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3)

合集下载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8-10 年降低 1 cm)
粗算法
每日主食如下:标准体重×0.1(两)
每日新鲜蔬菜500克以上,牛奶250毫升,鸡
蛋1个,瘦肉100克,豆制品50/100克北豆腐, 烹调用油15-30克,盐6克
可运用食物互换法,避免饮食单调
每日饮食1,2,3,4,5

每天一袋牛奶 每天200-250g碳水化合物 每天3个单位优质蛋白 1单位优质蛋白=猪肉1两=鱼2两=鸡蛋1个

常见食物含盐量
1燕京啤酒瓶盖 5克 二两油饼 0.8克
二两榨菜 11.3克
1个咸鸡蛋 2克
一袋方便面 5.4克
两片酱萝卜0.8克
1片火腿肠 1克
一片配餐面包0.8克
能否饮酒
1、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若饮酒应计算酒精中 所含的总能量,啤酒、白酒是一种高热量饮料,酒 精的产热7Kcal/g,明显高于其他碳水化合物。 2、女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男性不超过 25g(15g酒精相当于450ml啤酒、150ml葡萄酒或 50ml低度白酒)。每周不超过2次。 3、应警惕酒精可能诱发的低血糖,避免空腹饮酒。 具有2型糖尿病风险的个体应限制含糖饮料的摄入。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消化内分泌 张莉
内容提要
1
糖尿病总论 糖尿病教育与管理 妊娠糖尿病的管理
2
3
糖尿病流行现状
2010年中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和中华医学会
内分泌学分会调查了中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 病的患病情况,应用WHO1999年的诊断标 准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9.7%,2型糖尿病患 病人数为9840万,再次证实我国已成为世界 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若同时以 HbAlc≥6.5%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则其患 病率为11.6%。

2013年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_张爱珍

2013年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_张爱珍
.
,


2
热量 平衡 超重 与肥 胖


建议 所有 患 有 糖尿 病 或存 在糖尿 病 风 险 的 超重 或肥 胖个 体减 重
,

(A )
2
对 于 体重 减轻 低 碳水 化合 物 低 脂肪 限 制 热量 或地 中海 饮食 短 期 ( 最 多

年 ) 内都是 有效 的

(A )
③ 对 于 接 受 低碳 水 化 合 物饮食 治 疗 患 者 应 该监 测 血脂 谱 肾功 能 和 蛋 白 质摄 入 ( 有 肾脏 病 变者 ) 并按
需 调整 降糖 治疗

(E )
, 。
体 力活 动和 行为 方式 的改变是 体重:减轻 计划的重要组 成部分 其在维持 体重 减 轻方 面 也是最 有帮助 的
,
、 、
(B )
对于 采用 低 碳水 化合 物饮 食 的 患 者 需 要 监测 血 脂谱 肾功能 蛋 白摄 入 量 ( 肾病 患 者 ) 和 调 整 降糖 治疗

,
饮 食控 制 ( 减少 高热量 和 脂肪摄 入 等 ) 这 些措 施 因 能够 降低 糖尿 病 发 生 风 险而 被 推荐 ②对
2
(A )
Ca
/ O O0 型 糖 尿 病 高危 人 群 应 该鼓 励 达 到 美 国 农 业 部 v ( s D A ) 推荐 的 膳 食 纤 维摄 入 ( 14 9 纤 维 1 k

E

C
和 类胡 萝 卜 素

(A )
, ,
③ 建 议饮食 计划 个体 化 包括 使食 物选择 最 优化 以便 所有 微量 营 养素 达 到 推荐 的 膳食 建议 量 ( R D A ) / 膳 食参 考摄 入量 ( D I R )

