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探究农业传播技术在植保工程中的应用

2 9 4 ・
农 林 科 研
探究农业传播技术在植保工绿肥业有限公司, 黑龙江 密山 1 5 8 3 0 0 ) 摘 要: 农 业的发展是无法脱 离技术的革新和研发信息共享的支持。 因此现代农业的进步是 离不开信息传播 的, 因此应 用于农业信 息 传播 的信 息传播方式是 多种 多样的。植物保护工程的顺 畅运转关 系着农业产业的经济收益 , 农业信息的传播和沟通作为植保工程的关键 环节 , 需要给予足 够的重视。本文在探 究农业传播技术在植保 工程 中的应用方面进行论述 , 只供参考。 关键 词 : 植 保 工程 ; 农 业产 业 ; 农 业 传 播技 术 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发展需要的差距 , 农业产业的重要 f 生 在人们的 指各农技部门印制的在乡镇农民中传播农业技术 、 种植、 养殖信 息的 生产和生活中还不是非常的普及。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 我们要充分利用 材料。优点. 威本低廉具有 明显的地域眭、 覆盖面相对较小但 面向广大农 丰富的土壤资源的优势, 使农业产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现代 民, 符合受众需要' f 专 播的信息针对陛强适 应性 、 可操作性强能进行深度 的植物保护技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于病原微生物的去除 , 可以实现人 介绍讲解擞果 显著。相比其他媒体J } l = 种 的重复阅读率及传阅率最高, 能 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双重保护。既然植物保护工程中发生了重大的技术 反复传播。跣 点: 时效陛差。 体系变化, 农业传播与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农业传播的相关问题 3 3 广播 进行叙述 。 优 : 是一种简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手段, 能伴随生产活动同时进行的 1农业传播技 术的重要性 沟通方式, 不影响人的正常工作' 有较好的亲和力 信 息不易被人抵触 。 近年来 , 全球的气候环境不断变化 , 各种 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 为人类 广播失效 胜强, 内容分时段分栏 目、 机动灵活 、 有很强的针对性’ 并在传播 生命安危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植物的生产发育是—个长期而 过程中能与听众实时互动交流, 产 | 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缺点. 广 播信 息 依时 且复杂的过程, 每_ / 卜 阶段植物的内部系统都会发生不同类型和不同程 间线陛f 专 播、 稍瞬即逝、 保持性差、 听众难以重复认知。 度的变化, 由于—般的植物都是一 露在空气中, 一部分埋藏在土壤 3 . 4电视 里, 这种生长状况迫使植物要面临来 自多方面因素的干扰。 面临着气候变 优 : 电视媒体能够对农业的新形式、 新内容进行有深度 、 有 内容 、 有 暖导致 的病原 激生物增多 的威 胁 , 我 们! 绷 整农 业产业 的发 展结构 , 建 说服力的报道 、 阐述, 引导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现代都市农业的科学内涵和 立健全的应对病虫害伤害的解决方案, 减少经济损失, 逐步实现高效农业 社会实质。 缶 屯 I 在中国农业电视节 目传播过程中, 电视的传播者与农村的 生态发展的 目 标。 在一些 经济不是十分发达的地方, 由于受到知识 、 技术、 收视群体存在着巨大的不对等, 而这种不对等的现状, 则导致中国农业电 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 农产品的产出效率较低, 技术手段不够先进 , 视从业 人 员所制作的农业电视节 目无法找到它的受众群体 同时, 中国庞 导致农业经济收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传统的植物保护通常采用喷洒 大的农民收视群体也无法在电视这个公共的媒体上, 看到f 电 f 门 喜欢的节 化学农药的方式, 虽然可以控制害虫 、 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 但是达 目和获得有价值的信 息。 不到完全去除的目的。而且这些化学农药在杀害病原体的同时也带来负 3 5多媒体 面影响, 人们食用经过化学农药处理过的农产品, 生命安全会有所影响。 优 : i 宙 过计算机把文字、 图形、 影像、 声音、 动画等合成处理并组成的 因此 , 我们应该借助各种传播渠道 , 加大对于农业先进理念和技术 交互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 其信息存储量大、 读取简便、 的传播 , 使农业传播技术在植保工程中具有广阔的渗透空间, 让农业工作 通俗易懂 、 形象生动。缺点: 要求播放硬件高成 为其传播的制约因素。 者的观念不断改进, 了解到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 , 充分发挥农业在经济建 3 . 6互联 网 设中的潜在优势, 通过有效地沟通加陕= 业的发展步伐。 社会主义现 优点: 互联网集中影像、 声音、 文本等媒体优势传播速度快, 复制容易。 代化建设强调绿色和环保 , 农业产业也在不断做出战略调整, 弥补传统植 时效l 生 强、 速度陕、 具互动 实现 息发布者与受众实时交互沟通。 哦 点: 保技术的不足, 争取尽决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 、 有机农业的转变。 硬件要求高。 为了实现这一远大的 目 标, 需要借助农业传播技术的力量 , 加强绿色植保 3 - 7^ 际传播 的理念 , 通过农业信 息传递 , 推广病虫绿色防治技术, 结合生物技术领域 优点: 农技员、 亲友邻居和示范户经过亲 自解说 、 示范传播所掌握的 关于细胞和基因工程的成功经验, 减! ! 保工程的成本投入, 提高农业产 植保信息, 面对面进行信息交流, 但农户对此种传播手段较为信任。酰 : 业的经济收益, 使植保工作能够应对更加严重的病虫灾害。 传播速度陧、 扩彭 较低。 2建设 农业市场信 息主体 3 . 8现场活动 市场信 息的匮乏或失真, 往往会给生产者带来决策的盲 目性。在中 主要包括新闻发布广场宣传与咨询以及各种农业节庆、农业成就展 国旭 只有依靠政府发挥职能才 可能建立权威胜的农产品市场信 息 统计、 示等大型活动。优点- 具有现场活动独具的互动陛、 参与感和亲历感, 具有 分析与报告制度, 为农民提供及时、 全面、 精确的市场信息和参考资料 成 较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进行重大题材宣传的好方法。缺点组 织耗时, 为农业市场 息最主要的传播主体。 但是这 些手段和相关的专业人员往 投人大。综 所述, 以上八种农业传播媒介各具优缺点, 这就要求我们在 往被分割在各个不同的部 门, 不能形成合力, 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和 实际沟通过程中明确各个农业发展地区的信息需要 , 有 的放矢地将农业 充分的利用越 0 改革提出要求, 改变职能与行为。 在农业信息 化起 传播技术应用到植保工程中, 争取利用传播效率好的媒介带动其他辅助 动阶段初期 r 腑 必须加大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投入, 特别是在网络基础设 媒介手段, 增加农业信息的传输效率和传送量, 使每—项农业传播媒介发 施建设 和公 益 l 生 投 入方面鲐 予 应有 的扶持 和帮助 。 加入 WT O后_ 已经不 挥最 当的信息传递优势 , 全面实现农业知识的覆盖。 能依靠农产品的价格补贴来保护中国农业的发展了, 而增加农业信 息体 结 束语 系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应 在 WT O的规则范围内。国家加大对农业信 息 由此 看来 , 植 保工程 不是— 个孤 立存在 的事业 , 需要 通过 良好 的沟通 体系建设的直接投资, 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间接补贴, 以增强中国农业的 搭建—个序 交流的平台, 使植保工作的发展前景更加清晰。 农业 技 国际竞争力。 术在植保工程的作用不容忽视, 它是农业产业 3农业传播媒介实现多样化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需要结合不同农业发展地区的经济条件 , 有 目的J 陆, 3 . 1报纸 、 杂志 有针对l 生的进行农业相关信息的普及。 当然, 计算机网络是农业技术传播 优点: 具有非强制性传播的特点接 者有较大的主动『 生 和选择权, 因而 的—种重要手段, 具有显著的渗透优势, 应该大力推广使用。 读者会愿意 自觉了解所 的信 息, 可信度高, 特别是国内与党政机关有 参考文献 联系的报纸杂志种类渤镞者奉为权威。缶 屯 : 对读者文化、 社会层次要求 【 1 鹰擎 辉. 浅析农 业传播中 存在的问 题及对辄 黑 龙江农业科学 2 o l o ( 7 ) . 较高, 时效 眭差。 c 2 】 李南田. 农业 技术传播对农业 技术推广的作用翻 . 中国农 ̄ g . 2 o o 2 ( 4 ) . 3 . 2书 籍、 / J 、 册子
