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与临床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十三章 秋 燥
对秋燥的治疗“ (三)治疗宜忌:对秋燥的治疗“宜 柔润,忌苦燥” 柔润,忌苦燥”。 汪瑟庵在《温病条辨》按语中说: 汪瑟庵在《温病条辨》按语中说: “燥证路 径无多,故方法甚简,始用辛凉,继用甘凉, 径无多,故方法甚简,始用辛凉,继用甘凉,与 温热相似。但温热传至中焦,间有当用苦寒者, 温热相似。但温热传至中焦,间有当用苦寒者, 燥证则唯喜柔润,最忌苦燥,断无用之之理矣。 燥证则唯喜柔润,最忌苦燥,断无用之之理矣。”
(二)邪在气分 1、燥干清窍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耳鸣,目赤,龈肿,咽痛,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耳鸣,目赤,龈肿,咽痛, 苔薄黄少津,脉数。 苔薄黄少津,脉数。
辨证要点:热渴、耳鸣、目赤、龈肿、咽痛、 辨证要点:热渴、耳鸣、目赤、龈肿、咽痛、苔干燥
【病析】燥热之邪上干头面,清窍不利 病析】燥热之邪上干头面, 【治法】清宣气热,润燥利窍。 治法】清宣气热,润燥利窍。 桔梗、 【方药】翘荷汤:薄荷、翘、草、栀、桔梗、绿豆皮 方药】翘荷汤:薄荷、
(四)燥伤真阴
临床表现】低热不解,口渴,或干咳, 【 临床表现 】低热不解 , 口渴 , 或干咳 ,或 不咳,甚则痉厥,舌质干绛,脉虚。 不咳,甚则痉厥,舌质干绛,脉虚。 辨证要点:昼凉夜热,口渴,舌质干绛。 辨证要点:昼凉夜热,口渴,舌质干绛。 【病机】燥热病邪深入下焦,真阴耗伤 病机】燥热病邪深入下焦, 治法】滋养肝肾,潜镇息风。 【治法】滋养肝肾,潜镇息风。 方药】 【方药】三甲复脉汤
5、肺燥肠闭
临床表现】 咳嗽不爽而胸满痰多,腹胀,大便秘结, 【 临床表现 】 咳嗽不爽而胸满痰多 , 腹胀 , 大便秘结 , 舌红而干。 舌红而干。 辨证要点:咳嗽不爽、胸满腹胀、便秘、 辨证要点:咳嗽不爽、胸满腹胀、便秘、舌红而干 【病机】肺中燥热,液亏肠闭,肺肠同病 病机】肺中燥热,液亏肠闭, 【治法】肃肺化痰,润肠通便。 治法】肃肺化痰,润肠通便。 五仁橘皮汤: 甜杏仁、 松仁、 李仁、桃仁、 【 方 药 】 五仁橘皮汤 : 甜杏仁 、 松仁 、 李仁 、 桃仁 、 柏 子仁、 子仁、橘皮
温病学课件:秋燥
秋燥的病因为燥热病邪。肺脏属金。燥金之气,同气相求,故燥 热病邪入侵,以肺为病变中心,正如喻嘉言所说:“燥其先伤上焦 华盖”,张景岳“若秋令太过,金气盛而风从之,则肺先受病”。
《温病条辨》之上焦篇
秋感之燥主要伤及上焦气分,燥自上伤, 肺气受病,故名之曰上燥。喻氏所谓上燥治 气,即病初邪易犯肺,以肺经燥热偏盛为主, 治疗宜以辛凉宣肺。吴氏《温病条辨·燥气论》 亦提出: “前三焦篇所序之燥气,皆言化热 伤津之证,治以辛甘微凉。”
秋燥——中焦
牛乳饮(甘寒)
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101条云:胃液干燥,外感已净者,牛乳饮 主之。 牛乳〔一杯〕,重汤炖热,顿服之,甚者日再服。 (牛乳一杯,隔水炖熟,一次服下,病重的一日服两次。)
病因:燥热病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人体津液,邪入中焦, 造成肺胃津液不足。此时外邪已完全解除,而胃液干燥未解。 症状:口中烦渴,咳唾白沫,粘滞不爽 治则:滋养胃液。 方解:牛乳系津液所化,用于病后津液未复的调治,确是良 好的食疗方法。但应注意,牛乳属血肉有情之品,有恋邪之 弊,因此只适用于温邪恢复期病邪已尽者,临床不可滥用。
病因:燥伤肺胃阴分 症状:本证多见秋燥病后期,外感燥热邪气渐尽,故身热不甚或 无热; 肺津伤,肺失清肃故干咳不已,胃阴伤故口舌干燥而渴 治则:甘凉生津,清养肺胃(自己总结的,原文没有) 方解:方中沙参、麦冬、玉竹、花粉甘寒生津,扁豆、甘草扶助 胃气,桑叶清宣散邪。诸药配伍,立法甘寒增液,清中有养,共 奏清养肺胃之功。
中焦篇:中燥增液———甘寒法
经曰: “燥胜则干”,而胃主津液,故病 变多在中焦阳明胃。喻氏所谓中燥增液,即病 至中期,多涉及胃肠,以胃肠津液耗伤为主, 治疗宜以甘寒之品补养胃阴,滋润肠液。治疗 秋燥一般忌用苦寒。因燥性近似于火,极易劫 伤津液,而苦寒之品虽能清热,但亦伤阴,故 燥证最忌苦寒而喜柔润。所以前人有: “治火 可用苦寒,治燥必用甘寒,火郁可以发,燥胜 必用润,火可以直折,燥必用濡养”之训。
《温病条辨》之上焦篇
秋感之燥主要伤及上焦气分,燥自上伤, 肺气受病,故名之曰上燥。喻氏所谓上燥治 气,即病初邪易犯肺,以肺经燥热偏盛为主, 治疗宜以辛凉宣肺。吴氏《温病条辨·燥气论》 亦提出: “前三焦篇所序之燥气,皆言化热 伤津之证,治以辛甘微凉。”
秋燥——中焦
牛乳饮(甘寒)
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101条云:胃液干燥,外感已净者,牛乳饮 主之。 牛乳〔一杯〕,重汤炖热,顿服之,甚者日再服。 (牛乳一杯,隔水炖熟,一次服下,病重的一日服两次。)
病因:燥热病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人体津液,邪入中焦, 造成肺胃津液不足。此时外邪已完全解除,而胃液干燥未解。 症状:口中烦渴,咳唾白沫,粘滞不爽 治则:滋养胃液。 方解:牛乳系津液所化,用于病后津液未复的调治,确是良 好的食疗方法。但应注意,牛乳属血肉有情之品,有恋邪之 弊,因此只适用于温邪恢复期病邪已尽者,临床不可滥用。
