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也有差异。

例如,年轻人劳动力供给充足,而中老年人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

3.2 教育水平与职业技能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对劳动力供给影响巨大。

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提升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并且更易适应新技术的发展。

此外,职业技能的提升也可以增加劳动者的市场价值,提高对岗位的适应能力。

4. 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平衡是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

当劳动力市场供给超过需求时,劳动力失去竞争力,失业率上升,劳动力的报酬水平下降。

相反,当劳动力市场需求超过供给时,企业难以找到满足生产需求的劳动力,从而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劳动经济学第2章 劳动供给分析

劳动经济学第2章 劳动供给分析

二、影响个体劳动供给的相关因素
(一)工作时数与非劳动收入变化
非劳动收入的变化对劳动时数的影响:当其他条件不 变,收入上升,对闲暇的需求也上升。
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不变(W)的条件下,收入变 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比例。如 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
工资对家庭所用时间和物品的影响:
高工资的人选择A点生产, 使用较少的时间和较多的物 品;低工资的人选择B点生 产,即使用较为时间密集的 技术生产家庭商品;高工资 能使人们接受更多的时间和 物品,因而高工资的人们会 进入一条更高的等产量曲线, 但仍使用更为物品密集的生 产技术,如在C点生产。
38
(三)家庭生产的劳动供给曲线
l 工资率与工作时数的乘积等于工作收入。
l 工资率、工作时数和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就是 所谓的预算约束。它表明在既定的市场工资 率条件下,单个消费者所能够提供的收入和 工作时数的各种组合。
预算约束线的性质:
1、其斜率为负 2、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 3、当工资率变化时,预算 线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4、当存在着非劳动收入时 ,预算线将沿着Y轴平行向 上移动
二、劳动力供给的测度
(一)劳动力参与率
概念:
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规 模。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一项总指标。劳动力 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 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 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公式:
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 = 劳动力/劳动年龄人 口╳100%
替代效应 = △H/△W > 0 注意:工资率的变动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 。工资增加时,工作时数实际上是增加还是减少依赖于替 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相对强度或大小。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分析I. 概述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平衡随着时间和区域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在这个市场中,雇主和雇员相互作用,他们的需求和供给也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属性。

本文将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劳动力市场,探讨如何优化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并促进经济发展。

II. 劳动力需求分析劳动力需求是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口规模和结构、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等等。

1. 人口规模和结构人口的大小和结构对劳动力需求有直接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增加。

此外,不同年龄组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企业应根据其业务的性质和需求决定如何配置其人力资源。

2.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现代社会中劳动力需求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技术进步,许多手工作业和传统行业正在被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所取代。

但是,新技术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如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新兴产业。

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应该了解这些变化,调整其人力资源规划以符合市场要求。

3. 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是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重要指标,因为它对企业的营收和盈利能力有重要影响。

如果经济增长率高,那么企业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来满足需求。

4. 产业结构不同的产业结构也会影响劳动力需求。

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的需求不同,因此企业应该了解不同行业的需求,并在需要时进行适当的转型。

III. 劳动力供给分析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市场中可用的工作人员。

它受到教育程度、性别、年龄、技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1. 教育程度教育程度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密切相关。

受过更好教育的人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水平。

因此,教育政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应该被谨慎考虑。

2. 性别性别对劳动力供给也有决定性影响。

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需求不同,女性在某些领域的就业机会较低,工资水平也较低。

