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原理
色彩的形成原理
色彩的形成原理
色彩的形成原理是光刺激到眼睛,然后再传送到大脑视觉神经中枢而产生的。
色彩形成有3个原理,即光、物体、眼睛,这3个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光是形成色彩的第一个要素,也是色彩产生的最根本的一个条件,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
物体是光的反射、吸收、散射和透射的介质,在这些介质中,我们能够看到的颜色,是由光的吸收和反射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眼的感受机制是指色感受细胞对光的不同波长的反应,从而产生对应的颜色感受。
色彩构成知识
⾊彩构成知识⾊彩构成知识⾊彩构成知识⼀、⾊彩与视觉的原理1.光与⾊光⾊并存,有光才有⾊。
⾊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
光在物理学上是⼀种电磁波。
从0.39微⽶到0.77微⽶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们的⾊彩视觉感觉受。
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于0.77微⽶称红外线,波长⼩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
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
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相差别。
不同的振幅强弱⼤⼩产⽣同⼀⾊相的明暗差别。
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
光直射时直接传⼊⼈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
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反射出来,⼈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彩。
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
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涉时,则产⽣漫射,对物体的表⾯⾊有⼀定影响。
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眼的⾊光与物体⾊相同。
2.物体⾊⾃然界的物体五花⼋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虽然⼤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光的特性。
当然,任何物体对⾊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或⽩⾊。
常见的⿊、⽩、灰物体⾊中,⽩⾊的反射率是64%-92.3%;灰⾊的反射率是10%-64%;⿊⾊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很受物体表⾯肌理状态的影响,表⾯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光的反射较强,如镜⼦、磨光⽯⾯、丝绸织物等。
表⾯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漫射现象,故对⾊光的反射较弱,如⽑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光的吸收与反射能⼒虽是固定不变的,⽽物体的表⾯⾊却会随着光源⾊的不同⽽改变,有时甚⾄失去其原有的⾊相感觉。
所谓的物体“固有⾊”,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们对此的习惯⽽已。
如在闪烁、强烈的各⾊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物的服⾊⼏乎都失去了原有本⾊⽽显得奇异莫测。
色彩构成
Page
48
Page
17
第二讲
色彩性格:
色彩的性格
各种色彩都其独特的性格,简 称色性。它们与人类的色彩生理、心理体 验相联系,从而使客观存在的色彩仿佛有 了复杂的性格。
Page
18
(1)红色
红色的波长最长,穿透力强,感知度高。它易使人联 想起太阳、火焰、热血、花卉等,感觉温暖、兴奋、活 泼、热情、积极、希望、忠诚、健康、充实、饱满、幸 福等向上的倾向,但有时也被认为是幼稚、原始、暴力、 危险、卑俗的象征。红色历来是我国传统的喜庆色彩。 深红及带紫味的红给人感觉是庄严、稳重、而又热情的 色彩、常见于欢迎贵宾的场合。含白的高明度粉红色, 则有柔美、甜蜜、梦幻、愉快、幸福、温雅的感觉,几 乎成为女性的专用色彩。
Page
21
( 4 )绿色
