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第5章 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考研笔记-精品

合集下载

第五章 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第五章 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某工厂的办公楼原是一片2层楼建筑,占地面积很大。为了有效利用地皮,工 厂新建乐一幢12层的办公大楼,并准备拆掉旧办公楼。员工搬进了新办公大楼不 久,便开始抱怨大楼的电梯不够快、不够多。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他们得花 很长时间等电梯。 顾问们想出了几个解决方案: 1、在上下班高峰期,让一部分电梯只在奇数层停,另一部分只在偶数层停, 从而减少那些为了上下一层楼而搭电梯的人。
3.卡特尔关于智力的观点
卡特尔(R.B.Cartell.1905- ),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的弟子 1963年根据对智力测验结果的分析,将智力分为两类: 一为流体智力(液态智力),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因素。 二为晶体智力(晶态智力),受后天学习因素影响较大的因素。
4.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1956)提倡的。 吉尔福特认为,任何一项智力活动都不过是对一定内容(对象)进行操 作产生产品(结果)的过程。对智力结构的分析应该从智力活动的内容、 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来考虑。
IQ=100+15(X-M)/S (X为个人原始分数,M为同年龄团体平均数,S为标准差。)
比奈智力测验,韦氏智力测验都属于个别智力测验,需要由训练有 素的专家给个人单独施测。
有些智力测验是团体测验,例如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该测验结果 以百分等级解释,直观易懂。
三、智力理论
(一)传统智力理论 1.智力二因素论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1863-1945)于1904年提出。 人类智力包括两种因素:一般因素(general factor)简称g因素; 特殊因素(specific factor)简称s因素。 一般因素只有一个,特殊因素有很多。
一般都同意智力包括三种能力(共识):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五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五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内容简介]创造力是人类最具重要意义的内容,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

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我们平时常说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解决的实践价值不言自明。

本章阐述了问题、问题解决基本含义;探讨了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问题解决的策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最后论述了创造力的含义、特征及其本质,创造力的测量,如何进行创造力的培养等心理学问题。

本章重点:问题及其基本成分、问题解决及其特征、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创造力的特征及其本质、创造力的培养等。

本章难点: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中的几个心理学术语(定势、问题情境、功能固着);创造力与知识、智力、学业成绩、人格的关系。

一、问题的概述二、问题解决的概述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第一节问题解决一、问题的概述(一)问题的定义问题是指在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却不明确达到目标的途径或手段。

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去成功地寻找达到目标的手段或途径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我们想过河,却不知哪儿有桥或船;阅读一篇文章后,要回答文章后面的问题;上新课时,老师所提出的思考问题。

(二)问题的基本成分问题虽然有各种各样,但是,所有的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第一,给定:一组已知的有关问题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第二,目标:有关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问题解决就是要把问题的给定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第三,障碍:正确的解决方法不是直接的、显而易见的,必须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达到目标状态。

如果没有障碍,问题解决实质上成了回忆,而不是真正的思维过程。

任何一个真正的问题,都是由这三个成分组成的,并且这三个成分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问题的条件和目标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但是要把握这种联系,不是直接可以的,其间存在着障碍,需要进行思维活动。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它对于教育工作者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学生的心理发展(一)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儿童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逐渐获得客体永久性。

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来表征事物,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儿童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形式运算阶段(11 岁及以上):儿童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假设演绎推理。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与成人和更有能力的同伴的互动中实现的。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人格发展理论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着特定的心理社会冲突,如婴儿期的信任对不信任、儿童早期的自主对羞怯和怀疑等。

成功解决每个阶段的冲突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否则可能导致消极的人格品质。

(三)社会性发展1、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儿童的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受欢迎的儿童通常具有友好、合作、善于交往等特点;被拒绝的儿童可能表现出攻击性、退缩等行为。

2、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父母的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放纵型和忽视型)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的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即无条件刺激与中性刺激多次结合后,中性刺激能够引起条件反应。

泛化和分化是经典性条件作用的重要概念,泛化是指对相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5第五章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5第五章

