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东汉辞赋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东汉辞赋
教学目标 1、掌握东汉辞赋的特点。 2、了解东汉辞赋的代表作家作品。 教学重难点 1、东汉辞赋的发展与演变。 2、京都大赋与抒情小赋代表作家作品。
.
1
一、产生背景及其特色
1、东汉士人活动的环境和地位的变化 2、创作宗旨的变化。 3、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方面的变化。
.
2
二、 京都赋的崛起
.
6
艺术手法
吸收了司马相如和扬雄的成功经验,如上下篇 相互对比的结构,主客问答的过渡形式,划分 畛域、逐次铺叙的展开过程等。
创新 改变传统表现方法中“劝”与“讽”篇幅 相差悬殊的结构模式,其下篇《东都赋》通篇 是讽喻、诱导。作品的风格同其所描写的内容 契合无间,《西都赋》 汪洋恣肆,气势和华彩 充溢其间;《东都赋》则以平正典实见长,法 度风范随处 可见。对偶的大量运用。
.
7
2、张衡与《二京赋》
(1)作者简介 张衡(78-139),字平 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 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 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 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 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 的学识。
.
8
(2)《二京赋》
【写作背景】《二京赋》是张衡赋作中 的代表。《二京赋》包括《西京赋》、 《东京赋》两篇。二京,指汉的西京长 安与东京洛阳。
见而抒发自己的感慨。 这类题材源于刘歆的《遂初赋》 。 班彪 《北征赋》 班昭 《东征赋》 蔡邕《述行赋》
.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11
(2)、述志赋
所谓述志赋,是指赋家在社会动乱、宦海沉浮 中用以宣寄情志的作品。
冯衍《显志赋》 班固《幽通赋》 张衡《思玄赋》、《归田赋》 赵壹《刺世疾邪赋》
.
12
.
3
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大将军窦宪奉旨 远征匈奴,班固被任为中护军随行,参预谋议。 窦宪大败北单于,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境内的 杭爱山),命班固撰写了著名的燕然山铭文, 刻石记功而还。班固与窦宪本有世交之谊,入 窦宪幕府后,主持笔墨之事,关系更为亲密。 永元四年,窦宪在政争中失败自杀,洛阳令对 班固积有宿怨,借机罗织罪名,捕班固入狱。 同年死于狱中。班固擅长作赋,撰有《两都 赋》、《幽通赋》等。
1、班固与《两都赋》 (1)班固简介 班固(公元 32~92)东汉史学家。字
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明帝时,曾任兰台令史,后升迁为郎,负责校定秘书。 章帝时,职位很低,先任郎官。建初三年(公元78)升
为玄武司马,多次入宫廷侍读。章帝出巡,常随侍左右。 奉献所作赋颂。对于朝廷大事,也常奉命发表意见,与 公卿大臣讨论,曾参加论议对西域和匈奴的政策。 建初四年,奉命整理成《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 义》。
《后汉书·张衡传》说:“时天下承平 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乃拟班 固《两都赋》,创作了 《二京赋》。 ”
.
9
【内容简介】
《西京赋》描写长安的奢华无度,《东 京赋》描写洛阳的俭约之德、礼仪之盛, 以为对比;歌颂东汉,是要他们汲取西 汉的教训,悔而改之。
.
10
三、抒情赋的勃兴
1、分类 纪行赋和述志赋 (1)、纪行赋 纪行赋,就是通过记叙旅途所
.
5
《两都赋》宗旨
礼乐文明的新的京都观,扬弃“西都宾”所代表的京都 意识,也就是序言中所说的“折以今之法度”。
作品的讽喻对象可分为直接针对者和间接讽喻者两类。 直接批评的是以西土耆老为代表的坚持旧京都观的人; 间接讽喻的,也是作品最主要的讽喻对象则是天子及其 周围的决策集团。作品盛称洛邑制度之美,固然希望天 子不要迁返长安, 而其深层意图在于通过西京与东京 的对比,对当前政治有所规谏。他的京都观具有深刻的 内涵,他要用光武帝、明帝在礼乐文明方面所取得的成 就,引导决策者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以期在进贤修德, 在完善文治方面超越古代圣王。
.
4
(2)《两都赋》
《西都赋》重在抒发“怀旧之蓄念”、 “思古之幽情”。
《东都赋》中,他着力描绘了洛阳的法度, 也就是后汉的制度之美。他盛赞光武帝重 造纲纪的赫赫帝功,颂扬他迁都改邑的重 要决策。作品充分肯定明帝朝崇盛礼乐, 修明法度,巡狩万国,稽考声教所取得的 成就,这是东都区别于西都的主要之点。
教学目标 1、掌握东汉辞赋的特点。 2、了解东汉辞赋的代表作家作品。 教学重难点 1、东汉辞赋的发展与演变。 2、京都大赋与抒情小赋代表作家作品。
.
