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母婴阻断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19年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指南.ppt
性”,其新生儿如不采取免疫预防,均有
感染的可能性
二、慢性HBV感染者的孕期管理
• 1、妊娠时机:慢性HBV感染妇女计划妊娠前, 最好由感染科或肝病科专科医师评估肝脏功 能。肝功能始终正常的感染者可正常妊娠; 肝功能异常者,如果经治疗后恢复正常,且 停药后6个月以上复查正常则可妊娠。
• 抗病毒治疗期间妊娠必须慎重。干扰素能抑制胎儿 生长,使用期间必须避孕。核苷(酸)类似物中, 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对胎儿发育有不良影响或致畸 作用[2],妊娠前6个月和妊娠期间忌用。替诺福韦 和替比夫定属于妊娠用药B类药[2],孕中晚期使用 对胎儿无明显影响。拉米夫定属于C类药,但妊娠 早、中、晚期用于预防HIV母婴传播时,不增加新 生儿出生缺陷[3]。尽管如此,如在使用任何抗病 毒药物期间妊娠,须告知患者所用药物的各种风险, 同时请相关医师会诊,以决定是否中止妊娠或是否 继续抗病毒治疗。
• HBe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经正规预防后,仍 有5%-15%发生慢性HBV感染[7-9]。虽然, 有报道在妊娠中、晚期用拉米夫定或替比 夫定治疗可减少母婴传播[10-12]。但这些 研究有的病例数很少[10],有的对照组新 生儿可能没有正规预防[11],也有经治疗 后仍发生母婴传播的情况[10-11.13]。因 此,目前尚不能将孕妇HBeAg阳性进行常规 抗病毒治疗手段以作为减少母婴传播的适 应证
• 预防成功后,无需每年随访。对HBe_Ag阳性母亲 的子女,隔2~3年复查;如果抗-HBs降至10 mU/ ml以下,最好加强接种1针疫苗;10岁后一般无需 随访。
• 5.预防HBV母婴传播的其他事项:如果育龄妇 女孕前筛查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均阴性,最好在 孕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10ug或20ug)。若在接种期 间妊娠,无需特别处理,且可完成全程接种,因为 乙型肝炎疫苗对孕妇和胎儿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24]。
感染的可能性
二、慢性HBV感染者的孕期管理
• 1、妊娠时机:慢性HBV感染妇女计划妊娠前, 最好由感染科或肝病科专科医师评估肝脏功 能。肝功能始终正常的感染者可正常妊娠; 肝功能异常者,如果经治疗后恢复正常,且 停药后6个月以上复查正常则可妊娠。
• 抗病毒治疗期间妊娠必须慎重。干扰素能抑制胎儿 生长,使用期间必须避孕。核苷(酸)类似物中, 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对胎儿发育有不良影响或致畸 作用[2],妊娠前6个月和妊娠期间忌用。替诺福韦 和替比夫定属于妊娠用药B类药[2],孕中晚期使用 对胎儿无明显影响。拉米夫定属于C类药,但妊娠 早、中、晚期用于预防HIV母婴传播时,不增加新 生儿出生缺陷[3]。尽管如此,如在使用任何抗病 毒药物期间妊娠,须告知患者所用药物的各种风险, 同时请相关医师会诊,以决定是否中止妊娠或是否 继续抗病毒治疗。
• HBe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经正规预防后,仍 有5%-15%发生慢性HBV感染[7-9]。虽然, 有报道在妊娠中、晚期用拉米夫定或替比 夫定治疗可减少母婴传播[10-12]。但这些 研究有的病例数很少[10],有的对照组新 生儿可能没有正规预防[11],也有经治疗 后仍发生母婴传播的情况[10-11.13]。因 此,目前尚不能将孕妇HBeAg阳性进行常规 抗病毒治疗手段以作为减少母婴传播的适 应证
• 预防成功后,无需每年随访。对HBe_Ag阳性母亲 的子女,隔2~3年复查;如果抗-HBs降至10 mU/ ml以下,最好加强接种1针疫苗;10岁后一般无需 随访。
• 5.预防HBV母婴传播的其他事项:如果育龄妇 女孕前筛查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均阴性,最好在 孕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10ug或20ug)。若在接种期 间妊娠,无需特别处理,且可完成全程接种,因为 乙型肝炎疫苗对孕妇和胎儿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24]。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及其阻断传播预防教材教学课件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阻断技术不断创新
未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有 望出现更加高效、安全的阻断乙 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新技术和
方法。
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公众对乙型肝炎认知度的提 高和疫苗接种工作的推进,未来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工 作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普及
和推广。
多学科协作加强