因此,促进性别平等和消除性别歧视是优化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方面。

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

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

技术进步与劳动力需求
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
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一些重复性、简单的岗位可能 被机器人替代,对这类岗位的劳动力需求将减少。
电子商务和互联网
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职业,如电商客服、网络 营销等,对这类岗位的劳动力需求将增加。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改变一些传统岗位的工作方式, 对员工的技能要求将提高。
就业机会的减少则可能导致劳 动力流失,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和社会稳定。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 市场的供需平衡。
劳动力供给预测方法
利用统计数据和模型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趋势, 包括人口数量、教育水平、就业率等指标。
分析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劳动力供给状况,找出潜 在的问题和机遇。
技能需求变化
技术进步将改变劳动力市场的技能需求结构,对高技能人才的需 求将不断增加,同时要求劳动者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工作模式创新
技术进步将推动工作模式创新,如远程办公、弹性工作时间等,为 劳动者带来更多灵活就业的机会。
产业结构调整对未来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服务业发展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服务业发展将加速,对服务行 业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的调控手段
1 2 3
政策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就业政策、人才政策、教育 政策等,引导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匹配,实现 供需平衡。
经济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调节经济增长、行业发展、企业 效益等,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实现供 需平衡。
法律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劳动法、就业法等相关法律 法规,规范劳动力市场的行为,保障劳动者权 益,促进供需平衡。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供给曲线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供给曲线

c. 工资率
W2→W3
平均工作时间 40h→45h
.
17
(三)经验推导: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表现为 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原因:
1、个人偏好的差异。在某一工资率下,有些人可能倾向 于减少工作时数,其他人则增加。这说明,所有个人劳 动力供给曲线都不是重合的,通常的情况,在每一均衡 工资率下,愿意增加的工作时数比愿意减少的工作时数 可能更多。
(一)劳动力供给弹性
定义:因工资率变化而引起的劳动力供 给的相应变动率。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 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的 比值。
ES=
L / L W /W
.
19
劳动力供给弹性值的分布区间为 【0,∞】,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 值,可将之分为五类: (1)无弹性,即Es=0。 (2)无限弹性,即Es→∞。 (3)单位供给弹性,即Es=1。 (4)供给富有弹性,即Es>1。 (5)供给缺乏弹性,即Es<1。
2、较高保留工资的影响。保留工资指个人愿提供工作时
数的最低工资水平。对于保留工资较高的人来讲,工资
率太低时,他们不愿提供市场工作,但他们的行为并不
会改变供给曲线的走向。当工资率较高时,工资率增加,
对他们替代效应远大于收入效应,因而将无限的增加他
们愿意提供的工作时效。 .
18
企业、行业所面临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
22
练习1:
当现有的工时总量不足以完成预期的生 产任务时,有三种办法: (1)招聘新雇员或雇佣临时工; (2)增加现有雇员制度工作时间内的工作 负担; (3)组织雇员于制度工作时间外加班。 分析哪一种办法对企业来说适用?
.
23
练习2:
建立一组简单的模型,说明医生的劳动 力供给曲线与护士的供给曲线的区别。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分析与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分析与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分析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分析与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十分重要,对于企业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与策略。

一、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分析1.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愿意参与工作的劳动者数量。

劳动力供给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人口数量、教育水平、就业观念等。

人口数量是基础,同时人口结构也会对劳动力供给产生影响,如老龄化社会可能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

此外,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力供给的素质与技能。

2. 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量。

劳动力需求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增长时劳动力需求增加,经济下滑时劳动力需求减少。

同时,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劳动力需求也存在差异,如信息技术行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较大。

3. 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率和失业率上。

当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时,失业率上升,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当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时,就业率上升,劳动力市场相对宽松。

供需的变化也会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供大于需时,工资可能下降,供不应求时,工资可能上升。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与策略1. 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在招聘、培养、激励、管理和维护员工等方面的活动。

在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源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从而进行合理的人员计划和招聘策略;其次,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竞争能力;此外,适当的激励机制和福利待遇也能够吸引和稳定优秀的人才,增加劳动力市场的供给。

2. 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针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人力资源管理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

