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诊断
澄迈 5 10 79 0 海 南 省 澄 迈 县 人 民 医 院 放 射科 ,海 南
【 关键词 】 腹膜纤 维组织 细胞瘤 ;c 诊断 T 【 中图分类号 】R 3 . 755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 5 7 (0 0 7 0 8 — 2 0 7 8 1 2 1 )1 — 12 0
( 至肾静脉水平 ) 膈 ,6例 位 于下腹部 ( 肾静 脉到髂 总动 脉 起始部 ) ,3例位于全腹及盆腔 内。
22 肿瘤大小形态 . l 均 表 现 为 巨大 的实 质 性 肿 块 ,其 3例
分化形 成组 织样 细胞 和纤 维样细胞 :③原始 问叶细胞起 源 ,
部分向成体纤维细胞分化 ,起 源与分化均于组织细胞 无关 。
远处转移 ,病 理类 型 复杂 ,特别 是 腹膜 后 肿瘤 部 位 较深 , 又有一定扩展余 地 ,发 病初期 往往 无 明显症状 ,随着肿 瘤 增大 ,压迫或侵及 周 围脏 器 时才 发 现 。C T表现 缺 乏 特 异 性 ,术前定性诊断困难 ,确诊仍需病 理检查 。笔者 就 1 3例
3 讨 论
31 临床病理学特点与分型 .
腹 膜 后 恶 性 纤 维 组 织 细 胞 瘤
探讨。
是 原 发 性 腹 膜 后 肿 瘤 的 一 种 ,一 般 肿 瘤 体 积 较 大 , 占腹 膜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
我科 自 2 0 0 0年 以来 ,C T诊 断原发 腹膜后
细 胞 和 组 织 细 胞 样 细 胞 为 主 要 成 份 ,伴 有 数 量 不 高 的 单 核
注入 浓度为 30 g m 的碘海 醇 10 l 5m / l 0 m ,注射 流率 为 2 5~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价值(附27例分析)
对 肿 瘤 的 位 置 、 小 、 态 、 度 、 份 、 缘 、 周 围 邻 近 组 织 的 关 系 及 增 强 扫 描后 C 大 形 密 成 边 与 T的 影像 学 资 料 进 行 分 析 ,T显 C
示 原 发性 腹 膜 后 肿 瘤 的敏 感 性 达 10 , 位 正 确率 为 7 . % ( 12 ) 良恶 性 定性 诊 断 率 为 6 .% (8 2 ) 结 论 C 0% 定 7 8 2/ 7 , 67 1/7 。 T对 原 发 性 腹膜 后 肿 瘤 的定 位 及 良恶 性 的判 断 有 较 高 价 值 。 关键 词 : 发 性 腹 膜 后 肿瘤 ; 层 摄 影 术 ;T诊 断 原 体 C 中 图 分 类 号 :7 0 4 ; 7 54 R 3 .4 R 3 .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4 2 20 )6— 5 0—0 17 5 1 (0 8 0 0 1 3
( eat etfC , a t gT m r o i l N n n 2 3 1 C ia Dp r n T N no u o s t , at g2 66 ,hn ) m o n H pa o
A s a t 0 jcie T v s g t C a rs f r a t p ro e l epa m ( R . e o s C n ig f 7 c ss i ah b t c : b e t o i et a Tf t e i r r r ei n a n o l s P N) M t d T f dn s a e wt p t・ r v n i e e u op m y e o t s h i o2 h
腹膜 后肿 瘤 的种类 繁 多 , T表现 缺 乏特 殊 性 , 别 C 鉴 诊 断常有 一 定 困难 。本 文 分 析 总结 了 经病 理 证 实 的
腹膜后肿瘤的CT与MRI诊断与鉴别
●概述 • >腹膜后肿瘤组织学分类 • >与脏器来源肿瘤不同的CT与MRI征象,无 喙征、器官掩盖征、器官包埋征、供血动 脉突出征 • >提示来源的征象:钙化、坏死、脂肪、黏液 基质、胶原纤维、强化特点、几种MRI征象
●原发性腹膜后常见肿瘤分类 一、间叶组织来源肿瘤
1、脂肪来源 • 脂肪瘤与脂肪肉瘤:脂肪瘤为近似皮下脂肪密度及信号,不同 类型脂肪肉瘤体积较大、混杂密度及信号、有强化 2、平滑肌来源(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 • >平滑肌肉瘤:次常见肉瘤,边缘清楚,位于血管内或血管外, 信号及密度不均,强化明显 3、纤维组织来源(纤维瘤、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见于中老年,边缘清楚的团块,包绕 腹膜后血管,轻度至明显强化 4、脉管(血管、淋巴管)组织来源:血管瘤、血管外皮瘤、血 管肉瘤、淋巴管囊肿(淋巴管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1腹膜后副神经节瘤
• 轴位增强CT,肿块位于腹主动脉与左肾之间 (箭),肾静脉受压、弧形前移
图2 左肾AML
• 冠状位CT增强扫描重组图,左肾下极肿瘤 与 肾实质交界呈鸟嘴状(喙征)(箭)
•
