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二轮复习之翻译

合集下载

蒋小芳二轮复习文言句子翻译

蒋小芳二轮复习文言句子翻译
•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 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 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 贵也!”
• (取材于《管子·轻重》)
• 注释:【1】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2】芊:地名。位于齐楚接壤处。【3】衡山:齐鲁之间 的小国。【4】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②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 【答案】①楚国百姓就放弃了农耕而去捕鹿。 • ②(衡山之君)心里估量没有武器来应付两个敌国,
• (3)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3分)
• 【解析】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找出关键词,查看有无特 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等方法进行翻译。一般来说,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 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 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 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 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2文言文翻译题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2文言文翻译题

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
力争,最终改判。 关闭
CC项.曾,“公派亮使防者患偕未同然雄州,止赵息滋边前地往事调解端”。的契说丹法违错约误在。界根河据捕文本鱼“运公盐亮,他 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 言双:方‘得萌芽以不相禁安,后无将事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
不诘会盗藏/公匿亮强报盗,/一吾定境是不使藏者盗的/随殆从从干者的之。廋搜耳索/以索后之,果/然果是然这/ 样。据
此,“盗悉窜他境”中间不能停顿;“尝有使客亡橐中物”是一个完整的
语句,“物”后要停顿;“移书诘盗”不能断开,前后是目的关系。故选B项关。闭 B
精品课件
解析 答案
-6-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精品课件
-5-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
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
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第2讲 文言文翻译题
精品课件
-2-
文言文翻译,涉及方方面面的文言知识,考查这个考点的同时,也 考查了通假字、古今异义、重要实词、重要虚词、词类活用、文 言句式等考点。所以说文言文翻译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是高考 的重点和难点,二轮复习时,要把它作为重中之重。
精品课件
-3-
(2016·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 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 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 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 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 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 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 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 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 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精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一)——理解并译准实、虚词资料

精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一)——理解并译准实、虚词资料

[专题解说]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就是考查文言文中 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以课本出现的居多)在文中的具体含义,主要包括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偏义复词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考查“以、因、 而”等18个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其不同意义和用法的 能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是故以燕能王通欲其结意于.于君.天下乎
B.拱朝手济而而..问夕曰设版焉C.源自缓三其人刑行政则.则必.有人我不师惧死
D.寡此人亡闻秦仲之.父续耳之.言此三者
[解析] A项,介词,在/介词,和、同。B项,连词,表 修饰/连词,表转折。C项,连词,表顺承,那么,就。D 项,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 构助词“的”。 [答案] C
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 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 诸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
题 号
2011年广东卷
2010年广东 卷
2009年广东卷
文言实词“苦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奇

5
”“纵”“官 ”“抵”(选择
语”“委 ”“识”“
”“起”“诛 ”“弛”(选择

题)
恙”(选择题) 题)

文言虚词“其 文言虚词“

6
”“以”“之 ”“且”(选择
之”“为 ”“所”“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阅读 1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阅读 1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原文译文(参考《教材解读》) 段落(层)分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有利于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够取胜。

包围并且进攻它,一定得到天气、时令了,这样却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弃城而逃,这是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的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被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国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第一层:开宗明义,提出中心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

第二层:从攻、守两个方面具体论证中心论点,进一步阐明“人和”的重要性。

第三层:深入论述“得道”,即“得人和”者“战必胜”。

【结构图示】(阅读借鉴)【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2)《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高考语文复习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重点实词翻译(构、诛、廉、贷、俭)课件13张

高考语文复习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重点实词翻译(构、诛、廉、贷、俭)课件13张
文言翻译重点实词
—构、诛、廉、贷、俭—
1.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重点实词:构、诛、廉、贷、 俭。
2. 学会文言实词语境推断方法。
1. 构
昭俭(指传主杨昭俭)美风仪,善谈名理,事晋 有直声。然利口喜讥訾,执政大臣惧其构谤,多曲 徇其意。
——(节选自《宋史·杨昭俭传》)
译文 杨昭俭风度仪表优美,善于谈论名理,事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译文 熊概执法严厉,奸民很害怕他。宣德二年,行在都御
史弹劾熊概与叶春所到之处擅用威权,放纵士兵骚扰百姓。 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 更加信任熊概。

