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第五、六、七章 东汉辞赋、汉书及东汉散文、东汉文人诗剖析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类别: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课程。
三、编写说明1 .本考核大纲参考袁行需主编的教材《中国文学史》进行编写。
2 .本考核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考试。
四、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3 .识记:(1)神话概念;(2)神话分类。
4 .理解:(1)中国神话特点;(2)中国神话的价值和意义。
5 .运用:神话分类与中国神话重要神话举例,举神话的例子分析中国神话的特点、价值、意义。
第二章《诗经》1 .识记:(1)《诗经》;(2)三家诗、四家诗;(3)“诗六义”;(4)采诗、献诗、删诗;(5)重章。
2 .理解:(1)《诗经》类别及主要题材内容;(2)诗经艺术成就及影响。
3 .运用:赏析《诗经》主要题材诗歌。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1 .识记:(1)《尚书》;(2)《春秋》;(3)春秋三传;(4)春秋笔法;(5)编年体、国别体。
2 .理解:《左传》《国语》《战国策》体例、内容和艺术特色。
3 .运用:先秦叙事散文的写作特点。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识记;(1)《论语》《孟子》;(2)《庄子》;(3)《荀子》《韩非子》。
2 .理解:《庄子》三言说理。
3 .运用:分析庄子寓言的特点。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1.识记:(1)楚辞;(2)《离骚》;(3)《九歌》;(4)《九章》;(5)宋玉《九辩》;(6)香草美人。
2 .理解:(1)《离骚》内容及艺术特色;(2)屈原楚辞成就及影响。
3 .运用:结合《离骚》分析香草美人象征手法。
第二编秦汉文学史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1.识记:(1)《吕氏春秋》;(2)李斯刻石文;(3)《淮南子》。
4 .理解:《淮南子》的思想倾向、说理特点。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第五章东汉辞赋1.识记:(1)汉大赋;(2)骚体赋;(3)诗体赋;(4)抒情小赋。
2.理解:(1)汉赋渊源及演变进程;(2)汉赋类别及散体大赋特征。
第六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
其次,对于人物评述的重点,已不在
豪侠尚义,而在忠君保皇
《汉书》的艺术成就
材料更丰富,组织更严密、条理更清晰。
叙事描写,细腻工致、精确严谨。 典雅温厚,语言赡丽整饬。
• “太史公书疏爽,班固书密塞”(朱熹 《朱子语类》) • 《史记》“文直而事覈”、《汉书》“文赡 而事详”(范晔《后汉书· 班固传赞》)。
班固和《汉书》的写作
• • • • 出身于仕宦之家 班固的家学渊源和正统儒家思想 集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博学的学者 《白虎通道德论》
班彪作《史记后传》数十篇 。 班固继承父志,私撰《汉书》,被捕入狱 ,
班超上书辨冤 。
班昭补写,马续协助最终完成。
• 《汉书》的特点: 历史观上维护正统思想,较少反叛精神; 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生动记叙; 记事精详,笔法谨严; 语言上喜用古字,具有整练工丽的特点。
• 第二节 《吴越春秋》 1、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 2、荒幻离奇的浪漫色彩 3、善于通过人物行动、人物形象的外貌描 写突出人物个性特征
• 第三节 《论衡》和《潜夫论》 • 王充的《论衡》 《论衡》的选材
《论衡》的宗旨 :“疾虚妄” 《论衡》的论辩方式 • 《论衡》的特点 广泛深刻的批判性 注重为文的实用性 紧扣事理的论辩性
• 王符的《潜伏论》 《潜伏论》的批判精神 《潜伏论》的文风特征
复习题
• • • • 1、《汉书》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 2、《汉书》的体例是什么? 3、《汉书》的特点为何? 4、《论衡》与《潜夫论》各有哪些特点?