首先,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进行人员规划,提前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并积极开展招聘活动。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Y1
W5 W4 W3 W2 W1 X
日闲暇小时数 日劳动力供给小时数
工 资 率
SL
W*
A
日劳动力供给小时数
图2.13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推导
(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供给弹性
1、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一般形状
工资率
SL
市场劳动力供给量
图2.14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斜率为负且凸向原点
每日货币 收入(元)
Y1 Y2 Y3 Y4 H1 H2 H3 H4 A1
A2 A3
A4
U1
每日闲暇时间(小时)
图2.3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与凸性
第三,不同人之间的无差异曲线形状是存在差异的
每 日 货 币 收 入 每 日 货 币 收 入
闲暇偏好者X的 无差异曲线
货币收入偏好者Y 的无差异曲线
3、工作-闲暇决策
每日货币收 入(元) 160 E 80 40 B C U2 0 16 4 12 8 8 12 16 0 每日闲暇小时数(H) U1
U0
4
每日工作小时数(L)
图2.7 工作-闲暇决策
从图2.7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我们把一位劳 动者的无差异曲线与这条预算约束线合并 在一张图上时,我们可以看到三种无差异 曲线:第一种是与预算约束线相切的无差 异曲线(U0),第二种是高于预算约束线的 无差异曲线(用U1来代表),第三种是低于 预算约束线的无差异曲线(用U2来代表)。 但劳动者的最终工作-闲暇决策点却是无差 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相切的那一点,即图 中的B点。
1、无差异曲线
每日货币 收入(元)
Y1
A
B U1 U2
Y2
8
每日闲暇时间(小时)
图2.2 同一位劳动者的两条无差异曲线

劳动经济学劳动供给分析

劳动经济学劳动供给分析

新进入、
失业
重新进入 中途退出、退休
非劳动力
• 美国的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
• 劳动力(labor force):在美国,劳动力是指16岁 以上在工作,或者积极地寻找工作,或者因为暂 时失业而等待被召回的所有的人。
• 非劳动力(not in the labor force):又称非经济活 动人口。指既没有工作也不寻找工作,也不是因 为暂时失业而等待被召回的人,即处于劳动力队 伍之外的人口。
• 一、影响劳动供给的自然动力参与率不变,高人口增长必然引起劳 动力供给量的增加。
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性别:一般男性的劳动力参与率要高于女性
年龄:年轻型和老年型与成年型社会相比,短期内会 表现为比较低的劳动自然供给状况。 民族:黑人的劳动参与率要低于白人
入变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 比例。如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效应的符号为负。
收入效应=△H/△Y<0
L2
D
L1
B Y2 Y1
Z X
0
H1
H2
非劳动收入增加对工作时数的影响
C
A 闲暇 工作时数
六、工作时数与工资率变动
下页图示考察工资率变化对工作时数的影响:
工资率的变动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工资 增加时,工作时数实际上是增加还是减少依赖于替代效应 与收入效应的相对强度。
• 失业者(unemployed):包括在调查周内没做工 作,在此以前四周内曾做过专门努力寻找工作, 而在调查周内本人又适于工作(临时疾病除外) 的一切人。此外,失业者范畴还包括那些没做工 作,又适于工作的(1)临时解雇以后正在等待 再起用的人;(2)正在等待的,等待时间达30
天后可到工资不同的新职业岗位上报到的人

劳动力供需与分析

劳动力供需与分析

劳动力供需与分析劳动力供需是指劳动市场上劳动者和用工单位之间的供求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供需的平衡与调整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劳动力供需的分析,探讨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解决劳动力短缺与就业失衡的对策。

一、劳动力供需状况与影响因素1.劳动力供给状况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愿意并能够提供劳动的总量。

其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1)人口规模和结构: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决定了劳动力的总量和质量。

人口的增长与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供给。

(2)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指适龄人口中就业或寻求就业的比例。

劳动力参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劳动力供求的平衡。

2.劳动力需求状况劳动力需求是指用工单位在一定时间内需要的劳动力总量。

劳动力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1)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决定了经济活动的规模和力度,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2)产业结构调整:不同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需求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二、劳动力供需失衡的问题1.劳动力短缺与供给过剩劳动力短缺是指劳动力供给不足以满足劳动力需求的情况,而劳动力供给过剩则是指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

这两种情况都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1)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将限制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发展空间,导致用工单位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抑制了经济的发展潜力。

(2)劳动力供给过剩的问题:劳动力供给过剩将导致就业困难和失业率上升,对社会稳定和个体的生计造成负面影响。

2.劳动力需求结构和技能匹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和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