CT与MRI上有助于推测肿瘤性质及来源的征象如下。①钙 化:神经节神经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血管瘤及神经母细 胞瘤。②坏死:高恶性度肿瘤如平滑肌肉瘤。③脂肪,呈CT低 密度 (-40〜-120HU)、T1WI高信号及T2WI中高信号,脂肪抑制 序列为低信号,见于脂肪瘤、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血管肌脂 肪瘤、髓样脂肪瘤。④均匀低密度:神经纤维瘤。⑤黏液样基 质,呈T2WI高信号及T1WI低信号,注射对比剂后可见渐进性强 化。含黏液基质的病变包括节细胞神经瘤、神经鞘瘤、神经纤 维瘤、黏液样脂肪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神经节神经母 细胞瘤及恶性周围神经肿瘤。⑥胶原纤维,T1WI及T2WI均为低 信号,增强扫描缓慢强化。含有胶原纤维的肿瘤包括神经纤维 瘤、节细胞神经瘤、平滑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 周围神经肿瘤、纤维肉瘤及腹膜后纤维化。⑦强化显著的肿瘤: 副神经节瘤、血管瘤、血管外皮瘤、Castleman病。⑧其他强化 特点:无强化,见于良性肿瘤。早期强化、廓清迅速,见于 Castleman病及其他良性病变。早期强化、缓慢廓清或不廓清, 大多数为恶性肿瘤。延迟强化,见于良性肿瘤与含有黏液基质 的恶性肿瘤如黏液样脂肪肉瘤及平滑肌肉瘤。
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
定性 准确 率 为 7 0 . 0 ( 7 / 1 0 ) ; ② 脂 肪肿 瘤 : 定 位 准确
率为 1 0 0 . 0 ( 7 / 7 ) , 定性 准确率 为 8 5 . 7 ( 6 / 7 ) ; ③淋 巴组 织肿 瘤 : 定 位准确 率 为 8 3 . 3 ( 5 / 6 ) , 定性 准 确率 为5 0 . 0 ( 3 / 6 ) ; ④ 神 经 源 性肿 瘤 : 定 位 准确 率 为 8 4 . 6 %( 1 1 / 1 3 ) , 定 性准 确率 为 6 1 . 5 ( 8 / 1 3 ) ; ⑤纤 维 瘤 、
顾 性分析 我 院 4 6 例 原发 性腹 膜后 肿 瘤 患者 的 临床 资 料 , 8例 行 平 扫 , 3 8例 行 平扫 加 增 强 扫描 , 对
C T 定位 定性 准确度进 行计 算 , 对 本组 患者 的 MS C T表 现进行 分析 。结 果 : ①4 6例 原发性腹 膜后 肿
瘤 患者 , 良性肿瘤 1 8例 , 恶性 肿 瘤 2 8例 。其 中间叶 组 织来 源 3 1 例, 1 2例 良性 , 1 9例 恶性 ; 神 经 组 织 来源 1 3 例, 5例 良性 , 8例 恶性 ; 生殖 细胞 来源 1例 , 良性 ; 不 明来 源 1例 , 恶性 。②MS C T 准确 定
为生殖 细胞来 源 以及来源 不 明。 2 肿瘤 组 织 学 类 型及 其 C T 表 现 见 表 2 。对
1 临 床 资 料 本 组 原 发 性 腹 膜 后 肿 瘤 患 者 4 6 例, 其 中男 2 7例 , 女1 9例 ; 年龄 2 8 ~6 7岁 , 平 均 年龄 5 5 . 3 土1 2 . 3岁 ; 主要 临床症 状 为腹 部包 块 、 腹胀、 腹部 不适、 消瘦 以及血尿 等 。其 中体检 中发现 , 没有 出现任 何 症状 的患 者 为 1 3例 ( 2 8 . 3 ) 。手 术 病 理 证 实 1 6
腹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CT定位诊断分析
4 结 论
【] Pl aiM, hor uiD, i r o e 1ra n fpr hrl 3 ivk C i moz a u Kz i u A,ta.ag g o ei ea id I i p nreset mos i ahlg r lin pc r lei J.u ev aht r t p tooi c r ao : io a rv w[ E r h u wh coet ti e ] J
织来 源 , 目前腹膜后 间隙肿瘤影 像学检 查 的首选 方法 , 是 能
副神经节瘤 1 , 例 平滑肌 肉瘤 1例 , 成熟畸胎瘤 1 , 例 表皮样囊
肿 1 , 例 嗜铬细胞瘤 1 。由 2位中级 以上影像诊断 医师共 同 例
阅片并对定位征象达成一致意见 。具体 C T定位征象结果为肿
膜后 肿瘤患者 C T资料。结果 结合相 关文 献 , 分类汇 总相 关 C T定位征 象。 备 3种征 象的 1 , 具 例 具备 5种征 象的 3 , 例 具 备 6 以上征 象的 5 。 种 例 结论 腹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征
为腹 部 原 发 性腹 膜 后肿 瘤 , 中男 6例 , 3例 , 者 年 龄 其 女 患 2 2岁 ~ 6岁 , 5 平均年龄 4 5岁。
tser ss ] t su dQ,0 5 2 ( )2 9 2 0 i u a e[ . r o n s s a JUla 2 0 ,1 4 :5 — 7 . ( 收稿 日期 :0 0 1- 7 2 1— 1 1 )
声像图特征的识别 , 再结合 一些临床资料
【 钱蕴秋. 1 ] 超声诊断学【] M . : 四军 医大学 出版社 ,0452 西安 第 20 :7 .