本义:厅堂的侧边。
锋利,有棱角
廉洁,清廉
低廉,便宜
要求低而少
考察,查访
刚直,方正
其文约,其辞微, 其志洁,其行廉。 ——《屈原列传》
——《夏本纪》
诛 形声。从言,朱声。本义:声讨、谴责。
责备,谴责
惩罚
讨伐
诛恶:惩治作恶者。
诛暴讨逆
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
口诛笔伐:用语言文字进行批判、声讨。
要求,索要
杀,戮
铲除,治除
诛求无厌
罪不容诛
诛茅(剪除茅草)
即使处死也还不够抵偿所犯的罪恶。形容罪恶极大。
求全责备:对人对事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何以天下俭之?”奏上,报可。 地。宦官却以此事烦杂费事而责难翁正春,翁正春非常愤怒
(节选自《明史·翁正春传》) 地说:“贵妃生育了太子,为什么让天下人轻慢对待她?” 。 启奏皇帝,答复可以。
俭,约也。——《说文》
俭 从人,佥( qiān)声。本义:自我约束,不放纵)
节制,不放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之读书学习类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之读书学习类

文言文专题阅读系列之读书学习类一.【初中篇目与梳理】二.【阅读方法】第一步:通晓大意。

通读两篇文言文,整体把握文段主要内容。

明确文中的“人、事、物、理”。

课外阅读一般与课内阅读在主题和人物等方面有一定的联系。

第二步:切片观察。

根据题目要求,将文中有关的片段分别切割出来,形成一个个小切片,对切片进行观察。

第三步:求同存异。

对比分析这些切片,比较它们在主题、人物、题材、手法、意义等方面的异同,进而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模式+例文山东中考以“课标+课外”的对比形式考查。

共45小题,一般是10分左右。

主要考点有:实词解释、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选(择题形式考查)、句子翻译、划分朗读节奏、语段文意理解、课内外对比探究。

另外,所选课标语段多为节选形式,长度在200~300字之间;课外语段长度在100~200字之间。

例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

缜少孤贫,事母孝谨。

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瓛①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

在瓛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屩②布衣,徒行于路。

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

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

【注】①刘瓛(huán):南朝齐人。

②芒屩(juē):草鞋。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所欲有甚于生者B. 不敢出一言以复而复问妻妾C. 恒芒屩布衣人恒过D. 事母孝谨事无大小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资料文言文翻译(三)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资料文言文翻译(三)
(2)林栗与朱熹相见,谈论《易》与《西铭》意见不一致。到这时,林栗派遣吏部官员催促朱熹上任,朱熹因脚病请假。(得分点:“论”“趣”“请告”各1分,句意2分)
2.参考答案:(1)御史杜莘老弹劾宦官张去为,违抗圣旨被贬职,刘珙没有草拟文诰,杜莘老得以不去职。(得分点:“忤”“左迁”“草制”各1分,句意2分)
关键点主要是: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常见18个虚词、特殊句式。
【迁移运用】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田)汝弼之子祖周深入报复,兵交于三州之境,施、黔大震。
译文:
(2)(林)栗与(朱)熹相见,论《易》与《西铭》不合。至是,栗遣吏部趣之,熹以脚疾请告。
5.(1)参考答案:第二年,(张嘉贞)入朝,有(想要将告发者治罪)。(5分)
详细解析:译出大意给2分;明年、或、按,各1分。共5分。
(2)参考答案:近些年有些士大夫致力扩充田地住宅,(死后)这些东西是没有才能的子孙花天酒地的生活费用罢了,我是不会这样做的。(5分)
(2)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泽中的雁屎,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到朝廷。
[关键点剖析](1)“弗胜”是“禁不住”的意思;“龃龉”是“抵触不合”的意思;“安”,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保全”的意思。(2)“啖”是“吃”的意思;“矢”通“屎”,是“粪便”的意思;“囊”,名词作状语,是“用口袋装”的意思。
[疑难点突破]第(2)句中的“岁”“有年”译不出或者误译。“岁”字可联系《寡人之于国也》中“王无罪岁”,译为“年成”;“有年”一词,可根据“侵入平原界辄死”“百姓歌之”推知意为“丰收”。
[参考答案](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