然而,劳动力供给的结构和技能储备与之不匹配,造成了技能短缺和就业不平衡的问题。

三、解决劳动力供需失衡的对策1.改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加强职业教育的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适应能力,以满足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劳动力市场_需求与供给分析

劳动力市场_需求与供给分析

劳动力市场_需求与供给分析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劳动力交换的市场。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供求两旺的状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成为影响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下面将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进行分析。

需求分析:经济增长是劳动力需求的最主要推动力之一、经济增长会导致企业规模扩大,产业结构升级,从而释放出更多对劳动力的需求。

此时,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增加,劳动力市场呈现出需求旺盛的局面。

技术变革也会对劳动力需求产生深远影响。

技术的进步往往会提高生产力,改变生产方式,降低对一些劳动力的需求。

例如,在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应用下,一些重复性的劳动过程可以由机器人取代,从而减少对相关劳动力的需求。

但同时,技术的进步也会创造出新的职业领域和需求,需要更多具备高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劳动者。

制度也会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比如,政府对环境保护、农业、教育事业等领域的政策调整,都会对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政府的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需求。

供给分析:劳动力的供给意愿是决定劳动力市场供给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体劳动者对工作的选择权利使其可以根据自身的意愿自主决定是否参与劳动力市场,这会影响到整个劳动力市场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比如,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劳动力的供给意愿较高,劳动力市场会更加活跃。

劳动力的供给能力与素质则决定了劳动力市场供给的效益和稳定性。

劳动力的供给能力是指劳动者在具体工作中所能发挥的能力和技能水平,而素质则包括劳动者的知识、技能、道德素养等。

供给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对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并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运行。

除此之外,劳动力供给还受到教育水平、培训机会、劳动市场信息的影响。

高素质的劳动力更受市场青睐,他们通常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和技术,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需求与供给的动态平衡是劳动力市场运行的目标。

劳动力供给分析

劳动力供给分析
• 潜在劳动力=人口总量-16岁以下的人 -被制度管制的人
实际劳动力 • 劳动力参与率=——————×100%
潜在劳动力
1. 劳动力参与率的长期变化
2. 劳动力参与率的周期性变动
• 辅助性工人效应:当主要的家庭挣钱者失 去了工作,其他家庭成员将暂时进入劳动 力市场,希望找到工作以弥补家庭收入的 下降。
4.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不能相交的
• 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意味这消费者的偏 好是非理性的。因为在同一个组合点上, 消费者得到了相互矛盾的效用水平,这说 明了消费者不了解自己的真实偏好。在经 济学中,我们一般假定消费者是理性的消 费者。
5.不同的工作—闲暇偏好
• 偏好代表了消费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 的喜好程度)对某种商品相对其他商品 的心理愿望强度。从性质上说属于主观 的东西,受到许多与社会经济地位、职 业以及个人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三、预算约束线
1.前提
(1)个人只有通过工作获得货币收入 (2)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面临着“既定”的工资率
2.定义
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工资率既定)约束下, 个人可能实际获得的收入(物品)和闲暇的所有组 合。
收入约束线有以下几个重要性质: 1. 斜率为负。 表明闲暇时间会随着收 入增加而下降 2. 约束线的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
• 给定1美元的工资率,在预算线两端个
人可获得:
(1)24小时闲暇而无实际收入
(2)24美元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收入而无闲暇
• 随着工资率提高,预算线就会以右下 角为基点,顺时针向外扩展。
• 在每一种情况下,工资率(预算线 的斜率)都反映了收入和闲暇的市 场交换率。
• 在约束线内的任何一点所示的闲暇 和收入的组合,均无法实现效用最 大化;

第2章劳动力供给分析..

第2章劳动力供给分析..