在大自然中,除了天空和江河、海洋、绿色所占的面积 最大,草、叶植物,几乎到处可见,它象征生命、青春、消除 疲劳、调节功能。黄绿带给人们春天的气息,颇受儿童 及年轻人的欢迎。蓝绿、深绿是海洋、森林的色彩,有 着深远、稳重、沉着、睿智等含义。含灰的绿、如土绿、 橄榄绿、咸菜绿、墨绿等色彩,给人以成熟、老练、深 沉的感觉,是人们广泛选用及军、警规定的服色。
Page
4
2、 色的分类
在设计色彩的活动中,要求设计者必须先了解和 熟悉各种色彩的属性和特点,并且要能灵活地进 行各种色调的处理和调配 色彩的调配是有一定规律可循,从十二色或二十 四色的色环变化中我们可以分为两大色系:冷色 系、暖色系。
Page
5
色相环:
暖色系:由黄到红 冷色系:由绿到紫
Page
30
推移构成-色彩构成表现形式之一
推移构成:是利用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补色的原理 来构成一是形态空间的变化,使之能形成具有多重空间多 层次的设计形态 明度推移构成:明度推移构成是将单个或多个色彩以明度 变化的形式来构成是种形态空间,其特点是层次分明,色 彩变化细致,空间感强 方法:根扰设计的思维画出相应的图形结构,选择单一色 或多种色搭白或掺黑得到均衡的明度层次色彩,要求层次 之间色度分明,渐次丰富不能有任何模糊不清的色彩层次。
色彩构成全色渐变的原理
色彩构成全色渐变的原理
色彩构成全色渐变的原理主要有:
1. 选取一组色环上均匀分布的主色作为基础色彩,如红、黄、绿、青、蓝、紫。
2. 通过调整每个主色的明度和饱和度,得到不同深浅、鲜艳程度的该主色。
3. 将这些主色按色环顺序排列组合,两个相邻主色之间以小步调整过渡。
4. 颜色过渡通过加混tiny 量的两种相邻主色来实现,以产生稳定流畅的色彩渐变。
5. 从一主色出发,向两侧分别渐变至相邻主色,形成渐进渐出的色带。
6. 重复该过程,最终将六组色带拼接,获取完整的环形全色渐变。
7. 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输入各主色数据,设置过渡步调生成全色渐变。
8. 更多主色和更细的过渡步调,可以使渐变色带更加丰富、流畅。
9. 全色渐变充分展现了色彩的连续性,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法之一。
10. 运用该原理也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动画制作等领域。
色彩构成01-色彩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6
• 明度的第一层内容: • 是指颜色本身的明度。在约翰内斯·伊顿所设计的十二色相环中,
我们会发现,黄颜色的明度最高,而紫颜色明度最低,其它各色 基本上是处于灰与深灰之间,属中间明度。
• 明度的第二层内容: • 同一色相的颜色也具有不同的明度,如红颜色中深红、大红等有
不同的明度值。
• 纯度(S): • 纯度表示色相中灰成分所占的比例,用从0%(灰色)到100%(完全
饱和)的百分比来度量。在标准色轮上,从中心向边缘饱和度是递 增的。
• 明度(B): • 是颜色的相对明暗程度,通常用从0%(黑)到100%(白)的百分比
来度量。亮度为0时即为黑色,最大亮度是色彩最鲜明的状态。
可编辑课件PPT
5.等明度面
孟塞尔色立体等明度面
可编辑课件PPT
19
可编辑课件PPT
20
计算机的表达
PHOTOSHOP表色体系
可编辑课件PPT
21
RGB色彩模式
自然界中绝大部分的可见光谱可以用红、绿和蓝三色光按不同比 例和强度的混合来表示。RGB就分别代表着三种颜色:R代表红 色,G代表绿色、B代表蓝色。RGB模型是加光混色的模型,用 于光照、视频和显示器。
可编辑课件PPT
15
色立体的表达
• 用三维空间关系来表示色彩体系的工具称为色立体。 • 由色立体显示的色彩结构,有助于对色彩进行完整的逻辑分析,
是色彩结构表达的模型。
可编辑课件PPT
16
4.等色相面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等色相面
可编辑课件PPT
17
孟塞尔色立体可等编色辑相课件面P(PT2个色相面)
18
2
色彩构成的产生与发展
色 彩 构 成
• • • • • • •
自然光 投射光 反射光 透射光 物体色 光源色 环境色
二、色彩的形成原理
2、物体色、环境色、光源色与固有色
物体色具有最基本的两种表现形式: 物体表面反射 光所呈现的颜色叫表面色;透 过透明物体的光所呈现的颜色叫透明色。不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 射的色光决定的。 当白光照射到物体上时,它的一部分被物 体表面反射,另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剩下的 透过物体穿过来。对于不透明物体,即不透 光的物体,它们的颜色取决于不同波长的色 光的反射和吸收情况。如果物体几乎能反射 所有色光,那么这个物体看上去是白色的, 如果这个物体能吸收几乎所有的色光,那么 这个物体看上去是黑的。
二、色彩的形成原理
(二)色彩的分类
1、无彩色系
指白色、黑色和由白色黑色调和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 色。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纯白与纯黑的物体,,颜料中的纯白 (锌白、铅白)只能接近纯白,煤黑也只能是接近纯黑。
2、有彩色系
