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方剂·第68讲治风剂第一节: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附诸头痛适用方)
『常用方剂』治风剂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能治多种病
『常用方剂』治风剂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能治多种病
川芎茶调散,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流传至今,历代沿用不衰。
此方由川芎、白芷、羌活、荆芥、甘草,细辛、防风、薄荷叶组成,疏散风邪,升清泄热,主治外感风邪,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滑。
不过,此方不只用于治疗上述证型的感冒,它的用途相对较广。
归纳起来有:
支气管炎:主治风寒之邪入肺引起的咽痒咳嗽,痰如白沫,胸闷气急,舌苔薄白等症。
血管神经性头痛:主治头痛阵发痛如针刺,固定不移,劳累或经前频发,本方对三叉神经痛、眶下神经痛也有治疗效果。
脑血管病:主治头晕目眩,肢体麻木,颈项强直等症。
对脑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颈性眩晕都有治疗作用。
风湿性关节炎:主治四肢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不红肿,逢寒则发。
对寒性的关节炎有治疗效果。
过敏性鼻炎:主治遇寒则鼻塞流清涕,感冒头痛等症。
急性鼻窦炎:主治风寒邪入肺所致的鼻塞流涕,不闻香臭,头晕头痛等症。
荨麻疹:主治风邪侵入肌肤所致的周身皮肤出现白色风团,搔痒
不止等症。
用药提醒:凡药都有禁忌,此方也不例外,服用要注意,高血压患者慎用,凡阴虚血少所引起的口干、便秘、出血等症忌用。
(余敏)。
【川芎茶调散:治头痛,不亚于杜冷丁】
【川芎茶调散:治头痛,不亚于杜冷丁】川芎茶调散,是我自幼就熟知的良方,我的外祖父就是用此方自制成散剂,救治那些头痛患者,效若桴鼓,药到病除,因而方圆百里挺出名的。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医生配制散剂可不是容易的事,需要先把药物焙(烘、炕)干,用药碾子碾碎,再一遍遍地过筛,我们全家老小都要参与其中。
蹬药碾子的滋味,可不好受哦,需要的是体力和耐力!初在大学的《方剂学》课里学到此方,后在《中医内科学》中不断提到此方,再后来,在临床中经常运用此方。
以致心中深爱之,口中常赞之,家中常备之!在中医的历史里,名为“茶调”的方子不多,川芎茶调散就是古代茶方制剂中最知名的方剂之一。
川芎茶调散最早见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宋朝在我国历史上,可以算是战乱频繁的朝代了。
那么打仗需要钱,没钱怎么办?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想了个好法子,把民间有效的方子搜集起来,加工成中成药,然后由政府统一销售,不就赚到钱了吗?但是,加工出来的药,如果没效果怎么办,老百姓凭啥买你的药啊,凭你皇上字写得好看?所以,我们需要很靠谱很靠谱的方子。
于是宋朝的太医局,相当于现在的医学院和卫健委科技教育司,组织了很多医生,把经过多年验证,确实有效的方子,编纂成了一本书,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这本书是很有价值的,虽然没有挽救宋王朝灭亡的命运,但其所收集的处方常有较为显著的疗效,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宋朝,药物还是比较紧缺的,所以,人们更喜欢用煮散的方式服药。
就是把药磨成粗粉,然后放到水里煮,这样更节省药材。
川芎茶调散方药:川芎120g,白芷60g,羌活60g,细辛30g,防风45g,薄荷240g,荆芥120g,甘草60g。
用法: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备用。
饭后清茶水冲服,一次3~6g,一日2次。
也可以去药店买川芎茶调颗粒来服。
川芎茶调散主要用于治疗风寒头痛,像:1、感冒头痛之风邪为患者;2、长期偏头痛,遇寒加剧者;3、神经性头痛而头目昏重者;4、慢性鼻炎之头痛;5、女性经前期或经期之头痛。
中医《方剂学》治风剂(疏散外风)——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中医《方剂学》治风剂(疏散外风)——牵正散(《杨氏家藏方》)一、组成白附子、僵蚕、全蝎去毒,各等分。
并生用。
二、用法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现代用法:为细末,每次3克,温开水送下。
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酌情增减)。
三、歌括1.牵正散牵正散治口眼斜,白附僵蚕全蝎加;混合研细酒调服,风中络脉效力佳。
2.止痉散止痉全蝎与蜈蚣,祛风止痛功力宏;惊风抽搐可缓解,又治脑炎破伤风。
四、功用祛风化痰止痉。
五、主治中风,口眼㖞斜。
六、方解中风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别。
本方证为风阻于头面经络而设。
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阳明内蓄痰浊,太阳外中于风,风痰阻于头面经络,则经隧不利,筋肉失养,故不用而缓。
无邪之处,气血尚能运行,相对而急,缓者为急者牵引,故口眼斜。
治法宜祛风痰、通经络、止痉挛,使风去痰消,经络通畅,则病证可愈。
方中白附子辛散,祛风化痰,并长于治头面之风;僵蚕、全蝎均能祛风止痉,其中僵蚕并有化痰作用,全蝎善于通络。
三药合用,力专效著。
更用热酒调服,宣通血脉,并能引药入络,直达病所。
方中白附子偏于温燥,适宜于风痰属寒性者。
如气虚血瘀或肝风内动而引起的口角㖞斜,或半身不遂者,本方不宜使用。
另外,白附子、全蝎为有毒之品,用量宜慎。
七、附方及方论止痉散(《方剂学》上海中医学院编):全蝎、蜈蚣各等分,为细末,每服1~1.5克,开水送服,1日2~4次。
功用:祛风止痉。
主治:痉厥,四肢抽搐等。
对顽固性头痛、关节痛,本方亦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八、文献摘录(方论)张秉成:“此方治口眼斜无他证者,其为风邪在经而无表里之证可知。
故以全蝎色青善走者,独入肝经,风气通于肝,为搜风之主药;白附之辛散,能治头面之风;僵蚕之清虚,能解络中之风。
三者皆治风之专药,用酒调服,以行其经,所为同气相求,衰之以属也。
”(《成方便读》)。
【中成药】治风剂——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芎菊上清丸、正天丸
