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21古诗两首习题课件1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8.《古诗两首》课件

朗读古诗,感知节奏
跟读诗文,读准字音。
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朗读古诗,感知节奏
指名读古诗,同学互评:字音是
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朗读古诗,感知节奏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 依山 /尽,黄河 /入海/ 流
欲穷/ 千里 /目,更上 /一层/ 楼。
读出节奏 和停顿,语调 要高昂。
朗读古诗,感知节奏 朗读时, 要注意诗句 中的停顿!
朗读古诗,感知节奏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 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 称,其诗风格豪放,想象丰 富。 主要作品:《蜀道难》 《行路难》《静夜思》《将进 酒》等。
朗读古诗,感知节奏
鹳雀楼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滕王阁、 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之一。旧址在山西省的永 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 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 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 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 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 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 的诗章:《登鹳雀楼》。
布
pù
瀑 布
认读字词,感知词语
chuān
川
名山大川
认读字词,感知词语
yān
冒烟
lú
香炉
认读字词,感知词语
yī yù yáo jìn qióng
依、欲、遥、尽、穷
这几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
依 =亻 + 衣
认读字词,感知词语
谁敢来挑战?
lóu céng yī jìn yù
楼层
qióng
依次
pù bù
想象自己就是诗人,如何感慨。 练习用“我站在……,看到……”的 句式来描述。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望天门山》PPT课件

两岸青山相对出 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25岁的时候,才华横溢的李白为了实现他报效 祖国的理想,离开了家乡四川,乘船沿着长江远游。 经过一年多,他来到天门山。在路上,他听说皇帝 要举行封禅大典,要求全国的文武百官举荐青年才 俊。离天门山只有几十里水路的南京,也有很多文 武官员寻找这样的人才。
学完这首诗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新唱
作业小屋: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预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谢 谢 指 导 !
执教:刘诗艺
望天门山 望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 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 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 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 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 势、炽热奔放的情感、丰富奇 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 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 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的艺术效果,因此被称为"诗仙 "。
请你的节奏,可小组之间交 流讨论。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把古诗默读几遍,读完以后 想一想:每一句都写了哪些景物? 用铅笔圈起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中断
碧水东流至此回 回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课件

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苏轼与西湖“苏堤”
苏轼在杭州做官期间,带领老百姓治理西湖。消息很快 传开了,逃离家乡的百姓,听说此事后,都纷纷回乡参与治 理西湖,进展也很快。可遇到了困难:西湖四周的沙石淤泥 可放到岸边或近处,可湖心的淤泥沙石,又放到哪里呢?苏 东坡倍感焦急。他突然灵机一动,想:如果在西湖东西两岸 的中部,利用淤泥沙石,垒筑成一道长长的湖堤,不就解决 了问题了吗?同时,也解决了东西两岸百姓来往不便的问题。 湖堤上亦可栽种花草树木等。这样,所有的问题不是就迎刃 而解了吗?他立即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商量,大家都非常赞 同。通过百姓们的努力奋战,西湖的治理工作圆满结束,西 湖湖堤也顺利筑成。可湖堤取个什么名字好呢?百姓们为了 永久纪念他,便将西湖湖堤取名为“苏堤”。从此,人们便 一直称这湖堤为“苏堤”。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中断 碧水东流至此回。 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斷
開
1.回旋。
2.回转,改变方向。
3.返回。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 李白 迥出江上山,
liàn yàn
kōnɡ ménɡ
潋 滟 淡 妆
xiānɡ yí
空
蒙
dàn zhuānɡ nónɡ mǒ
浓 抹
相
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①晴方好, 山色空蒙②雨亦奇③ 。 欲把西湖比西子④ ,
淡妆浓抹总相宜。
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②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③奇:奇妙。 ④西子:即西施,春秋时
同学们,江山如画,历代诗人为之
陶醉,并留下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的
小学语文:9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 课件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作者:叶绍翁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萧 萧 梧 叶 送 寒 声, 江 上 秋 风 动 客 情。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知 有 儿 童 挑 促 织, 夜 深 篱 落 一 灯 明。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萧 萧 梧 叶 送 寒 声, 江 上 秋 风 动 客 情。 知 有 儿 童 挑 促 织, 夜 深 篱 落 一 灯 明。
夜Hale Waihona Puke 所见作者:叶绍翁萧 萧 梧 叶 送 寒 声, 江 上 秋 风 动 客 情。 知 有 儿 童 挑 促 织, 夜 深 篱 落 一 灯 明。
叶绍翁:
南宋中期诗人。 《游园不值》 字嗣宗,是江湖 应怜屐齿印苍苔, 派诗人,他的诗 小扣柴扉久不开。
以七言绝句最佳, 春色满园关不住, 如《游园不值》 一枝红杏出墙来。 历来为人们所传 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ppt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碧水东流至此回
碧水东流至此回 (回旋)
• 天门|中断|楚江|开, • 碧水|东流|至此|回。
长江的波澜壮阔、浩浩荡荡。
两岸青山相对出
对峙(zhì )
两岸青山相对出 夹江对峙(zhì )
两岸青山相对出 夹江对峙(zhì )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 夹江对峙(zhì )
潋滟 空蒙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波光闪动的晴天景色真好,云雾迷茫 的雨天景色也很奇妙。
潋滟 空蒙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 女之一,她是春秋末期越国 人,姓施,名夷光,世居苎 (zhù)萝山苎萝村。苎萝 有东、西两村,施夷光住在 西村,所以叫她“西施”。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词语注释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组 21《古诗两首》李白诗风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