彩色是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不同明度 和纯度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
二、色彩的形成原理
• 光源色:所有物体的色彩都是在光源照射下产生的。相同的物体, 在不同的光源下呈现不同的色彩,白纸能反射各种光线,在白光的 照耀下,白纸呈白色,在红光的照耀下,白纸呈红色,在绿光的照 耀下呈绿色,可见不同的光源必然对物体产生影响。(见图) • 除了光源色本身的性质外,其光亮强度也会对照射物体产生影响, 强光下物体显得明亮浅淡;弱光下问题会变得模糊灰暗;只有在中 等光线强度下,物体的本来面目才清晰可见。 • 人们习惯于把白色阳光下物体呈现的色彩效果总和称之为物体的 “固有色”。许多人误认为“固有色”是物体固定不变的颜色,这 种提法固然是不科学的,但是物体固有的物理属性却不会因光源色 的改变而改变 。 • 总之,光的作用与物体的特性是构成物体色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色彩的基础概念
色彩的基础概念一、色彩构成三原理1)色彩的印象方面指从自然界的色彩效果入手去发现色彩的规律,对我们的视觉造成心理的反应。
A、有色彩表现温度感肌理效果。
B、体现喜怒哀乐。
c、用色彩表现抽象效果。
d、色的表现方式:属于色彩心理表达各种色彩对人的心理有不同的感受。
2)色结构方面美的结构是决定美的独立形式,是一种内在的色彩之间的关系表现。
A、缺乏象征性真实和没有感人印象的视觉艺术效果。
B、缺乏视觉的准确性和没有感人力量的象征。
C、缺乏结构象征和视觉力量其感情效果也只会被局限在表面的感情表现。
3)色彩构成的原则图形色和底形色:图形色要有前进感,底形色要有后退感,取绝于色彩的明度、纯度。
A、色彩的明度、纯度面积,图形色要比底形色更为明亮、鲜艳,明度、纯度比底形色略高一些。
图形色和底形色的明度、纯度不能太接近。
B、面积明亮颜色稍少一些,暗的稍大一些。
C、色的平衡:有单纯视觉感强的感觉,属对称平衡;面积方向大小形状相互平衡属非对称平衡。
二、色彩定义在黑暗中色彩消失。
我们四周不管是自然的或人工的物体,都有各种色彩和色调。
这些色彩看起来好像附着在物体上。
然而一旦光线减弱或称为成为黑暗,所有物体都会失去各自的色彩。
我们看到的色彩,事实上是以光为媒体的一种感觉。
色彩是人在接受光的刺激后,视网膜的兴奋传送到大脑中枢而产生的感觉。
1)牛顿的光谱光是电磁波,能产生色觉的光只占电磁波中的一部分范围。
而其中人类可以感受到的范围(可见光),是780毫米到380毫米之间。
太阳光属于可见光,牛顿第一次实验时,利用菱镜分散太阳光,形成光谱。
2)单色光和复合光这种分散的光谱,即使再一次透过菱镜也不会再扩散,称为单色光。
我们日常所见的光,大部分都是单色光聚合而成的光,称为复合光。
复合光中所包含的各种单色光的比例不同,就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
三、色彩的的产生1)光源光。
光源发出的色光直接进入视觉。
2)透射光。
光源光穿过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后再进入视觉的光线,称为透射光。
色彩构成-基本原理
色彩构成色彩色彩是一种涉及光、物与视觉的综合现象。
光是感知色彩的条件之一,健康的眼睛是感知色彩的条件之二,缺一不可。
光刺激眼睛所产生的视感觉为色彩(色彩是一种视觉形态,是眼睛对可见光的感受);光,是感知的条件;色,是感知的结果。
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研究色彩的产生、人对色彩的感知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色彩构成是按照色立体的表色法,以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为中心,以色彩的对比和调和为主要法则,以改变色的明度、纯度、冷暖、面积、形状、位置等为手段,使色彩依照一定的秩序排列、变化,达到美的效果。
歌德的《色彩论》主要从色彩与人的生理及心理方面的联系来阐述色彩。
谢弗雷尔(法国化学家)的《色彩谐调与对比原理及其在艺术中的运用》把补色原理运用于艺术(对印象派的产生极大的影响)。
约翰内斯·伊顿(瑞士色彩学家)《色彩艺术》较为完整地总结了西方色彩理论。
主要从物理、化学、生理、心理、艺术五个方面论述。
孟塞尔(孟谢尔)美国画家奥斯特瓦德德国化学家日本色彩研究所与PCCS色彩体系色彩的基本原理•科学依据物理学的依据物理:研究光的性质与光量的问题。
光在物理学上是电磁波的一部分。
只有从380毫微米到780毫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的色觉,这段波长叫可见光谱,即常称的光。
其余波长的电磁波都是人眼所看不见的,通称不可见光。
波长长于780毫微米的电磁波叫红外线,短于380毫微米的电磁波叫紫外线。
光的混合与色料的混合(1)光的三原色太阳白光虽含有7种色光,但其中以红、绿、蓝3种最为基本,它们按不同比例互相混合,可以产生期于各种色光,还可以混成白光,但它们却是其它色光所无法合成的。
因此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朱红、翠绿、蓝紫)色光三原色相加是明度的增强,故称之为加色混合,色光混合后,混合色亮度比参加混合的原色亮度都高。