【中成药】治风剂——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芎菊上清丸、正天丸写在前面治风剂——凡以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治疗外风、内风所致的病证为主要作用的中药制剂本类中成药应该区分外风和内风,合理选用祛风制剂。
针对内风,要在明确病因病机的基础上选用本剂本篇介绍治风剂中成药之疏散外风代表药:川芎茶调散、芎菊上清丸、正天丸1. 川芎茶调散一.组方川芎、羌活、白芷、荆芥、薄荷、防风、细辛、甘草二.方解方中川芎辛温行散,上行头颠,善祛风行气、活血止痛,为治头痛之要药,故为君药羌活辛散苦燥微温,善祛风邪、散寒湿,治太阳头痛;白芷辛温燥散,芳香走窜,善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治阳明头痛。
二药相伍,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力强,可增君药祛风止痛之力,故共为臣药荆芥辛微温发散,善散风止痛;防风辛微温发散,甘缓不峻,善祛风胜湿止痛;薄荷辛凉疏散,善散风热清利头目而止痛;细辛芳香气烈,辛温走窜,善散寒祛风、通窍止痛。
四药相伍,助君臣药散风止痛之力,治各部位头痛;更以清茶调服,其苦甘而凉,既清头目,又佐制各药之辛温燥散,故共为佐药甘草甘平,调和诸药,故为使药全方配伍,辛散升浮,共奏疏风止痛之功三.功能疏风止痛四.主治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五.用法用量按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六.注意事项久病气虚、血虚、肝肾不足、肝阳上亢头痛、孕妇均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饭后清茶服2. 芎菊上清丸一.组方菊花、川芎、连翘、薄荷、炒蔓荆子、黄芩、栀子、黄连、羌活、藁本、防风、白芷、荆芥穗、桔梗、甘草二.方解方中菊花用量独重,辛甘苦、微寒,长于散风清热;川芎辛温升散,长于祛风止痛,为治疗头痛要药,二者合用祛风止痛,清热解表,共为君药蔓荆子、薄荷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为臣药连翘、黄芩、黄连、栀子清热泻火、解毒止痛,苦寒又可制约风药之过于辛散温燥;羌活、白芷、藁本、荆芥穗、防风祛风解表、通络止痛,倶为佐药桔梗载药上行头面,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使药诸药合用,辛温辛凉苦寒并用,共奏疏风清热止痛之功效三.功能清热解表,散风止痛四.主治外感风邪引起的恶风身热、偏正头痛、鼻流清涕、牙疼喉痛五.用法用量按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六.注意事项肝火上攻、风阳上扰头痛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3. 正天丸一.组方川芎、钩藤、当归、桃仁、红花、鸡血藤、附片、麻黄、白芷、防风、独活、羌活、细辛、地黄、白芍二.方解钩藤入肝、心包二经,具清热平肝,息风定惊之功效,为治疗头痛眩晕之品;川芎入肝、肾、心包三经,具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主治风冷头痛眩晕。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方剂学辅导:治风剂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方剂学辅导:治风剂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方剂学辅导:治风剂
1、疏散外风
消风散
川芎茶调散
牵正散
牵正散治风痰阻,僵蚕全蝎白附子,祛风化痰止痉良。
玉真散
玉真散治破伤风,南星附麻羌防芷,祛风化痉解痉方。
小活络丹
小活络丹用二乌,南星乳没加地龙,风痰瘀血阻在经,祛风除湿通血络。
2、平肝熄风
羚角钩藤汤
羚角钩藤菊茯桑,竹茹草贝芍地黄,肝经热盛致痉厥,凉肝熄风舒筋脉。
镇肝熄风汤
天麻钩藤汤
大定风珠
大定风珠鸡子黄,三甲五味复脉汤,。
【方剂:治风剂】
【方剂:治风剂】治风剂第一节疏散外风1、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川芎12g、荆芥12g、白芷6g、羌活6g、甘草6g、细辛3g、防风4.5g、薄荷12g。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风邪头痛。
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
【歌诀】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正偏头痛悉能康。
2、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组成】独活9g、桑寄生6g、杜仲6g、牛膝6g、细辛6g、秦艽6g、茯苓6g、桂心6g、防风6g、川芎6g、人参6g、甘草6g、当归6g、芍药6g、干地黄6g。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歌诀】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3、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组成】秦艽9g、川芎6g、独活6g、当归6g、白芍6g、石膏6g、甘草6g、羌活3g、防风3g、白芷3g、黄芩3g、白术3g、茯苓3g、生地3g、熟地3g、细辛2g。
【功用】祛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
口眼喎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风邪散见,不拘一经者。
【歌诀】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石膏归芍苓甘术,风邪散见可通尝。
4、小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川乌6g、草乌炮6g、天南星炮6g、地龙6g、乳香5g、没药5g。
【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
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
亦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湿痰瘀血,而见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