李白诗风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
长安3年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
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
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
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
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
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
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
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夜书所见》PPT课件

我吧?
有一年秋天,叶绍翁离开家乡,一个人远在 外地。一天晚上,风吹着梧桐树哗啦啦地响,好 像,秋天到了,连树叶都怕冷起来。看着一江秋 水,满天的黑暗,听着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想 到自己漂泊在外,诗人怎么都睡不着,心里觉得 更加寒冷。
忽然透过窗户,他看到不远处的篱笆间有盏灯火,仔细 一看,原来是几个孩子用细枝从缝穴中小心翼翼地捉蟋蟀, 尽管已经很晚了,却玩得十分投入。诗人不禁想起自己小时 候跟小伙伴们一起捉蟋蟀、捉蝴蝶、逮小鱼的快乐情景,那 时也是这样的无忧无虑啊!可时光过得飞快,自己早已告别 了那美好的童年,此时此刻一个人远离家乡,漂泊在外。于 是,诗人起身坐到书桌前,在寒冷的秋夜里提笔写下自己所 看到的景象,表达自己思念家乡的心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
解释:每当遇到节日就更 加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释:我在遥远的地 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 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 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 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 单缺少我一个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节这天,王维在遥远 的地方,想到自己家乡的兄弟 们此刻一定正在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 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秋 风落叶,篱落灯明,不禁 勾起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 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 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 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 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 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夜书所见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6.古诗两首 第1课时《出塞》

加高远,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古代,引人深思。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龙城飞将”指汉武帝时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 这里运用典故,用汉代的名将李广借指唐代出征守边 的英勇将士,一方面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
国捐躯的战斗精神,另一方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
人,一语双关地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无 能的不满。
历史见证。 第二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借指唐代出征守边的英雄将士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
秦时明月汉时关
思考(难点):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 什么内容? 此句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在“月”和“关”的 前面用“秦时”和“汉时”修饰,说明明月依旧、关 塞依旧,为下文写征人未还作了铺垫。同时使意境更
4. 读懂诗的意思,能背诵这首古诗。(重点)
走近作者
王昌龄:(约694—约756),字少伯,汉族,一说河 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今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主要作品:《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我会写
sài
塞
书写指导
中间三横间距相等,撇、 捺伸展。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只要。
不教:不让。 度阴山:跨 过阴山。
飞将:汉代名将李广英勇善 胡马:胡马:指胡人的军队。胡, 战,被匈奴称为“飞将军”。 古代泛指北方和西方的民族。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就决不会让敌人
的军队跨过阴山。
整体感知
第一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
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
阅读方法解密:品析用典的方法
什么是典故? 典故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诗歌中适当运用典故就是用典。 效果如何? 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强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 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PPT课件_图文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 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 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 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 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 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 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 边来”的“一片孤帆”。
第三句是正面刻划天门山的山势
• “两岸”指出了天门山与长江的关系 。“相 对”二字,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天门山隔江 兀立、崖峭如削、对峙如门、巧夺天工的 雄姿,给人以只可仰观的高峻感。一个 “出”字,出神入化,化静为动,令人感 到郁郁葱葱的天门山生机盎然,更增添了 画面的动态美感。
望天门山李白李来自(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 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反映人民疾 苦和愿望,抒发对美好理想的渴望和追 求。他的诗歌风格雄奇豪放,想象力丰 富。他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称为“诗仙”。
返
欢 迎 进 入 诗 句 赏 析
1、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 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 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 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 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 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2、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 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 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 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 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 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 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 险。
碧水东流至此回
• “碧水”写出了长江流水之澄清 ,“东流” 是写长江总的流向 ,“回”字力度很强, 极富动态美,既写出了长江到天门山处江 水曲折回荡、漩涡丛生的奇险和壮美,又 突现了天门山一段江水流向的陡然转变。 正是从一个“回”字中,我们才更加深刻 地领会出天门山扼江回流的雄伟气势。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第21课 古诗两首试题及答案