科室影像讲座系列之如何诊断和鉴别腹膜后肿瘤
1.3、神经源性良性肿瘤:包括神经纤维瘤、神经 鞘瘤和神经节、副神经节瘤(腹主动脉旁异位嗜铬细 胞瘤),通常位于脊柱两旁,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 组织肿块,密度可从水样到肌肉密度,增强实性部分 明显强化。
腹膜后肿瘤较为少见,发病率仅占全身肿瘤的0.32.0%,其中以间叶组织肿瘤多见,多为恶性(占80% 以上),以肉瘤多见。腹膜后肿瘤由于生长部位深, 周围器官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所以诊断困难,除 少数内分泌性肿瘤外,大多数病人就诊时肿瘤已相当 大。
二、腹膜后间隙范围
后腹膜腔前界为壁层腹膜,后界为腹横筋膜,上 起隔肌,下止盆隔,两侧以腰方肌外缘为界的潜在间 隙,故亦称腹膜后间隙。
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母细胞瘤、 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肉瘤
生殖细胞源性 良性畸胎瘤
恶性畸胎瘤、卵黄囊瘤(内胚窦 瘤)、绒毛膜上皮细胞癌、精原 细胞瘤
淋巴组织 淋巴瘤(惰性)
恶性淋巴瘤、转移瘤
脂肪瘤、淋巴管瘤、纤 间叶组织 维瘤、血管外皮瘤、平 (占20-60%) 滑肌瘤、横纹肌瘤、间
(一)腹膜后间隙交通: 肾前、后筋膜及侧锥筋膜将腹膜后间隙分为三个解 剖区,即肾旁前间隙、肾周间隙和肾旁后间隙。 ➢ 1、肾旁前间隙:位于腹后壁的壁腹膜、侧锥筋膜 和肾前筋膜之间区域,内有胰腺、十二指肠降部、 水平部及升部,升、降结肠等器官。 ➢ 2、肾周间隙:位于肾前筋膜与肾后筋膜之间的区 域,内有肾上腺、肾、肾脂肪囊和输尿管腹段等。
的腹膜外脂肪层使两侧在前方潜在相通。 ➢ 5、盆腔的病变可直接蔓延至腹膜后三个间隙,直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5例CT诊断价值探讨
证 实的临床资料完整者 2 5例 ,分 析 其 C 表 现 ,探 讨 C 诊 T T
断价值 。
1 资 料 与 方 法
近结构受压推移 ;1 饲手 术病 理藤痰 的恶 性肿 瘤除 恶性 畸 9 胎瘤 、平滑肌 肉瘤及横纹肌 肉瘤名 l 宙 : 椤显示轮癣光 整 、边 缘
清 晰 外 ,其 余 均 表 现 为 轮 廓 不 光 整 ,与 周 围脏 器 界 限不 清 晰
畸 胎 瘤 、精 原 细 胞 瘤 及 恶 性 神 经 鞘 瘤 各 1 。 例
.
22 C . T表现 与诊 断 : 例手 术病 理 证实 的 良性肿 瘤 C 6 T表 现除 1例平滑肌瘤显示与膀胱及子宫后壁 间分 界不 清外 ,其 余 均表现为形态较规则 ,与邻近结构 间界 限清楚 的肿块 ,邻
判 断 的 准 确 率 为 8 . ( 12 ) 40 2 / 5 ;病 理 组 织类 型判 断 准 确 率 为 3. % (/ 5 。结 论 C 对 原 发 性 腹 膜 后 肿 瘤 定 20 82) T
位 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 键 词 】 腹 膜 后 肿瘤 ;体 层摄 影 术 ,螺 旋 计 算 机 ;诊 断 ,计 算 机 辅 助 关
tc 8 0C 机 扫 描 ,层 厚 5 0 mm、层 距 5 1 el 0 i T ~1 ~ 0mm, 扫 描
肿瘤术前 C T检 出率 1 0 0 ( 5 2 ) 0 . 2 / 5 ;术 前 定 位 正 确 . 率 8 . 8o ( 2 2 ) C 良 恶 性 判 断 准 确 率 8 . 2/5 ; T 40 ( 1 2/ 2) 5 ;术 前 病 理 组 织 类 型 判 断 准 确 率 3 . 20
1 0 5 2 5 01 0 .
5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价值分析
【 中图分类号lR6 . 5 5 6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文章编号】l7 — 7 22 0)ob一 I I 0 4 0 4(0 81() 02一 l 6
肿 瘤 有 种 类 繁 多 、发 现 晚 、 体 积大 的 特 点 , 别于 其 它 肿 瘤 。原 区 发性腹膜后肿瘤种类繁多 , 根据肿瘤组织学起源不同常将其分为
得 了 良好 的 诊 断效 果 , 其 资 料 作 一 回顾 性 分 析 。 就 1 资 料 与方 法 1 1 一 般 资料 .