未来,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 播的工作将更加注重多学科之间 的协作与配合,形成更加完善的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乙 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认识和重视程 度。
04 疫苗接种在阻断母婴传播 中应用
疫苗接种重要性及原理
重要性
疫苗接种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 最有效方法,能够显著降低母婴传播 的风险。
原理
疫苗接种后,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特 异性抗体,从而有效防止乙型肝炎病 毒的感染和传播。
防控体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主要表现为黄疸持续不退,消化道症状轻, 肝脏肿大,肝内梗阻性黄疸。
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
血清学检测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 原、表面抗体、e抗原、e 抗体、核心抗体等。
分子生物学检测
包括HBV DNA定性和定量 检测,用于判断病毒复制 情况。
肝组织活检
通过肝脏穿刺取肝组织进 行病理学检查,可判断肝 脏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
方法比较
各种阻断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应根 据孕妇的具体情况、病毒载量、肝 功能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
的阻断方法。
实施过程中注意事项
01
孕妇应在怀孕早期进行 HBV筛查,以便及时发现 并采取措施阻断母婴传播 。
02
阻断措施的实施应在专 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策略解读PPT课件
2019/11/17
5
2014年中国疾病控制中心(CDC) 对全国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 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4岁、5~ 14岁和15~29岁人群HBsAg检出率 分别为0.32%、0.94%和4.38%。
2019/11/17
6
1991年10月我国卫生部肝炎预防领导小组 决定,自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推 行新生儿和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 2002年7月1日起,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 免疫,儿童开始免费接种。新生儿作为出生 后第一计划免疫针,这是我国预防、消灭乙 肝的一重大举措。2007年国家实施扩大免疫 规划后,全国范围适龄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的 乙肝疫苗和注射器全部由中央财政提供。
2019/11/17
22
4. 再活动期:约5%~15%非活动期 患者可出现一次或数次肝炎发作, 表现为HBeAg阴性,抗-HBe阳性, HBV DNA中到高水平复制(> 20 000 IU/ml),ALT持续或反复异常, 成为HBeAg阴性CHB。也可再次出 现HBeAg阳转。
2019/11/17
20
2.免疫清除期:血清HBV D N A 载 量 >2 000 IU/ml,ALT 持续或间歇升高,肝组织学中度或 严重炎症坏死,肝纤维化可快速进 展,部分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功能 衰竭。
2019/11/17
21
3. 低(非)复制期:血清HBeAg阴 性、抗-HBe阳性,HBV DNA水平 低或检测不到(< 2 000 IU/ml), ALT正常,肝组织学无炎症或仅有 轻度炎症。在发展为明显肝病之前 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此期患者, 发生肝硬化和HCC的风险明显减少。
2019/11/17
12
宫内垂直传播:婴儿在母体内通过血液循环 而感染乙肝病毒,这种方式引起的感染约占 10%~15%,母婴阻断失败主要发生在宫内 感染。
母婴阻断ppt(医学PPT课件)
3、水平传播: 婴儿与母亲的密切接触、母乳喂养,也可以
传播乙肝病毒或艾滋病毒、梅毒螺旋体。
阻断传染病母婴传播的措施
• 孕前检查,做三项传染病的检验检查,及时发现是否患病 或是已经感染病毒,积极治疗后再结婚
• 孕期检查,做三项传染病的检验检查明确是否患病、感染、 评估对胎儿的影响,选择治疗或阻断宫内传播的方法,或 者终止妊娠,
• 孕妇常规进行梅毒筛查试验不仅能早发现孕期梅毒, 及时终止妊娠,降低先天梅毒的发生率。同时进行及
时正规的治疗,尤其在早期妊娠可有效阻止梅毒螺旋
体对胎盘的侵袭,改善围产儿预后,降低围产儿死亡
率。说明孕期治疗对母体亦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对妊 娠晚期发现的梅毒孕妇亦不应放弃治疗。
一、 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方案
• 对感染艾滋病的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免费提供艾滋病抗 体测定、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给予婴儿人工喂养的奶 粉补助;