糖尿病指南2013

糖尿病指南2013

达标比例 47.7%
BP<130/80mmHg
28.4%
TCH<4.5 mmol/L
36.1%
全部达标
5.6%
Ji LN, et al. Am J Med. 2013;126: 925.e11-925.e22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糖尿病的诊断
诊断标准
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mmol/L)*
1)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
1.Pan XR, et al.Diabetes Care. 1997 Apr;20(4):537-44. 2.杨文英等.中国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3):131-4. 3.Knowler WC, et al. N Engl J Med. 2002 Feb 7;346(6):393-403. 4. Chiasson JL,et ncet. 2002 Jun 15;359(9323):2072-7. 5.Buchanan TA, et al.Diabetes. 2002 Sep;51(9):2796-2803. 6.Lindström J,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Dec;26(12):3230-6. 7.Kosaka K,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5 Feb;67(2):152-62. 8.Li G, et ncet. 2008 May 24;371(9626):1783-9. 9.DREAM Trial Investigators. Lancet 2006;368:1096-1105. 10.DeFronzo RA, et al.N Engl J Med. 2011 Mar 24;364(12):1104-15. 11.The ORIGIN Trial Investigators. N Engl J Med. 2012 Jun 11.

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B.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 C.胰腺外分泌疾病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D.内分泌疾病 E.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的糖尿病 F.感染:先天性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他 G.不常见的免疫介导性糖尿病 H.其他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综合征 妊娠糖尿病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优先干预的策

血糖和糖负荷
后2h血糖)

糖尿病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15
二级预防策略
血糖控制:对新诊断和 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采 用严格控制血糖的策略 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 生的风险
血压控制、血脂控制和阿司 匹林的使用:在没有明显糖 尿病血管并发症但具有心血 管疾病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 病患者中采取降糖、降压、 降脂(主要是降低LDL-C) 和应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血 管疾病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的发生
20
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
基本原则、目标形式
基本原则:限于目前医学水平,糖尿病仍然是终身性疾病,
因此应给与糖尿病患者终身的密切医疗关注
近期目标:控制高血糖和相关代谢紊乱来消除糖尿病症状和防止出现 急性代谢并发症 远期目标: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 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或合并空腹 血糖受损)的危险因素 代谢综合征 超重、肥胖、抑郁症 饮食热量摄入过高、体力活动减少 可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的药物 致肥胖或糖尿病的社会环境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3)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3)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发布日期: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出处:中华糖尿病杂志().内容介绍:年,我国制定了首个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近三年来,由于《制定循证指南地方法学》更新,同时糖尿病和代谢治疗领域也出现了诸多突破性进展,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于年启动了《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地修订工作,涉及糖尿病营养预防、治疗及并发症防治、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技术等诸多领域,并新增了“糖尿病外科手术治疗与营养治疗”章节,将“应激性高血糖”章节扩展为“创伤与危重病:应激性高血糖”等.版指南依然坚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科学性与实践性并重,服务于临床地宗旨.以下是各章节地推荐意见一览.b5E2R。

.任何类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均需依据治疗目标接受个体化,建议由熟悉糖尿病治疗地营养(医)师指导下完成更佳().p1Ean。

可预防糖尿病,改善生活质量和临床结局,节约医疗费用()..对于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强调改善生活方式,包括适度减轻体重()和规律、适度地体力活动(每周> )、合理饮食控制,能够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DXDiT。

.制定方案时,应考虑患者具体需求、是否愿意改变及具有改变地能力().能够改善肥胖糖尿病患者地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指标()..针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能够减少感染及并发症地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及胰岛素用量().一、能量.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患者应接受个体化能量平衡计划,目标是既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又满足不同情况下地营养需求().RTCrp。

.对于所有患糖尿病或有糖尿病患病风险地肥胖或超重个体,应建议减重()..在超重或肥胖地胰岛素抵抗个体中,适当减轻体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就减重效果而言,限制能量摄入较单纯调节营养素比例更关键().不推荐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接受极低能量(< )地营养治疗().二、碳水化合物.推荐每日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如碳水化合物地来源为低食物,其供能比可达()..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利于血糖控制,但对于血脂仅观察到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患者膳食纤维摄入可高于健康成年人推荐摄入量,推荐~或~()..蔗糖引起地血糖升幅并不比相同能量地淀粉引起地升幅更高,但摄入量太高时可能升高血糖及水平,不推荐常规摄入();不推荐在糖尿病饮食中常规添加大量果糖作为甜味剂,过量果糖不利于血脂代谢().5PCzV。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