以下 4大类型 : 间叶源性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残留胚胎组织起 源 肿 瘤 和 来 源 不 明 或 不 能 分 类 的 肿 瘤 。 原 发 性 腹 膜 后 肿 瘤 约 5 %~9 %为恶性 , 5 9 本组以 良性肿瘤相对比较少( 2 , 1 例) 考虑与病
而起相应症状 。
临床 症状有 腹部包块 2 倒 、腹胀 痛 6 、腰 背痛 9 、发 热 2 8 例 例
例、腹水 1 例和不规则阴道流血 i 例等, 另有血尿、下肢疼痛等患者。
13 C . T诊 断方 法 本组 病例 采用西 门子公 司 Se n ig a p y snain 1 ime sB o rp h e st 6 o
1 2 临床 表现 .
表 现 可 多种 多样 。 肿 瘤 增 大 后 可触 及 腹 部 包 块 并 有 腹 胀 、腹 痛 及 消 化 道 症状 。压 迫 肾 脏时 出现 泌 尿 系统 症 状 , 犯 神 经 时可 出 侵 现 腰 痛 , 迫 下 腔 静 脉 时 出 现 下 肢 水 肿 , 组 患 者 临 床 首发 症 状 压 本 为 腹部 包块 2 8倒 、腹 胀 痛 6例 、腰 背痛 9例 、发热 2例 、腹水 l 例 和 不规 则 阴道 流 血 l例 , 为肿 瘤 压 迫 、 阻塞 或 侵 及 邻近 脏 器 均
腹膜后肿瘤CT诊断
n ur a hi r lke y O e o e op t c we e i l t b f und r und a o ad e l l d n ii ps s r na g an a d lo oa .Fi o s i c t m a nd di os br hito y o a a p e t mor a e ma nl i t i ut r un dn y, u r i y d s rb e a o d ki e whie e a g d l m p de d s rbu e a o h o t n .The l nlr e y h no i t i t l ng t e a r a va e
d a e e um orha i nii a e i if r nta edi g ss Co c u i n C' i m t roft sno s g fc nc n d fe e i bl a no i. n l s o I 、ha e t i x e to u s a c r a n e t n fS — p rort o i gn i fr t op rt ne um or ofr t o rt e lt e i iy f r d a oss o e r e io alt , e r pe ion a um or ,ofw hih s m e p t ol gy s y e c o a h o t lsa
CT a no i f Re r pe iO a m o s Di g s s o t O r t ne lTu r
M A — u S ONG Lih a, H CHa — u , i ,ta o h iLIJe e l
Be n a cT h s t l, i ig 1 0 3 , hia i Ji g c n g o pia Bej n 0 0 6 C n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
8
腹膜后隙retroperitoneal space:位于后腹壁的壁腹膜与腹内
筋膜之间,上起自膈,下至骶骨岬,两侧向外连于腹膜下筋
膜。
9
CT扫描技术要点
一、(1)扫描前禁食4~6 h。(2)检查前lh口服1.5 % ~2.0%泛影葡胺水溶液500~800 ml, 为使小肠远 近端均显影,临检查前加服300~500 ml。 (3)增强扫 描,肘静脉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80-100ml,注射流率2 -3ml/s,需延迟扫描。 二、扫描范围为剑突下至耻骨联合,病灶大时层厚为5- 10 mm,层距亦为5-10 mm ,连续扫描,若疑为小病变 需1~5 mm 薄层扫描 。 三、窗宽:WW350-400。窗位:WC35-40。 四、多方位重建,多数病例需薄层重建冠状位、矢状位 、必要时曲面重建。
95
1.什么是传统机械按键设计?
传统的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压按键触动PCBA上的开关按键来实现功 能的一种设计方式。
传统机械按键结构层图:
按键
PCBA
开关键
传统机械按键设计要点:
1.合理的选择按键的类型,尽量选择 平头类的按键,以防按键下陷。
2.开关按键和塑胶按键设计间隙建议 留0.05~0.1mm,以防按键死键。 3.要考虑成型工艺,合理计算累积公 差,以防按键手感不良。
10
腹膜后肿瘤分类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种类繁多,根据肿瘤组织学起 源不同常将其分为以下4大类型:间叶源性肿瘤、神 经源性肿瘤、残留胚胎组织起源肿瘤和来源不明或不 能分类的肿瘤。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约80% 以上为恶 性。腹膜后腔由于解剖位置隐匿,发生此处的肿瘤早 期常缺乏自觉症状,当肿瘤长至较大时,患者常因触 及腹部包块或因肿瘤压迫、刺激邻近脏器产生相应症 状而就诊,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意义
器及输尿管分别为 5例、 5例和 6例; 中证实为 5 、 术 例 6例和 6 术前 C 例。 T检查诊断大血管 、 围脏器及输尿管有无侵犯的灵 周
