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八【宋元时期的政治】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人民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第八单元过关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人民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第八单元过关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人民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第八单元过关检测卷考时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湖北孝感联考)五四运动时,学生游行演讲时手持和张贴在大街小巷及商店门前的标语中,充斥着“爱国同胞切勿暴动”“警告同胞请勿暴动”“文明抵制,不可野蛮”“举止文明,幸勿暴动”等内容,担心表达不清而产生激烈行动。

这体现出()A.学生肩负起维护治安的重任B.激情与理性统一的斗争特点C.反帝反封建运动的不彻底性D.五四运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2.(2019·安徽屯溪一中月考)陈独秀加入国民党后,以国民党员的身份,批评孙中山与奉系、皖系军阀建立反直“三角联盟”的传统做法,期望他走到依靠工农革命的道路上来。

陈独秀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推动国民革命的正确开展C.巩固北伐战争的胜利成果D.避免国共两党合作的失败3.(2019·山西部分学校摸底)1921年,北京成立电车公司。

“京城初次设立电车,谣疑迭起,困难滋多。

”京师总商会认为,若势必兴办电车,定需拆毁民房,直接蒙害者既巨,利不敌害,益少损多、名为便民,实则害民。

这一现象表明()A.民国政府不重视交通建设B.新式交通工具安全性低C.商会比较关注民众的利益D.近代化的历程阻力重重4.(2018·北京昌平区模拟)毛泽东指出:孙中山为我们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叫我们反抗帝国主义,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

民权主义叫我们反抗军阀,使中国人民自立于统治地位。

民生主义叫我们反抗大买办阶级和地主阶级,使中国大多数穷苦人民得享有经济幸福。

革命的三民主义()A.成为了辛亥革命的理论指导B.奠定了《临时约法》的思想基础C.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D.推动国民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5.(2018·江苏苏锡常镇四市模拟)“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

(优选)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岳麓版

(优选)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练习卷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岳麓版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史载:某日宋太祖与石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

”守信等问他原因,他说:“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

”这反映当时( )A.军事运行机制有待完善B.大臣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C.节度使的权力比皇帝大D.宋太祖未能掌握军队的控制权解析据题干材料表明宋太祖担心军事将领的权力过大,甚至能够左右皇帝的废立,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军事运行的相关机制不够完善,故选A项;材料不能看出大臣与君主之间矛盾尖锐,故B项错误;节度使的权力不可能比皇帝的大,存在史实错误,故C项错误;宋太祖掌握了军队的控制权,只是在运行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 A2.(2018·湖北襄阳模拟)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庆历二年,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

后世流传:主考官翰林学士聂冠卿等人原定王安石为进士第一名,却因王安石在答卷中引用“孺子其朋”(《尚书·周书·洛诰》中周公告诫成王的话)一词而被宋仁宗“削去魁首,斥为第四”。

后世流传的王安石科举经历从本质上反映出( )A.北宋科举制度尚不够完善B.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C.北宋时期皇权进一步强化D.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解析根据材料“被宋仁宗‘削去魁首,斥为第四’”得出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故选B 项;据材料可以看出北宋科举制度尚不够完善但不是本质,故A项错误;北宋时期皇权进一步强化但不是王安石科举经历所反映的,故C项错误;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不符合史实,故D 项错误。

答案 B3.(2018·山西考前模拟)宋代大臣文彦博概括当朝政治的特点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王夫之也谈到“终宋之世,文臣无殴刀之辟(无死刑)”。

这说明宋代(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基本解决B.实现了儒家君民共治的理想C.君权弱化促使官僚政治成熟D.治国方略的调整影响政治生态解析据题干,治国方略的调整,宋代文官政治的出现使得政治生态相对宽松,故D项正确。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九【宋元时期的经济】及答案解析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九【宋元时期的经济】及答案解析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九【宋元时期的经济】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宋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尤其以田产交易规定最为详细,史称“宫中条令,为交易一事最为详尽”。

这表明宋代()A.土地买卖缓和了社会矛盾B.政府强化租佃剥削关系C.经济立法形成了完善体系D.土地私有化的程度提高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田产交易法令详细,但改变不了土地买卖、土地兼并加剧社会矛盾的现象,故A项错误;租佃关系是指农民租种地主土地,与材料中的田产交易法令详细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虽然体现了经济立法活跃,但反映不出宋代经济立法形成了完善体系,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对田产交易规定最为详细,可知当时土地买卖现象频繁,私有化程度高,故D项正确。