2016届高三第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

2016届高三第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
翻译到位问题,让你成为一个会临场解决问题的聪明学习者。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藉,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注]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在确认这些实词为得分点后,就用一些特殊符号(如着重号)标出,以便在翻译中落实。
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先标出可能是得分点的实词,后在译文中落实)。
时翔,字皋谟,江苏镇洋人。雍正六年,授福建晋江知县。晋江民好讼,时翔至,曰:“此吾赤子,忍以盗贼视乎?”一以宽和为治。坐堂皇,呴呴[注]作家人语。曲直既判,令两造释忿,相对揖,由是讼者日衰。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公(指传主王旦)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公务以俭约率励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兄子睦欲举进士,公曰:“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至其薨也,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泽。(选自欧阳修《王公神道碑铭》)
(选自《明史•宋濂传》)
(1)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
(2)养心莫善于寡欲,审能行之,则心清而身泰矣。(5分)★
译文:
(3)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文: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翻译一)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翻译一)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文言文翻译)一.小试身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谱记归有光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

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

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

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

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

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

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

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

俎豆壶觞,鲜或静嘉。

诸子诸妇,班行少缀。

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

祖宗,父母之本也。

族人,兄弟之分也。

不可以不思也。

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

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

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

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

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

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

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

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 居常不自释.释:宽解B. 贫穷而不知恤.恤:救济C. 以仁孝之道责.之也责:责备D. 不录于.有司于:表被动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对点强化训练 专题4 文言文阅读与翻译(三)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对点强化训练 专题4 文言文阅读与翻译(三)

四文言文阅读与翻译(三)(时间:50分钟分值:57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

少时朴钝,未有识者。

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

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

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

性好人伦,勤于长养。

领南郡太守。

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

遂与亮并为师中郎将。

亮留镇荆州。

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还荆州。

将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英名,又喜将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

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

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

”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

”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

”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

先主寻悔,请还。

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

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

”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

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

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阴.选精兵,昼夜兼道阴:暗地里。

B.大卒.至,一举便定卒:通“猝”,突然。

C.闻数.有笺谏璋数:多次。

考点14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

考点14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
译: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 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4)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 可稍削之。
译: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 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5)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 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译:每当诏令交下来讨论时,各位老先生都不能说什么, 贾生都一一对答,每个人都感到他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
考点14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文言文阅读
一、考点解读 文言文语句翻译是文言文阅读题中的难点和重点, 主要是考查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考查 学生对古代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 式、古今异义等基本文言知识的理解,以及准确地将 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考纲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 (3)若理、解所与、现为代、汉焉语、不也同、的以句、式因和、用于法、与、则、 • 者不、同之的”句等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互文等,翻译含有这些 修辞手法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手法的 特点进行意译。解答此类试题,一要积累一定的文言文修辞知识,
二、知识储备——(四)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留心文言文修辞现象;二要结合语境,把握好人物与人物之间的 关系,确定使用的修辞手法,恰当翻译。 2.掌握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重在“信”“达”
译: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 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
(9)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 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4分)
译: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 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

专题18 文言文翻译(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18 文言文翻译(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18文言文翻译——突破高考第13题文言文怎么考你能找出下列翻译的误区吗?1.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译: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发动叛乱攻打吴起,吴起走到楚王尸体旁边,埋伏在那里。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译:皇帝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朴素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3.帝阴养死士三千人,散在人间。