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6 %、2 8%、0 %,3 9 %;0例患者均在 C 0 9 %,3 10 8 %、6 3 T影像学 资料指导下顺利完整切除肿瘤 。结论 术 前多层螺旋 C T检查能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方案 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 关键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 血管 ; 输尿管;多层螺旋 C T
以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 准, 断 MS T诊断的准确 判 C 性 。以 MS T诊 断侵犯为 阳性 ,手术及病理诊断侵犯为真阳性 C ( ; C A)MS T诊断 侵犯 ,手 术及 病理 诊 断无侵犯 为假 阳性 ( ; B) MC S T诊 断无 侵犯 , 手术及病理诊 断侵犯为假 阴性 ( )M C c ; S T诊
・
临床 研 究 ・
20 1第8第 期 0年 月 4 3 1 卷
原 性腹 肿瘤术 层 发 膜后 前多 螺旋c 检查的 床意 T 临 义米
李忠 山 邱万寿 1 王天宝 1 李 玺1王 劲2
(.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 , 广东广州 5 0 3 ;. 16 0 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射科 , 广东广州 5 0 3 ) 160 【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 多层螺旋 C T检查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 的指导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 0 5年 1 ~20 月 08
2 结 果
术前 M C S T检查诊 断大血管、周围脏 器及输尿 管受侵犯者 55及 6例 , 中及病理分别证 实为 3 5和 5例 ; 、 术 、 无侵犯 者 2 、 5 2 及 2例, 5 4 术中及病理分别证实 2 、4 2 例 。 32 及 3 实际侵犯者分 别 为 5 6和 6例 ( 、 均为恶性肿瘤 )未侵犯 者为 2 、4和 2 , 52 4例 。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介绍
病理--多形性未分化肉瘤
(即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病理特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中老年人常见,四 肢及躯干好发,发生于腹膜后较少见,一般境界较清,可 有假包膜,位于深筋膜或肌层,切面灰白、灰红或灰黄, 可见坏死、出血或囊性变。镜下一般分为四型:车辐状多 形性型(19例,40.4%)、黏液膜型(6例,12.8%)、巨 细胞型(4例,8.5%)和黄色瘤型(炎症型,18例,38.3 %)。按WHO病理组织分级,G 级7例,占14.9% ;G21 1例,占23.4% ;G,级19例,占40.4% ,G4级10例, 占21.3%。
Case 3
女,61岁,左腰部不适2年余 无血尿。
脊柱左侧旁、主动脉与左肾之间可见一以等密度为主的软组织肿块, 肿块形态不规则,与左肾、左腰大肌接触部分部分界不清,肿块内可见 小片状低密度囊变区。 意见:左侧腹膜后恶性神经鞘瘤并侵犯左肾及左腰大肌。
病理--后腹膜恶性神经鞘膜瘤
Case 4
病理:神经鞘瘤(雪旺氏细胞瘤)。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氏细胞瘤,可发生颅神经、脊髓、颈 部、纵隔等部位,发生于腹膜后腔较少见,国内资料为神 经鞘瘤占腹膜后肿瘤的10.6%,大多数是良性,肿瘤易坏死 发生囊性。影像特点,1.边界清楚,光滑,2.多有囊变,3. 病变多靠中线,如脊椎旁、纵隔等,有部分病例可出现椎 间孔扩大或脊椎改变。
Case 9
男 55岁 腹痛10天 行CT检查
病理--腹膜后高分化平滑肌肉瘤
腹膜后间隙肿瘤,80%为恶性.平滑肌肉瘤表现为:近似肌肉 密度的软组织密度的软组织肿块,中心多有坏死或囊变,因而CT 扫描中心多呈水样密度区,形态不太规则.若坏死区较大可能表 现为类似厚壁囊肿,肿瘤内有出血时,囊腔内可出现高密度.强化, 病灶边缘可出现强化{良性平哗肌肉瘤中心也可出现坏死,因此 它不是区别良恶性的标准!}.
腹膜后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影像学表现
CT/MRI: 1.不规则有分叶无包膜的软组织肿块,瘤内可有不同程 度的坏死、囊变、出血。极少数可为完全囊性肿块。 2.早期肾周受压向外、向下移位,肾皮质完整。晚期肾 脏受累并可侵犯脊柱旁组织。 3.80%以上肿瘤可见钙化,以斑点状和细砂样钙化最常 见,也可为环状、块状或不规则钙化。 4.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实质内见紊乱的肿瘤血管,坏死 囊变区显示清楚。 5.肿瘤易越过中线侵犯对侧结构,并包埋大血管,腹膜 后淋巴结广泛肿大。
平滑肌肉瘤
类同肌肉密度(信号),内多小 囊变,易累及邻近血管;弥散受 限明显;增强多呈中等程度渐进 性强化,易血行转移,淋巴结转 移少见
中老年女性,易复发,可远 处转移