2.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

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

”该记载反映了当时()A.草市已经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B.商业活动因不受官吏监管而异常繁华C.乡村庙会集市虽定时一聚但百货齐全D.市已突破空间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东京城呈现出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区与居民生活区融为一体的面貌,说明市已突破了空间限制,故D项正确。

A、B、C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3.(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这些举措说明()A.打破了城市的坊市界限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增加了政府财政的收入解析:选B由题干中的“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等信息可知,这里的皇帝诏书是要减少对商业活动的部分税收,减少商税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选B项;题干没有提到坊市的问题,故排除A项;北宋政府依然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故C项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减少商业税收会减少政府财政收入,而不是增加,故D项排除。

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宋元时期(附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宋元时期(附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宋元时期一.选择题(共22小题)1.(2023•佛山模拟)据史料记载:“殿庐幕次(宋代政治活动中的等待场所),三司官为一幕,枢密院为一幕,两省官为一幕……御史中丞则独设椅子坐于隔门之内”。

这表明()A.御史台是最高行政机构B.武将参政权力被彻底剥夺C.空间分割体现事权分化D.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浓厚2.(2023•深圳模拟)在元代纂修宋辽金三史过程中,撰述诸臣围绕三个政权的“正统性”问题争论不绝,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见,最后,丞相脱脱采纳了第三种意见。

这一决定()意见一独尊宋统,仿照《晋书》以宋为正统,以辽金为《载记》。

意见二以辽金为《北史》,两宋为《宋史》,实际上以宋和辽金为南北朝。

意见三三国各为正统,三史各自成书。

A.强调了传统的华夷之辨B.造成了国家的长期分裂C.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D.反映了汉法治国的策略3.(2023•湖南模拟)宋代,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文人士大夫可以自由结社、朝堂论争,也可以归隐自然、追求自我。

该现象反映()A.民族融合冲击传统礼制B.经济繁荣推动观念变化C.选官制度影响社会习俗D.儒学复兴促进思想解放4.(2023春•焦作期中)从元代开始,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有“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钱穆认为其内在精神是“军事控制”“使全国各省,都成支离破碎,既不能统一反抗,而任何一区域也很难单独反抗”。

据此可知,元代实行行省制旨在()A.加强中央集权B.提升行政效率C.增强边境防御D.平衡区域力量5.(2023春•湖南期中)隋唐五代时期,镇逐渐发展成同时具有经济、军事性质的辖区。

北宋政权建立后,汲取唐末五代以来军阀割据混乱的历史教训,收回地方军权,瓜分了镇将的权力并且罢撤军镇,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宋代的政策,客观上()第1页(共28页)。

精选-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通史复习测试卷:第4单元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word文档

精选-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通史复习测试卷:第4单元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word文档

第4单元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一、选择题:(共25题,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宋史。

职官志》提到:“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有利于()A. 平稳实现人事权力的转移B. 奠定重文轻武的政治局面C. 提高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D. 建立精干有效的行政体系2、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3记载,北宋曹州(今山东菏泽)商人于令仪的子侄多人考中进士。

书中还记载了朝廷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密封和誊录等方法。

该材料反映出( ) A.商人子弟开始有了科举考试的权利 B.考试内容在《四书》之内C.宋代开始打破世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D.科举考试相对公平公正3、北宋时期,枢密院长官有些是文职出身,有些是武职出身。

下表统计了北宋历朝枢密院长官文、武出身的情况。

由此可知当时()A. 边境战乱日趋减少B. 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深远C. 科举取士日渐盛行D. 以文驭武方针逐步确立4、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

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发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A.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B. 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C. 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D. 教育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5、“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又别置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悉隶三司。

”材料表明宋代的中央机构设置()A. 在唐朝的基础上有所精简B. 不再设立宰相这一官职C. 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 分化事权以强化君权6、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三省、六部、诸寺监行政体系职权回归,改变了北宋初年三省职司尽归政事堂,六部诸寺监尽为闲职,官、职、差遣交杂的局面。