第六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
第一节 《汉书》
作者:班固 性质: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书。 体例: 《汉书》一百卷,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 十列传。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 “列传” 。 “十志”在《史记》“八书”的基础 上加以扩充,增加了许多分类,如《刑法志》、 《五行志》 、《地理志》、《艺文志》。使司马 迁首先创设的纪传体更加稳定完善,更加详备严整, 成为后世正史修撰的唯一模式。 记事起于汉高祖元年,迄于王莽末年,共230年。其 中关于汉武帝之前的史事,大都引用《史记》原文。
《古汉语与文学基础(上册)》第二编第五单元 两汉诗歌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通过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成、追求享乐等内容的描 写,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
《古诗十九首》中所流露的游子思妇的感伤,正是东汉末年政治社会的真实反映; 其中浓厚的消极情绪更是封建统治阶级走向没落时期的反映。
第五单元 两汉诗歌
文学概说
五、《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古诗十九首》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这几乎是古今学者所公认的事实。它确实在 我国文学史上把抒情诗推进到新的高度。
(一)《古诗十九首》善于创造优美动人的意境
第五单元 两汉诗歌
文学概说
二、汉乐府诗的艺术特点
汉乐府诗,最典型的特点是它的叙事性,《汉书》总结其特点为“感于哀乐,缘事 而发”。中国诗歌以抒情为主,两汉乐府诗以叙事性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 首先,汉乐府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是以叙事为主,善于剪裁和安排情节。
★ 其次,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汉乐府民歌的又一艺 术特色。
从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中央政府一直设置着管理音乐和歌曲的专门官署乐府,负责 采集和编制各种乐曲,配诗演唱。这些配乐演唱的诗歌,就称为乐府诗,也简称乐府。 现存乐府诗数量众多,其中有不少采录自民间歌谣,更多的是文人作品两方面都有不少 优秀作品。
第五单元 两汉诗歌
文学概说
二、汉乐府诗的艺术特点
据《汉书》所载,西汉乐府诗有一百三十八首;东汉尚且不在内,但现存的总共不 过三四十首。
汉代辞赋剖析课件
儒家思想对辞赋创作的影响
2
儒家思想与辞赋艺术的结合
3
汉代辞赋与道家思想的关系
道家思想的体现 道家思想对辞赋创作的影响 道家思想与辞赋艺术的结合
汉代辞赋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文化传承的载体
对后世的影响
汉代辞赋对后世的文化和文学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其表现手法、艺术风格 和思想内涵等被后世广泛借鉴和发扬。
汉代辞赋的国际影响及其对世界文学的贡献
汉代辞赋的国际影响
对世界文学的贡献
05
汉代辞赋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汉代辞赋研究的主要成果及研究现状
汉代辞赋研究专著数量增加,涉 及辞赋作家、作品及文学思想等
多个方面。
学术论文在各大数据库中检索数 量丰富,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研究方法多样化,包括文献研究、 比较研究、跨文化研究等。
铺陈与夸张
汉代辞赋常常运用铺陈、夸张的 手法来描绘事物或情感,如班固 的《两都赋》中就极力铺陈洛阳
城的繁华景象。
汉代辞赋的艺术风格及其演变
初期 中期 晚期
03
汉代辞赋的社会文化意义
汉代辞赋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反映社会政治状况
01
政治态度的表达
02
政治权力的影响
03
汉代辞赋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儒家思想的体现
04
汉代辞赋的文学价值与影响
汉代辞赋的文学价值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汉代辞赋的文学价值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汉代辞位
汉代辞赋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后世文学发展 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汉代辞赋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引领了后世文学的发展方向,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 的思路和方法。
《汉书》及东汉散文
《汉书》及东汉散文东汉散文在西汉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
史传散文中,班固的《汉书》和赵晔的《吴越春秋》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政论散文相继出现了以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为代表的一批积极参与现实的作品。
另外,游记、碑文等新的散文样式也崭露头角,开始成为文体大家庭的一员。
从总的趋势看,东汉散文向着骈俪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少语体散文作家也着意追求通俗易懂、浅显明快的文章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对浮华文风有所矫正。
第一节《汉书》西汉士人宦海沉浮的艺术再现家族兴衰史的展示李陵、苏武的悲剧人物形象精密的笔法对起始事件的交待篇末的轶闻逸事班固编撰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在叙事写人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它是继《史记》以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因此,历史上经常把司马迁和班固并列、《史记》和《汉书》对举。