• 两种疾病常在同一个体存在,属于共患疾 病,糖尿病患者OSAHS的患病率显著高于一 般人群。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卫生部北京医院研究 显示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OSAHS的患病率在 60%以上。OSAHS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亦明 显高于正常人,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OSAHS的患病率高达86%。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防治
胰岛素促分泌剂 或 -糖苷酶抑制剂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或DPP-IV抑制剂
三线药物治疗
基础胰岛素, 或 预混胰岛素

胰岛素促分泌剂或-糖苷酶抑制剂或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或DPP-IV抑制剂

GLP-1 受体激动剂
四线药物治疗
基础胰岛素 + 餐时胰岛素 或 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
• 临床上常常需要口服药间的联合治疗及口服药物和 注射降糖药间(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的联 合治疗
新型降糖药物
• DPP-4抑制剂
• 通过抑制DPP-4 而升高内源性GLP-1的水平
• 目前在国内上市的药物: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
阿格列汀、利格列汀
• 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 对体重的作用为中性或稍增加 • 可能增加心血管高危人群因心衰而住院的风险
DPP-4 抑制剂在中国人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
25
新型降糖药物
• GLP-1受体激动剂
• 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 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来减少 进食量 • 显著降低体重和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 • 包括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在内的临床试验显示艾塞那肽可 以使HbA1c降低0.8%,利拉鲁肽的疗效和格列美脲相当
• 二甲双胍为一线用药 • 对于新上市的药物需要时间进行安全性的观察, 以保证糖尿病患者的最大利益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委员会主任
前言 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 主要包括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疾病)是当前世界 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每年全球所发生的死亡中,有 63% 是由 NCD 所导致的。全球每年 3600 万人死 于 NCD,其中有 1400 万人死于 70 岁前,而这些 早死多数是可以预防的。80% 与 NCD 相关的死亡 发生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2012 年 5 月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上形成了一 项重要决议,各国政府确立了到 2025 年将慢性疾 病造成的过早死亡人数减少 25% 的新目标。这一 目标的确立将促使各国政府制定国家的 NCD 防治 策略并采取具体可行的实际行动落实此策略。2012 年 11 月 9 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成员国确定 了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等 在内的 9 个自愿性全球 NCD 控制目标和 25 项与 NCD 防治相关的具体指标。WHO 这项决议的里程 碑意义在于将国际社会对 NCD 的严重关注和政治 承诺从言论变成了可被测量的具体行动。在这项决 议之后,联合国的各个成员国有义务将其对本国公 众和国际社会的承诺落实为具体的实际行动,并将 这些行动所产生的效果报告给国际社会以接受检 验。对 NCD 控制的表现将作为一项新的用于衡量 各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硬指标。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 NCD 之 一, 根 据 国 际 糖 尿 病 联 盟(IDF) 统 计, 2011 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 3.7 亿,其中 80% 在发展中国家,估计到 2030 年全球将有近 5.5 亿 糖尿病患者。2011 年全球共有 460 万人死于糖尿 病,当年糖尿病的全球医疗花费达 4650 亿美元。
1 中国 2 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及饮食指导

