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学习难点】: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在位皇帝、目的。
2)、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间、次数、范围)3)、郑和下西洋的地位和影响。
?4)、“倭寇”是指什么?沿海人民为什么要抗倭?5)、戚继光主抗倭概况? 为什么能取得胜利?6)、、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6)什么时候葡萄牙攫取了我国澳门的居住权?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材料解析题:五、〔课堂小结〕:(2')六、〔当堂检测〕: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8'一、选择题1. “七下远洋佳话多,外交史上起长河。
万千里破重重浪,六百年掀道道波……东西更著风云景,喜启新航慰郑和。
”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B.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C. 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D. 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2. 假如你是跟随郑和远洋航行的一位士兵,你可以看到的真实情形是()A. 出发的船队规模浩大,人员众多B. 船只上满载着丝绸等物品,只用于送礼C. 船队最远到达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D. 开辟了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3. 2018年是郑和下西洋613周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并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时间和盛况,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②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
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分组讨论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形成历史的时空概念,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②收集与郑和、戚继光有关相关资料,使学生学会从教科书或教科书以外获取信息,学会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和能自主探究学习,学会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与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教学难点】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条件【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明朝的对外关系的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教师出四张中国人民邮票,这些邮票(1985年)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史实生:郑和下西洋。
见第2张PPT。
过渡:那么郑和下西洋到底是怎样的今天就让我们解开这个神秘的面纱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个板块: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第一篇章:郑和下西洋师:介绍郑和(1371—1435)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郑和,本姓马,小名三保,云南人,回族。
他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都曾朝拜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这使郑和从小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况。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五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及历史意义;2.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史实,会评价戚继光。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学习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预习评价1、郑和下西洋(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皇帝:_____________ (3)西洋的范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出发地:____________________(7)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戚继光抗倭(1)倭寇来自____________ (2)抗倭将领__________(3)地点:___________ (4)战役:_________________(5)平息倭患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问题探究,合作学习1、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这么大规模的远航?他当时具备了哪些条件?你认为郑和远航最值得我们纪念的是什么?2、戚继光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戚继光?三、课堂小结:和平交往→郑和下西洋明朝的对外关系暴力冲突→戚继光抗倭四、课堂检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检测题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A、蔡伦B、毕升C、郑和D、郑成功2、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A、郑成功收复台湾B、郑和下西洋C、镇南关大捷D、戚继光抗击倭寇3、下列历史人物中,被称为民族英雄的是()A 、郑和B、岳飞C、文天祥D、戚继光4、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A、郑和B、戚继光C、李时珍D、宋应星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含答案)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2.了解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功绩,分析抗倭胜利的原因,理解其反侵略斗争的性质。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学习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预习评价1、郑和下西洋(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概况:(4)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戚继光抗倭(1)什么是倭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明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勾结(3)过程1561年,在_____________九战九捷,平定_________地区倭患,此后率军进入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抗倭,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被肃清。
(4)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问题探究,合作学习1、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这么大规模的远航?郑和下西洋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戚继光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三、课堂小结:和平交往→郑和下西洋明朝的对外关系暴力冲突→戚继光抗倭四、课堂检测第十五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检测题1、印尼有个港口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个地方“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个事件有关()A、靖难之役B、戚继光抗倭C、郑和下西洋D、土木之变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中的“海波平”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郑成功收复台湾B、岳飞取得郾城大捷C、戚继光抗倭D、文天祥抗元3、下列促成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①明成祖时国力强盛,府库充实②当时中国造船技术先进③皇帝的支持④联合东南亚其他国家,抵抗倭寇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4、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原因是()A.海上交通发达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C.指南针用于航海D.造船技术高超5.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①波斯湾②红海一带③非洲东海岸④非洲最南端A.②④B.③④C.②③D.①③6.郑和下西洋起航的港口是()A上海B刘家港C广州D福州7、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明朝皇帝是()A.明太祖B.建文帝C.明成祖D.崇祯帝8、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包括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戚继光抗倭等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及其特点,认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意义,以及明朝对外抵抗外来侵略的努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明朝的对外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的新信息。