浅析农业推广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我国是农业大国,促进农业推广是发展农业经济的主要方式,更是我国开展经济建设的重点。
但若想真正实现农业的有效推广,还需对其进行进一步了解,掌握其方法并对具体方法进行合理应用。
基于此,本文对农业推广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展开了分析,以期能够通过农业推广帮助更多农民掌握高水平农业种植技术,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1、农业推广方法(1)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的就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播媒介来进行农业推广,大众推广利用的都是一些权威性较高的媒介,比如由国家相关部门或者一些规模性的农业企业,在对信息进行加工之后发布到广大农民群体当中,因此所推广的信息更容易被人所相信。
这种信息在时效性、速度、信息量、传播范围等方面都有着非常优秀的表现,以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为例,通常权威机构会利用这些媒体向广大农民推广农业技术或农业用品,从而让更多农民认识并使用。
比如当某种高效化肥研发成功以后,会通过电视或者广播以广告的形式反复播放,进而让更多农民对其所熟知。
著名的中外合资复合肥品牌史丹利,就是通过广告的形式反复推广期新的复合肥,而很多农民也正是因为广告认识了史丹利复合肥,并将其应用在了农业种植当中。
这种推广方式的优势非常明显,但同时也具备着一定缺陷,那就是农民无法与推广方进行沟通,处于一种被动地接受状态,这就导致有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农业技术和农业用品的作用。
(2)集体指导集体指导建立在类型、地区、生产经营模式都相同的基础上,由负责推广的人员以培训的方式向推广对象传递农业技术及用品。
由于这是一种面对面的推广方法,因此在推广过程中推广方被推广方可以互相进行交流,进而实现农业技术、农业物品、农业信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
比如推广人员正在向农民推广水稻的高产种植技术,而农民在接受推广过程中就可以及时提问这些技术的具体的细节,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当明确各个细节之后就可以将其应用在水稻种植当中,进而令水稻产量得到提升。
新媒体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新媒体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领域也逐渐接纳并应用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的农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如何改变传统的农业模式,提高农业效率,促进农业升级。
一、新媒体在农业信息传播中的作用1.在线农业资讯平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民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获取农业相关的信息。
各类在线农业资讯平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行情、农业技术知识、灾害预警等信息。
农民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及时了解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农业社交媒体农业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农业专业网站等,为农民提供了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
农民们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农业经验、问题求助等信息,与其他农民进行互动交流。
这不仅促进了农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为农民提供了一个学习与成长的平台。
3.农产品电商平台随着电商的兴起,农产品电商平台应运而生。
这些平台通过将农产品和线下电商结合,为农民提供了一个新的销售渠道。
农民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将自己的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省去了传统销售渠道的环节,提高了效益和利润。
二、新媒体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农业大数据分析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数据采集更加方便快捷,大量的农业数据也逐渐被积累起来。
利用新媒体技术,农业专家和科研人员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取出有关农业生产的规律和趋势。
这些数据分析结果可以为农民提供种植、灾害预防、疾病防控等方面的指导,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农业无人机应用无人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是新媒体技术的一大亮点。
通过农业无人机的飞行和高清摄像功能,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的病虫害情况、农作物的长势等。
农民可以通过无人机获取到详细的农田信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农药喷洒、灌溉等,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和产量。
三、新媒体在农产品营销中的应用1.农产品电商平台如前所述,农产品电商平台为农民提供了一个新的销售渠道。
农业技术推广有哪些实用方法

农业技术推广有哪些实用方法农业技术推广是将新的农业知识、技术和创新成果传播给农民,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并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过程。
在当今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对于促进农业进步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法:一、现场示范现场示范是一种直观且有效的推广方法。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田或农场,展示新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例如,展示新型灌溉系统如何节约用水并提高作物产量,或者展示新型肥料如何改善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状况。
在示范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详细讲解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预期效果,让农民能够亲眼看到新技术带来的好处,从而激发他们的采用意愿。
为了使现场示范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可以组织农民集体参观,并安排现场答疑环节,让农民有机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担忧,技术人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此外,还可以在示范现场设置对比区域,将采用新技术的地块与传统方法种植的地块进行对比,让效果更加显著和直观。
二、培训讲座举办培训讲座是传播农业技术知识的常见方式。
邀请专家、学者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讲师,针对特定的农业技术主题进行系统讲解。
讲座内容可以包括农业新技术的原理、应用范围、操作要点、经济效益分析等。
在讲座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农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讲座的时间和地点选择要方便农民参加,例如可以在农闲季节或在乡镇的会议室、学校等场所举办。
同时,要注意讲座的语言表达要通俗易懂,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理论阐述。
在讲座结束后,可以发放相关的技术资料和宣传手册,供农民进一步学习和参考。
三、田间指导田间指导是一种针对性强、个性化的推广方法。