1
一、产生背景及其特色
1、东汉士人活动的环境和地位的变化 2、创作宗旨的变化。 3、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方面的变化。
.
2
二、 京都赋的崛起
.
6
艺术手法
吸收了司马相如和扬雄的成功经验,如上下篇 相互对比的结构,主客问答的过渡形式,划分 畛域、逐次铺叙的展开过程等。
创新 改变传统表现方法中“劝”与“讽”篇幅 相差悬殊的结构模式,其下篇《东都赋》通篇 是讽喻、诱导。作品的风格同其所描写的内容 契合无间,《西都赋》 汪洋恣肆,气势和华彩 充溢其间;《东都赋》则以平正典实见长,法 度风范随处 可见。对偶的大量运用。
.
7
2、张衡与《二京赋》
(1)作者简介 张衡(78-139),字平 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 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 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 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 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 的学识。
.
8
(2)《二京赋》
【写作背景】《二京赋》是张衡赋作中 的代表。《二京赋》包括《西京赋》、 《东京赋》两篇。二京,指汉的西京长 安与东京洛阳。
见而抒发自己的感慨。 这类题材源于刘歆的《遂初赋》 。 班彪 《北征赋》 班昭 《东征赋》 蔡邕《述行赋》
.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11
(2)、述志赋
所谓述志赋,是指赋家在社会动乱、宦海沉浮 中用以宣寄情志的作品。
冯衍《显志赋》 班固《幽通赋》 张衡《思玄赋》、《归田赋》 赵壹《刺世疾邪赋》
.
12
.
3
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大将军窦宪奉旨 远征匈奴,班固被任为中护军随行,参预谋议。 窦宪大败北单于,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境内的 杭爱山),命班固撰写了著名的燕然山铭文, 刻石记功而还。班固与窦宪本有世交之谊,入 窦宪幕府后,主持笔墨之事,关系更为亲密。 永元四年,窦宪在政争中失败自杀,洛阳令对 班固积有宿怨,借机罗织罪名,捕班固入狱。 同年死于狱中。班固擅长作赋,撰有《两都 赋》、《幽通赋》等。
1、班固与《两都赋》 (1)班固简介 班固(公元 32~92)东汉史学家。字
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明帝时,曾任兰台令史,后升迁为郎,负责校定秘书。 章帝时,职位很低,先任郎官。建初三年(公元78)升
为玄武司马,多次入宫廷侍读。章帝出巡,常随侍左右。 奉献所作赋颂。对于朝廷大事,也常奉命发表意见,与 公卿大臣讨论,曾参加论议对西域和匈奴的政策。 建初四年,奉命整理成《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 义》。
《后汉书·张衡传》说:“时天下承平 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乃拟班 固《两都赋》,创作了 《二京赋》。 ”
.
9
【内容简介】
《西京赋》描写长安的奢华无度,《东 京赋》描写洛阳的俭约之德、礼仪之盛, 以为对比;歌颂东汉,是要他们汲取西 汉的教训,悔而改之。
.
10
三、抒情赋的勃兴
1、分类 纪行赋和述志赋 (1)、纪行赋 纪行赋,就是通过记叙旅途所
.
5
《两都赋》宗旨
礼乐文明的新的京都观,扬弃“西都宾”所代表的京都 意识,也就是序言中所说的“折以今之法度”。
作品的讽喻对象可分为直接针对者和间接讽喻者两类。 直接批评的是以西土耆老为代表的坚持旧京都观的人; 间接讽喻的,也是作品最主要的讽喻对象则是天子及其 周围的决策集团。作品盛称洛邑制度之美,固然希望天 子不要迁返长安, 而其深层意图在于通过西京与东京 的对比,对当前政治有所规谏。他的京都观具有深刻的 内涵,他要用光武帝、明帝在礼乐文明方面所取得的成 就,引导决策者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以期在进贤修德, 在完善文治方面超越古代圣王。
.
4
(2)《两都赋》
《西都赋》重在抒发“怀旧之蓄念”、 “思古之幽情”。
《东都赋》中,他着力描绘了洛阳的法度, 也就是后汉的制度之美。他盛赞光武帝重 造纲纪的赫赫帝功,颂扬他迁都改邑的重 要决策。作品充分肯定明帝朝崇盛礼乐, 修明法度,巡狩万国,稽考声教所取得的 成就,这是东都区别于西都的主要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