这一改革有助于()A. 加强中央集权B. 提高决策效率C. 加强宰相权力D. 规范政务运作7、李孔怀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中说: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朝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的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2020版高考历史第四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第8讲宋元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第四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第8讲宋元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阶段特征宋元时期(960~1368年)是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时期。

政治: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加强,宋代在中央和地方全面实行分化事权的改革;元代行省制影响深远。

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坊市限制。

交子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

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

思想:理学产生,儒学完成转型;科技世界领先;文艺平民化、市俗化。

第8讲宋元时期的政治与经济一、宋元时期的政治(一)君主专制的加强1.宋代(1)宋代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元代(1)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

(2)元末,宰相权势越来越大,有时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1.宋代(1)措施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2)影响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2.元朝:行省制度(1)措施①地方设行中书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②下设路、府、州、县。

③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

(2)影响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图示解史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二、宋元时期的经济(一)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高转筒车。

4.重心南移: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二)手工业的进步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四)课时1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四)课时1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课时1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点一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1.君权专制的加强(1)宋朝: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政权、财政权;宰相只保留行政权。

(2)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元代宰相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

(3)监察体制: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1)背景⎩⎨⎧①“安史之乱”后,唐代中叶出现了藩镇林立的局面。

②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2)措施⎩⎪⎪⎨⎪⎪⎧①收精兵:禁军归“三衙”统领,但发兵之权归枢密院。

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②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③制钱谷:各州郡的财赋,自留一小部分,其余由中央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3)影响⎩⎨⎧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②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考点二 王安石变法(选修1)1.背景(1)北宋中期形成了“三冗”“两积”局面,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3)王安石被起用为相,以“三不足”的精神主持变法革新。

(4)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社会各种矛盾激化。

2.目的:解决社会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

3.内容(1)理财:富国之法①青苗法:由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作本,以低息贷借给农民,农民收获后再按20%到30%的利息率归还钱粮。

②募役法 :由州县政府出钱雇人服役。

政府事先根据需要预算所需费用,然后根据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越是大户人家,出钱越多。

③其它: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

(2)军事:强兵之法①省兵:精减军队,裁汰老弱士兵,同时还归并军营、缩减编制,以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宋元时期考点归纳整理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宋元时期考点归纳整理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宋元时期考点归纳整理考点提示1、宋元时期的政治:宋的集权措施、元的中央官制2、宋元时期的经济3、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4、王安石变法复习建议宋元时期的考点非常多,任何一个知识点都能出题。

但重点仍然是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王安石变法、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理学、科技的发展。

其中,理学是难点问题,我们可以阅读一些理学家的著述、人生经历,这对于理解教材的条条框框是有帮助的。

知识清单宋元(10世纪中期至13世纪晚期)时间五代十国(907~960年),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6年),辽(907~1125年),西夏(1038~1227年),金(1115~1234年),元(1271~1368年)时代特征国家从分裂走向①和农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政治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宋与②的对立,③再度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利、弊都非常突出。

各少数民族加快封建化进程,④的进一步加强。

对外交流进一步发展。

经济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繁荣,商品经济获得显著发展。

南宋时,⑤南移完成。

文化科技继续领先于世界。

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大发明均在本阶段外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⑥和⑦的形成,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答案:①统一,②辽夏金,③元朝,④民族融合,⑤经济重心,⑥理学,⑦心学。

考点聚焦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政治(一)政权更替简况唐朝五代十国北宋、辽、西夏并立南宋、金、西夏并立元朝统一北宋、辽、西夏的对峙局面南宋、金、西夏的对峙局面(二)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1.君主专制的强化宋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2.中央集权的加强目的: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措施:(1)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强干弱枝)。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通史复习测试卷:第4单元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word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通史复习测试卷:第4单元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word

第4单元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一、选择题:(共25题,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宋史。

职官志》提到:“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有利于()A. 平稳实现人事权力的转移B. 奠定重文轻武的政治局面C. 提高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D. 建立精干有效的行政体系2、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3记载,北宋曹州(今山东菏泽)商人于令仪的子侄多人考中进士。

书中还记载了朝廷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密封和誊录等方法。

该材料反映出( ) A.商人子弟开始有了科举考试的权利 B.考试内容在《四书》之内C.宋代开始打破世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D.科举考试相对公平公正3、北宋时期,枢密院长官有些是文职出身,有些是武职出身。

