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_23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听课笔记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听课笔记一、导入(1.1)教师行为:1.教师展示一些老照片或家庭纪念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问:“这些物品让你们想起了什么?你们家里有哪些东西是你们非常珍惜的,为什么?”学生活动:1.观看教师展示的老照片和纪念品,感受其带来的情感共鸣。
2.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家中珍贵的物品以及背后的故事。
过程点评:通过展示老照片和纪念品的方式导入新课,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学生对家庭记忆的共鸣和思考。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分享个人家庭记忆:教师首先分享自己的一些家庭记忆,如某个特别的节日、一次难忘的旅行等,并解释这些记忆对自己和家庭的意义。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自己的家庭记忆,并分享这些记忆对他们的影响。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你们家里有哪些传统习俗?”“你最喜欢的家庭活动是什么?”等。
3.分享与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和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意见。
4.深化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庭记忆对个人成长和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传承和延续家庭记忆。
学生活动:1.认真聆听教师的分享,感受家庭记忆的魅力和意义。
2.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分享自己的家庭记忆,并倾听他人的故事。
3.勇敢地代表小组展示和分享讨论成果,与其他同学交流互动。
4.深入思考家庭记忆对个人成长和家庭关系的意义,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过程点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个人分享、小组讨论和分享展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家庭记忆的相关话题。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家庭记忆的理解和感悟,还能够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板书设计(提纲式)•家庭记忆•重要性•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对家庭关系的意义•分享与传承•分享家庭故事•传承家庭传统四、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回家与家人一起整理家庭照片和纪念品,并挑选出最具有代表性和意义的物品,准备下次课进行分享。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案新人教版
题型2:请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家庭责任感的理解。
答案:家庭责任感是指家庭成员对于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的认识和承担。家庭责任感包括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尊重和支持,以及对于家庭事务的积极参与和承担。家庭责任感对于维护家庭和谐、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培养家庭责任感,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责任,以及如何在家中实践有效的沟通和相处方式。
作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家庭的重要性和角色的知识点。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1.家庭的重要性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关于家庭对个人成长影响的研究文章、家庭教育的案例分析等。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12课“家庭的记忆”。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通过回顾家庭的历史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讲授新课教学环节一:家庭称呼抢答赛1.文本学习:下面是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能结合生活经验,把它补充完整吗?2.图片+文本学习:家庭关系示意图3.素材:家庭礼貌称呼歌4.图片+文本学习:你知道爸爸和妈妈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5.图片+文本学习:你知道爷爷和爸爸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6.图片+文本学习:你知道妈妈和外婆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学习文本了解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独立填写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视频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图片思考回答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文本直接出示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让学生补充完整。
四个问题是要引导学生寻找家庭中的不同关系,如夫妻关系、母女关系等。
教学出示教材第78 页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补充完整。
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先以介绍“全家福”中成员的方式来熟悉不同的称呼,然后再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由于各地关于亲戚之间的称呼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从本地的常用叫法说起。
7.图片+文本学习: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8.图片+文本学习: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9.图片+文本学习:家庭辈分和称呼(1)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2)还有兄弟姐妹的关系。
妈妈和舅舅是姐弟或者兄妹关系。
10.素材:表和堂11.文本学习:抢答竞赛爸爸的爸爸,我称呼他();妈妈的妈妈,我称呼她();妈妈的兄弟,我称呼他();爸爸的姐妹,我称呼她();爸爸的弟弟,我称呼他();爸爸的哥哥,我称呼他();……12.文本学习:抢答竞赛我是爷爷奶奶的( );我是姨妈的( );爸爸的兄弟的孩子是我的( );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交流回答观看视频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抢答文本游戏抢答诵读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抢答文本游戏抢答诵读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姐妹关系的人有哪些。
人教2011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_0
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课程标准内容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最后一课,也是本册最后一课。