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及饮食指导
会效益。 参 考 文献 :
[ 1 ]王 光 华 . 煤 工尘 肺 合 并肺 癌 3 1 例诊治体会【 J ] . 实 用 医
技 杂 志 , 2 0 1 0, 1 7 ( 3 ) : 2 5 8
的矽 结 节 相互 融 合 聚 集形 成 大 阴 影 ,而肺 癌 起 源 于 支气 管 黏 膜 上皮 、 肺 泡 上 皮及 肺 内腺 体 , 上 述 细胞 失 去 正 常 的 分 化 方 向 , 在 大 量 异 常 营 养 血 管 的 滋 润 下 快 速 生 长 而 形 成肺 癌 ; 长期 动态 观 察 , 大 阴 影 可 发 生 向心 性 位 移 , 即 大 阴影 向肺 门方 向移 动 , 肺 癌位 置 相 对 固 定 , 肺 癌 可 以 发 生 肺 内转 移 , 一定时间内 , 肺 内可 出现 多 个 肿 块 , 而 最 先 出 现 的 肿 块 位置 不 会 发 生 改 变 , 但大小 、 形 态 可发 生 变 化 , 有 一种 情 况 , 肺 癌肿 块 可 发 生小 范 围移 动 , 这 是 由于肺 癌 的成纤 维 效 应牵 拉 所 致 ; 尘 肺 大 阴影 偶 伴 气 胸 发生 , 这是 因为 大 阴影 常伴 发 肺 气 肿 、 肺 大 泡所 致 , 尤 其 伴 发肺 大泡 时, 后 者 容 易破 裂 形 成 自发 性 气 胸 , 并且 尘肺 肺 组 织 的顺
1 7f1 21:l1 2 1 -1 1 2 2.
【 41 赵 姗 姗 , 鲁 顺 清. 我 国职 业卫 生 现 状 研 究【 J 】 . 一 业 安 全
与环 保 , 2 0 0 8, 3 4( 1 2) : 4 0. [ 5 ]李 铁 一. 中华 影像 医 学呼 吸 系统 卷[ M】 . 北京 : 人 民 卫 生 出版社 , 2 0 0 2: 2 7 1 - 2 7 2.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解读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解读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解读作者:陆菊明来源:中国糖尿病杂志日期:2014-12-26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下称“新版指南”)正式发布。

该指南是继2010年版指南之后的新版指南,其内容强调需符合我国国情和疾病变迁特征,反映了我国糖尿病相关研究和防治策略的进展。

新版指南在汇集国内证据和参考国外证据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并对前一版指南的内容进行了丰富,更加关注T2DM防治的临床和应用。

本文着重从T2DM的更新要点进行解读,并与国外指南及循证证据进行对比。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下称“新版指南”)正式发布。

新版指南是继2010年版指南之后,其内容强调需符合我国国情和疾病变迁特征,反映了我国糖尿病相关研究和防治策略的进展。

新版指南在汇集国内证据和参考国外证据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并对前一版指南的内容进行了丰富,更加关注T2DM的防治和应用。

本文着重从T2DM的更新要点进行解读,并与国外指南及循证证据进行对比。

一、流行病学与诊断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代谢性疾病。

全球糖尿病的整体发病情况呈快速上升趋势。

2013年,IDF发布数据心。

表明,全球有3.82亿人患有糖尿病,且在未来25年内患病人数将超过5.92亿。

目前,80%的糖尿病患者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居于全球首位,而西方国,如美国则列于第三位。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糖尿病流行形势更加严峻。

1980年,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全人群)仅为0.67%;2007~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全国14个省市采用我国现行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所开展的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9.7%。

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另外一项采用ADA诊断标准,即对血糖和HbAl c进行糖尿病联合诊断标准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中糖尿患病率为11.6%。

2013版糖尿病(1)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

2013版糖尿病(1)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 ③ CSII:血糖监测方案需每周至少3天,每天5~ 7点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直至血糖达 标。 • 对于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未能诱导缓解的患 者,是否继续使用胰岛素治疗或改用其他药物治 疗,应由糖尿病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 确定。对治疗达标且临床缓解者,可定期(如3个 月)随访监测;当血糖再次升高,即:空腹血糖 >7.0mmol/L或餐后2 h血糖>10.0mmol/L的患者重 新起始药物治疗。
胰岛素----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中基础胰岛素的使用
• ① 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人胰岛素和长效胰岛 素类似物。当仅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时,保留原 有口服降糖药物,不必停用胰岛素促泌剂。 • ② 使用方法:继续口服降糖药治疗,联合中 效人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睡前注射。起始 剂量为0.2 U· kg-1· d-1。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调 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3~5天调整1次,根据血糖 水平每次调整1~4 U直至空腹血糖达标。 • ③ 如3个月后空腹血糖控制理想但HbA1c不 达标,应考虑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
2013年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血糖监测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胰岛素
血糖监测
(一)HbA1c • HbA1c是评价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指标,也是指 导临床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标准检测方法 下的HbA1c正常值为4%~6%,在治疗之初建议每 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个月检 查一次。对于患有贫血和血红蛋白异常疾病的患 者,HbA1c的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可用血糖、 糖化血清白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来评价血糖的控 制。HbAlc测定所采用的方法应可以溯源到DCCT 中曾使用过的HbAlc检测方法。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新版】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新版】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医学营养治疗(MNT)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必不可少的措施。