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实地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提供解决方案。
这种方法能够根据农民的具体种植条件和需求,给予精准的技术支持。
例如,当农民遇到病虫害问题时,技术人员可以现场诊断病虫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指导农民选择合适的农药和防治方法,并告知正确的施药时间和剂量。
农业技术传播与应用的主要路径与方法

农业技术传播与应用的主要路径与方法以农业技术传播与应用的主要路径与方法为标题,我将为您撰写一篇相关的文章。
农业技术的传播与应用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有效的传播与应用,农业技术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从路径与方法两个方面,详细介绍农业技术的传播与应用。
一、农业技术传播的主要路径1. 农业技术推广站点:农业技术推广站点是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些站点可以通过组织农业技术交流会、示范田观摩、技术培训等形式,向农民传授最新的农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
同时,农业技术推广站点还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将农业技术知识传播到更广泛的农民群体中。
2. 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农业技术示范基地是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要实践平台。
在示范基地中,农民可以亲身参与农业技术的实施与应用,了解到具体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
同时,示范基地还可以通过开展观摩会、培训班等活动,向农民普及农业技术知识,引导农民积极应用新技术。
3.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要力量。
他们通过走访农户、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知识,帮助农民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农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与农民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个性化的技术指导。
二、农业技术应用的主要方法1. 种植结构调整:通过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势作物,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同时,科学合理的轮作与休闲制度,有助于土壤的保育和养分的恢复,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2. 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化可以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农业机械化涉及到农业机械设备的选购与使用,以及农民对机械化操作技术的掌握。
因此,加强农机设备的宣传推广和农民的培训工作至关重要。
3. 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技术应用的核心。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王鹏科
胡正荣 《传播学概论》 邵培仁 《传播学导论》 王德海 《发展传播学》 王德海 《农业传播与沟通》 邵培仁 《传播学》 吴 风 《网络传播学》 赵晓春 《农业传播学》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 传播学与农业传播学 第二章 传播与农业传播 第三章 传播与农业传播模式 第四章 人类传播 第五章 媒介农业传播媒介 第六章 信息与农业传播内容 第七章 传播者与农业传播者 第八章 受众与农业传播受众 第九章 传播效果 第十章 传播策略与技巧
。 “符号”论: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
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即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章 传播与农业传播
传播的过程类型
单向传播 信息传播的主体与客体是传者与受者 双向沟通 传者与受者平等,其角色可以互换
对 话 传者与受者是一种伙伴合作关系
二、沟通的概念 沟通的含义
社会行为,彼此传递或交换知识、意见、感情、愿望、观点和兴趣
涉农信息包括:农业生产信息
农民信息
有关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与流动的信息 农业科技信息
二、农业传播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 农业传播研究的开展是农业经济活动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业传播研究的开展是出于农业传播现状不尽如人意的考虑
陈崇山的研究结果:
农村媒介的享受和利用率
农村传媒工具拥有量
农民接受媒介时间
农民信息接受能力
当代的传播学研究:(80年代以来) 传播学研究拓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第一章 传播学与农业传播学
二、我国传播学的发展
引进
台湾、香港地区的留美、英的学生或中青年教师。 优点:首次引入我国,吸收了西方的传播学研究成果。 缺点:只局限于对美国等西方国家传播学的罗列。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1.精确农业的概念机组及组成答;借助3s技术,尽可能的精细地掌握农业生产的环境条件,包括作物、土壤、气象等信息,用计算机管理决策系统(包括模拟模型、农业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对其进行处理分离,为制定农业生产管理措施提供定量决策建议并赋予定位实施。
2.3s技术的内容答;3S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positioning systems,GP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RS是指从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从而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控测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
GIS就是一个专门管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不但能分门别类、分级分层地去管理各种地理信息;而且还能将它们进行各种组合、分析、再组合、再分析等;还能查询、检索、修改、输出、更新等。
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3虚拟作物的作用和意义答:作用,改进作物生产,通过虚拟农业技术研究作物内物质转移的空间规律,依靠育种专家系统,可以协助育种工作者进行亲本选配,农田空间诊断与精确管理,设施农牧精细管理,建立虚拟农场结合农业信息系统,网络远程服务与产品交易,意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传统的耕作方法和研究手段无法快速、准确、动态地监测各农业环境因素变化和作物生长发育状况,难以明确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影响的定量化关系。
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对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进行控制实验,完全可以做到传统农业不能做到的事情,达到投入产出的最大效益。
农业传播技术及应用

农业传播技术及应用一、名词解释(20’):1、传播与沟通效果:是指受传者接受信息后,在情感、思想、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反应、影响和变化。
2、创新扩散:是指将所给定的新的观念或实践不断地通过特定的渠道在一个社会结构如邻居、工厂或社区内传播的过程。
3、进步农民:是指那些对推广项目感兴趣、愿意配合推广工作者并率先采纳某种新技术的人。
4、进步农民策略:是指利用愿意采纳新技术的进步农民作为先锋开展推广工作,与其开展试验示范活动,并以此带动其他农民采用该技术。
5、参与式传播与沟通策略:是指以参与式发展理论模式为基础的以受传者为中心的传播策略。
6、参与式推广:是指专业推广人员与农民一起开展农业推广的计划、实施与监测评价的过程。
7、参与式培训:是指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一起开展培训的计划、实施与监督评价的过程。