【歌诀】小活络丹天南星,二乌乳没与地龙,寒湿瘀血成痹痛,搜风活血经络通。
5、牵正散《杨氏家藏方》【组成】白附子6g、白僵蚕6g、全蝎3g。
【功用】祛风化痰止痉。
【主治】风中经络,口眼喎斜。
【歌诀】牵正散是杨家方,全蝎僵蚕白附襄,服用少量热酒下,口眼歪斜疗效彰。
方剂学-各论(治风剂)
小活络丹
君 川乌 草乌 祛风湿,止痛 祛风止痛
臣
佐1 佐2 使
天南星 祛风痰
乳香 没药 地龙 酒 活血止痛 活血止痛 通络 辛散温通以助药势,引诸药直达病所
牵正散
• 出自《杨氏家藏方》 • 组成: 白附子 白僵蚕 全蝎去毒,各等分,并生用 • 功用: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 主治:风中头面经络。口眼歪斜,或面肌抽动, 舌淡红,苔白。 • 煎服法:共为细末,每次服3g,口服2-3次,温酒 送服;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牵正散
君 白附子 祛外来风邪,归阳明经 全蝎 通络止痉 祛风痰 畅通血脉,助药力布散
臣
僵蚕 佐使 热酒
牵正散
• 配伍特点:体现了祛风痰的药,和祛风通络止痉 的药,结合使用。 • 加减变化: 初起风邪重者,宜加羌活、防风、白芷等以辛散 风邪; 病久不愈者,酌加蜈蚣、地龙、天麻、桃仁、红 花等搜风化瘀通络。 • 使用注意:气虚血瘀,或肝风内动之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不宜使用。
小活络丹
•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 川乌炮,去皮、脐 草乌炮,去皮、脐 地龙去土 天南 星炮,各六两(180g) 乳香研 没药研,各二两二钱(66g) • 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 主治:风寒湿痹。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 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舌淡紫,苔白,脉 沉弦或涩。亦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 中有痰湿瘀血,而见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 • 煎服法:炼蜜为丸,陈酒或温开水送服;亦可作 汤剂,剂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 使用注意:阴虚有热及孕妇慎用。
消风散
• 随证加减: 风热偏盛,而见身热口渴者,重用石膏,加银花、 连翘疏风清热解毒; 湿热偏盛,兼胸脘痞满,苔黄腻者,加地肤子、 车前子以清热利湿; 血分热重,皮疹红赤,烦热,舌红或绛者,重用 生地,或加赤芍、紫草以清热凉血。 • 使用注意:风疹属虚寒者,不宜使用。服药期间, 应忌食辛辣、鱼腥、烟酒、浓茶等刺激之品。
中医药学知识(二)之治风剂口诀
中医药学知识(二)之治风剂口诀
来源:文都图书
这篇文章总结了中成药部分方剂组成的趣味记忆口诀,帮助大家备考复习。
给各位奉上治风剂的组成口诀。
一、袪除外风剂:川芎茶调散
【药物组成】川芎、荆芥、细辛、甘草、白芷、薄荷、防风、羌活。
【记忆口诀】川芎茶精心炒制,不喝放枪。
【功能】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二、平肝息风剂:天麻钩藤颗粒
【药物组成】生天麻、钩藤、益母草、牛膝、盐杜仲、、首乌藤、生茯苓、黄芩、栀子、石决明、桑寄。
【记忆口诀】天麻钩藤饮,一母牛肚肿乌藤,父亲直觉明即。
【功能】平肝息风,清热安神。
【主治】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高血压病见上述证候者。
通过朱鹏飞老师的2016《全国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高分宝典:药学专业知识(二)》中的试题,提高我们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川芎茶调散,疏风止痛,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川芎茶调散,疏风止痛,外感风邪头痛。
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川芎茶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各120g),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各60g) ,细辛一两(30g) ,防风去芦一两半(45g) ,薄荷不见火八两(240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食后清茶调下。
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方解】本方所治乃为风邪外袭,阻遏清阳所致。
风邪外袭,上犯头目,故头痛目眩,由于风性数变,故其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或牵引眉棱骨痛,若头痛作止无时,称为头风。
风邪束表,卫阳不宣,邪正抗争,则恶寒发热,肺气不利,则鼻塞,舌苔薄白,脉浮为风邪外袭之征。
治宜散风邪,止头痛。
因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方中用川芎祛风止痛,为治各经头痛的要药,尤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两侧或巅顶痛),又辛散活血止痛,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为君药。
薄荷、荆芥辛散轻扬,疏风止痛,清利头目,且薄荷用量独重,以其辛凉之性,制其诸风药之温燥,为臣药。
羌活、白芷、细辛、防风疏风散邪治头痛。
其中羌活镇痛力强,善治太阳经头痛(后头痛牵连项部),白芷善通窍止痛,治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棱骨痛),细辛散寒止痛,长于治少阴经头痛(头痛连齿),并宣通鼻窍,防风疏风解表,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缓和风药之燥性,服时用清茶调服,取其苦凉轻清,清上降下,使升中有降,不致升散太过,共为使药。
诸药合用,疏风药众,止痛效宏,又引经用药,诸经头痛均治。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风邪头痛的常用方,以头痛,鼻塞,脉浮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所致的头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所引起的头痛,属风邪为患者。