201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的营养治疗推荐中提出没有一种固定的饮食模式适合所有糖尿病患者强调在循证基础上制定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

2010年由国内糖尿病和临床营养领域的专家根据糖尿病MNT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科学研究进展结合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营养现状共同起草了我国首个糖尿病MNT指南并在国内进行广泛宣传和应用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认可。

按照循证指南应当”与时俱进根据临床研究证据进展随时更新”的原则近三年来由于《制定循证指南的方法学》更新同时糖尿病MNT和代谢治疗领域也出现了诸多突破性进展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决定于2013年启动《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指南(2013版)》的修订更新工作。

”新指南”总结了糖尿病MNT近18年的循证依据和干预模式利用现有最佳证据同时考虑治疗目标、治疗策略以及患者意愿使患者得以转变营养模式和生活方式以最终实现长期临床结局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为实现上述目标新版指南建议在提供MNT的综合治疗小组中应当由一位熟悉MNT且具备丰富营养治疗知识和经验的营养(医)师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小组成员(包括内分泌科医生和护士)都应该熟知MNT内容并支持MNT的贯彻实施。

MNT的目标是在保证患者正常生活和儿童青少年患者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从而延缓并减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为:(1)纠正代谢紊乱:通过平衡饮食与合理营养控制血糖、血脂同时补充优质蛋白和预防其他必需营养素缺乏。

(2)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功能障碍合理的饮食可减小胰岛β细胞负担并恢复部分功能。

(3)防治并发症个体化的MNT:可提供适当、充足的营养素有利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4)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整体健康水平。

专家解读《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

专家解读《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

比例应到达1%~2 %。 0 0
30 克。 0毫
34 硒据与 柏约 人・ 暖曩
和脂肪 酸 ; 不饱和脂 肪酸再 根据其 不足 . 会使血管变脆 , 发生脑 出血、
不饱和脂肪酸. 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双 果进食过多会使人们罹患高血脂症 .
低 碳 生 活 节能 小 窍 I ' ]
专家解读 /军分任侯 ●解7科师 文放内主李 ●4院 医玉 文4内 医 解4泌 长 /0一 军 放院 军医 0 医
每日 脂肪摄入量是多少? l 什么是脂肪?
1糖 尿病患者每 日脂肪摄 入 总 . 量占总能量比例不应超过3 %。 O
《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 治疗指南 》
8 键的 . 称多不饱脂 肪酸。 按双键的位
蛋白的控制。
过 1% 。 O 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周吃2 ~3 次含(一 脂肪酸较多的海鱼 。 ^ 3 )
什么是脂肪酸?
l 的饱和脂 肪酸也必 然进食较多的胆
饱和脂肪酸在氧化分解为二氧 自然界有4 多种脂肪酸 O 依据脂 固醇。
能 它 不含双 化 碳 和 水 时. 释 放 出大 量 能 量 , 5单不饱和脂肪酸 是较 好的膳 肪酸分子中含双键多少分为: . 如果摄入 食脂肪来源. 在每日总脂肪能量 中的 键的称饱和脂肪酸, 含双键的称不饱 是机体主要能量来源之一 .
人体 的脂 肪是由甘油和脂肪 酸 置又可分为(- 族、‘ 6 、 9 | 3 c- 族 ∞- 族 ) , 组成的. 大部分脂肪储存在人体的脂 等不饱和脂肪酸。
小部分在血浆或非脂肪细 2糖 尿病患者应限制饱 和脂 肪 肪细胞内, .
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人 , 两种脂肪酸 胞内。 脂肪 的功能 : ①保护身体. 免 每天摄入量应低于1% 。 0 受外界 因素对重要器官的冲击。 ②脂 不含 双键 的脂肪酸称 饱和脂 肪 所有的动物油都是饱和脂肪酸. ③脂肪对 酸. 3饱 和脂 肪酸 和反式脂肪 酸小 肪氧化可产生大量的能量。 . 植物油中椰子油、 棕榈油、 棉籽油含 于7 有利于血胆 固醇和 低密度脂 细胞的新生. % 大脑的发育和神经功能 膳食中饱和脂肪 的发挥有重要作用。 ④脂肪能帮助脂 饱和脂肪酸也很多。 酸 多存在于动物脂肪及乳脂 中, 这些 4适 当提高 不饱和脂肪 酸的摄 溶性维生素A D E 的吸收。 . 、 和K 食物也含较多的胆固醇。 故食入较多 入 . 摄 入 量 占总能量 的比例 不应 超 但

