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练习)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同步测试-word文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同步测试-word文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B. 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C.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D. 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政府,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2.《共同纲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

通过这一纲领的会议是()A.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3.建国初期,之所以以《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的施政方针,主要是因为A. 《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B. 《共同纲领》是在新政协会议上通过的C. 《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国家D. 《共同纲领》的内容都是正确的4.下列关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 建立之初具有中国历史上最广泛的代表性B. 其代表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C. 反右派斗争后人大制度建设趋于停顿D. “文革”期间其制度名存实亡5.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

此话的主要背景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 工业化建设的成就辉煌C. 颁布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6.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

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由此可以看出( )A. 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B.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 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D. 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7.“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

高中历史第21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名师制作每课一练2(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21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名师制作每课一练2(岳麓版必修1)

第21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每课一练2(岳麓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曾经有过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功能。

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的历史背景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解析:1949年,三大战役以及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

为解决成立新中国的问题,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答案:B2.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许,毛泽东用响亮的声音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4.75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这一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理解准确的是()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B.中国人民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C.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析:本题有错选B、C、D三项的可能,错因在于没有很好地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性别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因为还有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因而不能表明中国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答案:A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李金河说:“……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劲动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越走越宽广。

”这一论述主要是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解析:由“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可知,材料说的是建国初期,排除D项。

由“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可知,材料说的是政党关系,排除A、B两项。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练习: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2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练习: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2

《作业推荐》——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一、单选题1.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

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

”材料反映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C.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

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49年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气氛,C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指的是政协会议的召开,排除A;材料未涉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信息,排除B;材料未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

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联系所学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史实分析解答。

2.近代以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采用三权分立,而新中国成立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行合一。

这主要由于A.人民在国体中的地位不尽相同B.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C.不同阶级革命的结果必然不同D.经济基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可知,中美两国实行不同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这是因为两国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性质不同,实现民主共和的道路也不同,即两国的具体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C选项两国阶级革命的结果不同及D选项经济基础不同皆为B选项两国国情不同的具体阐述,因此B选项可以概括A、C、D三个选项,更符合题意,故正确选项为B选项。

3.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习题 岳麓版必修1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习题 岳麓版必修1 Word版含解析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一、开国大典1.筹备:1949年9月21日,新政协会议召开。

新政协的主要任务是争辩建立①________的有关事宜,会议还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②____________,同时规定首都、国歌、国旗、纪年。

2.进行:1949年10月1日,进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心人民政府成立。

3.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③____________革命的成功,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新中国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成功。

答案:①新中国②《共同纲领》③新民主主义♨温馨提示《共同纲领》是新民主主义类型的宪法,在1949—1954年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应用提升】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仆人士,进入解放区,参与筹备新政协。

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支配隐秘北上的民仆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与了政协会议。

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A.团结民仆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方案解析:解答本题一是留意时间,二是留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

新政协核心议题就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事宜。

B、C、D三项在时间上与题干反映的大事不符。

故正确答案选A项。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

体现了②____________原则和③________原则,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湖南省麓山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

湖南省麓山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关于监察官的选任,两汉多用察举方式,唐代选任权由多宰相掌握,宋代中央一级监察官多由帝王“亲擢”,明代由督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民国时监察委员由院长提请国民政府任命,后改为选举产生。

2016年我国决定建立“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的国家监察委员会。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监察制度有效地保障了政治清明B. 监察制度的权威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C. 君主严格地控制着监察官选任权D. 监察官选任演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民主政治追求2.2010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除了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

这一举措最主要的意义在于A. 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B. 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 实现村民直接处理事务D. 巩固家庭联产承包成果3.有官员在论及我国的基层民主时说:“在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上,要推动建立群众自己的组织,通过固定的程序来实现民主监督。

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通过民主决策程序,听群众代表的意见,要有表决程序,多数群众同意后才做。

”这表明完善基层民主A. 即由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务B. 是健全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的需要C. 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D. 是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保障4.1985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并发出通知。