2.2.3福利制度与劳动力供给
2.2.1个人劳动力供给假设
理性的经济人 完全竞争
匀质假设
2.2.2工作时间决策理论
(1)劳动和闲暇 (2)偏好与无差异曲线
(3)工资,收入和预算约束线
(4)均衡的工作时间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6)工资变化与工作决策
(5)
(1)劳动和闲暇时间 时间划分: 在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时候,我们总 是做一下划分:一天24小时,分为可以 自由支配的时间(16小时)和不可以 挪用的固定时间(8小时),可以自由支 配的时间分为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忽略 了家务劳动和闲暇时间的区别)。 工作决策:个人劳动力供给就是单个劳 动者在外出工作与闲暇之间的选择
(5)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率不变的情
况下,收入变动对劳动力供给的影 响 替代效应:个人可支配时间不变,收 入不变,工资率变动对劳动力供给的 影响
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变动。
因此,其影响是使得预算约束线平行移动。上移,闲 暇增加,工作减少。
Y
E2 E1 U2 U1 H2 H1 H H
⑤供给缺乏弹性,即ES<1。如图 二的E
图二:劳动力供给曲线
概念五: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工资率不变的 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 给的变动
图三: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2.1.1 自然因素
人口规模:长期影响因素
人口的自然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 构、民族构成(如:美国中年黑人男子 劳动参与率只有83.4%,而白人男子为 92.5%, Freeman) 劳动者自身的身体条件:身体素质和 健康状况
劳动力 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 100 % 总人口

现今我国劳动力供给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现今我国劳动力供给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现今我国劳动力供给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和变化。

本文将对中国当前的劳动力供给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一些影响因素。

首先,中国目前的劳动力供给总量庞大,但结构不合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4年末,中国劳动力人口总量达到了9.74亿人。

然而,与此同时,劳动力的中高端结构比例相对较低。

具体而言,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农村劳动力占比较高,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比例相对较低。

这种劳动力结构的不合理性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创新和竞争力。

其次,劳动力供给还受到年龄结构的影响。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2024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1%。

这一现象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供给。

老龄化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劳动力供应量的减少。

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劳动力供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三,劳动力供给还受到教育水平的影响。

尽管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教育成就,但仍存在教育水平不均衡的问题。

根据数据显示,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而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这种教育不平衡现象直接影响了劳动力的供给。

高等教育的缺乏使得很多企业难以招聘到高素质的人才,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也存在技能水平较低的问题。

第四,劳动力供给还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劳动力需求的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一些传统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而一些新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

这对劳动力供给带来了新的挑战。

总结而言,中国目前的劳动力供给状况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劳动力总量庞大但结构不合理,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教育水平不均衡等问题都对劳动力供给产生了不利影响。

为了调整劳动力供给状况,中国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应加速推进老龄化社会和人口结构调整,鼓励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流动,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人力资源的劳动力市场分析

人力资源的劳动力市场分析

人力资源的劳动力市场分析人力资源是指一个组织或者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能够提供劳动力的人的集合,劳动力市场是指供给劳动力的人与需求劳动力的人之间的交易场所。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了解和分析劳动力市场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对人力资源的劳动力市场进行分析。

一、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在劳动力市场中,供给和需求是两个核心要素。

供给指的是愿意参加劳动力市场的人口数量和质量,而需求则是用工单位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和质量。

供给和需求的匹配程度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平衡与否。

1. 劳动力的供给劳动力的供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口数量、教育水平、技能水平等。

人口数量是劳动力供给的基础,人口增长率和人口结构对劳动力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是影响劳动力质量的重要因素,高素质劳动力的供给对于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2. 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的需求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带动就业机会的增加,推动劳动力需求的上升。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也会对劳动力需求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不同产业领域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技术进步改变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促使一些传统劳动力的需求减少,而对具备高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劳动力的需求则增加。

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特点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特点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和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

了解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特点,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更好地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以适应市场需求。

1.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劳动力市场可以分为正式就业和非正式就业市场,正式就业市场是指受法律保护、有稳定工作和收入的劳动力市场,而非正式就业市场则是指没有法律保障、工作不稳定、薪酬待遇低的劳动力市场。