神经母细胞瘤 80%以上肿瘤可见钙化,以斑点状 90%以上发生于5岁以下,其
和细砂样钙化最常见
中2岁左右是高峰期,男性
稍多见
小结
腹膜后肿瘤 高分化脂肪肉瘤 去分化脂肪肉瘤 粘液样脂肪肉瘤 多形性脂肪肉瘤
女,71岁,发现腹膜后占位18天。病理:平滑肌肉瘤
右肾门处可见实性团块影,测CT值约40Hu,动脉期测CT值约78Hu,静 脉期测CT值约123Hu,延迟期测CT值约121Hu,内可见小点片状低密度 无强化区,邻近下腔静脉受挤变形、移位。
女,71岁,发现腹膜后占位18天。病理:平滑肌肉瘤
右肾门处可见实性团块影,MRI平扫呈等稍长T1、等稍长T2信 号,DWI序列其内实性成分弥散明显受限,内可见小片状囊变 灶,邻近下腔静脉受挤变形,胰头受挤前移。
高度恶性,侵袭性高 75%患者中早期可转移至肺
LOGO
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膜后间隙分区
解剖
肾旁前间隙:后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向上延伸 至肝脏裸区,向下经髂窝与盆腔腹膜后间隙相通。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纤维肉瘤
(四)淋巴源性肿瘤: 1. 淋巴管瘤是由于淋巴管先天发育畸形或某些原因引起发病 部位淋巴液排出障碍造成淋巴液储留,导致淋巴管扩张增 生而形成的淋巴系统良性肿瘤,儿童多见,男女发病率大 至相等,多沿血管轴分布,呈多房、薄壁、水样密度肿块, 边界清楚葡甸生长,多房囊内分隔为特征,增强后分隔可 轻度强化。 2.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沿大血管 走行周围生长,易发生在中年男性,腹膜后淋巴瘤初期表 现为腹膜后某一区域多发的软组织密度结节影,边界清楚; 病变进展时,结节可相互融合成分叶状团块,内可见坏死, 增强呈轻度强化,当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后方淋巴结肿大 为主时,将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向前推移,致其显示不清, 呈“主动脉淹没征”;增强可鉴别增大的淋巴结和血管影, 显示血管被包绕和移位的情况。
三、腹膜后肿瘤常推压腹膜后脏器和大血管使之移位,定位征
象主要有: (1)肿瘤与腹膜内器官间存在脂肪间隔可提示肿瘤来自腹膜后。 ( 2)腹膜后器官如胰腺、十二指肠向前移位,升、降结肠 前外 侧移位,肾脏明显旋转和移位,是上腹部腹膜后肿瘤的定位 征象。 ( 3)肿块紧贴腰大肌,腰大肌增宽或受压变形,密度不均,肿 瘤与相邻后腹壁或盆壁肌肉脂肪间隙不清或消失。 ( 4)肿瘤包裹主动脉或下腔静脉,腹腔大血管向前及向对侧移 位。 (5)肿瘤推压肝叶后缘的脂肪影前移; 肿瘤位于骶尾椎前,与 相邻盆壁肌肉脂肪间隔消失; 。
腹膜后畸胎瘤
畸胎瘤
鉴具有一定特征, 下列征象有助于鉴别定性诊断: ①良性腹膜后肿瘤边缘较光滑,密度均匀,其周围组 织器官无侵犯,而恶性肿瘤边缘不清,邻近组织器 官多有侵犯。 ②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CT表现为均匀液性低密度,边 界清楚,壁薄无强化。 ③神经源性腹膜后肿瘤多靠近中线沿脊柱两侧分布, 脂肪肉瘤多见于肾周围。 ④畸胎瘤为混合密度肿物,如含有脂肪、高密度钙化 等,为其特异表现 。
原发腹膜后肿瘤72例CT诊断的体会
12 2 1 大小形状 : 内甲状腺肿 大多 表现为 单侧不 规则肿 块 , . .. 胸 双侧 发病者呈对称或不对称 马鞍形 、 哑铃状肿块。 1 2 2 2 密度 : 内甲状腺肿肿块密度 不均匀 , T值约 为 3 l0 U . .. 胸 C 2一 1H ( 不含钙化 C T值 ) 通常低于正 常甲状腺 C , T值。静脉团注法 注射泛影葡胺 , 肿块迅速显著增强 , 坏死 区无增强。 12 2 3 钙化灶 : ... 钙化灶是胸 内甲状腺肿 的主要特征 , 本组 病例 C T扫 描均见大小不等斑点状 、 团块状蛋壳样钙化灶 。 12 2 4 位置 : ... 正常甲状腺位于颈前正 中 , 自甲状 软骨 , 起 下至 第 6气 管环 。本组病例有 2例位于胸腔入口处 , 锁骨上 区。5 例居前上纵 隔呈典型 胸骨后位置 。 4例位于下缘 至肺 门层面 , 部分位 于前 中纵隔 , 大 郑学军, 1 玄克山, 孙全余 , 郜发 宝 胸 内甲状腺肿 的 c T诊断( 1 例报 附 l 告) J . [] 实用放射学杂志 , 0 ,0 ) 17 18 2 0 (3 : — 8 0 8 [ ] 薛新波 , 2 于愿. 骨后 甲状腺 肿 的诊 断 与治疗 [ ] 临床 外 科杂 志 , 胸 J. 20 ( 6 :6 3 0 0 8,0 )3 8— 7 . [ ] 龚新 雷, 3 秦叔逵. 胸骨后 甲状腺肿 物的诊断和治疗 [ ] 中国医 师进修 J. 杂志,0 6,0 )3— . 20 ( 8 : 6 [ ] 申成玉, 4 杨鲲鹏 , 旭广 , 王 张进 , 静超. 宋 胸骨后 甲状腺肿 l 6例诊治分 析[ ] 河南医学研究,09 ( 4 : 7 39 J. 20 ,0 ) 3 — 2 . 2
原发 腹 膜 后肿 瘤 7 2例 C T诊 断 的体 会
CT鉴别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
4・
I 6 鹱 3鲞 箍 1 期 2 9 2
C i s J u n l f rc cl d ie ue2 1 hn e o r a o P at a Me i n n 0 2 e i c J
.