【使用注意】本方辛散药物较多,故凡久病气虚、血虚,或肝肾不足,阳气亢盛之头痛,则非本方所宜。
中医《方剂学》治风剂(疏散外风)——玉真散《外科正宗》
中医《方剂学》治风剂(疏散外风)——玉真散《外科正宗》一、组成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各等分。
二、用法上为末,每服二钱,热酒一盅调服,更敷患处。
若牙关紧急,腰背反张者,每三钱,用热童便调服。
虽内有瘀血亦愈。
至于昏死,心腹尚温者,连进二服,亦可保全。
若治疯犬咬伤,要用嗽口水洗净,搽伤处亦效(现代用法:为细末,过筛,混匀,每服3克,用热酒或童便调服;外用适量,敷患处)。
三、歌括1.玉真散玉真散治破伤风,牙关紧闭体张弓;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内服一方通。
2.五虎追风散五虎追风亦解痉,蝉退天麻加南星;全蝎僵蚕一并入,风痰祛散抽搐平。
四、功用祛风化痰,解痉止痛五、主治破伤风。
牙关紧急,口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
六、方解破伤风的原因,(《外科正宗》)指出:“因皮肉损破,复被外风袭入经络,渐传入里。
”由此可见,破伤风亦属外风为患。
风邪通过创口,侵入经脉后,发为牙关紧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
治疗上应采取祛风解痉为主。
方中白附子、天南星祛风化痰,解痉止痛;羌活、防风、白芷疏散经络中之风邪,驱邪外出;天麻熄风解痉;热酒与童便有通经络、行气血之功。
合而用之,有祛风解痉和止痛之效。
本方是由(《普济本事方》玉真散发展而来,原方只南星、防风二味,主治破伤风。
《外科正宗》在此基础上增加白附子、白芷、天麻、羌活等祛风之品,功效较前方为强。
方中白附子、南星均生用,有毒性。
因此,不宜过量。
七、附方及方论五虎追风散(史传思家传方《中医杂志》):蝉蜕30克、制南星6克、天麻6克、全蝎7~9个、僵蚕炒,7~9个水煎服。
另用朱砂1.5克,研细,以黄酒60ml,冲服。
服后五心出汗即有效,但出汗与否,应于第二日再服,连服3日。
功用:祛风解痉,止痛。
主治:破伤风,牙关紧急手足抽搐,角弓反张者。
本方与玉真散均为治破伤风之常用方,都有祛风解痉之效。
其中玉真散祛风化痰之力较强,而解痉之力不足;五虎追风散则长于祛风解痉。
治风方之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散【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川芎120克,荆芥120克,白芷60克,羌活60克,甘草60克,细辛30克,防风45克,薄荷24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
每服6克,日服2次,清茶调下。
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方解】:方中川芎辛温升散,善于祛风止痛,为治头痛要药,尤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两侧,巅顶痛),《本经》谓其“主中风入脑头痛”,为主药;羌活辛苦温,表散风寒,善治太阳经头痛(后头痛牵连项部),白芷辛温,发表祛风,善治阳明经头痛(前额痛),《纲目》引李杲曰:“头痛必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均为辅药;风为阳邪,善行变数,日久可郁而化热,故用大量薄荷辛凉散风,荆芥辛温,祛风而清头目,更有防风辛甘微温,善祛风邪,细辛辛温,祛风止痛,以上均为佐药;甘草和中益气,使升散不致耗气,且能调和诸药,茶清苦寒降火,上清头目,可监制风药之辛燥升散,使升中有降,均为使药。
服于食后,是使药性留恋于上,不致速趋于下。
本方集大队辛散之品,疏风而止头痛,正如《医方集解》所说:“头痛必用风药者,以巅顶之上,惟风可到也”。
因本方主药为川芎,剂型为散剂,用茶清调服,故方名“川芎茶调散”。
【按语】:本方以偏正头痛,恶寒发热,巅顶作痛、目眩鼻塞、苔薄脉浮为辩证要点。
现代常用于治疗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慢性鼻炎、所导致的头痛等。
如风热头痛,去细辛、羌活、加菊花、钩藤、僵蚕;风寒偏胜,去薄荷,加生姜、苏叶;头痛经久不愈,加桃仁、全蝎、红花;慢性鼻炎、鼻窦炎引起的头痛,加苍耳子、辛夷。
【同名方】:《银海精微》川芎茶调散,本方去细辛、白芷、加石决明、木贼、炒石膏、菊花构成。
功能祛风清热。
主治一切热泪及眼弦赤烂。
【附方】:1、愈风饼子(《儒门事亲》),由炮川乌、川芎、甘菊花、防风、白芷、细辛、羌活、天麻、荆芥、薄荷、炙甘草构成。
川芎茶调散(治外感风寒头痛)
川芎茶调散(治外感风寒头痛)【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汤头歌诀方歌】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正偏头痛悉能康方内若加僵蚕菊菊花茶调用亦臧【组成】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各12g),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各6g),细辛一两(3g),防风去芦,一两半(4.5g),薄荷叶不见火,八两(24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食后用清茶调下。
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g,每日2次,饭后清茶调服;亦可做汤剂,水煎服。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
【证治机制】头为清空之府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会于头部。
风邪外袭,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之气,故见头痛、目眩,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即是此意。
风邪袭表,卫阳被遏,则见恶寒发热;风邪袭表,肺气不利,故鼻塞;苔薄白、脉浮,乃风邪在表之症。
若风邪留而不去,头痛久而不愈者,其痛或偏或正,作止无时,即为头风。
以上诸症是由风邪上犯头目,阻遏清阳所致,治宜疏风散邪止痛。
【方义分析】汪昂谓:以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医方集解·发表之剂》),故方中用川芎辛香走窜,上达头目,善于祛风止头痛,《本经逢原》称其为头痛必用之药。
川芎尤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故为君药。