同年1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

这主要表明我国A. 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B. 人大和政府是推进法制化的决策机关C. 重点解决法制化进程当中的焦点问题D. 重视构建全民法制化教育的长效机制5.粉碎“四人帮”时,胡耀邦提出了自己的治国建议:“我以为当前有三大事特别重要,一、停止批邓,人心大顺;二、冤狱一理,人心大喜;三、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学案(有答案)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学案(有答案)

高一历史学案班级姓名第21.22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及曲折发展课程标准:1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和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情况。

通过学习对知识加以概括归纳,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知识清单】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1.准备:(1)军事上:解放战争基本胜利。

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2)思想上:七届二中全会和《论人民民主专政》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

(3)准备:1949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充分的准备。

2.开国大典:3.政权特色:4.意义(1)(2)(3)(4)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一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5分)(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

(6分)二、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一部宪法三大制度)(一)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目的:2.内容:确立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与义务,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练习: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1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练习: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1

《作业推荐》——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一、单选题1.据有关资料显示,1944〜1960年的10多年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11笔数额比较大的贷款,这些贷款中的很大一部分用在了军事和国防建设上,约占贷款总额的73%,只有约27%用在了经济建设上。

这一结构反映出当时我国A.与苏联友好关系的稳固B.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C.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D.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答案】D【解析】【详解】1949〜1960年中国把绝大部分的苏联贷款用于军事和国防建设上,反映出当时中国国防建设任务的紧迫,这主要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威胁,故答案为D项。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随着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和对中国主权的干涉,中苏关系逐步破裂,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把大量贷款用在军事和国防建设上,是巩固新政权的需要,并不能反映出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把大量的贷款用于国防和军事建设上,并未反映当时的工业成就,排除C项。

2.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一幅年画《乘风破浪各显神通》,这一作品A.受西方现代主义画派的影响B.表达了建设祖国的美好愿望C.真实再现了工业化建设场景D.反映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完成【答案】B【解析】【详解】20世纪50年代的这份漫画根据中国传统故事《八仙过海》而创作的一幅漫画,图中的人物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表达了人们在新中国初期建设祖国的美好愿望,故选B项。

现代主义绘画的特点是反传统、反理性,故A项错误。

该漫画带有浪漫主义元素,并非一幅现实主义作品,故C项错误。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故D项错误。

3.“现在,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

”这一重要论断出自A.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B.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答案】B【解析】【详解】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建立起来,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正确分析,因此这次会议应当是中共八大。

高中历史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自主检测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自主检测 岳麓版必修1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一、单项选择题1.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后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6位副主席,党外人士3人;委员56人中,党外人士27人。

这体现新政府的特点是( )A.多党合作、民主协商B.人民代表制度C.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D.党外人士参政议政2.(2011年海南海口调研)“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3.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

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4.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

”新中国成立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5.(2011年湖南常德质检)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

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体现②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③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④有利于各民族的平等和民族团结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6.(2011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一联考)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创设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其中最根本的是( )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7.(2011年河南濮阳二模)某绅士说:“当我把选举和旧日国民党统治之下的选举比较之后,我发现我们的选举绝对诚实、自由、平等,绝没有旧日的贿赂、强迫、暴行等现象。

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1

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1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一、选择题1.下图是2009年8月28日某某省清原满族自治县20年县庆的部分场面。

全县人民载歌载舞,X灯结彩,沉浸在无比的喜悦和对党的民族政策的感激之中。

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 )。

A.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的B.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C.国务院和中央民族委员会制定的D.宪法规定的D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华人民某某国内,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遵照宪法的总原则,依据自治法的有关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管理本民族本地方各项事务的民族性和区域性、政治性和经济性相结合的自制形式。

故正确答案为D项。

2.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某某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某某政治的伟大跨越”,我国新型人民某某制度的最终确立是在(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解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新型人民某某制度的最终确立。

3.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

A.《共同纲领》的封面.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片段C.某某自治区成立大会D.某某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C[解析]1965年某某自治区成立大会召开。