译:皇帝在阴间养了三千个死人,散落在人间。

归纳常见八大失误1缺乏赋分点意识,关键点没翻译,非关键点倒翻译。

2直译意识不强,遗漏了对某些词的翻译。

3不灵活意译,生硬直译造成译句生涩。

4多义词弄错意思,翻译不能切合语境。

5搞不清楚特殊句式,翻译不合乎现代语法规则。

6不明了句子的陈述对象,翻译时常遗漏主语。

7不注重理解句中虚词的用法,造成翻译不流畅。

8忽略补充原句中的省略成分,导致译句不连贯。

考题考向文言文翻译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知识点多,是检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属必考题。

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了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了考生文言文的综合能力,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近年来的全国卷文言文翻译均设置两题,各4分,体现出命题者对文言文翻译的高度重视。

命题特点①以考查实词、虚词为主,考查句式为辅。

②两句翻译,每句字数在15~27,采分点一般为三个或四个。

③句子多为对话句,叙述性的语句备考策略1、2022、2023高考文言实词(词语)这一题型,淡化了文化常识,可以说是民心所向。

题目难度降低,重在基础知识考察,靠的是厚积薄发。

平时训练题目不必太偏太难。

2.回教材细落实。

新高考大方向开始重视教材。

教考结合,题目与教材有一定程度衔接。

2022届、2023届新高考,还是老教材新高考的过渡模式。

随着部编新教材的全面普及与推进,新高考将迎来“新教材新高考”的真正意义上的新高考。

2024届新高考地区课本文言文复习将以新教材为本,课本文言文知识点一定要绵密推进。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练习专练9:文言文句子翻译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练习专练9:文言文句子翻译

专练9:文言文句子翻译练习一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杨沛字孔渠,冯翊万年人也。

初平中,为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

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如此积得千余斛,藏在小仓。

会太祖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将千余人皆无粮。

过新郑,沛谒见,乃皆进干椹。

太祖甚喜。

及太祖辅政,迁沛为长社令。

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选自《三国志》)(1)牒()除()会()将()谒()及()(2)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

(3)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袁公可立字礼卿。

公以英年成进士,理苏郡报最,召入西台,抗疏归。

二十六载,仗钺治登莱军。

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

公徐命小队阿殿过沈帅,问曰:“李性忠固公所用人,令何状?”沈帅百口保其无他。

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公既用,久踬复起。

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

一日,请权贵祗候乾清门,出声无律,公引咫尺之义折之。

虽无所匡挽,而义形之意再见之矣。

凡公精神著于为司李、御史时,即不跻台辅,其精神亦有以自见。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1)抗疏()归()仗钺()治()徐()过()固()百口()祗()折()匡挽()再见()著()跻()见()(2)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3)公既用,久踬复起。

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

1.(1)牒(簿册)、除(被任命官职)、会(恰逢)、将(率领)、谒(拜见)、及(等到)(2)兴平末年,百姓多饥饿穷困,杨沛督促百姓多蓄积干椹,并进行检查,凡蓄积有多余的干椹交给官府来补充(官仓)的不足。

关键词:课(督促)益(增加)畜(积蓄)阅(检查、察看)(3)黄初年间,儒雅之士都能得到升迁和重用,而杨沛本来就是凭借做事能力强被重用,这时他竟然只以议郎一类的闲职赋闲在里巷中。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专题十四(必考)文言文翻译(原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专题十四(必考)文言文翻译(原版)

专题十四(必考)文言文翻译(原版)(1)考纲要求考生需准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命题规律文言翻译是必考内容,考核2—3个小题,6—10分不等,题型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选择题是选取文言文阅读中语句进行翻译,选择翻译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主观题是选取文言文阅读中的语句或另外选择古籍中的文段进行翻译。

【2018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遂州。

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

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仲淹”。

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

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

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

”徽宗从之。

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

”诜怒。

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

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

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同步练习: 2文言文翻译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同步练习: 2文言文翻译含解析

2文言翻译练习题【基础练习】1.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要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防备其他盗贼出出入入与意外的事件发生。