下表统计了北宋历朝枢密院长官文、武出身的情况。

由此可知当时()A. 边境战乱日趋减少B. 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深远C. 科举取士日渐盛行D. 以文驭武方针逐步确立4、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

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发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A.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B. 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C. 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D. 教育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5、“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又别置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悉隶三司。

”材料表明宋代的中央机构设置()A. 在唐朝的基础上有所精简B. 不再设立宰相这一官职C. 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 分化事权以强化君权6、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三省、六部、诸寺监行政体系职权回归,改变了北宋初年三省职司尽归政事堂,六部诸寺监尽为闲职,官、职、差遣交杂的局面。

这一改革有助于()A. 加强中央集权B. 提高决策效率C. 加强宰相权力D. 规范政务运作7、李孔怀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中说: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朝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的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解析版)

专题04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母题来源】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乙卷)【母题题文】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

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

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D.削弱州府权力【答案】A【试题解析】题目围绕宋代官职“通判”展开,通过对通判的建制员额、职责权限等进行阐述,从规范地方行政的角度考查通判设置目的。

为了削弱藩镇的行政权力,政府除了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废除节度使管辖驻地以外州郡的制度等措施外,在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并在“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以此分散地方官员权力,与地方知州(府)共同管理地方,起到制衡知州(府),规范地方行政的目的,故A项正确。

B项不符合题意,地方州府的长官不全是武人,“防止武人干政”并不是通判的全部职责,属于以偏概全,也不符合逻辑,“干政”是指干预朝政,而北宋设置通判主要是防范地方势力的割据坐大,与干预朝政无关。

C项不符合逻辑和史实,通判和知州(府)由文官担任,且相互制约,不利于提高军事能力。

D项主体不一致,不符合题意,宋朝在府州设通判,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并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共同构成地方州府的行政班子,一起行使地方州府权力,通判权力也属于州府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削弱州府机构权力,故D项错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宋朝地方行政,属于目的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分析解读题文材料信息的能力。

【命题方向】本题考查宋代政治——中央集权的加强。

【得分要点】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㈠背景1.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宋初统治者吸取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十宋元时期的文化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十宋元时期的文化

课时检测(十)宋元时期的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宋初的儒家学者以对待杨墨(杨子、墨子)的态度对待佛教,予以排斥。

宋中叶以后,出现士人“不学则已,如学焉,未有不归于禅”的局面。

这一变化反映了() A.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文化B.市民兴起瓦解理学统治C.政治稳定推动文化发展D.儒学对佛教的吸收融合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佛教由被排斥,到宋中期以后,出现士人“不学则已,如学焉,未有不归于禅”的崇佛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宋代理学建立,理学是儒、佛、道三教融合的产物,D项正确;儒学是社会的主流文化,A项错误;此时是理学的建立,不是瓦解,B项错误;两宋时期处于民族政权并立时期,社会并不稳定,C项错误。

2.宋明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

无论是理学的各种各样的本体论,还是“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其出发点都是()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B.探究宇宙万物本原C.吸收佛道思想精髓D.实现儒学的哲学化解析:选A理学以“三纲五常”维持封建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需要。

宋明理学是南宋以后政府的官方哲学,结合“存理去欲”“存心去欲”“格物”“格心”可知,其出发点和核心是强化儒家伦理道德,故选A 项;探究宇宙万物本原是理学的本体论,是论证儒家伦理道德是天理的哲学基础,排除B 项;吸收佛道思想精髓是宋明理学的学术渊源,排除C项;实现儒学的哲学化是从理学具有哲学思辨性而言的,排除D项。

3.《朱子语类》载:“且以饮食青之,凡饥渴而欲得饮食以充其饱且足者,皆人心也。

然必有义理存焉。

有可以食,有不可食……”这意味着朱熹()A.认为人性本质是恶B.肯定人正当的欲求C.倡导适当放纵私欲D.特别关注百姓生计解析:选B材料说明人饥渴要进行饮食属于人的正常需求,体现出朱熹对于人性正当欲求的肯定,故B项正确;A、D两项材料均未涉及,排除;材料中“有可以食,有不可食”说明可以根据人性需要进行行为调整,不是倡导放纵私欲,故C项错误。

高考历史宋元时期练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高考历史宋元时期练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练习题一、选择题:1.(2020·北京高考题)宋代自然灾害频发。

