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答案分解
高考文言文翻译讲析及训练 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讲析及训练答案
一、
1、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在朝廷上指出朕的错误,不肯当面顺从。
2、译文:君王厌恶听见自己的错误,那么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王喜欢听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佞之臣就会变为忠诚之臣。
二、
1、译文:有一个人想跟随他们,华歆就为难他。
2、译文:我当初犹豫就是因为这一点啊,但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
三、
1、译文:因为他们乡间不曾有过车,就用船载着破车回到家乡并向乡人夸耀他得到的破车。
2、译文:以为车本来就像这样(破烂),一个接一个效仿着制造这种破车。
文言文翻译训练(附答案和详解)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
病不呼医饮药。
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朱云传》)(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5分)译文:(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5分)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
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
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
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
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
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
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
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
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
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
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
”帝慰答之。
(节选自《明史·周经传》)(1)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
大赛初中文言文(1-25)文言文注解 翻译 答案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1-25)文言文注解翻译答案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②道:道理。
文言文小段翻译(三)及答案

文言文小段(三)译文1.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察觉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因为怜惜他有功绩,没有惩罚他,只是在大殿中赏赐他丝绢几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唐太宗说:“(如果)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对他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
如果不知道惭愧,就是一只禽兽罢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2.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秘密派人暗中侦探监视.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宋濂都用实话相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
"皇帝闲暇时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出那些好的大臣说说。
(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
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
”(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
文言文语段翻译(详解答案)

(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对,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言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文言文翻译及答案解析

文言文翻译及答案解析
文言文翻译及答案解析
吴郡陈遗,家至孝。
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②焦饭,归以遗③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④即日便征。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参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⑥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注】①铛(chēnɡ):平底浅锅。
②贮录:储存,收存。
③遗(wèi):给予。
④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
⑤未展:来不及。
⑥军人:这里指官军。
小题1:解释以下句子中划线的词。
(2分)
⑴母好食铛底焦饭⑵袁府君即日便征
小题2: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
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小题3: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
(2分)
小题1:⑴吃⑵出征
小题1:每次煮饭,(陈遗)就把焦饭收存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
小题1:例如一:焦饭有情,孝心无价。
例如二:至孝的故事就像故土的小河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详细语境理解词义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比方:辄、录以、遗等字。
小题1:此题是一道开放题。
围绕文章的主要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但要注意有文采、简洁。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有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岳阳楼记范仲淹原文展示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哮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全文翻译宋仁宗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做知州。
到了第二年,巴陵郡政事通达百姓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全都复兴了,于是再度修整岳阳楼,扩大其原有规模,在上面刻录唐朝贤人以及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就在洞庭湖的风光上。
它包含远处的山峦,吞吐壮阔的长江,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晚明暗变幻,景色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非常详尽了。
这样,那么(从这里)向北可以通到巫峡,向南到达潇湘,被贬职的官员和多愁善感的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游览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还是有所不同吧?那雨水连绵纷纷而下,接连数月不放晴,寒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潮冲击天空,太阳和星星都隐藏起光辉,高大的山形也隐没在阴云中,商人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猛虎长啸啼猿悲诉。
~$初中文言文(51-70)文言文注解 翻译 答案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51-70)文言文注解翻译答案51★★★孟子见粱襄王【原文】孟子见梁襄王。
出。
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注释】(1)梁襄王:即魏襄王,名嗣(一说名赫),魏惠王的儿子,前318一前296年在位,襄是他死后的谥号.此处所说的事,当在襄王继位后不久. (2)语(yù预):告诉. (3)卒:通"猝",突然.熹《集往》概括以上描述梁襄王形态的语句云:"盖容貌辞气乃德之符,其外如此,则其中之所存者可知." (4)恶(Wū乌)乎:怎样,如何. (5)定于一:朱熹《集注》云:"必合于一然后定." (6)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 (7)油然:朱熹《集注》云:"云盛貌." (8)沛然:朱熹《集注》云:"雨盛貌." (9)浡(bó博)然:朱熹《集注》云:"兴起貌." (10)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 (11)领:即脖子. (12)由:通"犹"【译文】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
’ “‘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 呢?邻国实力雄厚了,您的力量薄弱了啊。
24.夫晋,何厌之有? 晋国,有什么满足呢?
25.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 利,引次江北。
这时曹操的军队已经发生了瘟疫,刚一开 战,曹军就打了败仗,退却后驻扎在长江 北岸。
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 能够做什么了!
19.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我没有能够及早任用您,现在危机时才来求您, 这是我的过错。
20.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
如果放过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 出使的人往来经过,我们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 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文言文翻译答案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 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的学习而且每天检 查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 在上面吃到泥土,在下面饮到地下水,这是用心 专一的缘故。
11.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我赞许他能够遵循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 于是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1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 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为 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 这个原因吧?
18.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事和当前形势,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羽水军精甲万人。
现在归队的士兵以及关羽率领的水军精兵, 有一万人。
34.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像这样的话那么荆州吴国的的势力就会增 强,三国鼎立的局面就形成了。
35.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2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的拿这件事 来麻烦您手下的人。
2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 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道的, 失掉自己的同盟国,是不明智的;用混乱代替整 齐,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 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1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 胜过学生,懂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 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况且将军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优势,是长 江。
沉着、冷静、心细。 考试成功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与常人并无不同,只是他们擅长借助 外物啊。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 答疑难问题的。
7.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向他学习的是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 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 之所存也。
26.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霎时间,浓烟烈焰布满天空,曹操烧死淹 死的人马很多。
27.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何况曹操现在是自来送死,我们怎么可以 投降曹操呢?
28.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曹操虽然假托名义上是汉朝的宰相,他实 际上却是汉朝的奸贼。
29.刘备天下枭雄。 刘备是天下的英雄豪杰。 30.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要被曹操抢了先机。 31.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鲁肃传达孙权的旨意,同刘备讨论天下大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在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 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崇高的 品德,就能悟到大智慧,圣人的思想也就在自己 头脑里具备了。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雕刻一下就放弃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 刻不停,金石也能雕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