• 对感染梅毒的孕妇,孕期提供两次免费抗梅毒治疗,对先 天梅毒儿给予免费的抗梅毒治疗;
• 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免费注射乙肝免疫 球蛋白;
传染病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
•
• 1. 宫内传播(包括种系传播): • 婴儿在母体内通过胎盘血液循环而感染乙肝病毒
• 1、宫内阻断。首先用药物阻断,就是抗病毒药物治疗。 是最为有效的干预方式。
• (1)母亲用药。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怀孕3+个月(14周) 时开始使用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因为母婴感染最易发生 在分娩期间,越接近分娩,危险性越激增,而最危险的时 刻就是在分娩时。简言之,如果能用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 降低母亲体内的病毒数量,孩子的感染几率就会降低。
• 药物治疗,降低传染性 • 产时、产后的隔离 • 疫苗接种,减少感染几率
《母婴阻断技术培训》课件
母婴阻断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技术 难题,如病毒变异、疫苗研发滞后等问题 ,给阻断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部分地区和群体对母婴阻断技术的认知不 足,缺乏科学知识和正确观念,导致阻断 工作难以有效推进。资源分配 Nhomakorabea国际合作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分配资源 ,确保母婴阻断技术的普及和实施,是一 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跨国病毒传播对国际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需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 应对母婴阻断的挑战。
母婴阻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母婴阻 断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如新型检测手段和疫苗的研发
等。
个性化方案
针对不同地区和群体的实际情 况,制定个性化的母婴阻断方 案,以提高阻断效果。
02
母婴阻断技术的基本原理
母婴阻断技术的生物学基础
母婴传播途径
描述病毒或病菌如何通过母婴传 播,如产道感染、母乳感染等。
母婴传播的影响
阐述母婴传播对婴儿健康的影响 ,如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等。
母婴阻断技术的医学原理
预防措施
解释如何通过医疗手段预防母婴传播,如疫苗接种、药物治 疗等。
监测与评估
说明如何监测母婴传播的风险,以及如何评估预防措施的有 效性。
阻断艾滋病病毒传播
针对艾滋病病毒的母婴阻断技术,有助于降低艾滋病病毒在母婴间 的传播率,保障母婴健康。
阻断其他传染病传播
除了乙肝和艾滋病病毒,母婴阻断技术还可应用于其他可通过母婴 传播的传染病,如梅毒、丙肝等。
母婴阻断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通过推广母婴阻断技术, 降低传染病在母婴间的传 播,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信息化管理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母婴阻断工 作进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 数据准确性。
乙型肝炎母婴阻断 PPT课件
HBIG不能抑制HBV复制。
HBIG成分
利用自然感染HBV后产生的抗-HBs 或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抗-HBs的个体之 血浆制备而成的,针对HBV的特异性被 动免疫制剂。
HBIG使用禁忌症
禁忌症:超敏性体质,IgA缺乏 使用后6周-3个月内可降低减毒活疫苗的作
用:如麻疹疫苗、风疹疫苗、流行性腮腺 炎疫苗、水痘疫苗
HBeAg阳性母亲在围产期传染给新生儿的 危险性70%-90%, HBeAg阴性HBsAg 阳性母亲在围产期传染给新生儿的危险性 5%-20%。
乙肝病毒感染的危害:慢性化。年龄越小,
形成持续性感染机会越大。围产期 80% 持续性携带,幼儿期 (1-4岁) 30%50%,正常成人 5%以下。
抗HBe阳性,感染恢复期,传染性低,病情趋 于稳定。
HBV DNA阳性,HBV复制,有传染性 HBeAg阴性,HBV DNA阳性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HBsAg阳性 / HBeAg阳性 HBVDNA阳性 无乙型肝炎临床表现 70-80%肝病理有病变,多为非特异
性病变和轻度病变,20%轻、重肝炎,肝硬 化;仅10%肝组织正常。
母亲HBeAg阳性的新生儿经乙肝免疫球 蛋白(HBIG)及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第1年 抗-HBs阳性率为74.4%,第6 年抗-HBs阳性 率为66.0%。
HBV疫苗的长期效果
疫苗接种后存在免疫记忆,暴露HBV后可产 生回忆性抗-HBs应答
对疫苗有应答者中很少有HBV慢性感染
乙肝疫苗的保护率和加强免疫问题
母亲HBV感染状态:高水平复制 地坛医院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组HBV