《史记》最精彩的篇章是楚汉相争和西汉初期的人物传记,《汉书》的精华则在于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生动记叙。
《汉书·公孙弘卜式宽传》对于武帝和宣帝朝涌现的各类人材作了概述,其中提到的绝大多数人物都在《汉书》中有一席之地,分别为他们立传。
通过叙述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全面地展现了西汉盛世的繁荣景象和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史记》所写的秦汉之际的杰出人物是在天下未定的形势下云蒸龙变,建功立业,此时涌现出一批草莽英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战将和谋士。
《汉书》所写的西汉盛世人物则不同,他们是在四海已定、天下一统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其中固然不乏武将和谋士,但更多的是法律之士和经师儒生。
和秦汉之际的战将谋士相比,西汉盛世的法律经术文学之士的阅历虽然缺少传奇色彩,但许多人的遭遇却是富有戏剧性的。
他们有的起于刍牧,有的擢于奴仆,但通过贤良文学对策等途径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其中有许多轶闻逸事。
公孙弘年六十余才以贤良征为博士,奉命出使匈奴,因奏事不合天子之意,不得不移书言病,免职归乡。
后再次征选贤良文学,菑川国又推荐他应召。
汉书及东汉散文
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第一节班固《汉书》一、《汉书》的成书过程1、班彪《史记后传》65篇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它编写续篇。
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的人就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书名仍称《史记》。
班固的父亲班彪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
2、班固完成《汉书》主体班彪死后,23岁的班固继承父业,接续《史记后传》。
28岁时,有人告发班固‚私改作国史‛,班固第一次入狱。
其弟班超上书汉明帝,申说班固著述之意,帝遂任命他为兰台令史,奉旨著史。
兰台是汉朝收藏图书之处。
兰台的令史共有六名,秩六百石,掌管和校定图书是其职责。
20多年后完成《汉书》主体,57岁因窦宪案再次入狱,61岁去世。
3、班昭、马融、马续等完成《八表》和《天文志》班昭,人称曹大家,著有《女诫》,她在她兄长班固死后独立完成了最棘手的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
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
二、《汉书》的体例结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230的史事。
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
从此以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种体裁。
刘知几《史通·六家》说:‚如《汉书》者,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
撰成一书。
言皆精炼,事甚该密,故学者寻讨,易为其功。
自古迄今,无改斯道。
‛《汉书》包括帝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80万字。
《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
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
目录卷一上高帝纪第一上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卷二惠帝纪第二卷三高后纪第三卷四文帝纪第四卷五景帝纪第五卷六武帝纪第六卷七昭帝纪第七卷八宣帝纪第八卷九元帝纪第九卷十成帝纪第十卷十一哀帝纪第十一卷十二平帝纪第十二卷十三异姓诸侯王表第一卷十四诸侯王表第二卷十五上王子侯表第三上卷十五下王子侯表第三下卷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卷十七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卷十八外戚恩泽侯表第六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卷十九下百官公卿表第七下卷二十古今人表第八卷二十一上律历志第一上卷二十一下律历志第一下卷二十二礼乐志第二卷二十三刑法志第三卷二十四上食货志第四上卷二十四下食货志第四下卷二十五上郊祀志第五上卷二十五下郊祀志第五下卷二十六天文志第六卷二十七上五行志第七上卷二十七中之上五行志第七中之上卷二十七中之下五行志第七中之下卷二十七下之上五行志第七下之上卷二十七下之下五行志第七下之下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卷二十九沟洫志第九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卷三十一陈胜项籍传第一卷三十二张耳陈馀传第二卷三十三魏豹田儋韩王信传第三卷三十四韩彭英卢吴传第四卷三十五荆燕吴传第五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卷三十七季布栾布田叔传第七卷三十八高五王传第八卷三十九萧何曹参传第九卷四十张陈王周传第十卷四十一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第十一卷四十二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卷四十三郦陆朱刘叔孙传第十三卷四十四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传第十五卷四十六万石卫直周张传第十六卷四十七文三王传第十七卷四十八贾谊传第十八卷四十九爰盎晁错传第十九卷五十张冯汲郑传第二十卷五十一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卷五十二