病因:燥伤肺胃阴分 症状:本证多见秋燥病后期,外感燥热邪气渐尽,故身热不甚或 无热; 肺津伤,肺失清肃故干咳不已,胃阴伤故口舌干燥而渴 治则:甘凉生津,清养肺胃(自己总结的,原文没有) 方解:方中沙参、麦冬、玉竹、花粉甘寒生津,扁豆、甘草扶助 胃气,桑叶清宣散邪。诸药配伍,立法甘寒增液,清中有养,共 奏清养肺胃之功。
中焦篇:中燥增液———甘寒法
经曰: “燥胜则干”,而胃主津液,故病 变多在中焦阳明胃。喻氏所谓中燥增液,即病 至中期,多涉及胃肠,以胃肠津液耗伤为主, 治疗宜以甘寒之品补养胃阴,滋润肠液。治疗 秋燥一般忌用苦寒。因燥性近似于火,极易劫 伤津液,而苦寒之品虽能清热,但亦伤阴,故 燥证最忌苦寒而喜柔润。所以前人有: “治火 可用苦寒,治燥必用甘寒,火郁可以发,燥胜 必用润,火可以直折,燥必用濡养”之训。
秋燥修 ppt课件
及头面、肠、胃等。
3、察燥热阴伤的轻重主次:一般病程的初、中 期以燥热偏盛为主,津伤为次,或燥热阴伤并 重,后期则主要表现为阴津的耗伤 。
(二)治则治法
治则-滋润
初期-邪在肺卫 -辛凉甘润 中期-燥热已炽,津伤尤甚 -清养
并施
祛邪
燥热化火,内陷营血 -清营凉 血
后期-肺胃阴伤-甘寒滋养肺胃 邪入下焦,耗伤肝肾之阴-滋 培真阴
凉
燥
凉燥病邪 深秋天气转凉之时 较重,持续时间较长 较轻 无汗 多流清涕,鼻塞 较清稀 口干唇燥,但不渴饮 苔薄白少津,舌质如 常 如不解亦可化热 辛 散 温 润 (杏 苏 散 )
病案举例
王××,男,35岁,商人。某年9月29就诊。 病史:时值久晴无雨,始病觉恶寒,继则头痛身热,干咳少痰,咳 久可吐出粘痰少许。病延多日未愈,反渐加重,所以来诊。 症状:发热不恶寒,干咳阵阵,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 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苔薄白而干,舌质边尖红,脉右浮数,左弦涩。 检查:体温39.0,脉搏91分,白细胞计数:总数13600/mm3, 中性 83%,淋巴17%。 思考: 1、本病的中医病名。 2、本病例的病因病机。 3、确立治则和治法。 4、选择处方。
【临床表现】发热,腹部胀痛,大便秘结,或有 神昏谵语,苔黑干燥,脉沉细。
【治法】滋阴养液,通腑泄热。 【方药】调胃承气汤加鲜首乌、鲜生地、鲜石斛。
5、肺燥肠闭
【临床表现】咳嗽不爽而胸满痰多,腹胀, 大便秘结,舌红而干。
【治法】肃肺化痰,润肠通便。 【方药】五仁橘皮汤:甜杏仁、松仁、李
仁、桃仁、柏子仁、橘皮
第十三章 秋 燥
3、分类
温燥-初秋-燥热病邪-初起以肺卫表 热证和津液干燥见症为主
凉燥-深秋-凉燥、风燥病邪-初起以 肺卫表寒证和津液干燥见症为主
3、察燥热阴伤的轻重主次:一般病程的初、中 期以燥热偏盛为主,津伤为次,或燥热阴伤并 重,后期则主要表现为阴津的耗伤 。
(二)治则治法
治则-滋润
初期-邪在肺卫 -辛凉甘润 中期-燥热已炽,津伤尤甚 -清养
并施
祛邪
燥热化火,内陷营血 -清营凉 血
后期-肺胃阴伤-甘寒滋养肺胃 邪入下焦,耗伤肝肾之阴-滋 培真阴
凉
燥
凉燥病邪 深秋天气转凉之时 较重,持续时间较长 较轻 无汗 多流清涕,鼻塞 较清稀 口干唇燥,但不渴饮 苔薄白少津,舌质如 常 如不解亦可化热 辛 散 温 润 (杏 苏 散 )
病案举例
王××,男,35岁,商人。某年9月29就诊。 病史:时值久晴无雨,始病觉恶寒,继则头痛身热,干咳少痰,咳 久可吐出粘痰少许。病延多日未愈,反渐加重,所以来诊。 症状:发热不恶寒,干咳阵阵,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 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苔薄白而干,舌质边尖红,脉右浮数,左弦涩。 检查:体温39.0,脉搏91分,白细胞计数:总数13600/mm3, 中性 83%,淋巴17%。 思考: 1、本病的中医病名。 2、本病例的病因病机。 3、确立治则和治法。 4、选择处方。
【临床表现】发热,腹部胀痛,大便秘结,或有 神昏谵语,苔黑干燥,脉沉细。
【治法】滋阴养液,通腑泄热。 【方药】调胃承气汤加鲜首乌、鲜生地、鲜石斛。
5、肺燥肠闭
【临床表现】咳嗽不爽而胸满痰多,腹胀, 大便秘结,舌红而干。
【治法】肃肺化痰,润肠通便。 【方药】五仁橘皮汤:甜杏仁、松仁、李
仁、桃仁、柏子仁、橘皮
第十三章 秋 燥
3、分类
温燥-初秋-燥热病邪-初起以肺卫表 热证和津液干燥见症为主
凉燥-深秋-凉燥、风燥病邪-初起以 肺卫表寒证和津液干燥见症为主
第13章 秋燥
参考答案
1、病因:燥热病邪 2、病机:燥热病邪犯肺,阴液耗伤,肺气失宣 3、治则治法:清肺润燥养阴 4、处方:清燥救肺汤加减
桑叶、生石膏、麦冬、瓜蒌仁、光杏仁、南沙 参、生甘草、制月石、柿霜、枇杷叶、梨皮
小结
一、小结本章内容 二、课内检测 三、课外工作布置
1 预习下节课内容 2 提供课外辅导资料和网络资源
凉燥-深秋-凉燥、风燥病邪-初起以 肺卫表寒证和津液干燥见症为主
(四)秋燥与现代医学疾病的关系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
二、病因病机
(一)秋燥的病因
燥热病邪
(二)秋燥的病理变化