DNA为7.892.12 (log) ,显著高于阻断 成功组 (6.143.42)(t=2.13,p=0.034)。 母亲 HBVDNA>1000MEg时,有25%40%的阻断失败
HBIG成分
利用自然感染HBV后产生的抗-HBs 或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抗-HBs的个体之 血浆制备而成的,针对HBV的特异性被 动免疫制剂。
HBIG使用禁忌症
禁忌症:超敏性体质,IgA缺乏 使用后6周-3个月内可降低减毒活疫苗的作
用:如麻疹疫苗、风疹疫苗、流行性腮腺 炎疫苗、水痘疫苗
HBeAg阳性母亲在围产期传染给新生儿的 危险性70%-90%, HBeAg阴性HBsAg 阳性母亲在围产期传染给新生儿的危险性 5%-20%。
乙肝病毒感染的危害:慢性化。年龄越小,
形成持续性感染机会越大。围产期 80% 持续性携带,幼儿期 (1-4岁) 30%50%,正常成人 5%以下。
抗HBe阳性,感染恢复期,传染性低,病情趋 于稳定。
HBV DNA阳性,HBV复制,有传染性 HBeAg阴性,HBV DNA阳性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HBsAg阳性 / HBeAg阳性 HBVDNA阳性 无乙型肝炎临床表现 70-80%肝病理有病变,多为非特异
性病变和轻度病变,20%轻、重肝炎,肝硬 化;仅10%肝组织正常。
母亲HBeAg阳性的新生儿经乙肝免疫球 蛋白(HBIG)及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第1年 抗-HBs阳性率为74.4%,第6 年抗-HBs阳性 率为66.0%。
HBV疫苗的长期效果
疫苗接种后存在免疫记忆,暴露HBV后可产 生回忆性抗-HBs应答
对疫苗有应答者中很少有HBV慢性感染
乙肝疫苗的保护率和加强免疫问题
母亲HBV感染状态:高水平复制 地坛医院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组HBV
DNA为7.892.12 (log) ,显著高于阻断 成功组 (6.143.42)(t=2.13,p=0.034)。 母亲 HBVDNA>1000MEg时,有25%40%的阻断失败
《乙肝母婴阻断》课件
乙肝疫苗接种计划
新生儿乙肝疫苗
建议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24 小时内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 并按照计划接种相关剂次。
成人乙肝疫苗
成年人应接种乙肝疫苗,特 别是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 员、性接触伴侣等。
疫苗接种时间表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制 定相应的乙肝疫苗接种时间 表,确保接种效果。
乙肝妊娠阻断策略
1
对乙肝阳性孕妇的抗病毒治疗
《乙肝母婴阻断》课件
乙肝病毒是一种影响全球许多人的传染病。本课件将介绍乙肝病毒的特点以 及其对婴幼儿的传播风险。
乙肝病毒简介
乙肝病毒是一种通过血液、体液和性接触传播的病毒。它可以导致肝炎和慢 性肝病,甚至肝癌。了解乙肝病毒的特点对于预防传播至关重要。
乙肝母婴传播风险
乙肝母婴传播是指妇女将乙肝病毒传递给胎儿或新生儿的过程。这种传播途 径是婴幼儿乙肝感染的主要来源,在没有阻断措施的情况下具有很高的风险。2对来自乙肝阳性的孕妇,采取抗病毒治疗
等措施,以降低胎儿感染风险。
3
孕妇筛查和咨询
孕妇应接受乙肝病毒筛查,并获得关于 乙肝母婴阻断措施的咨询和指导。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
对于乙肝阳性孕妇生下的新生儿,及时 接种乙肝疫苗,以防止乙肝传播。
乙肝婴儿追踪与治疗
对于乙肝感染的婴儿,应进行定期复查和监测,并根据需要进行治疗和干预,以减少肝病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和建议
乙肝母婴预防和阻断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乙肝母婴传播风险。建议加强对乙肝病毒的认识,并积极推广相 关的预防措施和疫苗接种计划。
乙肝母婴阻断措施
1
授乳和产妇抗病毒治疗
通过对乙肝病毒感染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及婴儿出生后的早期授乳,可有效减 少乙肝母婴传播风险。
乙肝的母婴传播的阻断北京地坛医院课件
预防接种
推广乙肝疫苗接种,提高新生儿和易感人群的疫 苗接种率。
监测与评估
建立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监测与评估体系,及时 了解阻断效果,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政策和社会支持的重要性
政府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投入,提供资金、技术和政策 支持。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乙肝母婴传播阻断工作,形成全社 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分娩方式选择
对于HBsAg阳性的 孕妇,建议采取剖宫 产方式分娩,以降低 新生儿感染风险。
疫苗接种
新生儿出生后24小 时内接种乙肝疫苗, 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 白。
母乳喂养
鼓励HBsAg阴性的 母亲进行母乳喂养, HBsAg阳性的母亲 如需母乳喂养,应确 保乳头无破损。
随访监测
定期监测新生儿乙肝 病毒感染情况,及时 发现并处理。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有望应用于乙肝母婴传播阻断,通过 修改病毒基因或增强宿主免疫反应来降低病毒复制和传播。