色光混合次数越多,明度越高。
(2)颜料三原色颜料三原色相加是光度的减弱,称为减色混合。
颜料混合后,明度与色度下降是极普遍的现象。
色彩构成的概念
色彩构成的概念色彩构成是构成基础训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构成原理,将色彩按照一定的关系去组合,创造出(调配出)适合目的的美好色彩,这种创造过程,成为色彩构成。
一、色彩概念1、色彩的产生在完全黑暗中,看不到周围景物的形状和色彩,是因为没有光线,然而光线很暗的情况下,有人却看不清色彩,因为视觉器官不正常,(如色盲)或是眼睛过度疲劳。
在同种光线条件下,可以看到物体呈现不同的颜色,是因为物体表面具有不同的吸收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能力。
反射光线不同会看到不同的色彩,。
因此,色彩的发生时光对人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视知觉。
由此看来,需要经过光---眼---神经的过程才能见到色彩。
光通过以下三种形式进入视觉:光源光----光源(本身能发光)发出的色光(各种灯、太阳、月亮等)透射光----光源穿过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之后再进入视觉的光线。
透射光的亮度和颜色取决于入射光穿过被透射物体之后达到的光透射率和波长特征。
反射光----反射光时光进入眼睛的最普通形式,眼睛能看到的任何物体都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视觉所致2、光源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可分为两种:自然光----主要是阳光人造光----电灯、蜡烛等太阳光是最主要的研究对象3、物体色与固有色物体色----物体在特定光照下呈现的颜色,由它的表面和透射光两个因素决定,物体表面都具吸收本身颜色以外其它光的性能。
白色表面全部反射,黑色表面全部吸收日光:白色表面(全部反射)--呈现白色蓝色表面(吸收其他广,反射蓝光)--呈现蓝色红色表面(吸收其他广,反射红光)--呈现红色黑色表面(吸收全部)--呈现黑色但单色光照射有所不同:绿色光线:白色表面(全部反射)--呈现绿色红色表面(全部吸收)--呈现偏黑表面色黑色表面(全部吸收)--呈现黑色后边物体所呈现的颜色即物体色固有色----植物体在正常的白色日光下所呈现的色彩特征。
由于它最具有普遍性,所以在人们知觉中便形成物体色彩形象的概念,是相对的色彩概念。
色彩构成知识点总结
色彩构成知识点总结一、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1. 色彩构成是指在绘画、设计等艺术创作中,利用颜料或其它色彩材料,通过调和、对比、运动等手段,将多种颜色组合成一个艺术整体的过程。
2. 色彩构成包括色彩的运用、对比、平衡、配合等方面的技巧和规律。
3. 色彩构成是绘画和设计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和传达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二、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1. 色彩的基本特性色彩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组成,通过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
在色彩构成中,色相、明度、饱和度等是色彩的基本特性。
2. 色彩的运用(1) 色相的选择:不同的色相具有不同的情绪和意义,艺术家在色彩构成中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情感选择合适的色相。
(2) 明度的运用:明度决定了色彩的明暗程度,艺术家可以通过明度的运用来表现光影效果和深度感。
(3) 饱和度的控制:饱和度决定了色彩的纯度和鲜艳程度,对于不同的表现效果,艺术家需要控制色彩的饱和度。
3. 色彩对比的运用(1) 对比的种类:在色彩构成中可以运用对比,包括冷暖对比、明暗对比、色彩对比等。
(2) 对比的作用:通过对比,可以突出画面中的重点,表现出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4. 色彩的平衡与和谐(1) 平衡的原则:色彩构成中要追求色彩的平衡和统一,要避免色彩的杂乱和不协调。
(2) 和谐的表现:通过色彩的配合和调和,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使观者产生舒适愉悦的心理体验。
5. 色彩的情绪和意义色彩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具有不同的情感和意义,艺术家在色彩构成中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意图选择合适的色彩来传达情感和意义。
三、色彩构成的艺术表现形式1. 饱和色彩构成饱和色彩构成是指在作品中使用鲜艳纯净的色彩,通过对比和平衡来达到艺术效果。
饱和色彩构成可以表现出强烈的对比和冲击力,适合表现充满活力和情感的主题。