主要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通过“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传统节日中的‘家’”、“语言文字中的‘家’”这四个板块的内容让学生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点。
教材内容不但涉及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家庭的变迁,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优美记忆,还涉及了中国人在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家庭的理解更多地体现在与身边家人的关系中,他们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理解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
本单元前面两课表现了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现代社会中家庭形式以“核心家庭”为主,所以,学生对于大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和称呼的感知与理解变得较为困难,对家庭历史及家庭在传统文化中的严重地位还需更进一步的了解。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家庭成员和“家史”教学目标1.知道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对应的称谓。
2.能通过采访、调查、查阅史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过去。
3.产生对家庭爱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
重难点1.了解较为繁复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书面语实行称呼。
2.初步学习和掌握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
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PPT,其中包括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称呼抢答题目(在教材基础上,补充部分家庭成员关系题目)以及儿歌《家庭称呼歌》。
2.学生填写《“家史”小调查》的表格。
教学过程活动一、家庭生活掠影(一)上节课最后我们说到要把关爱带给爸爸妈妈,那么他们在收到我们关爱后有什么反应?请学生讲述自己与父母的互动。
(二)听了同学们的讲述,老师心里暖暖的,这些都属于我们的家庭记忆。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下一课《家庭的记忆》。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课时安排:4课时学情背景: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第二课时《家庭的记忆》,课程主要围绕家族史和变化的知识展开,通过采访和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了家族史和变化,并感受家庭带来的美好回忆,培养爱家的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家庭的历史和变化;(2)掌握采访和对比的方法,了解家庭历史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2.能力目标:(1)使用采访、对比的方法,了解家庭的历史,感受家庭生活的变化;(2)感受家庭带来的美好回忆,产生爱家的情感。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注家庭、尊重家庭、感恩家庭的情感;(2)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懂得珍惜家庭,维护家庭和睦。
教学重点:1.了解家庭的历史,感受生活的变化;2.学生通过采访和对比的方法,了解家庭历史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教学难点:1.让学生感受家庭带来的美好回忆,产生爱家的情感。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学生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笔、纸、小报或PPT制作工具等。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家庭历史与变化,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介绍采访和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家庭历史的收集和整理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历史,并分享家庭的美好回忆,培养爱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家庭的记忆》这一课,首先请大家和我一起问候一下,好吗?学生:早上好!老师: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起自己的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美好回忆呢?可以分享给我们听一听。
(学生分享回忆,如: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过生日、一起吃饭等)二、新课讲解(10分钟)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家庭历史和变化的知识。
首先,我给大家看一些图片和视频,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家庭的历史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播放相关多媒体素材,如老照片、家庭影像等)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呢?请举手回答。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
2、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说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呢?二、新知讲授活动一:家庭称呼抢答赛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姨妈教师:进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正确。
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
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
以往那种和爷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更为少见。
活动二:“家史”小调查教师:随着我们的成长,家庭也在发生变化。
让我们做一个“家史”小调查吧!教师: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在过去的几十年,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活动三;传统节日中的“家”教师:每当春节来临,我们都会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大家知道“年夜饭”的由来吗?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说课
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说课一、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三课。
这一课是依据课程标准“我的家庭生活〞中第1条“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法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而编写的,其核心主题是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通过“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传统节日中的‘家’〞、“言语文字中的‘家’〞这四个板块的内容让学生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教材内容不仅涉及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家庭的变迁,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还涉及了中国人在传统节日和言语文字中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史,提高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根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