新型疫苗
研发针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特异性疫苗,提高母婴传播阻断的成功 率。
提高公众认知和预防意识
健康教育
加强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公 众对乙肝预防和母婴传播阻断的认识。
包括妇产科、儿科、感染科等。
宣传教育
加强对孕妇和家庭的宣传教育, 提高其对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认
知和重视程度。
持续改进
根据实践经验和学术进展,不断 优化阻断流程和技术,提高阻断
效果。
PART 04
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未来 展望
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新型抗病毒药物
随着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进展,未来可能出现更高效、副作用更小的 药物,用于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
推广乙肝疫苗接种,提高新生儿和易感人群的疫 苗接种率。
监测与评估
建立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监测与评估体系,及时 了解阻断效果,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政策和社会支持的重要性
政府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投入,提供资金、技术和政策 支持。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乙肝母婴传播阻断工作,形成全社 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分娩方式选择
对于HBsAg阳性的 孕妇,建议采取剖宫 产方式分娩,以降低 新生儿感染风险。
疫苗接种
新生儿出生后24小 时内接种乙肝疫苗, 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 白。
母乳喂养
鼓励HBsAg阴性的 母亲进行母乳喂养, HBsAg阳性的母亲 如需母乳喂养,应确 保乳头无破损。
随访监测
定期监测新生儿乙肝 病毒感染情况,及时 发现并处理。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有望应用于乙肝母婴传播阻断,通过 修改病毒基因或增强宿主免疫反应来降低病毒复制和传播。
新型疫苗
研发针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特异性疫苗,提高母婴传播阻断的成功 率。
提高公众认知和预防意识
健康教育
加强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公 众对乙肝预防和母婴传播阻断的认识。
包括妇产科、儿科、感染科等。
宣传教育
加强对孕妇和家庭的宣传教育, 提高其对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认
知和重视程度。
持续改进
根据实践经验和学术进展,不断 优化阻断流程和技术,提高阻断
效果。
PART 04
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未来 展望
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新型抗病毒药物
随着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进展,未来可能出现更高效、副作用更小的 药物,用于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
《乙肝母婴阻断》PPT课件
乙肝母婴阻断
管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概况:
•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 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 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 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 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我国 属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 阳性率为9.09%。接种与未接种乙型肝炎疫 苗人群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4.51%和 9.51%(Ⅲ)。
3.尽早联合免疫
• (1)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 (2)乙肝疫苗接种
• 4.检测新生儿HBsAg • 5..关于母乳喂养 • 产后检测母乳HBV-DNA,了解乳汁的传染 性的大小 • 6.随访
(三)出生后阻断
• 国内外均有报道,剖宫产对降低HBV母婴 传播感染率的效果优于经阴道分娩;但也 有学者曾对HBV感染的孕妇所生新生儿随 访12个月,分析经阴道分娩、剖宫产、产 钳助产的三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比较 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不过,鉴于 经阴道分娩过程中可能使用的某些产科操 作(例如胎头吸引器)对胎儿皮肤产生微 创,将增加被HBV感染的风险