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卷五十五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二十六卷五十七上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上卷五十七下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下卷五十八公孙弘卜式儿宽传第二十八卷五十九张汤传第二十九卷六十杜周传第三十卷六十一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卷六十二司马迁传第三十二卷六十三武五子传第三十三卷六十四上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上卷六十四下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下卷六十五东方朔传第三十五卷六十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卷六十七杨胡朱梅云传第三十七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卷六十九赵充国辛庆忌传第三十九卷七十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卷七十三韦贤传第四十三卷七十四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卷七十五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卷七十七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第四十七卷七十八萧望之传第四十八卷七十九冯奉世传第四十九卷八十宣元六王传第五十卷八十一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卷八十三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卷八十四翟方进传第五十四卷八十五谷永杜邺传第五十五卷八十六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卷八十七上扬雄传第五十七上卷八十七下扬雄传第五十七下卷八十八儒林传第五十八卷八十九循吏传第五十九卷九十酷吏传第六十卷九十一货殖传第六十一卷九十二游侠传第六十二卷九十三佞幸传第六十三卷九十四上匈奴传第六十四上卷九十四下匈奴传第六十四下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卷九十六上西域传第六十六上卷九十六下西域传第六十六下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卷九十七下外戚传第六十七下卷九十八元后传第六十八卷九十九上王莽传第六十九上卷九十九中王莽传第六十九中卷九十九下王莽传第六十九下卷一百上叙传第七十上卷一百下叙传第七十下三、《汉书》与《史记》的关联(因袭与创新·比较的视野)《汉书》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两书都有记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汉代论说散文、《史记》、《汉书》、汉赋、汉代诗歌)
中国古代⽂学史——秦汉(汉代论说散⽂、《史记》、《汉书》、汉赋、汉代诗歌)⽬录2021年末,西安疫情,全市隔离在家。
利⽤这个机会,捡起来⾃⼰的⽂学修养吧,再⽴⼀个flag!为了督促⾃⼰,准备更新发布时间。
但⼀年前的笔记不允许更新时间,因此只能重新发布了。
其实⽬前已经看到两晋南北朝⽂学了,但苦于没有时间,⼀直没有整理。
倒不是没有⼀点点空闲,⽽是空闲时间都在摸鱼。
或许艰难的⼈⽣逆旅中,更需要⽂学⾷粮的⽀撑。
⽴⼀个flag,我要在闲暇时间开始整理秦汉部分了。
秦汉⽂学总论所谓秦汉⽂学,其实主要是两汉⽂学。
秦朝历时短暂,且⼜实⾏了严酷的⽂化专制朝历时短暂,且⼜实⾏了严酷的⽂化专制(法家排斥⽂学),导致了⽂学的枯萎,没有多少创作成就,导致了⽂学的枯萎,没有多少创作成就可⾔。
秦代⽂学吕不韦招集门客所著的《吕⽒春秋吕⽒春秋》成书成书于秦灭六国之前,仍属战国散⽂的范畴。
于秦灭六国之前,仍属战国散⽂的范畴。
李斯作有《论督责》和《狱中上书》。
秦始皇到四处巡视,每到⼀处⽴碑刻⽯,故李斯还有为秦朝歌功颂德的碑刻⽂章。
注:李斯最有名的著作《谏逐客书》是战国时期写的,不属于秦代⽂学。
谏逐客书⾂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于晋。
此五⼦者,不产于秦,⽽穆公⽤之,并国⼆⼗,遂霸西戎。
孝公⽤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今治强。
惠王⽤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不内,疏⼠⽽不⽤,是使国⽆富利之实,⽽秦⽆强⼤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之⽟,有随和之宝,垂明⽉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
汉书及东汉散文
东汉散文在西汉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
史传散文中,班固的《汉书》和赵晔的《吴越春秋》 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政论散文相继出现了以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 为代表的一批积极参与现实的作品。
另外,游记、碑文等新的散文样式也崭露头角,开始 成为文体大家庭的一员。
从总趋势看,东汉散文向着骈俪化的方向发展,同时, 不少语体散文作家也着意追求通俗易懂、浅显明快的 文章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对浮华文风有所矫正。
2021/4/9
28
4、崇尚典雅藻饰的语言风格
(wu)视者数十年。赐出宫女,不敢近。上欲纳其女后宫,不肯。其笃
慎如
2021/4/9
23
此,上尤奇异之。”
霍光、金日磾都以谨慎著称,然而, 两人的谨慎程度又存在差异。霍光的谨 慎止于自身而已,对于其家属则缺少必 要的约束。金日磾则不同,他不但自己 尽量杜绝细小的过失,而且对于后代严 格管教,把任何可能引起麻烦的事端消 灭在萌芽状态:
《汉书》和《史记》一样,也写了许多人物的 轶闻逸事,有的甚至是生活琐事。对于这类事 情,司马迁或把它放在传记的前面,或穿插在 中间,或放在末尾,没有固定的位置。《汉书》 则不同,凡属传闻类的生活小故事几乎全部置 于篇末,很少有例外者。
2021/4/9
27