抢先阅读最新的中国DRIs

抢先阅读最新的中国DRIs

2 5( A 1 ) O 9
1 5 1 8 1 0
5 5
2 4
3 9 7 0 4 0
南 给 了 宏 量 营 养 素 可 接 受 范 围
( A MDR)、预 防非 传 染 性慢 性
病 的 建议 摄人 量 ( P I )、针 对某
原 花青 素 ( mg / d )
饮食新知 l E a t i n gNe ws
抢先阅读最新 的中国D R I s
回 文 :孔海燕 本刊编辑
前不久
“ 中国老龄 化 与健 康
糖 尿病患者 的A M D R
宏 量 营 养 素 就 是 指 碳 水 化 合 物 、蛋 白质 和脂 肪 这三 大产 能 营 养素 ,这些 营养 物 质摄 入超 标 引起 肥 胖 ,导致 很 多慢 性 疾病 ,
膳食 纤维 ( g / d ) 植物 甾醇 ( g / d )
植物 甾醇 酯 ( g / d ) 番茄 红素 ( m g / d ) 叶黄 素 ( m g / d )
水 ,其 实 这些 数 据就 是 告诉 摄人 多少
及 每 天摄 入不 能 超过 多少 。新 指
订版 完成 了6 7 个 营养 素和 非 营养
AM D R