第四节 格思里的接近性条件作用说
格思里和华生一样坚持研究行为 第一本著作:《行为方面的普通心理学》 经典拙作:《学习心理学》 理论简单,解释性差;其发展的疗法影响
较大
一、基本观点 1、学习律:刺激的某一组合,如果曾伴同过某一动
作,那么,当这种刺激组合再次出现时,这一动作往 往也随之发生。 2、学习是一次性完成的。 3、刺激:指组成刺激情境的大量刺激要素。 4、动作反应:指个别的肌肉动作。 5、学习就是在刺激要素与肌肉动作之间形成的联结。 6、伴随性,时间上的紧密联系
—联结加强或者消退 准备律:对刺激和行为联结的准备性;与需要有
关;例如:大Biblioteka 准备性3、动物的学习是盲目的,而人 的学习是有意识的。
晚年与早期的观点差异 开始重视人类学习的中介因素:
即人的观念、思想和判断 理由如右图所示 1、动物学习曲线不是直线下降 2、多次完成之后仍不免与失败 3、情景的相似性与问题解决的
桑代克兴趣十分广泛,哥伦比亚学派的主要代表; 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 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设计了心理测验,为美国教育测验运动的领袖之
一。 一些史学家将他划归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但
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更象行为主义学派的人物,可 他本人却认为他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学派。
一、桑代克的经典实验
(干扰理论) S-R的联结中R被R’代替,R则消退或者遗忘 不认为消退是强化消失导致的
四、奖励与惩罚: 奖励和惩罚没有改变行为 而是改变了刺激情境 动物得到食物改变了饥饿的情景,故饥饿的情景和取
食形成了联结 动物改变追车的行为是因为惩罚改变了追车的情景 开车S,追车R 开车假惩罚S’,退缩R’ 所以惩罚的方式至关重要
关系
三、评价 贡献 1、创立了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 2、引入生物生理学概念,基于实验的客观性,发展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五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五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内容简介]创造力是人类最具重要意义的内容,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

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我们平时常说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解决的实践价值不言自明。

本章阐述了问题、问题解决基本含义;探讨了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问题解决的策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最后论述了创造力的含义、特征及其本质,创造力的测量,如何进行创造力的培养等心理学问题。

本章重点:问题及其基本成分、问题解决及其特征、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创造力的特征及其本质、创造力的培养等。

本章难点: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中的几个心理学术语(定势、问题情境、功能固着);创造力与知识、智力、学业成绩、人格的关系。

一、问题的概述二、问题解决的概述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第一节问题解决一、问题的概述(一)问题的定义问题是指在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却不明确达到目标的途径或手段。

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去成功地寻找达到目标的手段或途径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我们想过河,却不知哪儿有桥或船;阅读一篇文章后,要回答文章后面的问题;上新课时,老师所提出的思考问题。

(二)问题的基本成分问题虽然有各种各样,但是,所有的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第一,给定:一组已知的有关问题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第二,目标:有关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问题解决就是要把问题的给定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第三,障碍:正确的解决方法不是直接的、显而易见的,必须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达到目标状态。

如果没有障碍,问题解决实质上成了回忆,而不是真正的思维过程。

任何一个真正的问题,都是由这三个成分组成的,并且这三个成分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问题的条件和目标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但是要把握这种联系,不是直接可以的,其间存在着障碍,需要进行思维活动。

教育心理学五六章内容

教育心理学五六章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创造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一)创造力发展的特点 幼儿有创造性的萌芽 小学生有明显的创造性的发展 青年期的创造力的发展特点: 1、青少年的创造力更多的带有现实性 2、青少年的创造力更多的带有主动性和有意性 3、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有了极大的提高
二、创造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二)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 1、智力:必要条件 2、知识 3、认知风格:立法式、执行式、司法式 4、人格特征:动机、意志 6、环境 (三)创造力与知识的关系 知识是创造的原料、创造是知识的重新组合、知 识技能是创造力的基础。
二、智力理论 (二)现代智力理论 1、多元智力理论 哈弗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1983年提出,人类的智 力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八种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智力类型, 每一种类型都是一个独立的功能系统,但是各系统可 以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整体的智力活动。 言语智力 逻辑数学能力 视觉—空间智力 音乐—节奏智力 肢体—动觉智力 人际交往智力 内省智力 关于自然的智力
二、动作技能的的种类
一般从三个维度对其进行划分:动作的精确 性、动作从开始到结束的连续性和环境的稳 定性 可分为: 1、粗大动作技能 精细动作技能 2、连续性动作技能 非连续性动作技能 3、封闭性动作技能 开放性动作技能
三、动作技能的结构模型 辛普森的动作技能的七个层次结构理论 1、知觉 2、定势 3、指导下的反映 4、机制 5、复杂的外显反映 6、适应 7、创作
(二)我国学者关于智力结构的观点
林崇德:不能将智力和能力绝对分开,它们 属于个性范畴,不论是智力还是能力,其核 心成分都是思维,基本特征是概括。智力应 由思维、感受、记忆、想象、语言和操作技 能组成,其中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朱智贤: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
三、智力测量 法国心理学家比奈何同事西蒙设计第一个智力表、首先提出了智 力年龄的概念,后被推孟修订为斯坦福——比奈量表,采用智力 高数的概念。 IQ(智商)=MA(智商年龄)/CA(实际年龄)X100% 我国陆志伟先生则修订并制成《中国比奈西蒙智力》 美国学家韦克斯勒提出离差智商概念, IQ=100+15Z 其中Z=(x-m)/S,其中m代表团体平均分数,x代表个体测验的实 得分数,s代表该团队分数的标准差,z代表该人在团队中所处在位 置,即他的标准分数。 智商只代表一个人的智力在同年龄组中的相对位置 《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