1..秋燥以肺经为病变重心
2.初起邪在肺卫出现肺卫证候,同时见有津液干燥征象 3.邪传气分,最易侵犯肺、胃(肠)而形成燥热阴伤的病
(二)秋燥的鉴别诊断
秋燥与风温的鉴别表
发病季节 病因
初起证候
传变
风温
秋燥
春、冬
秋(初秋)
风热病邪
燥热病邪
但见肺卫表热证
肺卫表热证+津液干燥见 症
病势重、传变快、变化多、 病情轻、传变少、易治愈 易逆传心包
四、辨证论治
(一)秋燥的辨证要点
1、辨燥邪的寒热属性 2、审燥热的所在部位 3、察燥热阴伤的轻重主次
发展趋势 初起治法
燥热病邪 初秋久晴无雨,天燥热 较轻,持续时间较短 较重 可有少量出汗 鼻涕少,鼻中干燥灼热 痰少质粘难咯 口渴欲饮 苔薄白而燥,舌边尖红 赤 易灼伤阴液 辛凉甘润(桑杏汤)
凉燥病邪 深秋天气转凉之时 较重,持续时间较长 较轻 无汗 多流清涕,鼻塞 较清稀 口干唇燥,但不渴饮 苔薄白少津,舌质如 常 如不解亦可化热 辛散温润(杏苏散)
【病机分析】肺燥阴伤 【治疗方法】清肺润燥养阴。 【代表方剂】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秋燥论 PPT课件
断句
生命一诞生,就有了自己的特征。它与非生命
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能够进行自动调节。作为 万物之灵的人,体内存在着一个自我调节、自 我控制的完善体系,以保持自身的协调、稳定 和与外界环境的统一。这个自我调节与自我控 制体系,中医学是通过"亢则害,承乃制"的理 论加以说明的。
"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
卽是推之,秋月之所以忌數脈者,以其新秋爲燥所勝, 故忌之也。若不病之人,新秋而脈帶微數,乃天真之脈,何 反忌之耶?且夫始爲燥,終爲涼,涼已卽當寒矣,何至十月 而反溫耶?涼已反溫,失時之序,天道不幾頓乎?不知十月 之溫,不從涼轉,正從燥生。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以故 初冬常溫,其脈之應,仍從乎金之濇耳。由濇而沉,其濇也, 爲生水之金;其沉也,卽爲水中之金矣。珠輝玉映,傷燥云 乎哉! 天真之脉:自然、正常的脉象。 顿:停止;停顿。 金位:指主秋令之燥金。 承:承接;顺随。语出《素问·六微旨大论》。 生水之金:五行相生,金生水。秋为金,故曰生水之金。仍 在金位。 水中之金:冬为水,其脉沉,故曰水中之金。已进入水位。
霄壤之殊:天上地下的差别。殊:差别,不同。 司:主管。 就:趋向,靠近。动词。 政:政令,法令。此指时令。 谋:合,一致。 今:如果。假设连词。 肃:劲急,肃杀。 他:别的,别处。
第二段
大意謂春傷於風,夏傷於暑,長夏傷於濕,秋傷於燥,冬傷 於寒,覺六氣配四時之旨,與五運不相背戾,而千古之大疑 始一抉也。然則,秋燥可無論乎?夫秋不遽燥也。大熱之後, 繼以涼生,涼生而熱解,漸至大涼,而燥令乃行焉。《經》 謂“陽明所至,始爲燥,終爲涼”者,亦誤文也。豈有新秋 月華露湛,星潤淵澄,天香遍野,萬寶垂實,歸之燥政,迨 至山空月小,水落石出,天降繁霜,地凝白鹵,一往堅急勁 切之化,反謂涼生,不謂燥乎?或者疑燥從火化,故先燥而 後涼,此非理也。 星润渊澄:星光润泽,深渊清澈。 觉:发觉,领悟。 阳明所至,始为燥,终为凉:新校正云:“详此六气,俱先言 天香:指秋天花草之香气。 戾:乖违,违背。 本化,次言所反之气,而独阳明之气言燥生,终为凉,未见 万宝垂实:各种草木果实累累。 抉:弄通,解开。 所反之气。再寻上下文,当云‘阳明所至,为凉生,终为 白卤:盐碱地上凝结的白色卤碱。 《经》:指《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 燥’,方与诸气之义同贯。盖以金位之下,火气承之,故阳 明为凉生,而终为燥也。”喻氏之说,据此而来。 月华露湛(zhà n):月明露浓。华:光华,光明。湛:浓, 深。
秋燥
1、有明显的季节性,发于秋季燥热偏盛时 节;
2、初起有发热,微恶寒,头痛少汗,咳嗽 少痰,咽干口燥,唇口干燥,皮肤干燥等肺卫 表证与津气干燥证并见的典型临床特征;
3、病变重心在肺,病情较轻浅,一般传变 较少。伤肺胃之阴者为多,较少深入营血和下 焦肝肾;
4、注意与风温(发于春季,初起津气 干燥见症不显)、伏暑(初起肺经见症 较少,暑湿在里见证明显,病情重,变 化多)相鉴别;
(1)上燥治气——
上燥,病多在肺,见于秋燥初期,肺受燥热, 一方面肺不布津,复加之燥热病邪燔灼津液, 致使肺失清肃,表现为发热,干咳无痰(“上 燥则咳”),或少痰,气逆而喘,咽干鼻燥, 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苔薄白而燥,舌边尖 红赤等证。其治宜清润肺气,润燥养阴,代表 方剂为清燥救肺汤。因肺主气,故“上燥治气” 实指治“肺”而言。
综上所述,以方测证,本证尚有头痛,发热,微恶 寒,咳嗽少痰,口鼻干燥,舌边尖红,苔薄白而干等 一系列燥袭肺卫之征。
小结
【症】发热微恶寒,头痛少汗,口渴, 咽干鼻燥,咳嗽少痰,或干咳,尿少而 黄,舌边尖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 右脉数大。 辨证要点:邪袭肺卫与津气干燥之证 并见。
【理】温燥初起,邪袭肺卫 【法】辛凉甘润,轻透肺卫
1、温燥与凉燥——“凉润”与“温润”法 俞根初《通俗伤寒论》:“……总之,上燥