P I 、S P L  ̄ N 标 新面孔
素近 千个 数据 的制 订 和修 订 ,参 考 了循证 医学 数据 及 中 国居 民营 养健 康 监 测资 料 。 比如这 次提 到
的蛋 白质 、能 量 的推 荐摄 入量 与
以前 的 DRI S 数 据 包 括 推 荐
1 5 0 0
7 2 O
糖尿病天地2 0 1 4 8 49
摄入量 ( R N 1 )、 平 均 摄 入 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膳食纤维:多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添加膳食纤维可 延长糖尿病患者胃排空时间,延缓葡萄糖的消化与吸收,改 善餐后血糖代谢和长期糖尿病控制 。谷 [15-16] 物膳食纤维还 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改善体内胰岛素抵抗。推荐糖尿 病患者的膳食纤维 g/d 或 10~14 g/1 000 kCal。
(二)背 景 能量平衡,既要调整能量摄入以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 并改善不同疾病阶段的代谢状况,也要符合中国居民膳食 推荐摄入量以获得在成人、儿童青少年及妊娠期等不同情 况下各种营养素合理摄入,预防营养不良。按照每人 25~ 30 kCal/kg IBW/d 计算推荐能量摄入,根据患者身高、体重、 性别、年龄、活动量、应激状况调整为个体化能量标准[9]。 (三)证据 个体化能量平衡计划对于成人目标是达到或维持理想 体重同时不出现营养不良,而对于儿童青少年目标是提供 充足的能量与营养保证正常生长发育又不出现超重,妊娠 期糖尿病(GDM)则既要确保胎儿正常生长发育,还应使母体 代谢状态得到良好控制。对 80 项减肥研究(历时均≥1 年)的 系统评价表明,通过饮食、饮食+运动或代餐可适度减轻体重 并长时间维持(12 个月减重 4.8%~8.0%)[10]。但该治疗难以 长期坚持且终止后易出现体重反弹。因此,极低能量饮食 不适用于长期治疗 2 型糖尿病[11]。在执行个体化的饮食计 划时应该包括食物选择的优化,如低血糖生成指数(GI)、富 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等,整体应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推荐摄入 量(DRIs),以获得各种营养素合理摄入。 二、碳水化合物 (一)推荐意见 1.推荐每日碳水化合物供能比 45%~60%(B);如碳水 化合物的来源为低 GI 食物,其供能比可达 60%(A)。 2.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利于血糖控制,但对于血脂仅 观察到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B)。 3.糖尿病患者膳食纤维摄入可高于健康成年人推荐摄 入量,推荐 25~30 g/d 或 10~14 g/1 000 kCa(l B)。 4.蔗糖引起的血糖升幅并不比相同能量的淀粉引起的 升幅更高,但摄入量太高时可能升高血糖及 TG 水平,不推 荐常规摄入(B);不推荐在糖尿病饮食中常规添加大量果糖 作为甜味剂,过量果糖不利于血脂代谢(A)。 5.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如饮酒则需计入全日总能 量,具体摄入量可参考:女性每天不超过 1 个酒精单位,男 性每天不超过 2 个酒精单位,建议每周饮酒不超过 2 次(D)。 (二)背景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亦是体内多 个器官系统的主要能源物质;但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易影 响血糖控制,并增加胰岛负担。因此,合理摄取碳水化合物 成为影响糖尿病患者病程进展的重要内容。 (三)证据
营养相关因素
一、能量 (一)推荐意见 1.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患者应接受个体化能量平衡计
·74·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5年 2 月第 7 卷第 2 期 Chin J Diabetes Mellitus, February 2015, Vol. 7, No. 2
划,目标是既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又满足不同情况下的营 养需求(B)。
6.针对住院糖尿病患者 MNT 能够减少感染及并发症的 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及胰岛素用量(B)。
二、背景 MNT 是临床条件下对糖尿病的营养问题采取的特殊干 预措施的总称。包括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评估、营养诊 断 ,制 定 相 应 的 营 养 干 预 计 划 并 在 一 定 时 期 内 实 施 及 监 测。MNT 通过调整营养素结构,控制能量摄入,有利于血糖 控制及改善肠促胰岛素分泌、维持理想体重并预防营养不 良发生。MNT 的目标是在保证患者正常生活和儿童青少年 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减轻胰岛 β细胞负荷,从而延缓并减轻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发 展,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1]。 三、证据 自 1990 年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到 2012 年 Look AHEAD 研 究(Action for Health in Diabetes),多 项 研 究均提示,MNT 可改善血糖控制[6]。Look AHEAD 研究针 对 5 145 例超重或肥胖 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以营养代餐 为基础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第 1 年降低 8.6%体重并显著 降 低 糖 化 血 红 蛋 白(HbA1c)以 及 血 压 和 甘 油 三 酯(TG)水 平。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专职营养(医)师提供每年 4~12 次的随访观察,可使患者的 HbA1c获得 12 个月甚至更 长时间的显著性改善[7]。 在应激性高血糖及已具有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的 糖尿病患者中,应用 MNT 能够根据适应证选择合理的营养 支持方式,营养均衡的饮食、糖尿病专用配方的肠内营养以 及合理的肠外营养,有助于减少胰岛素用量、将感染性并发 症发生率降低 51%及将总住院时间减少 9.7 d,这些证据均 提示 MNT 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的重要作用[8]。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5年 2 月第 7 卷第 2 期 Chin J Diabetes Mellitus, February 2015, Vol. 7, No. 2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3)
·73·
·指南与共识·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