此外,还有公共就业服务市场、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等。

2. 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劳动力市场具有不确定性、不对称信息和刚性等特点。

劳动力供给分析

劳动力供给分析

3.4.2 经济因素
劳动者对收入和闲暇的偏好 财产 工资
3.4.3 社会制度因素
劳动制度 劳动条件 社会传统和观念
思考: 思考:近年来 ,在下岗和失业现象日益严峻化的同 在下岗和失业现象日益严峻化的同 劳动参与率有下降趋势。 时 ,劳动参与率有下降趋势。请问目前中国的劳动 劳动参与率有下降趋势 参与率的下降趋势,主要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参与率的下降趋势,主要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Y
Y2 Y1
E2 E1 H2 H1 (2)
U 休闲
o
家务
(1)随着工资率的上升,家务劳动与外出工作的替代性更大 因为:家务劳动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购买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来实 现 (2)随着工资率的上升,休闲与外出工作的替代性相对较小, 因为:闲睱难以通过购买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来实现
3.3.3家庭联合劳动力供给
一旦政府这么去做了那么这种替代关系就随着通胀率的上涨而结束理性预期?r?菲尔普斯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宏观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就业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储蓄公债税收代际公平价格工资微观主体行为资本形成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领域经济增长问题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Y E U H1 (1) H
Y U2 U1 O H1 H2 H (2) Y
Y1 O
O
H2H1 H (3)
(1)单个劳动者的效用最大化决策 (2)额外收入增加与决策变动 (3)工资变动与决策变动
MVT/W=MVG/P
其中:U为家庭的偏好,H为劳动者在家的时间,假定 全为家务劳动时间,没有闲暇。
Y
Y2 Y1 E2 E1 U H2 H1 (1)
(1)Ht为制度工作时间。 (2)W1,W2,W3为工资水平 (3)U1,U2,U3为无差异曲线 (4)Y1,Y2,Y3为家庭收入水平 结论:当工资小于W2时,不会就业

劳动力成本和供给分析

劳动力成本和供给分析

劳动力成本和供给分析劳动力价值是指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同任何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劳动力的价值也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由于劳动力只是作为活着的劳动者的能力才能存在,因此,劳动力的生产要以劳动者的生存为前提,劳动者的生存和维持,则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

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也就是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因此,劳动力的价值,就由维持劳动力所有者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所构成的。

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就是工人维持他本人及其家属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过程。

所以,劳动力价值包括以下三个部分:①维持工人自身正常生活状况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为了维持自身的生活,必须消费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如食物、衣服、燃料、住房、医疗、交通等等,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构成劳动力成本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维持工人家属、子女即劳动力的替补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工人总有一天会丧失劳动能力乃至死亡的,必须有新的劳动力来补充。

因此,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中要包括工人的补充者即工人子女的生活资料,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也是劳动力价值的组成部分。

③劳动力的教育费用。

要使劳动者施展自己的劳动力并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就需要经过一定的教育、培训,这要花费一定数量的物质资料。

劳动力的教育费用因劳动力性质的复杂程度不同而有多有少,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力所需的教育费用较高。

这种教育和训练费用也是劳动力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因素: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及其构成,一方面,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气候和其他自然条件不同,劳动者对食物、衣服、燃料、居住等等自然需要的范围的不同。