本课时的编写主要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因认识和理解有限,对家庭甚至家史概念模糊,然而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园地,除了建立与家庭的感情联系外,还需要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
学习本课意在引导学生了解家庭这一根本的社会单位,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变迁,进而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本课由四个板块组成,第—板块“家庭称呼抢答赛〞和第二板块“家史〞小调查为第—课时教学内容,第三板块传统节日中的“家〞及第四板块言语文字中的“家〞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第三板块设计了四个小环节。
首先是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回忆自己家吃年夜饭的场景和感受。
其次以“知识窗〞的形式介绍年夜饭的意义。
再次以“阅读角〞的形式呈现了一家人回家过春节的情形和心情,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人过春节肯定要回家与亲人团聚。
最后以一个半放开的表格形式,引导学生去探究还有哪些传统节日与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有关。
第四板块设计了三个小环节。
首先是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猜谜语的过程中,体会言语文字中蕴含的家庭观念。
其次以一首古诗配水墨画的形式,让学生体会诗人离家后思念家人的感情,并从中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上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大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多爱我》:2课时
孩子对父母的爱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1课时
关于家庭的社会性学习 《家庭的记忆》:2课时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打破课堂在时空上的限制,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调查研究等自主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探究、讨论,提高学生的价值辨析能力,用丰富而鲜活的家庭生活实例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调查中来,切实与学生家庭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而增进学生对家的了解。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
单元பைடு நூலகம்标:
(1)了解、体会、理解父母的爱。
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劳动。”“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重和关心。
核心素养为导向,坚持实践育人。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迫切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与理解,在合作讨论中生成,在探究与反思中提升,不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心悦诚服接受结论、水到渠成明白道理。
(2)学会用行动去爱父母。
(3)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了解、熟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
重点:
(1)通过调查活动,体会、了解父母的爱,并学会如何用行动爱父母。
(2)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本单元的学习以家庭为主题。纵观小学道德与法治全套教材,低年级以家庭为主题的学习强调家庭生活中的安全与健康问题,以及初步体会家庭的温暖;中年段以家庭为主题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开始初步了解中国家庭传统文化。本单元共三课,分别是《父母多爱我》《爸爸妈妈在我心中》和《家庭的记忆》,《父母多爱我》侧重讲父母对孩子的爱,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加深对父母的理解,能够接纳父母对自己爱的表达方式。《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侧重讲孩子对父母的爱,引导学生多了解、体贴父母,并将自己对父母的爱落实在行动中。《家庭的记忆》是引导学生了解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单位,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变迁,继而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2024年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课件
2024年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单元《家的故事》第12课《家庭的记忆》。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的意义与结构、家庭关系与沟通、家庭文化与传统、以及家庭的责任与和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家庭的意义,认识到家庭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3. 使学生了解家庭文化与传统的重要性,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庭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家庭责任与和谐相处的原则。
教学重点:家庭的意义与结构,家庭文化与传统,家庭责任与和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家庭相册、家庭责任表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家庭调查问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家庭相册,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导入:(1)讲解家庭的意义与结构,让学生认识到家庭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家庭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3)介绍家庭文化与传统,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
3. 例题讲解:(1)讲解家庭责任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承担家庭责任。
(2)分析家庭和谐相处的事例,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家庭矛盾。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填写家庭调查问卷,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状况。
(2)分组讨论,如何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促进家庭和谐。
六、板书设计1. 家庭的意义与结构2. 家庭沟通的方法与技巧3. 家庭文化与传统4. 家庭责任与和谐相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教材,谈谈你对家庭的理解。