莫雷教育心理学学习笔记

莫雷教育心理学学习笔记

莫雷教育心理学学习笔记教育心理学学习笔记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1.主要研究学校教育过程的心理现象和规律;2.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3.也研究影响学习的因素和师生间的互动关系。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学习的本质、学习的过程、影响学习的因素、教学和管理。

三.教育心理学和邻近学科的关系1.和教育学的关系: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不同,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2.和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教育心理学补充和丰富普通心理学的内容。

3.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关系:相互交叉、相互依赖。

儿童心理学也研究教育对发展的影响,教育心理学也要利用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意义一.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使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教育心理学的所有研究围绕两个问题:学的基本规律、教的基本规律。

1.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2.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以1913—1914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三卷本(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工作疲劳,个性差异及其原因》)的出版为标志。

二.教育心理学的创建1877年,俄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日本小原又一著)。

四.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和发展趋向20世纪60至70年代,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时期。

发展趋向:1.内容趋于集中,学科体系基本完成;2.各学派的分歧日趋缩小;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2.基本原则: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1)相关研究:最常用的是测验法。

教育心理学莫雷版 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培养

教育心理学莫雷版 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培养
• 首先,在智力发展的水平上,个体之间有高有低。 • 其次,在智力的结构上,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 最后,在智力成熟的时间上,个体之间有早有晚。
2.智力的团体差异
• 研究最多的是性别差异。
– 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的智力在总体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存在分布差异。
• 阶段差异和局部差异。
五、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二、创造力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一)创造力的发展特点 (二)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 (三)创造力与知识的关系 (四)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五)创造力与个性的关系 (六)创造力与环境的关系
非文字的图形测验 测验对象不受语言、种族、文化等条件的限制 适用年龄范围展与差异
(一)智力发展的特征 智力水平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一般来说,智力的发 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增长阶段、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 (二)智力发展的差异 1.智力的个体差异
环境决定论 环境
(1)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智 力发展 [英]高尔顿 [美]华生 :“给我一打健 ( 2 )学校教育能促进多种智力技能的发展 [美]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 康的婴儿--------” (3)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智力发展 教育” 弗林效应:弗林发现智商测试的结果逐年增加,智
(二)斯坦福-比纳量表
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在进行修订时,1916年第一次引入 “智商(IQ)”这一概念,用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 率来计算智商,所以被称为“比率智商”。
1914年,由德国心 理学家斯腾提出
比率智商的计算方法只适用于儿童。 不足之处:当人发展到一定的年龄后,智力并不随着年 龄增长,老年时甚至有下降的现象,使用心理年龄做计 算将不符合实际情况,而且测验内容受到言语水平的制 约。