于定国曾任丞相,封西平侯,其子于永官至御史大夫。《汉书·于 定国传》的末尾是这样一段文字:
源
豪强传统:其 先祖避秦祸迁于楼烦,汉初“以财雄 边,出入弋猎,旌旗鼓吹”,素有 边疆豪强、慷慨 任侠的传统。
儒学渊源:及其祖父班穉(zhi)、父班彪,皆务为儒术, “叔皮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焉”,又渐次形成儒学正 宗的家世传统。
班固既长,博贯载籍,学无常师,不为章句。纵观班 固一生行事,实与豪强兼儒学的家世传统有关 。
《汉书》及东汉散文
《汉书》及东汉散文
第一节 《汉书》
• 《汉书》成书情况。 • 《汉书》精彩内容。
– 西汉宦仕场景:特别注意叙写为臣者的命运, 反映君权至上。 – 《苏武传》:同样强调的是“忠孝”之大义。
7
王符
王 符 , ( 前 85? ~ 前 163?),字节信,安定临泾 (今甘肃镇原)人。与马融、 张衡等著名学者友善。他是 庶出,又不苟于俗,游宦不 获升迁,愤而隐居著书,终 生不仕。时人传语说:“徒 见二千石,不如一缝掖。” 王符著书“以讥当时失 得,不欲章显其名”(《后 汉书·王符传》),题曰 《潜夫论》,今存35篇。
2
第一节 《汉书》
• 《汉书》的艺术
– 对细节的关注。
• 集中表现在传末的补叙中。
– 谨严、典丽的文风。
• 注意班固的生平与时代环境。
与《史记》的比较。
3
第二节 《吴越春秋》
• 《吴越春秋》的艺术特色
– 虚构:情节曲折 – 离奇:浪漫色彩
• 《吴越春秋》与《越绝书》 • 附:关于“汉代小说”。
8
4
第三节 《论衡》和《潜夫论》
• 《论衡》
– 写作主旨 – 主要内容
• 《潜夫论》
– 时代背景与批判精神
《后汉书》将王充、王符、仲长统(180年~220年)三人立为合传, 后世学者更誉之为汉世三杰。5源自第三节 《论衡》和《潜夫论》
• 东汉碑文与游记 (略)
6
王充
王充 (27 ~ 约 97) , 中 国东汉思想家。字仲任。会 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少 时受业洛阳太学,师事班彪。 历任县、郡功曹,州从事、 治中等职,王充闭门谢客, 作《论衡》八十五篇,二十 多万字。后辞官家居。汉章 帝曾特诏公车征聘,未行。 晚年生活潦倒,永元(汉和 帝年号)年间,病死在家中。
第五章 、班固《汉书》及东汉散文
第五章、班固《汉书》及东汉散文东汉散文在西汉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
史传散文中,班固的《汉书》和赵晔的《吴越春秋》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政论散文相继出现了以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为代表的一批积极参与现实的作品。
另外,游记、碑文等新的散文样式也崭露头角,开始成为文体大家庭的一员。
从总的趋势看,东汉散文向着骈俪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少语体散文作家也着意追求通俗易懂、浅显明快的文章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对浮华文风有所矫正。
第一节班固与《汉书》一、班固生平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
幼年聪慧好学,“九岁能属文,诵诗书”,十六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经九流百家之言,“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因此,颇为当时儒者所钦佩。
二十三岁,父班彪死,还乡里三年。
明帝永平元年开始私撰《汉书》。
五年后,有人上书明帝,控告他私改国史,被捕入狱。
弟班超上书解释,明帝阅读了他著作的初稿,不但没有惩罚,反而对他的才能十分赞许,召为兰台令史。
过了一年,升为郎,典校秘书,并继续《汉书》的编着工作。
经过二十余年努力,至章帝建初七年基本完成,一部分“志”、“表”是在他死后由妹班昭和马续续成的。
章帝时,班固升为玄武司马,与诸儒讲论五经同异于白虎观,撰成《白虎通德论》。
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班固为中护军,随军出征。
窦宪得罪后,牵连到班固,入狱死,时年六十一。
二、《汉书》的成书与的体例司马迁开创了纪传体的历史学,同时也开创了传记文学。
由于《史记》的杰出成就以及它的历史记载截止到汉武帝时代,后来就有不少文人学者如刘向、刘歆、扬雄、史岑等皆缀集时事来续补它,但大都文辞鄙俗,不能和《史记》相比。
班固的父亲班彪有鉴于此,乃采集前史遗事,傍贯异闻,着“后传”数十篇。
“后传”仍是递续《史记》的,不能独立成书,但它成为班固着《汉书》的重要基础。
《汉书》独立成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同样对后代史学和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编第五章汉书及东汉其他散文.最全优质PPT
第四节 东汉其他史传散文
一、《越绝书》的文学色彩
▪ 《越绝书》详细记载了伍子胥奔吴、吴越交兵、勾践灭吴等 事件的经过,内容涉及政事、权谋、兵法、术数等。《越绝 书》中的材料既采摭古籍,又参之传闻,文笔“纵横曼衍, 博奥伟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文学色彩很浓。
二、《吴越春秋》的小说化倾向
▪ 赵晔,生卒年不详,字长君,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后汉书·儒林列传》有传。
三、《汉书》的文学影响
▪ 《汉书》问世以后,一直为文人士大夫所重视。《三国志·吴 书·王楼贺韦华传》载华覈上疏,说“班固作《汉书》,文辞典 雅。后刘珍、刘毅等作《汉记》,远不及固”。西晋时,左思与 陆机等人讲《汉书》于朝廷,陆机写有《讲〈汉书〉诗》。隋唐 时期,士人研习《汉书》蔚然成风。刘知几在《史通·论赞》中 谈到《汉书》的风格,说“孟坚辞惟温雅,理多惬当,其尤美者, 有典诰之风,翩翩奕奕,良可咏也”。至宋代,甚至还出现了苏 舜钦以《汉书》下酒之事。
被捕,死于洛阳狱中。和帝命其妹班昭补撰“八表”,后又
命马续完成《天文志》
二、《汉书》的体例
博学多通,遍习五经,皆诂训大义,不为章句。 第四节
东汉其他史传散▪文《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越绝书》详细记载了伍子胥奔吴、吴越交兵、勾践灭吴等事件的经过,内容涉及政事、权谋、兵法、术数等。 班固与陈宗、尹敏等人共同撰成《世祖本纪》。
班在固《的 外弟戚弟传班》超中▪上,《书作汉者汉明披书帝露,了》陈宫述闱沿班黑袭固幕著下《书的的种史意种记图丑。剧》。 的体例,但也有所改造与创新。