另一方面,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及其构成,同满足这些需要的方式一样,也是历史的产物,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取决于工人阶级形成的条件、风俗习惯以及一般的生活水平,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就业身份分组包括:(1)职工;(2)再就业的 离退休人员;(3)私营业主;(4)个体户主; (5)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6)乡镇企业从 业人员;(7)农村从业人员;(8)其他从业人员 (包括军人)。
城镇失业人员:是指城镇常住人口中一定年龄以上, 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当前有就业可能 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二、经济因素 劳动者对工作的偏好以及对工资的刺激反应
不同的劳动者对待工作收入和闲暇休息的态度不 同,通过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反映。
经济周期波动:高速发展与萧条 三、社会制度、文化
劳动制度:休假期限 工资制度 :付酬制度 体制因素:就业体制、户籍制度
第三节 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
2、劳动供给问题可以看成是劳动者如何决定在16个 小时中闲暇(H)所占的部分。
所谓“正在工作”指的是为得到工资或利润而 工作的人,或在家庭或农场或行业中不领工资, 每周工作15小时以上的人。
“有职业但并未工作”一词,则是指现在不工 作也不寻找工作,但本人有职业或企业,只是 由于休假、疾病、劳资纠纷或恶劣气候而暂时 未工作,或者由于其他各种原因而削减工时的 人。
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美国)
从事自营职业。
(城镇调查失业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数量/(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城镇 私营企业及个体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其中,“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指非农业户口,在 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 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人员。
二、劳动力参与率
概念: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
失业者(unemployed):包括在调查周内没做工 作,在此以前四周内曾做过专门努力寻找工作,而 在调查周内本人又适于工作(临时疾病除外)的一 切人。
此外,失业者范畴还包括那些没做工作,又适于工 作的(1)临时解雇以后正在等待再起用的人;(2) 正在等待的,等待时间达30天可到工资不同的新职 业岗位上报到的人(调查周一般指一给定周中包括 该月12号的星期六和星期天的时间段)。
在城镇劳动力调查中对城镇16岁及以上,具有劳动 能力并同时符合以下各项条件的人员列为失业人员。
(1)在调查周内未从事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利润的劳动, 也没有处于就业定义中的暂时未工作状态;
(2)在某一特定期间内采取了某种方式寻找工作; (3)当前如有工作机会可以在一个特定期间内应聘就业或
1、市场上从事或正在寻找有酬工作的人数; 2、每个劳动力愿意提供给市场的工作时数。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劳动力范畴分类和劳动参与率 第二节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第三节 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 第四节 家庭生产、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和生
命周期理论 第五节 劳动供给理论在政策上的应用
第一节 劳动力范畴分类和劳动参与率
第三章 劳动供给分析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劳动力供给、劳动力、 劳动力参与率等基本概念,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劳动力供给决策的基本模型,个人及市场劳动供 给曲线。
教学重点
劳动供给决策
劳动供给
定义:劳动供给是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 测量指标:人-小时数。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数
量的劳动者为市场提供的劳动时数。 影响劳动供给数量的因素:
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
公式:
劳动力参与率 = 劳动力/工作年龄人口╳100%
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 口的规模。
劳动力参与率数据的作用
劳动力参与率指标在研究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 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时 具有重要的作用。
1、制定就业政策和确定培训需要; 2、计算男女人口的预期工作寿命和进入、退出
一、劳动力范畴分类 美国的劳动力范畴分类 中国的劳动力范畴分类 二、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
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 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 劳动的全部人口。
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 动力的范畴。
劳动力是一个相对概念,与各国的法律规 定有关。世界各国根据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状况、人口状况、教育制度、劳动力自身的生 理特点等因素,规定了不同的就业年龄。
劳动力范畴分类
中国成年人口劳动力分类图
16 岁 以 上 劳 动力资源
经济活动人口
从业人员 失业人员
非经济活动人口
职工
其他从业人员
经济活动人口: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 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
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中国)
从业人员: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 经营收入的人员。
一、劳动力范畴分类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范畴:劳动力中的就业 者和失业者、非劳动力
美国成年人口的劳动力分类图
就业
人 口 ( 16 岁 及 其 以上)
劳动力(就 业加失业)
辞职 解雇
重新就业 被召回
新进入或 重新进入
中途退出 退休
失业
非劳动力
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美国)
就业者(Employed):在美国劳工统计技术上, 指正在受雇佣那一部分平民劳动力。包括:所 有的(1)“正在工作”,或者(2)“有职业 但并未工作”的人。
经济活动的比率;
3、制定社会保障制度; 4、了解不同类别的人口群体在劳动市场上的行
为(就业机会、收入、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等 的影响);Leabharlann 三、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因素
身体健康状况 经济发展水平 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 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男性 女性
第二节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性别、 年龄、民族 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
劳动和闲暇 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工资、收入和预算线 均衡的工作时数的决定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个人与市场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的研究角度:
1、一个人是否愿意提供市场劳动,即劳 动参与率;
2、不同工资率条件下劳动者愿意工作的 时间
一、劳动和闲暇
1、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 源的分配。假定劳动者每天只有16小时可以自由支 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