2. 柔和色彩构成柔和色彩构成是指在作品中使用较为柔和、淡雅的色彩,通过调和和渐变来达到艺术效果。
色彩构成基础原理
色彩构成基础原理
2、色彩产生的具体表达
根据光谱色我们可以这样表达:
光—照射—物体反—射—光 眼—通过—视神径—传—达 大脑—产—生 色彩
光源色照射到物体时,变成反射光或透射光,后再进入 眼睛,又通过视觉神径传达到大脑,从而产生了色的感觉。 这便是色彩产生形成的过程。
所以色彩是光与视觉相互作用的产物。
知识拓展
不可见光谱380毫微米以内称紫外线、Ⅹ射线;780毫微米以 外红外线、雷达、电波。这些射线只能通过仪器才能测到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
红、橙、黄、绿、蓝、紫 构成了色彩体系中最基 本的色相。
(1)三原色:不需经过配色即可呈现的颜色:红、黄、蓝
(2)三间色:两种原色相配。 如橙、绿、紫。
(3)复色:两种以上的色彩相配。 如黄绿、蓝紫等。
(4)色相环:由色相按等比例关系组合的圆环
12色相:1888~1967,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论》、伊顿“色相环”(瑞 士)
两种互补色在画面中互推时, 为避免两色相调和使色彩变 “脏”可适量加入白色
(五)综合推移
将色彩按色相、纯度、 明度进行综合排列推移, 由于色彩三要素的同时 加入,画面显得比较丰 富。
五、色彩推移的基本构图形式
平行推移、放射推移、错位透叠推移
1、平行推移 将色彩按平行的垂直
线、水平线、斜线、曲 线或不规则进行等间隔 或不等间隔的条纹状、 有秩序地安排。
色彩基本理论
四. 色彩变化基本规律
· 冷暖规律
① 不同色相:暖色有向前突出、放大扩散的感觉, 冷色则相反。
四. 色彩变化基本规律
② 同种色相:如大红与桔红比,大红就偏冷。大红 与紫红比,大红则显暖。而黄色中柠檬黄显冷,中 黄显暖。
紫红 大红 桔红
柠檬黄 中黄
四. 色彩变化基本规律
·冷暖规律是色彩关系中普遍存在和起着重要作用 的一条重要规律。 ·把复杂的色彩关系分为冷暖对立系统,对观察理 解和表现对象的色彩关系非常重要,它犹如素描的 明与暗构成复杂素描关系一样,是互相对立关系又 是相互依存关系。
(4)物体亮部色与暗部色具有补色关系。
四. 色彩变化基本规律
(5)一般在浅色物体上表现明显,也与光源色 倾向、强弱关系很大。
物体在有色光线照射下,更容易观察到补 色关系。补色对比也与色彩面积大小有关。补色 规律广泛应用于绘画中,有着强烈的色彩效果, 是一条重要规律。运用得当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 果。但若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协调、刺眼,影响 画面效果。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② 不同色相之间的明度变化
白黄 橙 红紫 蓝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③ 颜色由于光线照射强弱不同,会产生明暗强弱不 同的变化
罐子——杯子亮部和 水果——衬布的暗部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3)纯度:色彩的纯净程度,又称饱和度或彩度。 纯色 次纯色 灰色 次浊色 浊色
纯度序列表
b.环境色
c.空间色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a.光源色
不同光源照射下的物体所产生的色彩变化。
光源色改变,物象色调改变。 光源色——影响/改变固有色,使物象色调倾向愈加明显。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b.环境色
色彩原理——原色、间色、复色
色彩构成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循序渐进,才能逐步深入步入色彩的殿堂。
原色原色是指不能用其他色混合而成的颜色。
而原色则可以混合出许许多多其他的色彩。
在依顿色相环中红、黄、蓝为三原色,他把这三种原色的标准定为:红:不带蓝也不带黄味的红色。
黄:不带绿也不带红味的黄色。
蓝:不带绿也不带红味的蓝色。
间色由任意两个原色混合后的色被称为间色。
那么,三原色就可以调出三个间色来。
它们的配合如下: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以上原色色像混合所得的橙、绿、紫既是我们所说的间色。
复色由一种间色和另一种原色混合而成的色,被称为复色。
复色的配合如下:黄+橙=黄橙红+橙=红橙红+紫=红紫蓝+紫=蓝紫蓝+绿=蓝绿所得得六种复色为:黄橙、红橙、红紫、蓝紫、蓝绿、黄绿。
这样由原色、间色、复色组成了一个有规律的12种色相的色相环,如同彩虹的接续,在这个色相环中,每一种色相都有它自己相应确定的位置。
色彩原理-色相、明度、纯度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一般人往往只停留在对色彩的表层认识,也就是对红、黄、蓝、绿〔色相部分〕等较纯颜色的分辨。
如果碰到淡一点的色就加一个“浅”字,重一点的色就加一个“深”字,而一旦遇到中间调的色就称之为“旧”了。