《赵尹韩张两王传》《杨胡朱梅云传》 永元四年(92),窦宪因罪自杀,班固受牵连被捕,死于洛阳狱中。 一、《汉书》的写人艺术 西晋时,左思与陆机等人讲《汉书》于朝廷,陆机写有《讲〈汉书〉诗》。 一、《汉书》的写人艺术 不过,二书也有较为显著的差异。 3、举例说明王充《论衡》善于论辩的特点。 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 一、《汉书》的写人艺术 文中大量运用排偶,体现出东汉后期政论文的骈化趋势。 首先,王充十分强调论据的真实可靠,提出了“事有证验,以效实然”(《知实》)的思想方法。
第二编 汉代文学
第二编汉代文学第一章汉代文学的历史背景第一节汉代的历史脉络一、西汉:1.汉高帝、汉惠帝、汉高后、汉文帝、汉景帝2.汉武帝(前141-前87年共54年)、汉昭帝、汉宣帝、3.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
二、东汉1.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
2.汉和帝、汉殇帝、汉安帝、汉顺帝、汉冲帝、汉质帝。
3、汉桓帝、汉灵帝、汉献帝。
第二节汉代文学的文化背景及审美倾向一、汉代文学的文化背景1、汉代解读文学典籍的时尚影响了文学的创作。
解读“五经”解读“楚辞”(楚国文化的影响)2、汉代考选制度影响了献纳辞赋的风气。
推荐(孝廉、茂材、贤良方正、文学、明经等)“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
”考试(太学、宫邸学、鸿都门学、郡国学校、私学等)3、乐府、兰台、东观、鸿都门学的设立。
4、游学游宦的兴盛。
二、汉代文学的基本审美态势1.推崇“巨丽之美”的艺术追求。
2.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
3.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
4.批判和赞颂的更迭。
5.文人的独立和依附。
6.从浪漫到现实。
第二章史传散文第一节史传散文和历史散文先秦的历史散文大多是以记言或者记事为主,按照时间或国别的先后顺序记载历史事件,人物描写只是在记事记言过程中兼而为之地现象。
史传散文是在汉代兴起的一种散文,出现了形式上的变化,它是以“传”的形式来记叙当时发生的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塑造人物形象。
“传”主要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
第二节《史记》一、司马迁生平:司马迁,(前145-?)。
字子长,生于夏阳龙门。
1、出生地为现在的陕西韩城,人杰地灵。
2、家学渊源以及师承:(1)家学:司马迁远祖世代做天官和世典周史官。
父亲司马谈是著名的史学家、天文学家及思想史家。
其父亲的成就与功绩:经学上:博学刻苦,通习儒道二家;在中国思想史上创作了著名的《论六家旨要》;阴阳、儒、墨、名、法、道德。
天文学上: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天文学著作《天官书》;史学上:决心创作《太史公书》,恢复制定了封禅仪。
秦汉文学·第五章·东汉辞赋
秦汉文学·第五章·东汉辞赋秦汉文学·第五章·东汉辞赋出处:赋帝司马呈祥潘氏审辑作者:高校讲座东汉文坛同西汉相比,变化很大。
东汉士人失去了作为文学侍从参与上层统治集团重大活动的条件,环境和地位的变化给予他们广泛接触社会的机会,现实生活的动荡不定也给他们以极大的震撼。
他们所关注的热点已经跨出宫廷苑囿,从更广阔的范围寻找有价值的题材。
于是,各个时期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往往成为他们创作的直接、间接诱因。
与题材方面的变化相适应的,还有创作宗旨的变化。
在司马相如时代,赋的讽喻效果同赋家的主观愿望之间就存在着差距,以至于后来引起扬雄的批评。
到了东汉,讽喻不仅不起作用,甚至还可能招来灾难,这就迫使辞赋家们考虑如何看待和处理赋的社会作用问题。
另一方面,社会现实的黑暗以及统治集团所采取的“党锢”等高压政策,使士人普遍受到压抑。
物不得其平则鸣,他们越来越多地运用赋这种文学样式抒发自己的不平。
于是,东汉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感情激切的抒情赋。
世风的变化不仅导致赋的创作在题材选择和宗旨的设定方面出现新的取向,在赋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方面也与以前有了较大的差异。
昔日以铺张扬厉、汪洋恣肆为主调的风格和豪放昂扬的气势,已被深邃冷峻、平正典雅的风格所扬弃;散句单行的语言,演变为骈俪对偶的句式。
赋的风貌经历了较大的变化。
第一节京都赋的崛起两汉之际的社会动荡,导致东汉初期的社会生活乃至文化思想发生了较大变化。
作家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视野同汉赋发展的鼎盛时期相比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光武帝定都洛阳,而不回迁长安,引起朝野震动,成了牵动全社会的中心问题,也为文学家普遍关注。
杜笃(?-78)作《论都赋》,假主客问答以论都洛只是权宜之计,唯长安乃是“帝王渊囿,而守国之利器”,主张返都长安。
在这篇赋中,传统的铺陈手法和讽谕的宗旨都体现于对新的题材、新的对象的描摹中。
他历数汉王朝自高祖至平帝传十一世的发展变化,指出,“德衰而复盈,道微而复章,皆莫能迁于雍州而背于咸阳”,以此证明长安为王气之所在。
【新祥旭考研辅导】中国古代文学之汉书及东汉散文
《汉书》及东汉散文第一节《汉书》班固《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一、西汉士人宦海沉浮的艺术再现。
(一)《史记》最精彩的篇章是楚汉相争和西汉初期的人物传记,最引人注目的是草莽英雄和战将谋士;《汉书》精华则在于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尤其是法律之士和经师儒生的生动记叙,其阅历虽然缺少传奇色彩,但富戏剧性。
(二)《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概述武帝宣帝朝各类人材,其中绝大多数人物都在《汉书》中立传。
通过叙述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全面展现了西汉盛世的繁荣景象和精神风貌,如公孙弘和朱买臣。
二、家族兴衰史的展示。
(一)除《世家》外,《史记》人物传记基以写单个人为主;《汉书》记叙许多世袭官僚家族历史,如《霍光金日磾传》等,记叙几代人事迹。
通过描述其兴衰史,对西汉社会的变迁作多方面展示。
(二)《史记》对酷吏的揭露极为深刻,在他们身上体现了西汉社会刑法的严酷,吏士的残暴。
《汉书》也批判酷吏,但《汉书》在揭露酷吏寡恩少义的同时,对他们的子孙的美德称扬,更接近生活实际。