则咳,嘉言清燥救肺汤为主药;中燥则渴,仲 景人参白虎汤为主药;下燥则结,景岳济川煎 为主药;肠燥则膈食,五仁橘皮汤为主药,筋 燥则痉挛,阿胶鸡子黄汤为主药……”。 ——指出燥邪所犯不同部位的症状与治疗方 药。 何廉臣按:“凡治燥病,先辨凉温。……治 分温润、凉润二法”——指出凉燥与温燥的不 同治法。
1、导源时期:
《内经》中并没有“秋燥”之病名,但有燥 邪为病的记载,虽很简略,但指出了燥邪为病 的特点和治疗原则。如:
2、初起有发热,微恶寒,头痛少汗,咳嗽 少痰,咽干口燥,唇口干燥,皮肤干燥等肺卫 表证与津气干燥证并见的典型临床特征;
3、病变重心在肺,病情较轻浅,一般传变 较少。伤肺胃之阴者为多,较少深入营血和下 焦肝肾;
4、注意与风温(发于春季,初起津气 干燥见症不显)、伏暑(初起肺经见症 较少,暑湿在里见证明显,病情重,变 化多)相鉴别;
(1)上燥治气——
上燥,病多在肺,见于秋燥初期,肺受燥热, 一方面肺不布津,复加之燥热病邪燔灼津液, 致使肺失清肃,表现为发热,干咳无痰(“上 燥则咳”),或少痰,气逆而喘,咽干鼻燥, 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苔薄白而燥,舌边尖 红赤等证。其治宜清润肺气,润燥养阴,代表 方剂为清燥救肺汤。因肺主气,故“上燥治气” 实指治“肺”而言。
综上所述,以方测证,本证尚有头痛,发热,微恶 寒,咳嗽少痰,口鼻干燥,舌边尖红,苔薄白而干等 一系列燥袭肺卫之征。
小结
【症】发热微恶寒,头痛少汗,口渴, 咽干鼻燥,咳嗽少痰,或干咳,尿少而 黄,舌边尖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 右脉数大。 辨证要点:邪袭肺卫与津气干燥之证 并见。
【理】温燥初起,邪袭肺卫 【法】辛凉甘润,轻透肺卫
1、温燥与凉燥——“凉润”与“温润”法 俞根初《通俗伤寒论》:“……总之,上燥
则咳,嘉言清燥救肺汤为主药;中燥则渴,仲 景人参白虎汤为主药;下燥则结,景岳济川煎 为主药;肠燥则膈食,五仁橘皮汤为主药,筋 燥则痉挛,阿胶鸡子黄汤为主药……”。 ——指出燥邪所犯不同部位的症状与治疗方 药。 何廉臣按:“凡治燥病,先辨凉温。……治 分温润、凉润二法”——指出凉燥与温燥的不 同治法。
1、导源时期:
《内经》中并没有“秋燥”之病名,但有燥 邪为病的记载,虽很简略,但指出了燥邪为病 的特点和治疗原则。如:
秋燥教学演示课件
气候干燥
降水量减少
秋季降水量相对减少,空气湿度降低 ,使得人体皮肤、黏膜等部位的干燥 症状加剧。
风力增大
秋季风力较大,加速了皮肤水分的蒸 发,容易导致皮肤干燥、瘙痒等问题 。
饮食不当
辛辣、刺激性食物
过多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导致体内热气上升,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症 状。
缺乏水分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需要更多的水分来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饮水不足, 容易导致体内水分失衡,出现各种干燥症状。
02 秋燥的症状
皮肤干燥
01
02
03
皮肤发紧
秋燥会导致皮肤水分流失 ,出现干燥、紧绷的感觉 。
脱屑
皮肤干燥时,容易出现脱 屑现象,尤其是四肢和躯 干部位。
瘙痒
干燥的皮肤容易引发瘙痒 ,严重时可能影响睡眠。
口干舌燥
口腔干燥
秋燥时,口腔内的唾液分泌减少,导致口干舌 燥。
嘴唇干裂
嘴唇部位的皮肤较薄,容易出现干裂、脱皮现 象。
状。
放置水盆
在室内放置一盆水,通过水分的蒸 发增加室内湿度。
晾晒湿毛巾
将湿毛巾晾晒在室内,也可以起到 增加湿度的作用。
多喝水
定时饮水
01
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保持身体水分充足,有助于缓解秋燥症
状。
少量多次
02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应该少量多次地饮水,让身体始终保持
水分平衡。
饮用温水
03
秋天气温逐渐降低,饮用温水更符合身体需求,也能更好地缓
性过强的清洁产品。
建议使用温和的洁面乳或沐浴露 ,同时注意水温不要过高,以免
进一步干燥皮肤。
清洁后应及时涂抹保湿乳液或霜 剂,锁住皮肤水分,缓解干燥症
秋燥演示课件
1 2
使用加湿器
在干燥的季节,使用加湿器可以有效提高室内湿 度,缓解皮肤干燥、喉咙不适等问题。
放置水盆
在室内放置一盆水,通过水分的蒸发增加室内湿 度。
3
晾晒湿毛巾
将湿毛巾晾晒在室内,也可以起到增加湿度的作 用。
多喝水,多吃水果
多喝水
秋季天气干燥,多喝水可以补充 身体所需的水分,保持皮肤湿润 。
多吃水果
大便干结使得排便变得困难,可能导致肛裂或痔疮等问题。
腹胀腹痛
便秘时肠道内积聚大量废物和毒素,容易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 感。
03 秋燥的成因与机 制
秋季气候特点
温度下降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特别 是早晚温差较大,容易导 致人体受凉。
湿度降低
秋季空气湿度相对较低, 干燥的空气容易使人体内 的水分流失。
风力增强
不良生活习惯
饮食不当
过多摄入辛辣、油腻食物,以及缺乏水分和水果摄入,容易导致 体内燥热。