4.(2010文综。

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

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 )A.某某自治区、某某自治区B.某某自治区、某某回族自治区.C.某某维吾尔自治区、某某回族自治区D.某某壮族自治区、某某自治区[解析] 最早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是1947年建立的某某自治区,最晚建立的是1965年建立的某某自治区。

[答案] A[易错分析]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5.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的法律依据应该来自于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人民某某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1954年《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提示]《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历史ⅰ岳麓版第二十一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练习

历史ⅰ岳麓版第二十一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练习

历史ⅰ岳麓版第二十一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练习【一】选择题1.〔2018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17题〕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

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答案】B【解析】考察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从时间“1954年9月21日”和“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来判断,符合就只有B。

2.〔2018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22题〕“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

以下选项中,对应正确的选项是A、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D、①三大战役胜利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了三大宪法〔文件〕的背景、内容和历史地位,根据所学进行回答即可。

3.〔2018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25题〕“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

”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表达在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这个宪法指1954年宪法,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

表达了人民民主原那么和社会主义原那么,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分析各选项,ACD三项错误,此题选B项。

4.〔2018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中三年级三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6题〕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曾说:“无论哪个国家,当它强盛的时候,一定是边疆安全的时候。

历史岳麓版ⅰ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每课一练

历史岳麓版ⅰ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每课一练

历史岳麓版ⅰ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每课一练[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总分值:5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1、杨成武将军在《开国大典和开国大典阅兵式》中写道:“开国大典和开国大典阅兵式,给我留下了莫能淡忘的壮观图景……”开国大典除了给个人留下壮观图景外,它还标志着()A、国民党的统治在祖国大陆的彻底结束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C、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完成了祖国的统一解析:1949年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故B项正确。

国民党残余势力还在大陆存在,A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于1956年底确立,C项错误;当时香港、澳门、台湾还未统一,D项错误。

答案:B2、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因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

“时间开始了”的依据是()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②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③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④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A、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④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①②正确,③是在1956年底,④是在1978年后,排除③④,应选B项。

答案:B3、在北京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上,一位年逾80岁的普通代表致闭幕词,他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这个会是老百姓说话的地方,是老百姓的代表说话的地方。

我们老百姓能够选出政府来,替我们自己办事,这是我们中国老百姓一百多年来奋斗流血所要争取的目标。

这个目标现在达到了!”这反映了我国()A、地方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B、地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C、地方人民政府的成立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解析:通过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北京市……人民代表会议”可知是地方人大代表的选举,所以选D。

岳麓版必修一配套试题: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一配套试题: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1949年9月,叶圣陶在日记中写道:“此为重大事件,今后之立国原则与设施要点,俱在此中也。

”“此”重大事件是指通过或发表了( ) A.《新民主主义论》 B.《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论十大关系》解析:B 《新民主主义论》发表是在抗战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即《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的立国原则和设施要点,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是在1954年,C项错误;《论十大关系》颁布是在1956年,D项错误。

2.“宪法规定我们的国家要建立社会主义,这当然不是说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是现成的东西,也不是说我们可以坐着等到它来到。

”由此可知( )A.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B.通过该宪法的会议是中共七大C.该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D.当时改革开放作为国策已写入宪法解析:C A、B、D三项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宪法规定我们的国家要建立社会主义,可以体现出该宪法的性质。

故选C。

3.(2017·山东潍坊期末)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

这反映了( )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不断发展B.向社会主义过渡已经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D.选举法案有待进一步完善解析:D 材料表明“人大选举法”中选举方式及代表名额比例上均存在不合理现象,反映出选举法案需进一步完善,故D项正确。

4.(2017·山西大同期末)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共同纲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A.社会主义原则B.人民民主原则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坚持多党合作解析:A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这是对“共同纲领”的发展与超越,故A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练习)1.下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党派很多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步。

因为()A.建立了民主联合政府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由中国共产党执政D.由各党联合执政3.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大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

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4.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