此外,学生对于海洋探险、殖民扩张等主题可能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借此契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掌握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戚继光抗倭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意义以及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
2.教学难点: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的过程及其影响,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新知识。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明朝对外关系。
4.情感教育:结合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3.资料:收集相关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4.板书:准备相关板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郑和是谁?他为什么要下西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所到之地,以及带回来的奇珍异宝。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名师精编学案 新人教版

《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经过、意义,评价郑和下西洋。
2.分析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功绩和取胜的原因,综合评价戚继光。
3.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领略郑和与戚继光两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自主学习】郑和下西洋1.条件: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国的货物去取海外的奇珍。
3.概况:4.地位:郑和的远航,长,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5.意义:增进了中国同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开创了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戚继光抗倭1.倭寇:元末明初,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武士和奸商。
2.背景:(1)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2)明王朝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
3.经过:(1)大力整顿军队,招募农民和矿工,进行严格训练。
(2)率戚家军南下浙江抗倭,在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3)与其他抗倭将领消灭地区的倭寇,基本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
4.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和爱国主义者。
【合作探究】郑和下西洋——远航材料一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习与探究:材料一反映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
西洋学习与探究: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学习与探究:对比郑和下西洋概况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你得出什么结论?西洋材料二 15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多媒体展示郑和船队图画)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说寻找建文帝,《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一说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支出,有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充足”;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
面对这么多的说法,我们该取哪一种观点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明朝的对外关系》。
知识点一:郑和下西洋【新知导学自主学习】【学习目标】【多元导入】1.前提:15世纪初,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世界强国。
2.目的:明成祖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
3.概况(1)时间:1405 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 7 次下西洋。
(2)路线: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活动:满载丝绸、瓷器、茶叶及金银货币等物品,赠送礼品,发展友好关系;开展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4.地位: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5.意义: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主要内容涵盖了明朝洪武至嘉靖年间的对外关系,包括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倭寇与戚继光抗倭、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等事件。
教材通过这些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历史的起源和发展的基础知识,对古代的朝代更迭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明朝的对外关系的具体内容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倭寇与戚继光抗倭、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等事件的时间、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对外关系发展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过程及其影响;葡萄牙、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的历史事实。
2.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意义;倭寇与戚继光抗倭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葡萄牙、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的原因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汇报学习情况。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史料,解决问题。
3.案例教学:以典型事件为例,深入剖析事件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4.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不同事件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史证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3.网络资源: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倭寇与戚继光抗倭、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等相关历史事件的教育视频、文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明朝的对外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B. 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 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D. 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明朝时期的交往和冲突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古代日本海寇。
日本古称倭奴国,故中国古代史籍将这些日本海寇以及后来与之勾结的内陆奸民,通称为倭寇。
自元末至明万历年间,一部分日本武人、浪人(流亡海上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和破产农民,不断侵扰中国、朝鲜沿海地区,前后历时达三百年之久。
BCD叙述正确,符合历史史实,A叙述错误,本题选A。
2. 戚家军抗倭取得九战九捷是在A. 浙江台州B. 山东登州C. 福建福州D. 广东广州【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后进入福建、广东等地,消灭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3. “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
