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故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月16日,形势进一步恶化,日本拒绝了英国驻华大使的 调停。清华园内的空气变得越来越紧张,离开北平南行的 人越来越多。7月19日,闻一多带着三个孩子和保姆赵妈, 离开北平南下。闻一多当时根本没有想到这场战争会延续 八年,他总觉得这场战事一个月总能见分晓,所以离开北 平时他只是携带了随身的衣物以及《三代吉金文存》和 《殷墟书契前编》两部书,其馀贵重钱财以及妻子陪嫁的 首饰,他统统留在清华园委托司厨赵秀亭(保姆赵妈的丈 夫)照应。此时的闻一多也绝对没有想到,此次匆匆离别, 竟是他与北平这座古城的永诀。在逃出北平的途中,在天 津乘车时闻一多遇到了自己的学生臧克家。臧克家看到闻 一多只是携带着家眷和一点随身的东西,很疑惑地问: “闻先生那些书籍呢?”闻一多随口回答:“只带了一点 重要稿件。国家的土地一大片一大片的丢掉,几本破书算 得了什么?”臧克家回忆两人此时见面的情况说:“很感 慨,我很难过。”
情急之下,闻一多备了一张桌子,打算 去设摊。 闻一多的印摊只摆了一天,就 被人劝了回来。可是不摆摊,一家人怎 么生活?最后,校长梅贻琦联络朱自清、 沈从文等11名教授,联名在报纸上为闻 一多刊登刻印广告,让他在家里“设点” 代人刻印。 广告定了“金石润例”之条 例:“石章1200元,牙章每字3000元, 边款每分字作一字计,过大过小加倍。” 昆明人有收藏象牙章的爱好,加之又是 大学教授出手刻印,生意便源源而来。 两年多,闻一多在印谱上留下了1400多 方印。久而久之,闻一多手指头起了大 疙瘩,眼睛也花了。闻一多便自我解嘲: “我是一个手工业劳动者。再苦也得刻 呀!”
六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 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 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会上 由于混入了国民党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 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 使人们忍无可忍,李夫人刚刚离开讲台,闻一多 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的发表了这一篇演讲。 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 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这篇演讲就成了 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闻一多先生பைடு நூலகம்故事
一
上世纪40年,在明昆联大当教授的 闻一多先代生,薪水不足以养家, 是,昆明市的市面上,便出现了闻 一多治印的“润例”。不过靠妻子 多病,家里孩子多,生活难以维持。 他曾到中学兼课挣钱以补贴家用。 但只教了一年就被学校以“向学生 散布民主自由思想”的罪名开除。 朋友出主意:刻印章。 于熟人弄来 的小生意几乎挣不到钱劝了回来。
三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 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 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 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 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 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 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 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四
有人把闻一多六十年前所刻印章在抗日战争胜利 六十周年前夕捐赠给有关部门。中新社消息说, 这枚玉石印章的边款,用行草刻著一百二十六个 字:「忝与毓{yu四声}棠为忘年交者十有余年,抗 战以还,居恒相约:非抗战结束,不出国门一步。 顷者强虏屈膝,胜利来临也。而毓棠亦适以牛津 之邀,而果得挟胜利以远游异域。信乎!必国家 有光荣而后个人乃有光荣也。承命作印,因附数 言,以志欣慰之情,非徒以为惜别之纪念而已也。 卅四年九月十一日一多於{yu二声}昆明之西仓坡寓 庐。」消息称这是一封抗战「家书」。
二
1937年,正是闻一多在清华任教满五年之时,按清华大学制度,教 授任职满五年就有一年的休假,这一年可以出国,经费由清华提供; 也可以在国内做研究,薪水照发。如果没有战争,正应该是闻一多 生活中最惬意的一段时光,但抗战的爆发,打破了闻一多在清华大 学平静而安详的生活。卢沟桥事变前一个月,闻一多妻子先行带着 两个大点的孩子回浠水省亲,家中留下了三个不懂事的小孩,孩子 的吵闹让一向不理家务的闻一多焦头烂额,加之随后传来的战争的 消息,平静生活的安排被战争打破,所有的一切都让闻一多焦躁不 安,闻一多在给妻子高孝贞的信中诉苦道:“这一星期内,可真难 为了我!在家里做老爷,又做太太,做父亲,还要做母亲。小弟闭 口不言,只时来我身边亲亲,大妹就毫不客气,心直口快,小小妹 到夜里就发脾气,你知道她心里有事,只口不会说罢了!家里既然 如此,再加上耳边时来一阵炮声、飞机声,提醒你多少你不敢想的 事,令你做文章没有心思,看书也没有心思,拔草也没有心思。”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乐 观,勇敢,无畏,正直,爱国的民族战 士,他就是铁骨铮铮―闻一多。永远秉 着“别人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的原则。
他给我们留下了他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他的热 血与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的鲜血一起汇入了中国人 民争取解放的革命洪流,染红了人民共和国的旗 帜。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响彻云霄的民族 正气之歌。
事变伊始,闻一多并没有想到离开北平。“卢沟桥事变” 最初,清华的许多知识分子并没有感觉出它在中国历史天 平上的沉重份量,大家都以为这和近年来中日间经常发生 的冲突一样,用不了多久就会通过谈判签约得到解决。闻 一多尽管有担忧,但他同样有着这样的心理。事变发生后, 直到7月15日,闻一多还在给妻子的信中说:“好了,现 在计划是有了,要走,三天内一定动身,再过四五天就可 到家。不过,最好时局能好转,你们能短期内回北平。万 一时局二天之内更恶化了,那就根本走不动。不过照目下 情势看来,多半不至如此。”跟大多数人一样,此时的闻 一多感受更多的是中日战争爆发的紧张和愤慨,而没有想 到这个事件将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多么大的影响,闻一多 回忆说:“大体上说,那时教授们和一般人一样只有着战 事刚爆发时的紧张和愤慨,没有人想到战争是否可以胜利。 既然我们被迫得不能不打,只好打了再说。”“记得教授 们每天吃完晚饭,大家都聚在一间房子里,一边吃着茶, 抽着烟,一边看着报纸,研究着地图,谈论着战事和各种 问题。”
五
1925年6月,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回到中国,准备在国内开 展戏剧运动,并和一批热血文人创办大江会,奉行以国家 强盛为本旨的国家主义,想借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经验来 振兴中国。闻一多回到北京后,和留美归来的余上沅、赵 太侔联合北大教授胡适、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等一起筹办 “北京艺术剧院”,并创办崇尚唯美的格律诗派,但终因 经费无法筹齐,“北京艺术剧院”终成泡影,经徐志摩等 人推荐,闻一多进入国立艺专任教务长,并教授西洋画。 当时北京军阀混战,执政府滥杀抗议示威的学生,激起闻 一多等人极大愤慨,又因仗义执言力请蔡元培任艺专校长, 与当时校长刘百昭发生冲突,被同人诬为自己想当校长, 遂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