8、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换句话说,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9、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信息传播行为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学科,是对人们信息交流行为的总结和概括。
10、传播概念: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是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11、广义传播特点: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强调传播是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强调传播是社会关系的体现。
12、把关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
13、发展传播学:发展传播学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大众媒介迅速扩展到欠发达国家,美国社会学者们开始关注和探讨媒介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由D.勒纳、W.施拉姆、E.罗杰斯等创立。
发展传播学致力于大众传播(或者大众传播媒介)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研究。
其理论进程中,大众传播与其作用场的关系呈现出多维度的伸张,政治经济、大众文化、社会公平、个人发展、乡村发展、和平与安全等议题都逐渐被纳入发展传播学的范畴。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作业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作业三1请用实例说明你的工作领域的信息获取中特别需要关注的中英文信息来源(中文和英文分别列举3个不同的信息源,如能结合你自己的信息需求问题更好。
)提示:一个特定领域的重要信息来源通常有:(1)提现各行业领域发展水平的国家级学会、协会网站中的重要期刊论文信息以及有关数据信息(如AEAWEB(美国经济学协会网站),AAEA(农业与应用经济协会),/(AAEA的美国农业经济学报);(2)有关政府机关网站。
这些机构网站通常包括有关数据库(如美国农业部网站提供的农业数据库),直接在网站上呈现的工作内容、法规政策、工作指南或发展规划等方面内容;(3)重要工作机构与相关大学网站。
(4)各种现有信息查询系统、数据库(可注意我校图书馆提供的各种信息源);(5)各种专业性、专门性或商业性信息传播机构网站,(特定主体信息(如和讯网、中国金融网、中国经济信息网)、电子商务、产品、专利、技术标准等)、(6)公共传媒网站,如报纸、电视、广播电台网站等(人民网、CCTV、CNN、);(7)个人网站、网页、博客、微信公众号等。
要全面的搜集有关信息,首先需要明确所有可能需要利用的信息源。
(请注意利用讲义中提供的各种检索式,以了解更适合自己的专业信息源)我所在单位重庆泰山隶属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国际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主要承建配网与特高压所需电气设备。
在两网公司应发改委号召,实行主辅分离后,由原垄断型企业变成竞争性企业,信息收集就变得额外重要,现国内在主配网电力建设中,主要电力设备与高压输变电采购商仍为两大电网公司及国家电网公司与南方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供电区域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负责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南方区域电网经营相关的输配电业务,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相关的跨区域输变电和联网工程。
其余供电区域与输变电建设为国家电网公司。
自2000年1月1日起招标法施行后,所有重大项目均须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
其中,国网电子商务平台为国家电网公司招投标管理中心为规范招投标程序而建立,国网下属各电力公司的主网包括特高压及农网改造等物资均需通过其平台发布与采购。
试用农业传播原理分析某地成功的农业传播推广实例

农业传播推广与应用思考题试用农业传播原理分析某地成功的农业传播推广实例(每题20分,共100分)1、实例的重要内容。
1.海南圆椒品种引进推广进展情况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海南圆椒等冬季瓜菜已成为海南热带高效农业中的主要支柱产业。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着重开展引种试验圆椒优良品种工作。
在初步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了正规的品种比较试验,并且取得了圆椒当家种———中椒5号引种试验的成功。
从1999年开始,在海南省种子站的密切配合下,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项目计划,科技下乡等推广方式,联合文昌、东方、临高、澄迈等市县农业单位,全面开展冠爵等30多个优良圆椒品种的多点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工作,加速了中椒5号等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和成果转化,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据统计,1999-2005年,中椒5号等圆椒品种经过7年连续不断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已经收到极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效果,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①先后引进、试验、示范了30多个甜(圆)椒新品种。
经比较试验、示范筛选出中椒5号圆椒新品种,且推广多年来经久不衰。
目前仍为我省甜椒产区的主栽品种。
②研究制订出科学、适应、可操作性强的甜(圆)椒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
包括苗床规格、栽培季节、品种选择、苗床处理、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土壤治理与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技术内容。
③推广效益显著。
栽培甜(圆)椒的耕地原来主要是水稻田,实行稻椒轮作有利于改善生态条件。
中椒5号比原来主栽品种百利西圆椒抗性明显增强,能大大减少农药用量,有利于甜椒的无公害生产。
通过良种与良法的配套推广,中椒5号在海南甜椒生产中从无到有,由少到多,逐步形成了以文昌、临高、东方为优势区域中心的圆椒产业带。
据统计,海南中椒5号甜椒示范产量达2696~3784kg/667m2;大面积甜椒的栽培产量亦超过2000kg/667m2。
每667m2产值超过5000元,增值2000~3000元。
最新-农业科技传播方式及应用 精品

农业科技传播方式及应用1农业科技传播概况农业科技传播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科技传播最早的起源之一。
农业科技传播的目的是将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传递给受众,基于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将私有知识冶转化为社会共享知识冶的方法,最终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
农业科技传播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最主要的桥梁和纽带,能够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务工,农业科技更新速度加快,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农业科技需要。
因此,要从我国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项措施,切实可行地推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自十一五以来,国家建立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覆盖了60多种农作物,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汾阳综合试验站自2008年加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承担了谷子轻简高效生产技术与示范、丘陵旱薄区谷子糜子增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谷子糜子大众化食品加工技术研发、谷子糜子特异资源创新和育种创新能力提升、谷子糜子主要病虫害动态及防控技术研发示范、谷子糜子抗旱耐瘠薄栽培生理研究、谷子糜子产业信息与政策研究等多项任务。