睡眠不足
秋季天气凉爽,适合睡眠,但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导致人体免 疫力下降,加重秋燥症状。
缺乏运动
秋季气候宜人,适合户外运动,但缺乏运动会导致人体代谢减缓, 不利于秋燥的缓解。
04 预防秋燥的方法 与措施
保持室内湿度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早睡早起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身体机能的 恢复和免疫力的提高。
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身体抵抗力,缓解 秋燥带来的不适。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保持心情愉悦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有助于减轻秋 燥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适当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如姜、蒜、辣椒等,增加酸味食物的摄入,如山楂、柠檬、乌 梅等,以收敛肺气。
秋燥护理查房PPT
护理措施:针对患 者的不同症状和需 求,采取了多种护 理措施,包括饮食 调理、药物治疗、 心理疏导等。
治疗效果:经过护 理人员的精心护理, 大部分患者的症状 得到了缓解,病情 得到了控制。
建议与展望:针对本 次护理查房中发现的 问题和不足,提出了 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 施,包括加强患者的 健康教育、提高护理 人员的专业水平等。 同时,展望了未来护 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查房结果及分析
患者情况: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症状、体征等 护理措施:针对患者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护理操作等 查房结果:查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异常情况等 分析:对查房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护理问题总结
患者皮肤干燥、 瘙痒
患者口腔干燥、 疼痛
患者呼吸道干燥、 不适
患者便秘、消化 不良
便秘等症状。
秋燥的特点包 括干燥、温差 大、多风、气
候凉爽等。
秋燥对人体的影 响主要表现在呼 吸道、消化道和 皮肤等方面,容 易出现咳嗽、喉 咙痛、便秘、皮 肤干燥等症状。
在秋燥季节,人 们需要注意保持 室内湿度、多喝 水、多吃水果蔬 菜等,以缓解秋 燥对人体的影响。
秋燥对人体的影响
皮肤干燥:秋燥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出 现干燥、脱屑、瘙痒等症状。
心理调适:减轻焦虑、抑郁情绪,保持 心情愉悦
家庭环境改善: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避 免过度干燥
患者及家属反馈及效果评估
患者及家属对 秋燥护理查房
的满意度
患者及家属对 健康教育内容
的掌握程度
患者及家属对 护理查房过程 中沟通方式的
评价
患者及家属对 护理查房整体
效果的评估
本次护理查房总结
患者情况:本次护 理查房共涉及XX 名患者,年龄分布 在XX岁至XX岁之 间,其中男性患者 XX人,女性患者 XX人。
秋燥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随着秋天的到来,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湿度也随 之降低。
Hale Waihona Puke 为什么会出现秋燥?生活方式
现代生活中,空调和暖气的使用也会加剧室内空 气的干燥。
长时间待在空调环境中,身体容易失去水分。
为什么会出现秋燥?
饮食习惯
秋季饮食中,辛辣、油腻食物摄入过多也可能导 致体内燥热。
应选择清淡、滋润的食物,以平衡体内的水分。
秋季可以选择户外活动,增加与自然接触的机会 。
如果出现秋燥症状,该怎么 办?
如果出现秋燥症状,该怎么办?
保持湿润
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空气湿度,缓解干燥。 特别是在使用空调时,要保持适当的湿度。
如果出现秋燥症状,该怎么办?
及时就医
如症状严重,如持续咳嗽、皮肤严重干裂等,应 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治疗方案。
秋燥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秋燥? 2. 为什么会出现秋燥? 3. 谁容易受到秋燥影响? 4. 如何预防秋燥? 5. 如果出现秋燥症状,该怎么办?
什么是秋燥?
什么是秋燥?
定义
秋燥是指在秋季气候变化中,空气湿度降低导致 的干燥现象。
这通常会影响皮肤、呼吸道和身体的其他部位。
什么是秋燥?