传播方式:
• HBV 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 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围产期传播是母 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在分娩时接触HBV 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 (Ⅰ)。在我国人 群中约30%~5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是 由母婴围产期传播引起的。
• 在围产期感染HBV的新生儿,有90%将发 展成慢性感染 (Ⅰ)。而这些慢性感染者约 25%在成年时将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Ⅱ2)。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围生期工作的 一个重要方面。
一、乙肝的母婴传播途径
管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概况:
•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 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 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 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 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我国 属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 阳性率为9.09%。接种与未接种乙型肝炎疫 苗人群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4.51%和 9.51%(Ⅲ)。
3.尽早联合免疫
• (1)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 (2)乙肝疫苗接种
• 4.检测新生儿HBsAg • 5..关于母乳喂养 • 产后检测母乳HBV-DNA,了解乳汁的传染 性的大小 • 6.随访
(三)出生后阻断
• 国内外均有报道,剖宫产对降低HBV母婴 传播感染率的效果优于经阴道分娩;但也 有学者曾对HBV感染的孕妇所生新生儿随 访12个月,分析经阴道分娩、剖宫产、产 钳助产的三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比较 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不过,鉴于 经阴道分娩过程中可能使用的某些产科操 作(例如胎头吸引器)对胎儿皮肤产生微 创,将增加被HBV感染的风险
传播方式:
• HBV 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 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围产期传播是母 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在分娩时接触HBV 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 (Ⅰ)。在我国人 群中约30%~5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是 由母婴围产期传播引起的。
• 在围产期感染HBV的新生儿,有90%将发 展成慢性感染 (Ⅰ)。而这些慢性感染者约 25%在成年时将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Ⅱ2)。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围生期工作的 一个重要方面。
一、乙肝的母婴传播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HBIG,剂量应 ≥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10μg重组 酵母或20μg 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 乙型肝炎疫苗 1个月后再注射第二针HBIG,并按程序 (0、 1、6)接种乙肝疫苗。
新生儿:大腿前部外侧肌肉
CHO苗 重组CHO细胞技术为我国专有技 术,用我国乙肝病毒流行株adr亚型的 HBsAg基因 酵母苗 酵母技术系美国默克公司技术转 让,流行株为adw亚型
母婴传播阻断中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重 组酵母乙肝疫苗产生细胞免疫较早。 国产乙肝酵母疫苗的母婴传播阻断率达 到80.56%-92.59% (87.8%)
婴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产 生的血清免疫效价最好,能较好地阻断 HBV的母婴传播。
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后,随时间的推移, 抗HBs可阴转,但仍具有对HBsAg的特异 性免疫回忆反应,是再感染的有力免疫屏 障。
乙肝病毒感染的危害:慢性化。年龄越小, 形成持续性感染机会越大。围产期 80%持续性 携带,幼儿期 (1-4岁)30%-50%,正常成人 5%以下。 在婴儿时期,特别是新生儿阶段,免疫系统发 育不完善,受到病毒感染时,不能有效地识别 和清除病毒,形成免疫耐受状态,导致感染的 慢性化