这种对色彩简单地认识,对要进入美术专业学习的人来讲是远远不够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对色彩原理不够理解所致。
如何走进神秘,丰富的色彩世界,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我们不妨借用色立体的结构原理,来说明构成色彩理论的三大基本要素: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和以之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阐述方便,我们先弄懂有关名词的概念和图列演示。
色立体色立体是借助与三维空间的透视理论,立体的表现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的一种色彩坐标体系。
这种坐标的构成方式,可以帮助你学会从平面的角度分析理解色彩在空间的延续。
色相色相是色彩最明显的特征,是指色彩的相貌而言,一般用色相环来表示。
通常的色相环有12色,20色,24色,100色。
明度明度示指色彩的明亮程度,一般用明度轴来表示。
色彩构成基础 叠加定理
色彩构成基础叠加定理色彩构成基础色彩构成是指在一幅图像中,各种颜色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排列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整个图像的色彩效果。
色彩构成的基础是颜色的三要素:色相、饱和度和明度。
一、色相色相是指颜色的种类,如红、黄、蓝等。
它与光谱中不同波长的光线有关,也可以用圆形色环来表示。
二、饱和度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或强度。
它与白光混合程度有关,越少混合则饱和度越高。
三、明度明度是指颜色的亮暗程度。
它与颜料浓淡程度有关,浓则亮,淡则暗。
叠加定理叠加定理是指当两种或多种颜色重叠时,它们会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产生新的颜色效果。
这个过程被称为叠加混合。
一、叠加原理当两种或多种颜色重叠时,它们会按照各自所占比例混合在一起产生新的颜色效果。
如果两种颜色的比例相同,则它们会混合出一个新的颜色,这个新颜色的饱和度和明度都会降低。
二、叠加方式叠加方式有两种:加法叠加和减法叠加。
1. 加法叠加加法叠加是指将两种或多种颜色重叠在一起时,它们会按照各自所占比例混合在一起产生新的颜色效果。
这种方式常用于光学图像处理中。
2. 减法叠加减法叠加是指将两种或多种颜色重叠在一起时,它们会相互抵消产生新的颜色效果。
这种方式常用于印刷图像处理中。
三、叠加效果当两种或多种颜色重叠时,它们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如果两个颜色互补,则它们会产生灰度效果;如果两个颜色相邻,则它们会产生更鲜艳的效果;如果两个颜色相似,则它们会产生更柔和的效果。
四、应用场景1. 印刷图像处理中,使用减法叠加来调整图像的饱和度和明度。
2. 光学图像处理中,使用加法叠加来产生新的颜色效果。
3. 设计中,使用叠加定理来调整图像的色彩构成,使其更加美观、和谐。
总结色彩构成基础和叠加定理是图像处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了解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图像的构成和处理方式,并且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加美观、和谐的图像。
色彩构成(二)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
色彩构成
(2)环境色 环境色是指某一物体反射出一种色光又反射到其他物体上 的颜色。一般来说,物体受环境色影响,在背光部分以及 两种不同物体相接近或相接触部分最为明显。 表面光滑明亮的玻璃、陶瓷、金属器皿类物体,反光量大, 其对周围物体色彩的影响也大;反之,表面粗糙的物体, 其反光量小,对周围物体的影响也小。
色彩构成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创新实训教材
第二章 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
第1课/色彩的物理属性 第2课/色彩的范畴与分类 第3课/色彩的基本特征 第4课/色彩推移 第5课/色彩的混合 第6课/色彩表示方法与体系
色彩构成
第1课 色彩的物理属性
▌1 色彩的产生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做了一项非常著名的实验。他把太 阳的光引进暗室,使其通过三棱镜再投射到白色屏幕上,结果 光线被魔幻般地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带。 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叫作色散。
色彩构成
第2课 色彩的范畴与分类
▌1 无彩色系(简称黑白灰系)