王安石认为“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他希望培育农民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

以下措施反映其救荒思想的是①实行均输法②兴建水利工程③鼓励百姓养马④低息借贷钱谷给农民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2.(2020·山东高考题)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

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3.(2020·全国高考题)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

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4.(2019·全国高考题)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5.(2018·浙江高考题)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

行省的设立旨在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6. 元朝多沿袭前代的制度,同时又有创新和发展。

下列关于元朝政治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书省替代了前代的三省,成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B.宣政院是管理西藏地区佛教和军政事务的地方官署C.行省具有地方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D.行省制的创立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7. 宋仁宗时,范仲淹等人上书称,科举“惟以词藻、墨义取之,加用弥封,不见姓字”,要求外郡推荐考生“须是履行(指行为)无恶、艺业及等者”,且“不弥封试卷”。

2020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第8讲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课件(84张)

2020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第8讲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课件(84张)

(2)庆历新政失败,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2.措施
(1)理财措施:实行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
易法等,减轻农民的负担,限制了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2)整顿军队:实行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节省了军费开支,使军队战 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3)改革科举:改考经义策论,为变法造就人才;改革选官制度,克服恩荫泛
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
认 知 深 化
1.宋代的土地政策 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直接导致的是农民身份的变化 和职业的流动,或者因职业需要和地区发展不平衡而导致地区流动。宋代商
品经济活跃,城乡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为失去土地的农民再就业或者到其
滥的弊病。
3.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4.评价
(1)取得一定成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变法的局限性:由于用人不当,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3)新法的变质:成为党争和聚敛钱财的工具,变法的精神被完全改变。
二、宋元时期的经济
1.农业的发展
(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
(2)官方贸易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加强友好往来。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4)对外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
4.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宋 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古代中国的经 济重心。 5.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中举为官;流行“榜下捉婿” 的风习;官商分利原则运用广泛,出现了盐引、茶引等各种禁榷商品的转卖 凭证,众多商人与官府合作,地位尊崇。

2020届高三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测试试题

2020届高三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测试试题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2018·湖南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二)北宋建立后,中枢体制上改变了唐朝三省制下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的权力运行模式,而是以中书、枢密分掌民政与军政的二府制下按照“依事系任”的原则进行事权分割。

此变化说明( )A.中枢机构的职能更加明确B.中央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C.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D.中枢制衡体制遭到了破坏解析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制衡,二府三司制“依事系任”进行事权分割,而没有制衡体制,故选D项。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制约,A项错误;由三省六部制到二府三司制并没有体现中央官僚机构的进一步膨胀,B项错误;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是在秦朝,C项错误。

答案 D2.(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三)宋代历朝皇帝不仅访书、藏书、刻书,而且带头读书,提倡读书。

结果宋代文武大臣读书蔚然成风。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印刷技术日益进步B.注重文治的基本国策C.理学强调格物致知D.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解析根据材料我们不难得知,宋代文武大臣读书蔚然成风是由于皇帝的诱导和提倡,宋朝实行“重文轻武”和“文人治国”,这一切使得宋代读书蔚然成风,故选B项。

答案 B3.(2018·福建福州适测)以下是有关古代“通判”一职的史料记载。

A.通判一职的设置始于南唐B.南宋通判的职权有名无实C.通判行使地方最高行政权D.通判发挥过地方监察作用解析据材料“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可知通判行使监督权,故选D 项。

材料“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南唐书”可知南唐时已有通判,但未知始设于南唐,A项错误;材料“有按察之名,无事权之实……督经总制钱为职业”可知没有监察的实权,但有“督经总制钱”的权力,故B项错误;地方行政权由州郡长官行使,C项错误。

答案 D4.(2019·广东肇庆模拟)北宋进入《宋史》的官员46%来自寒族。

南宋非官僚家庭出身的进士,1148年为56.3%,1256年为57.9%。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4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 第8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4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 第8讲 宋元时期的政治

第8讲宋元时期的政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某某某某三模)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