(2)列举三个增进家庭成员感情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3)以“我家的优良家风”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2)示例:定期开展家庭活动、多陪伴家人、相互关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情况,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实践活动,如家庭日、家庭晚会等。
人教2011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_0
12、家庭的记忆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成员的书面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2、感受家庭的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家庭成员的书面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理解和了解。
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过程:从今天这节课过后,咱们就理解了。
我姓孙,你们应该叫我(陈老师)。
真是聪明的孩子,老师,最喜欢和聪明的孩子做朋友了,那咱们今天就看看我们班的孩子能不能和我做成朋友?待会儿我们就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争夺今天的学习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夺得大奖杯,有没有信心?好样的,那我们首先就来听一首儿歌吧。
(播放:我有一个家)一、家庭记忆相册(联系老师准备几幅本班相片)照)想理解我的家人吗?那老师就来给你们介绍一下我的家人吧!能找到哪个是陈老师吗?这是我的爸爸、妈妈、弟弟......这是我在......时照的合照,多么美好的回忆呀!跟他们在一起,老师觉得非常幸福、愉快。
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谁愿意告诉你家里有几口人吗?他们分别是哪些人呢?(生交流)活动二:家庭称呼大讨论(一)教师: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刚才同学说的这个家,是我们天天生活着的小家庭,家庭里有我、爸爸、妈妈,其实我们还有一个大家庭,家庭里除了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外,我们还有很多亲戚。
比如我家的亲戚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等,那你知道你有哪些亲戚吗?生交流师:看来我们的家庭成员还有很多,刚才孩子们说的这些家庭成员的称呼有些是我们本地口语中的称呼,那我们今天就试着以书面称呼对我们的家庭成员实行梳理梳理,寻找一下家庭里温暖回忆。
(板书课题:家庭的记忆)师:这是一张家庭关系示意图,我们小朋友大都是独生子女,但我们的爸爸妈妈就不一样了,他们可能还有兄弟姐妹,他们都是我们的亲人。
人教2011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_1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课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传统节日中的“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交流,了解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并感受过年的欢乐。
2.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传统节日中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同身受一组反映春节图片(PPT),配《春节序曲》乐曲。
1.那好,我们刚才看了图片,你们说说看到了什么?2.谁先说,你看到些什么?3.你们看得可真仔细!这些都是春节的情境。
因为我们中国人一直以来把春节叫过年,你知道吗,这是我国最隆重、最古老的传统节日。
4.同学们喜欢过年吗?谁知道过年是哪一段时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在民间从除夕到正月十五都称为过年。
5.关于“年”还有一个传说呢!请同学们说说:古时候有一个怪兽叫“夕”,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就出来危害百姓。
聪明勇敢的孩子“年”,用爆竹除掉了“夕”。
为了纪念这次事件,于是大家就把腊月三十叫做“除夕”,正月初一叫做“年”。
过年时,家家贴对联,放爆竹。
过年的风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看完了,听完了,我们的小记者要采访一些同学,希望大家积极配合。
(采访具体内容略)采访内容:我家的年夜饭采访对象:参加年夜饭的亲人:年夜饭的菜肴有:家人的心情:我的感悟:小记者采访,老师展示相对应的图片。
二、观察感悟(背景音乐《春节序曲》)请同学们说说春节有哪些习俗?1.刚才看到了贴对联、贴窗花、舞龙、买年货。
2.想一想:过年为什么要准备年货?增加喜庆的气氛,祈求来年的富足安康。
三、探究体验1.画一画:画灯笼、画鞭炮、画窗花,将自己美好的祝愿融入到画中。
2.写一写:写春联,能够是看到过的,也能够是自己创作的。
3.说一说:相关春节的诗歌、歌曲、词语、格言、警句等。
四、作品展示1.欣赏同学的作品。
2.小作者自己介绍:3.我们的作品叫《》。
我的作品里蕴涵着()的祝福。
五、拓展今年春节是什么时候呀?猜一猜?请看ppt过年,我们玩得开心,同时也吃得快乐!看看老师给同学们准备的年夜饭。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三年级上册(统编)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家庭的记忆教案
小学三年级品德《家庭的记忆》上马小学母剑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了解过年的风俗。
学会如何搜集资料,了解情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的开展体会父母的爱,理解父母。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能够爱亲敬长。
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我将教学重点设定为:体会家人的爱与亲情,感受家庭温暖。
教学难点担起家庭的责任,与父母一起营造温馨的家。
教法和学法三年级学生好动,表现欲强,但对课堂注意力还不够高。
因此我采用了竞赛法、角色扮演法、多媒体教学法、活动体验法等,突破教学重点。
.在教学中我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课前的调查、资料收集,课上的交流、游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板书:家)在自己家里生活,你们有何感受?(指名说)2、是的,家总能让我们开心、快乐、温馨、幸福、家是避风港。
下面的两张图片,你更喜欢哪一张?3、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每个小朋友美丽的家庭世界,去重温这些美好的记忆吧。
(板书课题:家庭的记忆。
)二、教学过程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位同学的家庭照片,请他们分别介绍一下照片中的家人。
播放,《我爱我家》。
展示学生照片,学生介绍照片中的家人。
(各位老师同学好:我是xxx,这张照片上共有几人……注意体现出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从刚才的介绍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家庭都很幸福。
活动一:情景剧《角色扮演识亲人》今天也有这么幸福的一家人团聚在年夜饭上,走我们去瞧一瞧(请同学们上台表演《角色扮演识亲人》活动二:送家人回家出示家庭幸福树,让学生根据角色扮演识亲人完成贴图。
活动三:家庭称呼抢答赛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看一看第78页的“家庭关系示意图”,用普通话把他填完整。
1、出示家庭关系示意图,开展有奖填图比赛。
在同学们都填好后,随即播放歌曲《辈分歌》,让学生边听边检查。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2 家庭的记忆》_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课题:《家庭的记忆》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
2、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说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呢?二、新知讲授(一)活动一:家庭称呼抢答赛1、教师:图片出示,说说家庭成员的称呼2、播放歌曲《家庭称谓歌》并展开“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3、学生交流、抢答。