HBV感染持续致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癌
WHO 2001年指南指出HBsAg携带者中90% 是围产期感染。 HBeAg阳性母亲在围产期传染给新生儿的危 险性70%-90%,HBeAg阴性HBsAg阳性母亲 在围产期传染给新生儿的危险性5%-20%。
二、HBV母婴垂直传播 通过孕育的过程,携带HBV的女性将HBV传 播给子女。主要包括宫前感染(相关研究甚少, 尚不能确证)、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 染 成为人群中新一轮的HBV储存库和传染源。 目前由此导致的慢性HBV感染无法根治
血管内皮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感染 生殖细胞感染
卵泡和精细胞中可检出HBVDNA
影响母婴传播的主要因素
母亲HBV感染状态:高水平复制 地坛医院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组HBV DNA
为7.89±2.12 (log) ,显著高于阻断成功组
(6.14±3.42)(t=2.13,p=0.034)。
母亲HBVDNA>1000MEg时,有25%-40%的阻 断失败
乙肝疫苗第一针后有30%±的人产生抗 体,而第二种后有50%~70%±,第三 针后90%±产生抗体。
HBV DNA阳性,HBV复制,有传染性
HBeAg阳性,HBV DNA阳性
HBeAg阴性,HBV DNA阳性 HBV前c区变异或基本c区启动子变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国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占21%, 血清HBV阳性率40%。 肝脏严重炎症的组织学活动指数评分 58.1% 46.0% ,严重纤维化45.3% 27.9% 平均9年随访,肝硬化发生率23% 肝癌 发生率4.4%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确定将普及儿童 乙肝疫苗接种作为我国控制乙肝流行的主 要策略。 新生儿及婴儿期 新生儿0、1、6月 可有效、长期预防HBV传播
中华肝病学会05年12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
慢性HBsAg阳性携带母亲的新生儿 非活动性HBV携带母亲的新生儿
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
四、乙肝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性传播
母婴的传播途径 :
宫内传播
产时传播 产后及水平传播
母婴的传播途径
血源性:胎盘渗透 发生率妊娠头6个月内约为 5%,后3个月及近分娩时为25%~76%。 早期流产而保胎成功的HBsAg携带者母亲对 胎儿的感染高于无流产者。
细胞源性:胎盘感染---蜕膜细胞到绒毛毛细
婴幼儿感染HBV → 慢性HBV携带→ 免疫 耐受状态减轻或消失→ 反复免疫清除期、 再活动期→ 慢性乙肝
肝硬化 HCC 年发生率2.1% 年发生率2%-3%
HBV携带者发生HCC 10倍
三、血清中乙肝标记物
HBsAg阳性,目前感染,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抗HBs阳性,曾感染或免疫,保护性抗体。 抗HBc阳性,曾感染,病情趋于稳定。 HBeAg阳性,HBV复制,传染性强,转为慢性肝炎者多。 抗HBe阳性,感染恢复期,传染性低,病情趋于稳定。
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可受益终生。
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
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第2针在第1针接种后1 个月接种(1~2月龄);第3针在第1针接种 后6个月(5~8月龄)接种。 如果出生后24小时内未能及时接种,仍应按 照上述时间间隔要求尽早接种。如果第2针或 第3针滞后,应尽快补种。第2针和第1针间隔 不得少于1个月。如第2针滞后时间较长,第3 针与第2针间隔不得少于2个月,并且第1和第 3针的间 隔要在4个月以上。
HBeAg阴性不表示HBV低复制和肝组织 炎症的静止 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有世界增加 趋势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HBsAg阳性/ HBeAg阳性 HBVDNA阳性 1 年内随访3 次以上,ALT 和AST 正 常,肝组织学检查 70-80%肝病理有病变,多为非特异 性病变和轻度病变,20%轻、重肝炎, 肝硬化;仅10%肝组织正常。
乙肝母婴阻断
一、流行病学 世界性分布 4亿 HBsAg(+)率<2% 2%-8% >8%
低度流行区 中低度流行 高低度流行区
1992年
9.75%
中国卫生部 2008 2006年1-59岁 9.75%1992 降至7.18% 1-4 岁 0.96% 5-14岁 2.42% 15-59岁 8.57% 1992年以来儿童HBV感染者减少1900万
五、HBV的母婴阻断
母婴阻断的重点时期:围生期是乙肝母 婴传播的主要时期 胎婴儿感染率在妊娠早、中期约为 5%,妊娠晚期及分娩时为25%~76%。
世界卫生组织
1991年提出全球儿童应接受乙肝疫苗注射。
1992年世界卫生大会提议1997年前各国把 乙肝疫苗纳入免疫扩大计划。
1999年全球有超过90个国家把乙肝疫苗纳 入本国的免疫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