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团队成员及示范县技术骨干,结合各示范县农业局的培训活动,根据农民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特点,采取集中会议培训、田间现场观摩会、专题讲座、座谈会、田间巡回指导、现场指导、入户培训、科技下乡、印发宣传资料、出版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宣传、网络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共同对试验站的服务区内对象进行培训活动。
主要内容包括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法律法规、谷子糜子新品种介绍、轻简化栽培、抗旱播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病虫害防、加工贮藏等。
农业科技传播的对象主要是农户、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企业、基地负责人、技术骨干、乡村干部、部分农业主管部门。
2农业科技传播的机制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是关系农业、农村、农民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国家对农业科技推广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已经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国、运行正常、能够基本满足需求的农业科技推广技术体系,对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新媒体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创新

新媒体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逐渐开始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进行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创新,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一、新媒体在农业信息传播中的应用1. 农业新闻报道新媒体为农业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快速的渠道。
传统的农业新闻报道主要依靠报纸、电视和广播等媒体进行传播,信息传递速度较慢,覆盖面也有限。
而通过新媒体平台,农业新闻可以实时发布,农民和农业从业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农业资讯,了解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提高农业生产的决策能力。
2. 农业科普宣传新媒体平台为农业科普宣传提供了更加广泛的传播渠道。
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工具,农业科普知识可以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大众。
农民和农业从业者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学习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效益。
3. 农产品推广销售新媒体平台为农产品推广销售提供了更加直接和高效的途径。
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农民可以直接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和互动,了解市场需求,推广自己的农产品。
同时,新媒体平台也为农产品的在线销售提供了便利,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购买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二、新媒体在农业创新中的应用1. 农业大数据分析新媒体平台为农业大数据分析提供了更加广泛和全面的数据来源。
通过互联网和传感器等技术,可以实时采集和监测农田的土壤湿度、气温、光照等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农业生产进行精准管理和预测,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农业智能化管理新媒体平台为农业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工具。
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田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
农民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了解农田的情况,进行远程控制和调整。
同时,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对农田进行智能化决策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示范项目计划书

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示范项目计划书第一章项目概述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3)1.3 项目意义 (3)第二章项目实施方案 (3)2.1 技术路线 (3)2.2 技术指标 (4)2.3 工艺流程 (4)第三章技术推广与应用 (4)3.1 技术推广策略 (4)3.1.1 确定推广目标 (4)3.1.2 制定推广计划 (5)3.1.3 构建推广体系 (5)3.1.4 创新推广模式 (5)3.2 技术应用范围 (5)3.2.1 作物种植技术 (5)3.2.2 畜牧技术 (5)3.2.3 农业机械化技术 (5)3.2.4 农业信息化技术 (5)3.3 技术培训与指导 (5)3.3.1 培训对象 (5)3.3.2 培训内容 (6)3.3.3 培训方式 (6)3.3.4 培训师资 (6)3.3.5 培训效果评估 (6)第四章项目实施步骤 (6)4.1 项目启动与筹备 (6)4.1.1 确定项目目标与任务 (6)4.1.2 组建项目团队 (6)4.1.3 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6)4.1.4 开展前期调研 (6)4.2 项目实施与推进 (6)4.2.1 技术研发与试验 (6)4.2.2 技术培训与推广 (7)4.2.3 项目管理与监督 (7)4.2.4 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 (7)4.3 项目验收与总结 (7)4.3.1 验收标准与程序 (7)4.3.2 验收内容与方法 (7)4.3.3 验收结果处理 (7)4.3.4 项目总结与经验教训 (7)第五章资源配置 (7)5.1 人力资源配置 (7)5.2 物力资源配置 (8)5.3 财力资源配置 (8)第六章技术创新与研发 (8)6.1 技术创新方向 (8)6.2 研发计划与目标 (9)6.3 研发成果转化 (9)第七章项目风险分析 (10)7.1 技术风险 (10)7.2 市场风险 (10)7.3 政策风险 (10)第八章项目效益分析 (11)8.1 经济效益 (11)8.2 社会效益 (11)8.3 环境效益 (12)第九章项目管理与监督 (12)9.1 项目管理组织 (12)9.1.1 项目领导小组 (12)9.1.2 项目实施小组 (13)9.1.3 项目协调小组 (13)9.2 项目监督机制 (13)9.2.1 内部监督 (13)9.2.2 外部监督 (13)9.3 项目质量控制 (13)9.3.1 制定项目质量标准 (14)9.3.2 质量控制计划 (14)9.3.3 质量检查与评估 (14)9.3.4 质量改进 (14)9.3.5 培训与交流 (14)第十章项目总结与展望 (14)10.1 项目实施总结 (14)10.2 项目成果展示 (15)10.3 项目前景展望 (15)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新媒体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新媒体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逐渐意识到新媒体的重要性,并开始积极探索新媒体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本文将从农业信息化、农产品推广和农村电商三个方面探讨新媒体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一、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处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新媒体在农业信息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新媒体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渠道,将农业政策、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及时传递给农民,帮助他们了解最新的农业动态,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其次,新媒体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大数据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再次,新媒体可以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田、农作物、农机设备等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