三、《汉书》悲剧人物数量不如《史记》众多,但《李广苏建传》中李陵和苏武的传记,和《史记》一样,悲剧气氛很重。
李陵的悲剧结局既是客观形势所迫,又有性格原因;苏武形象完美无缺,却遭受种种苦难,是另一种悲剧人物,通过多方面描写苏武在艰难困苦绝境中所表现出的镇定自持,塑造出一个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
三、《史记》笔法疏荡往复;《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
(一)笔法精密,在直叙中寓含褒贬、预示吉凶,分寸准确,如《霍光金日磾传》。
(二)不但清晰地叙述事情来龙去脉,而且对带有起始性质的事件,都特别强调,以引起读者注意,有助于读者准确把握汉代各种制度演变,强化叙事力度。
如西汉旧例以列侯为相,先封侯,后拜相,公孙弘却属例外。
(三)对某些材料位置的安排有特殊规定,并一以贯之。
如轶闻逸事和生活琐事,《史记》或放在前面,或穿插在中间,或放在末尾,没有固定位置;《汉书》中凡属传闻类生活小故事几乎全置于篇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衡《二京赋》在结构谋篇方面 模仿《两都赋》,但其创作动机是 有感于“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 下莫不逾侈”。 《二京赋》中:“苟好剿民以媮 乐,忘民怨之为仇”, 凝聚了作 者的创作宗旨。 《二京赋》中理性精神和充实的 社会内容结合完美,超越前人。 新鲜内容:1、令人叹为观止的 民俗事象;2、充满诗情画意的景 物描写。
《史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秦汉之际的战将和 谋士。《汉书》最出色的是法律之士和经师儒生, 他们的阅历虽然缺少传奇色彩,但许多人的遭遇 却是富有戏剧性的。 《史记》除《世家》外基本以写单人为主;《汉 书》记叙了许多世袭官僚家庭的历史,以家庭的 兴衰显社会变迁。 《史记》悲剧色彩浓郁,《汉书》悲剧人物数 量不如《史记》多,但《李广苏建传》中李陵和 苏武的传记悲剧气氛很重。
张衡的《四愁诗》是经过改造的骚体,是骚体 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得《离骚》之神韵, 是后代七言歌行的先声。 自张衡始,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 为主的基本走势。 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 诗成熟的标志。这三首诗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
第二节 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
桓帝以前,东汉文人诗歌表现的是温柔敦厚的 中和之美。东汉文人诗的最后阶段,是以对现实 的猛烈批判而告终。 郦炎的作品今存五言体《见志诗》二首,抒发 怀才不遇的感慨,传达出遭受压抑的不平之气。 灵芝生河洲,动摇因洪波。兰荣一何晚,严霜瘁 其柯。哀哉二芳草,不植太山阿。文质道所贵, 遭时用有嘉。绛、灌临衡宰,谓谊崇浮华。贤才 抑不用,远投荆南沙。抱玉乘龙骥,不逢乐与和。 安得孔仲尼,为世陈四科。(《见志诗之二》)
《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 1、《汉书》笔法精密,在平铺直叙过程中寓含褒贬、 预示吉凶,分寸掌握得非常准确。 2、《汉书》不但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清晰地加以 叙述,而且对于那些带有起始性质的事件,都要特别加 以强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有助于读者准确把握汉代 各种制度的演变,强化了叙事的力度。 3、《汉书》的谨严有法,还在于它对某些材料的位置 安排有自己的特殊规定,并且在全书一以贯之。凡属传 闻类的生活小故事几乎全部置于篇末,很少有例外者。 总之,《汉书》有精细的笔法,有自己固定的叙事规则, 以谨严取胜,从而形成和《史记》迥然有别的风格。
《古诗十九首》所展示的思妇心态也是复杂多样 的。盼夫早归落空之后,各自反应不同。共同特 点是重在表现思妇独处的精神苦闷,她们担心游 子喜新厌旧,担心自己的真情不被对方省察,担 心外力离间。
之十三·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东汉的另一部历史散文《越绝书》的许多内容 和《吴越春秋》相同,区别在于,《越绝书》各 篇之间不是连贯的故事,而是独立成篇,显得比 较松散。除讲述历史故事外,中间还有地理、占 气等方面的专章,给人以驳杂之感。 吴越之民重剑轻死,信巫淫祀,这两部历史散 文中曲折的故事情节、荒幻的神话传说、强烈的 复仇意识和崇武尚勇的义侠形象,
蔡邕的《述行赋》亦是叹治乱的作品,其感情 波动由弱到强。 班固的《通幽志》和张衡的《思玄赋》很大程度 地推动了抒情小赋的勃兴。 张衡的《归田赋》代表了抒情小赋的诞《鹦 鹉赋》也是抒情小赋的名篇。 东汉抒情赋以知命为解脱,在不时出现出隐逸 倾向的同时,又积极参与现实,关心时政民生。
第二节 《吴越春秋》
《吴越春秋》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历史散文, 赵晔撰。其书今存十卷,主要叙述吴越争霸的故 事,前五卷以吴为主,后五卷以越为主。 《吴越春秋》在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史 书的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 《吴越春秋》的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引人入胜。 《吴越春秋》的许多故事荒幻离奇,具有浓郁 的浪漫色彩。这主要来源于吸收了许多神话传说 和民间故事。 《吴越春秋》注重人物形象刻画,几位主要人 物都个性非常突出,尤以伍子胥的形象最为丰满。
求宦失败者,从努力实现人生不朽到满足于耳目 口腹之欲,他们是在寻求某种补偿,话语虽达观, 深层的悲哀仍然可以感受到。
之十三· 驱车上东门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两都赋》在艺术表现方面吸收了司马相如和扬雄 的成功经验(如上下篇相对比、主客问答、划分畛 域、逐次铺叙展开等)。同时其创新在于: 1、突破了 “劝百讽一”的模式,其下篇《东都赋》 通篇是讽喻、诱导。 2、详略有致,别具匠心。既有总体概括,也有局 部细描。作品的风格同其所描写的内容契合无间, 并大量运用对偶句式。 《两都赋》在按空间方位铺陈时,用回环往复的笔 法,第一次:外内,内外;第二次:内外
第三节 《论衡》和《潜夫论》