无彩色系是指白色、黑色或由这两种色调合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按 照一定的变化规律,它们可以排成一个系列,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 到黑色,色彩学上称此为黑白系列。
色彩构成
▌2 有彩色系(简称彩色系)
有彩色系是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 颜色,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红、橙、黄、绿、青、 蓝、紫等都属于有彩色系。有彩色系的颜色具 有三个基本特征,即色相、纯度、明度。
色彩构成
第3课 色彩的基本特征
▌1 明度
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明暗、深浅变 化,或者说是色彩的素描关系。以光源色来说可 以称为光度,对物体色来说可称亮度、深浅度等。 在无彩色类中,最高明度是白色,最低明度是黑 色。在白、黑色之间存在一系列的灰色,一般可 分为九级。靠近白端为高明度色,靠近黑端为低 明度色,中间为中明度色。
色彩构成-色彩推移
纯度推移
纯度推移定义
01
纯度推移是指通过逐渐改变色彩的饱和度,使色彩从鲜艳到暗
淡或从暗淡到鲜艳逐渐过渡。
纯度推移的视觉效果
02
纯度推移能产生强烈的动态感和活跃感,使画面更加生动和有
活力。
纯度推移的应用
03
在广告、海报、包装设计等领域中,纯度推移被广泛应用于吸
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传达信息。
冷暖推移
冷暖推移定义
服装与时尚
在服装和时尚领域中,运用色彩推移 来增加时尚感和设计感,吸引消费者 的眼球。
02 色彩推移的原理
色相推移
色相推移定义
色相推移的应用
色相推移是指通过在画面上按一定方 向和次序依次排列色相,使色彩从一 种色相逐渐过渡到另一种色相。
在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等 领域中,色相推移被广泛应用于创造 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氛围。
色彩推移与其他设计元素的结合
色彩与形态的结合
在设计中,色彩推移可以与形态、线 条等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更具视觉冲 击力和艺术感的作品。
色彩与空间的结合
通过色彩的运用,可以营造出不同的 空间感,使设计作品在空间中更具层 次感和深度。
色彩推移在设计中的创新与突破
突破传统色彩观念
随着对色彩理论的深入研究,设计师将不断探索新的色彩组合和搭配方式,突破传统的色彩观念。
色彩推移的分类
冷暖推移
以冷暖色相的渐变排列,形成 温暖至寒冷的过渡效果,给人
以温度变化的感受。
明度推移
通过明度(亮度)的逐渐变化 ,形成由明至暗或由暗至明的 视觉效果,营造出空间感和层 次感。
纯度推移
以纯度的逐渐变化,形成鲜艳 至柔和的过渡,给人以活泼或 宁静的感受。
色彩构成原理
色彩构成原理
色彩构成原理,是指在艺术和设计中,通过不同的色彩元素组合来创造出特定的视觉效果和表达意境的方法和规律。
在色彩构成中,有以下几个原理需要注意:
1. 对比原理:对比是通过将色相、亮度和饱和度等色彩属性进行比较,以产生鲜明、强烈视觉效果的原理。
常见的对比包括色彩对比、明暗对比、冷暖对比等。
2. 色彩平衡原理:色彩平衡是指通过合理组合不同颜色,使整个作品呈现出和谐、平衡的效果。
在色彩平衡中,主要有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两种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平衡方式。
3. 色彩重复原理:色彩重复是指在整个作品中,通过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颜色,以达到统一和谐的效果。
这种原理可以使作品的色彩更加统一,产生一种独特的重复视觉效果。
4. 色彩层次原理:色彩层次是指通过使用不同明暗、浓淡、对比的色彩,将画面分为前景、中景和背景等不同的层次,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5. 色彩情感原理:不同的色彩会引发不同的情感和联想。
例如,红色可以代表热情和力量,蓝色可以代表冷静和平和等。
在进行色彩构成时,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选择合适的色彩,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以上是色彩构成原理的几个重要方面,艺术家和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创作目的,灵活运用这些原理来创作出独特、富有表现力的作品。
色彩构成基础 结构化
色彩构成基础结构化
色彩构成是视觉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色彩的原理、色彩组合的规律、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等方面。
在商业摄影中,色彩构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色彩能够深刻地影响人的情感和行为。