薄荷叶用量较重,可轻清上行,疏风散邪,清利头目。
《本草正·卷四十八》云其:清六阳会首,散一切毒风……疗头风脑痛。
荆芥辛温,疏风解表,能清头目上行(《本草蒙筌》);与薄荷同用,共疏头风,以助川芎止头痛之力,均为臣药。
佐以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
细辛散寒止痛,并长于治少阴经头痛。
防风辛散上行,疏散上部风邪。
甘草调和诸药,用时以清茶调下,取茶叶的苦寒性味,既可上清头目,又能制约风药的温燥与升散,使升中有降,为佐使药。
本方集诸辛散疏风药于一方,并少佐苦寒沉降之品,既使巅顶风邪从上而解,又无过分升散之虞,共奏疏风止痛之效。
擅治头痛病的川芎茶调散
擅治头痛病的川芎茶调散作者:暂无来源:《健康博览》 2010年第11期文/张守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头痛可见于现代医学内、外、神经、精神、五官各科,常见于感染性热病、高血压、颅内疾病、神经官能症、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鼻源性头痛等。
川芎茶调散治疗头痛效果确切。
祛风止痛的川芎茶调散川芎茶调散,出自《局方》。
组成:薄荷24克,川芎1 2克,荆芥1 2克,甘草6克,白芷6克,羌活6克,防风4与克,细辛3克。
用法:上药研粉,每日服9克,清茶调服。
现有中成药川芎茶调丸,每日3次,每次8粒,热茶送服,或川芎茶调颗粒,每日3次,每次一包,热茶冲服。
功效:祛风寒,止头痛。
主治:诸风上攻,偏正头痛,或巅项作痛,怕冷发热,眩晕,鼻塞等。
方中川芎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上行头目,为风寒头痛之要药:羌活、荆芥、防风、白芷、细辛辛温散寒,疏风止痛。
重用薄荷,既可疏风散邪,又能清利头目,甘草调和诸药,以清茶调下,取茶叶清上而降下,以监制诸药过于温燥、升散,使升中有降,散收结合,共奏疏风邪、止头痛之功。
《局方》是“天下高手国医进献”之方,所收集的处方,常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案例举诞45岁的某女士,患偏头痛多年,时好时发,发作时需服用止痛片方能稍缓解。
在秋冬季节,天气转冷时发作次数尤为频繁,头部稍被冷风所吹即疼痛不已。
所以冬天外出必戴厚帽围巾,平时睡觉时,也需戴布帽方能入睡。
因为长期服用止痛片,以致胃部经常疼痛不舒,异常痛苦。
诊其脉,尺软而寸有力,观其舌,舌淡红而苔薄白腻,遂诊断为清阳不升,经脉阻滞,血行不畅。
遇风寒之邪,上扰清空,则头痛剧作。
对这位女士应用的处方为川芎茶调丸,每日3次,每次8粒,清茶送吞服。
一周后复诊,她面露欣喜之色,服药后困扰多年的顽固头痛当天即豁然如失,一周来再也未发。
此位患者长期偏头痛,尤其是遇寒加剧,其病因为素体亏虚,气血流行不畅,稍遇风寒,则经脉阻滞,清阳被阻,不通则痛。
风为百病之长,常为外感疾病的先导。
今天老刘介绍一个治疗鼻炎兼头通的千古名方:川芎茶调散
今天老刘介绍一个治疗鼻炎兼头通的千古名方:川芎茶调散这个方子出自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本医书记载了很多千古名方,比如逍遥丸,比如十全大补丸等等,是一本惠及天下老百姓的好医书。
川芎茶调散组方是这样的:川芎荆芥防风细辛白芷羌活甘草薄荷这个方是如何搞定顽固性鼻炎的呢?首先,要把身体里面的寒邪散掉,把肺里面的寒邪散掉,肺里面有寒邪身体出于自保会本能地打喷嚏流鼻涕,这是身体排出寒气的一种自救方法。
如果不打喷嚏不流鼻涕了,说明寒邪已经牢牢在肺里面扎根了,就会导致鼻子不通气了。
所以说打喷嚏流鼻涕的鼻炎比较好治,不打喷嚏不流鼻涕的鼻炎比较难治。
如何驱除肺里面的寒邪呢?这个方子用了川芎来散寒。
川芎另外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驱除风寒。
川芎的性子很活泼,特别善于走窜,可以上行头面部,下行血海,中开郁结,川芎所到之处就可以把由于寒邪导致的气滞散掉,让身体气血流通起来,让气血去攻击这个病邪。
川芎是头面部最主要的一味药,可以这么说吧,只要你的头面部疾病是由寒邪导致的都可以用川芎,比如头痛比如今天说的鼻炎。
不仅仅是寒邪导致的可以用,血瘀导致的也可以用,因为寒邪会导致血瘀,寒邪还会导致气滞。
当然,除了川芎,还有三味药来协助川芎来驱除身体里面的寒气,它们是细辛、白芷、羌活。
这三味药都是辛温解表的,都入肺经,可以散寒。
散掉了身体里面的寒邪,接下来就要搞定风邪,风邪会束缚肺的功能,影响肺的宣散功能。
所以我们要用祛风的药来搞定风邪。
祛风的药最经典的药对就是防风与荆芥了。
防风是风中润剂,祛风比较温和,不伤正气,无论风寒还是风热都可以用。
防风是加强免疫力的一味好药,可以帮助你抵挡自然界的邪风,等于给你的身体加了一层金钟罩。
服用防风以后,怕风吹的症状就会大大改善。
荆芥也是一样,祛风比较温和,不伤阴气,荆芥还可以搞定风邪导致的各种痒症,比如嗓子痒,皮肤出疹子导致的瘙痒。
接下来就要搞定身体的湿邪。
湿邪会阻碍肺气的运行,会加重鼻塞,也会让鼻涕变得更浓稠。
感冒,头痛,鼻炎,花粉症都可以用这个方子!
感冒,头痛,鼻炎,花粉症都可以用这个方子!提起感冒头痛鼻炎等西医多数分开治疗,而中医可以一起治疗,今天介绍一张方子,叫川芎调茶散。
这个方子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薄荷叶(不见火)八两,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
香附子(炒)八两(别本作细辛去芦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
上药共研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能治丈夫、妇人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疼,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烦疼,肌肉蠕动,膈热痰盛,妇人血风攻注,太阳穴疼,但是感风气,悉皆治之。
大家知道中医治病讲究外因,这个川芎调茶散全是祛风药,你看像是薄荷荆芥防风白芷羌活都是风药,风药可以发汗散寒,可以祛风胜湿,可以止痛,而感冒头痛鼻炎过敏性鼻炎等都可以看做风邪外感,因此祛风必须的;而方子当中川芎也是一味祛风药,但是更能活血止痛,治疗头痛要药。
如《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
"其中香附(现在用细辛代替)主要理气,妇科专用疏肝理气药,因此本方适合妇人血风攻注。
甘草调和诸药缓和药性。
用茶清调服,乃取茶叶苦寒之性,既能上清风热,又能监制风药过于温燥升散,使之升中有降。
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止痛之功。
著名伤寒学家刘渡舟先生善用本方,今天就刘渡舟先生治疗一列病案做一说明。