 ̄o 9. 0 / l3 N 2
C T鉴 别 原 发 性 腹 膜 后 肿 瘤 的诊 断 价值
frt ig o i f rto rtne l t o he d a n ss o er peio a umo n h w h eains p o h u r a d s ro n ng sn c r a d s o t e r lto hi f t e t mo n u r u di t l —
r ve d a d r t s e t ey a ay e . Re u t N n a e u f2 w r e in t mo n h e t e iwe n er p ci l n lz d o v sl s i e c s s o to e e b n g u r a d t e r s 1
【 bt c 】 O j t e T ne i t t T d goi o p m r r r e t elt o A s at r be i o i sg e h C i ns f r a eo ro a u r cv v ta e a s i y t p in m s
w r m l n n ns ee t ncss 8 . % )o em s w r cr c yl a zd b T,1 c ss ee a ga t e.Sv ne ae ( 0 9 i o e f h as ee o et o l e yC t r l ci ae 3
原 发性 腹膜后 肿瘤 ( r ayrt p ro elu r, pi r e o ei n a tmos m r t PP) R T 指起 源于 腹膜 后 间隙 的肿 瘤 组 织 , 常有 四种起 扫描对 比剂 选用碘 海 醇 , 用高 压 注射 器从 肘 静 脉 团 使 注, 注射速度 2 5m / 。 . ls
腹膜后肿瘤影像学诊断
定性诊断
• ⑤混合成分有脂肪、钙化、骨化为畸胎瘤。 • ⑥肿瘤内出现不规则或点状钙化,偏重于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诊断 • ⑦病变广泛,涉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
增大融合为淋巴瘤。 • ⑧ 注射造影剂后肿块强化明显并持续时间
长,倾向于血管源性肿瘤。
1、脂肪肉瘤
• 起源于间叶组织,而不是脂肪组织,是软 组织肿瘤中最常见的肉瘤之一,好发于大 腿及腹膜后的软组织深部。
• 根据不同的CT表现可将其分为3型: • (1)实体型:肿瘤分化不好,肿瘤内成分以
纤维组织为主,脂肪成分少,密度较高。 其中可见密度减低区,增强扫描轻度强化, 坏死区无强化。
• (2)假囊肿型:为粘液型脂肪肉瘤,CT值在 一20~20Hu之间,比脂肪密度略高,密度 较均匀。
二、腹膜后淋巴瘤
• 淋巴瘤常表现为腹、盆腔淋巴结受侵,呈 散在或融合团块分布,边缘较清楚,密度 较均匀,常合并有全身其他部位淋巴结肿 大。
• 免疫组化:“盆腔肿物切除标本”:间变 性大细胞淋巴瘤。
三、转移瘤
• 表现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周围多发结节 或孤立团块,可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伴有 原发恶性病变的表现,腹水及腹腔淋巴结 转移,转移淋巴结多来自消化道。
原 右 半 结
肠 癌 术 后
四、腹膜后肿瘤定位诊断
• 腹膜后肿瘤的CT定位征象有:
• ①肿瘤与腹膜内器官间脂肪间隔存在; ②腹膜后器官(如胰腺、肾脏等) 受压 向前移位;
• ③肿瘤与相邻后腹壁或盆腔肌肉脂肪 间隙不清或消失;
• ④肿瘤包裹腹主动脉或下腔静脉,腹部 大血管向前及向对侧移位。
• 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CT 扫描显示肿块基 沿神经走行分布,肿块呈卵圆形或梭形、边 缘清晰;神经鞘瘤密度多不均匀,瘤内可含有 脂类成分,密度低于肌肉密度,瘤体大者可见 坏死、囊变区,偶见钙化灶。增强扫描病灶 轻度或明显强化,但强化不均匀,发生囊变时 呈环形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CT 诊断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CT 诊断雷俊杰;冉慕光;温金玉;关秀红;邓树芳【摘要】目的: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C T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认识。
方法:选取经过病理证实的27例患者,对这27例患者进行C T扫描,其中对22例进行增强。
结果:有10例在腹膜后左侧,13例在右侧,4例双侧都有;9例为脂肪肉瘤,2例为平滑肌肉瘤,4例为淋巴管瘤,2例为神经性母细胞瘤,2例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副神经节瘤,3例为畸胎瘤,2例纤维组织细胞的恶性肿瘤。
结论:CT 能够定性、定位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诊断,并提供出可靠的影像依据,而且其定位比定性要优越。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3页(P1213-1215)【关键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CT诊【作者】雷俊杰;冉慕光;温金玉;关秀红;邓树芳【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 511518;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 511518;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 511518;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 511518;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 5115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原发性的腹膜后肿瘤指的是腹膜后原有的器官(比如:肾脏、胰腺等)之外,在腹膜后的组织起源的肿瘤。
其发病概率较低,但是肿瘤的种类比较繁多,由于在国内其影像报告并不多,因此,本文收集了经过病理证实后27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对他们的CT表现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认识。
1 材料与方法选取27例经过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患者,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最小的为3岁,最大的为78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4岁。
临床表现为发热无力、腹痛、恶心呕吐、排尿急迫、尿频、体重减轻、肾盂积水、食欲减退等病症。
CT扫描机的机型为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式机型,做CT扫描之前要禁食4~6h,检查前1h要口服1.5%~2.0%的泛影葡胺水溶液500~800ml,为了让小肠的远近端都能够显出影像,在检查前让患者再加服300~500ml,扫描的范围是从剑突下到耻骨联合处,层厚为10mm,层距为10mm进行连续扫描,如果疑似小病变,则需要进行3~5mm薄层扫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 张在鹏,孙骏漠,田志雄 . 腹膜后原发性肿瘤的 CT 诊断 [J]. 放射学实践,1998,04 :165-168.