二、农产品推广农产品推广是指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将农产品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新媒体在农产品推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新媒体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平台,将农产品的特点、营养价值、生产过程等信息进行宣传,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其次,新媒体可以通过电商平台,为农产品提供在线销售渠道,打破传统的销售模式,让农产品更加便捷地进入市场。
再次,新媒体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效应,将农产品的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群,扩大农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三、农村电商农村电商是指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将城市的商品和服务引入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新媒体在农村电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新媒体可以通过农村电商平台,为农民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购物体验,让他们更加方便地购买到城市的商品和服务。
其次,新媒体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效应,将农村电商的信息传递给更多的农民,提高农村电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农业推广在农业种植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农业推广在农业种植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农业推广是指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向广大农民宣传和普及农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方法和科学理念,旨在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推广在农业种植业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一、农业推广的重要性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推广是农业技术的传播和推广,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现代化种植、养殖等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农民可以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产出,实现产量和效益的双提升。
2.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业推广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引导其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的升级转型。
3.提升农产品质量农业推广可以帮助农民了解优质种植、养殖技术,并提供相关服务和支持,从而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效应,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4.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农业推广,农民能够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增加产量和销售收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
5.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推广不仅可以带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加,还可以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优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农业推广在种植业发展中的应用1.提供种植技术支持农业推广机构可以向农民提供种植技术支持,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方法,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提高产量和品质。
2.推广优质农作物品种农业推广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和选取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农作物品种,推广高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种,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3.引导农民科学耕种农业推广可以向农民传授科学的耕种方法,指导农民合理施肥、喷药、灌溉等管理技术,避免因错误的管理而导致的农作物减产,提高农田利用率。
农业传播技术在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中的应用

农业传播技术在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中的应用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种植新品种已成为现代农作物种植的重要手段。
为了推广新品种的种植,传统的宣传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农民们的需求。
农业传播技术的应用在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中已经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优秀的效果。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来阐述农业传播技术在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中的应用。
一、善用理论知识有助于农作物新品种推广1.从受众角度出发农业传播要求将受众群体作为核心,寻找并确定受众偏好及需求,并制定有针对性的传播方式和内容。
在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中,这一理论非常重要。
要想推广新品种,必须按照不同的受众类型,采取不同的推广方式。
对于普通农民,可采取入户宣传、农技培训等方式,让他们了解新品种的特点和栽培技术;对于大型农业企业,可采取专业学术会议、发布会、考察等方式,让他们了解新品种推广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只有将受众需求作为出发点,才能真正实现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的效果。
2.注重传播渠道的选择传播渠道的选择可以帮助农民更加通畅地接受新品种的信息。
具体来说,应选择社区广播电台、电视、微博、微信等可信赖的渠道。