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

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

”这说明当时()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B.新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5.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曾说“人民迫切需要实行普选,好把他们自己所真正满意的和认为必要的人选举出来,代表自己去参加国家政权机关的工作”,人民的普选愿望初步实现是在()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66年6.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

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这说明1954年宪法()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7.下面是1954年北京某区第一届人大代表的构成统计表。

A.第一届人大代表来源高度集中B.文化落后的农民阶级无法担任代表C.国家政权中工人阶级处于领导地位D.人大代表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8.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民族平等B.民族区域自治C.共同发展D.团结互助9.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区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是党和政府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原则的重要体现B.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C.这一制度开始实行于1949年D.这一制度在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10.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了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22个配套性文件或规章,四川、海南、重庆等省市出台了13个有关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137个自治条例、510个单行条例、75个变通和补充规定。

这体现了()A.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逐步实现B.国家法律的社会主义原则C.各级政府重视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建立【材料题】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

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

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晗《历史的镜子》材料二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

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

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古代中国君主政体的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民国政府从国外移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

概括作者认为其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3)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什么政治制度?在发展民主方面,新中国建立的民主与中华民国时期的民主有何不同?(4)简要谈谈你对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2分)12.如何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我党为此做出了成功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1年3月4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民族区域自治试行条例》(草案)。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西北局民族事务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条例》(草案)征询意见的调查提纲。

这是建国后我党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重大举措之一……同年8月9日,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8月22日,举行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届第二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决议》。

就在这次会议上,宣布正式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筹备委员会。

筹委会主任是包尔汉•沙赫德拉,副主任是高锦纯、我、安尼瓦尔•加库林……党中央关于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工作的指示,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进程中的重要步骤。

——《我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材料二民族的区域自治是毛主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

依据这个总原则和大前提,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请回答:(1)在实施民族区域自治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2)从材料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筹备委员会成员上看,这一制度有何特点?(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在我国发挥了怎样的重大历史作用?【参考答案】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从图中的数字可以得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实际上执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答案:A2.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由各党各派组成的政府,具有广泛的民主性。

但当时并没有照搬西方三权分立体制,C项不等于民主;D项不准确,联合政府不是联合执政,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答案:A3.解析:“人民大宪章”指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制定其他各项法律法规的依据。

《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答案:B4.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规定充分反映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也就是下级服从上级,在集中指导下实行民主。

这一原则是新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原则。

答案:B5.解析:周恩来总理所说的人民普选代表参加人大,时间应该为1954年,虽然《共同纲领》中规定人民普选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但是当时并没有实现,后来随着时机的成熟,1954年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这一愿望得以初步实现。

答案:B6.解析:由1954年宪法的制定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意见共138万条”等信息,可以看出1954年宪法的制定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答案:C能力提升7.解析:由材料可知,北京某区的代表来自很多阶层、部门,A项错误,排除;B、D两项在表格中无法体现,排除;答案为C。

答案:C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A项是处理民族关系的目的,C、D两项是发展民族关系的政策。

答案:B9.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一制度是我国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党和政府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原则的重要体现,在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C项中时间开始于1949年是不对的。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说明当时我党已经开始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了。

答案:C10.答案:C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理解能力。

第(1)题,阅读材料一可知作者认为明清之前,君权受到限制,明清时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第(2)题民国政府时期实行民主共和制,但由于政治制度没有与人事配合,所以没“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第(3)题三幅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中国的政党制度,新中国是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第(4)题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经历了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答案:(1)明清之前,君权受到限制;明清时君主专制达到高峰。

(2)民主共和制。

政治制度没有与人事相配合。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华民国: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

新中国:社会主义人民民主。

(4)从专制到民主;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12.答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之一,不可能规定具体实施的详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制定,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详细办法,使制度的实施有章可循,是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国家基本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的细则。

(2)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少数民族的领袖人物起着关键的领导作用,他们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保障少数民族实现真正当家作主的权利。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的权益,使他们能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既保证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又保证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充分发挥各民族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