刘渡舟老曾经说“你们不要小看川芎茶调散,我家的一个孩子发高烧,烧退了头疼,疼得没办法,送中日友好医院,医院没办法要上社冷了,换我老爷子,给川药茶调散吃了就好了。
小方不能轻视。
”-《跟刘渡舟学经方》案一:话说刘xx,男,48岁。
夏日酷热,夜间开电扇,当风凉爽无比,然而吹风扇以后就发热了,一量体温(39.5℃);而且还头痛、气喘等证,患者家属马上急送医院治疗。
西医一检查听诊发现肺有啰音,诊断为感冒继发肺炎,经用抗生素退热针等法,五天后发热与喘已退,而体温恢复正常。
方剂选萃:川芎茶调散
方剂选萃:川芎茶调散川芎茶调散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薄荷叶不见火,八两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香附子炒,八两(别本作细辛去芦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白芷羌活甘草爁,各二两右件为细末。
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常服清头目。
【主治】治丈夫、妇人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疼,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烦疼,肌肉蠕动,膈热痰盛;妇人血风攻注,太阳穴疼,但是感风气,悉皆治之。
【方论选萃】明汪讱庵:此足三阳药也。
羌活治太阳头痛,白芷治阳明头痛,川芎治少阳头痛,细辛治少阴头痛,防风为风药卒徒,皆能解表散寒,以风热在上,宜于升散也。
头痛必用风药者,以巅顶之上惟风可到也。
薄荷、荆芥并能消散风热,清利头目,故以为君,同诸药上行,以升清阳而散郁火。
加甘草者,以缓中也。
用茶调者,茶能上清头目也(《医方集解》)。
清徐大椿:风邪久郁遏热,而清阳之气不舒,故头痛连额,眩晕不已焉。
川芎上行头角,下行血海,能行血中之气;香附内调血气,外达皮毛,能彻腠理之邪;羌活散太阳之经,白芷散阳明之经,防风散肌表之风,荆芥散血分之风,薄荷清利头目,甘草缓中和药也。
为散茶调,使风邪外解,则热亦得泄而头目清利,何头痛眩晕之不瘳哉此疏风解郁之剂,为久风头痛眩晕之耑方(《医略六书杂病证治》)。
清费伯雄:川芎茶调散,轻扬解表,三阳并治。
兼用细辛,并能散寒,惟虚人宜去此一味。
盖细辛善走,试恐重门洞开,反引三阳之邪内犯少阴,此不可以不虑也(《医方论》)。
清张秉成:夫头痛久而不愈,即为头风。
头风久必害眼者,以目为肝窍,风气通于肝,若风热相灼,则肝肾所聚之精华,渐致耗损,故目亦渐致失明,斯时如不先去风热,徒与滋水柔肝,无益也。
故以薄荷之辛香,能清利头目,搜风散热者,以之为君;川芎、荆芥皆能内行肝胆,外散风邪,其辛香走窜之性,用之治上,无往不宜,故以为臣;羌、防散太阳之风,白芷散阳明之风,以病在于巅,惟风可到也,以之为佐;细辛宣邪达窍,甘草和药缓中,茶性苦寒,能清上而降下,以之为使也。
气温下降,受了点风就头痛?试试川芎茶调散
气温下降,受了点风就头痛?试试川芎茶调散冬天来了,强雨雪和大风降温已经在路上了,身体不适的人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老年人,可能受气候的影响比较大。
天气变冷后,各个部位会发生疼痛,包括头部。
很多人,一到了冬天,特别容易头痛,头的后面连着肩膀都很不舒服,在刮风天的时候,会痛得更加厉害。
这种类型的头痛,就跟寒邪有关。
在中医看来,寒性收引,可导致血脉凝滞、气血流通不畅,引发疼痛。
《黄帝内经》也有如此的表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所以止痛,首先得祛寒。
说到祛寒,大家可能觉得也挺容易的,注意保暖,饮食上拒绝生冷,平时多泡脚,不就能防寒了吗?但这么做,效果却不见得理想。
因为寒邪在身体里,一般不会单独存在,往往喜欢和风啊、湿啊相结合。
一遇到气温下降就头痛的人,还会有个特点,就是特别怕风。
刮风天,恨不得把全身都裹起来,尤其是头部,要戴帽子,否则受了点风,痛得更加剧烈。
为什么会这样呢?风性清扬、走窜,当寒邪夹杂风邪入侵人体时,易诱发人体上部的疼痛,如头部、颈部、肩膀、后背处的疼痛。
所以这种类型的头痛,又叫做风寒头痛。
风寒头痛起病较急,其痛如破,痛连项背,恶风畏寒,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这种疾病多是由于秋冬两季,疏于保暖,导致风邪夹杂一些寒邪侵入人体而致的,那么在治疗的时候,就应该疏风散寒。
川芎茶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便是用来治疗外感风邪头痛的。
川芎茶调散方子是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清茶调下,常服清头目。
现代用法一般是共为细末,每服六克,每日两次,清茶送服。
功用是疏风止痛。
在使用中,以头痛、鼻塞、脉浮为辨证要点。
也不一定非要感冒才用,只要是受了风寒而引起的头痛,都可以用。
方中川芎,为诸经头痛之要药,善于行气止痛;白芷、羌活、细辛辛温解表、祛风散寒;防风、荆芥、薄荷辛凉祛风。
其中防风,是风中之润药,祛风而不伤阴;可治外风引起的感冒、头疼、皮肤痒疹、风团,以及内风引发的震颤、抽搐、麻木。
老中医:四剂疏风止痛的“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散处方一《中国药典》:川芎茶调散【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处方】川芎120g,白芷60g,羌活60g,细辛30g,防风45g,薄荷240g,荆芥120g,甘草60g。
【性状】为暗黄色的粉末;气香,味辛、微苦。
【炮制】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疏风止痛。
用于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用法用量】饭后清茶冲服,一次3~6g,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服。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川芎茶调散处方二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川芎茶调散【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处方】川芎(四两),荆芥穗(四两),细辛(去心,一两),白芷(一两),甘草(一两),羌活(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薄荷(蜜炙,八两)。