第五章教育心理学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演示文稿

第五章教育心理学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演示文稿

• 三个维度的智力结构模 型共由5×6×6=180个 立方体组成。每一小方 块代表一种独特的智力 。
• 不同的智力可以用不同 的测验来检验。
• 目前尚未有一种智力测 验可以评定该模型包含 的所有智力因子。
• 评价:三维结构理论同 时考虑到智力活动的内 容、过程和产品,对智 力测验工作起到了推动 作用。
启示?
对教育的启示
– 斯腾伯格认为智力是个体对内外情景中的信息 刺激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重要元素 抽象思维或推理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 知识获取能力
记忆力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专家中认为此项内容重要的人数百分数 99.3% 97.7% 96.0% 80.5% 77.2%
学者们至少都承认以下三点(P146页): 1.智力是一种能力,它区别于兴趣、态度等非 认知领域的心理特征
加德纳(H.Gardner,1983,1993,1995)
对自然界 的认识
(内省智 力)认识 和改变自 己的能力
理解他人 行为、动 机和情绪
读书、写 论文、语 词理解。
解数学题、 逻辑推理
跳舞 打球 协调性 活动
找方向、 看地图、 放置物品
唱歌、作 曲、音乐 作品欣赏
讨论
多元智力理论 对教育有什么
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 (Thurstone,1938)提出的,认为基 本能力不是一个,而是一组。他认为 人的智力由七种因素组合而成,并且 各基本能力之间彼此独立。
他编制了一套智力测量, 称为基本心理能力测验 (PMAT)
▪通过给出一个 特定的词 ,迅 速联想出尽可能 多的词来测量
▪通过词 汇和一 般知识 测量
1.二因素理论
斯皮尔曼(C.Spearman,1904)提出。他认为,一切智力活动都由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智慧技能与学习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智慧技能与学习
者参照清单来练习程序。 • 影视格式制作教学
二、认知技能(智慧技能)学习的条件
• (一)内部条件 • (二)外部条件 • 1.例证与练习的选择与呈现 • 2.言语指导与反馈
第三节 智慧技能学习规律的教 学含义
• 一、运用合适的例证促进学生学习 • 选择和呈现合适的正例 • 设计和寻找合适的反例 • 二、提供学习指导 •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例证与概念、规则的关
• (6)提供技能运用情境,促进迁移 (一旦 条件满足,行动能自动执行 )
• (1)引起与维持注意;告知教学目标 (注 意与预期) (2)提示学生回忆与巩固原有知识 (激活 原有知识 )
• (3)呈现经过组织的新信息 (选择性知觉 )
• (4)阐明新旧知识的各种关系,促进新知识 的理解(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精加工)
• (5)指引学生反应,提供反馈与纠正 (经 变式练习,命题转化为产生式系统
技能 ——( )技能、( )技能、( )技
能……
含义:
某方面技能高超的人 的行为有何特点?
(一)技能的概念:
通过练习获得的 能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 接近自动化了的
动作活动方式 或
智力活动方式
• 技能: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些规 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 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二)技能的特点:
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性格的形成技能技巧的生理基础p1如果目的是要使儿童更专心但不知何物可强化儿童那么建立了解何物能强化儿童的子目标并建立只要儿p2如果子目的是要了解何物能强化儿童那么建立考察儿童在何种条件下会表现出不专心的子目p3如果子目的是考察儿童在何种条件下会表现出不专心那么建立儿童是可用我的注意来强化的这一命题p4如果子目的是要考察儿童在何种条件下会有不专心的表那么建立儿童是可用同伴的注意来强化的这一命p5如果子目的是要在儿童专心时便强化他那么我便注意这个儿童p6如果子目的是要在儿童专心时便强化他那么便使儿童同他喜欢的同伴待在一起引自gagnee1993个体有可能通过语言数字之类的符号来对环境做出反应与描述的性能

五教育心理学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五教育心理学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加德纳(H.Gardner,1983,1993,1995)
对自然界 旳认识
(内省智 力)认识 和变化自 己旳能力
了解别人 行为、动 机和情绪
读书、写 论文、语 词了解。
解数学题、 逻辑推理
跳舞 打球 协调性 活动
找方向、 看地图、 放置物品
唱歌、作 曲、音乐 作品欣赏
讨论
多元智力理论 对教育有什么
知识背景 Ⅲ
计划(P)
Ⅱ 同步性加工(S)
继时性加工(S)
计划系统处于最高 层次。计划过程 涉及目旳设定, 对反馈旳预期和 控制。
输出
Ⅰ 同步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
注意—唤醒(A)
系统称为信息加工系 统,处于中间层次。同 步性加工过程将个别
信息 输入
注意系统是整个系 统旳基础。个体 经过选择性注意
旳刺激整合成有机整 体;继时性加工过程
第一节 智力旳发展与培养
一、对智力旳认识 二、智力理论 三、智力测验 四、智力旳发展与差别 五、影响智力发展旳原因 六、智力旳培养与开发
前言