色彩构成的基础是色彩原理。
色彩是一种视觉现象,是由光线的波长和频率产生的。
在色彩构成中,最重要的是色彩三要素,即色相、饱和度和明度。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不同色彩的名称;饱和
度是指色彩的纯度,即色彩的鲜艳程度;明度是指色彩的亮度,即色
彩的深浅程度。
色彩组合是色彩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色彩组合是指将不同色彩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产生新的彩色效果。
色彩组合的规律主要包括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色彩对比的基本规律和色彩混合的基本规律。
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也是色彩构成中的重要内容。
不同的色彩可以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比如红色可以引起兴奋和热情,蓝色可以让人感到平静和放松,黄色可以让人感到温暖和愉悦等等。
在商业摄影中,摄影师需要懂得色彩构成的原理,以便能够更好地运用色彩来表现商品的特性和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色彩构成是色彩设计的基础,是研究色彩产生及人对色彩的感知和应用的一门学科。
色彩构成的目的是培养对于视觉艺术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在商业摄影中,色彩构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色彩能够深刻地影响人的情感和行为。
摄影师需要懂得色彩构成的原理,
以便能够更好地运用色彩来表现商品的特性和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构成原理
色彩构成原理是指利用不同颜色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来达到人类视觉艺术效果和传达情感、表达意义的设计原理。
色彩构成原理可以应用于各种设计领域,例如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
1. 色彩的三个属性
色彩的三个属性是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色相是指颜色在色轮上的位置,例如红色、绿色、蓝色等。
明度是指颜色的亮度、明暗程度。
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色彩的鲜艳程度。
设计者可以通过调整这三个属性的比例来构成不同的色彩组合。
2. 色彩的基础对比
色彩的基础对比包括颜色、明度、饱和度三种对比关系。
颜色对比包括了相邻色、互补色、三角形色等等;明度对比包括了明度对比、高反差和低反差对比等等;饱和度对比包括了高饱和对比、低饱和对比等等。
通过这些对比关系可以构成不同的色彩搭配。
3. 色彩的色调
色调是指色彩的基调,是由主色调、辅色调和背景色调组成的。
主色调是设计要表达的主题色、核心色;辅色调是用于衬托、辅助主色的颜色;背景色调则是整体的配色基调。
通过三种色调的搭配,可以达到统一、和谐、清晰的视觉效果。
4. 色彩的暖色调和冷色调
色彩的暖色调包括了红色、橙色、黄色等等,它们能够给人带来热情、活力、温暖的感受。
色彩的冷色调包括了蓝色、绿色、紫色等等,它们能够给人带来冷静、沉稳、安静的感受。
通过暖色调和冷色调的搭配,能够达到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情感、表达效果。
5. 色彩的平衡
色彩平衡指的是在色彩搭配中,不同颜色之间的比例、明度、饱和度等需要达到一种平衡。
例如,在一个设计中,主色调的占比不能过大或过小,辅色调需要与主色调相衬托,不同色彩之间的明度和饱和度也需要协调平衡。
6. 色彩的流动
色彩的流动指的是在设计中,色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映射、相互渗透的。
这种流动性可以通过色彩的重复、呼应、对比等方式实现。
例如,在一个设计中,可以通过不同区域之间相似或映射的色彩构成,来达到整体流畅、统一的效果。
7. 色彩的表现力
色彩的表现力是指设计师通过色彩的特性和组合,来达到表现特定情感、意义的效果。
例如,在一个广告设计中,通过鲜艳、明亮的色彩和呼之欲出的文字,来表达产品的活力、亮点、吸
引力,从而效果更佳。
但是,在不同的情境、场景下,色彩的表现力也需要注意适度和合理。
总之,色彩构成原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设计原理,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属性、对比关系、色调、流动等等,来构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和传达不同的情感、意义,为各种设计领域打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