【功能主治】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疼,言语声重。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清头目。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川芎茶调散处方三《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散【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处方】薄荷叶(不见火)八两,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
香附子(炒)八两(别本作细辛去芦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疼,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烦疼,肌肉蠕动,膈热痰盛,妇人血风攻注,太阳穴疼,但是感风气,悉皆治之。
常服清头目。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散处方四《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川芎茶调散【药方名称】川芎茶调散【别名】茶调散(《世医得效方》卷十)。
【处方】薄荷叶(不见火)240克,川芎、荆芥(去梗)各120克,香附子(炒)250克(别本作细辛去芦30克),防风(去芦)45克,白芷、羌活、甘草(爁)各6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疏风止痛。
主风邪头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作止无时,或见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8.方剂·第68讲治风剂第一节: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附诸头痛适用方)68.68.第十四章:治风剂。
第一节: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附诸头痛适用方)下面上课。
这一堂,我们学习第十四章:治风剂。
我们学习治风剂,到目前为止,学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
其中我们学了止血剂,重点学了四大类的方,一个是血热出血,一个是阴虚出血,一个是气虚出血,一个是阳虚出血。
我们介绍了血虚出血,简单的介绍了,瘀血出血。
我们又学了一个就是活血祛瘀,里面有瘀热代表方,瘀郁代表方,虚瘀代表方,寒瘀代表方,水血相结代表方等。
同学们把我们前面所学的方,主要要把方的组成背会,功用背会,中医证背会。
药理,西医的病,了解。
方证分析要熟悉。
我们从这几个方面学习,基本上把我们的方剂就可以掌握得比较全面了。
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把我们的方剂学得更好,更上一层楼。
很快再有几周,就会结束的。
有这种可能性吧?一边学习,一般复习,达到两个目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把我们这一学期学习考一个好的成绩,第二个目的,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我们以后当大夫开好方,取得良好的治疗作用。
我的认为呀,我们考试其中一个方面,方的组成,是非常重要的。
你假如说,你方的组成就没有记住,怎样开方呢?所以,我们在考试的时候,组成占的比例说不定会大一些。
这是我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背方,提高到再提高一个高度去认识。
由于张仲景的方,在临床中应用的比例比较高,希望同学们把所有我们在堂上学的方,都要学好。
重点应该把张仲景的方,有所学得更好一些。
下面我们学习第十四章,治风剂。
风,有几种风?两种风,一种外风,一种内风。
相对而言,外风容易治疗,还是内风容易治疗?外风。
你们说风湿性关节炎,这算内风呢还算外风呢?好治不好治?是这样的,在临床实际中,有些外风好治,有些内风好治,都有好治的,都有不好治的。
风,你们说中医所说的风,内风和外风,能不能截然分开?不太容易。
我们在治疗的时候,在注意事项里边,第一个方面,那就是辨清病变的属性,是吧?第二个方面,那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我们以后治病效果的。
是这样的,辨治风病证,外风治以疏散,酌情配伍平息内风药;内风治以平息,酌情配伍疏散外风药。
这是我们使用的教材与其他教材一个重要的一个不同。
好多方剂学教材,它都是怎样说呢?它说是,外风治以疏散,不宜用平息内风的药;内风治以平息,忌用疏散外风的药。
好多方剂学教材都是这样说的,它把什么?把外风和内风截然分开,它是不符合临床实际的。
我们在临床中治疗外风、内风,一定要牢牢记住,不要把外风、内风截然分开。
治外风适当的用治内风的药,治内风适当用治外风的药。
你比如说,一个国家出现了恐怖分子,你说这个恐怖分子在很大程度上,有没有外部势力的支持?你假如说,一个恐怖分子,他就没有外部势力的支持,我可以说这个国家能把它杀得,有多少杀多少,相信不相信?问题是它有外部的支持,你一杀,有些人跑了,跑到国外他待遇相当好。
他想想,过段时间再组织一帮人,再来搞这个恐怖活动。
我们要知道,风不能截然分开。
临床中治疗,一定要重视,有主有次,相互结合。
下面我们学一个方,第一节疏散外风,叫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散,这个方组成有川芎、荆芥、细辛、防风、白芷、羌活、甘草、薄荷。
这里边应该还有一个什么药?应该还有茶叶。
是这样吧?茶叶放到哪里呢?那当然有的同学说,放到杯子里边了。
应该它放在哪了?它放在用法中的。
现在我们要知道,这个方是应该有茶叶的。
为何应该有茶叶?方的名字是川芎茶调散。
这个方,从今天来看,用的绝大多数都是汤剂。
这个方功用,它就是疏风散寒止痛。
简单的说,那就是什么?疏风止痛。
风不是偏于凉,就是偏于热。
川芎茶调散治疗的病证,根据功用,根据药物组成,应该是偏于什么呢?偏于寒,那就是疏风散寒止痛。
从当今药理研究作用来看,它有改善微循环、调节神经、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川芎茶调散治疗中医的证,一般情况下,人们说是风邪头痛,准确的说那就是风寒头痛。
头痛,我们想一个问题,你说头痛有几个头呢?一个头,那说的真是千真万确的。
是这样吧?你说人有几个头?应该有六个头。
一个头是厥阴,一个头是少阴,一个头是太阴,一个头是少阳,一个头是阳明,还有一个头是太阳。
那说明有六个头,不过这六个头是在一个头上的不同部位。
现在我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说偏头痛,偏有几个?是一个、两个还是三个?偏头痛应该有两个,不是偏于左,就是偏于右。