近几十年中,全球糖尿病患者数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预 计到 2030 年,糖尿病患者将增长到 3.8 亿,且大部分将集中 于发展中国家[1]。2013 年报告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 11.6%[2],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影响国人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共 卫生问题。
(3)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范围: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每 日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不应低于 45%,可避免高脂肪的 摄入并对降低慢性病发病风险有积极意义[13]。Barnard 等[14] 研究显示,如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为低 GI、高膳食 纤维含量食物,其占供能比可达 60%,对成年 2 型糖尿病患 者血糖及血脂的控制有改善作用。
新指南将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编写规范》作为 方 法 学 基 础 ,将 AGREE 协 作 网(Appraisal of Guidelin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Ⅱ的标准作为质控标准,结合中国 糖尿病 MNT 现况。以牛津分类(OCEBM)为基础,对照国际证 据分级与推荐(GRADE)工作组的分级系统评价原则,确立推荐 意见的 A、B、C、D 级分类标准。二级文献数据库选择 Guideline ClearingHouse、Cochrane Library、SumSearch。一级文献数据 库:Medline、EMBASE、SC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1.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1)需进行个体化设定:对糖尿病 患者而言,碳水化合物及脂肪、蛋白质等宏量营养素并不存 在广泛适用的最佳供给比例,需在总能量控制的前提下根 据患者的代谢状态(如血脂、肾功能等)进行个体化设定。
(2)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对血糖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 一项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组的血糖、胰岛 素水平均明显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显著增加,口服降糖药剂 量减少,并可改善 HbA1c水平,但在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组 (21~70 g/d)未见 HbA1c的明显改善[12]。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5年 2 月第 7 卷第 2 期 Chin J Diabetes Mellitus, February 2015, Vol. 7, No. 2
·75·
(三)证据 1.总摄入量:遵循膳食指南的意见,推荐每日膳食脂肪 摄入占总能量的 25%~35%。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研究 表明脂肪供能比控制在 30%以内更有利于减重。此外,关 于不同产热营养素对糖尿病影响的 Meta 分析发现,在预防 糖尿病的发生过程中,植物脂肪显著优于动物脂肪,故此建 议增加植物脂肪占膳食总脂肪的比例[17]。 2.饱和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大量研究表明,过多摄入饱 和脂肪酸能使体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水平增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增加冠心病的患病风 险。一项系统评价发现,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能使胆固 醇水平降低 7%,并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 14%[18]。Meta 分析 表 [19] 明反式脂肪酸能显著增加 LDL-C 水平,显著降低 HDL-C 的水平。 3.单不饱和脂肪酸:有确切证据表明,在摄入同等能量 的前提下,以单不饱和脂肪酸取代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 的膳食不仅能改善糖尿病患者血压、糖脂代谢,还能减轻体 重[20]。两项 Meta 分析分别显示膳食中摄入单不饱和脂肪酸 占总能量比>12%组相比<12%组,体内脂肪含量显著减少, 收缩压与舒张压显著降低,HbA1c 显著降低[21-22]。 4.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脂代谢的影 响是多方面的。Meta 分析指出每天摄入ω-3 多不饱和脂肪 酸≥250 mg 可显著降低突发心脏病死亡率、总致死性心血 管疾病的风险,并且呈剂量依赖性 。 [23] 但过量摄入易发生 脂质过氧化,导致自由基的产生,反而对细胞和组织造成损 伤。因此,推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不超过供能比的 10%。此外,针对ω-3 与ω-6 脂肪酸之间最适合的比例,目前 尚无明确的证据,专家推荐比例为 1∶4~1∶10。 5.胆固醇:胆固醇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但过量摄入会 导致高胆固醇血症,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一项随访 9 年 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在 2 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 生的风险与胆固醇的摄入量呈显著正相关 。 [24] 因此,对糖 尿病患者,应限制摄入胆固醇,建议每日控制在 300 mg 以内。 四、蛋白质 (一)推荐意见 1.针对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推荐蛋白质的适宜 摄入量在总能量的 15%~20%(B)。 2.植物来源的蛋白质,尤其是大豆蛋白,相比动物蛋白 更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A)。 3.高蛋白膳食在短期内(3 个月内)有助于减轻体重 (A)。 4.不建议超重或肥胖人群使用高蛋白质膳食长期应用 (B)。 5.乳清蛋白有助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糖代谢,并在短 期内减轻体重(B)。 (二)背景 尽管各国的指南对糖尿病患者蛋白质的适宜摄入量均 有明确推荐;但近年来关于蛋白质摄入量、蛋白质来源对血 糖、脂代谢及体重影响的研究大量涌现。 (三)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