在建筑物的门口、居民楼、公路、桥梁等显眼地方悬挂广告,制作本土特色的产品识别指南等宣传品,都可以帮助农民了解新品种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因此,在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中,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至关重要。
3.整合多元资源,提升推广效果农作物新品种推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多方资源,提高推广效果。
协调各级政府部门和农业企业,组织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和介绍员展开移动教育、开展实际培训、发布新品种的推广宣传及技术用品等,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新品种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同时,还可以建设中小型农业社区、引进更多的农机具等,加快新品种适应此地的速度,为新品种下山作好充分准备。
二、以实践操作探究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的完美方式1.用户评价法由于种植新品种需要耗费时间、肃究、财力等资源,评估新品种对农民的吸引程度非常重要。
农业传播技术在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中的应用 李风玲

农业传播技术在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中的应用李风玲发表时间:2019-12-11T14:19:10.4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作者:李风玲[导读] 摘要:农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对农产品的创新,如杂交水稻、转基因食品等,这些新品种的问世有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小井镇人民政府山东东明 274500摘要:农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对农产品的创新,如杂交水稻、转基因食品等,这些新品种的问世有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相关人员加强了对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和推广力度,不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而且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本文对农业传播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总结了其在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中的应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农业传播技术;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应用一、农业传播技术简介1、网络技术。
互联网的英文名称是Internet,也叫因特网,主要目的是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传播,主要包括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送、信息查询服务。
目前,因特网已成为全球范围的公共网,是科学研究、商业活动和共享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
2、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主要通信技术有数字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信息传输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数据通信与数据网、ISDN与ATM技术、宽带IP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等。
3、电视广播技术与数字传媒技术。
广播与电视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音响、图像节目的传播媒介。
数字传媒技术主要是应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从事数字媒体开发、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数字音频合成与创作、数字影视制作、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对广电行业的视频音频技术进行数字化改造,并研究其在其他行业的进一步应用。
4、报刊杂志。
包括报纸与杂志。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3 农业传播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三农问题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农业生产关系到农民 增收、农村发展,而农业生产活动与涉农信息的传播与沟 通紧密相关。由此,农业传播学的研究旨在促进三农经济 的发展,服务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主题。 • 1.3.2 研究意义 • 理论意义:丰富传播学的理论,使其得以拓展;有利于推 动和促进本学科的建设发展;研究成果能够为其他研究所 借鉴。 • 实践意义:有利于人们认识农业传播中的出现的各种现 象——认知层面;有利于人们提高对农业传播实践的解释 能力,弄清农业传播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有利于人们发现 不利于农业生产力提高的传播问题,改善农业传播实践状 况。
• 社会性:农业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一种表现形 式,农业传播要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农业传播 活动需要个方面社会力量的参与支持。 • 时效性:农业传播必须与当前的农业生产向适应, 如此方能对农业生产起到指导性、服务性的作用。 其一,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决定了农业传播的时 效性;其二,技术的适用性考虑。 • 周期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决定了农业传播的周 期性,每一项传播都要经过传播的组织、实施、 效果评价等,从信息的收集整理、发送、受众信 息的反馈等都具有周期性。 • 2.3 农业传播的基本原则——真实性、针对性、 效益、合作
• 真实性原则:具体体现在4个方面: • 其一、准确表述涉农信息的时间、地点、人物、事实、原 因;其二、传播的内容符合现实世界的真实图景;其三, 农业科技信息经过实践验证证明切实可行,而且符合当地 当时的生产条件;其四,农业传播者对涉农信息或现象的 分析、解释必须符合事理逻辑和客观现实。 • 效益原则:主要体现为: • 坚持经济效益原则,努力将传播成本和劳动消耗降到最低。 • 坚持生态效益原则,传播中要大力宣传生态保护知识,要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生物本身,服务于人类需要,创造 一个高产优质、低消耗、无公害的农业生产系统。 • 坚持社会效益原则,要使传播活动有利于提高社会劳动生 产力的要求。
第一编 理论探讨 第2章 农业传播
• • • • 2. 1 农业传播概述 2.1.1 农业传播的起源与发展 划分为4个时期: 口语传播时期:旧石器时代末、新石器时代初。农业信息 传播主要通过人们的口耳相传实现。 • 文字传播时期:文字是在结绳符号、原始图画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通过农业书籍传播信息。 • 电子传播时期: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形式:电 报、广播、电影、电视等。优点:电子媒介的画面声音传 播不需要较深的文字理解能力,声像并茂,适于文化水平 较低的农业生产者接受。 • 数字传播时期:数字电视。
• 农业传播: • 从信息内容的角度对传播作出的划分,主要是指社会领域内涉农信息 的传递扩散过程。 • 本质认识: • 农业传播是一种涉农信息共享活动; • 涉农信息的传递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信息的发送与反馈; • 农业传播是一个过程(传播的路径、信息流动的方向)、一种行为 (以人为主体的活动行为)、一种系统(传播的过程涉及各个子系统, 要考察各个传播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总体发展的影响)。 • • 1.1.2 农业传播学 • 农业传播学:作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其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 (此为其理论支撑点和研究方法),研究涉农信息的传递规律(研究 对象)。 • 研究范围:农业传播的历史、农业传播的类型、农业传播的过程—— 传播的模式。 • 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重点区分与农业推广学的关系。