B.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当天就挽留刘邦一起饮酒。

C.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祖母刘氏一向疾病缠身,卧床不起,臣服侍进汤进药,不曾停止远离过。

D.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乌鸦尚且有(反哺)私情,我也企望能够为祖母养老送终。

2.下列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译文:(他)常常显出稳重、淡泊、宁静的情态,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交往。

B.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译文:张衡机灵精巧,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上很用心。

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译文:他精于构思润色,十年才完成。

D.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译文:从此以后,才命令史官记下地震发生的方位。

3.对下面各句的翻译,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比较秦国接受贿赂而取得的土地和通过作战胜利而取得的土地,它们的实际数量是其他六国的一百倍。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古代求学的人不能不深入地思考并谨慎地采取的缘故啊。

C.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作乱的人四方响应。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被敲击而发出响亮声音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

【热点强化】4.翻译下列句子。

(1)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文言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

下临峭岸,深昧险绝。

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_我__曾__经__整__天__地__思__考__,__却__不__如__片__刻__工__夫__学__的__东__西__多__。______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_有__学__问__有__修__养__的__人__本__性__同__一__般__人__没___有__差__别__,__只__是__善__于__借_ _助__外__物__罢__了__。____________
1.命题材料:从内容上说,文言文段主要是记叙人物的 生平事迹,较少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从表达方式来说, 以叙述为主,偶或有一点议论。文言阅读材料为人物传记已 延续多年,但也应注意命题具有稳中求变,也应适当关注游 记等散文。
2.命题要点:主要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 句式主要运用常见的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 装句、疑问句等。
(三)《游褒禅山记》重点句子翻译: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_因__为__它__是__在__华__山__的__南__面__而__这__样__称__呼__它__。________________ 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_我__也__后__悔__自__己__跟__随__他__们__而__不__能__够__尽__情__享__受__游__览__的__乐__趣__。__
(一)《寡人之于国也》重点句子翻译: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_河__内__遇__到__饥__荒__,__就__把__那__里__的__百__姓__迁___移__到__河__东__去__,__把__河__东_ _的__粮__食__转__移__到__河__内__。______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_咚__咚__地__敲__着__战__鼓__,__两__军__的__兵__器__已__经__开___始__接__触__,__抛__弃__铠__甲_ , _拖__着__兵__器__逃__跑__。__________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_认__真__地__兴__办__学__校__教__育__,__把__孝__悌__的__道__理__反__复__讲__给__百__姓__听__。_
6.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 之,曰“非我也,兵也”?
_人__死__了__,__就__说__:__“__不__是__我__的__过__错___,__是__因__为__年__岁__不__好__。__”_ _这__种__说__法__与__拿__刀__把__人__杀__死__然__后__说___“__不__是__我__杀__死__的__,__是__兵__器__”_ _有__什__么__不__同__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诗文”,其中“理解并翻译 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考试大纲》强调:“古文翻 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 和表达方式的特点。”翻译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句 式的把握,也考查对整个文段、篇章的理解,因此翻译题是 一个较能体现综合能力的题型。