21 古诗两首轻松起步1 我会读拼音,还能把词语写得正确又漂亮。
2 我会选择正确的字组成词语(在正确的字下面画“√”)。
3 我会默写这两首古诗。
望天门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西子,淡妆浓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提升1 品读课文,注重积累。
(1)《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朝大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佳作,它描写了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天和____________________天时的景色。
诗人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
从此,“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
(2)《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品,描写了天门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自古以来,人们对美丽的苏州、杭州都充满赞誉之情。
我知道其中有这样一句: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下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 和同学们一起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开个以“美丽的祖国”为主题的古诗词朗诵会吧!答案轻松起步1答案:中断楚江孤独帆船2答案:段帆孤3答案:略快乐提升1答案:(1)苏轼晴雨(2)李白两岸山和水的美丽景象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2答案:天堂苏杭3答案:略。
2020最新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组
2020最新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2020最新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2 金色的草地
2020最新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源自 子课本课件【全册】5 灰雀
2020最新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6 小摄影师
2020最新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7 奇怪的大石头
2020最新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75页 0197页 0327页 0353页 0377页 0403页 0434页 0499页 0584页 0635页 0735页 0813页 0826页 0877页 0917页 1017页
第一组 2 金色的草地 4 绝招 第二组 6 小摄影师 8 我不能失信 第三组 10 风筝 12 听听,秋的声音 第四组 14 盘古开天地 16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第五组 18 富饶的西沙群岛 20 “东方之珠” 第六组 22 科利亚的木匣
3 爬天都峰
2020最新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4 绝招
2020最新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语文园地一
2020最新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组
8 我不能失信
2020最新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语文园地二
2020最新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三组
2020最新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6课 古诗两首 课前预习教科版 (共7张PPT)

战争 的思想感情。 ________
《示儿》一诗先写诗人对死亡的认识,那就是:______ 死去
______________ ;然后写诗人临死前最牵挂的事情,那就是: 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表达自己死后的愿望,那就是: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只是令人悲伤。 但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 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祭祀祖先。 家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兵北上,收复中原。 北定中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解作者(看本课“走近作者”)
主题引导,边读边思(带着“核心问
题”“串珠问题”读课文)
Hale Waihona Puke 梳理层次,理解内容唐 王昌龄 1.《出塞》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朝诗人____________ 。 陆游 ,号 《示儿》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朝代)诗人________ 南宋 放翁 。 ________ 2.《出塞》这首诗写当时战争频繁,只有出征的将士,却没有 ________ 李广 这样的勇猛 回家 的将士,于是诗人希望能有像________ 和平 ,反对 贤能的将士来保卫国家,表达了诗人渴望________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出塞( sài ) . 汉字( hàn ) . 秦朝( qín . 胡琴( hú . )
)
2.辨字组词。 秦( 秦朝 ) 未( 未来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语文园地六电子版+课件(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语文园地六电子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版教材《秋天的雨》和《古诗两首》(《夜书所见》、《赠刘景文》),以及相应的课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能正确读写。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能用自己的话描述。
3. 学习古诗,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体会秋天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电子版教材、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秋天的特点,引导他们说出秋天的美。
2. 课文学习(15分钟):a. 朗读《秋天的雨》,让学生注意语气、节奏。
b.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注。
c. 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秋天的美。
3. 古诗学习(10分钟):a. 朗读《夜书所见》、《赠刘景文》,让学生注意韵律。
b. 简单介绍诗人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c.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的意境。
4. 例题讲解(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例题,讲解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秋天的雨》、《夜书所见》、《赠刘景文》。
2. 生字词:标注在课文旁边。
3. 重点句子: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
4. 古诗意境:简洁明了地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b. 用自己的话描述秋天的美。
c. 朗读古诗,写出自己的感受。
2. 答案:a. 生字词:略。
b. 描述秋天的美:例文:“秋天,树叶黄了,果实熟了,一片丰收的景象。
”c. 古诗感受:例文:“《夜书所见》让我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同时也体会到了秋天的宁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秋天的美,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优秀教学课件