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涉及农业生产、科研、教育、管理的各个领域,并成 为引导这些领域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
• • • • •
•
•
虚拟农业、精确农业已出现端倪,多种信息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作物生长模拟模 型、动植物生产转经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检测预报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数字图像 处理系统、神经网络系统等迅速发展。
• 模式的特征: • 模式是一定现实的再现,是现实的抽象概括,其来源于现实,并指导 现实的改变。 • 模式可以对被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结构及其转换关系、相互作用原 理进行一种有意的简化描述,体现了科学研究中简单性原则; • 模式是理论性的形式,但模式不是一种理论、不是工艺性方法、方案 或计划,模式比其他任何概念都更易被认为是理论。 • 模式是简化的形式,是经过高度理性抽象概括后简化表达形式。 • 模式可以用文字、图像、数学公式等形式表达。 • 模式具有构造(对资料进行排序和联系,解释各个系统的次序和相互 关系,对事物或事件有个整体的印象架构)、解释(示明了要素与系 统之间的层次顺序、作用、转化、平衡等内在机制)、启发(思考问 题的框架)、预测(是非表达或何时条件或结果数量)四项功能。 • 不足:模式具有一定的假设条件,使得模型的适用性有所局限。
• 针对性原则: • 针对不同的地区区域条件进行传播、针对 不同的受众进行传播、针对不同的季节进 行传播。 • 合作原则: • 农业传播者的合作——传播需要多学科、 多专业知识的交融; • 农业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合作——前者主 导作用,要善于调动受众的参与意识。 • 社会各部门的合作——农业教育部门、政 府部门、农业科研机构等。
• (1)和(2)的区别:其一,研究对象数量的不 同——前者样本众多,后者侧重因素间因果关系 探讨,不要求研究对象的数量规模;其二,研究 实施的环境不同——现实环境VS实验室。 • (3)内容分析法:是指对传播内容的进行客观、 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主要就信息内容的 各种特性进行整理、分类、概括、结实、推测以 及评价等活动。 • 1.4.2 定性研究方法 • 定性研究方法到20世纪60年代才在传播领域出现。 • 自然观察法:在非人为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科学观 察的研究方法。
• 2.1.2 现代农业产播与农业现代化
•
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网络等现代媒介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信息的传播,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变革。现代科技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农业传播中,信息 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划分为4个阶段: 60年代,计算机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房; 70年代,计算机进入农场,在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得以应用; 80年代,联机服务开始出现; 90年代,Internet网络化时代到来。
第3章 农业传播模式
• 3.1 模式与传播模式 • 3.1.1 模式的概念与功能 • 模式的概念:模式或模型是一种结构,是由符号与使用规 则组成的简约化的现实表达形式。 • 经典的定义有: • 对真实世界理论化和简约化的一种表达方式——美国沃纳, 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 • 用图像形式对某一事项或实体进行的一种有意简化的描述, 试图表明任何结构或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 间的相互关系——英国的丹尼斯,麦奎尔。 • 一种符号的结构和操作的规则,用来将已经存在的结构或 过程中的相关要点联系起来——多伊奇。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 • • • •
第1章 绪论 1.1农业传播的基本概念 1.1.1传播与农业传播 传播: (1)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A. 戈德, 1959)。 • (2)所有传播行为都旨在从特定人物或一群人引 出特定的反应(D.伯洛,1960) • (3)运用符号——词语、数字、图表等传递信息、 思想、感情、技术等,这种传递的行动或过程通 常称作传播(贝尔森和塞纳,1964)。 • (4)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相互作 用(G.格伯纳,1967)。
• 多样性: • (1)农业传播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如农业电视节目、 电影、广播、网站等。 • (2)农业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如人际传播(面对面的 传播,或借助现代传播工具的远距离传播,如电话、书信、 电报、传真等)、组织传播(借助组织系统力量进行的农 业信息交流,如农业会议、展览、短期培训,专门的农业 信息服务中心、农技站)、大众传播(通过电视、电影、 广播、报刊、书籍等大众传播媒介) • (3)农业传播者众多——从事农业节目制作与播出的人 员,政府农业部门工作人员、专门从事农业信息服务的人 员等。 • (4)农业传播的内容丰富——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 所有涉农信息。 • (5)农业传播的受众需求多样化——不同的传播受众, 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特点。
• 传播模式的评价:——主要依托模式的功能进行,4项功 能成为评估模式的基础和关键。 • 美国沃纳,赛佛林——四原则: • 1、模式的普遍性如何,组织的材料有多少,有效性有多 大?2、模式的启发性如何,对发现新的联系、新事物或 方式有多大帮助?3、据其得出的预测对研究领域的重要 性如何?在一个领域发展的阶段,这些预测对掌握全局的 作用如何?4、由模式发展出来的测量方法准备性如何? • 多伊奇(1952)对评价标准进行了补充: • 1、模式的原创性如何,是否符合现实抽象,提供新信件 是见识有多少——创新点多少? • 2、模式的简化程度、手段的经济性、简约性如何? • 3、模式的真实性如何——有多大程度可以依赖该模式作 为物质现实的代表?
• 农业推广学: 通过研究农业推广沟通过程中,推 广对象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进而探 讨诱导推广对象自愿改变行为,提高农业推广工 作效率的原理与方法的一门科学。主要以推动农 业生产,提高农业经营收益为目的。与之相比, 农业传播学功用更加广泛,不排除这种经济利益 的驱动。 • 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农业推广就出现过火 爆情景。而“农业传播学”的明确提出,直到20 世纪70年代才由吉尔特劳和伯茨完成。 • 二者的区别:农业传播学特别强调信息双向传递, 对信息的反馈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农业推广则 偏重信息的单向流动,对信息的反馈重视不足。
• 1.2 农业传播的相关研究 • 1.2.1 国外农业传播的相关研究 • 农业传播研究路径:(1)从农业领域出发,通过实证考 察,进行理论总结,提升为一套带有一定普遍性的农业传 播理论。(2)将适用于农业领域的一般传播学的理论与 方法运用到农业传播上来,经过具体化、实证性考察,得 出具有农业传播特殊性的理论成果。 • 研究关注的重点内容:媒介与社会发展、创新推广理论、 健康传播研究。 • 1.2.2国内农业传播的相关研究 • 研究力量:农业研究人员和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前者 主要从农业角度审视农业传播,后者则主要从传播角度来 考察农业传播。 • 关注的重点:大多集中于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和农村受众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