谁容易受到秋燥影响?
谁容易受到秋燥影响?
儿童
儿童的皮肤和呼吸道相对娇嫩,容易受到秋燥影 响。
他们可能会出现咳嗽、口干等症状。
谁容易受到秋燥影响?
老年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缺水后恢复能力较差。 秋燥期间要特别注意保持水分。
谁容易受到秋燥影响?
皮肤敏感者
皮肤敏感的人在秋季更容易出现干燥、瘙痒等症 状。
应选用温和保湿的护肤品。
Hale Waihona Puke 为什么会出现秋燥?生活方式
现代生活中,空调和暖气的使用也会加剧室内空 气的干燥。
长时间待在空调环境中,身体容易失去水分。
为什么会出现秋燥?
饮食习惯
秋季饮食中,辛辣、油腻食物摄入过多也可能导 致体内燥热。
应选择清淡、滋润的食物,以平衡体内的水分。
秋季可以选择户外活动,增加与自然接触的机会 。
如果出现秋燥症状,该怎么 办?
如果出现秋燥症状,该怎么办?
保持湿润
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空气湿度,缓解干燥。 特别是在使用空调时,要保持适当的湿度。
如果出现秋燥症状,该怎么办?
及时就医
如症状严重,如持续咳嗽、皮肤严重干裂等,应 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治疗方案。
秋燥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秋燥? 2. 为什么会出现秋燥? 3. 谁容易受到秋燥影响? 4. 如何预防秋燥? 5. 如果出现秋燥症状,该怎么办?
什么是秋燥?
什么是秋燥?
定义
秋燥是指在秋季气候变化中,空气湿度降低导致 的干燥现象。
这通常会影响皮肤、呼吸道和身体的其他部位。
什么是秋燥?
谁容易受到秋燥影响?
谁容易受到秋燥影响?
儿童
儿童的皮肤和呼吸道相对娇嫩,容易受到秋燥影 响。
他们可能会出现咳嗽、口干等症状。
谁容易受到秋燥影响?
老年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缺水后恢复能力较差。 秋燥期间要特别注意保持水分。
谁容易受到秋燥影响?
皮肤敏感者
皮肤敏感的人在秋季更容易出现干燥、瘙痒等症 状。
应选用温和保湿的护肤品。
秋燥诊断与治疗PPT
秋燥的病因与病理
秋季气候干燥,空气 湿度低
饮食不当,摄入过多 辛辣、油腻食物
作息不规律,熬夜、 过度劳累
情绪波动,焦虑、抑 郁等负面情绪影响
体质虚弱,免疫力低 下,容易受到外界环
境影响
病因:秋季气 候干燥,人体 水分流失过多
病理:燥邪入 侵,导致肺、 胃、肾等脏腑
功能失调
症状:口干、 咽干、皮肤干
预防和控制秋燥可以减少疾病的发 生和传播,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秋燥的预防和控制可以降低医疗费 用,减轻社会负担
汇报人: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饮食调理: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运动锻炼: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增强体质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适量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 耳、百合、莲子等,缓解秋燥症 状
保持室内湿度:使用加湿器或洒 水等方式保持室内湿度
饮食调理:多吃蔬菜水果,少吃 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 避免熬夜
锻炼身体:适当进行户外运动, 增强体质
秋燥的护理与康复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干燥环境 多饮水,补充水分,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眼睛干涩:眼睛干涩、 疲劳、视力模糊等现象
便秘:大便干结、排便 困难等现象
情绪烦躁:情绪不稳定、 易怒、焦虑等现象
睡眠质量下降:失眠、 多梦、易醒等现象
口干舌燥, 皮肤干燥, 眼睛干涩, 便秘,小便 情绪烦躁,
咽干咽痛
瘙痒
视力模糊
黄赤
失眠多梦
秋燥科普讲座课件
这与季节变化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为什么会发生秋燥? 生活习惯
使用空调或暖气、饮水不足等生活习惯加剧了秋 燥的影响。
尤其是在室内环境中,湿度通常会大幅下降。
为什么会发生秋燥? 饮食习惯
秋季饮食中可能缺乏水分和营养,导致体内水分 不足。
应注意增加水分摄入和营养均衡。
如何预防秋燥?
如何预防秋燥?
增加水分摄入
秋燥的常见症状 皮肤干燥
秋燥常导致皮肤缺水,出现干裂、脱皮等问题。
应加强保湿护理,避免热水洗澡。
秋燥的常见症状 呼吸道不适
干燥的空气可能引起喉咙痛、咳嗽等症状。
可通过饮用温水和润喉糖缓解不适。
秋燥的常见症状 眼部干涩
空气干燥可能导致眼睛不适,出现干涩、刺痛等 感觉。
建议使用人工泪液进行缓解。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影响
秋燥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如皮肤干燥、喉咙 不适、鼻腔干燥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什么是秋燥?
人群
秋燥影响的主要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及免疫力 低下的人。
这些人群更容易受到干燥天气的困扰。
为什么会发生秋燥?
为什么会发生秋燥? 气候因素
秋季气温逐渐下降,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减少,造 成空气干燥。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持续
若秋燥引起的症状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
医生可通过检查确定是否存在其他健康问题。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严重不适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过敏等症状,要立即就 医。
这些可能是更严重健康问题的信号。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定期体检
秋季应安排定期体检,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提前发现健康问题有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
为什么会发生秋燥? 生活习惯
使用空调或暖气、饮水不足等生活习惯加剧了秋 燥的影响。
尤其是在室内环境中,湿度通常会大幅下降。
为什么会发生秋燥? 饮食习惯
秋季饮食中可能缺乏水分和营养,导致体内水分 不足。
应注意增加水分摄入和营养均衡。
如何预防秋燥?
如何预防秋燥?