在东汉的政论散文中,王充(27-96?) 的《论衡》从内容到表述方式都别具一格。创作 目的是要使语言的表达轻重得体,合乎实际,提 出辨别真伪的标准, 从开始的《逢遇》篇到《物势》篇共14篇, 围绕着自身的困扰而展开。这些专论体现了王充 对现实的积极参与,同时又流露他对于人类的终 极关怀。 最能代表王充疾虚宗旨的是“九虚”、“三 增”、《论死》、《订鬼》诸篇。
翠鸟诗
庭陬(zōu)有若榴,绿叶含丹荣。 翠鸟时来集,振翼修形容。 回顾生碧色,动摇扬缥青。 幸脱虞人机,得亲君子庭。 驯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龄。
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 下作者的姓名。《古诗十九首》 作为一个整体 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 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其基本内容。 在中国古代具有普 遍性和典型意义,千百年来 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 《古诗十九首》思乡焦点则集中在妻子身上, 乡情和男女恋情是融汇在一起的。(《明月何 皎皎》)
《两都赋》与《二京赋》的异同: 异: 1、 《两都赋》题旨比较复杂,《二京赋》相对 集中;2、 《两都赋》用回环往复的笔法写长安 景物(2次循环), 《二京赋》只外内,内 外。 同: 1、用理性态度描写京都,在民俗事象与朝廷礼仪 的处理上持相同的态度;都有审美判断和道德道 德相疏离和矛盾的倾向。2、均采用主客问答的方 式,主方象征尊重客观事实,客方则隐入虚妄, 故作者皆抑客扬主。
第六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
东汉散文中,《汉书》和《吴越春秋》在 历史散文中有很高文学成就;政论散文以 《论衡》和《潜夫论》为代表。游记与碑 文等新形式也开始出现。
第一节 《汉书》
班固编撰的《汉书》是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与《史记》并称。 《史记》最精彩篇章是 楚汉相争和西汉初期的人 物传记,而《汉书》的精 华在于对西汉盛世各类人 物的生动记叙。
第七章 东汉文人诗
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 式,完整的七言诗篇也开始产生。东汉文 人诗多数独立成篇,还有一些附在赋的结 尾,作为赋的一部分而保存到今天。
第一节 班固、张衡、秦嘉的诗
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 史》,写西汉缇萦救父 事。 班固的《竹扇赋》今存残篇,是一首完整的七 言诗,原当系于赋尾。 班固是东汉较早创作五、七言诗的文人,其诗 都以叙事为主。 张衡是在班固之后继续创作五、七言诗的著名 文人,并且取得重要成就。他 的《同声歌》是 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在东汉文人五言诗中别 具一格。
赵壹的《疾邪诗》二首均是五言,附在《刺世 疾邪赋》之后,以秦客、鲁生 对唱的形式出现, 二人各申己志。所表达的感情在东汉文人诗中最 为激烈。
疾邪诗之一
河清不可恃,人命不可延。 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 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 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
蔡邕的《翠鸟诗》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 写照。 蔡邕因议朝政得罪,几被杀害。后与家属髡钳徙 朔方,其仇家又沿途使人行刺,幸得善人保护, 得免于死。后“亡命江海,远迹吴会,往来依太 山羊氏,积十二年在吴”。
同声歌
张衡
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情好新交接,恐慄若探汤。 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绸缪主中馈,奉礼助烝尝。 思为宛篛(ruò ,“箬竹”)席,在下蔽匡床;愿为罗衾 帱(帐子),在上卫风霜。 洒扫清枕席,鞮(dī,皮鞋)芬以清香。重户结金扃, 高下华灯光。 衣解金粉御,列图陈枕张。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众夫所希见,天老教轩皇。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北朝民歌《折杨柳辞》: “腹中愁不乐,愿为郎马鞭。 出入环郎臂,蹀座郎膝边。”
班固(32--92)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孟坚。 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初继其父班彪 从事《史记后传》写作,被人告发私改国史,下 狱。弟超上书力辩,得释。后召为兰台令史,转 迁为郎,典校秘书。奉诏完成其父所著书,历二 十馀年,修成《汉书》。文辞渊雅,叙事详赡, 继司马迁之后,整齐了纪传体史书形式,并开创 了 “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善作辞赋,有 《两都赋》等。又曾编撰《白虎通义》,记录章 帝建初四年在白虎观经学辩论的结果。永元元年 (公元89年)从大将军窦宪击匈奴,为中护军。 后宪因擅权被杀,遭牵连,死于狱中。所著后人 辑有《班兰台集》。
在以京都、都会为题材的作品中,较具特色的 作品还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 《鲁灵光殿赋》前一板块铺陈宫殿的本体特征, 后一板块叙述宫殿的功能效应,两者之间贯穿灵 异怪诞之气。
第二节 述行赋和抒情小赋
纪实性述行赋产生于西汉末,作者皆为作家兼 史学家,有漫游经历,且所游地有丰富的历史文 化积淀。述行赋所载地域连续密集、感情相对集 中和文章有各自投射焦点的特点。 从性质分,衰世汉治乱,乱世叹兴亡,治世叹 存没。 刘歆的《遂初赋》是纪实性述行赋的开山之作, 关注社会治乱。 班彪《北征赋》乱世叹兴亡。 班昭《东征赋》是则探讨“身既没而名存”。
《东汉碑文和秦代刻石铭文有渊源关系,但东 汉碑文不像秦刻石铭文那样凝重呆板,而是不时 有清丽之作。 蔡邕的碑文在东汉最为著名,成就尤高。《郭 有道碑》和《陈太丘碑》是蔡邕碑文的代表作, 历来受人称道。其文学价值在于从人物鉴赏的角 度撰写碑文。 马第伯的《封禅仪记》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 的游记,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