4、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5、学生实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准确,完成课本P79页填空。
6、出示家庭称谓结构图,理清称谓关系。
7、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
当前,绝大部分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
以往那种和爷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更为少见。
(二)活动二“家史”小调查1、教师:随着我们的成长,家庭也在发生变化。
让我们做一个“家史”小调查吧!(出示多媒体图片)教师: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你能感受到持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在过去的几十年,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2、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3、教师: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三)活动三:传统节日中的“家”1、教师:每当春节来临,我们都是如何过春节的?2、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3、教师:讲讲“年夜饭”相关小知识。
4、教师: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呢?说说当时的情形和你的心情。
你家的“年夜饭”常吃些什么?你知道它们与家庭美好生活有什么关联吗?5、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说课稿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2 家庭的记忆》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12 家庭的记忆》这一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主要围绕家庭的记忆展开,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历史和传统,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尊重,从而增强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教育学生要爱护家庭,关爱家人。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但对于家庭的记忆和历史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家庭的历史和传统,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尊重。
同时,学生可能对家庭的传统习俗和家庭规则有不同程度的理解,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历史和传统,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2.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和家庭价值观。
3.教育学生要爱护家庭,关爱家人,培养学生的家庭道德和家庭行为规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历史和传统,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教育学生要爱护家庭,关爱家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家庭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事例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家庭的历史和传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家庭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家庭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家庭的历史和传统,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尊重。
2.教学基本内容:(1)介绍家庭的历史和传统,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
(2)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传统习俗和家庭规则,教育学生要爱护家庭,关爱家人。
(3)通过事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传统节日中的“家”语言文字中的“家”单元第四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三年级教材分析第二课时“传统节日中的‘家’”目的是让学生从传统节日中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中的家”,目的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让学生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首先是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猜谜语的过程中,体会语言文字中蕴含的家庭观念。
其次以一首古诗配水墨画的形式,让学生体会诗人离家后思念家人的情感,并从中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最后以半开放的活动设计,让学生收集与“家”有关的成语、谚语、格言和诗篇等,进一步感受语言文字中的家庭观念。
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在交流传统节日中的主要活动中,感恩祖辈、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与家息息相关。
道德修养:感受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中“家”的含义和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的角度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法治观念:正确描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了解自己家庭的过去,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健全人格:感受中国语言文字中“家”的内涵,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能够通过文字、诗歌等多种途径,探究中国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家庭观念.责任意识:让学生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知道“年夜饭”的定义,了解中华传统节日。
重点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懂得传统佳节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也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从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难点知道中国传统节日,学习与重视家庭传统观念有关的语言文字;进一步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激趣导入新课1.图片+文本学习:“家”的演变观看图片文本学习了解文本思考问题分析文本感悟文本回答问题指名回答用形象直观通过甲骨文“家”的演变”和视频播放的方式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案2新人教版
板书
家庭记忆第二课时
1、传统节日中的“家”
2、语言文字中的“家”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12《家庭的记忆》教案2新人教版
中国字,中国情:猜字谜。
小小学问家:除了这些许许多多的和“家”有关的字谜以外,还有着许多的成语、谚语、格言、诗篇和“家”有着紧密的联系,你知道哪些呢?