增加水分摄入
秋燥的常见症状 皮肤干燥
秋燥常导致皮肤缺水,出现干裂、脱皮等问题。
应加强保湿护理,避免热水洗澡。
秋燥的常见症状 呼吸道不适
干燥的空气可能引起喉咙痛、咳嗽等症状。
可通过饮用温水和润喉糖缓解不适。
秋燥的常见症状 眼部干涩
空气干燥可能导致眼睛不适,出现干涩、刺痛等 感觉。
建议使用人工泪液进行缓解。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影响
秋燥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如皮肤干燥、喉咙 不适、鼻腔干燥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什么是秋燥?
人群
秋燥影响的主要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及免疫力 低下的人。
这些人群更容易受到干燥天气的困扰。
为什么会发生秋燥?
为什么会发生秋燥? 气候因素
秋季气温逐渐下降,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减少,造 成空气干燥。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持续
若秋燥引起的症状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
医生可通过检查确定是否存在其他健康问题。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严重不适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过敏等症状,要立即就 医。
这些可能是更严重健康问题的信号。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定期体检
秋季应安排定期体检,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提前发现健康问题有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络伤咳血,应加入凉血止血药;
肺燥肠闭——肃肺化痰、润肠通便。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治疗原则
气分燥热炽盛之证,慎用苦寒
“燥证路径无多,故方法甚简,始用辛凉,继
用甘凉,与温热相似。但温热传至中焦,间有
当用苦寒者,燥证则惟喜柔润,最忌苦燥,断
无用之之理矣”。——汪瑟庵 若须用苦寒药物以泄热者,当与滋润之品同用, 中病即止。
特点为初起以邪在肺卫见证为主,并具有津液
干燥的表现。 发生在秋季,多见于立秋至小雪之间。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概述
《内经》
“清气大来,燥之胜也”,“岁金太过,燥气 流行”,“岁木不及,燥乃大行” “燥胜则干” “燥者润之”,“燥者濡之”,“燥化于天, 热反胜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
秋燥病因病机
初秋承夏久晴无雨秋阳以曝
燥热病邪
正气不足,摄身不慎
秋燥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病因病机
燥热病邪从口鼻入,以肺为病变中心
喻嘉言所说“燥其先伤上焦华盖”,张景岳亦说 “若秋令太过,金气胜而风从之,则肺先受病。”
燥干津液甚,热邪亦伤津液,两邪相合为患故伤 津液最速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病因病机
肺卫燥热 燥干清窍灼伤肺络肺燥阴伤
下移胃肠 陷 营 血
肺燥肠热阴伤腑实肺胃阴伤
伤 真 阴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病因病机
燥伤阴液为主要病理变化 肺经为病变中心 病程中易损伤肺络,移热胃肠 传变较少,极少病入下焦,病情较轻
(四)后期多见肺胃阴伤之证。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四、辨治要点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在肺卫——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
口鼻咽干燥
燥干清窍——发热、口渴、耳鸣、目赤、龈肿、咽痛、
苔黄而干、脉数
秋燥概述
清代喻嘉言《医门法律》立“秋燥论”专篇论 述,不仅首创了秋燥病名,并对内燥、外燥做 了较系统的论述,认为燥属火热,易伤肺之阴 液,治疗“大约以胃气为主,胃土为肺金之母 也”,并创制了清燥救肺汤治疗因于肺胃之燥 而致的诸气膹郁,诸痿喘呕者。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燥热壅肺——发热、口渴、心烦、干咳气喘、胸满胁痛、
咽干鼻燥、舌边尖红、苔薄而干、脉数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辨证原则 肺燥肠热—— 咽痒干咳、胸胁疼痛、腹部灼
热、大便泄泻、舌红苔黄、脉数
燥伤肺络——咳血 肺燥肠闭—— 咳嗽不爽而多痰、胸满腹胀、
大便秘结、舌红而干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诊断要点
(一)病发于早秋燥热偏盛时节。
(二)初起除具有肺卫表热证外,必伴有口、 鼻、咽、唇、皮肤等干燥的见症。
(三)病程中以燥干阴液为主要病理变化,病 变重心在肺,影响到胃肠;病情较轻,传变较 少,极少出现邪入营血或下焦肝肾的病变。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概述 金元时期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刘河 间《素问玄机原病式·燥类》 当时大多数医家均从内燥来认识燥热为患,朱 丹溪的四物汤加减、李东垣的润肠丸等均为内 燥而设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与临床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
一 二 三 四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 辨证治疗原则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概述
秋燥是感受燥热病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
肺胃阴伤——身热已退或身微热、干咳或少痰、
口鼻咽唇干燥、口渴、舌干红少苔、脉细数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辨证原则
气营(血)两燔——身热、口渴、烦躁不安、
甚或吐血、咯血、衄血、舌绛苔黄燥、脉数
燥热耗伤肝肾之阴——夜热早凉、口渴、或
干咳、或不咳、甚则痉厥、舌干绛、脉虚
秋燥概述
“燥病属凉,谓之次寒”——沈日南《燥病论》 “秋燥之气,轻则为燥,重则为寒,化气为湿,复 气为火”——吴鞠通 “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燥 凉,较严冬风寒为轻。若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 之者多病温燥,此属燥热,较暮春风温为重” ——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 王孟英、费晋卿等医家认为秋燥有温、凉两类。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治疗原则
肺胃阴伤——甘寒滋养肺胃阴液
吴鞠通“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 冬汤主之”。“燥伤胃阴,五汁饮主之,玉竹 麦门冬汤亦主之”。