(二)《师说》重点句子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_老__师__,__就__是__用__来__传__授__道__理__,__教__授___学__业__,__解__答__疑__难__问__题__的_ _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陈情表》重点句子翻译: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_我__因__为__命__运__坎__坷__,__幼__年__就__遭__遇__不__幸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_刚__生__下__来__六__个__月__,__慈__父__就__去__世__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_既__没__有__叔__伯__,__又__没__有__兄__弟__,__门__庭___衰__败__,__福__分__浅__薄__,__很__晚_ _才__有__儿__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_孤__单__无__依_,__只___有__身__体__和__影__子__互__相__安__慰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即对译,按词序逐词解释,逐句翻译。遇到代词, 一定要弄清它指代的对象。
③删。某些虚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表句中停顿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的“之”,表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 “之”“是”“之为”,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而”等,翻 译时可以删去不管。
④补。即补出省略的部分。古文多省略,翻译时必须把 省略的成分或关联词都补出来,这对于疏通文意、准确理解 文句非常重要。
(2)整体观照。划分句间结构,思考文句的句式、语气和 句间关系。
(3)逐词对译。落实句中实词和虚词的意义、用法,注意 采点得分。
(4)连缀调整。按语序连接对译的词义,对倒装句式加以 调整。
(5)检验誊正。将译句与原句对照检查,看看有无遗漏和 不当之处,修改定稿后誊写在试卷上。
一、课内文句翻译(注意文言知识要点)
⑤调。即调整语序,把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这些特殊语序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 汉语的表达习惯。
(3)掌握词义的推断方法:字形、字音、文意、成分、词 句结构、联系课本。
①以形推义。由字形看是何种造字法,象形、会意、形 声都可大致推断出该字的意思。
②以音推义。如果翻译的句子中存在通假现象,可利用 音同、音近找到相应的本字推断词义。
③以文定义。根据这个词所在的上下文来推断其意义。 ④成分定义(搭配定义)。根据词在句中充当的语法成分或 词的搭配情况确定其词性,推断其意义。 ⑤结构定义。利用对称位置上的字词含义或根据词的组 合结构来推断词义。 ⑥联系课本。利用课本中所学的文言知识要点来对应和 推断。
3.熟悉翻译步骤。
(1)文句还原。把待译的文句放回原文中,避免脱离上下 文硬译。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_到__了__幽__深__昏__暗__叫__人__迷__乱__的__地__方__却__没___有__外__物__帮__助__,__也__不__能_ _到__达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孰能讥之乎?
_难__道__谁__能__讥__笑__他__们__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不__知__道__文__章__的__停__顿__,__有__的__人__就__去___求__师__学__习__,__不__能__解__决__疑_ _难__问__题__,__有__的__人__却__不__去__求__师__学__习___,__小__的__方__面__学__习__,__大__的__方__面_ _却__放__弃__了__,__我__看__不__出__他__们__有__什__么__高__明__啊__。_______
3.命题趋势:两个翻译题,第二卷出现,共10分,更强 调考生回归知识点,重视文言基础,掌握翻译技巧。
1.掌握阅读方法——读懂是前提。
理解文意要有层次观念,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和照应, 要注意因果联系和作者(或文中人物)观点态度的含蓄性。
2.掌握翻译技巧——采点是关键。
(1)翻译原则:字字落实,采点得分;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使用意译,大多是在文句中出现比喻、借代、用典等修 辞手法时,高考很少考到,因此必须明确:高考主要考直译。 译文要做到“五对应”,即实词对应、虚词对应、句式对应、 语气对应、关系对应。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_有__学__问__有__修__养__的__人__广__泛__地__学__习__,___而__且__每__天__对__自__己__进__行__检_ _查__、__省__察__,__那__么__就__会__智__慧__明__达__而__行__为__没__有__过__错__了__。__________
_所__以__无__论__高__贵__还__是__低__贱__,__不__分__年___纪__大__还__是__年__龄__小__,__道__存_ _在__的__地__方__,__就__是__老__师__存__在__的__地__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 遗,吾未见其明也。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_所__以__不__一__步__步__积__累__,__就__不__可__能__远___达__千__里__之__外__;__不__汇__集__涓_ _涓__细__流__,__就__不__可__能__汇__成__江__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_所__以__弟__子__不__一__定__比__不__上__老__师__,__老__师___也__不__一__定__比__弟__子__贤__能_ , _知__道__道__理__有__先__有__后__,__学__问__和__技__艺___上__各__有__钻__研__与__擅__长__,__不__过__这_ _样__罢__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方法:留、对、删、补、调。
①留。保留不必译或不能译的词语,如人名、地名、官 职名(包括谥号、封号)、年号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首先把 它们划开,以免和其他词语相混,翻译时照写即可。要特别 注意,上文出现了某人的姓名和字号,下文一般只有名而不 再有姓,若不注意,就会把这个人的名或字号看做一般词语 来加以解释。
5.余于仆碑,又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 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