”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A. 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B. 明朝国力强盛C. 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D. 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可以判断郑和下西洋时明朝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题干没有涉及郑和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4. 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A. 郑和D. 宋应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根据课本即可做出,选择A项,B是抗倭的C是医学家D是学者。
5.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的识图发现能力、史料分析的能力。
通过学习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学习郑和和戚继光二位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开拓,坚韧不拔的精神等。
过程与方法1、分组讨论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形成历史的时空概念,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2、搜集与郑和、戚继光有关相关资料,使学生学会从教科书或教科书以外获取信息,学会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和能自主探究学习,学会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条件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明朝的对外关系的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戚继光》相关视频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大家看到的是发生在明朝中后期的戚继光抗倭的场景,这场战争发生在明朝中后期,那么明朝除了战争,对外关系还有哪些方式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明朝的对外关系。
二、讲授新课世界历史发展分两条途径:(一)、和平交往;(二)暴力冲突(战争)(一)、和平交往:郑和下西洋1、多媒体课件出示郑和的生平简介的课件,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查的资料介绍一下郑和。
郑和,原名姓马,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后皈依佛教这是郑和受到东南亚各国人民爱戴的原因,也为他下西洋奠定了基础,云南人。
十二岁丧父,在流浪中被明军掳去成为太监。
后跟随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中,屡建战功,战功赫赫得到明成祖的器重,所以他有非常强的政治组织才能,在明成祖的支持下下西洋。
2、提问我们以前学过和郑和一样对中国贡献非常大的另一个宦官是谁?学生回答:蔡伦,他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 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3. 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学习难点】郑和成功下西洋的原因和影响【新课导学】一、自主学习:(一)郑和下西洋1. 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国力雄厚。
2. 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明成祖派下西洋。
3. 时间和次数:从年到 1433 年,郑和次下西洋,之长,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4. 到达地区: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东海岸和沿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5. 影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与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6. 倭寇:元末明初,的一些和,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时人称为“”。
明朝派到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7. 戚继光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称为“”。
8. 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倭患。
随后进入、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联合抗倭,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9. 性质及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0. 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年,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二、合作探究:材料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设计

课堂 小结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培养学生归纳 整理知识点的 能力。
第 15 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板
和平外交
反侵略斗争
书
--------------------- 明-------------------
郑和下西洋
朝 戚继光抗倭
设
概意
的 倭 猖獗
自
对
——— 卫
计
况义
外 寇 反抗
战
关
——— 争
系
2/2
郑和下西洋,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 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执教方法 对比法、识图学习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教具
资料
教学过程
师 生 互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教师播放《郑和下西洋》的视频片段并设提出问题 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视频激发好奇 心,问题的提 出,激发学生探 究学习的兴趣。
1、师介绍 16 世纪明朝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由此得出在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明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的新特点。
2、师出示两张“倭患图”生看图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戚继光抗倭斗争反侵略的性质。
3、师出示相关材料,提出问题:a、这是一支什么样的 培 养 学 生 分 析军队? b、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学生回答。史料的能力
讲授 新 课:
一、郑和下西洋
1、 师出示目标,生阅读教材提炼基础知识。
培养生自主阅
2、 师出示“世界地图局部图”指导生在地图上找出西 读的习惯。
洋的地理范围。
3、出示三大航海家活动比较表,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规 培 养 学 生 比 较
模。
归纳能力。
4、师出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指导学生找到对应的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新人教版

C ������③④
A ������①②③④
西欧殖民者疯狂地向外扩 1 0. 1 5 世纪 末 1 6 世 纪 初, 张, 地大物博的中国 成 为 他 们 掠 夺 的 重 要 目 标 , 最 先来到中国的欧洲殖民者是 荷兰人 A. 葡萄牙人 B. 日本人 D. (B )
㊀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5 ������ 亚非许多国 家 和 地 区 至 今 还 保 存 着 不 少 同 郑 和 有 证 .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明朝中期 , 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 , 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 , 海防 王室 赞 助 , 6 ������ 背景 : 为寻求新土地和黄 松懈 , 倭寇与中国海盗 ㊁ 奸商等相互勾结 , 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 金 , 由冒险家 ㊁ 投机商㊁ 水手组成
另外 , 两者远航 的 意 义 也 不
二㊁ 戚继光抗倭
中国古代称 日 本 为 倭 国 . 元 末 明 初 , 日本的一些 武士 和奸 5 ������ 倭寇 : 称为 倭寇 . 商, 组成海盗武装集团 , 到中 国 东 南 沿 海 地 区 进 行 走 私 贸 易 和 抢 劫 , 被时人
明王朝派年轻将领 戚继光 到东南沿海抗倭 , 他统率的军队被人们 的殖民者 . 7 ������ 过程 : 誉为 戚家军 . 戚继 光 在 台 州 九 战 九 捷 , 平 定 了 浙 东 地 区 的 倭 患. 后 又消灭了福建 ㊁ 广东地区的倭寇 , 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 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关的遗迹 , 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
英国人 C.