气营(血)两燔——清热凉营、凉血养阴; 燥伤肝肾之阴——滋填真阴、潜镇虚风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概述
燥有内、外之分,内燥为内伤津血,阴液干枯 之证;外燥为秋季外感时令之邪所致,又有温 燥、凉燥之别。
本节所讨论之秋燥,实指温燥 与西医学中发于秋季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 气管炎及某些肺部感染等疾病相似。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治疗原则
秋燥病的治疗原则是清热润燥并重。
邪在肺卫——辛凉甘润、轻透肺卫
“当以辛凉甘润之方,气燥自平而愈” ——叶天士
邪入气分——清热、泻火、润燥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治疗原则 燥干清窍——清宣气热、润燥利窍 燥热伤肺——清泄肺热、养阴润燥; 肺燥肠热——清热润肺、清肠坚阴,若兼有
肺燥肠闭——肃肺化痰、润肠通便。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治疗原则
气分燥热炽盛之证,慎用苦寒
“燥证路径无多,故方法甚简,始用辛凉,继
用甘凉,与温热相似。但温热传至中焦,间有
当用苦寒者,燥证则惟喜柔润,最忌苦燥,断
无用之之理矣”。——汪瑟庵 若须用苦寒药物以泄热者,当与滋润之品同用, 中病即止。
特点为初起以邪在肺卫见证为主,并具有津液
干燥的表现。 发生在秋季,多见于立秋至小雪之间。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概述
《内经》
“清气大来,燥之胜也”,“岁金太过,燥气 流行”,“岁木不及,燥乃大行” “燥胜则干” “燥者润之”,“燥者濡之”,“燥化于天, 热反胜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
秋燥病因病机
初秋承夏久晴无雨秋阳以曝
燥热病邪
正气不足,摄身不慎
秋燥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病因病机
燥热病邪从口鼻入,以肺为病变中心
喻嘉言所说“燥其先伤上焦华盖”,张景岳亦说 “若秋令太过,金气胜而风从之,则肺先受病。”
燥干津液甚,热邪亦伤津液,两邪相合为患故伤 津液最速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病因病机
肺卫燥热 燥干清窍灼伤肺络肺燥阴伤
下移胃肠 陷 营 血
肺燥肠热阴伤腑实肺胃阴伤
伤 真 阴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病因病机
燥伤阴液为主要病理变化 肺经为病变中心 病程中易损伤肺络,移热胃肠 传变较少,极少病入下焦,病情较轻
(四)后期多见肺胃阴伤之证。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四、辨治要点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在肺卫——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
口鼻咽干燥
燥干清窍——发热、口渴、耳鸣、目赤、龈肿、咽痛、
苔黄而干、脉数
秋燥概述
清代喻嘉言《医门法律》立“秋燥论”专篇论 述,不仅首创了秋燥病名,并对内燥、外燥做 了较系统的论述,认为燥属火热,易伤肺之阴 液,治疗“大约以胃气为主,胃土为肺金之母 也”,并创制了清燥救肺汤治疗因于肺胃之燥 而致的诸气膹郁,诸痿喘呕者。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燥热壅肺——发热、口渴、心烦、干咳气喘、胸满胁痛、
咽干鼻燥、舌边尖红、苔薄而干、脉数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辨证原则 肺燥肠热—— 咽痒干咳、胸胁疼痛、腹部灼
热、大便泄泻、舌红苔黄、脉数
燥伤肺络——咳血 肺燥肠闭—— 咳嗽不爽而多痰、胸满腹胀、
大便秘结、舌红而干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诊断要点
(一)病发于早秋燥热偏盛时节。
(二)初起除具有肺卫表热证外,必伴有口、 鼻、咽、唇、皮肤等干燥的见症。
(三)病程中以燥干阴液为主要病理变化,病 变重心在肺,影响到胃肠;病情较轻,传变较 少,极少出现邪入营血或下焦肝肾的病变。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概述 金元时期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刘河 间《素问玄机原病式·燥类》 当时大多数医家均从内燥来认识燥热为患,朱 丹溪的四物汤加减、李东垣的润肠丸等均为内 燥而设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与临床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
一 二 三 四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 辨证治疗原则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概述
秋燥是感受燥热病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
肺胃阴伤——身热已退或身微热、干咳或少痰、
口鼻咽唇干燥、口渴、舌干红少苔、脉细数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辨证原则
气营(血)两燔——身热、口渴、烦躁不安、
甚或吐血、咯血、衄血、舌绛苔黄燥、脉数
燥热耗伤肝肾之阴——夜热早凉、口渴、或
干咳、或不咳、甚则痉厥、舌干绛、脉虚
秋燥概述
“燥病属凉,谓之次寒”——沈日南《燥病论》 “秋燥之气,轻则为燥,重则为寒,化气为湿,复 气为火”——吴鞠通 “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燥 凉,较严冬风寒为轻。若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 之者多病温燥,此属燥热,较暮春风温为重” ——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 王孟英、费晋卿等医家认为秋燥有温、凉两类。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治疗原则
肺胃阴伤——甘寒滋养肺胃阴液
吴鞠通“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 冬汤主之”。“燥伤胃阴,五汁饮主之,玉竹 麦门冬汤亦主之”。
气营(血)两燔——清热凉营、凉血养阴; 燥伤肝肾之阴——滋填真阴、潜镇虚风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概述
燥有内、外之分,内燥为内伤津血,阴液干枯 之证;外燥为秋季外感时令之邪所致,又有温 燥、凉燥之别。
本节所讨论之秋燥,实指温燥 与西医学中发于秋季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 气管炎及某些肺部感染等疾病相似。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治疗原则
秋燥病的治疗原则是清热润燥并重。
邪在肺卫——辛凉甘润、轻透肺卫
“当以辛凉甘润之方,气燥自平而愈” ——叶天士
邪入气分——清热、泻火、润燥
温病学
主讲 张朝曦 zhangchaoxi@
秋燥治疗原则 燥干清窍——清宣气热、润燥利窍 燥热伤肺——清泄肺热、养阴润燥; 肺燥肠热——清热润肺、清肠坚阴,若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