正头痛有几个?正的应该有四个,偏的有两个,正的有四个,正前方,正后方,正上方,还少了一个,正下方还找不到。
一般情况下,正前方叫什么?叫阳明。
正后方?太阳。
正上方?叫厥阴。
现在还少了两个,还少了一个少阴,太阴。
这就麻烦了,你看,太阳头痛这个问题解决了吧?阳明呢?少阳在两边吧?厥阴吧?太阴找不到了。
少阴头痛在哪?我的认为,少阴头痛没有准确的部位,通常情况下,指的是整个头头痛。
在临床实际中,如果来了一个病人,我们问他哪不舒服,他说头痛。
紧接着我们要问他,哪一点痛得最明显,他用手摸摸头,摸了半天,他说搞不清楚。
那说明什么问题?整个头都痛。
使我还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在前面学习某某方的时候,也是说整个头头痛,但是我们把它辨为厥阴头痛。
有这个印象吧?我们见到一个病人,他是整个头头痛,为何没有把它辨为少阴,而把它辨为厥阴呢?其中就提到,这样的人头一痛,痛得他干恶心,或者是痛得他流口水。
对于这样的头痛,虽然他是整个头头痛,但是我们不把它辨为少阴,而是辨为厥阴。
这是我们认识中医所说的头痛。
那还有一个头痛呢?那就是太阴头痛。
结合临床实际,太阴头痛也是整个头头痛,它与谁相混淆呢?它与少阴、厥阴相混淆了。
是这样的呀,张仲景在论述六经的时候,三阳经界限是非常清楚的。
我们这一学期,还开了一个什么课?提到六经辨证了吧?提到太阳的时间是什么?阳明的时间?少阳的时间?这都是界限分明的,唯独就是三阴界限是不太清楚的。
你跨到我的范围,我跨到你的范围,有相互交叉这种现象。
太阴头痛,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以痛为主,而是以头沉、头重。
这说明脾有个什么特点?是运化水湿,湿邪阻滞清窍。
这是我们认识问题,要重视的一个方面。
怎样知道它是风寒头痛?一个辨证要点就是怕风,风一吹头就痛,这是一个要点。
再一个要点,你假如说,我们见到一个病人,你问他,他说他头痛。
你问他怕风不怕风,他摇摇头。
问他怕热不怕,他摇摇头。
这一下子给我们辨证,或多或少带来了什么?小小的困难。
不要害怕,叫他把什么拿出来?是的,同学们说,让他把舌头伸出来,一看偏淡,苔偏白。
问题解决了没有?当然我们还可以再问一下,平时想不想喝水?问题就完全搞清楚了。
它可以治疗好多好多的头痛,不仅可以治疗头痛,还可以治疗什么?鼻炎。
下面我们要学习川芎茶调散,方与证之间的关系。
方证之间的关系,首先想到病人头痛,从我们中医来说,它是风寒。
是风寒吧?那风寒,你说怎样治疗呢?第一概念应该是疏散风寒。
疏散风寒,那就是要用荆芥、防风,或者说防风、荆芥。
在学习中药的时候,常常提到荆芥和防风,这两个人怎样?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
关系密切,办事的话,协同力就比较强。
我们中医在认识问题的时候,认识到川芎这一味药,它治疗头痛偏于治少阳头痛,厥阴头痛。
细辛呢?偏于治少阴头痛。
说到这里,有好多人认为,少阴头痛是要用细辛的,少阳厥阴是要用川芎的,那阳明呢?是白芷。
太阳呢?是羌活。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我们加了两个字,什么字?偏于,白芷偏于治阳明,羌活偏于治太阳。
一定要记住,在临床实际中,我还没有说,同学们都说了,哪里需要哪里去。
那真是这样的。
你说这细辛止痛,它治不治少阳?它治不治阳明?你假如说,它不治太阳,那说明这个细辛,又出现什么问题了?又出现是假的了。
真的呀?如果它不治,那肯定是假的。
我们所说的就是它偏于治哪?绝对不是它不治哪?你比如说,我们在座的同学们,说者说着,那就毕业了,说者说着,那就从事工作了。
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没有有些同学偏于治心脑的病?有没有同学偏于治呼吸的病?那都有。
你假如说,你平时治疗心脑的病症效果比较好,就是我们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不是大学,也是不是高中,也不是初中,而是小学的同学,他也不知道我们从事的是哪一个科,他就知道我们是从事中医工作的,他就知道他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他就知道,他用西药吃了几年,仅仅就是控制症状,病还在加重。
在这种情况下,他来找我们了,你说我们怎样说?你说,我们长期从事心脑疾病,不治慢阻肺。
他说了一句话,谁叫你是我的小学同学呢?我非找你看病不行,管你在哪个科,你今天不开方我不走。
你说你开不开?是不是随便开一个方,还是认真开一个方?你认真开了一个方,想想大多数情况下会开什么方?一个比较重要的一个方。
你一开,他一吃,他病情缓解的,那就是比吃西药,比别的人开的中药缓解的速度还快,见效要明显。
他到处要说,我这个小学同学,他就是治疗呼吸病的,比如说,他自己的病十几年了,哪都控制不了,找老同学控制了。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们到临床中,仅仅是偏于治哪一科,另外的一个科,我们照样会治。
中医的特点是什么?那就是有什么样的病证,就用什么样的方。
不要把某某方就是治疗某某证,不要把它局限在一个方面,如果局限在一个方面,你用这个方就有很大的局限性。
说到这里,还要想到一个什么问题?你说人头痛,头痛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大脑是清醒还是不太清醒?不清醒吧?现在我们想一个问题,荆芥、防风、细辛、川芎、白芷、羌活都是温性的药。
是这样吧?应该用点什么药?凉性的药。
薄荷,它就起到两个作用,一个作用它是清凉的,让人的头脑怎样?清醒一些。
第二个作用,它就是防止温性的药燥化,伤人的阴精。
我们也提到了这个方,应该用茶叶。
你们说茶叶是偏凉性还是偏温性?现在有没有同学喝茶叶呢?我怎么发现,第一排的同学基本上喝的水,都是没有放茶叶呢?关键可能就是同学们对茶叶不太感兴趣。
不太感兴趣是对的呀。
怎样对呢?现在的茶叶,当你买这个茶叶的时候,它是人工把它晒干了,还是炒呢?放香精了没有?这说明今天的茶叶,喝得越好喝越不太真。
今天的茶叶,大部分都不是凉性,大部分都有点偏什么呢?偏温了。
为何偏温呢?大部分都是经过在火里边加工的,一加工,再多少撒一点香精,这个茶叶就好喝了。
我们要知道,方中用的茶叶是天然的,不是人工加工的。
甘草起什么作用?益气缓急止痛。
现在我们还要知道,你说这辛散的药,在某种程度上,会不会伤人的阴津,会不会伤人的气?会吧?伤气。
那甘草正好有益气缓急止痛,益气止痛又生津。
这个方,是我们治疗风寒头痛比较常用的一个方。
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有一个同学,他问我一个问题,他说你说治疗痛的病症要用辛散的药,不过解表的药。
现在我们看一下川芎茶调散用的药,基本上是什么药?荆芥、防风,解表药,细辛、白芷、羌活、薄荷,都是解表药,川芎虽然不是解表药,它也是辛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