[唐]杜甫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cuì )柳,
一行白鹭(lù)上青天。
窗含(h1n)西岭( lǐnɡ )千秋雪, 门泊[bó]东吴(wú)万里船。
[唐]杜甫
绝句:一种旧体诗,一首四句,每句
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
个字的叫七言绝句。也有六言 绝句,但比较少见。
绝句
两个/黄鹂/ /鸣翠(cuì )柳,
一行/白鹭(lù) / /上青天。
千里江陵(lí nɡ)一日还[hu1n]。
早发白帝(dì )城 两岸猿(yu1n)声啼(tí )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chónɡ]山。
早发白帝(dìΒιβλιοθήκη )城朝[zhāo]辞(cí )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lí nɡ)一日还[hu1n]。
两岸猿(yu1n)声啼(tí )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chónɡ]山。 [唐]李白
13
古诗两首
李白
《早发白帝城》
杜甫
《绝句》
早发白帝(dì )城
朝[zhāo]辞(cí )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lí nɡ)一日还[hu1n]。
两岸猿(yu1n)声啼(tí )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chónɡ]山。 [唐]李白
早发/白帝(dì )城
朝[zhāo]辞 (cí ) /白帝/ /彩云间, 千里/江陵(lí nɡ)/ /一日还[hu1n]。
两岸/猿(yu1n)声/ /啼(tí )不住,
轻舟/已过/ /万重[chónɡ]山。 [唐]李白
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把词语补充整。
( 彩云缭绕 )的白帝城 ( 千里之遥 )的江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古诗两首——王明明

湖:西湖。
初晴雨后:雨过天晴。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好。
空蒙:形容云雾迷茫。
亦:也。
欲:想。
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人。
相依:合适,合宜。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山水晴——方好
(比西子2)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3)指名后进生读;(要求:读的同学声音洪亮,字音准确,听得的同学认真倾听。)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诗文,感悟理解)
1、生自由读古诗。
2、指名读。
3、比谁诗句理解的最好。
4、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熟读成诵)
1、自由读。
2、指名读。
3、点评。
五、结语
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让美丽的西湖在不同的天气中尽显风姿,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画卷,也让我们跟随着这位最爱西湖的诗人度过了一段难忘的西湖之行,就让我们把这幅画深深的映在脑海中吧。
一、板题示标。
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饮湖上初晴雨后》这首诗,本课的学习目标是:
1、学习生字,理解诗句。
2、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诗句,背诵古诗。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读通诗意,初悟诗意)
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比比谁能把古诗字音读的最准确。(3分钟后检测)。
1)自由读古诗;指名纠错,并齐读出错的字词。
1、生自由读古诗。
2、指名读。
3、比谁诗句理解的最好。
4、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熟读成诵)
1、自由读。
2、指名读。
3、点评。
五、结语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我们一起去欣赏,去诵读。
语文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墨梅》《江雪》课件ppt

• 独钓(diào)寒江雪。
周围的群山
尽
千 山鸟 飞 绝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一只飞鸟的影子, 小路 足迹
消失(没有 了)
万 径人 踪 灭
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了人的踪影。
孤零零的一条小船
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
孤舟 蓑 笠 翁
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坐着一个 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
寒冷的江面
独钓 寒 江 雪
背诵并默写《古诗两首》。
谢谢合作!
•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 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 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 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 ,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 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 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 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 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 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个个花开淡墨痕。 淡淡的墨迹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墨 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淡淡的墨迹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清香之气
墨 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充满天地间
墨梅
(元)王冕
这儿的“流” 是流溢的意思, 是说梅花可贵 的清气流溢人 间。我们也常 用“百花竞艳, 芳香流溢”,和 这里的流意思 一样,显得动态 了,更形象 。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3、掌握古诗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4、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及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2个字,会写4个生字,背诵默写《望天门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讲授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背诵《望天门山》,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法指导:在读中思索,在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也非常喜欢,因为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美诗作就浩如烟海。
据我了解,最近你们又收集了不少古诗,愿意与大家分享分享吗?同学们收集的古诗真不可少,看来你们非常善于积累。
XXX先生有句话说得非常好:腹有诗书气自华。
是啊,研究古诗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呢!老师利用工作闲暇也收集了一些古诗名句,想与你们分享分享,你们喜欢吗?【课件出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XXX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XXX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XXX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XXX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XXX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XXX】自己读读。
读完了吗?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同学们,读完这些古诗名句,长江在你们眼里是怎样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首与长江有关的古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XXX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