怎样根据小朋友智力分数旳高下,预测他们将来行为
?怎样向不同智力旳学生进行教学?智力高,发明力就一
定强吗?对发明力强旳学生,应该怎样教学?智力和发明
力是天生旳吗?受后天原因影响大吗?能够开设专门课程
一、对智力旳认识
• 对于智力,心理学家有多种不同旳解释,没有统一旳定义。 – 1.推孟:智力就是进行抽象思维旳能力; – 2.韦克斯勒:智力是有目旳地行动、理性地思维和有效地应对环 境旳整体能力。 – 3.桑代克:智力是好旳反应能力; – 4.科尔文:智力是调整自己适应环境旳能力; – 5.沃德武斯:智力就是取得能力旳能力; – 6.弗里曼:智力就是智力测验所测旳东西。

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培养

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培养
比奈和西蒙,通过对儿童的大量研究,于1905年 编成了一个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 1908年,经过首次修改和增订,终于形成了著名 的《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奠定了现代智力测验编制的科学基础,并创用了心理年 龄(mental age,MA)的观念。
▲推孟(L.M.Terman,1877-1956)
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推孟对《比西量表》加以修订, 改名为斯坦福-比奈量表。1937、1960、1972、1986年多次修订, 成为当代最有权威的个别智力测验。 每个年龄组有6个项目。 最大的改变是采用了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IQ)的 概念,标明儿童的智力水平。
三元智力理论比较贴近生活实际,从主体、内部世界、外部世界三方面来讨 论智力理论,充分考虑了情境和经验水平对智力的影响。
3、智力的PASS理论 由加拿大心理学家戴斯等人提出。 理论基础是鲁利亚(Luria)的脑科学理论和信息加工心理学理论。 PASS模型包括“Planning (计划)-Attention ( 注意) -Simultaneous Processing ( 同时性加工) -Successive Processing (继时性加工) ”4个认 知过程 。
●肢体-动觉智力 ●人及交往智力 ●内省智力 ●关于自然的智力
每一种智力都是一种真正的单独的智力,不同的智力使用不同的符号系 统。
2、三元智力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
他认为智力包括三个部分──成分、经验和情境,它们代表了智力操作的不同方 面。
成分智力(componential intelligence)是指个人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 通过思维、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它包含有三种机能成分。一是元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心第5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第5章智力,创造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智力的发展与培养
学者们都认为:
一,对智力的Q)智力是一种〃能力〃,它区别于兴趣,爱好等其他^认知领域的心理特性;
认识(2)智力是认知活动中最一般、最基本的能
力;(3)它与个体的抽象思维能力密切相关。

该理论由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

他认为智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个一般因素(g因素)和一组特殊因素(s因
素)。

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必须依靠这两种因素。

G因素是智力的首要因素,基本上是一种推理因素,在相
当程度上是遗传的。

一般因素虽然只有一个,它被应用于
许多不同的任务中,会影响个体在所有智力活动中的表现。

二.智力理论
Q)二因素论
智力测验所要测
量的就是这个一
般的g因素。


此,g因素是智力
结构的关键和基
础。

但特殊因素却可以有很多,比如在语文、数学、音乐等的
学习中都各自相应有某一特殊因素si、s2、S3 ........... 这些s
因素只会影响个体在某种特殊智力活动中的表现。

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认为,基本能力不是一个,而是一组。

(一)传统智力
理论
(2)组因
素论
他采用因素分析法,对实际智力测验分数进行因素分析,提出了基本能力学说。

他认为智力可以分为若干个基本能力因素,这些基本能力因素的不同组合,就构
成了人的独特的智力面貌。

于是,在批评二因素论的基础上,他于1938年提出了智力的组因素理论。

(3)卡特尔关

智力的观点
人类智力由七种主要因素组合而成,这七种因素包括:
语词理解能力、一般推理能能力、语言流畅性、计算能力、记忆能力、空间关系、
知觉速度。

美国心理测验学家卡特尔根据对智力检测结果的分析,将智力分为两类:其一为
流体智力,是指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力,流体智力多半经由对空间关系
的认知、机械式记忆、对事物判断反应的速度等方面表现出来。

其二为晶体智力,
是指受后天学习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力。

晶体智力表现为对语文词汇及数理知识的

忆。

吉尔福特对智力结构的分析应该从智力活动的内容、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来考
虑。

(4)智力的三

结构理论
他把内容分为5个项目:图形、符号、语义、行为和听觉;把操作分为6个项
目:短时记忆、长期记忆、认知、发散思考、聚合思维、评价;
把产品分为6个项目:单位、分类、关系、系统、转换和推测。

因而他的三维智力结构模型共由5x6x6=180个立方体组合而成,每一个小方
块代表一种独特的智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