祝福家庭的成语。
关于家庭的谚语,你发现中国人最重视什么呢?——家庭。
讨论。
分享。
分享。
讨论。
6、播放视频《回家》
7、分享:你有过相似的经验的吗?春节时,你会回老家过年吗?
8、阅读角:回“老家”过春节。
9、小讨论: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过春节一定要回“老家”?
10、解释:什么叫“老家”。
11、考考你: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你知道吗?
【语言文字中的“家”】
过渡语:在中国,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而且很多语言文字也与“家”有关。
(2)你家的“年夜饭”常吃些什么?你知道它们的寓意吗?
(3)说说当时的情形和你的心情。
2、知识窗:年夜饭。
3、小分享:春节还有哪些传统习俗?你家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4、春节习俗大观:放鞭炮、包饺子、贴对联……
5、过渡语:春节,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无论我们身在哪里,都只有一个共同的期盼——回家过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我们的节日——春节》
2、有话大家聊:
(1)你喜欢过春节吗?过春节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你知道春节对于中国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吗?
观看视频、参与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依靠教材但又不依赖教材,超越教材但又不脱离教材,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生活资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整个过程力求体现“让学生的生活成为教育内容”的新课程理念。
二、教材分析
《家庭的记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的内容。
这个框题主要包含了“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传统节日中的家”和“语言文字中的家”四个层次,旨在引导儿童了解家庭结构,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的感情。
三、学情分析
因为现阶段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在家人的宠溺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中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家庭观点也很淡薄。
那么,培养小学生的家庭意识以及弘扬传统的家文化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沟通水平、使用知识的水平,以及分析问题的水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的感情。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下: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
五、教学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笛卡尔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我这节课主要采用了活动探究法,情感陶冶法,以及综合运
用多媒体教学,与之相对应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法,引导学生采用学案导学,自主预习、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够快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课堂之初,我会采用多媒体展示配乐画面:家,是成长的摇篮,伴我茁壮成长;家,是温暖的依靠,让我无忧无虑;家,是避风的港湾,为我遮风挡雨。
这就是家,一个给我们依靠,给我们力量的地方,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一次感受家的魅力。
2、预习交流,成果展示
根据导学案,让学生分组讨论预习情况,相互印证预习成果。
教师深入各小组收集信息,让学生展示自己解决的问题。
3、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根据交流收集到的信息,确定合作探究和精讲的内容。
(1) 突出重点。
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及事件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
针对这个重点,我首先设计情景一:家庭称呼抢答赛。
通过展开“我来问你来答”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并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完成“家庭树”的制作。
其次我会设计情景二:家史小调查,通过对家庭大事记和家中特殊日子的调查,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感受自己家庭的变化。
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水平,又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突破难点。
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以及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针对这个难点,我首先采用多媒体播放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又相见,行人临发又开封。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关于家的格言、谚语还有哪些?从而得出,人们常常把对家的爱寄托在诗句、谚语中。
其次我会让学生阅读《回家过春节》一文,并分小组讨论除了春节,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和家相关,通过紧密联系学生自身实际,从而让学生理解到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4、巩固提升,情感升华
这个环节主要考察的的是学生学以致用的水平,首先我会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实行归纳和总结,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然后我会创设“我为
我家写家谱”的情境活动,从而升华学生的情感,并将整堂课再次推向高潮。
5、作业布置
以“家”为主题,设计一份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