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

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

宋朝的这一传统( ) A.保证了宋王朝某某久安B.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C.完善了古代的监察制度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力解析:选B 材料分两层信息,第一层是宋朝台谏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说明宋朝台谏官权力大,第二层中宋太祖的规定“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说明宋朝文人地位大大提高,综合两层信息可知宋朝文官位高权重,这便大大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故选B项;宋朝重文传统只会有助于政治清明,起不到保证宋王朝某某久安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中宋朝台谏官的权力设置延续了前代制度,因而宋朝这一传统并非是对古代监察制度的完善,排除C项;宋朝台谏官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主权力,但起不到有效制约的作用,排除D项。

2.(2019届某某某某二模)宋代“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

朝廷通过授予“职”来体现文官的特殊地位,其多为进士出身,如太宗时期入龙图阁者,“一经此职,遂为名流”。

据此可知,宋代( )A.国家机关行政效率提高B.中枢权力机构不断完善C.科举制度功能得以加强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解析:选C 通过题干可知,在宋代,文官被朝廷授予“职”来显示其特殊地位,而文官大多为进士出身,说明通过科举考试来取得“职”的功能增强了,故选C项;宋代“‘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可知其行政效率有所降低,排除A项;题干提及了宋代的“‘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并没有详细地介绍其中枢机构的变化情况,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朝就已经完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转变,排除D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八【宋元时期的政治】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唐代宗最初设置的枢密使由宦官担任,只是在禁中掌管军机文书。

宋代枢密院成为主管军事事务的最高机关,其长官枢密使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等合称为“宰执”,共同负责军国政要。

这表明宋代()A.枢密院地位明升暗降B.中枢机构适时进行革新C.统治者治国重文轻武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解析:选B宋代枢密使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等共同负责军国政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唐代枢密使和中书省职责,体现了中枢机构适时进行革新,故B项正确;宋代枢密院地位大大提升,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重文轻武的治国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削弱相权,体现不出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尖锐,故D项错误。

2.唐代三省以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序分工;北宋前期的中枢部门则在其管辖权限内实现了决策、执行一体化。

这一变化()A.避免了决策失误B.有利于权力制衡C.削弱了宰相职权D.提高了行政效率解析:选D从唐代三省程序分工到宋代前期在其管辖权限内实现了决策、执行一体化,可提高行政效率,D项正确;材料的做法可以减少决策失误,但不能避免,A项错误;“决策、执行一体化”,不利于权力制衡,也做不到削弱宰相职权,排除B、C两项。

3.(2019·永州模拟)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

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

此规定()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B.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解析:选D材料意在说明宋太祖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故D项正确;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力度,有利于减少地方官员滥用职权、贪污腐化现象,“防止了”“遏制了”表述过于绝对,A、C两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加强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并没有涉及“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排除B项。

4.宋代在京师、州城乃至县城,往往竖立“科甲功名”牌坊表扬地方在科举上有成就的士人。

地方学校的各类建筑物往往也会在命名时采用科举入仕的著名官宦的姓名,或者取名为魁星、文昌(皆为科举神)。

上述举措()A.体现出科举制发展到完备程度B.导致地方获得了部分选官权力C.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D.有助于扩大科举的社会影响力解析:选D宋代竖立“科甲功名”牌坊来表扬科举入仕的士人,或采用科举入仕的著名官宦的姓名和科举神来命名学校建筑物,这是对科举制的重视,有助于扩大科举的社会影响力,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发展的措施,因此体现不出科举制发展到完备程度,故A项错误;科举制下地方不可能获得部分选官权力,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轻武,故C项错误。

5.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

据此推断,北宋制度设计()记述出处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文献通考》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警,此制兵得其道也。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朱子语类》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A.通过分化兵权铲除割据基础B.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C.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D.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解析:选D表格中《文献通考》说明地方势力被消除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朱子语类》说明地方权力被收之后致使地方无权,导致外族入侵时地方没有足够对抗的实力,故D项正确;A、B、C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

6.南宋宁宗、理宗都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由老臣或权臣担任,处理军国大事,位高于宰相。

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君主决策的失误B.使宰相制度渐趋完善C.进一步确立君主专制D.对宰相权力进行约束解析:选D“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处理军国大事,位高于宰相,这说明统治者目的是为了制约相权,加强皇权,故D项正确;A、B、C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

7.据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所载本年登科进士601名中,平民出身417人,占69.38%。