·278·
CT 具有空间及密度分辨率高的特点,因此在腹膜后肿瘤的 检查中可以有效地显示肿块的位置、大小及毗邻关系,通过增 强对比可以进一步了解病变内部及周围结构关系,在临床定位、 定性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价值。本组资料的定位征象有以下几个 方面 :
一是邻近脊柱的腹部及盆腔出现巨大肿块 ;二是肿块与腹腔 脏器之间有脂肪间隙或包膜,肠管等结构移位 ;三是肿块与相邻 的腹壁或盆壁结构粘连或境界模糊;四是腹膜后器官(胰、肾等) 推压移位,肾轴扭转、输尿管受压扩张等 ;五是腹膜后大血管的 包绕和移位等。
断正确率 72.8%。结论 :CT 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断上准确率较高,在定准及良恶性判断上具有较高价值。
【关键词】原发生腹膜膈肿瘤 ;CT 诊断 ;断层摄影
【中图分类号】R73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97X(2016)20-0278-0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来源于腹膜后器官以外间隙组织内的 各种肿瘤,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肿瘤疾病。本文收集我院 2014 年 4 月到 2016 年 4 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40 例, 对其 CT 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 CT 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 定位、定性诊断上的作用与价值,以期提高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的诊断水平。
表1 40例腹膜后肿瘤CT表现
表现
恶性
比例
良性
比例
肿块分叶
18
64.3%
2
16.7%
内脏粘连
18
64.3%
4
33.3%
密度不均
18
64.3%
6
50%
腹膜后血管
包绕
11
39.3%
2
16.7%
局部钙化
8
28.6%
2
16.7%
转移
5
17.9%
0
…
肾积水
3
10.7%
0
…
腹水
3
10.7%
0
…
总计
28
12
3 讨论 腹膜后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由于腹膜后间隙组织成分复 杂,腹膜后肿瘤的种类也较为多样。根据其肿瘤起源一般将原发
增强扫描清晰地显示了肿块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治疗 提供了依据,尤其是肿块的可切除性。为了取得良好效果,必须 根据平扫显示的肿块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增强扫描 关键层面。[1] 总的来说,对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 CT 扫描表现在肿块轮廓、大小以及周围结构的侵犯等指标方面 可以成为有效地鉴别依据。
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定性诊断上,恶性肿瘤一般体积较大, 密度也不均匀,肿块边界不规则不清楚,与器官及腹壁发生粘连, 血管结构包绕,个别病例有腹水及器官转移的征象。
从本组结果来看,良性肿瘤虽也有以上一些征象,但较恶性 肿瘤来说所占比例要小得多。其他征象则良恶性都可见。在增强 表现上,恶性组以实质性较均匀和混合比不均匀强化为主,而良 性以实质性较均匀和囊性包膜及分隔强化为主。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发病无明显的年龄特征,任何年龄都有可 能发生。其早期无明显症状,故很多患者在就诊时肿瘤发展都比 较大,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常见的是肿瘤增大后触及腹部包块 并有腹痛腹胀及消化道症状,若肿块压迫肾脏,则出现泌尿系统 症状,侵犯神经时可出现腰痛,压迫下腔静脉时出现下肢水肿等。 本组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为腹部包块 26 例,腹胀腹痛 8 例、 腰背痛 4 例、腹水及阴道出血各 1 例,均为肿瘤挤压、阻塞或侵 犯邻近脏器而引起相应症状。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起病隐匿且无特 异性,一般都是在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出现明显不适就医检 查或是其他体检时偶然发现。
性腹膜后肿瘤分为间叶组织来源性、神经源性、胚胎残留以及其 他来源不明或不能分类等类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虽为少见, 但多为恶性,在本组分析中恶性肿瘤占到了 70%。原发性腹膜后 肿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都具有肿块较大、起病隐匿以及术后 易复发等重点,因此,在临床上尽早做出正确的诊断对治疗来说 是十分重要的。
《人人健康》Health For Everyone
2016年20期
影像天地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
张珺 (南京市雨花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12)
【摘 要】目的 :探讨 CT 表现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 40 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的 CT 扫描资料,其中,恶性 28 例,良性 12 例,均行平扫与增强扫描。结果 :初诊病人 34 例,术前定位诊断正确率 85.29%,定性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