B ������ 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 ������ 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 ㊀ 戚继光抗倭 D ������ 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
部编人教版7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5课 明朝de 对外关系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de 概况。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de 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de 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de 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de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de 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de 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de 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de 人生观和健全de 人格;增加学生de 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de 原因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郑和船队图画)郑和下西洋de 目de 众说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说寻找建文帝,《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 一说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支出,有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充足”;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 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
面对这么多de 说法,我们该取哪一种观点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明朝de 对外关系》。
2、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郑和下西洋答案提示: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de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de航海事材料二: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与大奠均为名将。
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寰宇。
然当张居正、谭纶任国事则成,厥后张鼎思、张希皋等居言路则废。
任将之道,亦可知矣。
评价?答案提示:工戚继光领导de 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de 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de 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5.(多媒体出示问题:结合材料二说说戚继光取得胜利de 原因)拓展延伸,结合材料二,分组讨论:戚继光取得胜利de 原因?答案提示:1、获得明朝政府de 大力支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新人教版 (2)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本课学教学环节教师点评,并进行归纳和讲解,冋时也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交流包括当时经济发展,造船水平的髙超,航海技术的没的。
然而,最重要的是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但愿海波平”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地评价抗倭斗争的性质做好了铺垫。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古人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你认为隋朝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B.方便了隋炀帝下江南C.促进了南北经济丈化的交流D.加速了隋朝的灭亡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这一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最大作为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实现国家统一C.开通京杭大运河 D.社会经济发展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未达到的是A.乘龙舟到江都游玩B.沟通南北的交通C.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D.促进了南北方经济的交流4.唐朝第二代皇帝任用贤臣,善于纳谏,曾向他建议200多次的著名大臣是( )A.狄仁杰 B.房玄龄 C.杜如晦 D.魏征5.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
唐朝农民创制筒车的用途是A.灌溉B.耕地C.播种D.鼓风6.小明暑假期间去西部实地感受大开发的情况,顺路参观了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像,请你据此判断他去的是下列哪个城市?A.成都B.兰州C.西宁D.拉萨7.北宋每年送给辽、西夏的“岁币”是指A.货币B.金银C.钱物D.粮食8.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之句,“宋祖”指的是A.杨坚B.杨广C.赵匡胤D.赵构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A.美国的美元B.英国的英镑C.北宋的交子D.法国的发郎10.“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有①与吐蕃和亲②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③玄奘西行天竺④鉴真东渡日本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1.我国古代主要是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到达地区及意义等相关史实
2.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正确评价戚继光
3.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
4.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学习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学习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____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__________,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1405—________年,______率船队_____次下“西洋”。
满载着中国的、精美瓷
器、上等茶叶和漆器以及金银货币。
先后到达亚洲和______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
3.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
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
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作出了伟大贡献。
4.元末明初,到中国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日本武士和奸商,被称为“_______”。
5.________,国力减弱,松懈,倭寇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6.(1)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________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2)戚继光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消灭了_______、______两地倭患,东南沿海倭患基本解除。
7.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___________。
8.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的居住权。
二、合作探究
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戚继光有哪些高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练习巩固
1.“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这幅对联主要称颂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C.郑和下西洋
D.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
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东南亚各地
B.阿拉伯海沿岸
C.地中海东岸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明朝能够实现郑和“七次下西洋”壮举的根本原因是()
A.海外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
4.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5.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从此可以了解到他的志向是抗击哪
国侵略者()
A.西班牙
B.葡萄牙
C.日本
D.荷兰
6.下列中外交往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葡萄牙入侵
D.郑和下西洋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永乐(明成祖年号)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
(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15 国力雄厚 2.1433 郑和 7 优质丝绸非洲红海沿岸 3.规模友好往来航海事业 4.
东南沿海倭寇 5.明朝中期海防 6.(1)台州(2)福建广东 7.反侵略民族英雄
8.澳门
二、(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戚继
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与其他爱国军民的配合作战。
(2)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1.C 2.D 3.B 4.C 5.C 6.C
7.(1)郑和下西洋。
(2)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开创了
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