这说明()A.科举制在南宋发展至黄金时期B.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C.南宋皇帝开始总揽取士的大权D.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解析:选D“本年登科进士601名中,平民出身417人,占69.38%”说明平民占有科举制录取人数的一定比例,说明科举制度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D项正确;题干中没有各朝代科举制数据对比,A项错误;B、C两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南宋宁宗时,已快亡国,皇帝时时下手条,当时称为“御札”,这激起群臣愤慨,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这从本质上说明()A.群臣对即将亡国的不满B.南宋末期君主专制加强C.宋代相权仍有传统地位D.群臣对宁宗专制的不满解析:选C解题的关键在于群臣对宁宗“时时下手条”而“事不出中书”表示愤慨,即将亡国不是材料关键所在,故A项错误;南宋末期因战乱影响,君主专制削弱,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群臣对宁宗“时时下手条”而“事不出中书”表示愤慨,说明当时决策体制完善,中书门下仍有一定的决策权,故C项正确;群臣对宁宗专制的不满仅是材料的现象,而非本质,故D项错误。

9.“(元代)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

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据此材料,史家认为的“元承宋制”表现为()A.中书省与行省制B.中书省和枢密院C.枢密院与宣政院D.行省制与御史台解析:选B材料“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家认为的“元承宋制”表现为中书省和枢密院,故B项正确;行省制和宣政院是元朝创设的,故A、C、D三项排除。

10.《元史》载:“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材料中所说的制度()A.为后世历朝历代继续实行B.造成了分裂割剧局面C.利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发展D.自此取代了郡的设置解析:选C元朝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也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有效形式,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发展,故答案为C项。

A项说法绝对,明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排除;行省制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郡的设置早就被取消,排除D项。

11.许有壬云:“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虞集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

”《元史》中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这表明元朝行省的独特之处是()A.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B.是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C.是地方最高军事机构D.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两重性解析:选D依据“分天下之治”“分行省以治外”“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信息分析可知,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且是朝廷派出机构,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即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两重性,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全面,排除。

12.(2019·滑县联考)元代秤锤上铸(刻)的铭文,除使用汉字外,还铸有回鹘蒙文、八思巴(藏族宗教首领)文和波斯文等三种文字。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元代()A.城市繁荣,人口众多B.文化发达,泽被东西C.疆域辽阔,对外开放D.民族融合,社会和谐解析:选C元代秤锤上铸(刻)多种文字,这说明元代的疆域空前辽阔,民族和对外经济交流比较频繁,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皆无从体现,排除。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朝的京师与各州县,均设有店宅务,负责对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

京师的左右厢店宅务,设“勾当店宅务”一员,“勾押官”各三四员,“掠房钱亲事官”各四五十名负责招租、收租,另有“修造指挥”各五百人。

店宅务的账目管理非常周密、严格,店宅务每日需要登记的账簿多达二十八种,包括旧管入库簿、赁簿、欠钱簿、新旧界倒塌屋簿等。

由于店宅务公屋具有廉租房性质,政府对租赁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应监官、典押公文人员、作匠之类,在京管辖两务官吏,不得承赁官宅、舍屋、地段,违者杖一百以上”在京城拥有房产的市民,也不得承租汴京店宅务的公屋。

——摘编自吴钧《宋朝的廉租房制度堪称完备》材料二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财政支持。

在住房保障方面,美国的一大特色是通过立法保障来实施各项措施,《住房法》规定政府必须为低收入者提供较低租金住房,其租金一般不到私有住房租金的一半。

而英国则是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摘编自陈小春、杨鹏《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廉租房制度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推行廉租房制度的背景。

(11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原因。

(6分)(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上述举措对我国改善居民住房问题的启示。

(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一共四句话,概括归纳每一句话即可;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所学来回答,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和现实需求等方面来回答。

第(2)问,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各国努力恢复和发展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不断发展,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逐步完善。

第(3)问,根据宋朝的廉租房建设,可以看出政府在其中起的重要作用,因此对我们的启示是以政府为主体,构建住房保障体系;根据材料二中二战后西方国家的住房保障制度,给我们的启示有:一是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强监管,建立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另一方面要增加政府资金投入,比如可以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或者提供房屋租金补贴等。

答案:(1)特点:设机构直接管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账目管理周密;资格审查严格等。

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壮大;科举制度及文官政治的推动;人地矛盾突出;市坊界限的打破;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影响。

(2)战争的破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以政府为主体,构建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加强监管,建立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